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对外汉语教学模拟题答案

时间:2019-05-15 05:3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4月对外汉语教学模拟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4月对外汉语教学模拟题答案》。

第一篇:2013年4月对外汉语教学模拟题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

1、语法

2、译

3、得体性

4、心理学规律

5、整体性

6、赛林克

7、人本主义心理学

8、分级测试

9、挫折

10、系统性

二、选择题

11、B

12、D

13、B

14、C

15、C

16、C

17、B

18、D

19、A

20、B

三、术语解释题

21、第一语言: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First language)

22、中介语

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起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四、简答题(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参考答案:(1)改为“她很漂亮。”

(2)理由:汉语中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而且形容词往往不单独做谓语,经常在之前加程度副词,比如:很、比较、非常等。如果没有强调程度高,此时的“很”,是成句的需要,要轻读。

(3)错误原因:受英语的结构影响“she is beautiful.”

(4)教学策略:教形容词时,强化“很+形容词”的结构。(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

五、综合课教案设计题(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参考答案:(本教案设计参考答案仅为简略的基本样式,考试时要视具体要求进行较为详细具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了解“是”字句和是非疑问句,掌握询问交际对象家庭的句式。

二.教学重点:语法:“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词汇:谁、几、口、发、交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5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称呼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5分钟):

1、导入新课(3分钟):谈论一个与工作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什么工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5分钟)

例:谁——是谁/谁是——贝拉是谁?/谁是贝拉?

几——几本——你有几本书?

口——A:你家有几口人?——B:我就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发——发邮件——我给爸爸发邮件

交——交女朋友——哥哥交了一个女朋友

职业身份的词汇汇总及适当的扩充:

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大夫(医生)、研究生、家庭主妇、公司职员、院长、经理、主任、老师、律师、工人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是”字句、是非疑问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操练:

* “是”字句:A是学生

“是”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是学生

* A是老师吗?——A是老师。/A不是老师

B也是老师吗?——B也是老师。/B不是老师。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将身份及职业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搭配,进行对话练习。

* 你 他 她 哥哥 弟弟 爸爸 妈妈 姐姐 妹妹

* 大夫 工人 学生 研究生 校长 工人 公司职员

5.学习课文(30分钟)

(1)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质疑——老师或者学生解答。

(2)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

家庭人口:四口,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身份: 爸爸 是 大学教师

妈妈 是 大夫

哥哥 是 研究生

(3)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四)本课小结(4分钟)

职业身份、“是”字句,是非疑问句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写一篇短文,介绍家庭人口及职业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

1、教学大纲

2、试题的题型角度

3、分级

4、效度

5、塞林克

6、《汉语教科书》

7、综合课

8、声调

9、乔姆斯基

10、课堂

二、选择题

11、A

12、B

13、B

14、B

15、A

16、B

17、C

18、B

19、C

20、B

三、名词解释

21.偏误分析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22.迁移: 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有可能由此而产生偏误。

四、简答题(5分)

试分析“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运动”这个句子的偏误成因,并加以改正。说明避免这类偏误应当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由汉语动词重叠知识泛化造成的偏误.汉语动词重叠:单音节双音节之分.单音节动词重叠为AA式,如笑笑,说说等;双音节动词重叠为ABAB式,如 考虑考虑 研究研究。外国学生把这个结构不适当的泛化就说成了“运运动”

2、改正:汉斯每天下午都喜欢运动运动。

3、教学策略:比较法 归纳法

词语构成例 词

重叠形式

其 他 例 子

双音节 动词 + 动词 研究 ABAB 研究研究 掂量掂量 打扫打扫 运动运动

单音节动词 + 宾语 说 AA 说说看 散散步 打打球

看看电视

五、教案设计参考答案(本教案设计参考答案仅为简略的基本样式,考试时要视具体要求进行较为详细具体设计。)

教学对象:

基础班班学生,共10人。均为日本和韩国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零起点学生在中国长期班学习两个月左右。

教学课时: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掌握处所、方位的表示方法;

掌握“在”字句、“有”字句和“是”字句;

能够描述所在位置的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

方位词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通过寒暄和点名

(二)复习旧课

通过提问和对话

(三)导入新课

提问:老师的书在哪儿?

张平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中村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四)学习新课

1、学习新词

2、朗读课文:老师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语法:

(1)方位词

常见的方位词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

这些方位词后边可以用“边”、“面”。用“边”和“面”相同

(2)动词“在”、“是”、“有”表示存在

“在”作动词谓语的句子,主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宾语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

汽车在外面。

小刚在家。

(3)“是”“有”

动词“是”、“有”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主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方位、处所、宾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

前面是树,后面是房子。

教室里有许多人。

老师示范用“在”、“是”和“有”说出有方位词的句子,借助教室的摆设鼓励学生用方位词说出句子。

设计问题:老师的书在哪儿?

小明的前面是谁?

窗台上有什么?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周围的情况。(用下面的词语:市区、郊区、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在、有、是)

4.叫同学复述课文。

(用下面词语:上海有……,它的名字……,黄浦江东边……,西边……。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东是……,也叫……。那里有……,……,还有……。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西、浦东都……。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介绍我的家。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模拟试卷三

一、填空题:

1、短时记忆

2、测试

3、课程设计

4、课堂教学

5、构词能力

6、《汉语教学与研究》

7、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

8、认知能力

9、尊重

10、听说法

二、选择题

11、C

12、B

13、D

14、B

15、B

16、C

17、A

18、A

19、D

20、A

三、术语解释题

21、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5 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22、文化休克:“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

四、简答题

参考答案:

(1)改为:我明天跟他见面

(2)理由:因为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

(3)错误原因:受翻译的影响。“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

(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具体步骤及举例请自行设计)

五、综合课教案设计题

答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语法造句,并进行成段表达。

二、教学重点:

1.语法:时量补语

2.词语:奔、半天、好…、只好 // 帮忙、帮助;小时、钟头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图表的形式,讲解时量补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

2.设计真实情景进行操练(例:某位学生迟到了)。

四、教学环节和步骤

(一)组织教学

例:今天,你几点来教室的?

他迟到了吗?

(二)复习旧课

例:今天,你很早就来了吗?他几点才来?

你怎么现在才来?

你一起床就来了吗?

(三)学习新课

1.学习重点词语……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2.朗读课文: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词汇: 辨析近义词:帮忙和帮助

(1)“帮忙”是动宾结构,又是离合词, “帮忙”后面往往是动词或要作的事情,不可以直接跟表示人的宾语.(2)“帮助”是联合结构,,后面可以接宾语,宾语一般是人和有生命的东西.4.讲解重点语法“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 持续性动词有三种形式:我学汉语学了一年。(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宾语提前)

* 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动词+宾语+时间)

* 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我等他等了十分钟。(重复动词)

我等了他十分钟。(动词+人称代词+时间)

4.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例:昨天,你看电视看了多长时间?

你来中国,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

今天他迟到了,我们等他等了多少时间?

5.进行成段表达,板书提示:

今天是星期天,王华跟方莉约定9点在公园门口见。方莉7点就 了,可是出门前有个朋友请她,她只好。到了车站,等车 又 小时。所以,她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王华已经等 小时了。

王华早就到了,他一到就去买票了,可是票不 买,他排 才买到票。

五、本课小结:重点生词、语法、六、布置作业:

例如:结合某次迟到,写一篇作文或对话。

要求:词语方面:

语法方面:时量补语、一---就---、就、才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题3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三(答案)

(主观卷)

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三个阶段中探求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20分)答案:探求期(20世纪70年代末~现在),20多年的时间。

和前几个阶段不同的是,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学者们一方面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另一方面,努力探求适合于汉语自身特点的语法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吕叔湘、朱德熙、胡裕树、张斌、陆俭明、邢福义等等。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总体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上的初步繁荣。具体表现是:

1.学术思想解放。

2.人手齐全。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1979恢复研究生招生,新的语言研究人才不断涌现,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三个中心:北京、上海、武汉。一个或者几个人垄断全局的局面被打破,汉语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学术活动频繁。1980年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同年在北京西山召开了

《语法问题思索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9。

《邢福义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11。

《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

《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1。

这些专家专著加上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就具体体现了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研究论著丰厚的特征。

(二)更加重视汉语语法特点的发现与研究。

在这方面,值得重视的说法有以下几家。

1.朱德熙: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只是汉语语法的表象,而隐藏在这个表象背后的实质有两点。

a.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句子成分: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词 类: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名作谓:今天星期天/我山东人

