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新[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4:2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新》。

第一篇: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新

烂漫的点地梅

知识与技能:

1、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

2、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中感悟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思想感情。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献身祖国的热情。重、难点与关键:

1、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

2、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扬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点地梅和青藏铁路建筑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红梅赞》歌曲

师:这是老师非常喜欢的一首歌。知道这首歌赞美什么吗?梅花有怎样的品质? 生:不畏严寒;芬芳;无私奉献;凌寒独放……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种梅——点地梅。(板书:点地梅)(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题目两遍。

同学们预习并自学了生字词,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点地梅和筑路兵)

二、初读课文,以疑导学

1.课文哪些段写了点地梅?哪些段写了筑路兵呢?

2.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点地梅和筑路兵的感情? “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3、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1)、课文怎样表现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2)、课文写了高原筑路兵的哪些事?(3)、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哪些共同之处?

二、品读课文,解疑合探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3~13段,说说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用笔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交流点地梅的顽强、美丽。

1、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①引导学生抓动词——扎、贴、拥抱来体会顽强

“扎”是什么意思?既然是钻进去,为什么作者不用“钻”而用“扎”呢?把“扎”换成“钻”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②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学习第一段)③出示雪域高原图片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师:你觉得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句?试着读一读。请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顽强不屈的点地梅表现出来!

④指导朗读: 这是多么顽强的点地梅呀!请用铿锵的语调读出来。(2)“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想象一下,当他见到这草袋下的幼苗,除了惊讶还会有怎样的心情? 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1、2段对唐古拉山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加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体会到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指导有感情朗读。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那么,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① 请同学们充分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点地梅的美丽。(颜色美,姿态美,味道美。)

② 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象一下蓝天白云下那烂漫的点地梅。③ 指名读,指名评价。

老师读,生闭上眼睛想画面。多种方式品读感悟。④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来齐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教师引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师小结:点地梅是那么顽强,那么美丽,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点地梅是多么喜爱和赞美。

(二)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总结学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学习了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这一部分?

板书:(读——想——议——读)

同学们,请大家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来学习15自然段听要求: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第15段,然后同桌交流:这一段主要写了几件事?哪件事最让你们感动?为什么?

过渡: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高原筑路兵的可亲可敬?

1.第一件事:“一个战友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 指导生读第一件事的句子。

补充资料: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2)生齐读。第二件事:“一位战友的妈妈去世了......”

交流、评价: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还有哪件事让你感动?为什么? 3.第三件事:“一名年轻战友的妻子,在老家分娩时......”(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理解“心急如焚”。

(3)这位战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

(4)此时此刻,“心急如焚”的他又在做些什么呢?.(5)从这心急如焚的等待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6)谁来读一读这种心急如焚的感受?抽生读。(7)引读“我送你一束美丽的点地梅。”(8)理解战士送点地梅给妻子的深刻含义。(9)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体会体会。

师: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他的这种舍己为公的精神怎能不令我们感动?

小结:是呀,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播放筑路兵和青藏铁路图片)

4、师讲述:(课堂链接):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是铁路修筑者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建成的。

5、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点什么?请拿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的第三题的下边。

(三)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过渡: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指导深情朗读,带着赞美之情读。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正是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法在写作上叫什么?

生:借物喻人。

师:对,课文就是在借点地梅来赞美高原筑路兵。大家想想,在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植物或动物的特点能表现人的品质? 生:竹子;菊花;兰花„„

指名交流,评价,总结。教师总结

作者正是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

四、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烂漫的点地梅》(齐读课题)

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地梅》;就让点地梅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

五、总结回顾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总结)小结本课,不仅了解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而且还了解了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大家的收获很真不少。

六、作业布置

1.给朋友家人讲讲青藏铁路的故事。2.背诵描写点地梅的段落。

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借物喻人

点地梅

————

高原筑路兵

顽强

平凡

伟大

无私奉献

第二篇:《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9、烂漫的点地梅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2.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3.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4.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

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①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②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扎、贴、拥抱)

