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几点思考_图文(精)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几点思考 王松亮
(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广东・揭阳522021)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妒彬“摘‟要”‟羿展锚避教育、培养街造‟灭牙是我国现阶段援膏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力问题提出五释方法,即激发学生晦刳造欲望、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Ⅲ、开展事富多彩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
l
钒瓷缝瀛激甏。j馘遗‰。|铽迄激蕉。,.j。jhu山。“川涵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人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迎接这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此,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创造人才,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我国教育科学急待研究的课题。那么,应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显然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创造欲望,指的是创造中所保持的一种进攻性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对所思考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炽热的情感,始终保持着创造的警觉和进攻性探索的准备。诗人普希金说:“我忘了世界。”牛顿专心研究问题的时候,把怀表当成鸡蛋放在锅里。这都是创造欲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认为,没有创造欲或不愿创造的人,永远不可能有创造,欲望和创造的关系为正相关。而欲望又起源于需要,因此,教学应以需要为源头启迪创造的兴趣,提升创造的欲望。
笔者认为,从教学内容上讲,最基本的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学科本身的价值,产生学习的需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价值,引起学生思维内部的冲突,激发他们的需要,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去解决问题。从教学方法上看,应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启发式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部需要),主动地、进攻性地学习。所以,启发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而且是启迪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极好方式。一位教师讲“阿基米德定律”,开始就问:“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浮在水面?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沉下去?”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老师追问:“那么一斤重的木块和一斤重的铁块都放在水中,为什么木块上浮而铁块下沉呢?”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积极的探索正是产生于这种矛盾和需要之中。
所以,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需要(形成需要感)一兴趣欲望(产生创造欲)一进攻性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团。
万
方数据文章编号:1672—7894(2010)03—067—02 2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的、无意识的思维。它从整体出发,用猜测、跳跃、压缩思维过程的方式,直接而迅速地知觉并作出预测性的答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顿悟出万有引力;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看见吊灯随风有节奏地摆动,悟出了钟摆原理等等。科学史向人们证明:许多科学家从突然的启示和非理性思考的预想中得到了帮助。可见,直觉在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直觉思维人皆有之,但多数人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青少年学生的直觉思维是丰富的、经常出现的,为了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培养直觉思维,第一要从打好“双基”抓起。因为直觉思维现象表面上看显得非常奇妙,其实也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第二,要保护教学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直觉思维。如已知三角形,£B=60。,b:=ac,试判
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有的学生根据已知,利用直觉马上猜到是等边三角形,对此,教师应予以鼓励和支持。第三,鼓励学生猜想,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新奇想象”等,都应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价和诱导,并发掘其中埋藏的直觉思维的火花。对有价值的思考给予充分的肯定。第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类比、联想,用形象化的方法思考问题。
3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求异)思维和集中(求同)思维是一对范畴。前者要求从不同方面探索真理,后者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集中从—个方面寻求“标准”式的答案。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创造的全过程,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者最优的结合。忽视发散思维,思路就会非常狭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发散思维通常是不循常规、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成知识的束缚、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不受传统观念的局限,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落俗套的见解。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标志之一。
发散思维的能力是在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主要的方法是启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环境,训练他们习惯于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方面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如:进行“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等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可通过学生自编应用题,发展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也可通过班集体讲座的方式培养发散思维。
叶殷tcc 67
4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
创造力是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创造性活动,创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其一,要有计划、有次序地组织
创造性的活动。如组织各种类型的具有创造性质的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发明创造竞赛等。其二。对发明创造要有具体的措施保汪和激发的手段。如每年(或学期)举行科技创造发明成果展览,规定具体明确的发明创造奖励条例等。这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创造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坚定的信念;培养和锻炼其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以及勤奋好学、谦虚诚实、豁达开朗、积极进取等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
另外,从创造教育的观点来看,许多创造型的学生往往是比较顽皮、好动、约束观念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对他们的否定态度,看到顽皮、淘气、捣蛋等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智慧种子孕育着创造的因素。教师应对他们进行疏导,扬长避短,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挖掘其智慧的火花,促使其茁壮成l乏。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愿能作为“创造教育”这块崭新天地的引玉之砖。5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
