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约定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约定方式
楚雄市大地基乡中心小学山李芹
摘要:良好的约定方式的养成能够有效的控制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的进步,所以老师们要花时间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约定方式。
关键词:约定方式提高效率小组工作
良好的约定方式的养成能够有效的控制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的进步,所以老师们要花时间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约定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参考了参与式教学模式和EEPO 有效教育,采取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约定方式。
1、执行课前2分钟左右的活动机制。数学课课前2分钟活动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教师可以自行安排脑筋急转弯、智力大比拼等活动。
2、落实课堂基本教学礼仪。上课与下课应师生问好。若举行对外教学研讨课或大型公开课,在向上课教师问好后,能向后面在座的听课教师进行礼节性问候。
3、“坐好”的约定:整顿课堂纪律或者小组合作结束需要学生归位时,老师喊口令:1 2 3,当即学生回应:3 21
1。要求学生一边回应一边坐好,当喊到“1”的时候,停止所有活动或动作,应该做到既坐姿好,又安静,而且还注视着老师。
4、“ 明白”的约定:举起右正手掌;不明白”的约定:举起右反手掌。一节课中,老师或同学归纳小结一个知识点后,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是否明白,老师再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继续强化,还是接着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既可以明了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有效的制止了学生乱糟糟的大喊着“懂”或者“不懂”的失控场面。)
5、正确的约定:右手母指和食指张开做出“√”状;不正确的约定:两手食指交叉做出“×”状。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或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后,学生都可用手势表示自己的观点。
6、激励表扬的约定:击掌×××××。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老师认为学生的表现值得表扬时,都可用这一约定。
7、小组合作汇报语言即为“我代表××小组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 “我们小组认为„„”“我们觉得„„”等等。结束语要说“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等。平时上课,学生发言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学生也要面向发言人。学生发言结束要说“我的发言完毕”。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任何一种教学方式也不是万能的,也应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不断融入、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境界。
参考文献:《参与式教学模式》、《EEPO 有效教育》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幽默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的幽默
大同小学教师刘向阳电话:1518882692
3幽默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和动作行为,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使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同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聪明之门;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让人浅斟细酌,回味无穷。一个富有哲理的警句,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
一、幽默开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一般说来,数学课堂学习的大都是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平淡无奇,多数学生不乐意听讲,更不愿意去思考,甚至昏昏欲睡。要打破这种局面,靠老师的训斥恐怕是不行了,但假如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如:一位姓何的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随便猜猜。”(学生猜了几次,均没猜对)“这样吧,我给大家出个字谜,‘可爱的人!’答案就是我的姓。”(一位学生很快讲出是‘何’字)我便接着说:“是,我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位可爱的老师,(生笑)但老师发现同学们更是可爱的学生。可爱的老师和可爱的学生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把这堂课上好,是不是?”学生响亮地回答:
“是!”这样,师生关系一下子融洽了,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幽默纠错,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认知和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学生在作业中经常会出现同类错误。采用训斥或罚重做若干遍的方法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只能刺激他们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点幽默,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在课上开设了一个小小的数学医院,把平时错得较多的题型送入医院,请小朋友当大夫给它们看病。当时,我这样说:“这位病人的“病”的确很严重,哪一位“小医生”来给它看看“病”?好,下面请××医生来给它看病。”小朋友见自己被称作医生,心中非常兴奋,发言更加热烈,对改对的小朋友我还给予表扬:“哦,这位李大夫不愧为名医李时珍的后代,他具有孙悟空神奇的火眼金睛,真是手到病除啊!”小朋友们都快乐地笑了,从而使知识在愉快的笑声中得以巩固,并且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幽默点拔,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
教学幽默对学生的心智的影响,是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点拔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学艺术,其艺术的集中反映,不仅仅在于点在关键处,点在需要时,而且在于点出妙笔生花,点出知识真谛。以“幽默”的方法进行点拨,显示出了点拨者的教学艺术和幽默的点拨价值,增加了点拨的力度,拓展了点拨的宽度,提高了点拨的效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之门。
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像“1000-243=”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觉得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我在网上见到一位教师是这样叙述的:
今天,数学王国里来了一家人,这家人十分有趣,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减3不够,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可是他非常乐于助人,于是向“百伯伯”借,“百伯伯”还是个穷光蛋,他也很热情,悄悄地向“千爷爷”借,“千爷爷”把仅有的1千元钱借给了“百伯伯”,“百伯伯”马上把它换成10个1百,自己留了9个,拿出一个借给“十叔叔”,“十叔叔”又把它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拿出一个借给“0小个”,“0小个”欢天喜地,马上用借来的10减3……
“幽默”的点拨,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劳,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可以让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过程形象化,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会,扎扎实实地巩固。
