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5篇

时间:2019-05-15 05:3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

第一篇: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

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

【摘要】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推动着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通过技能竞赛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毕业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模式

一、前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指出,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并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完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此背景下,我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的号召,在专业学科职教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并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但目前从我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岗位职责仍不清晰,动手能力较弱等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是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不牢,理论不扎实,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不强等现象。在教学中如果仍采取传统的“教师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会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且对专业知识很难理解与掌握,导致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没信心,继而陷入“不懂学、学不懂、不愿学”的恶性循环。俗话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给予配合,进行互动,如果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堂就像一场独角戏,教师的授课激情自然也会逐渐消退。

(二)学校各层面不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尤其是文科类专业

近年来,为了抢夺高考生源,提高学生就业率与扩大学校影响力,筹划升本等原因,各高校纷纷重力打造省级重点专业、校内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十分突出,学校的财力、物力及人力纷纷向理工科倾斜,对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文科类专业只要有教师和教材就可以进行正常教学,教师口才好,会说就行,至于实践可以等学生去到实习企业再见习,再锻炼,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

(三)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由于民办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的学生学费,办学资金非常有限,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一线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这对教学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再者,许多年轻教师来自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没有相关的企业实践经验或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困难。

(四)教学模式落后,实践条件严重不足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会建设校内实训室,但由于前期实训设备(实训软件)投入成本高,后期实训材料及维护成本高,加之专业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室的使用率偏低,而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考虑到自身利益,一般也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地教学。因此,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形式展开。而校内实训主要以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析、论述等简单形式进行,或通过模拟专业软件进行综合实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参与性不高。

三、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措施

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一)实践教学任务化,模块化

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校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协商制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或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开设实践课程,对每一门课程的增减、学时分配等都做到认真斟酌,仔细研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以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形式展开,打破传统章节式逐一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实践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业教师与同学,达到掌握该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与技巧的目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与协助。实训依次采取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模拟技能竞赛、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各模块之间相互补充,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或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为主线设计,将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与,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技能竞赛项目达到实践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对企业岗位职责与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将来毕业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竞赛是以相关软件为支撑,学生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就必须强化专业理论知识,自觉学习请教。一方面,学校积极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室,如茶艺实训室、企业资源综合管理实训室(ERP)、酒店管理实训室等,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建立规范化的实训室规章制度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紧密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岗位需求,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提供了保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专业师资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企业经验缺乏或不足,在实践教学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学校定期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我校进行专业讲座,与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对学生的技能竞赛活动给予点评与指导。此外,我校还聘请优秀院校的专家、教授作为我们的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优化我院的师资结构。

同时,学校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专业培训,外出学习,考查与进修,每年的寒暑假期间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地锻炼,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学习企业的最新技术、行业要求与管理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骨干教师。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从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中选拔,之后采取“一老带一新”的方法,让所有的专业教师都参与到技能竞赛活动中来,指导学生,相互学习。

(四)健全技能竞赛机制

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技能竞赛教学模式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而技能竞赛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是以和谐的竞赛氛围与长期的赛前培训与引导为基础的。

1.成立技能竞赛指导小组。技能竞赛小组成员主要由各教研室主任构成,选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赛前指导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模拟竞赛成绩综合挑选出成绩优异、态度积极的学生进行赛前指导培训,进行各个模块的专项培训,加深各环节竞赛项目内容的理解,进而加强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

2.成立技能竞赛领导小组。以教学副院长牵头,负责整个学院各个专业的竞赛活动的统筹与规划,制定出每学期每专业的竞赛时间与项目。

3.健全竞赛制度、经费保障。一是制度保障,制定教师与学生的考核与奖励方法。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纳入日常教学、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范畴;学生参赛技能竞赛获奖的可以申请替换学分,作为先进个人、优秀班级、优秀毕业生等考核依据,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经费保障,一方面保障学生的竞赛经费,主要包括参赛费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竞赛奖励等;另一方面设立指导教师专项奖励,按照获奖等级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实践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近几年,我校毕业生整体上来讲,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高。目前,多家企业主动与我院建立了非常稳定的用人关系,增城恒大酒店、佛山美的集团、广州北汽集团等企业定期到我校进行专场招聘会,对管理学院培养的学生非常满意,认为他们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强,到企业岗位后能很快胜任工作。

