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认识与运用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

时间:2019-05-15 04:1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认识与运用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认识与运用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

第一篇:论文---认识与运用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

认识与运用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

福鼎市童星幼儿园 张慧芬

幼儿喜爱玩具,玩具能满足幼儿爱玩的天性,在幼儿眼中,一切具有“玩”性的物品都是玩具。玩具作为幼儿活动的客体,能与主题(幼儿)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学习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认识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

幼儿玩具的教育价值源于玩具中的教育因素。玩具中的教育因素指蕴含在玩具基础特性中,通过玩具的玩性和玩法在幼儿活动中显现出教育功能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不仅要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爱玩、爱动的天性,而且要体现教育的要求,反映教育目标和社会需求。具体而言,幼儿玩具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人性、玩性和物性三个方面。

人性化特性中的教育因素。玩具的人性化特性是市场玩具、幼儿园玩教具等一切称为玩具的物品都应具备的基本特性,它是指:认可幼儿喜爱玩具的自然天性和基本要求,从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出发,从尊重幼儿基本权利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为幼儿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玩具,在玩具活动和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人性化特性的基本内涵体现在玩具开发的各个环节,同事也涵盖在玩具使用的各个方面:既要求玩具具有安全、环保的性能,又要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结构特征,具有充满童趣的外形和玩性特征,具有幼儿喜爱的内容特征;既要充分考虑到幼儿成长中对玩具的需要,又要在设计和使用上尽可能满足幼儿参与现实生活的渴望,让幼儿在玩玩具中精力得到发泄、动作得到发展、身心获得快乐与满足。

人性化特性在幼儿玩具中随处可见。如,为婴幼儿提供的各种绒布类玩具不仅具有使用上的安全性,而且适合婴幼儿触摸觉发展的需要,符合婴幼儿在心理安全、获得心理安慰上的需求等。又如,各类“娃娃家”用品内容的设计与选择利用,要能满足幼儿模拟现实生活的需求,具有逼真性、细致性和想象性,幼儿可用此来开展模仿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活动。适合男女幼儿性别特征的各类玩具也是人性化特性的重要选项,如为女孩提供芭比娃娃、为男孩提供模拟的战斗小兵和武器,等等。

玩性化特性中的教育因素。玩性化特性是人性化特性的延伸。作为教育因素,玩是幼儿进行玩具活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支持,是幼儿对玩具的操作动作和活动方式,有助于幼儿的想象与创造,使用玩具使得游戏活动、教育活动表现出自由而开放的创造性特征。

玩性使教育活动就有兴趣性、主体性、动机性、目的性、开放性、创造性、活动性和实践性。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玩性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还能作为一种操作动作和学习方式,帮助幼儿通过动作调整获得对玩具这一客体的各种感知,获得相应的操作技能,并使身心获得进步和发展。如:皮球的玩性表现在幼儿用手拍球能使皮球弹起来这一过程,拍的动作和力量不同,弹起的方式也不同,幼儿通过不断调整排球的方式感知皮球的弹性,获得皮球弹跳的各种属性特征,还会通过使用不同的力量调整皮球的弹跳方式,提高排球的技巧。作为操作性学习方式,玩性称为发挥玩具教育功能的具体途径。

在教育实践中,要有效组合利用幼儿玩具中的玩性功能开展教育活动,把玩性还给幼儿,把操作活动还给幼儿,倡导操作性学习方式,实现玩具的教育价值。物性化特性中的教育因素。

物性化特性中的教育因素。物性化是玩具的物质与结构特征,是人性和玩性的载体,主要包含了玩具的材料构成、结构属性、外观设计、功能特点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幼儿发展与教育需求,玩具物性特征中的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知识性、展示性、替代性、建构性、模拟性和创意性等方面。