四、幽默批评,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幽默乃师生关系的“润滑油”,因为幽默无损于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笑声会产生一种平衡作用。欢快的笑声,虽是片刻即逝,却填平了师生地位之间的鸿沟。
如:“上课打瞌睡,这是对教师最大的信任和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的时候,老师这样说。课堂里一阵哄堂大笑,连那打瞌睡的人都给笑醒了。刹时间,大家都莫名其妙睁大眼睛地看着老师。“这是因为,第一,上课公然打瞌睡,不怕老师怀恨在心,不怕老师体罚,这是对老师人格的最大信任。对此,我表示感谢;第二,上课打瞌睡,说明教师讲课不
吸引人,犹如催眠曲,如果把这意见大声讲出来,对教师面子不利,所以就用无声的身体语言向教师提示,希望他讲得生动些。对此,我表示不安。不过,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直截了当地向我提意见,帮助我把课讲得更好!第三,上课打瞌睡,也可能是由于昨天晚上作业太多,或者家务事太重,或者看电视连续剧、看动画片看得太晚了,这些都与老师对同学们的管理、关心不够有关系。对此,我再次表示歉意„„”从此之后,每逢这位老师上课,学生都不敢再打瞌睡了。
幽默为数学课堂注入一脉新鲜血液,有了它,数学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列宁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美丽的、健康的品质。”没有幽默感的老师,像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则像一潭死水。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等方面去寻求契机,恰当把握和运用好幽默艺术,把课堂上的情趣和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每一节数学课都布满笑声,布满和谐、愉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真正让幽默艺术散发出熠熠光辉。
第三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规范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行为规范
一、主动性方面的习惯
1、课前准备 首先学生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二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三是知识准备,课前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或者是讨论有关的数学问题,总结学习经验等等,作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这对课堂是一个重要的铺垫,可以起到“树楼梯”的作用。
2、举手 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3、发言 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4、勤于动手 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正所谓“听到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勤于动手的同时,还要善于动手,就拿做数学作业来说,要注意效率,当堂完成,先思后做,做后自查反思;注意效果,不抢时间,不能心急。
二、学习方法方面的习惯
5、阅读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的阅读,首先数学阅读不必大声朗读,讲究读给自己听,只要自己能够听到就行,大声读大都是读给别人听,只有读给自己听才能保证有所思考,虽然大声朗读能够加深印象,有利于记忆,却不能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其次阅读时要注意文字中有用的数学信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和分析问题。
6、记录善于学习的同学也善于进行课堂记录,必要的课堂记录有助于过后进行讨论学习,便于重新拣起细细思考慢慢消化,有效的记录有利于日后的学习,是期中期末复习的重要专题材料。记录绝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地作重点记录,比如重要的经验方法、不大理解的问题、做错的或容易做错的典型题目、某些新的发现或心得体会,记录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并且当天一定要作好整理归类,记录可以写在课本上,可以写在卡片上,也可以写在专用的分类记录本上。
7、反思 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学生表现粗心的地方,大都是问题当中要求细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那些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有利于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细心,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加周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渐渐丰富。如果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特别是对那些“粗心过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录总结,反思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8、质疑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让学生提出问题固然有困难,于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或直接将他们带到问题的终点,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学生从小就丧失了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能力,并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注意力方面的习惯
9、倾听倾听是全神贯注的学习,是重要的课堂学习方式之一,认真倾听是收集意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倾听的目的是要把说话者的意思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内化,变为自己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只有倾听者才能抓住说话者的要害,充分领会说话者的精神。另外倾听也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是最起码的礼貌,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别人才会听你讲话,当老师或同学在发言的时候,应强调同学们认真地倾听,同时还要注视着发言者,不要做其他的事。在听取发言的过程中,如果有其他问题或想法时,可以先作好简单的记录,决不可随便插话抢话,要等到老师或其他同学说完了,才可以举手提问或提出意见。只有学会了倾听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课堂上,漫不经心的听讲者,叽叽喳喳的听讲者是很难提高学习能力的,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10、注视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做的动作。课堂上与注视相反的情况有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这些人两眼黯然无神,委靡不振,不能经受一点点干扰,身边稍有动静便思想分散。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主题鲜明的课堂气氛。
第四篇:数学课堂上的预习
预习让数学课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是顾虑重重,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怎样看待预习,对于预习给予恰当的定位十分必要。对预习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进一步明确数学需要怎样的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学生预习按教师提供的提纲或“导学案”进行预习,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和漫无目的的去学习,效果明显会增加。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上课时,就会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研讨;教师在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探究,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为上课时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探究做好的充分准备。
