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9:2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关于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顾京 陈桂梅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针对专业教学团队的团队目标、团队文化、核心能力培养,团队发展的机制与体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团队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顾京(1958-),女,江苏无锡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主要从事数控技术应用研究;陈桂梅(1977-),女,山东莱阳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课程教学研究。(江苏无锡214121)

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始于2007年的国家级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根据建设主题可概括为两种主要类型:基于专业建设的教学团队、基于课程或课程群建设的教学团队。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如何借助专业建设的平台,制定团队建设目标,积淀团队特有文化,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形成团队发展的机制与体制,达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最的目的,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以下简称“数控团队”)着力探索的主要问题。

一、基于品牌专业建设的团队建设目标

团队建设目标表明了团队存在的理由.表达了团队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团队评价的标准。因此,建设团队的第一步就是制定团队建设目标。即找到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景。

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也是团队的共同愿景。制定基于专业建设的团队总体日标,取决于专业建设的基础、水平和目标。只有通过对现有专业基础分析、团队成员能力水平分析和专业建设目标分析,结合专业发展的背景环境研究,才能制定准确的团队建设总体目标。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是我国首批举办的高职专业之一.至2006年,已成为教育部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数控团队具有良好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双师素质结构,特别是已基本形成一支由在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带头人、有教学科研特长的骨干教师、有充满活力的年青成员组成的梯队。但此时,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正面临着—个重大的转折。我国高职教育将从规模建设向内涵建设发展。学校被列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列,数控技

术专业必须作出结构调整才能完成示范性重点建设的任务,建成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高职专业。通过科学调研分析,数控团队将“基于厚实的教改成果。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模式,依托无锡地区高精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企业集群的优势.在现有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七,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建成专业建设成果丰硕的专业教学团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职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数控技术应用人才”作为全体成员为之努力奋斗的共同愿景。

2.个人目标.清晰的共同愿景也是每位成员必须责任共担的共同目标。在深刻理解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数控团队根据学校在每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以及本专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以数控技术专业教研室为单位,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依据团队的总体目标、团队成员的个人特长,进行1=作任务分析,制定出各位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持续推进的阶段性教学T作目标与任务。然后。在团队带头人的组织下,每年每人按照具体的业务目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再通过工作量积分表、定时碰头会议、阶段小结和团队整体工作总结等方式。及时发现丁作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修订和调整不合适的阶段目标。保证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发展目标相结合。使个人的阶段成果能集成实现团队的总体目标。实践表明,团队成员的努力结果已远远超出个人目标的设立.从而使团队成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积淀相互信任、协同作战、勇于承担的团队文化

相互信任、协同作战、勇于承担的团队文化,是团队生存、发展、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团队成员产生安全感。敢于承担改革风险、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不断取得专业进步的关键所在。一种合作、信任和尊重的氛围,可以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彼此的力量和需要,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与智慧。数控团队充分认识到开放性的对话在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提出“分工协作。互补互信.主动沟通,行大于言。学习创新”的精神号召。在践行过程中,除了团队带头人平时的言传身教之外,还通过设计和开发一系列团队建设项目.加强成员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互助合作。如围绕专业建设,组织成员开展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调研,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究T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点,分T协作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顶岗实习设计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合作研发技术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

现在,数控团队的基本文化特质“正确的行动导向、明晰的责任分工、顺畅的沟通交流、忘我的敬业精神”已成雏形.在这种文化氛嗣中。团队带头人在理解、接纳成员个性、脾气差异的同时.必须坚持“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体价值通过团队不断提升”的专业教学改革核心价值观,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要真心的聆听,充分分享成功经验.并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因此,当面对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技术开发与服务等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时,团队总能在协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培育三大核心能力,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宗旨是:增强执教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社会资源整合三大核心能力,促成团队综合水平的持续提升。其核心是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形成物化教学成果。

1.执教能力。对专任骨干教师.要系统学习国内外先进职教经验.提高理论修养,并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解决专业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条件建设、顶岗实习教学等突出问题,锤炼个人执教能力。再用“可进可出”机制、“阶段考核”等手段落实骨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兼职教师.首先要为每位新到岗的兼职教师配备一名专任教师作教学秘书,协助兼职教师完成教学准备、教学文件规范化等教学丁作.以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其次是给予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同等薪酬待遇.让兼职教师有团队归属感。

