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开展教师钢琴弹奏技能赛
幼儿园开展教师钢琴弹奏技能赛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音乐素养,提高教师钢琴弹奏能力,更好地为日常教学服务。10月15日,幼儿园的教师们举行了钢琴弹奏比赛。
这次弹奏的曲目全部都是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歌曲、幼儿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每位教师抽取三首曲目即兴弹奏。由吴淑端、卢彤彤等四位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每一位教师都精心准备,展示了自己最好水平,赛出了自己的风格。那流畅、动听的琴声回响在幼儿园中,无不显示出清幼教师踏实、进取的精神风貌。今天的比赛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汇报活动,教师们将带着幼儿园领导的美好祝愿,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她们也会继续努力,苦练音乐技能,把美妙的音乐传给清幼的每一个孩子。
钢琴比赛评奖
2010年10月15日钢琴比赛评奖情况:
第一名:廖德玉《小白船》、《我爱北京天安门》
第二名:罗腾飞《喜洋洋》、《不再麻烦好妈妈》
第三名:蔡样样《我爱我的家》、《柳树姑娘》
这次比赛,不仅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也让她们树立了自信心,大家在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激励中进步。
第二篇:钢琴的基本弹奏法教案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
课题:钢琴的基本弹奏法 授课人:杨流芳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1、从理论的角度剖析钢琴的基本弹奏法,掌握三种奏法的练习方法要点。
2、能分辨不同奏法的声音效果。
3、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能更好的指导结合实践,使演奏更加规范。教学重点:掌握非连奏、连奏、跳音奏法的演奏方法要点,听辨三种奏法的声音效果。
教学难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谱例《前进》,教师视奏一遍,让学生思考: 你在谱面上能找到哪些记号?并仔细聆听这些记号在实际演奏中的声音效果。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导入本课课题。
三、进入新课
(一)非连奏
1、引导学生思考非连奏的声音效果和在作品中的应用范围。
2、请所有同学将右手放在桌子上弹奏非连奏,让学生聆听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总结出非连奏的演奏方法要点。
3、教师在钢琴上示范演奏音阶,让学生聆听非连奏在实际演奏中的声音效果。
(二)连奏
1、提问:与非连奏相反的是什么奏法?意大利术语是什么?在作品中我们如何知道是否运用连奏?连奏的声音效果是什么?以此导入连奏。
2、幻灯片出示谱例《浏阳河》,让学生先带有感情的视唱,请两到三位学生在钢琴上视奏,让其他学生分辨是否达到连奏所需要的声音效果?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奏的演奏方法要点,并请学生再次视奏《浏阳河》,并进行总结。
(三)跳音奏法
1、幻灯片回看谱例《前进》,让学生观察音符上带黑点的音。导入跳音奏法。
2、以谱例《四小天鹅舞曲》为例,让一名学生示范演奏,其他学生指出优缺点,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跳音奏法的演奏方法要点。
四、欣赏作品
1、分段播放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音频文件,让学生通过观察谱例,聆听声音效果分辨奏法。
2、整体欣赏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视频文件,让学生通过观察演奏家的手指,聆听不同奏法转换时的声音效果,对三种奏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拓展研究
请学生结合自己正在练习的钢琴曲,仔细分辨三种奏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聆听自己的演奏。
六、课堂小结
七、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在钢琴实践学习中,对三种奏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去思考、总结、感受、聆听,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学习过程中。
第三篇:钢琴弹奏测试系统项目申报书提纲
钢琴弹奏测试系统项目申报书提纲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钢琴——这一贵族乐器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中,随着学钢琴的人越来越多,钢琴的教学及其考试过级,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临的话题,在学习及其过级考试中,都涌向一批我们不得不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是师资问题。毕竟专业教师少,包括我在内的业余音乐教师多。而参与定级考试教学的某些业余教师,在个人修养上、教学水平上都存在这些或那些问题。如何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音乐定级考试向深层次发展。对业余教师专业教学的培养,应该成为考级领导部门列入工作目标的范围,认真对待和为业余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
