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王涛 电话:*** 璧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经验类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六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是根据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教学中要及时灵活地提供反馈;三是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合理组织竞赛;五是根据实际情况恰当进行奖惩;六是教师要对学生寄予适当期望。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特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启动、维持和监控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根据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对学生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又甘愿为之付出努力且力气能及的学习情境,它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一是要对将要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了如指掌,把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明白,把教学的重难点分解清楚;二是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分析和调查仔细;三是要把最近发展区把握好,太小缺乏挑战性,太大对于学生来讲也太难,这两者都不能构成问题情境。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倍的认识》时,虽然“倍”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几个几”学生却是熟悉的,很多老师都认为这个没必要探究,直接用讲解的方法把“几个几”就是“几倍”教给学生,然后再通过操作、练习巩固一下就可以了,似乎没有必要创设问题情境。但我认为在“几个几”和“几倍”之间有必要创设问题情境,但怎么创设呢?书上的例题没展现,于是我就在教学例1时增加一个例子,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成功地创设了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具体的方法是:
初步探究倍数关系(2倍)。
课件出示:3朵黄花,6朵红花。(学生也有相应题卡)师:我们看,黄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
师:我们把红花和黄花比,就把黄花的3朵作为标准,圈起来,(边说边圈)看作一份(师边说边圈)那么,红花能圈出这样的几份?
组织学生在题卡上圈一圈。
提问:你是几个几个圈?红花被圈出了这样的几份呢?
生:我3个3个地圈,红花能圈出这样的2份。(多抽生充分说)师:为什么要3个3个的圈呢?(因为蓝花有3朵,把3作为标准)师:这6朵红花被圈出了几个3?(2个)这时我们就可以说:6是3的2倍,也就是红花朵数是黄花朵数的2倍。
课件出示:4朵黄花,8朵红花。(学生仍然有相应题卡)
学生自主活动:在题卡上圈一圈,再说一说红花是黄花的多少倍? 课件在学生展示后出示,方法同上。
提问:第一组是红花6朵黄花3朵,第二组红花8朵黄花4朵(边说边指),但是为什么每组中的红花都是黄花的2倍呢?(也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先观察两组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自己发现“2个几”就是“2倍”。)
组织4人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通过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把以往平淡的讲解改变为对问题的探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中要及时灵活地提供反馈
学生在追求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反馈即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能明显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有两位心理学家也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把124名大学生分为甲、乙两组,要求他们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正确地做同样的练习,连续实验75次,每次30秒种。在前50次练习中,对甲组采取三项措施:(1)知道每次实验的得分;(2)不断予以鼓励、督促;(3)分析发生的差错。但对乙组则无上述措施。在后继进行的25次练习中,把两组的措施加以调换。结果表明,在前50次练习中甲组成绩明显高于乙组,而在后25次练习中,乙组成绩明显高于甲组,表明了及时反馈的明显作用。
那么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就更希望在自己回答问题以后、解答作业以后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这样的反馈既可以是肯定的回答、表扬的话语、鼓励的肢体语言,还可以是善意的提醒、巧妙的点拨。良好的反馈能让回答正确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微笑,让回答错误的孩子重新思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及时反馈会让孩子感觉愤懑,甚至会让一个问题越走越偏,偏离教师预设的方向。
三、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能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坚持性、对困难任务的态度及学习活动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具有自信、倾向于选择挑战性任务、敢于面对困难并努力克服、不易焦虑和害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提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这是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一条有效途径。怎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因材施教,选择难易适宜的学习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看到问题叙述稍复杂(有时往往只是叙述问题的文字较多),或是数学信息稍多时就出现畏难情绪,夸大困难,丧失解决问题的动力。教师在此时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潜能,安排适宜的学习任务,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和获得成功,随着成功的经历和体验不断增多,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跟着提高。
二是树立榜样,观察榜样的成功经历。人们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也要在学生身边树立榜样,让他们观察、了解榜样成功的经历,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对自己学习能力和潜质的信心,自我效能感就会随之得到提升。
三是要有理智,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胜败乃兵家常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也会经常有成功或是失败的经历,要教育学生有理智,要“胜不骄,败不馁”。特别是在面对失败时,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气度,引导学生避免不适当的归因,避免产生无助感和消极的心理防御状态。同时鼓励他们要始终充满信心、不要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评价。
四、采取多种形式合理组织竞赛
一般来说,人们都具有胜过他人的自然心理倾向,无论何种竞赛都能促进学习动机的激发、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讲,即使在成人眼里看起来不屑一顾的竞赛也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曾经有这样一堂课,在学生学完了乘法口诀表后,老师安排了这样的一个竞赛活动:1.今天大家要利用课余时间抓紧时间背口诀,晚上和家长先比赛一下;2.明天老师要组织竞赛,评选“横背冠军”、“竖背冠军”、“倒背冠军”和“抽背冠军”;3.先小组内比赛,再全班比赛。4.每项比赛的前三名都将得到奖品(其实就是盖有“奖”字的作业本),此外还要评选“进步奖”。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们热情高涨,或是独立背诵,或是互相抽背。到了第二天,比赛开始了,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们组内比赛热火朝天,全班比赛竞赛激烈,不仅评选出了各个奖项,有些学生还自告奋勇,说自己还是“斜背冠军”等等。通过这样的一个竞赛活动,让原本枯燥的背诵变得有滋有味,不仅在短时间内背熟了口诀,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动机。