知识性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将玩具的形状、大小、色彩、重量、材料属性、结构功能等方面内容,作为幼儿的认知学习对象,帮助幼儿进行各种感性学习与体验,如我们常帮助幼儿认识各种玩具的颜色、大小。展示性教育因素表现为通过玩具表达某些知识结构、原理或科学现象,如齿轮玩具展示了齿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悬浮玩具展示了磁性悬浮这一科学现象。建构性教育因素表现为利用低结构的玩具,如积木等,作为建构材料进行建构性游戏活动。替代性教育因素则主要是利用玩具的某项特征代表一个概念或另一项特征,常用于数学、语言等内容的活动中,如我们可用一粒红色的棋子代表数字1,或摆在某个位置作为红色玩具的标记,也可作为穿红衣服的小朋友等,替代性教育因素常用于幼儿园学具、教育玩具的设计中。模拟性教育因素中既有对真实世界物品的外观、功能等方面的模拟,如仿真手枪、小家具、玩具洗衣机等,也有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设计制造的玩具,如声控机器人、发生娃娃、遥控汽车等,与真实物品相比,这些模拟玩具具有逼真性和安全性,因为对幼儿来说具有可操作和可使用性,能满足幼儿参与并掌控现实生活的需求,模拟性可同时具有上述知识性、展示性等教育因素。创意性教育因素可体现在玩具设计的各个方面,如各种卡通形象、夸张的外观造型、主题故事人物、建构性操作功能、开放性的操作结构和设计等,主要用于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用于开放性、创造性活动中。

除上述内容的教育因素外,幼儿玩具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教育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并潜心挖掘。

二、利用玩具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玩具的教育价值是在教育活动中完成的,下列策略和方法将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精心设计玩具的操作活动方式,开展教育活动。玩具中蕴含了多种教育因素,有多种玩法,不同玩法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如积木,用牙咬它,能感知到它的硬度;把它扔出去,能感知到它的声音和重量;用手摸一摸,能感知它的表面光滑度;把几个放在一起,能数数,还能摞在一起搭出不同高度和形状,等等。

利用不同的玩法设计不同的操作活动方式,有助于玩具教育价值的实现。在课题《玩具及操作性学习方式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的研究中,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操作活动方式,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实现了多种玩具教育价值。如,以各色洞洞子代替各种水果,设计了“小熊吃水果”的智力活动;设计“生日蛋糕”这一情境性操作活动,帮助小班幼儿进行规律排序及各种创意活动;设计“小兔过生日”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中班幼儿进行建构性和创造性学习;通过不同的造型,创意开展了表达四季的创造性操作活动。提供有因素控制和层层递进的玩具材料,促进幼儿发展。在为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对玩具中相关因素加以控制,对幼儿实施层层递进引导策略,有助于实现玩具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发展。如: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高矮排序”中,在第一个操作环节,采用玩具教育因素的控制策略,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五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是5、4、3、2、1粒的洞洞子,在每种颜色的玩具数量上进行因素控制,幼儿只要把同一颜色的玩具全部搭好后,自然成为高矮不一的排列,然后在调整高矮排列顺序即可,这里的难度知识对高矮顺序进行排列;二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教师对每种颜色都提供了5粒洞洞子,这使得难度较第一次操作多了一个维度,要求能排出多余洞洞子的干扰,教师发现幼儿对这种方式提供的玩具材料在操作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又提供了长度不同的吸管作为操作支架,支持进行第二次操作活动。在第一次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这次采用的就是层层递进的教育策略,此外还采用了支架式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实现自主性玩具操作活动。

采用支架式玩具教育策略,帮助每一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幼儿对玩具的操作活动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体现了每个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在教育实践中,适时添加一些玩具的辅助材料,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架式教育帮助,有助于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研究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操作性学习规律,研究玩具活动的教育策略,认识玩具的基本特性,认清玩具中的教育因素,采用操作性学习方式促进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实现玩具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第二篇:玩具安全与教育论文

浅议玩具安全与教育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也就是说,儿童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生命健康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所以,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幼儿健康的生命并非完全由父母先天给予,而与后天自身的活动有直接关系。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所以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如“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药安全”、“玩具安全”、“用电安全”、“着装安全”等等。本文重点探讨在幼儿玩具安全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及介绍一些相关的实例,希望能对幼儿玩具安全教育有一些启示和借鉴。

