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功能[定稿]
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功能
林庆文
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重视对历史地图的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有哪些功能呢?1.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2.有助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例如,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为什么没能持续发展,进而较早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仔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后的新旧教并立》等图,就可以得出意大利资本主义未能持续发展的原因:政治方面,封建割据;经济方面,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思想方面,未能突破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3.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历史对象的直观感,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历史地图直观地反映了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等等。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历史地图的教学。
一、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地图知识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图文结合、时空结合,全方位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1)借助地理学科的知识,使学生明确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及所涉及的地区,以此作为学生学好历史地图知识的基础。如世界地理中的三大洋及其沿岸的重要地区和国家,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较大的国家的相对位置,世界历史中涉及的重要地区及其范围(如西欧、巴尔干半岛、北美、北非、东南亚)等。
(2)指导学生结合高三历史学习的知识系统,对涉及的地图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形成有关地图知识的体系,并融入高三主体知识体系之中,以形成立体、完整的知识结构,为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加强对重要历史地图知识的复习,力求做到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1)突出教材的重点知识,做到图文结合。
(2)结合有关地理知识,注重对历史教学中涉及的重点地区(如中国古代史中的有关大河流域范围,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等边疆省份所涉及的中央政权设立的管辖机构、行政归属、名称沿革等)的相关知识的归纳和落实。
三、注重对历史地图知识间的变化、联系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对照与结合,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动态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图文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包含文字知识丰富的单幅地图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图中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国际关系等相关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历史现象的背景、影响等理解性的内容。对相关知识组合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地图变化中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如西方国家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反映了不同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发展趋势,欧美各国殖民地范围变化图反映了不同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趋势,资本主义兴起后的不同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分布地区图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产生、发展进程。等等。
四、在进行专题复习时,可以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相同方面的地图,加深对历史知识线索或专题的理解。
例如,比较《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等图可以看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辟通商口岸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地区,从沿海到长江中下游,直至西南内地。总的来说就是步步深入。把以上信息放到当时中国的大背景中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量的商品输入一方面造成白银外流,给中国带来灾难;另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五、在初中总复习时,可以运用中外同一时期不同方面或不同时期相同方面的地图,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对历史知识体系的理解。
如总结“康乾盛世”时,可结合《清前期疆域图》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图进行比较分析。从《清前期疆域图》可以看出,康乾时期疆域广大,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从《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图中可以看出,与康乾盛世同时的欧洲,荷兰、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进行。这说明东西方世界之间的差距已明显拉大。
文章录
第二篇: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与要解决的问题
(一)提出
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地图教学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历史教师最常用和实用的教学好帮手。历史地图它以空间形式为主,主要反映人类的历史活动及其相关地理环境。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疆域的变化、民族的分布、战争的进程、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都可以通过地图语言简明而准确地表示出来。
可通过历史图册合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这对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和理解历史知识、现象、文化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生活空间的基本工具。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基于师生的经验,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一起体验对课程的理解过程,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2)改革历史学习方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机械记忆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二