③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 ④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2)“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居然”是什么意思?从“居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什么?咱们一起来读出作者的惊讶和出乎意料的欣喜。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①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冰天雪野,点地梅居然能如此艳丽地开放,这种独特的美,不得不让我们惊叹!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学生配乐齐读这一段。)

③点地梅既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袭人,但它却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再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二)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①“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可相机介绍: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他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②“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却不能尽孝送终,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过啊!”学生交流到这句,教师: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③“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生说到这句,师:老师也被这个故事感动着。出示课件。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

(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

(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4)(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播放课件韩红唱的《天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

(6)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敬佩?(相机板书:平凡伟大

可亲可敬)

四、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学了课文,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因此我们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他们的共同之处——顽强、平凡而伟大,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五、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烂漫的点地梅》(齐读课题)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让我们怀着对高原筑路兵的无限敬意,再读——《烂漫的点地梅》;就让点地梅不但盛开在青藏高原,也静静地盛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再深情地读——《烂漫的点地梅》。

板书设计

9、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

借物喻人

高原筑路兵 顽强美丽

平凡伟大

教后反思:

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虽然基本完成预设教学目标,但一些环节也让我遗憾。备课时,自我感觉备课充分,但教学中,自我感觉“预设”与“生成”没有做到统一,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 而课堂是多变的。

主要是在课堂中放的不够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过于拘谨。在某些环节过渡衔接的不够紧凑自然。有些问题设置了但没有落实好。这也说明自己教学不娴熟,课堂把握不够。此外,自己对教材挖掘和理解不够深入。本课的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但是自我感觉朗读不够。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上,我有很多细节需要指正.对学生评价语言和课堂语言也不够准确到位。这些都是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此外,教育机智发挥不到位,对于学生的问题处理得不太妥当,这些都是急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促使课堂教学进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虚心地向师傅或有经验的老师指点迷经,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课堂需要反思,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和反思中,带着新的收获,再次走进课堂。

第三篇:《烂漫的点地梅》的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之一就是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是领悟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接着让他们自己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出题目跟内容有点“文不对题”,写了点地梅,也写了高原筑路兵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这个题目下要写高原筑路兵,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在他们充满疑问的时候,趁热打铁,给他们听了韩红的《天路》,简单介绍这首歌的背景,让孩子们知道这条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的建成给青藏两地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那我们的青藏铁路的建成就是一朝一夕的事吗?学生齐读第1段,给学生补充“生命禁区”“冻土封固”的资料,孩子们自己总结出雪域高原的恶劣的生存条件,为下文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艰苦奋斗和顽强的精神打了基础在6至12段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点地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点地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5段中,通过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高原筑路兵的感人故事,唤起他们心底最柔软的感动16段,引导学生找点地梅与筑路兵的共同点17段,引导学生谈谈对这段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难在学生不知道修筑青藏铁路的历史,教材中的故事是发生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修筑过程中修筑这条铁路所面临的三大世界性难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这个背景有必要跟学生讲讲,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高原筑路兵筑路中的困难,从而更好的体会他们的艰苦奋斗和顽强的精神。

第四篇:烂漫的点地梅教案及评课材料

《烂漫的点地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烂漫的点地梅》,自学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质疑:

预设:①点地梅的顽强、美丽表现在哪里?②为什么说高原筑路兵可亲可敬?③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学生自学3--13自然段,交流点地梅的顽强、美丽。

自学提示:

1勾画出描写点地梅的语句,并说点地梅是一种怎样的花,并结合唐古拉山的自然环境说出你对花的感受。

2找到介绍筑路战士英雄事迹的段落,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3为什么课文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内容却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作者的用意何在?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5检查自学情况,小结。

描写点地梅的语句

(1)它的根扎得很深, 枝蔓细小而矮,一丛一丛的几乎贴着地皮,根却在地下长得很深,一团一团地拥抱着热土。

小结:点地梅的特点(生命力顽强)(2)描写点地梅的语句

点地梅终于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紫艳艳的花儿,大小形如豆珠,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便紫得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天上是白悠悠的云彩,地里却是紫幽幽的花儿。青藏高原的天有多么的蓝,云有多么的白,点地梅就有多么美!