创造是智慧之最,是身心能量总和的体现。但是,创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终能成为创造者。许多事实说明,创造活动只有在良好心理品质的参与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伟大科学家诺贝尔便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以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忘我的牺牲精神。成功研制了多种炸药。有一次,实验室爆炸,死了5人,诺贝尔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坚强、自信。又一次实验中,一声巨响,诺贝尔被炸得鲜血淋漓。周围的人都吓坏了,他却高兴地举起双手,纵情高呼:“我成功了!”可见,浓厚的兴趣、炽热的情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以及健康积极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科学的发明创造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上接第57页)
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学生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摆正他们的相互位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创造一些形式,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深入地探求知识。为此。我采取了课堂讨论、课下E—mail答疑的形式,并即将开设金融实验课,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认知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开展课堂讨论,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那些既是教学重点,又覆盖较为广泛知识面的议题进行讨论。开展课堂讨论前,应让学生有所准备,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例如讨论汇率问题,涉及汇率基本概念、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与利率的关系等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但是课堂讨论不是去复述这些基本理论,而是联系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从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谈起,同学们争论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关系,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汇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加深了理解,同时也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加深对基本概念和问题的掌握,这是教与学的互动。同学之间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是件好事,这能推动他们去学习去钻研,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教与学的沟通。不仅局限在课堂上,在课下我通过E-mail与学生联系,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明白的问题,课下再进行交流。我经常收到学生发来的邮件,对这些疑问我一一回复,有些问题学生问得很有水准,对我以后的教学也有启发。通过这些交流,我能了解到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在以后讲课时加以加强或修正。这种交流对
68 参考文献
【1】莫雷涨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2】林崇德,辛涛.智力的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孙静
和扣和■和和和扣和扣■扣和和和和和扣扣和扣■扣和和和扣和和扣和扣扣扣扣扣扣和■扣■如扣和和
不断提高我的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我体会到这种教与学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加知识传播的途径,弥补课时资源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与学相得益彰。
金融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过去传统的经济类教学足没有实验课的,毕业的学生到了实际部门工作时动手能力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学院建立了金融实验室,通过金融教学软件,学生可以进行证券模拟交易、期货模拟交易和外汇模拟交易,对学生感性地认识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起了重要作用。课堂上概念化的知识变成了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序,这种特定的教学情景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认知的主动性。金融实验教学课已列入我的教学计划,即将开始实施。
总之,从事货币银行学教学多年来,我体会到要认真讲好每一节课,才对得起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走进大学之门的学生。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几十双求知的眼睛在望着我,我在思考,我拿什么给学生?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要尽最大努力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他们,这就是一个教师讲好课的驱动力和责任心。多年来,我和学生一起进步和成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从学生那里受到了启发、引发了新的思考,在辛勤耕耘之后,也享受到其中的快乐。参考文献
【1】朱新蓉.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2】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孙静 .彳敏乏f„
万方数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几点思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王松亮
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广东,揭阳,522021科教文汇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2010(3 参考文献(2条
1.林崇德;辛涛 智力的培养 1996 2.莫雷;张卫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99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wh201003044.aspx
第二篇: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英语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难点,主要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如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没有彻底解决,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麻烦。
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对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力至关重要。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教师需要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去处理一些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坚持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1、民主教学原则
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灵敏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2、适度激励原则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对后进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说“Try again”、“Don’t worry, 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will next time.”,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
3、主体参于原则
传统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这样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动的有利条件。这就要求师生主体换位,使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4、动机内化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爱好,学生只能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创造学习。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教学中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布满情绪让学生扮演各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时间一久,这些爱好就会转化为强大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思维的学习。
二、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参加操练,同时培养语言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实用性交际者,能超越具体结构和功能,成为语言创造者,达到交际目的和丰富自身同时,形成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语言运用习惯。