记得我院院长在学生座谈会上说道:“人要有三吃精神,能吃苦,能吃亏,能吃饭。能吃饭才能有革命的本钱;能吃苦耐劳,尊重自然,敬畏圣人,人的心理就健康;能吃亏,与人为善,人的心灵就健康。”勉励学生在校期间或将来走向社会,都要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同学们如果有了这“三吃”,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我院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管理文化下,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各方面表现突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生的就业层次与就业率逐年在提高。

(二)教学成效显著

建立专业教学实训室,引导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实践类科研立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获得了广东省大学生创新科技类科研的立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实践类科研立项。

每年组织专业学生参加广东省市场营销大赛、全国企业沙盘经营模拟大赛及校内实践模拟市场大赛等。为了能在技能模拟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积极查找资料,主动请教教师,学生间相互交流,激烈讨论。有的学生还主动联系兄弟学校进行网上模拟竞赛,相互切磋交流,学生们的兴趣与积极性高涨,实践教学氛围也更浓。同时,学生从竞赛结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以企业模拟沙盘经营大赛为例,2013年报名参赛的人数仅90余人,最终完成培训30余人;2017年报名参赛的就有200余人,最后坚持完成培训的100多人。2013~2017年期间,共获得各等级技能竞赛奖励10多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年以来,我校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实施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技能竞赛中产生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又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对口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与学生的一致肯定。同时,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教学主管领导、就业部门领导带队老师实地走访企业,邀请企业能工巧匠进入校园,企业师傅与校内教师共聚一堂,畅所欲言,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更大提升,这在历年的技能竞赛获奖中得到体现。

五、小结

通过技能竞赛,我校实践教学有了很大突破,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从竞赛中找到了?W习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在竞赛中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理论基础知识在竞赛中又得到了充分运用,两者结合达到了实践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巧,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参赛指导教师也从兄弟院校间的竞技角逐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所在,虚心学习,相互交流并认真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今后,我校将继续探索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践行职业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新技术、新行业、新标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杭国芳.论高职文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2009,22(03):84-87.[2]金宗安,项莉萍,李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1-3.

第二篇: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文章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并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旅游管理 [作者简介]王瀛涛(1964-),男,陕西彬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教学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地理、旅游教育。(陕西咸阳712000)[课题项目]本文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项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A05)[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2-0162-02实践教学

2011年1月中我们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是完成自然人到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实践教学建立在职业岗位群对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基础上,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www.xiexiebang.com/中确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求毕业生应该具备四种职业能力:一般能力,即指完成旅游类专业学习及未来旅游行业任务所必需的一般认知与操作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专业能力,即指完成旅游类专业学习及未来旅游行业任务所必需的特殊能力,包括服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即指与社会各方面正常交往的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主求职与择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创造能力,即指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包括改革与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等。旅游管理http://www.xiexiebang.com/cehuigc/专业实践教学是基于旅游类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而构建,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应用型人才,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具体表现为课程实验、单项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以及导游模拟训练、酒店模拟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正确把握理论教学够用和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院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形成了“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右表)。“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微格教学理论构建的,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训练。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知识http://www.xiexiebang.com/falvlunwen/由浅到深,能力由低到高,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加强。“三段”即针对学生能力培养层次而划分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四域”即不同阶段的实训场所不断变化,包括多媒体教室、旅游景区、实验实训室、实习企业(校企合作单位、意向就业单位)。

(一)初级阶段:认识感知见习这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和一般能力。初级阶段的实践教学,通过在多媒体教室观看视频了解实训步骤和过程;在旅游景区实地参观,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锻炼、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新生到学院周边的景区、景点参观见习,秦俑博物馆、骊山、华清池、大唐芙蓉园、汉阳陵等景点都是学生见习常去的地方。