课题的界定 在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势在必行。使他们能够做到全面发展,进而能从课本里走出来,脱离那种死记硬背的常规学习模式,使课堂中、书本里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那么,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更有效、更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呢?我们认为,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方法,只有充分的利用地图,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而且,这本身也是历史教学区别于其它教学的特点。
我们的观点是:只有充分的、有效的在历史课上使用地图,才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一种捷径。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标
(1)历史事件发生位置的探究 目标如下:
①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发生地点敏锐觉察的能力。
②能够理解且形成位置变化观和位置联系观。某个区域因为其独特的空间占位状况,决定着该区域其他要素的组合特征,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促成某些特殊历史事件的发展。
③能够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历史事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和规律。
④理解地理位置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⑤通过对地理位置的分析,初步形成区域间相互依存的观念。(2)事件发生地点特征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应突出下述目标:
①能够把握认识地理要素特征和区域特征对历史事件发生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能够熟练运用归纳法和比较法来认识区域特征为历史事件的发生提供的条件。
③形成地理环境对事件影响的整体观和差异观。
④通过区域差异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地区差异形成不同的文化或社会习俗。
(3)历史事件发生与地理位置因果关系的探究
任何地理事项的产生,都是各种地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探究的过程中,应体现以下目标: ①理解且逐步形成空间上的成因联系观。
②能够初步运用因果类比法、因果关系的归纳法、主导因素法、借比法进行探究。
③能够运用由因及果和由果及因的推理方法进行探究。④能够把握分布成因、特征成因和过程成因的要点进行探究。⑤发展对于因果关系的直觉能力。(4)历史事件过程的探究
历史事件过程是指事物和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对历史时间的评价看法等等。在指导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目标: ①发展对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想象和预测能力。②能够把握历史事件过程的要点进行探究学习。
③能够通过历史事件观测和模拟试验法来探索历史事件过程。④形成发展和动态的地学观点。(5)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格局的探究
教师应关注下述目标:
①在观察和领悟空间格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跨越地域联系历史能力。
②在体会空间格局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历史横向、纵向联系。
③在领会空间格局的过程中,熏陶和养成学生宏观的历史学思维能力。
④形成对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
⑤通过相互作用的探究,理解区域间的相互依存性,从而培养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⑥形成历史的联系观。四
研究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一)内容
借助历史地图,在学生读图识图的基础上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通过地图学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拓展、深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科间的知识交融渗透,使学生得到综合知识的陶冶,培养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形成。
通过地图册对地区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方式的介绍,能将区域的人文特征和自然条件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在根据文物图片去推测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了解、体验了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增加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五
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七、八年级学生 六
研究方法:(1)完全归纳法。(2)因果归纳法。
(3)课堂具体实施,通过课后填充图册完成情况总结经验。(4)通过识图测试题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图与历史史实结合情况。七
研究的基本过程
在教学中,历史填充图册在学生学习方面发挥的功效是值得一提的。它与历史地图册相得益彰,从而更能在教学中让地图发挥最佳作用,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多年的历史教学所使用的填充图册中,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与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相配套的填充图册是最让人有感觉的、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它弥补了历史地图册中插图较少的缺陷,并且借助插图给学生观察、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园地。它所设置的练习重在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上下功夫,也充实了许多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究推测能力、想像能力、比较分析能力的训练与养成。
八
研究实施计划: 1 准备阶段:2017年3月
①通过文献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③撰写开题报告,设计问卷调查。研究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
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交流,和谐互助,取长补短。随时调整研究方法,师生互动,重视研究效果。撰写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上报研究情况。3 总结阶段:2017年7月
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课题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九
预期结果及表现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系列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2、成果形式:论文、学案、多媒体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十
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夏艳锋
成员: 李万里 王茜阳 樊亚荣