在组织竞赛活动,既要有个人竞赛,也要倡导团体竞赛,还要鼓励自我竞赛。竞赛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小学数学范围之内,也可以与其它学科、日常生活、文体活动等综合起来实施。当然,组织竞赛也要适度,不要天天都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加强学生负担,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关注,多给机会,避免他们灰心丧气。
五、根据实际情况恰当进行奖惩
恰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都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虽然我们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惩罚,但必要的惩罚还是应该以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形式存在。在实施奖励和惩罚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滥用,要客观公正,否则会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影响。比如: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不加区别地一味表扬,表扬要有层次和针对性。对比较重要的精彩的回答应给予层次较高的表扬,对学困生勇敢地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应重重地表扬,对一般性的回答就用一般性的表扬。对惩罚而言,我认为在学生违反班级公约(绝大多数同学都认同的约定)时应该按照公约里的约定给予一定的惩罚,但一定要帮助他改正错误,不要单纯惩罚。
六、教师要对学生寄予适当期望 如果学生能感受到教师(或是家长)对他的期望,就能无形中对自己也充满期望,当然也能加强学生的学生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语言、表情、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有时不用说得太白,学生也能从中意会得到。但教师必须向学生指明学习上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使学生形成恰当的期望。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期望值,针对他们自己来讲也是一样。因为期望值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失望;而期望值过低,否则会使人产生压抑感。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项日常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动机的激发也要注意一个度,过强过低都不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合适的动机,以有力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岑国桢.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学习动机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学习动机的培养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的关键在于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不仅是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有教师多方面的不足,为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有所成就,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紧接着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动机;数学教学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正处于形成阶段,然而许多小学生却多处于迷茫的状态,其一学习动机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不明白学习究竟有什么意义;其二是小学生目光很短浅,多局限于当前,多定位于父母的目标,缺少正确的引导;其三许多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很现实,多是为了上一个好的中学,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只把学习当作一个过渡的平台。然而小学数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更为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做了很好的基础铺垫,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不可忽略,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明确数学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学习目的是学生不断学习、探索的结果,而学习动机是学生不断学习、探索的原动力。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养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并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数学生活化、实用化、具体化,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体现生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是为今后的生活做保障、是为国家建设出力量等等,让学生逐步养成对数学的热爱,从而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养成提供基础。
二、问题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当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冲突时便会有所注意,有所关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问题引导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认知冲突,通过教师对疑问的提出,学生产生强烈的迫切的期待心理,从而促使学生燃起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如,在进行“倍数运算”这一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同一个数字的递加,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数字的递加,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或是提出一个规律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得出答案。
三、重视学习收益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包括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起伏等等。通过对学习成果的展示,其一可以让学生看见自己的成功,从而促进学生下一次成功学习动机的养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不断改进、完善,促使学生本身逐步学好。其二也可以让学生看见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从而使学生养成不断学习的学习动机。比如在一次单元考试过后,教师引导学生做一次单元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其间分析出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并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形成,激励学生更有信心地学习。
四、多项动机迁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多项动机的迁移进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其一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小游戏对教学知识进行补充、巩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并从中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其二是教师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这一教学内容设定一个测量计算比赛的小游戏,让学生自己用卡片制作长方体并测量、计算,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r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动机。