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安全、卫生等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广大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牵动着幼儿家长的心。可以说,玩具是幼儿的良师益友,是幼儿成长的活的教科书。因为,玩具能愉悦幼儿的身心,启迪幼儿的思维,培养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许多商家之所以热衷于生产和销售幼儿玩具,是因为玩具在幼儿这个市场里有着巨大的潜力。一句话,就是有利可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玩具都能带给幼儿娱乐,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细心观察一下现时的玩具市场,有些玩具说不定会给孩子带来灾难。比如:一些不合格的、打扮得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用塑料、铅质、铅质油漆涂料制作的塑料玩具流入了市场它们被幼儿当作心肝宝贝,殊不知就是这些玩具可能会成为儿童的杀手。因为,不合格的塑料玩具的材料本身含有毒成份,幼儿每天都摆弄这些玩具,在直接接触当中难以避免有急、慢性中毒的危险厂、因此,幼儿园在为幼儿选购玩具时,应到合法经营的商店里购买,要以安全、卫生为前提,注意玩具的出产地,有的玩具最好能弄清它的材料成分是否对人体有害,切勿贪图便宜胡乱选购,尤其那些没有标明厂家、厂址,造工低劣的玩具更不要购买,这样才能让危险品远离儿童,让安全、卫生的玩具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使幼儿在玩中增长知识。

日前,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广东省汕头市部分制造商将医疗垃圾回收制作儿童玩具的问题,这些玩具含化学有害物质,会造成儿童慢性中毒,甚至引发白血病。就儿童玩具的安全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部分超市和小商品批发市场,发现不管是园长、教师还是家长,确实需要对儿童玩具的安全性引起高度警惕,注意把好玩具关,不仅要注意买安全的玩具,还要注意安全使用。

“玩具的选择首先要从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对于如何选购玩具,刘焱如是说。从某种程度上讲,玩具对儿童既是“天使”,又是“魔鬼”。面对鱼龙混杂的玩具市场,消费者怎样才能买到安全的儿童玩具呢?首先,查看六类强制性认证玩具是否具有CCC标志;其次,家长和老师对玩具选购的基本常识要加强了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爱。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与活动中,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对幼儿进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幼儿玩不同的玩具,应有不同的安全要求。那么,如何教育幼儿注意玩具安全呢?

一、讲清道理

幼儿教师及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不能从运动着的玩具上往下跳;玩大型玩具滑梯时,要教育幼儿不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秋千架时,要注意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玩跷跷板时,除了要坐稳,还要双手抓紧扶手;玩中型玩具游戏棍时,不得用棍去打其他幼儿的身体,特别是头部;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合作游戏时,教师要说清楚游戏规则,避免幼儿因合作不当造成的身体受伤。

二、情景判断

教师或家长可以举例幼儿玩玩具时的情景,分别描述正面(安全)与反面(危险)的事例,鼓励孩子判断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错,并讲明判断对错的理由。通过判断对错,让孩子明辨是非,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才能指导今后的行为,知错不犯错。

三、诵读儿歌

如果孩子不注意玩具安全,教师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诵读儿歌,让孩子记忆深刻。儿歌语言简洁,意思明了,便于理解,易于记忆。比如:玩具安全莫大意,不拿棍棒来嬉戏。运动玩具不蹦跳,秋千坐稳抓紧绳。跷跷板坐正扶紧,玩具吞塞会窒息。

玩具是孩子的最爱,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与活动中,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和玩具打交道,玩具安全如此重要,如果孩子不注意玩具安全,教师或家长就要采取适宜的教育对策,给孩子讲解可能的危险,并告知孩子安全注意事项,让孩子树立必要的安全意识,时刻注意维护安全。

第三篇:幼儿游戏与玩具(简答题)

幼儿游戏与玩具试题

简答题

1.如何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答: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

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4分)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4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2分)

2,教师应该从幼儿哪些外部动作上去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答:表情;动作(探索动作;象征动作;嬉戏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游戏材料。

3.在哪些情况下,教师必须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答:(l)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4.如何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答: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幼儿游戏的实 质在于通过以扮演特定角色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5 分)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 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 的。(5分)

5.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内容?

