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条件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04:2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条件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条件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新课标条件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课程标准条件下的 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邓阳全

内容摘要:

分析了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与新语文课程标准相悖的问题,提出了从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重视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意志品格等方面改进语文教学现状。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探索

“一年一个新花样,学来学去学不像。刚刚学得有点像,又来一个新花样。”这是人们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戏谑。对照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也不免存在着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这表现为一种“作秀”、“虚伪”“走过场”。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混淆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沟通和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一味地服从老师,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生;教师不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一味的精讲细读,依据教学资料一一进行分解讲说,这样所有的知识点是凸现了,也似乎清楚了。这往往又成了一堂教师一人所演的“独角戏”,学生仅仅是被动的看客观众,被老师设计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毫无生气。既然也就没有学习语文的激情与活力,也失去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不得不令我们的教师反思:是谁扼杀了学生本应具有的鲜活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实正是我们教师自己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未为学生打开通向知识宝殿的大门,甚至我们自己进去了,学生还在门外。

(二)、语文教学缺少活力和创新,内容单一,缺乏生活气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语文教学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需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实际教学中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缺乏创新意识,内容单一,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去甚远,导致语文教与学不能有机融合,不能调动学生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

(三)、重知识,轻能力;重过程,轻方法;轻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忽略了发掘文本的价值取向,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如此种种,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要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新课标条件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追寻新课程的本质,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进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使学生既掌握了语文这一交际工具,又吸收了精神方面的营养,打下人生的底色。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守土有责。要警惕内容庞杂、形式翻新、喧兵夺主、淡化本体,使语文教学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本质,进行教学设计,开展好课堂教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组织学生按照以下的步骤学习:(1)在读中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2)在此基础上提问:其实这篇课文只写了两个字,谁知 3

道是哪两个字?(板书“死”“活”)(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有关“死”的段落和句子(小姑娘和阮恒都面对着死,但主动选择权在阮恒,而小姑娘是被动的);(4)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阮恒输血过程的有关课文,并提问:“阮恒在输血中,他内心也始终存在着两个字,哪两个字?(板书“勇”“怯”)(5)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阮恒既怕又不怕的情感;(6)引导学生认识阮恒虽然害怕而又勇敢献血的情感动力——回扣文题“她是我的朋友”。这样讲下来,教师始终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实现对文章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很好地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

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跟学生平等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应以朋友的身份通过引导,造就一种宽松融洽、平等合作、为学生所接受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应提倡有错必纠,不要唯师命是从。

记得有一篇文章写于永正老师教《燕子》,有个学生当堂发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沾水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这个学生听了老师的表扬,显得既激动又兴奋。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给这位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那位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哪有求真的勇气?他的创新意识又将如何激发?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4

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现代教育媒体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使枯燥的知识具体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顺利完成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一语言内化过程。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岭》这一课时,先插放一段有关的录相,使学生们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了解课文大意后,老师根据录相和课文加以点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接着,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背诵。最后,可出示一处美景为题材,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完成一个片断练习,学生不会觉得压力大,相反,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气氛活跃,可以较好地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

2、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代教育媒体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育情境,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机械地割裂开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人读中感知感悟,同时引导探究,启迪学生思维,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如《草船借箭》可这样教学:

1、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学生整体感知讲述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从课题、课文内容、含义深刻的词句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把学 5

生提的问题归纳梳理成几个问题,如为什么课题是《草船借箭》而不是《草船骗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诸葛亮比周瑜高明?