2.社会服务能力.培育社会服务能力的核心问题是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强化科研.提升专任教师的T程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扎实地、持续地提高骨干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二是促进转化.拓展技术服务能力。三是参加大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拓展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及时纳入相关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的核心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数控团队依托学校市场部、质控部,开展校外资源整合工作;依托院系二级管理制度,增强教研室丁作的活力;依托学校产学研分制度,推动内涵建设.鼓励骨干教师。整合的资源主要包括:依托无锡及周边地区制造类企业集群的优势资源,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进入

学校承担教学工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保障;确立“以他方需求为中心”的产学合作理念,通过校企合作。重点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学结合实习基地。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重点建设了集授课区、讨论区、训练区和信息区于一体的教学车间,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目标。学校教学车间的建设.得到了国内知名机床制造企业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五百强企业美国肯纳金属集团肯纳金属(上海)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的支持。引进企业设备充实实训基地.企业进校设置奖学金等。社会资源的不断引人,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社会性、开放性。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通过顶岗实习。校企双方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扩大了社会影响.校企实现了双赢。

四、构建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对人才资源要素、教学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优化配置的系统丁程.建移有效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对形成一个稳定的、健康发展的教学团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1.学校层面——构建校内外结合管理体制和机制.

在校内.学校学术委员会和人事处牵头组成教学团队工作管理组.根据学校发展规划需要.制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以协商式管理、集体参与式管理、团队带头人作出最后决策的方式来管理团队的工作,统筹教学团队发展日标和重点工作项目。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学校成立了面向行业企业服务的市场郝,统筹教师的技术服务与开发工作,并开展共建专业、课程、实训室等校企合作项目。同时.为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学校还成立了负责全校教育教学体系监控的质量控制部,形成从教研室、院系到学校层面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院系二级管理制度,增强院系、教研室的工作活力。建立产学研分制度。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高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在政策措施上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团队走出校门服务企业和引进企业专家来校执教的滚动发展长效机制。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便于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激发专兼职教师潜力、形成校企合力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如制定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校外获奖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十多个管理制度。

2.团队内部——自我管理体制和动态运作机制。数控团队采用专业带头人的AB角制。

更好地保障了团队的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团队内部采取柔性的激励方法和创新的激励机制.使工作任务激励与人际关系激励辩证统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辩证统一、外部激励与自我激励辩证统一。同时,根据学校师资队伍的相关规定.团队一方面在坚持不断吸纳优秀人才的前提下,建立分享反思的组织学习支持系统.培养出色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成员。提供拓展国际视野的学习考察机会和提升科研水平的国内外访问学者机会;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进厂锻炼、积极向兼职教师请教;为兼职教师提供提高教学能力的培训.吸引兼职教师主动参与人才培养与教学研究工作。实现老中青教师都能主讲主干课程,专兼职教师都能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产品的制作或开发.使团队成员的“双师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双师结构”队伍得到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合理组织教师的分流.将团队建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型组织.进而保持教学团队的合理结构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数控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细节上的不足.如专兼职教师持续性协作、团队成员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团队内部管理网络平台建设等。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这些问题将逐步列入我们的研究视域.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还需要长期深入的实践摸索。

【参考文献】

【1】常忠武.丑立新.离职院校内涵发展应重视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成人教青.201 o(6).

【2】岳慧君,高协乎.教师教育教学发展观角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J】.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0(5).

【3】顾京.陈桂梅.离职院校教学团队发展策略刍议【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4】卢乃桂.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变迁【M】戟育科学出版杜.2009.

第二篇:关于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实习基地为教学服务、实现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好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实现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是通过开展以教育教学为目的、学生亲身体验和参加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认知,并逐步形成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形式,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环节,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研究实践教学如何实现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的目标,使实习基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实现双师队伍建设、完善好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分析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配合理论教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时间教学,即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实践活动,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教学等;二是独立设置的集中实践教学也叫综合性实践教学,即需要综合运用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社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针对当前高职毕业生所面向岗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大幅度增加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基本要达到50%)。实践教学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性环节,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测试、分析、比较、操作、增强对生产对象、环境和条件的认识,学会制定生产方案,获得从事实际生产的基础知识,通过直接参加生产实践,总结经验、训练技巧,掌握技术环节,学会更多工作方法,培养交往、学习、研究、信息传播等能力,达到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掌握生产指挥、市场营销的知识,获得立体型知识和能力结构。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教育能否办出职教特色,职业学校能否取得应有的办学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质量。只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实现科学、有序、规范、高效的目标,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突出抓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为目的,以改善实训条件、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为重点,以多方投入和内部挖潜为手段,以行业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水平为标准,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建设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群,充分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的经济实力有限,基地建设要用两条腿走路,公共课、基础课实训基地应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专业课应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建设的基础,必须认真抓好学生平时实验和模拟实习管理,形成一套良好的实验量化考核标准。学生每次实验后,教师都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评分,得出平时每个实验或模拟实习项目的量化考核成绩,并以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平时实验成绩不合格,该科总成绩不能及格。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师指导水平等,形成校内实验教学和校模拟实习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质量标准的实现。

