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上历史第7课教案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4:0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上历史第7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上历史第7课教案》。

第一篇:9上历史第7课教案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课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知道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了解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2.能力培养: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图表的基本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简述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说出《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教学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教学难点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古代,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战争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更不是东西方交往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阿拉伯商人及“阿拉伯数字”

活动一: 多媒体展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由学生在图中找出东西方的三条主要商路。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寻历史信息,感悟历史,从而培养学生识读图的能力。同时也体现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整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1-42的正文部分,思考:

1、通过这些商路,东西方各国有哪些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2、和中国来往最多的是什么地方的人?

3、他们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教师:多媒体展示阿拉伯数字及阿拉伯商人

加深学生了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沟通和桥梁的作用,突破难点。教师总结: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最重要的是他们改进了阿拉伯数字,并把他们传到欧洲。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活动二: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马可·波罗来元朝的前后经过,以及他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经历。

思考: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17年,是什么吸引他来的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由马可·波罗口述记述他在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部书曾经风靡欧洲。后来,当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渴望黄金和市场的时候,欧洲人就更加想到远东的中国来。这终于引起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1、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古代的阿拉伯人有何可贵的品质?对你有何启发?

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服务。板书设计: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发明者——印度人

2、传播者——阿拉伯人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测试题目:

一、选择题:

1、创立了包括“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的是:()

A、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腓尼基人

C、古代印度人 D、古代希腊人

2、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是:()

A、阿拉伯人 B、印度人 C、英国人 D、意大利人

3、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人如果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他会选择下列哪部书作为参考:()

A、《荷马史诗》 B、《三国演义》

C、《马可·波罗行纪》 D、《天方夜谭》

4、以下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的是:()

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B、在中国生活了17年

C、出使日本 D、与热那亚人作战

5、马可·波罗一行何时来到中国:()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6、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的是:()

A、阿拉伯人 B、印度人 C、英国人 D、意大利人

7、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不包括:()

A、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B、传播了印度人创造的0到9的计数法

C、传播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8、乔治·萨顿:“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

者兼备。”

请回答:

(1)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说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

9、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来做的货币„„”“(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请回答:

(1)马可·波罗说的“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来做的货币”各指什么?

(2)你怎样看待他对东方的描述? 教学反思: 本课结合地图讲解,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寻历史信息,感悟历史,从而培养学生识读图的能力。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学会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辛亥革命-教案

【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中华民国纪年法,使学生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基本技能。

(2)通过学习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的重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重点和难点】

重点: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兴中会的建立、同盟会的建立、三民主义、中华民国成立)。

难点 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孙中山画像,提问: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是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上孙中山的画像及孙中山的介绍。教师讲解:“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早年学医,后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开始寻求救国的道路。1894年曾上书要求变法,但变法自强的梦想很快破灭,从此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是从建立兴中会开始的。”引出第一目。

教师介绍:兴中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成立了许多革命团体,并组织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但这些革命斗争先后失败,革命派认识到必须成立一个全国统一的革命组织来领导革命。

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起义者经验不足,没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性;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人不在武昌,说明起义准备不充分;黎元洪这样的任务进入革命队伍,为革命埋下隐患。

4、影响:(板书)革命形势在全国迅猛发展起来。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板书)

1、中华民国的成立(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记忆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同时,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2、清帝退位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板书)

教师展示袁世凯画像,介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前后经过。要求学生阅读P36小字内容,提问:辛亥革命果实为什么会落入袁世凯之手?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提出: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是根本原因。

3、辛亥革命的意义(板书)

①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③局限性:辛亥革命不彻底,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悲惨命运。在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小结]师生共议或指明重点

第三篇:第7课计算机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

《给图画添加文字》的教学设计

甘河铁路小学

尉秋霞

[教学内容分析] 《给图画添加文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会了画图工具:画线工具,方形和圆形,多边形,涂色工具等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美化图形,而学习的另一种画图工具。基于四年级小学生年龄情况,好奇,勇于表现,又缺乏逻辑性的特点,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知识:

1、在“画图”窗口中找出“文字”工具,给图画添上文字。

2、单击“查看(V)”菜单中的“文字工具栏(E)”命令,选择字体、字号、颜色。

3、移动文字框到图中适当位置。通过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为图画添加文字的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文字编辑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绘图板的操作方法,知道添加文字的作用,掌握在图片中添加文字的方法,并能通过改变字体、字号以及字体颜色的操作来美化图片。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创新意识,在操作中不断丰富学生求新的思想和协作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文字工具栏”的使用和汉字的输入法的应用及文字的美化。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引导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思路]:教学时,首先熟悉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适当加以辅导及时鼓励,教学中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学会向同学学习,学会自主创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作品欣赏,图画对比,引入新课(出示两幅画:一幅有字,一幅没有字)你能找出上面两幅画有什么地方不同吗?

2、通过激趣,让图画有个名字,再写上自己的姓名,要怎么办呢?