2、带着疑问,自读自悟

直奔中心、贯穿全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应该传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直奔中心,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因此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围绕“神机妙算”贯穿全文,进行“辐射”,认真体会。

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带着自已提出的又经教师归纳的问题,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从课文里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3、讨论交流、引导探究

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应依据教学目标,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自读自悟后可开展小组讨论,最后在班上交流所得,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点拨,师生共同归纳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在理解讲述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为什么诸葛亮比周瑜高明?通过讨论、读课文,学生明白了周瑜是用常规的思路来考虑的,以为箭只能制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完成了周瑜交给的任务,智取了周瑜。通过探究,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无定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只要以思维为核心,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读——思——悟——懂的学习过程,学生就会有收获。同时,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允许学生有异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我们不能把情感仅仅作为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而要把它视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才能与作者同悲、与作者同喜。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才能使“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1、教师要增强自身的感受。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上课时才能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由于在备课前看了这部影片,受到了他严守纪律、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的感染,在教学时,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情境,当时我的“情”与作者的“情”交融相通,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融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短短几百字的课文却把在“四人帮”猖獗的阴冷日子里,首都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场面描写得十分感人。上课时利用电影中的悲壮的画面,设计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当年的情境中:“听,狂风在呼啸,在长吟,它扫过大地,卷过长空,摇撼着树木,抖动着电线,为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跳动而哭泣着。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安街,走进当年送别的队伍中”。感人的画面,动情的语言,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从而真正实现语言与感情的统一。

3、教学节奏注重“变化”。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有条理、有节奏就好比一首乐曲,也能带给人美的享受。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使课堂上既有学生读,又有教师讲;既有讨论又有思索;既紧张又活泼,这样学生就会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飞机遇险的时候》,老师可先让学生通过读书讨论,理解情况的严重性。然后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当时紧张、危险的气氛,体会周总理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 7

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大形象。最后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飞机脱险时那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课堂气氛跌宕起伏,学生尽情地感受着语言的内蕴,从而逐渐内化为自觉追求崇高、美好的情感。

(五)、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存在和运用于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学习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语文教学应走“大语文”教学之路,兴开放式学习之风。

1、丰富学习内容,加强课内外沟通。传统教学一味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开放的语文教学应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走课内外有机结合之路。语文课上,抓住要点,传授方法,指导自读,并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具体的做法是:(1)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书籍中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2)查找阅读与课文题材、内容相关的文章;(3)课文是节选的,到课外查找、阅读整篇著作;(4)读名家名篇;(5)背诵古诗文。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展示成果。可以通过办报、故事会、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互相促进,使课内课外齐头并举,提高了阅读能力。

2、开展综合性学习,加强学科间融合。语文包罗万象,内容十分丰富。这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和乐趣,在教学中除读、听、说、背、写这几种形式外,还可把画、演、唱、辩等形式引入语文教学之中。如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实施了综合性学习,很有创意。在学习重难点“科利亚为什么找不到他埋的木匣”,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小组表演课本剧,角色有妈妈、5岁和9岁的科利亚,还有小伙伴,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的组画简笔画,画出5岁科利亚走了十步埋下木匣,9岁科利亚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后改为走五步挖到了木匣,还有的组用编数学应用题方式来理解:“科利亚5岁时走10步埋下木匣,9岁时步子大了一倍,请问走几步能找到木匣?”列式:10÷2=5(步)。多种方法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在理解课文时融入了美术、表演、数学等,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乐学。这足以说明:学科间融合,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形式,还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拓宽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学习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新型的语文教学应迈出教室、校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如教学《秋天》、《春天》、《火烧云》等,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五彩缤纷的世界;教学《乌鸦喝水》、《捞铁牛》、《看月食》等课,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坏的》、《圆明园的毁灭》、《蝙蝠和雷达》等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大脑活跃了起来,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发展了创新思维。

(六)、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再现浓浓语文味。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技巧,也不是教师讲述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感受体验,领悟语言规律和人文精神,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自得。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但是,现在我们却发现一些教师已经静不下心来教语文了,他们似乎简单地认为有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就是在实施新课程了。这主要表现在不恰当地使用一些教学手段或教学方式上,如滥用表演法、“放羊式”的讨论、学科间无目的的整合、多媒体的过度使用等。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读完一段课文后,往往要问:“你读懂了什么呢?”或者提一个内容上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干脆说:“你想说些什么呢?”接着便是较长时间关于说感悟的对话。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说的时间远远超过读的时间。说得过多,自然挤压、侵占了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说出来的也难免浮泛。笔者不免要反问:语文教学究竟是“以读为本”,还是“以说为本”?