校外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办学条件。要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其投资是巨大的,在当今教育经费短缺、生产设备与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的情况下,学校要全面建立起与自身专业设置、职业能力需求相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在专业发生变化时,势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与企业携手,开辟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与资源共享,成为了解决此难题的一种发展趋势。事实上,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场地、设备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办学效益,使学校在调整专业时更加轻便灵活,还为有效解决实训条件落后于生产第一线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提供了现实的途径。2.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职业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懂得教学规律,是教学的行家;又要懂得行业技术,是专业操作的能手。把传统的“学术型”教师队伍改建成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示范、讲解、指导具体的操作过程。这些都要求实训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是由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来校任教,没在工厂、企业、生产一线岗位上任过职,缺乏实际经验和专门技能。为此,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相关专业课教师培养规划,创设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生产和技术开发,聘任实习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兼课,吸纳社会上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加盟扩充职校的教学、科研和生产队伍以此来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1)专业课教师要成为“双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师资不但要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相关专业(或工种)高级工(或技师)的技术素质。为此,要形成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工作制度,通过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开发与服务,安排专业课教师去企业顶岗实践等手段,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

(2)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充实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校管理干部和相关教师要力求掌握若干项实践技能,担任实践课指导教师或协助指导部分实践课程。要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加强对这部分教师的培养提高,不可滥竽充数。指导实践教学能力,应当成为所有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升级、晋职等结合起来。

(3)搞好兼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除了可以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到有关单位(企业)参观学习外,还可以从社会选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接触实践机会较多,对于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了解较多,对于生产中存在问题也有更深认识的并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以优化教师结构、解决师资力量不足。

3.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形成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综合作业)、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共存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形式上,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有助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训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综合实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项目课程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到学做合一。在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要以企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原理和陈述性知识为辅。在评价方式上,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的性质、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按照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相结合、个别与群体考核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笔试、机试、闭卷、开卷、工作过程、项目评审、毕业答辩等多种考核形式,全面评价实践教学质量。

(1)以职业应用能力为主体来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改革,使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真正达1∶1。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项目);在训练方法上,通过实物演示、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创新制作、毕业设计等,使学生接收仿真或真实的实践训练。

(2)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将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效率与效益、遵纪守时、团结合作、质量安全、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一般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各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结合起来。大到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小到实训时的穿衣戴帽和考勤,都要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建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现代文明生产意识,使之逐渐养成符合现代工业要求的职业行为习惯。

(3)建立具有能够涵盖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鉴定体系。各专业要通过积极引进和建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或点)、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点,使专业实践教学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对于少数专业,还可选择其他部委、行业、外国政府机构证书或一些跨国公司证书。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实践教学的实效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以及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采取得力措施,扎实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必须加强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切实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考核、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实践教学进行过程监控,既要坚持实践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又要抓好实践性教学的过程管理,也要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第三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作者:白德淳 罗大伟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4期

[摘要]文章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践内容体系的构建方法,旨在探讨解决当今人才供需脱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软件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白德淳(1955-),男,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技术。(吉林吉林13202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67-02

自我国高职启动实施“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以来,尽管在高职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从目前软件技术人才就业情况看,高职培养效果仍与市场需求存有较大差距。本文旨在通过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法,探讨解决当今人才供需脱节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目标与原则

作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是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基于课程体系独立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可概括为:在实践内容上最大限度地涵盖必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术方法,能够使学生沿着客观认知规律和近似职岗的实践环境,将课程体系内涵有效地转化为职业能力。其构建原则有以下几点:

其一,必须强调实践教学是对培养目标负责的独立教学体系。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验证知识、熟练技术,形成并积累职业能力。因此,这一过程是面向培养目标最终确认教育成果的过程。其二,必须结合专业特征来确定能力培养的内容与形式。软件技术专业面对一个极具个性的职业领域,技术发展快,团队作业,明确分工,任何成员均独立完成团队最终成果的一部分。因此,必须重视适应这种实践环境的内容体系建设。同时,还需考虑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的课程背景以及社会活动因素。其三,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是一个学识基础不均衡的群体,加之本专业许多课程带有广泛的课外或社会活动背景,随着个人喜好不同,表现出群体发展的不均衡或技术上的多取向。所以,必须明确,高职教育并不提倡按照一个技术规格与标准来培养一个群体,而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因此,构建实践内容体系必须考虑有利于全方位、多层

次培养。其四,必须将核心技术实训抵近职岗前沿。使实践内容和形式接近实际岗位的职业活动,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必须强调核心技术课程向职岗需求的延伸,以求专业培养与职业活动间的平滑过渡以及对职岗的零距离适应。这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重视职业性实训项目资源的建设。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方法

专业培养目标规范了实践教学的技术领域与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则为内容体系提供了基础框架。

1.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指需要以实践方式完成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它应以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为主线,以职业技术与素质内容为基本单元,完整地涵盖能力体系的演进与构成,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2.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教学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构建内容体系的基本依据是形成能力目标体系的学习线路。

第一,构建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1)在高职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并熟练应用职业技术,形成工作能力,表现学习成果。因此,应依据职业活动的内容背景、能力的客观构成,遵循形成职业能力的认知规律,整合课程内涵,从职业工作单元角度组织和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单元。(2)高职教育是面向能力培养的短学历教育,需要实践内容应能从方法性的单元问题快节奏地转向任务性的职业活动。要求学生能以个体或团队的形式,及时地整合、溶解相关的知识、技术以及素质教育成果,以求个性化的能力积累。这时,学生面对的问题不再属于特定课程。因此,必须考虑实践内容、形式和进程间的协调性以及先期教育成果的综合运用,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效率。(3)课程是构成目标能力体系的基础资源模块,控制着专业教学的基本进程。由于能力实训是面向职业活动的任务型综合技术实践,强调特定意义上的技术完整,这难免会需要某些特定小规模技术单元的支持,而这些技术模块又不易纳入课堂教学。因此,构建内容体系必须考虑实际任务需求,切勿忽视无课程背景的特定技术单元,要充分发挥实训活动的学习和训练特点,确保能力训练的针对性与实用性。(4)本着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原则,针对实际岗位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地组织实训项目。尤其注重以能力培养为主题、带有岗位实践特征的内容建设。

第二,实践项目。实践项目代表具有特定内容和既定目标的基本实践单元,也是学生在特定教学形式下的具体实训任务,实践项目总体构成了实践教学的资源体系。项目的课程目标与其内涵必须符合专业培养进程。依据这个观点,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项目可进行以下分类(如表1所示)。

实践项目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技术支撑点、行动领域和进程要求、考核标准等。(2)题目。明确实践活动“根据什么”“做什么”,用什么形式描述训练结果。(3)实践指导书和其他辅助资料。说明如何进行专业实践,据此还能“做什么”。

第三,教学形式。鉴于学历教育特点,教学形式仍可参照传统模式设计,见表2。

3.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评价。实践教学是基于课程体系具体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运行系统,它必须在一系列管理文件的规范下才能有效实施。具体包括:操作规则、基本环境、基本进程、考核方式和教师的职责等。

评价体系是面向培养目标的质量检测机制,它有两个面向:面向学生实践活动,制定成绩考核方法、管理考核信息、分析考核结果、评价教学质量;面向实践教学体系,依培养目标和就业情况,分析、评价当前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条件(教师、设备资源)的可行性,提出改进意见。

三、案例

1.专业背景。目标:软件技术、软件测试、Java、VB.NET开发技术方向。

学制:两年或三年。

2.实践内容体系。基于表

1、表2构建实践内容体系,其中,主要实践项目构成如图所示。

3.实施说明。(1)进程中的三个过程目标。一是掌握典型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和一般设计技术;能够基于面向对象技术,运用Swing和JDBC编制简单C/S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掌握一般网页的编制与发布环境管理技术。二是基本掌握应用SQL语句访问数据库技术、T-SQL编写存储过程技术;运用JSP开发动态网页技术;运用VS.NET编制一般性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技术;能够自主管理开发环境。三是基本掌握应用ASP.NET编制Web环境的数据库应用程序;能够创建和应用XML Web Service,初步掌握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工程参与能力。或者,基于J2EE概念,运用jBuilder2005,Weblogic,Struts,开发一般性JSF体系结构的应用程序。(2)独立技术实践单元。本方案设置XML、水晶报表两个实践单元,以下仅以XML为例。一是课程目标:学习、实践XML基本概念,编写、显示XML文档,XLS转换方法,文档对象模型。掌握一般应用技术和意义。二是课程形式:综合技术实训(24学时,其中以多媒体课堂讲授10学时)。