答:有(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体验;(4)幽默感;(5)驱力愉快

6.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其基本路径是什么?

答:游戏与教学的整合路径包括游戏教学化与教学游戏化。(1)游戏教学化。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幼儿的游戏,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以取得幼儿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即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自然地融入教育的因素,使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享受游戏了取得同时,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但是游戏教学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游戏与教学相累加,而是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同时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2)教学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即教师突破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使幼儿被动的要我学成为主动的我要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安全来代替教学,而是强调教学应秉持游戏精神。(各5分)

7.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答:(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3)幼儿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4)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各2分)

8.教师在对玩具玩法进行指导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第一,把握玩具的教育功能,突出关键经验(3分);第二,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觉察到幼儿的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及时加强对玩具操作的过程指导,便于幼儿经验的提取(4分);第三,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玩具操作活动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提升,帮助幼儿将零散的动作经验提升到概念层次,有助于经验的迁移和拓展。(3分)

9.为什么说“玩具是孩子第一部无文字的教科书”?

答: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10.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又称内驱力理论,代表人物是伯莱因。主要观点:(1)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2)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3)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

11.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答: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 ②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③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④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12.简述幼儿游戏的特征? 答: 主动性。指幼儿游戏的动机主要自源于主体的内在需要。虚构性。即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 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 物体的日常意义被忽略, 而取代以游戏中新的意义。通过象征与转换, 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从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兴趣性。幼儿的游戏活动和行为受情绪化的兴趣支配。游戏的兴趣性通过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形式、游戏的情节反映出来,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形象性。游戏的形象性体现在声、形、动、情之中。在游戏中幼儿扮演着社会各阶层人物,充分创造人物的形象,仿佛真实生活一样。游戏以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强烈地吸引着幼儿,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13.简述幼儿游戏的情景的特征? 答:(1)游戏环境的多样性。(2)游戏内容的丰富性(3)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14.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答:①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②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 ③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15.简述幼儿游戏的认知分类?(简答皮亚杰如何进行游戏分类)(简述按认知发展的游戏分类?)

答: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①感觉运动游戏;②象征性游戏;③结构游戏;④规则游戏。

16.简述”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 答:剩余经理说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游戏就产生了。

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17.简答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2)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3)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4)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18.什么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答: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贝特森,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须技能的重要途径.19.教师应该从幼儿哪些外部动作上去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从外部动作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答:表情;动作(探索动作;象征动作;嬉戏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游戏材料。

20.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

答:游戏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表现;幼儿的内部心理体验;游戏发生的情景(外部条件因素)21.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体验(4)幽默感(5)驱力愉快

22.为什么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答:(1)游戏丰富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3)游戏发展幼儿审美情趣和情感;(4)游戏可以消除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

23.如何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游戏的课程价值?

答: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

24.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答:(1)游戏教学化。“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幼儿的游戏, 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 以取得幼儿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即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自然地融入教育的因素, 使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 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 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但是游戏教学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游戏与教学累加, 而是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 同时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

(2)教学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 强化游戏的手段, 轻结果重过程。即教师突破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使幼儿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完全来代替教学, 而是强调教学应秉持游戏的精神。

25.简述玩具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答: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26.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游戏划分为哪些类型?

答: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1)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2)旁观(游戏的旁观者);(3)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其中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是后面四种。

27.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如何进行游戏分类? 答:根据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结合程度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两类。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幼儿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都属于此类游戏。工具性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指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游戏活动。工具性游戏的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在于通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形式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这种游戏强调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属于此类游戏。

28.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 答:游戏内容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范围规定,幼儿游戏内容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幼儿所在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构成了幼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成为幼儿游戏内容的丰富源泉。(1)婴儿时期: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多是反映幼儿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游戏中并无明确、明显的主题。(2)

2、3岁幼儿的生活由于进入幼儿园等更多的社交场合,游戏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游戏出现了较明确的主题。(3)

3、4岁幼儿游戏的内容由反映日常生活过渡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幼儿逐渐不再单纯依赖感知觉,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来构思游戏主题。(4)