二、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让学生自己去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或“导学案”进行自学,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学生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
一。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预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三、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也不容忽视。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去掌握一定的知识,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事事要靠别人,自己也行!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现在有的孩子生活在甜蜜罐里,父母很少让学生独自去做一件难事,总代替操办,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孩子在预习中体验挫折、快乐,这对健全他们的人格有一定的作用。
四、课前预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学生会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再学习后面的知识,感觉难度很大,而逐渐失去兴趣。要求课前预习以后,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交流、探究,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自由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兴趣也就越高”可以说,真正有质
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我们应该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它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通过预习在课堂上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
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使预习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课前预习的注意事项
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
(1)教师要熟悉理解、认真把握教材。
教师对课前预习的布置一定要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认真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前预习,使预习的内容不致过浅或过深,过浅达不到课前预习的效果;过深容易将课前预习当成是新课内容,使学生会造成理解认知上的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不能起到课前预习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认真备好课前预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
(2)课前预习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可否认,在抓好课前预习的同时,相对传统式教学来说,教师要辛苦许多。因此,我们要将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抓,要让教师深刻了解预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重视它,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它、发展它,切实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来自学生喜欢的生活素材,甚至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除了教师要认真设计外,我们还要采取一些激励以及竞争措施,如:创新思维奖、学具制作奖、统计小能手等奖励。与此
同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老师一定要做具体分析,及时解决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小结,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学生将会把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常规的学习任务完成。
(3)课前预习要落到实处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让学生预习,但在学生看来预习就是没有作业,而现在,我们在留预习作业时,总是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在预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留了下面几个预习作业:
1、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2、我们在计算时,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内容?如何转换?哪一种更具普遍性?
3、仿照例题的格式,完成教材118页做一做。这样,孩子们的预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就不会认为预习就是没作业了。
(4)要及时评价
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自觉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孩子们的预习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对预习认真、效果明显的孩子及时表扬,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课前预习的方法
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结合以往的经验,我认为学生预习,要注意以下七个字:
1、读
先让学生通看一遍教材,明确教材所说的内容。
2、想
看完以后,对照老师的问题想一想。
3、说
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有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
4、写
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
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5、做
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
6、补
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7、练
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要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课前预习将引领学生着学生更加自主地走进数学课堂。
第五篇:数学课堂上的趣事
数学课堂上的趣事
自从上了初中,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特别是俺班的数学课代表:皮蛋。他经常在数学课上接下巴颏子,当然了,因为他多嘴的毛病,也多次去“蚯眼王“(数学老师)办公室去“领赏“。
趣事一:初一时,老师上同旁内角。正当我们在认真听课时,忽然听到前面有一阵窃笑。一打听,原来是皮蛋在窃笑。出于好奇,我便问他在笑什么,(好险!)他好不容易才停止了笑,说“红黄内角,红黄内角“。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一柱香的工夫过去了。哦!原来是数学老师用红色和黄色粉笔画同旁内角,并且两个词的读音也差不多。怪不得笑成那样。
趣事二:前几天,老师上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要用到“边边边“的定理,也就是“SSS“。皮蛋插话说,那不就是S的三次方吗?老师瞪着他说“废话!又在胡扯!应该是3S才对。我晕……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呢!期待着,精彩正在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