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行车组织教学大纲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列车运行、实现旅客和货物运输过程的计划和组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车站工作组织、接发列车工作、列车运行图及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车站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技术计划及运输方案等。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道运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在培养铁路运输技术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1、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以国家标准、铁路现行规章和部颁标准为依据,及时纳入了“四新”内容。
2、为体现中职教育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的特点,本教材按照行车组织有关工种对理论和技能的要求进行了编写,实用性强。
3、本教材既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阐述,又有密切结合实际的实训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使非运输专业的学生熟悉铁路车站、铁路局运输组织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具体作业组织方法,以满足铁路运输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铁路运输生产的过程及特点,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并及时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以便于全面了解铁路客运、货运、行车组织各环节的作业过程与方法,形成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完整的、科学的概念。
五、课程教学计划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铁路运输、车站、列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今后学习有关章节打下基础。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1-1 铁路运输的作用及运输生产过程。(1学时)1-2 车站。(1学时)1-3 列车。(1学时)1-4复习思考题。(1学时)
第二章
货物列车及货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
教学要求:掌握货物列车技术作业与货车在站技术作业的区别及其作业内容。2-1技术站的货物列车技术作业。(3学时)2-2信息及票据的传输过程。(1学时)2-3货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2学时)2-4复习思考题。(1学时)第三章
车站作业计划与指挥
教学要求:掌握车站作业计划的各项内容,学会编制各项计划的方法。3-1车站班计划。(2学时)3-2阶段计划。(2学时)3-3调车作业计划。(2学时)3-4复习思考题。(1学时)第四章
调车工作
教学要求:调车工作概念,牵出线调车与驼峰调车的基本原理与作业特点,调车钩、调车程的概念,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原理与方法。4-1调车工作概述。(2学时)4-2牵出线调车。(2学时)4-3驼峰调车。(2学时)4-4中间站调车。(1学时)4-5复习思考题。(1学时)第五章
车站工作统计 教学要求:掌握现在车统计、装卸车统计和货车停留时间统计的内容及统计方法。5-1现在车统计。(2学时)5-2装卸车统计。(2学时)5-3货车停留时间统计。(2学时)5-4复习思考题。(1学时)
第六章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车站通过能力与改编能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掌握计算方法。6-1概述(1学时)
6-2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2学时)6-3 到发线通过能力(1学时)6-4车站改编能力(1学时)6-5提高车站能力的措施(1学时)6-6复习思考题。(1学时)第七章
列车编组计划 教学要求:掌握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作用和内容,以及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内容,7-1列车编组计划(1学时)
7-2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1学时)7-3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
(2学时)7-4列车编组计划的执行(1学时)第八章
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及分类,以及列车运行图的组成因素。
8-1运行图的格式及分类(1学时)
8-2列车运行图组成因素(2学时)8-3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2学时)8-4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3学时)8-5复习思考题。(1学时)
第九章
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及运输方案 9-1概述(1学时)
9-2运输生产的数量指标计划(2课时)9-3货车运用指标计划
(2课时)9-4运用车保有量计划
(1课时)
9-5机车运用指标计划
(1课时)
9-6运输方案
(2课时)
第十章
铁路运输调度工作
教学要求:掌握调度工作的概念以及调度工作的基本任务。