4、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主题更具有社会意义,并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游戏主题的意识性、灵活性、社会性和深刻性渐趋增强。(5)5岁以后幼儿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成为具有更多社会意义的主题游戏,而且增加了较难的智力活动内容。

29.幼儿游戏形式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游戏形式最终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游戏动作、语言、持续时间、参加人数、规则等反映了游戏形式的整体发展趋势,具体体现是:(1)游戏动作的渐次连贯(2)游戏语言的准确化(3)游戏持续时间的推延(4)游戏规则的明朗化(5)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30.从结构特征上可将户外游戏场地作何划分? 答:从结构特征上可将户外游戏场地分为传统的游戏场地、创造性的游戏场地以及冒险性游戏场地。冒险性游戏场地起始于丹麦。

31.关于幼儿室内游戏环境,人类发展生态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得出了哪些一致结论? 答:材料配备齐全的积木角能激励幼儿积极的动手操作及进行想象游戏;安静的阅览室和图书能养成幼儿认真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在美术角,幼儿经常更多的独立完成自己的创作;在娃娃家,幼儿则会频频的与人交谈,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32.如何科学地制定幼儿游戏目标? 答:幼儿园的游戏目标应该是内在的、长时的,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课改精神。具体要做到:应考虑儿童年龄特点;根据游戏类型确定不同的目标;游戏的目标要有实际针对性;游戏的计划和目标应体现渐进发展性。

33.游戏的内容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趣味性和生活性,要具有可操作性。

34.教学游戏的组织应有哪些环节? 答: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游戏材料;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观察游戏;参与并指导游戏;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35.在哪些情况下,教师必须介入幼儿的的游戏进行指导? 答:(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36.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性。(2)幼儿能认真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坚持性。(3)幼儿会正确、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4)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合作,并不妨碍他人游戏的进行。(5)游戏内容丰富、积极向上,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37.如何确立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视角? 答:(1)幼儿的兴趣点。

(2)幼儿的行为类型(表征行为、构造行为、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行为过程和结果。(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情况。

(4)幼儿的情绪体验。

(5)影响幼儿行为的(外部)因素。(6)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8.如何理解游戏评价的价值取向? 答:(1)强调幼儿自主发展,这是以幼儿为中心为取向的。(2)强调个别差异性和具体感受性,这是以个体经验为取向的。(3)强调发展的不同层次和水平,这是弹性发展的取向。

39.如何认识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与特点? 答: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即幼儿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言语等来塑造某一特定的人物。幼儿角色游戏具有假想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

40.幼儿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答:可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41.幼儿规则游戏的结构是什么? 答:游戏的任务;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42.如何指导幼儿结构游戏? 答:(1)帮助幼儿了解建筑物的形状和构造。(2)保证幼儿有适当的结构游戏材料和时间。(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3.如何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答: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质在于通过扮演特定角色以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的。

44.教师怎样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 答:(1)为幼儿选择适合表演的文学作品。(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3)帮助、支持幼儿开展游戏。

45.什么是专门化玩具?

答:专门化玩具又称成型玩具,是指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这种玩具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46.根据儿童玩具的功能和特点,可以把玩具分成哪些类型?

答:形象玩具(主题玩具);智力玩具;结构造型玩具;音乐玩具;体育玩具;娱乐玩具。

47.民间玩具有哪几种类型?

答: 民间玩具按功能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节令玩具;观赏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实用玩具。

48.班级玩教具应如何管理? 答:(1)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2)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3)定期清洗、检修;(4)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49.简述结构游戏的年龄特?