本文是作者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的有益探索和经验总结,经过两个循环的实践验证,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义宗.实用教学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IT领域高职课程结构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程组.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证课程解决方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第四篇: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具有综合性、实践型、专业性及多层次的特点,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是培养物流管理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证。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方案要紧紧围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通过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构造实践教学环境,并将二者进行合理的配置,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贯穿于物流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体系。

一、以岗位(群)需求为导向,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1、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物流运营管理人才与物流作业一线操作人才。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是物流的主要管理者,即从事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具体项目策划和实际运作管理,不仅能对物流运作过程的单一环节进行管理,而且能对物流的各环节进行规划、管理、控制和调节;其主要工作岗位有:仓储经理、运输经理、物流经理、物料经理、采购经理等。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主要从事对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其对具体的物流作业非常熟悉,实践操作能力强;主要工作岗位有:仓管员、采购员、订单员等。因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覆盖的岗位和岗位群的定位。

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群分类,分解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确定了五个岗位所需要的三个一级主要能力(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行业通用力),并将一级能力细化为九个二级能力(职业道德、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物流客户管理能力)。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高职物流职业岗位群与职业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专业知识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能胜任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仓储配送中心以及内外贸公司的物流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具体包含三个层面:

①加强基本实践能力。通过物流作业模拟,使学生掌握物流基本流程、环节与操作能力,直观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流程和单据流转。通过角色模拟和交流讨论,使学生深刻体会物流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熟悉对物流各个岗位的入职需要和技能。

②提高物流技能水平和物流分析能力。通过采用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及设备,使学生掌握关键物流技术以及提高学生操作物流设备的水平。通过对物流系统流程的分析,加强学生对物流内在信息、职能和流程的掌握,逐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分析能力。

③发展综合实践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选定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并通过一定的实验进行研究的能力。

二、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践

教学课程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应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这样的教学规律。因此,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应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开始阶段。

通过基础实践将学过的基础课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领域及技术岗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基本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知道专业要求是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学生主要采用认知实习(如企业参观)、案例教学、演示教学、专家报告、文献收集和整理等方法。

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期末。

主要是在完成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物流管理基础等课程教学任务之后进行的一个认识性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物流的仓储、运输等经营管理状况,了解物流的业务流程及物流主要设施设备等。

2、专业实践教学阶段专业实践教学可安排在大二专业主干课学习阶段,是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成本管理等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进行的专业技能实训。主要任务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反映各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根据各

理论课程教学重点向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分析与决策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掌握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和配送等物流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主要手段有物流实训项目教学、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物流仿真教学等。

物流实训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在每次实训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创造性地设计完成项目的多种方案和途径,并做出选择。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模拟实验是指利用校内外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模拟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流程的运作。模拟实验的关键是实验数据的仿真性、实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验的指导和考核。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物流实务的操作能力。

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针对专业特点收集精选典型案例,也可以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案例,学生收集案例的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活动。学生共同围能绕实践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在选择案例时必须注意案例的实用性和典型性,且物流专业的案例要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3、综合实践教学阶段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进行,主要任务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由老师对实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指导,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综合型实践教学建立在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各课程中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的了解,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其从事物流管理的职业适应能力。同时,还可在该阶段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内容,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解决方案并实施其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等。综合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指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顶岗实习是指让学生到实习基地直接参加物流实务工作。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企业中存在的一些经营管理问题,熟悉和掌握一定的物流业务技能,如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完成学校实践教学的部分任务,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双向选择,从而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也相应降低了实习单位的用人成本。通过实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加深对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物流业务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勤俭负责、刻苦耐劳的精神,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营造团队合作气氛,培养社会责任,为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有意识地针对毕业论文选题,善于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它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

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物流实践教学环境实践

教学环境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教学环境可分为实物环境和模拟环境。

实践教学的实物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实践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浓,设备的专用性强,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实践教学的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该实践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