当代教学论一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语言教学非凡是外语教学的专利。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际交流是听说交流,而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都是“聋子”、“哑巴”。从全盘考虑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听说交际能力的提高势必为读写创造条件。因此听说交际活动应作为外语教学突破口。有的人认为学生开口就算交际,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背词组,背对话,背课文就算交际。显然不是!课堂内听说练习分为语言能力练习和交际能力练习,前者重把握语言,后者重运用,要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和交际能力提高是创新教育一大目的。
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情景交际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刚刚开始上课或下课闪,使用情景交际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兴奋起来,并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备课时教师要精心预备,周密组织,那么效果会锦上添花。如上课时教师应预备好必要的图画、卡片等。
在具体的操作中,则宜遵循先模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先语言练习后交际的总原则来安排和开展课堂活动,即呈现(Presentation),机械性练习(Meahanild Drills),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 Drills)到交际性练习(Communicative Drills)。如JEFC(下)L115先呈现,How many/much do you want? How much is/are the„,再组成对话进行有意义操练,May I help you? Thank you, I’d„, How much is/are„?How many do you now? 后出示图片或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在各种购物场所如clothes shop, food shop, supermarket等创造性地综合练习交际。
在经过一定的锻练之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把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交际练习的时机已经成熟,教师应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其语言能力,开拓其交际能力。这种练习特点要求学生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语言进行交流。
实践证明,在交际练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从而迅速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适应交际练习。
虽然,课堂中的听说交际教学需要花许多时间精心设计教案,备课费时费力费心。但是假如能通过我们的创造性劳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是非常值得努力去做得。听说交际活动使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授者,而根据需用要具有多元的特征,如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进行活动的帮助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评价者,甚至是学生小组活动的参加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正体现出教学相长的特点。
总之,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发展,取得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第三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除了意愿画以外,基本模式是这样的:限定题目、出示范画、教师讲解,然后幼儿作画,结果谁画得最像范画,谁往往就会得到最多的夸奖。幼儿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并产生了依赖性,甚至不看范画就想不出平日最熟悉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受限于固定的模式:天一定是蓝的,树一定是绿的,太阳一定是红的……这样一来,所有幼儿的画都是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幼儿的创造力也被扼杀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要让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需要做到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造结果。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教师应注意对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教学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于教师本身创造性素质,也有来自家长和幼儿方面的。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当首先增强对教师自身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创造型的教师在教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如在一次绘画课上,让幼儿画小朋友坐滑梯的场景。我在示范画上添加了太阳公公、小草、小花等。有一名小朋友没有按照我的画法做,却将太阳公公的胡须画得很长很长,成了一座小滑梯,小朋友们顺着太阳公公的长胡须滑上滑下,一个个的幼儿栩栩如生。我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画,小朋友说:“这多有趣呀!”当即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和鼓励了这名幼儿。此后,这个小朋友画画的劲头更大了,总是能想出好多新颖、独特又极富童趣的作品。
二、兴趣是创造的基础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趣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心灵?”没有兴趣,创造则无从谈起,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创造性,首先必须使幼儿产生兴趣,包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创造的兴趣。
为了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给儿童带来新异,新奇的感觉。环境会使儿童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中,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带来的新奇,刺激的情感体验。如大班绘画《脸谱》,我用一段京剧的唱段加以情境烘托,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接着让他们欣赏各种各样的脸谱,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其探索的,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
三、运用贴进幼儿生活的素材,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要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素材,就要在动态、形状、颜色方面提高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帮助孩子发现寻找生活中形形色色有趣的形状和大千世界中造型的美感,让孩子看到一个事物就能归纳出它的主要形状组合,并认识其主要色调。只有学会观察,才能更好地感受美,并把它表现出来。
我之前一直以蜡笔画等绘画形式,多多少少地束缚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材料的更新是其艺术升华的一个突破点。我有意识地让孩子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如油画棒、水彩笔、、棉签、水粉、色卡纸、各种豆子种子,甚至于废旧物分别进行印画、刻画、棉签画、剪贴画以及手工制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肯定幼儿的作品,使之有信心
当那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去欣赏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在这个时候,往往也会发生一些让孩子倍受打击的事情。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评价一件作品往往会与“像”“不像”联系在一起,若是前者便是好的,加以赞扬;若是后者便是不太好的,就会加以质疑,有的家长在欣赏孩子的作品时,甚至还会加以指责,“你画的是什么呀?”“看你的这些线乱成什么样!”“你看别人的画多好,多整齐!
这样的评价,让幼儿好不容易长出的想象翅膀被折断,培养起来的绘画兴趣也缩了回去。总之,我们应坚持在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幼儿创造精神放在首位,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让幼儿在创作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按自己的意愿来表现,努力拓展他们的创造了,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1]孙桂芹.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培养幼儿创造能力[J].好家长.2010年第2期.[3]王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第2期.