(二)中级阶段:仿真实训、第二课堂这个阶段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进行,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仿真实训和第二课堂活动。首先,模拟仿真实训,一般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完成,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院已经为旅游管理专业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11个,其中茶艺实训室可供学生进行茶艺学习和表演;调酒实训室有英式和花式两种,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或学生兴趣,选择英式或花式调酒进行实训;客房实训室可以满足学生中西式铺床实训的需要;学生在中西餐实训室可以进行相应的中西餐摆台实训,锻炼http://www.xiexiebang.com/xiangmuguanli/餐饮服务技能;礼仪实训室,可以训练学生的仪态和姿势,如进行站姿、坐姿、走姿训练以及基本礼仪规范的迎、请、送训练等。此外,我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成两个模拟实验室,安装有专门的教学软件,供学生进行电脑模拟演练。一是模拟导游实训机房,如导游课程,安装了360学习软件,通过实景图片再现景区情境,全真模拟景点三级阶梯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能力培养主要活动场域高级阶段择业顶岗实习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实习企业集中顶岗实习中级阶段模拟仿真实训第二课堂活动单项技能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创造能力实验实训室旅游景区初级阶段认识感知见习观察感知、一般能力多媒体教室“三段四域式”实践教学模式基本内涵一览表新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第三篇:以“专题教学模式”为依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专题教学模式”为依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

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何增强该门课程的实效性,使之成为大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是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在借鉴其它高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浙江树人大学社科部提出并开展了立足于本校实际的“概论”课程“新专题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本文从“新专题教学模式”的提出、实施路径、特色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专题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4-195-03

本文所指“概论”课特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的重要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两张皮”的境地。一方面,党中央、教育部高度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在学校的专业化教育中被无形边缘化,学生也普遍对其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矛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动因。一些高校在研究和实践上大胆突破,形成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每个学校情况不同,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立足本校,探索真正有利于实际、有利于课堂的有效途径。本文正是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对我校正在开展的“概论”课程“新专题教学模式”做一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以期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新路,并为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拓宽视野、提供借鉴。

一、立足于本校实际的“新专题教学模式”的缘起

关于“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问题,已经有不少高校进行了传统教学模式外的探索,并有多所学校把“专题教学”作为探索的途径,并形成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如福建闽江学院①、重庆大学②、东北师范大学③等。其中尤以北京大学为最,该校在1997年即在“邓小平理论”课程中开始尝试由全校知名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完成该课程的专题式教学④,并在“概论”课程中得到坚持和不断完善,其教学模式的成效已获广泛认同,成为大家学习、效仿的对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材体系依序教学,一般稍有经验的老师都能有效把握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庞杂,课时紧张,并受教师专业所限,教学无法面面俱到,理论问题难以深入探讨。多所学校进行了专题教学模式的改革,即以教材为依托,打破原有章节体系,凝练成若干教学专题,由不同教师讲授不同专题,共同完成一轮教学任务。多所学校的实践证明,此专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把教材体系转为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发挥教师学术研究专长、促进教研统一;讲座式的教学使理论讲授更加透彻、深刻,分析更加精准、到位,时效性、针对性、开放性更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更高。但这种模式不足之处是在系统性、完整性方面逊于传统模式,且对师资力量、课堂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校社科部一直以来注重教学改革,但受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无法简单地复制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在综合考察多种教学模式、学习多所高校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探索出一种扬各教学模式之长、避我校之短的“新专题教学模式”,即在转化教材体系为专题式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课程组教师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重点负责一个或若干个专题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教案的撰写、教学课件的制作、视频资料的收集等,通过多次的集体备课,统一各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各专题的教学资料,最后由一位教师在授课班级中以专题模式独立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我校从2012年实施该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此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班级中得到认可,教学实效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下一步教学和教学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条件。