五、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学习动机的催化剂,那么这就意味着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树立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形成。在低年级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数学小故事、数学小游戏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起小学生对数学的注意与关心,在中高年级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数学在多个生产领域的应用,开设趣味数学课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对数学的探索心理,扩大数学的知识面,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应该加以重视,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致力于学习之中,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2]张从容.小学生数学策略性知识形成过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3]王会会.小学生数学学习力提升研究[D].河南大学,2015.编辑 张珍珍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1、内外动机相结合,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3、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合理设计课堂环境
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评比
5、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6、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给予适当评定
7、积极发挥奖惩的作用
8、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9、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
如何激发您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一、导致孩子学习动力缺乏的四大原因。
经过我们教育专家研究发现,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表现为:(1)学习动机不明确;(2)对所学专业缺少兴趣;(3)错误归因。外部原因具体地说:外因是指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
二、有效提高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
1.在心底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行”
2.开心事是信心的产物
3.常常微笑
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笑得出来,就会增强信心。当你逐渐养成了经常微笑的习惯,你就会觉得内心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信心。
4.不要垂头丧气
学会自然的昂首挺胸就会逐步树立信心,增强信心。
5.主动与人交往
你和人在微笑的问候中,双方都会感到人间的温暖,人间的真情,这种温暖与真情就会使人充满力量,就会使入增添信心。
6.欣赏振奋人心的音乐
三、父母应该怎么做?
1、以身作则
2、环境与学习情绪的关系
四、18种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其实主要就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够促使孩子自觉地去学。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去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呢?
1.尊重孩子的兴趣。
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总之,家长应该注意把孩子原有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3、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孩子的学习生活,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6、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7、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断取得进步。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能操之过急。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
9、让孩子做老师。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做老师去教父母,试着交换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10,开展竞赛
11、把学习计划公之于众
12、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在做功课时,有想睡觉、看电视、吃零食等的诱惑时,就可反用此法。自己设定在达到某个目标或阶段后,以奖赏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说只有达到规定的程度之后才可做自己期盼的事情。如此一来,你可能为了及早得到奖赏而专心致志地学习,并尽可能缩短学习时间以求得满足。像这样快乐的记忆比被迫强记更牢靠、更持久。
13、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每个孩子,都会有对自己的未来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让孩子充分发表他们对将来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15、培养子女善用余暇时间的习惯。
在余暇时间中,孩子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可以得到舒缓,家长更容易通过观察评估孩子的真正学习能力。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不知不觉地形成对学习的兴趣。
18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
解决了学习动力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育起一个日常积极、自觉的学习状态。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主要源泉,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认同,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制约、调节作用。人的智力潜力的开发也必须通过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实现。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地发挥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第一,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在利用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应注意避免陷入将社会需要与个人目的绝对分离的误区。社会的需要转化为被学生个人理解并接受的形式。社会目的只有转化成某种形式的学生个体目的,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更大、更有效的激励作用。
一 建立学生最佳心理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拥有最佳心理结构,能使学生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信息在神经通道中的传输可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最佳心理结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
儿童具有好奇心、好问、好学、好动的心理特点。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引发成就意识,让学生把发表见解探求新知识当作乐趣,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和探索状态。这些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分不开的。第二,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学生得到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不一致的新颖的、奇特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从而激起解决认知不确定性的动机。可见,制造认知不协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教师可利用“不确定性——探索——问题解决——满足”的模式,先创设激“疑”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
第三,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和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中设计可以触发情感的环境,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怎样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呢?