第三篇:谈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谈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填图题是高考试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它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地域观念,并测试学生的基本技能。解答这类题,花费笔墨不多,但要答好却并非易事,因为在考知识的同时,往往也就考了能力。
前几年,本人在指导学生中考、高考复习中,由于忽视了历史地图这一直观教具的应用,学生往往在考试中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失掉了不该失去的分数。学生在这方面的多次失误,引起了我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地图的探讨。
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点,任何历史人物都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因此,使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一个特征。历史地图是表示人类历史发展的专门性地图,它对历史事件的地点、空间联系 及其地理环境提供明显概念,因此历史地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动态的轮廓性反映。目前使用的历史地图,按其性质分,主要有政区或政治形势图,国内外战争图,交通路线图和经济发展图等;若按其使用的情况可分一般的挂图、黑板地图、活动地图、和灯光地图等。
实践证明:使用历史地图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的概念,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呢?近几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要掌握正演示历史地图的方法。
演示历史地图是为讲清楚教材内容服务的,因此除了结合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地图外,还要注意演示的时间和方法。当讲授到需要地图配合的时候,才允许挂出地图;地图要挂在采光处;地图展出后教师先介绍地图的题目和大的轮廓。例如《唐末黄巢起义战争形势图》挂出后,我先给学生指出黄河、长江、长安等大的轮廓,然后结合史实讲述,指出地图的细节。在指图时,切忌乱晃教鞭,教鞭要准确地落在要指的位置上,要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地点的位置,例如指到咸阳时,说“咸阳是今天的咸阳县,在陕西西安市附近,在渭水之北”。另外,要严格按地理的规矩指图,例如指示河流时教鞭要顺流而下;指示边界时,教鞭要沿边界线缓慢地移动。
第二,可根据教材内容作图讲解。
对于有地图的课文,讲课形式不一定千篇一律,要根据教材内容作图讲解,例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让学生在阅读讲义的同时,我在黑板上只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勾画出一幅美国轮廓图,然后边讲边画,我在讲到资本家和奴隶主在发展经济上有矛盾,便在向外扩张领土上是一致的时,让学生看黑板,我在黑板上画密西西比河,指出河以东的这些地方是1783年的美国领土。十八世纪末以后向外逐步扩张。1803——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先派兵强占,后低价购买佛罗里达半岛,用蓝色作图表示,到1845年从墨西哥抢走格兰德河以北的大片地区,用紫色作图表示。1846年英国手中夺取俄勒冈,用绿色作图表示,这样美国领土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到墨西哥湾。(边讲边在图的四周写上大西洋、太平洋、加拿大、墨西哥湾)几呼占了北美大陆的一半,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美国版图的基础。因此在黑板上作出地图,有着挂图不能具备的优点,随着叙述美国向外扩张的过程,逐步把史实是进程在地图上指示出来,容易使学生对美国疆域的演变形成明确的概念。要求把黑板上和课本的地图加以对照,找出教师所指点的部分来。这是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掌握准确的地图位置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良好方法。
第三、结合教材内容把地图讲“活”。要将地图讲“活”,即除介绍河流、城市四周及路线等轮廓外,还要将清地理因素的作用。例如我在演示《三大战役作战形势图》时,着重介绍锦州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向同学指出:“锦州地出关内、外交通要冲,辽宁西南部是丘陵地带,渤海湾沿岸有一条狭长的平原,最狭处是山海关。这条辽西走廊背山面海,形势险要。锦州位于走廊东北端,人民解放军夺取锦州,就把握住东北地区的咽喉,截断东北敌军向关内撤退的通道。通过我这段指图分析,学生除了了解战役发生的位置以外,还能够深刻地理解这一战役的战略意义。第四、结合地图有关知识编写口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及内在联系,快速记忆,可根据历史地图内容编写口诀。例如,我在讲到《战国七雄》时,挂出《战国形势图》,先让学生熟悉一下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然后指图编写出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样很快使学生掌握了七雄的名称,又掌握了他们的地理方位。在讲到红军长征经过时,让学生看着《长征行势图》,为学生编写出:“赤水金沙彝康川,大渡河过翻雪山,克服困难过草地,吴起镇上会志丹”。这样使学生耳目一新,读出来兴致勃勃,记忆起来迅速方便。在讲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时,出现很多人名、地名内,学生容易引起混乱,我结合地图采取歌诀方法,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林则徐广州抗英军,邓廷桢退敌于厦门,关天培虎门洒热血,三总兵定海全献身,陈化成血染吴淞口,众军士镇江建功勋,黑水党宁波杀敌寇,三元里人民抗英军”。用这种通俗易懂的歌诀,能引起学生的记忆兴趣,记忆牢固,印象加深。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点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是刚刚起步,希望今后有众多的有心之师,加入这一探讨尝试的行列,使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浅谈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岳麓版七年级(上)《宋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为例
摘要:随着历史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等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这反映了一个教学观念的极大转变。如何让学生学会“学”,成为目前历史教师首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由此课改理念提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让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文选取历史地图教学法,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岳麓版七年级上的第十一课《宋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历史地图 历史教学 应用
翻开教科书,我们会发现在教科书上有不少的历史地图,在学生的辅助教材《历史地图册》上也有不少。但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图片。然而历史地图与地理图片是不同的。
