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几种结尾方法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几种结尾方法
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为了这次活动,我精心准备了一堂数学公开课。当然,在这节公开课上,我上的很精彩,但快到了下课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节课还没有结尾,于是,我便抓紧开始小结。可偏偏这时,教室里的音乐铃声开始响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始分散了,我的嗓子也终究赛不过铃声,教室里开始一片混乱。我呢,也只能在混乱中硬着头皮坚持完成了“小结”,结束了这堂课。
试想,像这样的课堂结尾对学生来说毫无意义。不仅如此,它同时也影响到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记得我们校长曾经形象地把整个教学过程比喻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开头和结尾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尾则是成功的另一半。要知道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的最后十分钟是注意力分散的阶段,但这往往是课堂的总结性阶段,甚至是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一个生动的课堂结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巩固教学知识、拓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枯燥的结尾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厌恶这门学科。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尝试谈一谈数学课堂结尾的几种方法:
一、总结归纳式结尾
这是一种最最常用的课堂结尾方法。这种结尾方法通常是在一堂课的结束前,留出几分钟对本节课所讲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等,进行全面准确、简明扼要和生动有力的归纳总结,使所授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使他们更清楚、清晰的掌握这些知识。
一般,总结归纳式结尾在课堂上有三种做法:一是由教师来做总结;二是由学生来做总结;三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和做来做总结。例如:教学“平方根(第一课时)”,第一种做法是结尾时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平方根。那什么是平方根呢?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那正数、零、负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而且它们互为相反数;其次,零的平方根是零;最后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第二种做法是结尾时教师提出:“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然后就由学生来说。第三种做法是结尾时,由教师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平方根?正数、零、负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呢?”然后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呢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更正。这三种方法不能说哪种好哪中不好,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年级的高低及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活动式结尾
应该说这是公开课上最常用的结尾方法了。通常在讲完课堂内容之后,结尾时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或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演示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组织一次小型的智力竞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这样的结尾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例如采用讨论作为课堂小结的形式,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精神。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这节课尾时,提出问题:把一块半径为2厘米、高为8厘米的圆柱型橡皮泥,切成相等的两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问题提出后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他们很快进入热烈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并动手操作后得出了如下3种答案:1)沿着上下底的半径垂直切开,表面积增加4×8×2=64平方厘米;(2)将圆柱体横放,沿着高的中点垂直向下切开,表面积增加3.14×22×2=25.12平方厘米;(3)沿着对角线斜着切开,但这种情况这节课还无法解答。
三、开拓延伸式结尾 当本课新授内容完成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基本知识作适当的延伸扩展。教师可采取质疑、假设、练习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来训练学生。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可以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好铺垫。例如:预备班时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在结尾,教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用剪刀把它剪成一个圆,问:“怎样求这个圆的面积呢?”然后教师拿起刚才剩下的部分,问:“那怎样求它的面积?”学生解答后,教师再拿出一张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后问学生如何求它的面积。再对折再问,最后第三次对折后再问。
用这种方法结尾,学生感到有趣、开心,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扇形面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四、习题巩固式结尾
在教学中,有些章节的教学对引出概念,得出规律并非难事,而要让学生全面、正确的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却非易事。习题巩固式结尾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计的。通常内容讲完后安排适当的练习来结束教学,即可巩固当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同时便于教师查缺补漏,可谓一举数得。例如:在教学“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时,为了让学生能灵活运用abab(a0,b0);
aa(a0,b>0)这个公式,教师就需要添加bb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这个知识要点。如添加如下几题
114(1)3248(2)
(3),(4)25169x20.16x4 a2这样一方面学生能比较全面的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教学进程。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回;描龙画凤,贵在点睛。数学课的结尾还不止以上几种方式。还有悬念式结尾,探究式结尾,首尾照应式结尾等等,所有的这些方式都不是孤立地单独去使用,往往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总之,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具有吸引力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结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第二篇:数学课堂上的预习
预习让数学课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是顾虑重重,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对于预习给予恰当的定位十分必要。对预习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进一步明确数学需要怎样的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学生预习按教师提供的提纲或“导学案”进行预习,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和漫无目的的去学习,效果明显会增加。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上课时,就会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研讨;教师在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探究,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为上课时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探究做好的充分准备。
二、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让学生自己去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或“导学案”进行自学,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
一。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预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三、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也不容忽视。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去掌握一定的知识,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事事要靠别人,自己也行!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现在有的孩子生活在甜蜜罐里,父母很少让学生独自去做一件难事,总代替操办,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孩子在预习中体验挫折、快乐,这对健全他们的人格有一定的作用。
四、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再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而逐渐失去兴趣。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交流、探究,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兴趣也就越高”可以说,真正有质
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应该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它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通过预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使预习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课前预习的注意事项
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
(1)教师要熟悉理解、认真把握教材。
教师对课前预习的布置一定要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认真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前预习,使预习的内容不致过浅或过深,过浅达不到课前预习的效果;过深容易将课前预习当成是新课内容,使学生会造成理解认知上的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不能起到课前预习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认真备好课前预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