名作定:木头桌子/橡皮图章

名作状:下午来/屋里坐

动作主:走是对的/来了就好

动作定:挣的钱都花了/死的人很多

动作状:挑逗地说/感激地说

形作主:红好啊,黑就不好了。/安全

(1)主谓结构

他态度好——他+(态度+好):主+(主+谓)

他去北京是去年的事——(他+去北京)+是去年的事:(主+谓)+谓

(2)偏正结构

他的新皮鞋——他的+(新+皮鞋):定+(定+中)

滨海市长的夫人——(滨海+市长的)+夫人:(定+中)+中

大概已经睡了——大概+(已经+睡了):状+(状+中)

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状+中)+中

(3)述宾结构

同意拟定一个公约——同意+(拟定+一个公约):述+(述+宾)

给他一本书——(给+他)+一本书:(述+宾)+宾

(4)述补结构

吃得开得很——(吃+得开)+得很:(述+补)+补

走过去——定+(过+去):述+(述+补)

(5)联合结构爸爸、妈妈和姐姐——(爸爸+妈妈)+姐姐:(A+B)+C

爸爸和妈妈、姐姐——爸爸+(妈妈+姐姐):A+(B+C)

3.邢福义《汉语语法学》指出,和其他多数语言不同的是,在句法组合过程中汉语的名词对于句法结构的格局具有决定作用,这就是他的“汉语名词赋格论”。《汉语语法学》中,邢福义先生选择了二十余种句法结构实例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严密的检验,这里略选几例加以说明。

(1)单名赋格:位于动词前后的名词的变化影响整个句法结构的格局。

a.单名占位赋格:动词前后某一位置为一个名词占据,如果名词有变,则整个句法结构被赋予不同的格局。如:

指导学生(动宾)——指导教师(偏正)

歌唱祖国(动宾)——歌唱演员(偏正)

写作论文(动宾)——写作提纲(偏正)

b.单名移位赋格:动词前后的某一位置为某一名词占据,如果这个名词前移或者后移,则句法结构被赋予不同的格局。如:

闭上眼睛(动宾)——眼睛闭上(主谓)

研究民俗(动宾)——民俗研究(主谓)

收购旧书(动宾)——旧书收购(主谓)

(2)双名赋格:动词前后的两个位置被两个名词占据,如果这两个名词发生变动,则影响这个句法结构的格局。

a.双名移位赋格:两个名词同时由动词后移到动词前,位移前后句法结构的格局不同。

天天吃香蕉苹果(动宾)——香蕉苹果天天吃(状中)天天香蕉苹果地吃

经常跑广州深圳(动宾)——广州深圳经常跑(状中)经常广州深圳地跑

b.双名隔位赋格:两个名词分别位于动词的前后,变动名词1或者名词2,则句法结构别赋予不同的格局: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鲜花开遍原野(主谓)——原野开遍鲜花(状中)

照片挂在墙上(主谓)——墙上挂着照片(状中)

研究生指导教师(偏正)——教师指导研究生(主谓)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汉语语法研究要重视动词及其句法表现的研究,同时也要重视动词前后的名词性成分的句法表现,这有利于汉语句法研究的进一步展开。(三)理论、方法上的新突破

汉语语法研究进入到80年代之后,在理论、方法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在宏观研究上,发生了由静态的片段分析到动态的多角度验证的转变。具体体现是形成了几家重要的理论学说。

1.“三个平面”的学说。代表人物有胡裕树、张赋、范晓以及王维贤等等。

2.两个“三角”的学说。由邢福义倡导,以武汉为中心有一批学者进行实际上的操作。

3.“结构、语义、表达”学说,由朱德熙最早提出,后经马庆株进一步阐释、发挥。

在微观分析上,这一时期也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方法:

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指向分析以及格语法、配价语法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引进、生发的。这些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标示了汉语语法研究确实进入了初步繁荣的发展阶段。

2.请简要阐述层次分析和变换分析的不同点。(20分)

答案:将变换分析和层次分析加以对比,就可以在明确二者各自区别的情况下看清变换分析的本质。

层次分析,主要着眼于句法结构内部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一个句法结构内部所包含的词是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则一层一层组合在一起的。

变换分析,则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外部分析,即着眼于考查分析句法结构和与此有内在结构联系的句法结构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达到积原句式定性、分类或者分化歧义的目的。

3.汉语的六大句子成分是指哪些?请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20分)

答案:六大句子成分是指:将句子成分分为主、谓、宾、定、状、补的等等六大成分,按照这些成分的搭配情况说明句子的各种格局。也由于在析句过程中要求找出句子的中心词语,让其它成分依附于中心词上

全体 同学 || 都 做 完了 语法 作业。定语 主中 状 谓中 补 定 宾中

(其中的主中、谓中、宾中分别指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

4.句子成分分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0分)

五十年代以来出版的两部语法论著《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12月)和《汉语知识》(张志公等,1979年7月)对黎氏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发展和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子成分

关于句子成分,从《新著国语文法》到《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虽然从数量上看仍然是六个,但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一些变化,具体情况可以表示如下:

(二)图解法

如前所述,黎氏的图解法过于繁复,不利于实际操作。他的两个学生张拱贵、廖序东于1952年合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语法分析》,对黎氏的图解法进行了简化,称为“加线法”,由来又经《暂拟系统》发展而固定下来。其基本做法是:

(定)主 | [状] 谓 <补>(定)宾

例如:那个人已经写完了三封信了。

(那个)人|[已经]写<完>了(三封)信了。

(三)析句过程

后来的句子成分分析的析句过程被邢福义先生归纳为两句话,八个字:“两心相照,非心向心。”

1.所谓“两心相照”,指的是分析句子,首先要认定并找出句子的核心成分主语和谓语。《暂拟系统》说:“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二者缺一则难以构成完整的句子。

2.“非心向心”,说的是,先找到句子的核心成分主语、谓语后,再看动词的性质决定是否带了宾语,然后依次将各种非核心成分添加在各自的核心成分之上。《暂拟系统》说:“构成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句子里又可以有四种次要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被定语修饰或限制的名词是中心词,被状语修饰限制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是中心词,被补语补充或者说明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是中心词。”

从上边的表述中,人们可以感觉到其中所隐含的句子成分与词类对应的观念。

5.语义特征分析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在汉语研究中发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很快就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与该方法自身的解释能力十分相关的──它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这种方法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语义特征的范围尚待进一步确定

通常说的语义特征,指的是实词的语义特征:实词的义素、在特定句法位置上的蕴含义、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义等等。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半实词或者虚词在特定语法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算不算语义特征?

汉语中的时间词“刚刚”有两个:刚刚1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在句法上,可以用“刚”来替换:

[1]刚刚1过了春节,他们就出发了。

→刚过了春节,他们就出发了。

“刚刚2”表示“事件发生在十说话前不久”,在语法上可以用“刚才”替换:

[2]伤口刚刚2还在出血。

→伤口刚才还在出血。

像“刚刚”这样的时间词的上述两种语法意义是否也应该归如语义特征的范畴来加以研究?

另外,一些特殊句法格式的概括意义──朱德熙的高层语法意义──是否也可以看作是语义特征?

比如,前文说过的“NP1+V着+NP2”表示“静态存在”或者表示“动态进行”可以看作是语义特征吗?如果是,那么,汉语中的连动式、兼语式、存现句等等句式的概括意义就都可以如法炮制。

推而论之,一些复句的格式如“假如……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所表示的关系意义是否也可以算作是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的外延是什么?