正如历史图片也不等同于历史图片一样。历史地图指的是:历史地图是动态地反映人们在历史时期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分布及自然环境的语言符号,它以类似于地理地图中简明、特定的符号来再现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活动。历史地图与地理地图的区别在于:,地理地图表现的是相对静止的地理坏境,而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能够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的变化,是动态反映历史事件和现象的专题地图。①(《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崔娇娇)历史地图分类,一些研究教材中的历史地图的老师曾将其分为:形势图(如农民起义形势图)、路线图(如红军长征线路图)、疆域图(如明朝疆域图)、政区图(如元朝行政区域图)和水运图(如京杭大运河的水运图)等种类。此外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②(如东北师大的于艳华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里的分类是按照性质、内容和教学功能性质来分类),在这里不做一一详述。
初中历史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学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历史信息资源,突出历史教学的特点„”。同时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也指出:“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和规模,合理配置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如通史著作、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等方面的读物,以供学生查阅,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此外,历史地图用地图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与变化,隐含着文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凭直接得来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抽象的概念,我们也可以轻易地巩固,记在已经嵌入我们脑中的图画上。没有这幅画,抽象的概念很快就会被遗忘了。”因此研究历史地图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极大意义的。
下面本文将结合岳麓版七年级(下)第十一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课来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
一、选图
历史地图在我们寻找历史教学素材时并不少见,但是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用其进行教学时必须经过认真思考,仔细选取合适的历史地图。一下是一些选图需考虑的内容:
(1)求真务实,坚持科学原则。
历史,本来就是求真。而作为历史教学中的一部分,历史地图本身也需要“真”。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各种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铺天盖地,纷繁复杂。如何从中撷取符合史实的图片还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收集图片的时候要道权威网站进行收集,而且要对收集来的图片进行仔细甄别。
如本课讲的是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宋代的经济,南方要比北方发达,而且经济较之历代繁荣。因此在选图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2)根据课标,选取有代表地图。
历史地图不仅数量多且杂,而且一幅地图中所涵盖的内容是很多的。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时间有限,内容上也有重难点之别,因此在选取历史地图的时候应注意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图,不仅可以减少使用地图的时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如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代的都市生活。由此,我们可知,本课的重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而难点则是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原因。因此选取地图的时候注重要能突出本课重难点的地图。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战国时期的经济分布图、唐代经济分布图、宋代经济分布图、南宋初期人口南迁图。
首先,战国、唐代以及宋代的经济分布图按照顺序看下去,可以让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事实。其次,运用南宋初期的人口分布图可以让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
(3)依据效果,选择完整清晰的地图
俗话说:用了当没用,还不如不用。在历史地图中的选择也是如此。因为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会有相关的历史地图,有些内容有是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地图或不清晰,或遭到破损不见了这个或那个地方的。这时候我们应坚决地不要用这种地图,就算这幅历史地图本身很能凸显出课标要旨,就算已经没有相关的历史地图了。
二、用图
以岳麓版七年级(上)《宋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为例,分析如何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
(一)读图前。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原因、含义及其影响。
1.基础:上个学期学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经济的开发,而且在课本内容第一段也有提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2.原因: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宋初,北方仅100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3.含义: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4.影响: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二)读图时
1.本课的难点内容是:经济重心南移。询问学生知不知道经济重心的含义,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
经济重心:经济技术等发达,为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2.了解完经济重心的内容后,接着请学生观察下面三幅历史地图,并学会从中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首先请同学们读《战国经济分布图》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
A、农业。战国时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南方的农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在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南方只有蜀地的都江堰。
B、手工业。战国时重要的手工业,如冶铁、煮盐、丝织、漆器等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只有少量的冶铁、煮盐和少量的丝织业等。
C、商业。战国时的商业都会基本上都分布在北方。如:洛阳、大梁、邯郸、临淄、咸阳等。而南方只有楚国的都城郢。
D、蚕食业。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蚕食的主要产区基本上分布在北方,南方则一个也没有。
从战国时的经济分布图可知:战国时期,无论是农业、手工业或者商业,南方是远远比不上北方的。此时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而南方基本上处于未开放的状态。
(2)接着让同学们继续看第二幅图:《唐代经济分布图》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