(2)课前预习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可否认,在抓好课前预习的同时,相对传统式教学来说,教师要辛苦许多。因此,我们要将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抓,要让教师深刻了解预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重视它,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它、发展它,切实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来自学生喜欢的生活素材,甚至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除了教师要认真设计外,我们还要采取一些激励以及竞争措施,如:创新思维奖、学具制作奖、统计小能手等奖励。与此
同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老师一定要做具体分析,及时解决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小结,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学生将会把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常规的学习任务完成。
(3)课前预习要落到实处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让学生预习,但在学生看来预习就是没有作业,而现在,我们在留预习作业时,总是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在预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留了下面几个预习作业:
1、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2、我们在计算时,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内容?如何转换?哪一种更具普遍性?
3、仿照例题的格式,完成教材118页做一做。这样,孩子们的预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就不会认为预习就是没作业了。
(4)要及时评价
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自觉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孩子们的预习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对预习认真、效果明显的孩子及时表扬,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课前预习的方法
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结合以往的经验,我认为学生预习,要注意以下七个字:
1、读
先让学生通看一遍教材,明确教材所说的内容。
2、想
看完以后,对照老师的问题想一想。
3、说
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有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
4、写
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
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5、做
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
6、补
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7、练
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要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课前预习将引领学生着学生更加自主地走进数学课堂。
第三篇:数学课堂上的趣事
数学课堂上的趣事
自从上了初中,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特别是俺班的数学课代表:皮蛋。他经常在数学课上接下巴颏子,当然了,因为他多嘴的毛病,也多次去“蚯眼王“(数学老师)办公室去“领赏“。
趣事一:初一时,老师上同旁内角。正当我们在认真听课时,忽然听到前面有一阵窃笑。一打听,原来是皮蛋在窃笑。出于好奇,我便问他在笑什么,(好险!)他好不容易才停止了笑,说“红黄内角,红黄内角“。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一柱香的工夫过去了。哦!原来是数学老师用红色和黄色粉笔画同旁内角,并且两个词的读音也差不多。怪不得笑成那样。
趣事二:前几天,老师上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要用到“边边边“的定理,也就是“SSS“。皮蛋插话说,那不就是S的三次方吗?老师瞪着他说“废话!又在胡扯!应该是3S才对。我晕……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呢!期待着,精彩正在不断上演!
第四篇:数学课堂上问题的设计
数学课堂上问题的设计
运用问题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师频繁使用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师善于运用问题去激发和聚合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上什么样的核心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活动呢?
1.设计悬念型的问题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
联系学生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创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不足感和探究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组准备题,请学生依次回答。学生答到第3题时有一定的困难,第4题答不出,我马上说出答案,并让学生出类似的题目继续考我。我一一正确作答后,学生惊讶无比,想知道我用什么方法算得这么快,迫切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设计实验型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用动手操作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是许多教育家的共识。动手操作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上升过程。学生在对公式的发现过程和总结论证中,提高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启迪了思维。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材编排的顺序是: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但我认为,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其周长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和明显。另外,学生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之前没有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因此在探索算法的时候可能出现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作了如下调整: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含义。你能判断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吗?(以此引导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有好几种不同的意见,谁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合理的?同学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讨论解决。
师:同学们都想到了先量后算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算一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动手测量,并列式计算。
生1:8+8+8+8=32(厘米)。
生2:8×4=32(厘米)。
生3:8×2×2=32(厘米)。
生4:8×2+8×2=32(厘米)。
师:谁来说说各自算法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比较这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因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可以使计算简便,所以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4来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
展示学生三种不同的算法:(1)7+5+7+5=24(厘米);(2)7×2=14(厘米),5×2=10(厘米),14+10=24(厘米);(3)7+5=12(厘米),12×2=24(厘米)。
师(小结):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5:第一种。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6:第二种。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它们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7:第三种。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这里对教学内容的呈现,由特殊到一般,认知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设计游戏型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的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分析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正确把握他们的认知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都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谜语、故事或游戏,并在这些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设计了“摸大奖”的游戏。全班学生分小组开展游戏,每人每次从小组的摸奖箱里摸出一张数卡(摸3次),每人将3次摸出的数卡按要求(第一次摸的数卡放百位,第二次放十位,第三次放个位)摆成一个新数。然后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比较各自数的大小,组长把本小组最大的数写在黑板上,最后全班共同讨论、比较,并把黑板上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找出“大奖”得主。游戏进行到此时,每个学生都激动不已,有的高兴,有的叹息,都迫切希望能再做一次。我把握有利时机,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改变游戏规则(第一次摸的数卡放个位,第二次放十位,第三次放百位)再做一次,找出新的“大奖”得主。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潮迭起的游戏中一次次被激发,他们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方法,而且通过对比前后两次游戏的规则和结果,发现了数字、数位与数值之间的变化规律。
(四)设计实践式问题,夯实学生思维