第二是教学方法的老化。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业余教师在这方面的问题更多。时代发展至今,音乐表演艺术已经大步地向前发展了。新的演奏风格,产生了新的演奏技巧。如第三届上海国际钢琴比赛的法国选手罗曼•德斯查姆在演奏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开始部分,用了新的演奏方法,令人着迷。第一届一等奖获得者乌克兰选手阿历克谢•格里纽克的音阶弹奏方法出神入化,节拍、力度、速度极其准确流畅,音乐极美。第二届的英国选手阿拉斯奈尔•彼德森的力度变化贴近时代,这样强大而完美的力度,是我们中国学生较难做到的。他把钢琴这一乐器所能达到的力度极限,很完美地融入他的演奏艺术中。第二届的朝鲜选手尹春红(男)音色的柔美,接近“女性化”,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不论专业教师还是业余教师,如果他们能在这些钢琴比赛中认真去“听”,就能摸准钢琴艺术现时代发展的走向。我们不但要“听”,而且要摸准他们用什么方法来演奏,这才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紧贴时代的脉络,去掉老化的教学状态。
第三是现在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一种缺失的教育。我曾在业余音乐艺校教过,有些八级的学生连那个调几个升降号都搞不清,更不用说乐曲开始部分对音乐有重要提示的外文术语了。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缺失,出现了很多弊病,如弹错音不知道。即使是业余学琴的学生,学音乐的也应该和学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要把这些理论知识化解到“弹钢琴”上去。有能力运用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准确弹好钢琴,如节拍的准确。在节拍准确的基础上,建立音乐节奏的准确。钢琴是多音结构的乐器,只感觉到旋律,感觉不到伴奏与和声的色彩变化是弹不好钢琴的。所以很多学生把伴奏部分弹得“邦邦”响,多声部进入却没有音头等。对钢琴作品,由于基本音乐理论的缺失而失去音乐展开的线条,从头到底,没有力度变化等。另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的缺失,就是不能用“耳朵”来教学,不能用“耳朵”来学琴。如果不用“耳朵”,怎么可能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没有能力教学生用自己的耳朵来辨别自己弹琴音色的好与坏,很难提高学生的弹奏艺术和与之相应的弹奏技术,把握不了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与之相应的音响织体。这是业余音乐教师最缺的对音乐理论的掌握能力。由于业余教师的音乐感悟能力较差,不善于用不同速度、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来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用不同的技巧来演奏不同风格的钢琴曲,因此也达不到完整的音乐教育所必须达到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钢琴教师应负起责任来指导学生欣赏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古典的和近现代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们感悟音乐的魅力,丰富他们的听觉,对学好钢琴是很重要的。
第四是提升定级考试各个流程的服务水平。让学生开心地来报名,开心地来应考,开心地领取证书。对不及格的学生做好准确的评语,让学生有前进的方向和鼓励,崇尚人性化的服务。对业余音乐考试曲目的选择,应从现在学生的水平和音乐感知能力来编排。因为定级考试是业余性质的,应从提高学生参加考试的兴趣来选择曲目,尽量不选那些业余学生叫“难听”的作品。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开心地练琴,而不会感到练琴“苦”。音乐定级考试的领导机构,应及时和业余钢琴教师沟通,让他们能较完善地教好考级曲目,这是很重要的工作,也是为业余教师提供人性化
服务的所在。
文章介绍了图像采集系统的构成以及在机器视觉中的重要性, 阐述了图像采集系统中关于摄像机、镜头、图像采集卡和光源(钢琴弹奏的相应指法)等方面的诸多实用技术, 论述了设计图像采集系统得核心问题。使图像处理应用在新的地方,得到更广的发展。同时目前国内钢琴考级测试技术尚不够成熟,本项目通过运用图像采集技术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来制造出一款规范钢琴测试的仪器。目前国内尚未发现关于研究此类仪器,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与市场价值。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将机器本身录入一套标准的钢琴弹奏曲谱相应的指法,安装视频调用系统,对钢琴弹奏者的弹奏的指法和具体的弹奏应用机器视觉中的图像采集技术进行采集,对比钢琴弹奏者所弹与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将内置式无损图像采集卡的研制作为钢琴弹奏测试的核心,所以现如今对钢琴弹奏测试的研究集中在内置式无损图像采集卡的研制。
研究的目标为提出弹奏评分标准的模型,以及可制造出钢琴内置测试仪用来检测弹奏的标准度。
本小组成员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数学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数学思维,以及了解计算机语言和部分技术。对计算机图像处理及采集都很感兴趣,也有相应的研究。
一、立项依据
由于近些年艺术类考级较为火热,且国内对各类艺术考级的规范性不够完善,没有确定的参考标准,带有较强的主观概念,导致部分考生的成绩与真实水平有所偏差。我们以钢琴的艺术考级或是学习作为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研究并加以创新以达到如下目的:
1.把图像技术应用到钢琴的相关测试中,并通过发展,创造出更好的测试环境。
2.规范考级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例如作弊、考官的主观情绪等)。
3.让考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避免考级中出现的盲目“跳级”。
4.给钢琴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以纠正学生训练过程中的错误,使其更好的学习及训练。
5.培养更多的人才,使其在领域内更高的发展。
使图像处理应用在新的地方,得到更广的发展。同时目前国内钢琴考级测试技术尚不够成熟,本项目通过运用图像采集技术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来制造出一款规范钢琴测试的仪器。目前国内尚未发现关于研究此类仪器,因此本项目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与市场价值。