总之,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室

(2)、叶澜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艺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4)、叶圣陶叶圣陶出版文集 10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环境的现状及施教对策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环境的现状及施教对策

作为长期在一线教学的教师,笔者对语文教学的现实生存环境颇为忧心。众所周知,高中一、二年级有九门主科,其中政、史、地、理、化、生这五门功课在高二学年结束时要通过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考。这对高中学生造成很大压力。而那些考入二、三级达标校及未达标学校的学生,可以说他们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本来就有缺陷,在九门功课重压之下,可想而知,留给语文的会有多少时间。笔者发现所带班级学生大都把语文安排在最后。而语文每周只有四节课,教材数量多,时间紧,老师授课总处于很赶的状态,这是不容忽视的现状。

从学生方面分析,首先,进入高一突然增加几门科目,每科都重要,觉得压力大,难适应;其次,周一到周五每天七节课下来已没多少时间自由支配,晚上还要完成各科作业。第三,学习效率低,特别是数、理、化这些他们心目中的主科,正常要花近三小时。可想而知,学生还剩多少激情和精力去读语文呢?周末两天完成作业后能有点空余时间,就看电视或玩游戏来放松自己。这是学生真实生活学习状态。另外,一个班级来自农村的寄宿生占大多数,受条件限制要求他们经常上网查资料也就有点奢侈了。而新课程改革实施很多地方要借助多媒体查阅资料、成果展示。

以上就是语文在一般学校的生存状况。相信这也是许多老师都感受到的语文科现实处境。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教对策,语文新课改实施起来可谓是步履维艰。语文老师有责任面对现实,思考在这种现状下实施新课改的方法途径。语文新课改刚推行几年,理论上,教育实践上,都有许多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探索、尝试,寻找适合学生实际的课改路径。

一、内牵外连,启发诱导,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确实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要通过大量阅读形成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阅读从量变到质变积累提升的过程。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每天阅读量要达到2200字以上。教师需反复启发诱导,把课标要求内化为学生自我需求。用许多文化名人阅读经历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起他们重视。

一旦学生思想上感兴趣了,可以让他们“挤”时间阅读。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积少成多,笔者从高一年开始就开展课前五分钟读经典名著活动,每天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述阅读的经典名著章节的内容,以点带面,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

另外,教师施教艺术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教师上每节课力求精神饱满,做到内牵外连,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用课内阅读“例题”去解课外“方程”,实现由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使课堂教学与课外独立阅读做到有机结合。如人教版必修教材在选文中涉及了名著:《失街亭》《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雷雨》《哈姆雷特》等,教师精心施教,引导学生链接读原著。每学期教师要早规划早部署,推荐国学经典、文学名著、包括近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周末及假期有计划阅读。时间不够,那么选修教材就不必每篇详解。每单元选一两篇经典篇目讲授,其他设计问题,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完成作业即可。围绕课外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如举行阅读比赛、讲名著中的故事、智力抢答等。阅读时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阅读心得体会。当然要落实读书笔记检查制度,至少两周批阅一次,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供同学观摩、评论,对优秀者给予表彰。这种做法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事实证明,种种举措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课外自我阅读能力。

二、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语文探究能力

高中科目多,学生学科分配时间不足是现实问题。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发展学生探究能力。首先,上新课前要关注学生预习程度,要对新课全文感知。预习事先要精心设计题目,让学生有的放矢去阅读思考,学会灵活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合作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其次,关于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是: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发展学生语文探究能力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种现状下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务必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文本特点、编者意图、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课堂上再根据学生回答,将问题向预设的纵深发展。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尤其是有价值的问题,在互动中进行探索并得到解决。比如说《囚绿记》这篇文章主旨不是很浅显,可在讲授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探究。“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课堂上学生在感知全文后逐步弄清这些问题,再让学生探讨这篇文章主旨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学生课堂上得法,就要举一反三学会探究。结合课文布置一些合作探究的题目让学生课外上网搜索相关材料,尝试写小论文,如:《我眼中的鲁迅》《李白诗作与生平经历关系》等,这些做法都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展他们语文探究能力。