二、新专题教学模式实施的路径及特色

(一)新专题教学模式实施的路径

该教学模式的基础是科学分解各教学专题,突出特点是组织教学团队,专人负责特定专题的研究与备课,集体备课,又由每位教师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图示如下:

经多次探讨和修改,我们把教材体系有效转化为六大专题:共64课时,分2个学期完成。

第一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其精髓(10课时)

第二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课时)。

第三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理论(12课时)。

第四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18课时)。

第五专题:祖国统一问题和外交战略(8课时)。

第六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6课时)。

(二)“专题教学模式”彰显了“新”、“活”、“精”、“深”等特色

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体会,我们认为专题教学如能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该门课程的实效性有较大帮助。

第一,专题式教学应注重热点、焦点等“新”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社会,激发学生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热情、启发学生的思考。如,每年3月初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就是可以选取的最佳事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这类事例,既讲清楚相关理论知识,又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好习惯。

第二,专题式教学要改变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努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讨论题、辩论题等,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都大有裨益。

第三,专题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个人权利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弱;自我意识强、历史使命感弱等缺点,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毛病?这需要教师精心选择“鲜活”案例,如“药家鑫杀人”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性分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教师可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一种层层推进的逻辑分析路径,讲“精”、讲“透”每个专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各个专题的主要内容,准确掌握重点和难点。

第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色彩画面比纯粹的理论讲授更吸引学生、更有说服力。如,我们让学生观看电影《弹道》,使他们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学生普遍喜欢。

三、新专题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该专题教学模式的优势

经过四个学期两轮的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该教学模式的优势逐渐显现。

第一,抓住契机,凝聚力量,打造教学团队。浙江树人大学作为民办本科院校,任课教师部分外聘,部分由校内行政人员兼任,因此专职教师相对较少,十来个人的社科部面向全校万名学生,任务繁重而力量薄弱。专题教学把专职教师召集起来,并吸收相关兼职教师加入,集体备课,着重根据每位教师的学历背景与研究方向分工合作,撰写和制作各个专题的教案和课件,长期以来单个教师“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教学状态转变为教学团队成员通力合作的教学状态,这对搞好课程建设十分有利。一方面,分担了备课任务,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理论深入,提高备课质量。另一方面,使每位教师专注于某个专题的研究,推动教师深入思考,钻研学科重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势必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有力地促进教研相长。每位教师除集体完成教案和课件外,教学团队还经常就教学方法、学生思考题、教学案例、考核方式和教学中出现的其他问题适时展开讨论,并据此及时修正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团队成员相互借鉴,教师个体的、固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被打破,大大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充分彰显教学团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实现了1+1>2。

第二,大胆提炼,突出重点,顺利把教材体系转为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课程实施过程所必经的第二次转化”⑤,因为教材体系,包括核心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指导书、学生参考书、教学案例分析等,无法直接为教学服务,只有通过教学主体的二次创造,使之成为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并能顺势而变,体现课程的时效性和开放性,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材体系隐含的教学目标。“概论”课主要讲授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极其丰富,时间跨度超过百年,从革命到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民族、外交、国防、党建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并涉及现行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等,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面面俱到。又由于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统一,“概论”课教学内容与其他几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乃至中学思政课存在程度不同的重叠,必须抓住学科特点,重点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保证了课程的完整性,基本可以理顺理论体系,但无法对诸多理论问题进行深度解读,也无法有效避免重复;专题讲座式的专题教学则可以重点突出、理论深刻,但无法兼顾理论的内在联系,无法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我部实行的一人通讲的专题教学模式则可以很好地融合两者优点,形成更加行之有效而又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经多次集体讨论协商,教学团队立足教材,大胆提炼,重新架构了教学体例。对前后相关内容、重复内容进行整合、凝练,厘清教学重点、难点,将原有十五章节内容整合成六大专题,使各专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更加紧密,内容更加紧凑,并依据专题教学大纲,紧扣各个专题讲透、讲精、讲深、讲透,使理论分析更加透彻,精辟,并且在授课时数减少1/3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缩减课时,走出课堂,有力推动实践教学的展开。“概论”课程在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它的社会实践性最突出。大学生只有走出校园,走近纷繁复杂的社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领会理论的内涵和本质。专题教学模式减少了理论授课时数,(从原来的每周6课时减少至4课时)把压缩的课时划给社会实践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和学分都有了保证。