10-1运输调度工作概述(2学时)
10-2车流调整
(2学时)
10-3调度日计划
(2学时)
10-4列车调度指挥(2学时)
六、期末复习
(2学时)
七、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方面的教育。
2、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法改革,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讲授的同时,请现场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案例分析专题讲座。
(二)考核评价建议
改革学习成绩的考核办法,探索新的科学的评价办法。加入案例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参考书
1、《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铁路行车组织与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3、《铁路运输调度工作》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4、《轨道交通系统行组织》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5、《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与利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第二篇:《铁路行车组织》教学大纲
《铁路行车组织》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三年制中专/铁道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基础及思政部
二、课程概述: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列车运行、实现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过程的计划和组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车站工作组织、接发列车工作、列车运行图及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及改编能力、技术计划及运输方案等。
三、教学目的:
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培养铁路运输技术人才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铁路行车的技术作业过程、车站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列车作业过程的基础知识,为更好的学习其他专业课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电教PPT、播放铁路纪录片等教学手段,易于学生理解本课程的知识。
五、教学课时:
本课程设计总课时:102课时
其中教学90课时;期末复习8课时;机动4课时。
六、各章节教学内容及重点:
第一章 概述
内容要求:
1、铁路运输的作用和运输生产过程。
2、车站
3、列车 学习重点:
铁路运输较其他运输之优越性和特点; 车站办理的作业和设备; 列车运行图。教学课时:4课时
第二章 货物列车及货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
内容要求:
1、技术站的货物列车技术作业;
2、信息及票据的传输过程;
3、货车在站技术作业过程。学习重点:
技术站的货车列车的技术作业种类及图表; 货车在站技术作业走行径路图; 货车的集结过程和时间。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三章 车站作业计划与指挥
内容要求:
1、车站班计划;
2、阶段计划;
3、调车作业计划。学习重点:
班计划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编制调车作业计划的依据和方法 教学课时:4课时
第四章 调车计划
内容要求:
1、调车工作概述;
2、牵出线调车;
3、驼峰调车;
4、中间站调车。学习重点:
铁路线路分类;车站线路及道岔的编号方法;道岔用中心线表示法;线路有效长。教学课时:4课时
第五章、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
内容要求:
1、掌握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的主要作业。
2、掌握中间站布置图型,掌握安全线的作用、设置条件及位置。
3、了解中间站线路数量,客、货运设备布置
4、了解中间站改(扩)建常见情况。学习重点:
会让站、越行站的设置目的;安全线的设置。教学课时:4课时
第六章、区段站
内容要求:
1、掌握区段站主要作业及设备。
2、掌握单、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及作业进路分析。
3、掌握区段站运转设备。
4、了解区段站货运设备。学习重点:
单、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及作业进路分析。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七章、区段站的通过能力
内容要求:
1、理解区段站通过能力概述
2、车站咽喉的重要性
3、区段站最终通过能力 学习重点:
车站咽喉的重要性和通过能力指标。教学课时:4课时
第八章、编组站
内容要求:
1、掌握编组站主要作业、分类及图型分析。
2、了解编组站设备及辅助调车场及箭翎线设计。学习重点:
编组站主要作业、分类。教学课时:4课时
第九章、高速、重载铁路站场
内容要求:
1、掌握高速和重载铁路站场特点。
2、了解重载运输方式;高速铁路车站布置图,重载铁路站场布置图。学习重点: 高速和重载铁路站场特点。
第十章、铁路枢纽
内容要求:
1、掌握铁路枢纽类型。
2、了解各种铁路枢纽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学习重点:
铁路枢纽类型。教学课时:4课时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理论考试,总分100分;其中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参考书:《铁路站场与枢纽》 刘其斌
中国铁道出版社
《高速铁路线路与车站设计》 陈应先
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三篇:铁路行车组织
1.铁路行车组织(organization of train operation)铁路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设备合理组织列 车运行以实现旅客和货物运输过程的生产计划与组织工作。它的主内容包括:车站技术作 业组织、车流组织、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和调度工作等。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Regulations Governing Railway Technical Operation)《技规》是铁路进行技术管理和从事运输生产的基本法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技术 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行车组织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作业程序、信号显 示的要求和方法以及铁路运输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3.铁路行车组织规则(简称 《行规》 Rules Governing Organization of Train Operation;operating rules)《行规》是铁路局根据《技规》中行车组织篇规定的原则,结合铁路局管内技术设备的具 体条件所制定的一种行车组织的补充规则,作为《技规》的补充。4.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Detailed Instructions Governing Train Operation at Station;technologic instructions of station)《站细》是根据《技规》和《行规》的有关规定,结合车站技术设备和作业等具体条件所 制定的车站技术管理和作业组织的基本技术文件。5.列车(train)按照规定条件把车辆编挂成的车列,并挂有机车及规定的列车标志时,称为列车。单机、动车及重型轨道车虽未具备列车条件,当指定有列车车次时亦按列车办理。6.车组(wagon group)若干车辆连挂在一起,称为车组。7.车列(train stock;train set)若干车组连挂在一起,称为车列,前部挂有机车,后部挂有尾部标识。分为列车车列和调车车列。8.旅客列车(passenger train)旅客列车是以客车(包括代用客车)编组的为运送旅客及行李、包裹、邮件的列车。9.混合列车(mixed train)混合列车是以运送旅客的车辆为基本车组,与运送货物的车辆混合编成的列车,或是货物 列车中编挂乘有旅客的车辆达到规定辆数的列车。10.客运列车(passenger train)旅客列车与混合列车的总称。11.军用列车(military train;troop train)军用列车是按规定条件运送军队与军用物资的列车。12.货物列车(goods train;freight train)货物列车是以运送货物的车辆编成的列车。13.快运货物列车(fast goods train)快运货物列车是快带运送鲜活、易腐及其他急运货物的列车。14.直达列车(through goods train;block train)在装(卸)车站或技术编组,通过一个及其以上编组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称为直达 列车。其中包括始发直达列车、阶梯直达列车、空车直达列车、循环直达列车。技术直达 列车等。15.始发直达列车(through goods train originated from one loading point)在一个车站装车后组成的直达列车,称为始发直达列车。16.阶梯直达列车(through goods train originated from several adjoingin loading points)在同一区段或相邻区段的几个站装(卸)车后组成的直达列车,称为阶梯直达列车。17.空车直达列车(through train of empty wagons)在一个或数个卸车站,或者在技术站由空车编成而成的直达列车,称为空车直达列车。18.循环直达列车(unite train;shuttled through block train)以一定类型和数量的货车编成,在固定的装(卸)站之间不拆散循环往返的直达列车,称 为循环直达列车。19.技术直达列车(technical through train)在技术站以中转车及货物作业车等编成的直达列车,称为技术直达列车。20.直通列车(iner-marshalling yard through goods train;transit train)在技术站编组并通过一个及其以上区段站不进行改编作业的列车,称为直通列车。21.区段列车(district train)在技术站编组并到达相邻技术站,在区段内不进行摘挂作业的列车,称为区段列车。22.摘挂列车(pick-up goods train;way freight train)在技术站编组并在邻接区段内的中间站进行摘挂作业的列车,称为摘挂列车。只在指定的 几个中间站进行摘挂作业的列车称为重点摘挂列车;附挂有沿途零担车的摘挂列车称为沿 零摘挂列车。23.小运转列车(district transfer train;joint terminal transfer)在技术站和邻接区段规定范围内的几个车站间开行的列车称为区段小运转列车。在枢纽内 各站间开行的列车称为枢纽小运转列车。二者统称为小运转列车。24.超限列车(train attached with wagons loaded with out-of-gauge goods)挂有装载超限货物的车辆并冠以超限列车车次的列车称为超限列车。25.重载列车(heavy-load train)牵引重量超过 5000t 的货物列车为重载列车。26.组合列车(combined train)由二或三列车联挂在一起组成的货物列车,称为组合列车。27.路用列车(service train)路用列车是专为运送铁路自用物资或设备的列车。28.特殊用途列车(special-purpose train)为特殊目的而开行的列车,如专运列车、救援列车、抢修抢救列车、除雪列车、回送入厂 列车、试运转列车等。29.列车牵引重量标准(又称列车牵引定数 train load limit;train tonnage rating)在一定类型机车车辆及线路条件下,按照牵引计算和牵引试验所确定的列车重量,称为列 车牵引重量标准。30.换算长度(简称换长 converted length)机车车辆通常以其前后两钩舌内侧距离按 11m 长为一换算单位计算得出的比值表示其长度,称为换算长度。除列车运行图规定的本务机车、重联机车及补机外,列车所编挂的机车车辆换算长度的总 和,称为列车换算长度。