答:小班:开始时只是无目的的摆弄结构材料,还不会搭。一般结构游戏时间为10分钟。中班:目的比较明确,对搭建材料的动作和过程感兴趣,也关心游戏的成果。一般结构时间为20分钟。大班:基本掌握结构的技能。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并出现多人参与的集体结构游戏。

50.幼儿游戏场地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二,符合幼儿特点;第三,保证幼儿的安全性。

51.在哪些情况下,教师必须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答:(l)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2)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3)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4)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5)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52.在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自由选择过程中,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指导策略? 答:(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共享幼儿自由选择获得的快乐。

(2)提供幼儿选择的条件。教师在协助幼儿组织、完成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满足幼儿自由选择商议,决定游戏的时间空间。②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玩具材料,让幼儿选择并与各种玩具材料发生交互作用。③ 要重视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

(3)帮助幼儿解决选择中的困难和矛盾。

第四篇:教育叙事在幼儿教学运用中之我见

教育叙事在幼儿教学运用中之我见

阮文珍

作为一个最近刚刚开始接触、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老师来说,在一开始,我就被这种新颖的方式所深深吸引了。我觉得,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种研究不仅仅对工作有推进作用,而且对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用处。经常的发现教学过程乃至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并通过教育叙事这种形式记载下来,做出对教学有益的分析和研究,对我们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当然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叙事上来说,确实还存在一些迷惑和问题的,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这些迷惑和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首先,在学前教育叙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无事可说,有时有些小事小问题又引不起重视,而往往在有所发现的时候,却又没法准确的抓住故事的感想和立意。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可能并不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眼睛,更多的是我们关注,当教育叙事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一件常态的事物后,我想发现肯定不会是难题,毕竟我们每天在接触孩子们,家长们,在幼儿园,是我们跟家长交流沟通最多的时候呀。我们像做笔记一样,记下发现发生的事,记下自己想到的故事,要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而更关键的,我想我们还缺乏对于故事的深层探索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索我们抓住的故事的自身意义,要思考这个故事在我们教学中的运用和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知其所以然,也要知其在我们教学如何运用并记叙的“然”。

其次,因为我们学前教育一般都是面对的幼儿较多,所以也可能会形成一定误区。比如叙事的角度单一(要么偏向幼儿角度,要么偏向教育角度);再一个,可能因为受众关系,我们经常简单化了我们的故事,所以就容易造成故事不精彩,深度也不够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第一作为我们老师,首先可以把自己多代入进故事,如果把自己换成故事的主角,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讲述者,这样应该不对孩子们,对于我们自己更好的挖掘故事,都会有一个层次提高;第二,在叙事的故事中,也注意多加入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和描述,更多的加入人物的对话啊,更多的故事场景叙述,以便于更方便的贴合于目前学前教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做教育叙事的目的。教育叙事研究应从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始,如果幼儿教师不对日常保教实践进行变革,那将无事可叙无意可寻,教育叙事也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教师一方面要改革自己长期积沉的:传统的教学习惯和行为,另一方面要改变自己习以为常、见惯不惊的观察视觉,经历新的教育行为改革和新的观察发现,才能发现新鲜的,令自己有所感动、触动、甚至震动的有研究价值的故事。也就是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的自身素养。

以上,只是我自己对于教育叙事的一点浅见,之后会在生活、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教育叙事,在这样的叙事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提升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改善自己的教学质量。

第五篇:音乐欣赏课论文-“情感教育”因素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策略

音乐欣赏课论文-“情感教育”因素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策略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在初中新课程教育中已成为一朵“奇葩”,绽放其鲜艳的光彩。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情感教育应具备流程性、审美趣味性、变通性等特点,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比较广泛需广大教师去开发、挖掘,运用音乐欣赏课的良好方法,创设欣赏情境,让学生达到积极性,把音乐的魅力充分展示,使学生以心灵情感受之撼动。这是音乐欣赏课“情感教育”的发展方向,其效果比较明显。

关键词:情感教育 因素 音乐欣赏 运用 策略

新课标从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出发,以人为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理念;从基于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出发,努力制定了充满人性化的、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把培养目标由原来的“音乐天赋或精英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大众化教育。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特点为依据,针对欣赏课中的“情感教育”作以下粗浅阐述,谈点感悟而已。

一、中学音乐欣赏课为何要注重“情感教育”

1、时代需要

新课标带来了音乐教育的重大改革,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新课标”展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首要任务是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这一任务通过欣赏教学来完成是一条必经之路。