1.创设竞争。竞争是触发激情的情景之一。竞争心理一旦形成,就有不可阻挡之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情境是经常施用的激情方式。如口算竞赛、解法求异。竞争不但可以激发动机,而且会富于创造,对培养学生理解、动手、想象、创造能力均有好处。
2.创设悬念。
第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准备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五点:对可能获得成功的事容易产生兴趣;对抱有期待心理的事容易发生兴趣;对能带来愉快感的事物会发生兴趣;对难度适中的教学容易发生兴趣;教学中要防止单调感、枯燥感、疲劳感和饱足感,保持新鲜感。第五,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反馈是指某一系统将信息输出后,将其作用的结果返回原系统,用以控制调节它所输出的信息,这一过程便称反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只简单告知学习结果,指出正确或错误,这只是一种消极反馈,还应该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找出矫正方法,这才是一种积极反馈。还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反馈水平,学会自我调节。
第六,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学习,不可过分依赖竞赛活动。奖惩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恰当的奖惩会带来副作用。
第四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
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思考
李全文
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课程总目标为出发点,着眼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教学,从而实现学生从知道有学习的需要到学习动机的产生到实现学习的理想预期目标这一完整过程。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要做到: 1.使学生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
学习目的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所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学习动机作为促使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动力,就是以某种学习目的为出发点。学习目的作为产生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例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物理序言课时,对学生进行学习物理的目的教育,通过举例说明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作为21世纪的青年应该学好物理,掌握过硬的科学技术,为祖国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初始学习动机。
2.增强课堂学习的动机 在学生产生了学习需要以后,要利用课堂把学习需要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这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每上一节课就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也就是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的联系。最后还应该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应用,指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这节内容时,首先应明确“理解和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这节课的知识学习目标”,其次要说明万有引力定律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意义等。
(2)利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用新奇的知识补充单调的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展现单调无趣的教学内容,这些都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进行物理课堂教学: ①引用物理学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前赴后继揭开千古自然之谜的史实,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一笔对知识学习、方法训练以及激励人格都相当有用的重要教育资源,运用得当,对教育学生成长会有相当价值。
②
运用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的可视性、动手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a.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以实验导入。例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先把相同质量的纸片和纸团在空气中同一高度自由释放,指导学生观察,引出问题后,用毛钱管演示羽毛和钱币同时从真空管的一端由静止落到另一端的过程,观察现象,有针对性地提问,这样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气氛。
b.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在讲冲量、动量时,教师可以用鸡蛋来做实验。把鸡蛋从高处自由落下,让其掉在海绵上面,鸡蛋安然无恙。学生必然联想到生活中不小心把鸡蛋掉在地上的情景,这样发现了问题就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急于弄清其中的原因。
c.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和规律性。许多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因为可自己动手或验证或探究物理规律。在实验中,教师如能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感受科学,让学生通过眼前的实验领略自然界的奇妙和规律性,就会使其产生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③联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用课堂所学的原理、规律加以解释,并揭示出物理原理,学生会表现出相当高的兴趣。如:讲自感时联系日光灯的发光过程讲解,讲光的折射时联系“海市蜃楼”讲解。这样使学生感觉物理并不陌生,它活生生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形象地表现人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微观现象宏观再现,也可以把宏观现象纳入我们所能感知的范围,小到粒子结构,大到天体运动,都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赋予形象地表述,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大多数学生总是在主动地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中产生烦躁。当今,我们在提倡“研究性教学”,即由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变为以学生自主研究、自由创造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创新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4)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学生不仅愿意主观参加课堂学习活动,而且期望自己的学习行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示以满意的微笑、点头称赞以及口头表扬,都会给学生增强新的动机力量。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某种积极学习行为没有任何反馈,将无形中降低学生的学习劲头。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消极的反馈,诸如嘲讽、不正当的批评等,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给以及时的肯定,以鼓励学生敢于想问题、提问题,不怕犯错误,充分利用外在动机力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和增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论文