紫艳艳的花儿,大小形如豆珠,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便紫得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小结:点地梅的特点:(生命力顽强、美丽)

三、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过渡: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高原筑路兵的可亲可敬?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想,高原筑路兵的哪一个故事最让你感动?

(1)“如果我在青藏铁路工地上光荣牺牲……我要亲眼目睹列车在自己筑起的铁路上呼啸飞驰……”

补充资料:要修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铁路,难度可想而知,已经有55个战士因修路而长眠在了青藏高原上。

(2)“一位战友的妈妈去世了,作为长子的他却因为施工忙,未能给母亲尽孝送终。”

交流、评价:是啊,虽然母子连心,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3)“一名年轻战友的妻子……”

交流,评价,作为父亲,一定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也是因为要修路,他却未能守在临产的妻子身旁,只能通过电话安慰妻子。他的这种舍己为公的精神怎能不令我们感动?

(4)小结:

是呀,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或想象有哪些筑路兵的事迹呢?

引导学生填空:为了修筑青藏铁路,筑路兵顾不上(),顾不上(),顾不上()……他们是多么可亲可敬啊!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

(播放筑路兵和青藏铁路图片)

(5)再度体会课题中的“烂漫”一词:结合筑路兵的可亲可敬,想一想:“烂漫”是什么意思?(充满活力,饱含激情)(常用的词“天真烂漫”)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课题。

(三)、体会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

1、请同学们充分交流自己的体会

2、教师总结

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都是平凡伟大的。点地梅是平凡的,在青藏高原遍地可见;高原筑路兵也是平凡的,他们只是十万建设者中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点地梅是伟大的,在高原恶劣的条件下能顽强地生长;高原筑路兵也是伟大的,他们在雪域高原艰苦奋战,克服了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甚至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作者正是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

四、质疑再探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预设:(1)为什么课文的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却要写高原筑路兵?

(2)高原筑路兵还有哪些可亲可敬的故事?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五、课堂检测:

1、读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2)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2、说说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的相同之处。

3、片段练习,在青藏高原已经通车的今天,你想对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说些什么?写下来。

[板书设计]

9、烂漫的点地梅

(借物喻人)

点 地 梅 顽强美丽

平凡伟大

高原筑路兵 可亲可敬 无私奉献

对XXX华老师《 烂漫的点地梅》第二课时评课材料

XXXX: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重、难点和本课设计理念,采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等,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说”的学习方法读是为了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引疑探究,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

XXXX: 本节课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导、练”教学模式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探究、朗读、表达五个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XXXXX:

本节课教师把质疑解难、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贯穿于教学,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乐学、会学、想学,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真正的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XXXX;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点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学习。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会习作。

《烂漫的点地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谢旭华 2012.10

第五篇:春酒教学设计何新梅

《春酒》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课题活动案例

何新梅

教材分析:《春酒》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以“春酒”为主线,回忆了童年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的种种美好经历。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母亲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怀旧”成了她作品的主旋律。她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怀旧”不仅仅是怀念旧人、旧事、旧景,更是怀念故乡,以此来抒发自己远离故土的浓浓的乡愁,因此将本文的主题定位于“思乡”是解读和教学文本的关键所在。学情分析:初二学生阅读思乡作品没有难度,但本班学生不善于精读,不善于表达,所以教会学生细读细品,从品读语言中体会感情非常必要。教学重点:

1、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2、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旧时的浙江温州农村,一直有喝春酒的习俗。一杯童年时的“春酒”,竟让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醉”了几十年!这到底是一杯怎样的酒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旧时的温州农村,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世界,去品味那尘封多年的春酒。(师板书:“春酒”)

二、识春酒,知文意。

速读课文,思考: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春酒”的知识。学生要明确:喝春酒的时间(元宵灯节之后),喝春酒的地点(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八宝酒、会酒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在20世纪的初期,在浙江温州的乡下,在热热闹闹的春节元宵灯节之后,为了使春节更加欢庆,家家户户轮流邀请左邻右居来喝春酒;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邻里之间关系亲密随和,气氛温馨融洽,洋溢着一种春节喜庆欢乐团聚的气氛。这种乡间特有的喝春酒喝会酒的习俗,构成一幅多么美的风俗画啊!这春酒是一杯什么酒如此醉人?原来,这是一杯其乐融融的风俗酒啊!