1、建设物流实验室物流专业实验室建设是物流专业建设里面的一个关键项目,建设实验室要与课程设置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观摩、学习、操作的实训平台。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物流业务流程以及物流相关理论,通过物流作业流程演练提高设备操作水平。国内高职院校物流实验室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物流软件模拟实验室。以软件模拟各项工作流程为主,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让学生

熟悉物流流程的操作及物流管理方法和原则。

通过这些软件系统的模拟操作,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管理方法。这类软件模拟系统可以配合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来设置,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理解。

②物流企业管理模拟沙盘。沙盘课程因其直观性、动手操作性、团队合作性而备受关注也深受学生的喜欢。运用物流企业管理模拟沙盘,让学生进行备货、仓储、订单履行、存货管理、供应/ 需求计划等的决策与实施,并通过讲演、小组研讨、个案研究、角色扮演等多元化教学, 让学生理解及掌握专业知识。③物流仿真实验室。物流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在现代物流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仿真教学软件以模拟各项工作流程为主,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配送等。通过模拟操作,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全面掌握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及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物流自动化实验室(硬件实验室)。这种实验室是一种物理实体实验室,以自动化仓储设备、物流信息技术为核心,模拟国内外先进的仓储配送企业的场景、作业、管理等,融合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和设备,便于学生观摩现代物流自动化技术,掌握先进的物流技术及设备操作技能,为专业教学提供一个接近现实的实践环境。由于物流硬件实验室投资较大,所以一般高校只建立物流软件实验室。

2、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是增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佳方案。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解决院校师资培训的问题、实践基地建设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为其度身定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计划为其培养人才。因此可以将实践教学活动由校内放至校外,即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学生到企业岗位实习;二是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工作。要做好以上两项工作,选择合适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关键问题。要与一些信誉高、管理好的企业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时,积极探索以下三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是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二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构建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三是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建立自主管理型校外实训基地。

第五篇: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与实践.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龚少军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09期

[摘要]就业岗位国际化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基本特点,本文通过对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结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以及相关经验。

[关键词]高职 航海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设置

[作者简介]龚少军(1969-),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航海技术与航海教育。(江苏南通2260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4-0141-02

一、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指导思想

(一)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胜任特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能力的要求侧重于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职责,因此其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和技能训练项目较多。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经1995年缔约国大会修正通过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78/95公约》)和我国海事法规规定的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适任现代化船舶驾驶与管理的无限航区高级船员。

(二)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岗位国际化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创新人才。《STCW78/95公约》等一系列海事法规的实施和新技术在航海上的应用使国际、国内航运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航海技术专业人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给航海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中,高职院校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尽快地由“以知识为基础”向“以能力为基础”转变,淡化理论教学,加强适任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航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国际规格的航运人才,不断地跟踪国内外航运业的发展与变化,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国际全面接轨。

二、适应国际竞争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要求

(一)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人才的基本要求

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在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具有“一种精神”“四个意识”和“四项能力”。由于航海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艰苦行业,“一种精神”是指敬业精神。“四个意识”即经济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环境意识和服从意识。经济意识就是航海类人才要懂得经营;法律法规意识就是航海类人才不但要懂得国际国内各项专业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自觉地严格遵守各项专业法律法规意识;环境意识就是航海类人才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应自觉地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海洋环境。基于我国的国情,我国的航海教育一直强调服从意识,在国际航运业这个大环境中,服从意识的内涵还需拓展,要正确处理好被雇者和雇者之间的关系。“四项能力”即管理领导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实操能力。我国航海教育多年来一直非常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受教学方法、语言环境、实操和实训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实操能力的提高比较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航海类人才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中竞争的主要原因。

(二)适应国际竞争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根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航运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有利于培养“一种精神”“四个意识”和“四项能力”。因此,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重视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国防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进一步强化培养英语应用能力。高职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已成为我国远洋船舶驾驶专门人才的主力军,多年的海员外派实践证明了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外派船员队伍的国家,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我国有较好的航海教育与培训体系基础,国内外船东对我国航海教育与培训予以较高评价,这为中国海员走向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我国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差,在英语交流方面很多高级船员仍过分依赖整套班子的力量,个人适应能力不强,与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航运市场的日益国际化对船员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加强船员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亟需突破的难点问题,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将英语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英语教学的研究。