A、唐朝时,手工业种类增多。出现了制瓷业、唐三彩、金银器、造纸业等。B、此时重要的手工业分布区,尽管南方的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如桂州是铜器、金银器产品的产地;益州有造纸业和丝织业;泉州有丝织业、制瓷业等),但北方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
C、商业。从整体看,唐朝时的商业都会的数目增加了。而且与之前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南方的商业都会已不像战国时期只有一个城市(楚国的郢),到唐时有广州、泉州、益州、荆州、洪州、杭州苏州等。这体现出南方经济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发,到唐朝时已得到一定的发展。
由此,我们从这幅《唐代经济分布图》可知:唐朝时,全国的整体经济较之于战国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此时南方经济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得南方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但从数量、种类等方面来看此时经济重心依旧在北方。
(3)接着便是请同学们阅读第三幅图:《宋代经济分布图》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
A、农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的粮食最主要产区全部分布造长江下游地区,因此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而农产品主要产区也是如此。而北方基本上没有。
B、手工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重要的手工业如造船业、丝织业、陶瓷业等的分布,南方比北方多。关于陶瓷业,江西的景德镇为当时的瓷都,而且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和官窑都分布在南方。
C、商业。在重要的商业城市上,北方只有东京、上京、中都这三个地方,而南方则有:广州、泉州、临安、潭州等10个城市,基本上都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地区。
此外市舶司以及海外贸易路线等都是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由此可见当时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发展。而且此时的四川还出现了纸币的流通,这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此,我们从这幅图可以得出:宋代的时候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此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4)南宋初年人口南迁图
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南宋初期人口从北方向南方迁移。结合图中南宋的疆域图、刚刚了解的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以及课本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南方的自然条件比北方好,更适合经济发展;北方战乱,南方局势稳定,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北方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江南。
郑樵在其《通志·图谱略》中也有“即图求易,即书而求难”的论点。苏联教育专家斯拉拉斯夫也说:“地图是给学生直观地阐明历史过程中的联系所必需的有利工具,认识地图不仅要知道它的点线符号,象征意义,城市,边界,河流等,而且要从这符号中间看到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关系,教会学生像阅读历史书籍一样读地图,这就是历史教师从事于教学历史地图时所应遵循的目标”。由此可见历史地图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所在,而在具体操作上如何进行则需要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的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1] 崔娇娇:《历史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2] 于艳华:《历史地图在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第五篇: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历史地图准确地标明了历史活动所处于的地理位置,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空间联系,还显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空间变迁的情形。它能巧妙地、科学地包容以上诸方面于一图,做到综合、直观,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空间概念变成了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尽管历史地图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依然有不少教师对历史地图熟视无睹,即使偶尔运用也是一带而过,当作点缀,没有充分意识到历史地图的价值所在。忽视历史地图教学,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忽略了对学生用图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历史地图,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故撰此文,与广大同行交流探讨,以便今后教学中能更好地运用历史地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方位感,正确理解历史史实
历史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都分布在时间与空间交织的时空里。无论是讲到国家疆域,还是战争形势,无疑都离不开历史地图。没有地图,学生就不知道秦朝的疆域有多大;没有地图,学生就不知道丝绸之路从哪里出发,到哪里结束;没有地图,学生就无法理解什么是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没有地图,学生不会明白近代沙俄占领了中国哪些领土;没有地图,学生想象不出蒙古军三次西征的影响有多大„„历史地图作用重大,而学生的读图能力却不容乐观。上海近几年的初二历史会考,多次考到世界七大区域文明。每次考完后,有些同行就感叹: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实在差!填图过
程中,有的学生把古希腊文明成果填到了古罗马的位置上,有的学生则把古巴比伦文明成果填到了古埃及的区域里,甚至还有学生在长江、黄河所处的文明区域写上了古印度的文明成果!张冠李戴,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教师在抱怨学生的同时,是否对自身进行过反思: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结合地图进行教学了吗?历史地图运用得合理有效吗?假若教学过程中,学习区域文明时,教师有意识地把文明成果与地图上的相应区域一一对应,学生的空间方位感就会增强,张冠李戴的现象自然也就大大减少了。
有效运用历史地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方位感,在此基础上,还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史实。比如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大统一?如果教师仅用文字描述,学生没有空间概念,最后的结果,学生也许记住了元朝的疆域最为辽阔这一史实,但它到底有多大,学生未必真正的理解;相反,利用《元朝疆域与行省分布图》,并与《唐朝疆域图》一起对照,则有助于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再如,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把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的战术称为“关门打狗”,若没有历史地图或没有用好地图,不少学生学会了之后,可能记住了相关的基本史实,而对于战役的地理位置在哪里,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战略、战术却很难理解。相反教师若在讲述时首先把“三大战役形势图”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此时国民党已全面收缩战线,其军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的一些大城市里,随后把辽沈战役形势图呈现给学生,指出东北国民党军队主要龟缩在几个孤立的城市里,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方位感,意识到首先发起“锦州之战”,可以切断华北与东北敌军的联系,断绝东北敌人的后路。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有了正确的空间概念,自然而然