三、品春酒,懂琦君。

1、这杯其乐融融的风俗酒,让琦君难以忘怀,也让我们感到温暖。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你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并说说为什么这个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

写“我”的句子: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体会动词的妙处,体味小姑娘的情态——得宠、撒娇。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3)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

小结:这是一个多么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啊,在乡村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她尽情地享受得宠的喜悦,尽情地享受无忧的童年,这杯春酒分明就是一杯童心酒啊。

写母亲的句子:

(1)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得意、兴奋、自豪)。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自己不吃,只要别人喜欢,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这里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

(2)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叙事中带着抒情,在娓娓的叙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3)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满灵性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运用朗读法)

小结:温柔慈爱的母亲啊,用心用情酿的八宝酒醇香甜美,这是一杯什么酒,这分明是一杯母亲酒啊。

写乡邻的句子: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亮晶晶”凸现了阿标叔的勤快,乐意为酒会增添欢乐的气氛。)呼呼呼地点燃了,(请学生改成“呼地”、“呼呼地”,经过比较,发现减一字则减一分热闹,减一分喜气,无疑三“呼”连用最能表现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氛围。三字连读应短促有力。)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多么淳朴的乡亲!)

小结:淳朴热情的乡邻啊,只要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这是一杯什么酒,这分明是一杯乡邻酒啊。

2、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这么多生动有有趣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品尝到了这样的春酒。这是一杯童心酒、母亲酒、乡邻酒。无忧快乐的童年,慈爱善良的母亲,热情淳朴的乡邻,如家人般温馨和睦的邻里关系,这是多么美的童年回忆!这是一杯什么酒呢?这是一杯浓浓的人情酒啊!这故乡的风俗人情酒醉了琦君,也醉了我们。带着这段浓浓的回忆,琦君也尝试着泡了八宝酒,这酒到底怎么样了?琦君还能不能品尝到她记忆深处的那个八宝酒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朗读文章的最后两段。问:作者还能不能品尝到家乡的八宝酒的味道呢?(不能,时间地点人物不同)

3、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客居美国,温柔善良的母亲远离了琦君,无拘无束的童年已一去不返,淳朴善良热情的乡邻们更是隔山隔水。她想酿出一杯春酒,却已经再也酿不出原来的味道了。此时的琦君发出无限的感慨,是哪一句?(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要怎么读?(要读出淡淡的伤感和对故乡的刻骨铭心的的深情。)

也许家乡的春酒能够酿造,但春酒中的那份温情却难以再现。在这里,作者沉醉的不是春酒的香甜,而是对春酒中那份难以再现的风俗人情的依依不舍。

4、就像周作人认为儿时吃的故乡野菜的味道无与伦比,汪曾祺认为故乡端午的鸭蛋与众不同,贾平凹对故乡陕西的羊肉泡馍情有独钟,叶圣陶嚼着薄薄的藕片就会想起远在太湖的故乡一样,琦君对故乡的春酒也是如痴如醉,难道他们放不下的仅仅是故乡的美食吗?(不是,是对家乡的热爱怀念,对童年的留恋)

5、是的,孩子们,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琦君在一杯春酒中尝出了生活的滋味,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母亲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那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屏显)

(琦君出生于温州,12岁的时候到了杭州,1949年她32岁的时候去了台湾,后来定居于美国。自从去了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到她的故乡-----浙江温州。

她曾经这样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6、琦君无法再回到过去,但那甜甜的春酒却让她醉了几十年,最终选择用笔来追忆。这样美的习俗,这样一种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这样的风俗美人情美,融入到琦君的记忆深处,经过时间的发酵,最终酿成了一杯乡情酒。

四、悟乡愁,拓积累

1、这故乡情结成了萦绕在琦君心中一份难以割舍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它借助春酒成了琦君心中深深的情,淡淡的愁。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恋。因此思乡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作家们往往借用丰富的事物(即意象)来表达对故乡无尽的情思。琦君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你们所积累的思乡作品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明月、笛、乡音、秋风等)。让学生吟诵有关乡愁诗句。

2.小结:乡愁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是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波江上使人愁”的忧思,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沧桑,是余光中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明月、暮日、乡音、秋风、老树等这些不同的事物(意象)赋予了乡愁更丰富的内涵,更深沉的情感。乡愁已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所以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居何处,故乡这个生命的根,精神的根会依然在我们的心中,因为故乡是自己心灵的归属。乡愁是穿越千年的永远不老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愿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里都有一棵永不老去的没有年轮的树吧!