第四篇:铁路行车组织
铁路行车组织复习题
一、填空:
1.铁路具有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和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
2.铁路具有运输成本较低,投资效果较高的优越性。
3.位移。
4.车站按客货运量和作业量及政治、经济和路网地位划分为六等。(特等站和一、二、三、四、五等站)
5.使用补机地段两端的中间站,要办理补机的摘挂作业。
6.区段站设在机车牵引区段的分界处。
7.列车运行,原则上以开往北京的方向为上行。
8.最大(繁忙)的一组道岔。
9.技术站办理的货物列车包括自编始发列车、无调中转列车、部分改编列车和到达解体列车。
10.当相邻区段牵引定数不同时,在技术站要进行11.列车编组顺序表也称列车到发确报(运统1)
12.t13.车站作业计划包括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
14.阶段计划是班计划分阶段
15.调车作业计划是每台调车机车的具体行动计划。
二.1.(x)车站按业务性质分为编组站、区段站和中间站。(客运站、货运站、客货运站)
2.(√)无调中转列车可不进行列尾装置作业。
3.(x)班计划由车站值班站长审批。
4.(√)车站技术作业图表是车站调度员用以编制阶段计划和进行调度指挥的工具。
5.(√)阶段计划于阶段计划开始前半小时下达。
6.(√)编制调车作业计划时,要依据阶段计划规定的各项调车作业的顺序和起止时分。
7.(√)分部解体时,应在禁溜车之后开口。
8.(x)解体调车是牵出线调车。(牵出线调车、驼峰调车)
9.(√)调车区纵向划区时,可以避免同一线路两端同时作业而产生不安全因素。10(√)拉风的目的是使自动制动机缓解。
11(√)在平面牵出线调车中,以人力制动机为主。
12(x)选择轻型的车辆下鞋,可以提高制动效率。(重轴车)
13(x)减速顶需要外部能源。
14(x)摘车钩按其采用的作业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推送钩和牵出钩。(推送钩和溜放钩)
15.(x)单推单溜的驼峰作业方案可以充分发挥驼峰的效能。(机车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选择题:
1.中间站的主要行车工作时C。C.接发列车
2.区段站一般不办理货物列车的D。D.通过
3.武汉北编组站是A的编组站图形。A.双向三级七场纵列式
4.在技术站编组,通过一个及其以上的区段站不进行改编的列车是B。B.直通
5.K556次列车是B旅客列车。B.跨局快速
6.列车必须按C规定的列车时刻运行。C.列车运行图
7.整车回送铁路篷布按Bkg计算。B.60
8.T集与该去向一昼夜的车流NC。C.无关
9.班计划的核心内容B。B.列车出发计划表
10.到达列车要占用股道要在B计划中安排。B.阶段
11.列车中相互连接的车钩中心水平线的高度差不得超过Amm。A.7
512.单钩溜放法是机车推送车列每加减速一次溜出的A个车组。A.一
13.超过2.5‰坡度的线路上禁止D调车作业。D.溜放 14.提钩的方法是D。D.一查二看三提四呼应
15.A站使用附有车站线路示意图的调车作业通知单。A.中间
四、名词解释:
1.车站--车站是铁路线上设有配线的分界点。
2.编组站--担当大量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直达、直通和其他列车的车站称为编组站。
3.列车--是指按规定条件把车辆编成的车列,挂有机车及规定的列车标志。4.车列集结过程--从组成某一到达站出发车列的第一组货车进入调车场之时起,至组成该车列的最后一组货车进入调车场之时止,为车列的集结过程。
5.调车--除列车在车站到达、出发、通过及在区间运行外,凡机车车辆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移动,统称为调车。
五、简答题:
15.车站行车组织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严格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定》(简称《技规》)、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站细》)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效率。②贯彻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③加强技术管理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作业过程,提高计划编制质量,保持车站良好的生产秩序,实现安全、正点、高效、畅通。④加强联劳协作,组织均衡生产,保证车站作业的协调和节奏性,合理使用劳力和设备,增强车站运输生产效能。⑤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及时推广先进工作经念,充分挖掘生产潜力,降低运输成本,全面完成车站运输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指标。
16.到达解体列车有哪些作业项目?
答:①检车员、车号员、货运检查员、列尾作业员等出动。②车辆技术检修作业(包括试风、摘机车)。③列尾作业员技术作业。④车号员核对现车。⑤货运检查。⑥有关人员与到达司机办理运统1和货运票据交接。⑦准备解体。17.简述部分改编中转列车的组织方法。
答:①减轴时,对摘下的车辆采取先摘下后检修的做法。②补轴时,对补轴车组可采取先检修后挂车的方法。③换挂车组的作业组织方法,甩车时与减轴的方法相同,挂车时与补轴的方法相同。④变更列车运行方向时,一般不需要进行调车作业你,只需换挂列尾装置。18.技术站日常运输生产中压缩货车集结时间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组织货车按去向分阶段配合到达。②组织本站自装重车或自卸空车并及时取回,扩大最后车组,提前结束车列集结过程。③组织超轴列车,将同去向的货车挂完,造成集结中断。19.班计划的内容有哪些?