本项目将图像采集技术升级,应用机器视觉图像采集技术,将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视觉功能, 也就是用计算机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识别。一个典型的机器视觉系统一般包括图像采集部分、图像处理部分、通信部分以及输出和执行机构等。此次技术的开发大大加强我国图像采集技术的科研发展,同时为我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970年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研制了很多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如测速雷达、环形检测线圈、超声波检测器、交通微波探测器等泌]。按检测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时候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将检测器划分成三大类:感应线圈车辆检测器、波频车辆检测器、视频车辆检测器等三大类。
从交通视频检测来看国外在很早也开始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用于交通流采集和交通流事故监控系统的研究,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的限制,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多少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成果。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增强以及小型机的普及,使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
进入空前活跃的程度,自然也对基于视觉的交通流参数采集的研究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在这个阶段,美国、日本以及凡个欧洲发达国家相继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开发了实际系统,比较广泛应用并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美国和欧洲十一国联合研制的EuRo一cosT系统、ImageSensingsystem公司(简称155公司)的AUTOSCOPE2004TM系列、AuTOSCOPESoLOTM和PEEK公司的VideoTraek900、叭deoTraek905等系统。这两家公司是最早从事视频交通检测产品研制的,它们的产品代表了目前视频交通检测技术的最高水平,基本上覆盖了欧美市场的70%。这两家公司的技术均来源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技术学院公共工程系,因此两家公司产品在原理上、结构上、功能上极其相似。AutoscoPe大区域视频车辆检测技术由美国155公司开发,作为全世界研发最早并最先获得国际专利的视频车辆检测技术。到目前为止,已有14000多套的AutoscoPe视频检测系统运行在超过三十多个国家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得到全世界交通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可。美国155公司对Autoscope视频车辆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在开发的过程中155公司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交通运输系、美国联邦公路署以及美国政府和各地的交通管理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对交通管理中面临的许多重要课题进行了合作研究。第一代原型机诞生于1987年,其后于1989年正式推出了用于外场车辆检测的AutoscoPe2002视频车辆检测系统。1992年,155公司生产出Autoscope2003,产品的各项性能趋于成熟,实现了全天候检测。美国佐治亚、密歇根等州开始广泛采用这一产品,以后又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使用规模。1995年,随着微软WindowS95的问世,155公司又推出了其软件基于新一代Windows95加T操作系统的Autoseope2004,AutoseopesoLoPRoNe是Autoscope2004的升级产品。它包括了其所有的功能特点,它完美地将视频处理器集成在密封的MVP(视频处理模块)中,使用更方便,灵活可靠。AUTOSCOPE系统虽然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得到了多年的实践验证,但该系统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主要在于: l、操作复杂,对于使用者,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难以正确使用。
2、技术还不成熟,交通流信息采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较低。
3、数据采集设备要求高,系统成本昂贵。
4、为了提高测量精度,系统要求较多的安装条件和限制。由于视频实时检测和追踪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学者、商人对它进行研究。如上面介绍的美国155公司、新加坡科技等公司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落后,只是处于研究阶段,鲜成果问世。即使是国外的现有成果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我国交通工程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视频的交通流参数采集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计算机图像处理
计算机图像处理是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由于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及快,且数字信号具有失真小、易保