四、作业布置: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板书设计:

春酒

琦君

风俗酒

乡情酒

童心酒

人情酒

母亲酒

乡邻酒

《春酒》公开课教学反思

何新梅

《春酒》似一杯甘醇香浓的乡情酒,醉了琦君,也醉了读者。细细品读,这种思乡怀旧的情怀让人感慨。设计教学时,从课题入手,围绕两个教学重点(1、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这是一杯什么酒,让琦君醉了几十年?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以“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春酒的知识”为突破口,学生通过速读后,找出喝春酒的时间(元宵灯节之后),喝春酒的方式(家家户户轮流邀喝),以及春酒、八宝酒、会酒之间的不同和关系,感受浙江温州乡间邻里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气氛和热闹淳朴热情的风俗,理解了这春酒是一杯风俗酒。接着,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感受在作者在行云流水,舒放自然的语言里,童年的“我”的活泼可爱得宠的情态和母亲的善良勤快聪慧大方的品性以及乡邻的淳朴热情的本性。在生动的细节中,在富有情趣的描述里,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春酒还是一杯童心酒、母亲酒和乡邻酒,感受到这春酒就是一杯浓浓的人情酒。接下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的认识升华:这是一个游子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这春酒其实是一杯乡情酒,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在拓展延伸部分,通过积累感悟表现乡愁的古诗词,让学生的认识升华,理解乡愁是穿越千年的永远不老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丰富了学生精神世界,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整个教学环节,以主问题:“这是一杯什么酒,让琦君如痴如醉”贯穿起全文的教学,从“风俗酒”的感知,到“童心酒”“母亲酒”“乡邻酒”和“人情酒”的感受,到最后这是一杯“乡情酒”的认识的升华,教学脉络清晰,学生感知感受感悟不断深化,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从品味语句入手去感受形象,感悟情感,是解读散文最好的方法。本节课,有两个亮点,一是主问题明晰,“这是一杯什么酒,让琦君醉了几十年?”这一问题既能指向教学重点,又能突破教学难点,而这样一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二是品味语言做得很到位,通过朗读、换词、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很好地品到了文字背后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但在时间上安排上不够合理,因担心时间不够,故,前面的环节略显仓促,特别是风俗酒这一环节,展开不够,读得不深入,因此,老师的总结就显得不够水到渠成。最后的剩下的时间只好让学生总结回顾本课学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没想到,学生这一环节表现很好,全然没有看出这一环节是临时加上的。

下载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新[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新[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法教学设计,点

    篇一:书法教案:点 点的写法 教学目的: 1.了解斜点、横点、竖点、撇点的写法。 2.比较四种点的形态特点及用笔方法的不同点的写法。 3.学习书写这三种点。 教学重点: 1.点的......

    点彩画教学设计

    《奇妙的点彩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浙美版第十册第十二课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分析: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对儿童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

    刘新梅《父母的爱》作文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作文教学设计 刘新梅 教材内容: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借这次习作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 你可......

    《墨_梅》教学设计(精)

    《墨 梅》 一、导入 1、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它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历代文人雅士,讴歌梅礼赞梅的有很多,你读过哪些呢?“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

    咏柳教学设计梅娉

    《咏柳》教学设计 杏滨小学 陈梅娉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册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

    教学设计(王梅彩)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王梅彩 指导思想: 教材说到底无非是例子,我们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从“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出发,以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要求......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一、 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 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导入。 2、 梅花,以她的超凡脱俗,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梅花,以梅喻人的诗词,你们还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山西省长子县大堡头联校贾村小学王金璐 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