(二)专题教学有待解决的问题

专题教学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初步达到了原先设想的目的,但也发现不少问题和矛盾。

第一,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在不同的专业有很大差异,理工、艺术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主动参与教学讨论的积极性明显不高。即便是同一专业,学生的表现也大有差别,女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远比大多数男生认真,这种状况不仅仅反映在“概论”课程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表现在专业课上。

第二,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专题教学调整了原来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由30%提高至40%,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遗憾的是抄袭作业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上交作业的,组员“搭便车”的情况比比皆是,公平、公正的成绩评价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

第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充足的教学研讨课时;为增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播放影视资料片需要相应的教学时间,这与已经不足的理论教学课时数构成了一对矛盾。

第四,如何让更多的学生真正走向社会,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并有所收获,同时又不过于增加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量?社会实践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有待探讨和完善。

注释:

①阮晓莺.专题式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64-67.②蒋荣,代礼忠,胡同泽.专题式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88-192.③齐晓安.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体系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79-82.④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北大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高教研究,1998(4):3-6.⑤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42.

第四篇:分解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分解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分解教学法是最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运用分解教学法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新的体育技能时有规可循,进而能较快地掌握新学的体育动作,逐步形成熟练的动作技能。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生在校生活、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及掌握一―二项运动技能等目的。在诸多的体育课程中篮球课程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当前,分解教学法在日常的篮球教学使用面较广,不过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强调分解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准确运用。文章针对篮球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对分解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期望为分解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课程;分解教学法;运用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新的体育技能时存在明显差异性,分解教学法是教师对要传授的运动技能进行合理编排、组合,甚至是形成简单明了的运动口诀,进而使学生加深了技术动作的构成印象,并在大脑中构建整套技术动作。教学表明,在篮球教学中正确运用分解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篮球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对分解教学法在日常篮球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对如何在篮球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分解教学法做一个浅析,为分解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规范运用做初步的探索。

一、分解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一)分解教学法的概念

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技术教学中将整套体育动作合理编排、分成几个部分或者几个单动作,逐步进行教学与学习,最后完整地掌握整套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法。篮球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是篮球技术动作教学,篮球技术动作的可分解性为篮球教学中采用分解教学法提供了客观依据。在篮球教学中正确运用分解教学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新技术动作的难度,对学生后期篮球技术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分解教学法的分类

分解教学法是篮球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根据篮球技术动作分解的不同性质,分解教学法可以划分为:分部分解教学法、分段分解教学法及分化分解教学法。

任何动作技术,都是以人类身体部位为物质基础实现的。在篮球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身体结构特点,对技术动作做局部分解的教学方法,称为分部分解法;根据身体重心的位移变化规律与环节构相的演变特点,对技术动作做阶段性分解的教学法,称为分段分解法;对技术动作特定的外在规定与要求进行弱化处理,从而降低教学难度的分解教学法,称为分化分解法。

二、如何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使用分解教学法

(一)根据身体部位的不同

在篮球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技术动作难度也逐渐加大,很多篮球技术是由身体各个部位共同完成的,如在篮球技术―接球快速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根据完成该技术动作身体部位的不同,可以将接球快速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分解为两脚左右开立、同时微屈;两手成抱球状在胸前、并准备接球;双手接球后迅速两脚向上跳起;跳起最高点完成单手肩上投篮;两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将完成技术动作的身体部位进行分部细化练习,这样就可以把完成复杂技术动作的身体部位分解开来,完成动作的身体部位就?@得清晰明了,掌握了分解开的技术动作再把完成这些技术动作的身体部位连贯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就会显得更加轻松,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二)根据动作先后的顺序