实践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器官运动,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的,是学生在用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使学生对学的知识能理解得更加深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这时,我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到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究,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认知,使认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新课程的基本单位是“问题”,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组织”课程,通过问题设计来组织课程。它的效应不单单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我们在“问题设计”上做足文章,努力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数学课堂就一定会绽放光彩。
第五篇:数学课堂上的评价语言
数学课堂上的评价语言
一、启发性常用语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
——“从这道题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出门旅游、买东西等要考虑哪些问题?”
——“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帮他设
计一个可行的方案?”
——“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解决?”
——“他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你能想出几种办法?”/“看谁想出的办法多?”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谁还想说一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子?”
——“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他们做得(说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
——“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 —— x x 同学的(解题)的方法很好,你有要补充的吗? —— 老师非常赞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X X 同学请坐,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XX同学请坐,谁来帮帮他?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同全班同学分享?
——你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谁还想说? ——你理解对了,要是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咱们再争取。
——你的想法真好,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别紧张,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说清楚吗?
二、赏识性常用语
——“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能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巧思妙解!”“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太富有想象力了。” ——“说得真好,了不起!”
——“我非常赞成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这么难的题居然还做对了,太好了。” ——“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
——“观察真仔细,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大家说得好,特别是××同学,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大家学习。” ——“对,你能用转化(迁移、简算、列表、组合、推移)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不简单!”
——“××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题外。”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的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了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的回答很有水平,同学们的提问更精彩,看来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
少。”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生活更丰富、更
精彩。”
——“哇!你们真是好样的,对学习真有耐心,也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们,也为
你们感到骄傲!”
——“让我们为××喝彩!许多数学发现最初都源于人们的猜测,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敢于猜测,也要善于猜测,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你想的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你真聪明,想的又快又好!
——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大家学会了交流,老师真高兴。——X X 同学真了不起,能提出这样有创意的问题!——X X 真了不起,这真是一个重大发现!——找到答案的同学请汇报,看谁最勇敢。——想不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真佩服你们。
——大家听明白了吗?同意吗?你太棒了,真善于总结方法。——你们既善于观察,又善于总结规律,学习习惯非常好。——谢谢你,你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学习数学的好办法。
——你的计算过程和他的也是一样的,老师很欣赏你有自己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想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算法,真了不起!
——你们的发现太伟大了。。。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
——现在我们就用XX方法解决问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老师通过和你们交流,觉得你们人小智慧大,好多的地方都值得我学习。——你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
——给他点掌声好吗?能把刚刚学到的新知识学以致用,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相信你们一定发现了。。。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三、反思性常用语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发现、启发)?”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推
导出什么公式?”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
绍一下自己的学法吗?”
——“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请你课后在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括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去寻找答案,看谁的收获多?”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说: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想: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仔细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做: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51、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52、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53、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54、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62、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3、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65、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
66、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
67、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68、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69、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
70、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出色!71、哇,你的作品太好了!72、你太厉害了!73、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74、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75、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76、你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请继续研究!
77、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后续研究评价激励语
78、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研究吧!79、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
80、研究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81、大家齐心协力,再加把油,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8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83、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84、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85、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要向你学习!86、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87、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
88、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89、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90、相信自己,研究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91、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
92、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93、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94、老师很佩服你的钻劲儿!
95、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96、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97、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98、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99、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
100、阳光总在风雨后,没经历挫折的风雨,怎能看到成功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