也就理解了“关门打狗”的含义。
所以说,历史事实总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地域、人物的活动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文字不能直接转化为直观的复杂的形象, 加上初中学生空间方位感也比较弱(女生尤为明显),因此教师叙述得再清楚明白也不能表现为地域空间的图像。而历史地图是感知空间地域的有效载体,如果把叙述的史实与地图有机结合,则有助于学生增强空间方位感,正确理解历史史实。
二、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巩固重点,化解难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既抽象又难以理解,老师讲起来深奥复杂,学生听起来晦涩难懂,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疲惫,教学效果不好。而有效运用历史地图,则可化繁为简,既可巩固重点,还能化解难点。
《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理解这句话?单靠教师的文字描述,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假若教师利用地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让学生在图上分别找出解放区与国统区,再根据示意图,找出刘邓大军的进攻方向,可以看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表明解放军主动地向国统区发动了进攻,把战场由解放区引向国统区;而大别山地势险要,东面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西面是国民党的战略要地武汉,所以解放军此举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人的心脏,迫使国民党不得不撤兵保卫这一地区,所以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初中教材中类似的教学重难点内容还有很多,例如为什么说隋朝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武汉会战中国民党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些与历史地图密切关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观察地图,并在观察地图的同时,发动学生从图中找出相关信息,发表各自的看法。在师生共同读图、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可见,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大凡与空间地域相关的重要内容及难以理解的内容,若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好地图,则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提高观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地图中,既包含着显性的信息,也有不少隐性的信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地图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还可以通过地图上的信息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一课教学中,讲到“交子与会子”时,笔者提问“北宋初年都城东京使用什么货币”?由于有同学看到小标题写着“交子与会子”就脱口而出“交子”、“会子”,笔者则引导同学观察《北宋中期货币使用区域示意图》,善于观察的学生会发现交子出现于北宋中期、仅在川蜀一带使用,所以北宋初年东京使用的货币为铜钱。笔者进一步追问“北宋中期川蜀一带为什么会出现交子呢”?地图上没有这个问题,但若把地图与相关的文字结合起来,则可明白,交子的出现是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在利用地图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观察历史地图,获得了图上的显性信息,还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获取了此图包含的隐性信息。
使用历史地图,可以一图多用,提高学生多角度观察地图的能力。笔者讲到《文明的交流》一课时,有效利用《郑和航海船队路线》图,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图中信息,结果有学生从时间角度,观察到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有学生从范围角度,观察到郑和下西洋主要到亚非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有学生从频率角度,发现郑和下西洋先后有7次;还有的学生发现郑和7次下西洋都是从刘家港出发;个别的同学还从显性上升到隐性,感受到郑和下西洋规模很大,反映了明朝国力的强盛„„
利用历史地图时,既可一图多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图,也可以多图并用,把几幅图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笔者复习世界史内容时,提供给学生“一战前、一战后二战前、二战后、苏联解体后的四幅欧洲地图”,打乱次序,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按照时间顺序对四幅图进行排序,并说出理由。由于笔者平时教学中注重历史地图的运用,所以大部分同学能够从图中国家名称的变化判断出该图反映的历史时期。在分析比较历史地图的过程中,学生既归纳梳理了所学知识,也提高了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的作用毋庸置疑。不过,在运用历史地图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1.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历史地图。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对历史地图熟视无睹,或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能为用图而用图。至于选哪幅图,怎么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
学生的特点而定,为教学目标服务。
2.指导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读图。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时,这样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由于问题过于笼统,学生或者不知如何回答,或者回答出的问题漫无边际。相反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读图,则更有针对性。
3.图文结合使用历史地图。地图需要文字的解释与说明,文字也需要地图的辅助,两者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历史地图能够直观、准确、生动地标出复杂的空间信息,与文字内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成为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不仅不能被忽视,而且应当把这种直观、简约、概括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利用,使它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好帮手。
2013年12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