三、利用时机,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旨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语文课标语文综合能力有不同的层次,读写结合是综合,听说读写是综合,在学科交叉中运用语文也是综合,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语文更是综合。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要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办报、演剧、朗诵、演讲、社会调查、作文互批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形成能力。针对学生时间不充裕情况,要抓住时机,布置任务。笔者教《修辞无处不在》时,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上街头去搜集广告、店名、宣传标语中使用修辞的实例,各小组归纳整理后在班上展示,评选出内容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并在讲课时穿插引用这些例子,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有,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在学生写作后,教师给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改,互改,小组评出佳作,在课上安排时间让作者当场朗读,教师当场点评、打分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再改上交,推荐发表。一学期做三到五次,学生写作能力会很大提升。另外,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学生分组行动搜集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对联集锦》、《节日习俗趣谈》、《本地景区环保状况调查》等课题都适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程改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全面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国民素质。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当理想遇到现实的瓶颈时我们要善于变通,想方设法去贯彻新课改教育理念,而不能在现实中一筹莫展。相信只要一线的老师能结合实际去巧妙设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会风生水起。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融城中学。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 要:语文是培养学生拼、说、读、写等能力的一项综合性的学科,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76-01

新课程改革是以关注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执行新的课程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加强和改进小学语文建设成为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目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是国家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状况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甚至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成就和整个国家人口的教育水平,因此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点。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基础性教育,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自然、历史等学科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成果。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教育也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及学校的重视。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依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推崇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比如衡量学生的成绩的标准是试卷得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100分人数占少数,绝大多数处于中间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塑造学生文化积淀和底蕴。不及格的学生一旦比例降不下来,学校和老师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后续的学习中将变得更加困难,更难以达到优秀的水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下,学校为学生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语文的教育时间。此外,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综合性学习,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不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过于注重对拼说读写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学生人文底蕴和文化理念的开发和培养。语文本是一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协调,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形成自身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当代社会发展联系较少。在新课改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比如兴趣、爱好、个体经验、性格特征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地进行教?W。

再次,过于重视接受学习,而缺乏应用式的发现教学。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方法已经过时了,而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勤于动手的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分析、解决问题与交流合作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得以达成。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管理过于集中,主要体现在学校成为教学的中心,而缺乏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难以成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和全面性。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建设的思路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建设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新课改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索性学习,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强调教师成长,实现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新课改重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以学论教。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建设应采取以下思路:

第一,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强化语文基础性学科的重要地位,让语文为其他学科发展和建设锦上添花。一方面要提高语文基础性学科的地位,在给语文设置合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利用有效的时间来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掌握拼说读写的能力,提高理解分析能力,提升语文交流沟通能力,助力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当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以学论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以生为本”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建设中,教师要清楚以学定教的理念,充分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生活状况,并把教学活动与当代社会和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和接触生活及社会。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驾驭知识、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得越妙,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

第三,充分发挥应用式教学法,重视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很重要。毕竟小学生识字量大,学习任务重,采取合理有效的教法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字卡,共同探讨识字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一些疑难句子和词汇等,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和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乐于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四,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中国家、地方及学校的三级管理。当前一些教师对与新课标和新教材还处于学习阶段,要积极研究和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规避教学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在三级管理中,要发挥三方的沟通和合作。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设要做到有效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学习和研讨,研究新方法,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叶.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6(23):109.