摘要: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是导致其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联系生活和教师授课方式等。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展示教师人格魅力、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等具体方法,不断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其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数学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也是与其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课程。由于数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较高,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诸多不适应,缺乏学习的动机,导致前进的动力不足。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一系列方法措施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之所以没有兴趣,或者缺乏动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数学的学习过于抽象,学生对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小学数学学习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统计班级戴眼镜的同学的人数,然后计算出这一群体人数占班级总人数中的百分比,以及不戴眼镜同学的百分比,然后再比较这两个百分比的大小。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解决,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又如,在学习有关“比”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如为教室消毒,班级买了一瓶消毒液,但在使用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这时,可以让学生在讲台前进行演示,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对“比”的性质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学习起来也更轻松。
2教师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动力,除了数学本身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影响。很多事例表明,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不理想,很多都是由于教师的授课方式或者语言行为上有意无意对学生造成了伤害而导致的。因此,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塑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是数学教师应该着重努力的方向。其中,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良好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在课堂上能够把生活中一个个难以理解的数学难题熟练地解答出来,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成为学生在知识界的“偶像”。二是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本身已经有了很多的困难,若一味地对其批评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之情。所以,教师经常性的对学生予以关心和鼓励,学生便会逐渐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3充分展示数学的重要作用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续的动力,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作用,学生一旦了解了数学的重要性,能够用数学指导生活,便能下定决心,立志学好数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参照下列步骤进行引导:一是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知晓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科学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学习必须从小学习,从基础知识做起。二是要多通过典型事例,尤其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作用。例如,在农业施肥中,常常需要把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混合施肥,这就需要用到比例的数学知识,通过简单的比例问题,能够解决农业生产的大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得以进一步加深。
4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若在和谐竞争的氛围中,会形成你追我赶和通力协作的良好风气,这样就更能够促进整体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这样的良好氛围。而要营造这种氛围,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讨论。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学习,缺乏一定的创造力。若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讨论,学会积极思考,便能逐渐掌握打开思维的方式,从而更努力地去学习数学。二是要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若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自然能在日后在教师指导下更好地探索数学的奥秘。
5让学生享受到数学的乐趣
在素质教育下,我们更主张快乐学习,若学生都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在开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都会大大提升。因此,数学学习必须要让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多使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因为数学需要大量的脑力,若一直沉浸在思考中,学生难免疲惫,会反应迟钝。所以使用幽默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得到暂时的放松,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放松思想包袱,轻松地投入到学习状态。其次,可以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分组和领取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愉快地讨论总结,从而更加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
6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很多时候是被迫着学习的。若教师能够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采用鼓励、肯定式的教育方式。一是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当学生解答出一道数学题目,或者回答对一个问题,或者给出解答问题的一个思路,哪怕发现别人的一处错误,抑或是对教师提出一点点质疑时,教师都要对其进行表扬,让其感受自己是被重视、自己是成功的。二是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由以前的考试和注重结果的考查方式,转变为学生思维能力和注重过程的考核方式。这样更容易看出学生的进步,也更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总之,小学数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懂得数学的重要性,营造数学的快乐学习氛围,以及教师展示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等方式都是我们激发学生数学动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房颖.农村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09).
[2]张明成.关于数学学习动机与教师特征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
[3]李静梅.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