3、让学生在工具箱中找一找,并试着利用这个“文字”工具给图形添上汉字,使画面图文并茂。(板书课题)给图画添加文字

二、新授,讲练结合。

(一)学生尝试:

使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学生单击“文字”工具,试练习。

老师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通过练习,学生会发现加上的都是字母。那么如何能加入汉字呢?

请会打汉字的学生试示范。并请他讲讲自己是如何做的。(教师总结中英文切换的方法:ctrl+shift)

(二)教师演示:

给图画添上“房子”和“小华画”等文字。

①单击工具箱中的“文字”工具按钮。

②在“工具栏状态选择器”中选择透明方式。

教师提出注意点:(请学生读如下一段话:在选择“文字”工具栏后,在工具箱下面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会出现两种图标:上面一种是添加文字是按不透明方式插入到图中,下面一种是按透明方式插入到图中。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呢?当选择“不透明方式”时,所添加文字的背景色会带入图画中;当选择“透明方式”时,所添加文字的就不会把自身的背景色带入图画中。所以通常情况下按透明方式处理。)[练一练] 示范透明方式和不透明方式添加文字,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区别。

③选择前景色为红色。教师:这是所添加文字的颜色,要与背景色进行区分。我们可以利用颜料盒来选择不同的颜色。

④在画图区合适的位置沿对角线拖动,形成一个文字框。教师:拖动时按住鼠标器左键。形成文字框以后,在文字框中会出现一闪烁光标。

⑤单击“查看(V)”菜单中的“文字工具栏(E)”命令,选择字体为黒体,字号为30。“文字工具栏”包括字体、字号的选择,还可使文字进行加粗、变斜、加下划线的修饰,并可使文字竖向排列。教师进行下拉菜单的演示,并依次选择不同的字体、字号进行比较。[练一练] 让学生进行字体、字号的变换。

⑥单击任务栏中的输入法按钮,弹出“输入法”列表,选择“智能ABC输入法版本”。

⑦分别输入汉语拼音fang和zi,打出汉字“房子”。教师:如所要的这个字没在当前的列表中出现,可按“+”“-”键进行翻页。

⑧单击文字框外任意区域,“房子”两个字就添加到图上了。

教师:此时,文字便不能再做任何修改了。

⑨把鼠标放在边框上,按住鼠标的左键,就可以移动文字框。

(三)用同样的方法在图画上添加“xx画”三个字。[练一练] 请学生根据上一节课所学到的复制移动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内容尝试制作立体字,小组讨论制作方法,汇报。教师指导

三、学生互评

让学生浏览各自的作品,充分发表意见,指出优缺点和提出建议。

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让其谈体会。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在图画当中添加文字的方法,通过操作,同学们能正确掌握操作方法,使得图画图文并茂,让人看了有一种美的享受。

第四篇:第7课禽类教案

第七课《禽类》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认识禽类为主。

2、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培智二班的学生,本班共有11名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根据他们的学习程度,在教学中分为(A(杜娟、李元元)、B(谢覃成、何海涛、张程、郭龙倩、陈济州、郑万菊)、C(杨鹏、许苏杨、杨成维))三个层次。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目标、采用了不用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A层:

1、认识并能辨认鸡鸭鹅鸽,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知道它们是禽类。

2、掌握鸡鸭鹅鸽的偏旁部首鸟字旁。

3、正确书写鸡鸭鹅鸽,熟读儿歌。

4、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好习惯。B层:

1、认识并能辨认鸡鸭鹅鸽,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知道它们是禽类。

2、掌握鸡鸭鹅鸽的偏旁部首鸟字旁。

3、正确书写鸡鸭鹅鸽。

4、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好习惯。C层:

1、认识并能辨认鸡鸭鹅鸽,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知道它们是禽类。

2、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能辨认鸡鸭鹅鸽,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知道它们是禽类。

2、正确书写鸡鸭鹅鸽。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播放课件,出示鸡鸭鹅鸽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二、新授

1、继续播放课件,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告诉学生它们都是鸟类,鸟类就是禽类。

3、出示鸡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名称。

4、师板书:鸡

5、生开火车读,集体读。

6、师示范书写,并说结构。

7、鸡不会飞,不会游泳,有羽毛。

8、出示鸭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名称。

9、师板书:鸭

10、生开火车读,集体读。

11、师示范书写,并说结构。

12、鸭不会飞,会游泳,有羽毛。

13、出示鹅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名称。

14、师板书:鹅

15、生开火车读,集体读。

16、师示范书写,并说结构。

17、鹅不会飞,会游泳,有羽毛。

18、出示鸽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名称。

19、师板书:鸽

20、生开火车读,集体读。

21、师示范书写,并说结构。

22、鸽会飞,会游泳,有羽毛。

三、总结

1、板书鸡鸭鹅鸽,让学生找出这些字相同的地方“鸟”。

2、教学生认识新的部首“鸟”。

3、通过对部首的认识让学生知道鸡鸭鹅鸽都是鸟类。

4、鸟类就是禽类。

四、游戏巩固

1、发给学生生活中各种生物的图片。

2、老师举禽类的卡片,带领学生玩找家的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鸡鸭鹅鸽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二、新授

1、播放小鸡叫的录音,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的叫声?