第四篇: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的创造力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摘要:创新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动力和习惯,严重压抑了自身潜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被抑制了。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造力 培养
当历史的钟摆走进21世纪,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那种老式的美术教学方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节拍,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作为一中学美术教师,也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下面就从以下几点来谈谈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创造力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学习与生活脱离,课堂活动方式缺乏等问题频频出现。以及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而学生认为的“兴趣”则是美术课上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例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体现教学思路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等形式等等;同时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对于自己实践的作品和能够读懂的作品,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喜悦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敢地拿起画笔,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模仿自己所感兴趣的风格进行创作,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手段,发挥全部技能表达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作品的独到之处。作品完成后最好进行讲评,使他们觉得有成就感,激起他们的创造热情。
⑴、给学生树立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做到难易适中。夸美纽斯强调:“不应该把学生还不能接受的东西强加给他们。”当学生开始临摹写实时,一旦无法达到,很容易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懂得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巧妙的诱导。⑵、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肯定,能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对待下一次的作业。
二、因材施教,保护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生可以分为一般、较好和较差三个层次,当然,教学内容要求的制定,主要针对的是一般层次的学生。但这种教学要求对较好和较差的学生而言,好的觉得简单,差的觉得难。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面向全面,以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多元化的要求尽情表现自我。
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例如:在“清晨”一课中制作泥塑时,对于那些造型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一般稍加指导便能较好的完成作业,而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降低难度,在创作前可以让大家谈谈清晨中人们的动作,对人们的动态的认识及模仿示范,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教师指出在练习中,我们只要抓住这些特征,可以进行新颖、独特的想象,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行了。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单一的技能训练的指导性教学模式,转为主观情感表达的表现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按表现性美术教学的要求认识对象、表现对象,在表现中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这样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这种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将与意志相关联的指导性目标和与情感相关联的表现性目标交替地安排,也形成了节奏上的变化。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孤立地强调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不管是哪类学生我们都应该保护其个性,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应对他们多鼓励表扬,即使学生的作业是乱七八糟,也要找出他的闪光点。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像与不像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美术课程的评价应体现多样性的原则
三、扩大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
1、广泛接触各种美术作品形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接触美术作品形式单一,除了课本上的插图,他们没有机会也很少有机会去欣赏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据说在英国,教师就常带领学生们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而且英国的这些场所是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在国内这不大可能,特别是在农村。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比如欣赏罗马雕刻,感受那种不加任何美化、强调、概括的自然主义的逼真;非洲的图腾柱,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从野兽主义到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画面色彩丰富、清晰,优美的音乐,再加上动画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从而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启发创造。
2、在写生中培养创造思维,丰富的想象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不但少有机会接触各种美术作品形式,连亲近自然的机会也不多,钢筋混凝土也逐渐改变了世界。我们的老师、家长平时要尽量多抽点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让孩子多亲近一下自然,多一点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引发出孩子们的无穷遐想,会使他们产生不尽的灵感。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如:风景写生、版画材料收集、学生画展、参观博物馆、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四、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创新思维,还要有实现创新设想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才能的发挥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拓宽知识面。现在的学生整天和书本电脑电视接触,狭小的生活圈子禁锢了心灵。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但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可行性和保持美术自身的特色。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如在欣赏水墨画的时候播放一段古筝曲,让学生进入意境,浮想联翩。在讲解美术欣赏课的时候。注意和文化背景,历史知识的结合。例如圣母是圣经故事中一位庄严神秘的人物。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却是一位温柔可亲的人间母亲形象。在神秘的宗教气氛中融进生活气息,使虚幻的天国世界回落到真实的空间。正是画家的这一创造使他的作品成为举世名作。
在美术教育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今后在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新的世纪,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如何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美术教师还须不断学习、探究、实践。
第五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谈阅读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盐窝镇北岭中学陈伟波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语文教学的目标:“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活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这无疑要提醒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结合近十年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谈以下体会。
一、阅读教学要以导为主