2.语义特征要形式化

语义特征,是通过归纳的方式得到的,往往有一定主观性,因而,在归纳之后,一定要得到形式上的验证或支持,否则就可能不具有语法学上的价值。

前文说过的“制作类”句子中的形容词状语的语义特征的归纳就属于这种情况:

S1:长长地打了一把刀。长长[+制作标准]──→长长地打了一把刀。

S2:明晃晃地打一把刀。明晃晃[-制作标准]─/→明晃晃地打一把刀。

基于语义的研究有时会忘记形式方面的关照、证明,这是常见的事情,关键在于,缺少形式方面的验证的语义内容往往是没有受到约束的语义内容,也往往是不具备语法学价值的语义内容,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都是值得注意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题2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二(答案)(主观卷)

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三个阶段中引发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20分)答案:引发期(20世纪30年代末~70年代末),大约40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引进西方语言学理论,解决汉语的问题,同时注意观察发现汉语自身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语法学论著。这些论著主要有: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商务印书馆。

《中国语法理论》,1945.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纲要》,1946.开明书店。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商务印书馆。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8.开明书店。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说“的”》,《中国语文》,1961.12月号。

《句法结构》,《中国语文》,1962.8~9月号(二)学术气氛活跃。

从3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曾经有过几场重要的语法问题大讨论,值得一提的有下边几次。

1.1938~1943年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

2.1953.9~1955.5的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

3.1955.7~1956.4的汉语“主宾语问题讨论”。

4.1957.1~12的汉语“单复句问题的讨论”。

5.1959.3~1961的“语法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的讨论。(三)教学语法得到重视。

第一阶段实际上没有所谓的教学语法,语言教学大多使用专家著作进行。而且,当时从事语言学习的人数也比较少,语法专著都比较注重实用,因而各家之间的矛盾不突出,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语法专著多了,语法学习者也多了,各家体系之间的分歧也明显起来。很显然,这种分歧不利于教学,因而有必要让专家们坐到一起来共同拟订一份使用于广泛应用的教学语法系统。从1951年开始,经多方协作、酝酿,最终于1956年1月制定、公布了《暂拟教学语法系统》,同年4月,又出版了《汉语》课本三、四、五册(语法部分)。(四)重视对于汉语语法特点的发掘与研究。

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开始有意识地探讨汉语语法特征。

王力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词序固定。

相同的句法结构成分而使用了不同的铺排顺序往往造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句法结构。如:

写完了信(动宾)→信写完了(主谓)

2.虚词运用多。

许多在西方语言中使用词形变化来表现的语法意义在汉语中往往是通过附加虚词的方式来表示的。比如:

~着|~了|~过

另外,汉语中的语气词的使用也是西方语言所没有的。

3.语法成分之间的“意合”特点。

“意合”是在王力著作中最早提出来的。其基本涵义是:和西方语言的“形合”不同的是,汉语在表述过程中,在语义内容能够得到正常的表达的情况下,常常隐慝、省略一些作为句法组合标记的句法成分。

例如,汉语句子经常省略作为句子完整形式标志的主语(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自述省等等)。

关联词语本来是标示两个以上小句句件联结的,但是在汉语表述过程中,尤其是在口语中,这种作为小句联结标记的关联词语却经常缺省:

(如果)他来了,(那么)我马上就走。

表示汉语时间、处所的介词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缺省:

(在)三年之前,他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

(靠)西边,有一张木床。

汉语的这种关注语义内容的表述而不重视相关形式特征的完整特性,正如孔子所说的“辞达意而已”。

吕叔湘也指出汉语语法的两个特点是:

1.没有形态变化。

2.常常省略虚词。这一点和王力的“意合”特征相近。

高名凯谈到的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两点:

1.汉语语法单位及其特征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得到体现,因此,汉语应重视句法的研究。

2.汉语用较多的蔟词来表达语法范畴,所以,汉语应重视对于虚词的研究。

这一时期的学者所谈到的汉语语法特点和现阶段汉语语法学者们的看法比较接近,因而是值得重视的,这实际上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引发”与“套用”是有实质区别的。(五)语法分析的方法也有了变化。

60年代之前,汉语语法分析的方法只有句子成分分析法一种。到了中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结构主义的语法理论尤其是美国描写语法理论被系统地引进并用于汉语事实的分析过程中来。丁声树等编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12,商务)就是最为主要的标志。以此为契机,层次分析法也由此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安家落户了。2.谈谈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作用和局限(20分)答案:(一)句子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

作为一种语法分析的方法,句子成分分析自从引进之后,对汉语语法教学与研究起到过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其他方法引进到汉语中来之前,汉语语法研究者就是靠这种方法建立汉语语法学、普及汉语语法知识的。总之,句子成分分析在汉语语法教学和研究中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通常人们谈到句子成分分析的优点、作用,经常提到以下几点:

1.容易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格局。

2.有利于检查句子搭配上的错误。

3.可以帮助初学者阅读、理解句子。

句子成分分析的上述三个优点都缘于“找中心”的特色。现在人们已经看到,“找中心”的方法是有严重缺陷的,所以上述几个基于“找中心”的评价就难免存在偏颇,对句子成分分析的优点不宜估计过高。(二)句子成分分析的主要局限

从现在的观点看,句子成分分析的主要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范围窄,对于语言事实的解释能力有限。

第一,句子成分分析只适用于句法分析,不适用于词法分析,即不能用于合成词内部构造的分析,原因在于只有词或者词以上的单位才有可能成为句子成分。

第二,在句法分析中,句子成分分析只适用于单句结构的分析,而不适用于复句结构的分析。

第三,即使用于分析单句结构,仍然有许多的局限,具体表现是:

(1)句子成分分析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找中心”的方式来确定句子的主干,但汉语中相当多的句子光靠句子的主干是不能成立的:

[1]他从小贪图安逸。(*他+贪图)

[2]他的想法合乎事实。(*想法合乎)

[3]旧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4]合格产品占百分之九十。(*产品占)

(2)上述各例中的“主干”都是不成立的,它们当然不能代表句子的“基本意思”,因为在汉语中,它们都“没意思”;而且这类现象在汉语中的存在是大量的。

其原因是:

a.汉语中有许多动词不能单独作述语核心,这些词被单独拿出来作为“主干成分”,句子的主干就不能成立。比如,贪图合乎背离介乎给以安慰遇见怨„„

b.汉语中有些名词只有带上定语构成名词性偏正短语之后,才能与某些动词组合。由这些名词和动词构成的“主干”也是不成立的:

*培养品德/学习品德──培养良好的品德/学习他的品德

*清除思想/树立思想──清除坏思想/树立乐于助人的思想

2.汉语有些句子中的主干成立,但不表示原句的基本意思,甚至相反。有以下几种情况。

a.句子含有否定词:

[1]我弟弟不喜欢京剧。(≠弟弟喜欢)

[2]他晾的衣服没收进来。(≠衣服收进来)。

[3]我们都听不懂。(≠我们听)

b.有的动词带不带宾语意思不同,这类动词充当主干成分时,“主干”的意思就可能与原句的意思不同:

[1]他死了爸爸。(≠他死)

[2]秦国亡了赵国。(≠秦国亡)

[3]北京队大败安徽队。(≠北京队败)

c.兼作动词的形容词充当“主干”成分时,“主干”与原句意不同:

[1]日夜商店大大方便了群众。(≠商店方便)

[2]你可便宜了他。(≠你便宜)

[3]他的话振奋了大家的精神。(≠话振奋)

d.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之后,所指与原名词不同甚至相反,这类名词充当句子主干成分时句子的主干意思不是句子的基本意思:

[1]无原则的团结对事业有害。(≠团结有害)

[2]假学者应该开除。(≠学者开除)

[3]他是一个口头的实干家。(≠他是实干家)

除了上边说的几种情况之外,还有一些句子的“主干”不能很好地代表句子的基本意思:

[1]他讲得很生动。

[2]他给我们讲故事。

[3]他早就讲完了。

[4]他讲累了。

[5]他讲了十分钟的注意事项。

[6]他讲得清楚。

上述句子的“主干”都是“他讲”,但很显然,各句的意思都有差异。3.许多重要的语法现象不能通过句子成分分析得到揭示。(1)很+VP,比如:

在上边的两种分析模式中,b分析属于层次分析,它可以很好地分析各种“很+VP”的具体实例:分析后得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能明确说出的语法单位,都有意义。a分析显然不能很好地处理“很+VP”的问题,其中的“很讲”是没有意义的,不可理解的。诸如此类的还有:

很有意见很解决问题很说了一阵话很看得起„„

类似的实例都不能通过a分析得到很好的处理。

类似的现象还如:

[1]你就白白送给他?(*你[就][白白]干)

[2]我白白干了一天。(*我[白白]干)

(2)歧义分化

歧义句式又称多义句式,它的存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研究、分解歧义句式对于研究揭示语法规律及语言运用都有实际意义。

在分化歧义方面,句子成分分析对于一些关涉到句子成分变异的歧义句式(因相同的词语在句中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而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的现象)的分化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例如:

[1]我们|五个人一组。(我们每五个人分为一组/分组的方案)

(我们)五个人|一组。(我们组有五个人)

[2]他|穿<好>衣服,(就回去了。)

他|穿(好)衣服,(就把旧衣服扔了。)

但是,对于不涉及句子成分变异的歧义句式的分化就不能分解了:

[4](那块)布|染<红>了一点儿。(那块布染后变红了一点儿/染得过于红了一点儿)

[5](这个)坑|挖<深>了三尺。(这个坑挖后变深了/挖得过于深了)