2、让学生学小鸡叫。

3、请学生说说小鸡会飞吗?

4、告诉学生小鸡不会飞。

5、播放小鸭叫的录音,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的叫声?

6、让学生学小鸭叫。

7、请学生说说小鸭会飞吗?

8、告诉学生小鸭不会飞。

9、总结:小鸡小鸭不会飞。

10、播放鸽子叫的录音,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的叫声?

11、让学生学鸽子叫。

12、请学生说说鸽子会飞吗?

13、告诉学生鸽子会飞。

14、总结:鸽子会飞又会叫。

三、教授儿歌

1、师范读,生跟读,集体读,指名读。

2、生齐读,再次感受儿歌的乐趣。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鸡鸭鹅鸽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二、新授

1、出示偏旁部首“鸟”

2、出示鸡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名称。

3、师板书:鸡

4、生开火车读,集体读。

5、师示范书写,并说笔顺。

6、生板演,师指导。

7、出示鸭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名称。

8、师板书:鸭

9、生开火车读,集体读。

10、师示范书写,并说笔顺。

11、生板演,师指导。

12、出示鹅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名称。

13、师板书:鹅

14、生开火车读,集体读。

15、师示范书写,并说笔顺。

16、生板演,师指导。

17、出示鸽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名称。

18、师板书:鸽

19、生开火车读,集体读。20、师示范书写,并说笔顺。

21、生板演,师指导。

三、找朋友

1、发给学生一些生字卡片和图画卡片,带领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

2、完成书后练习《找朋友》。

四、课后作业

1、抄写鸡鸭鹅鸽各5行,熟读儿歌。

第五篇: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一)【内容标准】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理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理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要点】

重点:十一届在中全会,十三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难点:理论性强,政治常识多。

本课时要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人民最关心和期盼的是什么事情?

【新课探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两个凡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提出,表明长期以来的“左”倾指导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2)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开辟新时期的新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揭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 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⑴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⑵政治上: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⑶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⑷历史问题上: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⑵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⑶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

(四)全面拨乱反正(1979--198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全面拨乱反正,使党和国家从困境中迅速摆脱出来,有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结巩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揭开了新时期历史的新篇章。因此这次会议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教学实践与反思】

第7课历史转折与邓小平理论

(二)【内容标准】、【教学目标】参见

(一)【教学要点】

重点:十一届在中全会,十三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难点:理论性强,政治常识多。

本课时要点:邓小平理论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逐步形成。

【新课探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十二大

⑴时间:1982年9月。

⑵主要内容:

①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

②邓小平在会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⑶意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2.十三大:

⑴时间:1987年10月

⑵主要内容:系统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了概括。

⑶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⑷ 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注:到20世纪末,我国顺利地实现了第一、第二步的发展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3、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局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

(2)时间:1992年初。

(3)含义: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

(4)内容:邓小平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意义: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党的十五大

(1)时间:1997年9月。

(2)内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 邓小平理论”。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 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

(3)邓小平贡献: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97年2月19日逝世)

【总结巩固】

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指引全党

十一届三邓小平南方谈十二大 十三大 十五大 中全会 话

1978年 1982年 1987年 1992年 1997年

转移工作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制定社会主义初级强调基本路线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重点 的社会主义 阶段基本路线 不能动摇 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 确立现代化建设“三总结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 揭开序幕 步走”的战略部署 的实践经验

【教学实践与反思】

下载9上历史第7课教案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9上历史第7课教案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下历史 第7课教学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案7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和《金刚......

    新概念第一册第7课教案

    Lesson 7 Are you a teacher? [词汇] 1.I pron. 我 (I做主语【我】,只能够大写,小写没有意义) 2.am v. be动词现在时的第一人称单数 (am是与I搭配使用的be动词) e.g. I am a gi......

    第7课 整理音乐库教案

    第7课 整理音乐库 教材分析 在前一课下载音乐的基础上,对已经下载好的音乐文件进行整理,让学生学会文件的管理。考虑到四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使用资源管理器新建文件夹,所以本课安......

    新概念第二册第7课教案

    Lesson 7 Too late为时太晚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生词和短语(13) detective n. 侦探 airport n. 机场 expect v. 期待,等待 valuable adj. 贵重的 parcel n. 包裹 dia......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金乡县胡集中学 戴新月 【课前准备】(课前3分钟) 班长宣布:1.下面开始温故互查,前后两位同学相互检查提问。过关者得5分。 2.请将得分以“正号”的......

    历史:第7课_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和平中学 文丽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 2、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3、通过学习司母戊鼎,......

    第7课《船长》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7 船长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