3.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的具体课程框架。要妥善处理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与培养岗位适任能力的符合度,必须以职业为向导,以职业能力、海洋船舶驾驶岗位职能的要求调整、优化、重组课程,加大

课程整合力度,搭建综合课程平台,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按照《STCW78/95公约》以航行职能构建课程体系,全面整合、优化专业课程(群)。

4.适当减少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由于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时间短,在仅有的两年半在校学习的时间里,除了要保证国家海事局要求必须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的课程外,还要强化“一种精神”“四个意识”和“四项能力”的培养,时间显然非常紧张。因此,编制的教学计划要增加其“柔性”和“灵活性”,减少“刚性”,要减少总学分和课内总学时,要保证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把一些培养学生经济意识、法律意识、环境意识方面的课程充实到教学课程体系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潜能,成为应用型复合人才。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高等航海应用型人才,文化基础课要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按照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与标准建设实操、实训基地,实验教学要建立由必做基础性实验、选做提高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组成的开放教学体系,要注重提高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益。

三、适应国际竞争的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具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航海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层次及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纷纷进入国内外主流航运企业,连年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学院航海技术专业不断进行适应国际竞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其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根据以上原则并根据国际航运市场的最新变化适时调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现代化。根据《STCW78/95公约》和高等航海职业技术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借鉴国内外一流航海院校的办学方法与思路,运用CBE/DACUM和MES课程开发模式科学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尽早介入专业,培养职业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坚持“适应岗位需要,整体优化”原则,以培养学生适任能力为主线,按照船舶各功能(航行功能、船舶作业与船员管理功能、货物装卸与积载功能、船舶通信功能)设置课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趋于模块化。淡化理论教学,重视实操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使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教学模块,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针对专业培养目标,注重课程内容的改革,及时将航海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引进课堂。根据专业特点及社会需要,大胆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大刀阔斧地删减一些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和内容,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如将原“雷达与

ARPA”“二小证”合并;在航海学课程中,删掉劳兰A、台卡、奥米加等内容陈旧的部分,一些较陈旧的航海技术如航迹推算等章节少讲,增加电子海图、AIS、驾驶台资源管理等最新航海技术新课程作为选修课,使课程内容现代化,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2.课程体系体现了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制订教学计划时,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国防素质和专业素质等多方面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好素质教育。发挥政治课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好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如通过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等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德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实践;充分发挥学院党校、共青团和学生会以及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开展健康、丰富、活泼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整体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

3.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依据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能力要素要求,突出本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围绕航海技术专业素质的要求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安排,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除实验、实训课等教学活动外,还包括参观、现场教学以及各种类型的课程设计、专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课、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教学计划为例,实验占整个教学总时数的13.1%,实习实训占教学总时数的42.8%。通过这些实践课程的教学,特别是重点课程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把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在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训课中,依据岗位职责进行模拟岗位实训,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可方便进行人机互交的优势,利用“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多媒体理论教学——模拟器实操训练——真机实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权,成为自主学习的主宰者和决策者。

4.英语教学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导。英语应用能力是高等航海技术专业人才重要的能力之一,目前也是高职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软肋所在。十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但是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还不尽如人意。英语的听说能力是英语应用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虽然通过了国家海事局规定的适任证书考前英语听力的评估,但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低于适任外派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一方面增加英语教学时数在总教学时数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增加英语听力与会话训练的课时在英语教学时数中的比例,适当降低英语阅读课时的比例。

[参考文献]

[1]陈伟炯.航海技术专业实现本科培养目标应当摒弃形式主义[J].航海教育研究,2002(1).[2]王志明,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江苏高教,2005(3).

下载关于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实践性的课程体系。本文结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在计......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崔鑫吴金鹏董金萍宋继梅王晓军郎秀婷 (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寿光262700)摘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学院实际和应用化工技......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建设策略实践研究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建设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柳江区教育幼儿园课题组【内容提要】“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没有好的教师......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潘菊素,傅琼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构成。其中,目标......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研究定稿[合集5篇]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研究 张名艳,张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无锡214153)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大,结构不够合理,根据辅导员的发展方......

    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

    加强团队建设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分析了项目部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团队建设的过程和操作方法,提出了项目施工管理中几种常见冲突的处理方法,以建设迎合公......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构建探讨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构建探讨 作者:俎文红 万胜利 李强等 摘要:由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是解决当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供求......

    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探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探讨 作者:侯岩滨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2期 [摘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