4.严重忽视语言单位组合的层次性。

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在组合上往往不是一字排开,而是有一定顺序的,而这个先后顺序就是组合上的层次性或层级性。如:

这种层次性主要体现在:相临的成分未必就有联系。

语言单位的层次性是句子成分分析所不能揭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的操作方式是将所有的成分都摆在一条线上加以区别、界定。并在客观上认定,相邻近的成分通常是有结构关系的,三个以上的成分构成的句法组合是一种线性的组合。

也有专家曾经力主句子成分分析也是讲究句子组合有层次性的。例如,史存直说句子成分分析在分析句子的时候首先将句子划分为主语和谓语这就是讲究层次性。但一般认为,这里的层次是句子层的层次性而不是句子内部各词语在组合上的层次性。一句话,句子成分分析对于句子内部各语言单位之间在构成上的层次性是不够重视的,这也是它的致命的弱点。

总之,句子成分分析有值得借鉴之处,对于语言事实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在汉语法研究中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严重忽视句子组合上的层次性,所以,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不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方面,都有局限,因而有必要作出全面的革新。3.汉语语法学者在使用层次分析法的时候,对美国描写语法学派的层次分析法作了哪些改进?为什么?请举例说明。(20分)答案:在操作上,和目前汉语语法学者不同的是,美国描写语法学派在运用层次分析的时候,通常只讲切分不讲定性。也就是只要求指出一个句法结构的结构层次以及找出每个层次上的直接构成成分,而不要求说明各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具体原因大致有两点:

1.传统的研究对象和习惯的影响。层次分析最早是在分析印地安语的过程中形成的。最初的学者们对于研究对象的意义并不理解,就只能采取一种从形式入手的方法,通过选取、比较大量的语料,确定分析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描写语法的本质工作过程就是要区分一种语言中的各级各类语法单位,探讨这些语言单位相互构成的规则,而这些内容是只通过形式上的分析大多可以实现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分布、扩展、替换等等具体的分析手段实际上体现了描写语法的这方面的特点。

2.在现代英语中,词类在句子中的语法表现是有特定形式标志的,这就是词的形态标志,如名词的数、格的标志;动词的时、体标志等等,这使得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如名词与主宾语对应;形容词与定语对应等等。这样,词语的搭配关系可以反映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但是,汉语中的词没有明显的、一贯到底的形态标记,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没有这种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光看词语的搭配往往不能明确地知道它们之间的句法结构关系是什么。比如:

(1)汉语中的NP+VP未必就是主谓结构关系,而可能是其它类型的结构关系:

儿童教育|市场管理|农村调查|课堂教学|民俗研究|出版计划|指导教师

上述各例都是偏正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

(2)汉语的主谓结构也不一定是NP+VP,而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组合:

a.NP+NP:今天春节|我北京人|小王三十二

b.VP+VP:改了就好|来是对的|打人犯法

c.VP+NP:解说:赵忠祥|化装:XXX

让汉语语法学者直接受到震动的是,在具体操作上只切分不定性有时会造成层次相同而内部结构不同的两个句法结构的“同构假相”:

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汉语语法学者们在使用层次分析处理汉语语言事实的时候,通常是先切分得到两个直接成分,紧接着确定并标明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这本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作法,但在客观上确实是汉语的语法学者们对层次分析法的创造性的改造和发展或者贡献,运用于汉语语法分析的层次分析具有中国特色。

汉语语法学者们在使用这种方法处理汉语语法现象的时候,处于汉语自身的特点而对它进行了改造。在具体分析汉语语法现象的时候,一要进行切分,二要定性:对切分得到的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加以说明、标示。4.请用层次分析法分化下列句子的歧义。(20分)①咬死了猎人的狗。

②对厂长的意见我并不了解。咬死了猎人的狗。

(述宾)(偏正)意思是“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咬死了猎人的狗。(偏正)

(述宾)意思是“那条把猎人咬死了的狗” 第二句请仿照第一句做

5.简述语义特征分析的主要作用。(20分)

语言研究乃至语法分析有两种方式:描写和解释。

a.描写的目的在于:分析、研究对象“是什么”或“怎么样”。

b.解释的目标在于:分析、研究对象的现状形成的前因后果,回答“为什么”。

在这方面,已经涉及到的几种汉语语法学分析方法的分工是有所不同的:

可以看到,语义特征分析与前边几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差异在于,它是一种以语义因素为主要观察目标的、以解释为主要追求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这实际上就是语义特征分析的主要作用──就某种句法形式上的问题进行某种语义上的解释。这种解释功能范围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解释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到底属于语义问题还是语法问题? 语法学界早期是有争议的,有人说属于语义问题,不涉及语法。也有人说属于语法问题,不涉及语义。现在看来,上述说法都是有偏颇的。最简单的实例就是:如果一个组合体在语法上是完全成立的,但在意义上是不可接受的,这时,就需要从语义方面找到解释。如:

a.一群群人/马/牛/羊/鸡„„──Na[+生命]

b.*一群群木头/石头/死人„„──Nb[-生命]

c.孩子/猴子„„吃面包──────Nc[+生命]

d.*桌子/死人„„吃面包─────Nd[-生命]

e.吃饭、菜、包子„„──────Ne[+生命](“粥”例外)

f.*喝汤、奶、饮料„„─────Nf[-生命]

再比如:

“NP了,S。”中,NP的出现是有选择的:

2.解释句法结构分化的原因

前文曾经谈到“台上坐着人”和“台上演着戏”为什么分属于两类不同的格式:

通过变换分析,使表面上看来别无二致的格式得到分化。3.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如前所述,一些由于内部语义因素不同而造成的歧义现象可以运用变换分析得到分化:

再比如:

通过变换分析,使歧义得到分化。从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所谓歧义分化的本质在于:通过一定手段,使特定的语义内容与特定的表达形式对应起来。

第四篇:对外汉语模拟题二

2011年1月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 基础综合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第一部分 中国文化

一、填空题

1.自秦至今,我国一直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是__。【答案】县

2.“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儒家中的孟子与荀子的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对立,持“人性本恶”观点的是_____。【答案】荀子 3.明代废爵______著有《乐律全书》,他提出的“十二平均律”是对古代音乐理论的巨大贡献。【答案】朱载堉

4.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祭祀天地的仪式,历史上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 ______。【答案】秦始皇

5.明清科考有三级考试,在北京外的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称为“____试”。【答案】乡 6.被称为“最大的碑刻艺术博物馆”是西安的____。【答案】碑林 7.现存最古老的宗祠是位于山西省闻喜县的____祠。【答案】裴氏 8.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______》。【答案】《兰亭集序》/《兰亭序》 9.明代画家____被称为“大写意”画家。【答案】徐渭

10.历史上共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祭祀孔子,最早的是_______。【答案】汉高祖/刘邦 11.汉族政权最早主动接受异族文化的重大事件是“_________胡服骑射”。【答案】赵武灵王

12.在殷墟王陵出土的______鼎,代表了殷商时期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答案】司母戊 13.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______文化时期制作的器物。【答案】龙山 14.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佛教称之为四次“法难”,而史学界简略地称之为——“__________”。【答案】三武一宗

15.中国传统的祥瑞动物中,“四灵”指的是麟、龙、凤、龟,再加上__,则称为“五灵”。【答案】虎

16.清代出现的以满族菜为主,沿袭明代宫廷风格的菜肴,被称为“___________”。【答案】满汉全席

17.中国书画史上,将书、画、金、石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代表是清代书画家______。【答案】吴昌硕

18.大运河全长2400多公里,全面修建于__ __帝时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内陆运河,曾经与万里长城并称于世。【答案】隋炀

19.按古代科举制度,三甲发榜时,第__甲被赐予“进士出身”的名义。【答案】二

20.扁鹊和仓公一直是中国药王庙里供奉的鼻祖,而“药王”是对_________的称誉。【答案】孙思邈 二.单项选择题 21.在中国茶史上,被尊为“茶圣”的是: A.陆羽 B.蔡襄 C.刘伯刍 D.杜育 【答案】A 22.下列文物中,制作年代最早的是: A.长信宫灯 B.秦始皇陵铜车马 C.曾侯乙编钟 D.越王勾践剑 【答案】D 2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是_________时期在李冰父子的主持下兴建的: A.汉代 B.秦代 C.战国 D.春秋 【答案】C 24.司马迁《史记》中的本纪主要用于记述: A.帝王事迹 B.圣哲事迹 C.诸侯事迹 D.游侠刺客事迹 【答案】A 25.中国旅游的标志是:

A.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B.金沙遗址太阳鸟金箔 C.马踏飞燕 D.青铜大立人神像

【答案】C

三.不定项选择题

26.下列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 A.西安城 B.山西平遥古城 C.丽江古城 D.北京城 【答案】BC

27.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出现的时期有: A.隋文帝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唐玄宗前期 【答案】ACD

28.传统节日中,不能以公历或夏历时间确定其准确日期的是: A.端午节 B.乞巧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答案】C

29.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发生在: A.1911年 B.1910年 C.1905年 D.1904年 【答案】D

30.下列说法中哪些是孔子关于“仁”的观点: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为仁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杀身成仁 【答案】ABCD 四.名词解释题

31.金瓶掣签 【答案】

即**转世金瓶掣签制度,是藏传佛教解决**继承人唯一性的一项制度(1分)。西藏**去世前会指定一个方向,据此寻找一个他去世时降生的男孩为其来世真身(1分),但出生的男孩可能不只一个,清乾隆时开始采用金瓶掣签制度确定其唯一人选(1分),适用范围包括**、**、大**。32.纪传体 【答】 我国史书的一种体例,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编写的史书(1分)。始于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纪传体以横记史,具体写法,《史记》首创“本纪”(记述帝王事迹)、“年表”(按年月简列大事和人物)、“世家”(记述诸侯、圣哲名人事迹)、“书”(记述典章制度,《汉书》以后改称“志”)、“列传”(记述其他人物)(1分)。此后历代相沿,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1分)。33.四书五经 【答案】

中国古代的儒家重要经典的合称(1分)。“五经”始于汉代,汉武帝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的说法。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后来用《礼记》代替《仪礼》,把《左传》并入《春秋》,仍为五经(1分)。南宋时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同时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初习儒学的入门读物,始有“四书”之称(1分)。五经四书合在一起,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教材和安身立命的根基(1分)。

第二部分 现代汉语

一、填空题

1.在语音四要素中,由外力大小或振幅大小决定的是。2.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bà(爸)”和“pà(怕)”这两个音节起首辅音的发音区别在于。3.“勇敢”中,“勇”的韵母属于 呼。4.根据“六书”理论,“灯”字属于。5.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现代汉字属于。6.在先秦汉语中,“兵”的基本义是“兵器”;而在现代汉语中,“兵”的基本义则是“ ”。7.从句类角度来看,“谁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句话是。8.在现代汉语中,“香波”是外来词,所采取的翻译方法是。9.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是。10.根据能否带宾语,动词可以分为 和。

答案:1.音强;2.送气与否: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3.撮口(介音是[y],参见教材韵母表);4.形声字;5.语素文字;6.士兵;7.陈述句;8.(完全)音译;9.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10.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二、改错题

11.改正下列音节的拼写错误,并按照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加以说明。(1)咸xán(2)伯buó

答案:(1)改为“xián”。普通话中,舌面声母只能拼齐齿呼和撮口呼,不能拼开口呼和合口呼;“q”是舌面声母,“an”是开口呼,因而两者不能相拼。(2)改为“bó”。普通话中,韵母“uo”只能和非唇音声母相拼。12.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改正下列拼写错误。(每题0.5分,共2分)(1)流沙lióushā(2)窈窕iǎotiǎo(3)西安 xīān(4)远方 yǚǎnfāng 答案:(1)liúshā;(2)yǎotiǎo;(3)xī’ān;(4)yuǎnfāng 1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1)一愁莫展(2)徉狂大笑(3)言不由中(4)暇不掩瑜(5)流言非语(6)拂摇直上 答案:(1)“愁”改为“筹”;(2)“徉”改为“佯”;(3);“中”改为“衷”;

(4)“暇”改为“瑕”;(5)“非”改为“蜚”;(6)“拂”改为“扶”。14.改正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1)你这小子真了不得,短短的几年时光就把厂子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好几倍,成绩真的是很显著呀!(2)他的生活很充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答案:(1)“显著”换成“明显”。原句用的是口语体,所以不能用书面体的“显著”,而要用口语体的“明显”。(2)“充满”改成“充实”。“充满”是动词,不能受副词“很”修饰。15.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并说明理由。(1)王朔到底是谁吗?(2)她买了羊皮一件黑色的大衣。答案:(1)“吗”换成“呢”。疑问语气词“吗”不能用于特殊疑问句。(2)“羊皮”换到“大衣”前。语序不当。多重定语出现时,跟中心语的语义关系越密切,语序上就越靠近中心语。跟数量和颜色相比,“羊皮”指的是大衣的质料,与大衣的语义联系最紧密,所以应该直接放在“大衣”前。

三、分析题

(一)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的结构层次,并标明每层的结构关系。

16、暴虐 的 李逵 杀 了 许多 无辜 的 百姓。

| 主 | 谓 | | 定| 中 | |动 | 宾 | | 定| 中 | | 定| 中 |

17、他 是 我们 班 成绩 最 优秀 的 学生。

|主| 谓 | |动| 宾 | | 定 | 中 | | 定| 中 | | 定 | 中 | | 主 | 谓 | |状| 中 |

(二)分析下列多重复句。用 “│”、“‖”、“Ⅲ”等分别表示第一、二、三重,在切分线下面标明关系。(在原句划分即可)

18、生活是一张网,哪里都觉得有约束和限制,同时哪里都觉得有漏洞和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戴着镣铐跳舞,而非奢望绝对的自由。

生活是一张网,‖哪里都觉得有约束和限制,||| 同时哪里都觉得有漏洞和机会,│所以,我们应 解说 并列 因果 该学会戴着镣铐跳舞,‖而非奢望绝对的自由。并列

第三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术语解释题

1、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估。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2、文化震荡症

“文化震荡症”又称“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浑身不适乃至生病。随着对第二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而逐渐消失。

3、(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综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4、跨文化交际

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特别是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特征是如何发现、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

二、简答题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5、外国学生常说“我见面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简要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答题要点:

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把离合词“见面”等同于自己母语中相应意义的及物动词。(2分)改正句子,例如:a.我和/跟朋友见了

(一)面。或:b.我见到了我的朋友。(2分)“离合词”的教学对策:说明离合词的结构和用法特点,(1分)把离合词作为动宾短语处理,(1分)把离合词同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等的教学结合起来。(1分)

三、综合课教案设计题

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买东西”,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为100分钟)买东西

(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你看,就是那一件!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一.教学目标:了解表示比较的方式;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使用比较方式。二.教学重点:语法:“比”字句,“没有”句 // 词汇:合适、正、正好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2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颜色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谈论一个与衣服和买衣服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中国你买过衣服吗?你买的衣服贵还是便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词---词组---语段

例:合适---很合适---这件衣服很合适。

正---正合适---这件衣服正合适----我买的这件衣服很(正)合适。正好---正好100元---这件衣服正好100元---我正好有100元。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比”字句、“没有”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比较: * “比”字句: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 / 多了 / 一点儿)“比”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比B+形容词 * A没有B+形容词=B比A+形容词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例:你比他高吗?----你比他高多少?----用“没有”句转换。5.学习课文(35分钟)(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学生质疑,老师或学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比那件贵8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你看,就是那一件!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我就买这件。

一.教学目标:了解表示比较的方式;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使用比较方式。二.教学重点:语法:“比”字句,“没有”句 // 词汇:合适、正、正好 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旧课(12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说出知道的“颜色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三)学习新课(共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谈论一个与衣服和买衣服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中国你买过衣服吗?你买的衣服贵还是便宜? 2.学习生词(10分钟)

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词---词组---语段

例:合适---很合适---这件衣服很合适。

正---正合适---这件衣服正合适----我买的这件衣服很(正)合适。正好---正好100元---这件衣服正好100元---我正好有100元。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1)板书“比”字句、“没有”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比较: * “比”字句: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 / 多了 / 一点儿)“比”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比B+形容词 * A没有B+形容词=B比A+形容词

(2)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例:你比他高吗?----你比他高多少?----用“没有”句转换。5.学习课文(35分钟)(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学生质疑,老师或学

第五篇:2012年10月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模拟题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是指在使语言时的胡猜乱想和口误,是没有正确使用已知的语言系统所致,任何人在使用本族语或外语时都会发生。

2.教师教了“把”字句,给学生讲了“把”字句的基本规则,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自己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哪些规则掌握了,哪些还弄不清楚,以便进行恰当的补救。这样的测试是。

3.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订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的过程是。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 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5.掌握汉语交际工具、升学需求、研究需要等都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

6.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是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