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科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而是“导”,也就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导”的中心,是为学生提供掌握必要知识的必要思路,使学生循正确的思路去学习,并掌握学习内容,这样才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让学生直接与课文对话。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学生和课文的直接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认真的引导。首先就是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不能仅仅是敷衍地预习一下。其次,要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为此,阅读期待,自由诵读,应成为阅读教学过程不可缺的起始环节。为了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我们甚至可以事先不限定什么 达成目标,完全让学生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世界,去和作者沟通,去自由的想像,去进行再创造。
其次,有效的组织班级群体性思维。
我认为 教学中的“群体性思维”,就是以班级为基础,在相互交往中探讨所提示的学习课题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敏锐地察觉和果断地把握全班集体性思维的流向,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度的问题,以组织和促进班级群体性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显露出来的大量的创造性意见,鼓励学生继续提出以众不同的看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应该提出新鲜的课题,引申课文意义。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提出“贫与富”“钱与情” “我们身边的菲利普夫妇” “若瑟夫长大了会怎样”,“假如回来的叔叔是百万富翁”等等话题,引导阅读小说,观照人生,观照现实,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
二、阅读要借助想像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情节续写,内容扩写,仿写,改写等是比阅读更进一步的对原作的再创造.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像。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大家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愚昧之至。有一个学生则想像皇帝因游行时没有穿衣服而受了风寒,回宫后而发烧求医,谁知医生仍是这两个骗子乔装的,骗子用锅底灰和野草屑做成几颗黑糊糊的药团换的了皇帝的大量 金银珠宝,而皇帝服药后上吐下泻,令人捉拿骗子时,骗子早已逃的不见踪影,皇帝也一命呜呼啦。再如要求学生为皇帝的游行大典进行创造性复述,扩展故事情节,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去想像。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发散性思维可以改变语文教学中思维单一,内容贫乏的封闭现象.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为此,可以在平时多设计些仿写、补写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
语文是浩瀚无际的大海,让人尽情遨游。
语文是美丽动人的歌,让人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仿写训练 的同时,还可以采用补写事例的方式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用了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可以要求学生也从这三个角度各补充一个事例。教《喂--出来》时,要求学生针对文章进行续写,文末天外传来的那一声“喂,出来”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外阅读训练中也可以要求学生续写获改写文章的结局。
三、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突破束缚,大胆求异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课本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要敢于大胆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想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或结论。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怎样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选择”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当时具体的社会背景和鲁迅先生一贯的爱国情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又如怎样看待《效颦》中的东施效颦?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追求,我们学习人家的东西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经这样点拨,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学生们可能认识到东施效颦体现了东施对美好事物的大胆追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也需要东施这种大胆追求美的精神和勇气。另外,平时遇到“班门弄斧”、“知足常乐”、异想天开“等成语或一些已成定论的见解、谚语等,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大胆质疑,换个角度去思考。这样,正中求反,同中求异,异中求新,能有力的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阅读教学关注学科间的沟通
语文知识可以延伸到数学,自然、社会,艺术等学科中。借此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综合性学习,强调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探寻与求知,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真正实现阅读与听说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阅读教材中许多内容涉及到的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课前让学生亲自查一查,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课文中介绍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一时不能明白其中道理的,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实验;与美术相联系的,可以让学生动笔画一画。如在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先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作一幅画,表现边疆生活,边疆风光或送友归京时的情境。学生非常兴奋,画处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画。教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先让学生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作画,从学生的画中可以看到边塞大漠的浩瀚,以及黄河的奔腾不息。
这些画生动地体现了学生对诗的审美感知,它比较恰当地表现了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这样的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驰聘想像的机会,大大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阅读教材与音乐相联系时,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就先教学生学会唱这一首歌,在学会唱这一首词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迁移到教材上来,在音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激发学生的想像。并进而延伸到同学们对今天流行音乐中借用、化用古典诗词的研究。
五、阅读教学应加强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我们要把课堂的阅读教学融入现实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去。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观察生活,体悟人生,激发灵感,创新思维。
和平宁静的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世界,学习了《桃花源记》让学生回顾历史,联系当今动荡的世界局势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构想一个未来理想世界,这样学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自由的创造。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观察生活,体悟人生,激发灵感,创新思维。
总之,教无定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更需要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不断的摸索总结经验,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语文课上开出灿烂的思维之花。
谈阅读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陈伟波
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北岭中学邮编:257446
电话:***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