答:①列车到达计划。②列车出发计划。③卸车、排空及装车计划。④客车底取送。⑤班工作总任务。
六、综合题:
2.下表是某站某日非号码制货车停留时间登记薄(部分),装车数20,卸车数10.试填写表中空格,并计算t有,t无,t中,t货(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解:车小时=车数x12
t有=∑Nt有÷Nt有=(1452+1748-1358)÷[(347+249)÷2]=1842÷298=6.2h.t无=∑Nt无÷Nt无=(564+92-27)÷[(69+123)÷2]=629÷96=6.6h.t中=(∑Nt有+∑Nt无)÷(Nt有+Nt无)=(1842+629)÷(298+96)=2471÷394=6.3h.t货=∑Nt货车÷(u装+u卸)=(372+156-203)÷(20+10)=325÷30=10.8h.1.画出有调中转列车技术作业过程图。答:如下图,41003次列车接入3道.列车到达后应先将5道整零及圆木对好货位,然后带着机场2辆卸车赶到机场专业线.专1全部留下并对好汽油货位,单机再到专2挂上2辆空罐,再到专1将机油挂上送至专对好货位,拉着2辆空罐回站连结本列.
第五篇:铁路行车组织考试题
行车组织考试内容。
5,车站按其主要用途和设备的不同,从业务性质上分……从技术作业上分……
1,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相比较具有入下突出特点?
铁路运输的生产过程的主要内容?
2铁路采取的科学生产管理方法主要内容?
9调整工作按其目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种。
11查定作业时间标准的方法。
14牵出线雕成常用的作业方法有推送法和溜放法
19驼峰解体车列作业过程及驼峰作业方案
33接发列车作业是需办理的作业有哪些
43列车到发技术作业,(即列车在技术作业站所需做的工作)44到达解体列车技术作业过程图
83车站作业计划的内容包括。
84编制列车出发计划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推算车流的过程。出发计划是班计划的核心工作。
89阶段计划的概念。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内容
90技术作业图表的7个组成部分内容
车站调度人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调度调整措施 为了提高调度指挥水平和编制作业计划质量,车站还应该作
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车咱工作统计的重要性。
94运用车的概念。
非运用车的概念
货物列车的分类(五大类。其中记得直达列车的共同点与不同
点)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 的7个要素
车流径路的基本概念
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的意义。
124运输的经济效益,是通过非直达运输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计算式。
125直达列车编组方案的效益分析。
130
167
168
169
170
174
175
183 执行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措施 要特别注重对违反列车编组计划的监督与处理 列车运行图的概念、即 横纵坐标的含义 按时间分类的运行图的种类,即 每个所代表的含义。列车运行图的分类(按区间,安运行速度,运行方式)列车运行图的六要素。车站间隔时间的概念 移动自动闭塞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移动自动闭塞的概念,后
面的简述。)
205
206
铁路运输能力概述中的运输能力、最终通过能力。运行图周期。
207
213 限制区间 扣除系数的概念。基本扣除系数。
254运行与机车在区段站怎样配合。(做过作业)
257
325
329
354
373 分号列车运行图的分类。货车工作量。货车周转时间表达式。(最后一次的作业)列车调度员,货运调度员。机车调度员。客运调度员 列车运行调整方法
旅客运输
10旅客运输的六要素。旅客运输工作的基本原则 交通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大道定理的概念
15产品的概念包括的三个层次,即体现的产品层次和附加产品层
次的内容。体现全员产品概念。
17客运输产品质量特性包括
23服务标准的分类,旅客运输工作的主要指标中的数量指标的内容 铁路旅客运输的质量保证中,铁路客运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
它体现的是一个全过程得概念。
铁路客流分类
38客运站的作业的分类,42 流线疏解的基本方式
111应对客流高峰的方法
旅游列车开行方案的特点,113 影响旅游列车开行方案制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