7.语言对比分析最大的局限就在于忽视。

8.通过HSK 级的考生可以用汉语就较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比较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

9.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10.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法和。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在()的影响下,重视儿童语言习得的外部环境,容易造成填鸭式的教学方法。A.刺激—反应论 B.先天论 C.认知论 D.语言功能论

12.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外部因素中,哪一项不涉及语言学习的外部环境()。A.语言环境 B.学习氛围 C.学习者的个性 D.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13.在教学上,()主张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新的语言习惯,克服第一语言的干扰。A.转换生成理论 B.对比分析理论 C.监控模式理论 D.语言标记理论 14.不属于语法翻译法的特点的一项是()。

A.以语法为中心 B.口语练习被减少到最低限度 C.以孤立的句子作为语法训练的基本单位 D.不记忆语言规则

15.()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通过大量的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使用母的语的能力,在以往重视“教什么”与“怎样教”之外,增加“怎样学”的内容,并把它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A.听说法 B.功能法 C.认知法 D.任务教学法

16.()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在过去的学习时间里究竟掌握了什么内容,也即学习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分级测试 D.成绩测试 17.商贸汉语属于()教材。

A.语言技能类 B.语言知识类 C.文化知识类 D.特殊用途语言类 18.中介语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拉多 B.科德 C.塞林克 D.斯金纳

19.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先教()。A.声母 B.韵母 C.声调 D.音节

20.为了验证试题的(),可以用这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度

三、名词解释(共5分)

说明:每题2.5分,共5分。21.语言迁移 22.泛化

四、简答题(5分)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外国学生会说“一看见他,就我高兴极了”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举例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五、教案设计(20分)

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

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快走吧,要上课了(去教室的路上„„)

田芳:啊,刮风了。今天天气真冷。张东:冬天快要到了。田芳:我不喜欢冬天。

张东:我喜欢冬天。我爱滑冰,也爱滑雪。我化家乡有山有水,是有名的风景区。夏天可以游泳,冬天可以滑雪。一年四季都有去旅游的人,尤其是夏天,山里很凉快。去避暑的人特别多。很多人家都靠经营旅馆,饭店发了财。

田芳:我只会滑冰,不会滑雪。我真想到你们家乡去学学滑雪。你看,树叶都红了。红叶多漂亮。等一下,我去采几片红叶。

张东:别采了,快走吧,要上课了。田芳:着什么急,还早着呢。张东:你看看表,几点了? 田芳:刚七点半。

张东:什么?你的表是不是坏了?

田芳:哎呀,我的表停了,可能没电了,该换电池了。什么时间了? 张东:都七点五十了。快走吧,再不快点儿就迟到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错误 2.诊断测试 3.课程设计 4.外国人 5.动机 6.韩礼德 7.语义 8.四 9.教材 10.教学理论

二、选择题

11.A 12.C 13.B 14.D 15.C 16.D 17.D 18.C 19.A 20.B

三、名词解释

21.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会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会“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并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在语言学习方面,学习者第二语言不符合目的语规律的地方是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迁移所致,也叫“语言迁移。”

22.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四、简答题

23.(1)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副词“就”的位置不对,不清楚副词与主语的位置关系。

(2)改正句子:一看见他,我就高兴极了。

(3)副词的教学对策:说明在汉语中副词的意义一般都比较多,副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其与主语的位置关系,即副词多在主语后边。例如,“明天要是下雨,她们就不去公园。”“这个电影不错,他又看了一遍。”

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课文生词。

2、掌握并正确运用新的语法点。

3、理解课文内容并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词汇:尤其、爱、有名

2、语法:理解并正确把握语气词“了”在句末的用法(文中“刮风了”“几点了”)。

3、课文与功能:结合课文讨论喜欢的季节 课时安排:100分钟 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两分钟):师生问候,教师点名,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向学生传递上课信息。

(二)复习及引入(10分钟):

1、检查作业,听写上节课生词

2、请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语法造句,老师简单点评,师生快速问答上节课内容,以巩固所学知识。

3、提醒同学天气转冷,及时加衣,照顾好自己。

(三)学习新课(80分钟):

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图片一--冬天的雪景,老师先表达下自己对冬天的感受:畏惧—怕冷。再请同学们谈论下自己是否喜欢冬天,为什么。

2.【学习生词】(20分钟):

(1)老师先顺读课文一遍,同学们按照课文生词表找出生词所在 刮风 真 滑冰/滑雪

爱 有名 一年四季

旅游 尤其 经营(2)生词和重点词语

生词: 以PPT集体展示生词,老师带读一边,学生齐读一边,学生接龙式读一遍,每人读两个(老师指导发音难点并给学生随时正音,学生齐读时,老师只纠正有普遍意义的发音错误,学生个别读时,老师有错必纠)

重点词语:(重点讲解大约三四个生词)例如:尤其、爱、有名。具体讲解过程如下:

A.尤其:这是个副词。表示更加,一般用在句子的后一部分。

(一)尤其+形

词语扩展:尤其漂亮、尤其便宜

师生互动:1.老师说大家的衣服都很好看,你认为玛丽的衣服最好看,你可以说?---------玛丽的衣服尤其漂亮。

2.校园外有很多超市,东西都便宜,其中一家特别便宜,我们可以说?----------这家超市尤其便宜。

(讲解例句:第一个例句,用到了尤其,在这里主要是说玛丽的衣服在全体衣服当中最好看。第二个句子表示与别的超市相比,这家更便宜)

(二)尤其+是

例句:大家学习都很认真,尤其是玛丽。师生互动:你喜欢吃中国菜吗?尤其是什么菜?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尤其是()B.爱:这是个动词。表达的意思是喜爱。作为动词,可以分作几个意思 :

------1..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可带名词宾语。例句:我爱祖国/我爱妈妈/我爱你,父母爱儿女/老师爱学生-------2.喜欢某种活动、状态。可带动词,形容词宾语。例句:他爱听歌。我爱打球。

请同学造句:星期天,我爱---------。

C.有名:这是个形容词。表达的意思是:名字大家都知道,很出名。形容人物、动物、植物、景物、地方、物品、工厂、商店、学校和事变、事例等。

老师展示图片1:故宫

造句:故宫是有名的风景区。图片2:乔丹

师生互动:这是谁啊?乔丹是有名的运动员吗?----乔丹是有名的运动员。PPT展示两个句子,请同学填空齐读:

1.我们家乡是___的风景区,冬天可以滑雪,夏天可以游泳。(有名的)

2.我们家乡的风景区,一年四季都有很多旅游的人,__是夏天,去避暑的人特别多(尤其)

回到课文,根据课文情景讲解上述词语所在文段的含义,以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领会。3.【语法讲练】(20分钟):

{(1)理解并正确把握句末“了”的意义与用法(文中“刮风了/几点了”)(2)主谓谓语句(文中“我们家乡有山有水”)

(3)“着什么急/吃什么饭/睡什么觉”格式(文中“着什么急,还早着呢”)三选一} 老师板书:句末“动词/形容词+了”表示事物发生了变化(1)“了”在句末表示一种变化 老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句子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第一组:晴朗无风-----阴沉起风------大风刺骨 刮风了 第二组:绿枫叶------半红枫叶-----红枫叶 枫叶红了 【 师生互动:老师引导,你一年前在哪?--------现在你:到中国了。

展示句子“迈克不喝酒了”。表示:迈克以前喝酒,现在不喝了。】(2)“了”在句末表示一种语气

陈述句:要上课了。都七点五十了。肯定语气 疑问句:几点了? 你的表是不是坏了? 疑问语气 感叹句:这里的东西太贵了!

感叹语气

设计互动:老师在PPT上展示五个含有句末“了”的句子,让学生们朗读、分析。句一:电影太好看了!

句二:玛丽爱喝茶了。句三:什么时间了? 句四:我喜欢上汉语课了。句五:我们迟到了。

(注:“了”在动词后表示完成等其他意义和用法,这节课可暂时不讲,以免讲太多消化不透。待学生基本掌握句末“了”的使用后再结合课文具体讲解)

4.【学习课文】(35分钟):(1)诵读领悟

先听课文录音一遍------学生齐读-------学生分角色读 老师注意听,适时纠正学生发音(2)难点答疑

A,读完课文后,由学生就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根据问题难度自己解答或让其他学生解答.B, 老师请学生合上书,回答下列问题(也可学生相互提问),问题设置如下:1,这是谁和谁对话?

2、他们是同学吗?

3、天气怎么样?

4、谁喜欢冬天,谁不喜欢?