第四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以讲解为专务,注入式、满堂灌是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结果造成了课堂中的少慢差费的状况,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我省推出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语文新课标立足于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人文性与知识性并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发挥语文课程的自身优势,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获取知识,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有几处突出的变化。《语文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价及教学资源五个部分,而《语文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三个部分。从内容变化上看《语文教学大纲》更多的是规定性,要求教师按照它的规定去做,而课程标准更多的是指导性、建议性,教师教学有了更大的自有空间。课程设置分为必修和选修,对于如何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是提供实施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教学内容有取舍的自由,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阐述看,《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一些词句删除了《大纲》中的一些内容,如删去了“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等语句,增加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等语句,这些语句的变化意味着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从课程目标上看,《语文课程标准》阐述的更明确更具体、更易于操作,它从五个方面明确了高中语文使学生获得的发展,分别为积累和整合、感受和鉴赏、思考和领悟、应用和拓展、发现和创新,特别是最后一个方面,突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新的课程改革,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考验。面对新形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顺应改革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首先,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换脑,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把以前的教育教学思想,尤其是陈旧落后的东西彻底抛弃掉。

其次,语文教师要转换课堂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地、本学校、本学科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播和指导。

再次,要改变教学方式,变过去的一言堂为众言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节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模式。

最后,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情况。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山东省微山县西平中学

张保兵

时下,在语文教育界,新课程、新课标已经唱红了大江南北。究竟如何上语文课,怎样才算是成功的语文课?成了许多语文教师甚至是有了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的困惑。我认为,这是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的深层思考,是打开语文教学新局面的良好开端。语文教学,它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和精神的重任,尤其在当前学校教学因分数利益而轻视语文教学的背景下,如何上好语文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树立高尚的人格情操,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上好语文课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几点认识。

首先,教学时要注意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所以,语文教学在兼顾工具性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的人文性,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当教学鲁迅的《社戏》时,老师们一定会讲到夜色下的景色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我们在分析词句优美和体现孩子们兴奋心情的同时,是否还可以引导学生憧憬农村自由自在的充满情趣的生活。因为我小时候生活在水乡古镇,我就跟学生们讲起这段美好的经历,台下、也有学生和我呼应。当我沉醉于往事的回忆时,我也让同学们想象那幅画面。课文的描写、老师的叙述、学生的想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景图,我想,当有一天,他们有机会踏上水乡古镇时,那份体验一定比别人更深刻。这就是一种文化体验吧。

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既不能片面强调工具性,也不能撇开字、词、句、篇,上成思想品德课,它必须是两者的和谐统一。正如老前辈于漪所说:“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 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教学生语言,也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其次,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大家知道《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诵读和表演课本剧,既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体会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可谓一举三得。

再次,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我在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让他们增强自信,乐于参加,乐于完成,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实,深入每个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游离于教学之外,诸如讲笑话、玩纸团、做鬼脸、弹皮筋、大声读书、怪调回答……但他们常常被尊重被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会令你大吃一惊。如我教学《第一次真好》时,先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角色体验,再全班畅所欲言“第一次”,我有意请平时表现很糟糕的同学讲述他们的第一次,结果发现他们的“第一次”更丰富,更刺激,更能令人回味无穷。

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最后,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 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习现成的知识技能作为唯一的目标,不要按照既定的模式,一味强调学科规范的训练,不要用一种标准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在课堂上应用多样的启迪方法,让学生多听,敢想,敢说。

我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及主题后,让学生思考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皇帝游行完毕回到皇宫会怎样?富有启迪性的问题擦出了学生的创造性的火花。有的同学想象皇帝会气急败坏处置那个孩子,将他滥施淫威的性格推到极致;有的同学则想象皇帝在惩罚骗子时又被其所骗,将皇帝昏庸腐朽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还有的想象孩子在官员的逼迫下承认自己的愚蠢,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有的情节虽有些荒诞,但又合情合理。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创造力之独特,均超乎我的想象,令我耳目一新。

总之,社会在越来越快地向前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不断吸收新思路、新观念,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始终以新的内涵和形态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西平一中

邮编:277609)

下载新课标条件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条件下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

    有感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有感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实验学校陈银根新课改的这些年,大家都在苦苦地追问、反思:语文教学,到底以什么为对象、以什么为目的,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本位呢?数学以原理公式为对象,培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心得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心得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心得1 通过专家的解读,让我对《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有了一个更......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反思之我见新兴中学 程天鹏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都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作为一名......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新课程也正在走进师生的生活。就新课标实施而言,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与活力。使语文教......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黄梅理工学校 何术)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