篮球技术中,有的技术动作相当复杂,不采用分解教学法学生很难准确地掌握,如在篮球技术―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使同学们很难把握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细节,甚至会出现同学们在学习该动作只学会了外形,而掌握不了该技术动作的精髓。在单手肩上投篮(右手为例)教学中,根据动作先后的顺序可以将该技术分解为:五指分开,右手持球于右肩前上方;右手手心空出,指腹触球,后屈;左手放在球的一侧,不用力,保持球的稳定性;投篮时,用大拇指小拇指控制出球的方向,食指和中指用力拨球,球向后旋转;投篮后,右手及小臂自然前伸,自然完成动作。当然在具体使用分解教学法进行篮球技术教学中要注意不要过于分解动作细节,这样会加大动作难度,不便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在复杂篮球技术动作教学时教师要按照该技术动作一定的先后顺序,分解教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果。

(三)根据学生之间的配合

在篮球教学中,随着教学的深入,会逐渐增加学生技战术的配合,通过实战演练来增强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及领悟能力,如在挡拆掩护配合中会利用分化分解法,将挡拆掩护化繁为简,由最简单的二对二战术配合开始,等同学们熟悉、理解二对二挡拆掩护配合后再过度到三对三、四对

四、半场五对五战术配合,最后在全场五对五实战演练中准确运用挡拆掩护技战术。篮球是一项集体项目,在日常的篮球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个人技术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对篮球的理解,加强学生间的配合,提高团队意识。

三、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使用分解教学法应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对技术动作的完整教学

在篮球教学中使用分解教学法之前教师要先完成几次完整的技术动作演练,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之后再按照所授技术动作的不同性质选择使用针对性的分解教学方法,同时,做分解动作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分解动作后要及时进入完整技术动作练习,这样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便于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动作。

(二)要注意对完成技术动作不同身体部位分解的顺序

篮球技术动作很少是由某个身体部位孤立完成的,在对某项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教学时要注意对不同身体部位分解的顺序,合理的身体部位分解顺序能加快学生学习的进度,特别是在复杂的技术动作中表现更为明显。教学实效表明,身体部分分解顺序一般由下到上,即在对某项篮球技术动作进行分部分解教学时一般由下肢(脚、腿)开始、然后过度到躯干(腰腹)再到上肢(手臂、手腕、手指)、最后由头部(目光)结束。

(三)要注意技术动作分解时的难易程度

实验证明机体很难长时间维持注意力的稳定,研究表明成人注意力仅仅能高度集中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对篮球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教学时要注意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一般要将动作的重点及难点放在学习的前半部分,将难度较小的动作放在学习的后半部分,在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完成重、难点的学习,同样也为常规教学时间的后半部分更好地对重、难点的复习和改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教学

由于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篮球教学中运用分解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篮球教学中分解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以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及具备不同技术能力来作为标准,教学实践表明当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并区别对待,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要注意动作分解的合理及科学性,注重不同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

在篮球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教学时,教师要对技术动作进行合理分解,并要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使分解教学法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篮球技术动作。篮球教学实践表明:在篮球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果不能仅仅只是使用分解教学法,而是要将分解教学法和其他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篮球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语

分解教学法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篮球教学中正确、科学地使用分解教学法能充分调动、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但同时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使用分解教学法时也应该注意几项事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董立.体育教学中分解教学法及其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1999.6

[2]马书爽.分解教学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

[3]穆水强.层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6年第17期

[4]?S林全.分解教学法的心理分析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1999(第20卷)[5]于振峰.篮球基础战术教学与训练[M].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1

第五篇: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和普通高校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问题和方法