存、易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而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航空、航海、航天、遥测技术、工业自动化检测、安全识别、娱乐等各大领域。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20年代 Bartlane电缆图片传输系统(纽约和伦敦之间海底电缆)传输一幅图片所需的时间由一周多减少到3个小时之内。
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以电子管计算机配合滚筒式、平板式绘图仪等仅具有输出功能的设备的图像处理。
60年代至70年代,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计算机图像处理已经可以用来改善图像质量,或是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并且能对图像进行体积压缩,便于传输和保存。此时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已经就用到了卫星遥感、医学等方面。1964年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对航天探测器徘徊者7号发回的月球照片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成功地绘制出月球表面地图,为人类探索宇宙奥妙奠定了基础;1972年由英国工程师发明的用于头颅诊断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Computer Tomograph)。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人的头部截面的投影,经计算机处理来重建截面图像,由此而打开了人类医学的新大门。
由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的,所以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真正大发展是在八十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而迅猛发展起来。时至今日,计算机图象处理在医疗卫生、通讯、交通运输、办公自动化、地球物理、大气环境、卫星遥感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大到科研、国防军事,小至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人们可以实现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通讯。具体地讲是将电话、电视和计算机技术综合在数字通信网上进行信息传输,其中以图像处理和传输最为复杂和困难,此问题正在被解决;在工业和工程领域中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自动装配线中检测零件的质量,印刷电路板疵病检查等;在军事方面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识别已用于导弹的精确末制导,各种侦察照片的判读等;公安业务图片的判读分析,指纹识别,人脸鉴别,不完整图片的复原,以及交通监控、事故分析等;在文化艺术方面,目前这类应用有电视画面的数字编辑,动画的制作,电子图像游戏,文物资料照片的复制和修复,运动员动作分析和评分等等。3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未来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未来发展大致可归纳为:
1、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发展将向高清晰度及实时图像处理的理论及技术研究,高速传输、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或多维成像、多媒体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2、应致力于将图像处理的功能集成固化在芯片上,使应用更方便。
3、更新的理论研究与更快的算法研究。在图像处理领域,近几年来,引入了一些新的理论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算法,如小波分析(Wavelet)、分形几何(Fractal)、形态学(Morphology)、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s)、人工神经网络等(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这
些理论及算法,将会成为今后图像处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热点。4 我国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关研究部门机构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已逐步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传感器,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组成了风云、海洋、资源和环境减灾四大民用系列对地观测卫星体系;采集了大量影像数据,可以覆盖全国陆地、海域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组建起了多学科多门类交叉研究的队伍,在理论研究、硬件研发、软件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众多成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
虽然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这一领域将有能力有实力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走在世界前列。
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将机器本身录入一套标准的钢琴弹奏曲谱相应的指法,安装视频调用系统,对钢琴弹奏者的弹奏的指法和具体的弹奏应用机器视觉中的图像采集技术进行采集,对比钢琴弹奏者所弹与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建立评价模型。内置式无损图像采集卡的研制作为钢琴弹奏测试的核心,所以现如今对钢琴弹奏测试的研究集中在内置式无损图像采集卡的研制。拟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为:
1.对图像的采集以及采集过程中的实效性即采集的图像是否真实,在不干扰演奏者的前提下做出判断。
2.加载音频的采集并加以融合使标准更切合实际。3.设备本身是否会影响钢琴,是否会对演奏者有影响。
四、预期目标
1.提出弹奏评分标准的模型。
2.研究结果可制造出钢琴内置测试仪用来检测弹奏的标准度。3.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
4.通过测试研究及改进,将我们所做的产品及时申请专利。5.通过专利申请后,及时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合作,把产品投入市场,使其成为广大钢琴学者值得信赖的产品。
第四篇:教师讲故事技能赛活动方案
教师讲故事技能赛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幼儿教师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掌控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提升我园教师的综合素质,我园决定在本学期组织以“讲故事”为主题的教师技能大赛,为保证此项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比赛内容:
讲故事
二、参赛人员:
全体一线教师
三、比赛内容及要求:
可选用教材内故事,也可选用其他童话、寓言故事; 必须使用普通话,要以生动的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故事选取要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不得超过5分钟;
可加伴奏、可带道具、可请助演(但助演发言不得超过1/4);
四、评比办法:
(一)初赛:初赛由中层以上领导担任评委,现场打分,赛后汇总,选取前21名选手参加决赛。
(二)决赛:邀请家长志愿者6人(大、中、小班各2人)担任嘉宾评委;中层以上领导担任园方评委;现场亮分。
(三)奖励:本次比赛奖励全体参赛教师的前1/3(共39名),决赛共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其余为优秀奖。
五、日程安排:
(一)10月8日—10月18日教师选取故事、自我准备
(二)10月19日报送故事名称、形式、音乐
(三)10月23日上午8:40—11:30小班教师初赛
(四)10月23日下午2:30— 5:00中班教师初赛
(五)10月24日上午8:40—11:30大班教师初赛
(六)10月24日下午分数汇总、排名
(七)10月25日下午5:10— 7:00决赛
六、地点:
三楼会议室
七、评分标准: 内容(30分):要求所选故事主题突出、鲜明,健康、向上,可读性强,有推荐的价值。
形象(20分):要求服饰得体,举止自然大方,仪表端庄,体现幼儿教师的精神风貌。
口才(30分):要求脱稿讲述,普通话标准、流畅。讲究讲故事的技巧,紧扣故事情节,富有节奏,富有感情。语感丰富、语速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
表达(20分):动作恰当,表述生动。精神饱满,富有创意。表达连贯、完整,生动有趣。
2012年10月8日
第五篇:奥尔夫教学法与儿童钢琴即兴弹奏
奥尔夫教学法与儿童钢琴即兴弹奏
奥尔夫教学法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影响最广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学体系、达尔克洛兹教学体系和柯伊达教学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教育体系)。它是由奥尔夫与同代的人及其后继者共同创造发展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是一种卓有成效、开放式、兼收并蓄、不断发展的音乐教育理念。因此,在钢琴教学领域,特别是初级阶段运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节奏感的训练
节奏的训练是钢琴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教师应从最初的音乐体验开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拍子、速度和节奏。语言进入音乐课堂,是奥尔夫教学体系针对节奏训练的独特创造,音乐和语言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语言可以启发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因此,从孩子熟悉的动物名称或称呼名开始进行节奏训练,等他们认识了基本的节拍后,借用汉字为代读音符,进行组合节奏,因为汉字的词义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节拍。例如,用“跑”、“慢”“慢走”、“快跑”四种汉字换成节奏符号,“走”代表一拍,“跑”代表半拍,“慢走”代表两拍,“快跑”代表十六分音符。或者,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与自然、机械的影响,让他们将自己生活中的音响在自己所学的节拍中找出相应的替代,如钟表的滴答、滴答的声音,可以把它模仿成2/4拍等。
这些节奏的训练,不仅让孩子对节奏有形象直观的掌握,而且可以让他们体会到音乐就在生活中,使教学不再孤立的存在。此外,教师也可使用做游戏的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节拍,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弊端。在熟悉的儿歌上分节奏,其中根据孩子好动的天性加入动作,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一个独特的办法。如《两只老虎》,首先边唱边用手打节拍,然后手脚同时拍出该主题的节奏,最后手打一拍一个重音,脚打两拍一个重音,等到掌握后逐渐增加难度,手脚的拍子对调。诸如此类的联系,既使孩子从“琴凳”上解放出来,又真正进行了大脑的分工训练,一方面对于加强学生的节奏感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大脑协调配合、智力开发都是有益的。