5、谁的家乡有山有水?

6、田芳去捡红叶了吗?

7、田芳的手表出现什么问题了?(3)复述强化

以上环节结束后,学生对课文有了较全面的把握,接下来,老师用PPT展示课文提示词,请学生再次通读一遍课文后,根据提示词讲空白部分填补。

田芳:啊,刮风了。今天天气------冷。张东:-----快要到了。田芳:我不喜欢冬天。

张东:我喜欢冬天,我爱----,也爱-----。我们家乡----,是------的风景区。夏天可以游泳,冬天可以滑雪。---------都有去旅游的人,--------是夏天,去-----的人特别多。很多人家都靠---------旅馆、饭店发了财。

田芳:我真想到你们家乡去学学滑雪。你看,树叶都------了。等一下,我去--------几片红叶。张东:别捡了,快走吧,要-------了。田芳:着-----,还早着呢。

张东:你看看表,--------了?田芳:刚七点半。张东:什么?你的表--------坏了?

田芳:哎呀,我的表-----了,可能-------了,该换---------了。什么时间了? 张东:都七点五十了,再不快点儿就-----了。(4)角色扮演

请学生分别扮演田芳和张东,按照大屏幕的提示词,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六、回顾总结(四分钟)

围绕板书,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回顾这一节课所学重点生词、语法。

七、作业布置(两分钟)1.单词记忆

2.你的家乡有没有冬天?向同学简单介绍你的家乡 3.预习下一课生词与课文 板书设计如下

(课文标题)

一、重点生词

(1)尤其:副词 表示更加,用在句子的后一部分

1、尤其+形容词:尤其漂亮、尤其便宜 例句(展示于PPT,以下同)

2、尤其+是: 尤其是(2)爱:动词,喜爱

1.、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的感情,可带名词宾语

2、喜欢某种活动、状态(3)有名:形容词,表示名字大家都知道,很出名

二、重点语法

句末“动词/形容词+了”表示事物发生了变化(1)“了”在句末表示一种变化(2)“了”在句末表示一种语气

陈述句: 肯定语气 疑问句: 疑问语气 感叹句: 感叹语气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二)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说第二语言的人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而且即使别人向他(她)指出这种错儿,他(她)也不一定能改正过来,甚至于可能在改正的同时又出现别的错儿。这种错儿就是。

2.语法大纲是以语言结构为基础,按照 编排教学内容。

3.是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指评估是否公正而客观地反映了被评估教材的实际表现,也就是评估的结论或分值对被评估教材而言的可靠程度。

4.任务教学法的“任务”指的是。5.HSK笔试分为 个等级。

6.美国语言学家 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

7.“喜欢和讨厌”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 因素。8.现代外语教学史上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是。

9.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 两种,其中后者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10.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下列不属于克拉申认为习得的特点的是()。

A.下意识的 B.在交际条件下自然地使用第二语言 C.儿童获得第一语言的方式 D.了解语言规则的知识

12.在语言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中,()被认为是实践直接法的最早代表。A.雅克托 B.汉密尔顿 C.古安 D.贝力兹

13.()考查的是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学习者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

A.水平测试 B.成绩测试 C.诊断测试 D.潜能测试 14.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不包括()。

A.是第二语言教学 B.是外语教学

C.目的语是汉语 D.教学对象是留学生和少数民族

15.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即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成立于()。

A.19世纪9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6.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法是()。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听说法 D.任务教学法 17.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不包括()。A.语音教学 B.词汇教学 C.汉字教学 D.文化教学

18.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用体态语演示,让学生感知,属于()阶段。A.展示 B.讲解 C.练习D.总结

19.“希望你们把韩国喜欢”,这句话中所产生的偏误是由什么因素影响造成的?()。A.母语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C.文化因素负迁移 D.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20.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

A.编写优秀的教材 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C.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D.设计有针对性的测试

三、名词解释(共5分)

说明:每题2.5分,共5分。21.语言对比分析 22.课程设计

四、简答题(5分)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23.听说法和功能法有哪些不同点?

五、教案设计(20分)

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

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你把灯打开

(夏雨把小桌下边的画报抽出来开)夏 雨:这里边有点儿暗。关建平:你把灯打开。夏 雨:开关在哪? 关建平:在座位的扶手上。

空 姐: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请把安全带系好,把手机关上•••••• 夏 雨:我还不会系安全带呢。关建平:把这个插头往里一插就行了。夏 雨:怎么打开呢?

关建平:把卡子扳一下就打开了。

夏 雨:啊。打开了。你看,咖啡都凉了,快把它喝了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偏误 2.语法项目的难易程度 3.信度 4.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 5.六 6.乔姆斯基 7.情感 8.听说法 9.表达 10.皮亚杰

二、选择题

11.D 12.C 13.A 14.D 15.B 16.B 17.D 18.A 19.B 20.B

三、名词解释

21.①定义: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②代表人物:美国拉多

③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迁移理论

④主要观点: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并对不同点加强教学。

⑤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⑥意义与局限: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使学习者在对比中更快地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其局限在于因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义。

22.课程设计就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根据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决定选定的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考虑有关的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规模的大小。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四、简答题

23.(1)理论基础不同: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功能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并在一定程度上收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2)培养目标不同:听说法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学能力;功能法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3)关注点不同:听说法关注语言结构和形式,不关注语言变体;功能法关注语言的意义和语言变体。

(4)学习重点和要求不同:听说法学习结构、语音和词汇,要求学生记忆基于结构的对话,语音要达到母语者水平,不可以解释语法;功能法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围绕交际功能学习对话,语音达到被对方理解的水平即刻,根据学习者的需要确定是否解释语法。(5)对学习者母语的态度不同:听说法禁止使用学习者母语以及用母语进行解释;功能法需要时可以使用学习者母语或者用母语进行翻译。

(6)对待偏误的态度不同:听说法设法避免偏误;功能法认为偏误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7)其他不同:听说法在教学时听说领先,读写随后;功能法听说读写同时开始。

五、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掌握几个简单生词,会读,会写,会用。2.要求学生掌握“把”字句的用法。3.掌握“有点儿+形容词”结构。教学重点

“把”字句的用法 教学方法

1.教句型时使用归纳法和句型操练法 2.教生词时使用直观手段。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

安定课堂秩序,检查出勤情况。(二)如有必要可复习前一课内容。(三)学习新课。1.词语学习

(1)听写生词(开关 扶手 空姐 起飞 系 扳)

(可叫一两个同学上黑板听写,听写后老师要进行纠错,讲明易写错的地方)(2)带读所有生词各三遍,再找同学朗读,对难掌握的字音进行重点纠音。(3)讲解生词。

kāiguān a.开关(名词)switch 指着教室里的灯的开关告诉同学们这就是“开关”来进行释义。

fúshǒu b.扶手(名词)armrest 用来保持身体平衡或支撑身体的横木或把手(如椅子上的或楼梯上的)向学生出示一幅图片来进行释义即可。

kōngjiě c.空姐(名词)air hostess 飞机上的女服务员 这个词也可用图片释义法

qǐfēi d.起飞(动词)to take off 指飞机、鸟、火箭等能飞的东西开始离开地面或水面飞行了。jì e.系(动词)to tie 找个绳子做打结动作,以此来向学生解释。

练习: 填空 例:系(安全带)

还可以说系什么?(系鞋带 系绳子······)

bān f.扳(动词)to turn 使一端固定不动的东西改变方向或转动。

做“扳” 的动作来进行释义。

2语法点讲解

(1)“有点儿+形容词”结构

文中句子:这里边有点儿暗。

“有点儿”在这里相当于副词的作用,修饰后面的形容词,表示对某一形状的描述,通常作谓语。如:这裙子有点儿大。(注意后面一定要跟形容词)

练习:请同学造句(今天天有点儿阴 这衣服有点儿贵········)(2)“把”字句

文中句子:a你把灯打开 b请把安全带系好,把手机关上 c.把这个插头往里一插就行了d.把卡子办一下就好了e.快把它喝了吧

请大家注意观察这几个句子,看能不能找出点儿规律来。(找同 学发言)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总结。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句子有一个相似的共同结构:

“主语+把+名词(宾语)+动词+补语(一般由形容词、趋向动词充当)”

现在我们根据这个结构来造句(老师先示范,再请同学)