一、绪论。

任何形式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得以实现的,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别特征、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区别,都集中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和发展,这是当代中国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中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之所在。高职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无论是高职体育教育定位,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通过体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才能实现。作为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应该具有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一)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以职业岗位和市场需求为核心组织教学,积极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相应职业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人才。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能力本位”,构筑“大体育”。形成运动技能与职业能力并重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实施“平台+专门化”的创新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与利用体育手段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1]。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应体现鲜明的职业特性,突出对职业体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核心是构建体育项目自主锻炼体系,基础理念是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方针。是“能力本位、行动导向、职业技能”等教学思想的内在统一。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为:强健体魄、满足兴趣、发展体能、提升素养、服务专业。

(二)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秉承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结合到体育教学中,其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2]。

普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模式,它受到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导的“技术教育”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技术的竞技项目教学为中心,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传授,是一种以系统教学的理论,按照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3]。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的比较。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体育教学特点的不同。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强健体魄、满足兴趣、发展体能、提升素养、服务专业。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体育课教学采取学生双自主,即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师。学校将体育课按体育项目分类,并将授课教师及其基本情况公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4]。在课程内容上以一个项目为主线,系统传授该项目的发展史、基本技战术,基本规则和裁判法,并以该体育项目为平台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淡化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高职院校体育作为必修课开课时间少,所以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另一个特色。高职院校在体育课外组织了大量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开展大量的体育竞赛活动,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是对体育课课时较少的有力补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好平台。

(二)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在突出竞技体育的发展上形成的,所以它的教学目标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为主。

国家对体育教学进行统一管理,采用相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下进行教学,突出的是对学生竞技体育项目的培养和提高[5]。教学方法上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首先讲解技术动作的要领和要求,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一定的动作概念,而后通过学生反复的练习,以达到掌握技术动作以及熟练完成。课程中就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

教学程序上,它是学生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排课列入课表,每周在固定的时间由固定的教师进行授课,每位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同,都是按照统一的大纲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以“三段式”为标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技术、技能的传授,动作技术的教授成为体育课教学的核心[6]。

通过归纳和分析,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统一规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以教授动作技术为核心,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四、高职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一)高职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都逐渐走向规范。体育课程教学也一样正在逐步规范中。但是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值得去研究和改革。

1、师资力量是制约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瓶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大部分是原来普通高校调入或转型过来的,他们熟悉的教学模式都是普通高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虽有一些形式上的改变,但从本质上来讲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且对整个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改革方向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统一的认识。

2、现有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教材的内容不能完全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充分体现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3、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育课程教学严重缺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体系。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为:强健体魄、满足兴趣、发展体能、提升素养、服务专业。要想达到上述体育课程目标,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4、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严重滞后,不能适应高职体育教学的需要。现有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只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进行评价,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评价,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二)解决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主要问题的对策。

1、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

特别是加强现有师资的思想转变,加强理论培训学习和改革研究,使得他们从思想上和理论上认识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特点,明确要求,改变以往普通高校的那种体育课教学模式。

2、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及体育课教材的编写。

包括教学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等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使之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体育教材的编写应跳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范围,把发展学生职业体能、职业综合素质等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评价内容。

3、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地,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体育课教学要服从于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建立一批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如素质拓展基地。也需要建立一个社会服务体系,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如为社区或企业组织、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担任体育比赛的裁判工作和一些社区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等。从而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下载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人才。本文针对高职......

    辽宁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辽宁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步,提升办学能力和贯彻落实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亟待提高,对此,要重视高职院校“集团......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初探20091220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初探丁纪平 (辽宁职业学院铁岭112001)【摘要】:对目前市场需要营销人才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如今时代的大幅度进步,运用多媒体科技在如今的教育课堂上获得了普遍的使用。体育教学在校园的教学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讲它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强健......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大全5篇)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姜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陕西西安710100)【摘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目前高职院校......

    VBSE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5篇材料]

    VBSE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 卢德湖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系 福建龙岩 364021) 内容摘要:创新高效的云时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

    PBL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映射真实世界的情......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目录)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研究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思路 第一节 发展形势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基本理论与认识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思路 第二章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内涵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