二、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倾诉感性、回归人本,尽量使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创造音乐的活动中。这样使课堂变得异常活跃,不像以往老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接受,据调查得出,被动学习状态下接受知识的比率明显低于主动接受知识的比率。
传统教学中还有一种现象,即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没有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这样的状况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创造性在奥尔夫教学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也是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奥尔夫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娱乐优势(天性)转向——用心去冒险。即兴创作是教师和学生摆脱束缚,培养创造性的前提,也是对师生的考验和挑战。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即兴创作被称为对一个人音乐禁锢的放纵,这种“放纵”不但是艺术性质(个性、求异性、独特性)所鼓励支持的,还是“解放人性”。在教学中对一些已经有一点弹奏能力的学生,我常常会在课堂里抽出一部分时间,把他们弹奏的熟悉旋律一行弹奏一遍作为启发,然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加以补充、修改,甚至推翻创作出自己的东西来。
几乎每个儿童都有钢琴上“乱弹琴”的嗜好,并且细心的话,我们会发现,当他们“乱弹琴”时,他们很开心、很快乐。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要求他们在每次的作业完成中,要弹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情。这样,不仅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弹琴兴趣,还训练和满足了他们的表现力。
三、群体性意识
在强调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个体是集体中的一员,创造设计常常是集体成果,在教学中的合奏是对群体意识形成的有效途径。钢琴教学中,四手联弹是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的重要手段。拜厄的《钢琴基础教程》中就有许多小曲配有教师的伴奏,形成四手联弹,使孩子们对那种枯燥、单一的手指练习有了美好、有趣的感受。在汤普森《钢琴初级教程》里,也有一些颇具魅力的四手联弹,它对激发初学者学习的兴趣有重要影响。对学生增加这种训练能有效克服初学者随意性强缺乏连贯性和完整性的不足,因为四手联弹的独特方式限定了参加者必须把曲子弹得准确无误、熟练流畅,才能与他人配合好。因此,四手联弹有助于提高初学者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要有高度的合作意识,为了使自己的弹奏能跟他人和谐,无形中促进学生积极练琴,不断提高技巧。
四、对空间和声音的探索及艺术性的培养
奥尔夫认为,对声音的探索,用朴素、生活的语言启发孩子,还要重视听觉体验,通过人对音乐感受进行教学活动开始时环境中的自然声响和无组织声响作为声音训练的一项内容,接着歌声也作为一种声源来探索,动作成为教学训练中的基础,通过让儿童体验运动的性质——轻和重、上和下里和外等,让学生获得完整的音乐体验,这些是奥尔夫教学中“自然性”的特征。
如何提高儿童学琴的兴趣,如何以浅显、生动的语言、手段让学生领悟到弹琴的要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儿童在学琴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产生消极心理,加上基本练习的枯燥无味,技巧练习的增多,弹琴几乎成为一种负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需要充分了解儿童心理、成长规律。例如,但昭义在《儿童学琴入门》中提到解决放松问题:用心聆听音乐是消除肌体多余紧张的关键,用乐谱的音乐意义去启迪孩子,引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并从始至终强调孩子必须用耳朵去聆听自己的声音,根据对声音的判别调整,效果会更好。”
以一首最简单的乐曲《小客人敲门》为例,这首乐曲技术上仅仅是在中央C上用两只手的中指交替弹奏。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引导他:“听,这位小客人敲门不礼貌,好像要把门都敲坏了,这样不礼貌的客人,主人是不会欢迎的。”之后,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要很有礼貌的敲门,注意听敲门的声音好听吗?如果由于过于控制而弹奏得轻,我们可以同样形象地指出:“敲门的声音太轻了,主人听不见会不开门的”。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倾听,而忽视了手的动作,放松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奥尔夫曾说过:“最反对用粗糙的东西做教材,哪怕简单,也要有艺术性。”在奥尔夫的学校音乐教材中,无论是一首儿歌,还是器乐曲;无论是节奏回旋曲,还是声势练习曲;无论是合唱曲,还是舞蹈音乐都是小巧精美的艺术作品,这种高度的艺术性不仅反映在教材上,在音色优美的音条乐器、打击乐器,以及与之配套的配器法也无一不显出奥尔夫教学体系高度艺术性原则,在整个教学探索中,对于孩子们的音乐再创作强调高度的艺术性。
奥尔夫教育思想中根本的一条是挖掘人自身潜在的音乐性,这一原则决定了他的教育出发点主要在于艺术性。他认为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教育就是开发和培养这种天性,使其全面健康成长。奥尔夫的思想是建立在人类学的基础上并以儿童的自然特点和生理特点为出发点,是以心理学为依据的,它的目的是在人唯一起决定性作用的早期,去发展幻想和体验的力量,儿童早期所体验的开始,在他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毕生是起决定作用的。奥尔夫的音乐训练既让孩子无技术负担,又得到高度艺术性的多层次的艺术熏陶,培养了艺术的鉴赏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奥尔夫教学法在钢琴的初级教学阶段是有其独创价值和实用性的,他的教育理念应广泛运用于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