2、素质教育的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加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人们情感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对丰富人的情感,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它不仅体现在欣赏课,还体现在教唱、理论等不同的内容中,它在音乐教学中可谓无处不在。欣赏中对作品的情感教育,可以提高音乐、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素质基础。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音乐欣赏的专业需求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体验中的一种专业,可谓音乐的“最高境界”。由学唱到欣赏是对音乐的理解的升华,是一种“阶梯性”的提高。欣赏是指享受美的事物,领略基中的趣味。享受必须是“入境”性的享受,趣味必须是体验性的趣味。

4、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学生是一个个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有血有肉的人,就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这个个性表现的最突出地方就是情感。学生的个性要充分展示,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对音乐的理解,与本人的性格联系起来,在欣赏中流露自己的对生活的情感,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审美趣味性

什么是审美趣味性?审美趣味性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说明了兴趣

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体验、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2、情境性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与音乐的时间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

3、变通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学生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实验证明,教学中使用精选的音乐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充分利用学生情感性的活动,使学生大脑活动,从而创造愉快而不紧张的气氛,达到学生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的统一、理性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4、创新性

欣赏并不仅仅是提高兴趣,激发情感,而且随着形象信息的储备,往往能激发思维的飞跃,产生新的思想。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创新技能的孕育。

5、鲜明性

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欣赏课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学生的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三、初中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建立协调的师生情感

1、课外“功夫”促进课内情感教育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笔者认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而课外音乐活动就是音乐与生活相连的桥梁,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使音乐欣赏课得以更好的开展。

2、情将不如激将,鼓励学生听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倾听音乐的权利,要鼓励学生听音乐,要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其用抒情手法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晓之以理,使学生产生愉快、痛苦、愤怒、兴奋、忧愁、哀伤、恐惧等情感与精神的共鸣,达到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目的,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其乐观向上的精神,并“使之爆发出火花”。教师根据音乐教育以情动人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积极地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每一首歌曲不仅是对生活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不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学子的心。“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无悔。

1、教材中情感类型

(1)民族音乐的情感

中华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 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除了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欣赏乐曲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课外的乐曲,如以民间小调为素材的《小城故事》、《原乡》,以西北民族音乐为素材的《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这种丰富多彩民族音乐给人一种回归自然,追求淳朴的思想情感,也充分反映了国家多民族的团结安定的局面。

(2)乐器、合奏曲的情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积累乐器领域的感情,把这一领域的感情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很重要的,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还处于不安定状态,他们的情感还没得到调动,所以学生的学还处于一种盲目阶段,通过欣赏教师创造乐器的美,这样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下,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到交好的位置,从而培养积累了充分的感情。

(3)现代生活音乐的情感

在对待意识形态的音乐文化的方面,持开放性文化心态的人们坚持的是一种融合的方向,不可能音乐的内在完全“同质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日益平繁,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使得各种音乐形态的并存已成为一种必然。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和对待学生的现代生活音乐的情感,我们的课堂要用不同的音乐情感来教育学生,使学生的身心都受到良好的熏陶。

2、教材情感的呈现

(1)爱国颂国之情

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体验的每个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我们可以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

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歌声呼唤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下载论文---认识与运用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认识与运用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游戏与玩具 作业四

    幼儿游戏与玩具 作业四玩具设计实践活动任务说明: 1.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获取方便、使用安全、经济环保、可持续使用的材料,采用“变形法”设计一款自制玩具。 2.写下玩具设计......

    幼儿教学论文:幼儿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幼儿教学论文: 幼儿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摘 要 每个幼儿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友爱,从......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的确,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作者尝试将陶行知先生......

    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学校:修文县马家桥小学 教师: 李 德 华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幼儿涂鸦 小班的孩子处于涂鸦后期,是向单线条绘画过渡的关键时期,需要成人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而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多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契机需要为数......

    幼儿语言教育论文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策略 内容摘要:幼儿园语言教育旨在通过为幼儿提供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发展幼儿运用语言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水平,满足幼儿欣赏语言美的需要。幼儿语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 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成才. 健全的身心,是......

    幼儿礼仪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家庭礼仪教育 摘要 家庭礼仪教育是促进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幼儿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为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