把 名词 动词 补语

把 衣服 洗 干净

把 书 拿 出来

④在学生掌握简单“把”字句型后开始进行扩充。

在这里讲几点“把”字句的注意事项:a 主语一定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我把东西给他了。“东西”是“我”给他的,“我”是动作发出者)

b “把”的宾语同时也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而且必须是特指的,即这个宾语必须是交流双方心里都清楚知道的。(你把昨天的作业做完了吗? “做”的是“昨天的作业”,且这里特指的是“昨天的作业”)

c 动词后面一定有其他成分(了、重叠动词、动词的宾语和补语等),说明动作产生的结果或影响。(把窗户开开)

d 否定副词“没(有)”或能愿动词应放在“把”的前边,不能放在动词的前边。(对:你没把口袋里的东西都掏出来。错:你把口袋里的东西没都掏出来。)

⑤现在进行句型替换练习 a 例句:请把那本书给我。

作业本 老师

那件礼物 安娜

这件红裙子 妹妹

这本字典 弟弟

这张照片 朋友 b 例句:请把灯开开。

窗户 打开

箱子 打开

门 开开

电视 关上

手机 关上

c 例:A:你把 手机 拿出来了 没有? B:我没有把 手机 拿出来。

书 放进去

插头 插进去

邮件 发出去

3.学习课文

(1)放录音,然后一句一句领读,纠正较难的读音。

(2)找同学说说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什么,老师再根据同学发言进行补充。

(3)让同学自由分角色朗读,老师在同学中走动方便同学提问,并请同学上台表演对话。

4.布置作业

(1)两个同学一组,编一个对话,其中用到“把”字句,下节课来表演。(2)预习新课。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模拟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三)一、填空题(共10分)

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使用(掌握)的既不同于第二语言,也不同于第一语言的一种语言系统,或者或它是学习者在某一时间、某一水平的第二语言状态。

2.语言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是描写、选择、、预测。

3.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跟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称为。

4.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

5.使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与测试目的相一致,是保证测试 的关键。

6.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即只针对。7.快速查找所需的信息最好用(阅读方式)。

8.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 的态度。9.一般来说,留学生课程中的主干课程是。

10.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二、选择题(共10分)

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教师:(拿起一只手表,说)这是一只手表。(说两遍,然后指着教室墙上的挂钟,说)那是一个钟。(说两遍,然后放下手表,走到墙边,摘下墙上的挂钟,拿在手里,说)这是一个钟。(说两遍,然后指着教室中间桌子上的手表,说)那是一只手表。

教师:(示意学生听,然后说)这是一只手表(说三遍)。这(说三遍)。学生:这(说三遍)。

教师:这是一只手表(说三遍)。学生:这是一只手表(说三遍)。以上教师使用的教学法是()。

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功能法 D.情景法

12.问答题、简述题、完成句子、完成会话、造句、不给选择项的填空题、翻译句子或文章都是()。A.非标准化试题 B.分立式试题 C.主观性试题 D.水平测试试题 13.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不包括()。

A.进行汉语本体研究 B.研究教学规律和习得规律 C.制订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D.在原则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 14.中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是()。

A.《世界汉语教学》 B.《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论》 C.《汉语教学与研究》 D.《学汉语》

15.用“学校——校园——宿舍——教师——学生”的方式教学生词语的方法为(A.语素法 B.语境法 C.搭配法 D.语义联想法 16.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不包括()。

A.通过注释直接阐述 B.将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 C.对文化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 D.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17.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A.口语常用的 B.标准的书面语 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D.简单的,意思单一的 18.语言教学中所说的言语技能指的是()。

A.组词成句的能力 B.口头表达的能力 C.听说读写的能力 D.书面表达的能力 19.乔姆斯基提出的LAD假说指的是()。A.语言学习规律 B.语言习得机制 C.语言辅助机制 D.语言进步机制 20.不属于多媒体汉语课堂教学特点的是()。A.节省时间 B.比较直观 C.形式固定 D.交际性强

三、名词解释(共5分)

说明:每题2.5分,共5分。21.文化休克 22.汉语水平考试。)

四、简答题(5分)

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这样的句子。请你先分析一下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改正;再举例说明应采取的教学对策或方法。

五、教案设计(20分)

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要求:

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玛丽哭了

罗兰:玛丽,你怎么哭了?病了吗?

玛丽:不是。想家了。因为感到寂寞,心情不好,所以很难过。罗兰:别难过了。玛丽:你不想家吗?

罗兰:我也常想家,但是不感到寂寞。

玛丽:我有姐姐,还有弟弟。在家时,我们常常一起玩儿,所以感到寂寞时总想他们。罗兰:今天晚上礼堂有舞会,我们一起去跳跳舞吧。玩玩儿就好了。玛丽:什么时候去?

罗兰:吃了晚饭就去吧。你在宿舍等我,我来叫你。玛丽:好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介语 2.对比 3.教学类型 4.语音教学 5.效度 6.语言训练 7.跳读 8.尊重 9.综合课 10.声调

二、选择题

11.D 12.C 13.A 14.B 15.D 16.C 17.C 18.C 19.B 20.C

三、名词解释

21.文化休克又称文化震荡。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浑身不适乃至生病。这一症状会随着对第二问候的了解与适应而逐渐消失。

22.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HSK,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四、简答题

23.要点:(1)指出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

(2)改正句子: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或: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3)趋向补语的教学对策: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

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动态助词“了”的含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教学重点:

1、语法:动态助词(了2)

2、词语:寂寞、心情、难过、别、感到、觉得、但是、因为、所以、礼堂、跳舞、舞会 教学方法:

1、结合语气助词,让学生理解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的不同,从而理解动态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PPT,运用图片,让学生反复操练。教学环节和步骤:

1、组织教学:点名,和学生聊天,创设课堂良好氛围。

2、复习旧课。复习语气助词(了1)的用法。出示PPT,学生做练习。组句:

1、我 昨天 了 骑 去 自行车 书店

2、今年 来 九月 中国 汉语 我 学 了(略)

3、学习新课

(1)学习重点词语:难过 A、教师领读

B、学生齐读,点读,C、正音正字,理解含义。D、老师动作演示难过的表情;

E、情景创设:a、当你听到你的好朋友生病了你会感到怎么样?b、考试没有及格你感到怎么样?

F、图片演示:a、小明迟到被老师批评了,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b、四川汶川大地震了,很多人被埋在地下,你看了后心情怎么样?

G、领学生进行拓展练习,造句运用词语。(2)讲解语法:了

**动态助词“了”从意义和位置上和语气助词“了”做比较,明确动态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PPT)**六种用法(PPT)

A、S+V+了+A(数量词或者其他词)+O 例:我买了一本\他的 书。

我买一本书了。(×)B、S+V+了2+O+了1 例:我买了书了。(我不买了。你别给我买了)C、S+V+了2+O+就+V+了1 例:我买了书就回家了。

D、她去上海旅游了。(√)(连动句V1„V2„了1)她去了上海旅游。(×)

练习:买 我 书店 书 去 了 昨天 昨天我去书店买书了。E、否定式:没(有)+V.例:我喝了一杯咖啡。我没喝咖啡。F、正反疑问句:V+没+V? v+了没有?

例:她来没来?她来了没有?

**结合语言点进行操练,做替换练习,以“了„就”为主,强调不同时间,语气助词的用法。例如:看书——睡觉 下课——去银行 回家——洗澡„

(3)学课文 领读、齐读、点读、轮读,正音正字,体会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在课文中的运用。(4)练习

*复述课文,成段表达

v 哭„想家„因为„寂寞„不好„所以„ v 别„ 不„吗?

v 也常„但是不感到„

v 有„还有„在家时„常常„所以„时„总想„ v 今天„有„一起去„就好了„ v 吃了„就„

4、小结本课

5、布置作业: 抄写生词、课后练习、熟读课文

下载2013年4月对外汉语教学模拟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4月对外汉语教学模拟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名称:12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四次作业出 卷 人:SA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补充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三 29题 论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有哪些?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

    2013年4月中考模拟题

    2012-2013学年度中考模拟题九年级思想品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

    模拟题答案

    模拟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这个绝对有意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懒惰急躁的羊:全国每天有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

    模拟题答案

    2013年9月联考真题答案 1 .请结合“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结构分3分 当前我国在粮......

    模拟题答案

    高三政治期末考试模块训练题 一答案 一. 选择题 1——15BADCABACCCCDADD二.非选择题 16.①12个“一号文件”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出矛......

    对外汉语课后答案

    偏误分析 1.题目:系统分析以下偏误句,内容包括:指出偏误点,改正句子,说明相关语法规则,形式分类,尝试解释偏误生成的原因(括号里是造句者的母语)。 (1)他把书本放在桌子。(多种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 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