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02:4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篇: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分析了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对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筛选,提出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引入企业实际生产图样。改变多数高校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顺序,提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机械制图学习的中间阶段开始融入AutoCAD教学。从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方式、师资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

关键词:机械制图;AutoCAD;融合模式;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优化措施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工程图样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工科类专业学生掌握识图、绘图技能是必备的基本功,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综合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其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为“宽专业、重能力”,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如何改进机械制图的教学,既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减少学时数,又要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状况

针对机械制图既有理论又有较多实践的特点,并按照多年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时,常把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相结合,再辅以教具(包括圆规、三角板)在黑板上现场绘制,向学生讲解绘图原理和实际操作,而学生则利用习题练习和手工绘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与学的方法,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产品更新设计对设计、制造人才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特别是在学时减少课程内容不能减少的情况下,沿用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低,学生绘图的速度慢,准确性和美观性不足,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工程设计人才的要求。

从教学的内容来看,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强调手工绘图,而在引导学生应用机械制图的原理,利用计算机先进技术,快速、准确地绘制工程图样方面还很欠缺。

二、AutoCAD融入机械制图教学的优越性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的内容枯燥、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容易导致恶性循环。如果引入AutoCAD绘图并与机械制图融合在一起,制图课的有些内容可以利用AutoCAD软件来讲授,学生在学习二维图形的同时还能直观、动态地观察其三维实体模型,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并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避免进行重复的技能训练

学习机械制图需要完成大量尺规作图的练习,再单独学习AutoCAD就会造成前面大量尺规作图训练的多余。AutoCAD融入机械制图后,可以适当降低尺规作图的要求,学生不必在绘制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制图基本原理、AutoCAD绘图的方法和技巧上。机械制图与AutoCAD有机融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使学生一开始就以计算机绘图的设计思维方式学习制图,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绘图的技能与技巧,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传统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添加式,即在传统机械制图教材中添加几章计算机绘图内容,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操作简便,但由于计算机绘图学时少(一般就几个学时),学生无法在学习计算机绘图时进行充分练习,导致对计算机绘图学习不深人,学习效果不理想;二是独立式,将计算机绘图单独列为一门课,这种方法可以突出计算机绘图的重要性,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在时间段上进行分离教学,不可避免地造成机械制图投影原理和计算机运用方面的脱节,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三是整合式,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整合成一门课,以各个知识点为单元,先后或同时介绍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这种方法能将这两门课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经过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以及两门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在实践中探究了一种将两门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以应用为目的对原有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整合后的课程内容为:

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课程的基本要求,制图的国家标准等;②AutoCAD基础知识,包括用户界面、设置绘图环境和图层、基本命令等;③点、线、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④简单图形的创建,通过平面图形绘制讲解AutoCAD中的绘图和编辑命令;⑤组合体视图及尺寸标注,包括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以及上机绘制组合体视图并标注其尺寸;⑥机件的表达方法,包括各种表达方法的应用,以及AutoCAD机件表达方法的上机练习;⑦标准件和常用件:包括螺纹连接、齿轮、键、销连接等,以及上机绘制标准件和常用件;⑧零件图:包括视图选择、尺寸标注、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读图方法,以及上机绘制零件图并进行文字、尺寸、形位公差及粗糙度等标注;⑨装配图:包括装配图的画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并要求上机绘制装配图;⑩专题测绘:强调综合技能的训练,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零部件测绘中,手工画出草图,再用CAD绘出整套图纸。

(2)利用AutoCAD软件授课。把两门课程的内容穿插起来讲授,使教学更加灵活。每一部分内容都要求学生对徒手绘图、读图与计算机绘图三个方面达到熟练掌握,可以把需要讲解的图形提前在AutoCAD软件中建立模型,在授课时,通过对模型的旋转、剖切等操作,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积极采用基于实体造型的多媒体技术。机械制图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为基础,教会学生应用投影理论和投影规律来解决工程图样的识读和绘制。在课件开发上,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相关现代教育新技术,开发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机械制图课件,打破原有的单一学科的课程界线,倡导在计算机环境下的直观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抽象的空间概念,让学生看到立体形状,从而完成机械制图教学中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4)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应该同样重要,作业要求在图纸上和AutoCAD中同时完成。对组合体和零件图的识读及绘制是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个难点问题,由于缺乏实际的模型,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发挥,两门课程结合起来,板图作业在AutoCAD中建立三维模型,使三视图和计算机三维模型得到一一对照,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就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作业也能够完成得轻而易举。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让学生个人或团体合作,利用AutoCAD软件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产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意识到了AutoCAD软件作为一种设计工具的重要性,另外,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遇到一些困难,通过对这些困难的克服,也可以促进学生对AutoCAD软件的学习。

(6)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两门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学习中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对理论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同时由浅入深地进行大量绘图和读图的训练,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构型能力。另外,学生在学习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制图标准,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7)改革考核的方式。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以实践操作为主、笔试为辅,通过手工绘图作业、平时上机练习、笔试及利用CAD实际上机绘图等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教学改革效果及结语 实践证明,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教学中两门课程相互贯通,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显示出极大的活力,CAD辅助制图可以加深对机械制图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机械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CAD绘图方法的掌握,内容上避免了重复,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好地培养,教学效果良好。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动态、循环反复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除了CAD技术已在工程图中普遍应用之外,Pro/E、UG等更为先进的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今后对制图课程的改革也应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而变化,对相关课程作进一步整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诚英.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的有机结合 [J].文教资料,2006,(10):65-66 [2]陈桂芬.计算机绘图与机械制图融入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44-45.

[3]刘冬梅.张国安等《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农业化研究,2004,(2):278-279.

[4]秉园固.关于《机械制图)与《Auto—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究 [J].成才之路,2007.(28).

[5]石光源、周积义、彭福荫、机械制图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6]胡元哲.信息时代传统课程工程制图的教改探索 [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33-34.

[7]杨贵强.许玉巍.Auto—CAD2000学习教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李玉笄.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改研究 [J].水利科技,2006,(1):60-61.

第二篇: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与实践

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关于汉语拼音教材的编排

目前正在全国38个实验区分别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套实验教科书,为体现课程标准中有关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问题,与以往的教材编写相比,有两点根本性的突破。

1、拼音、识字双轨进行,两者互为补充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材 一律采用开学集中学习汉语拼音,然后再学习汉字的方式来编排,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定律。刚入学的儿童,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整日为学汉语拼音而学汉语拼音,拼音学习的工具性不能得到及时的体现。为此,三套实验教材的编者们,打破陈规,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拼音、识字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编排教材,这是汉语拼音教学史上的一次创新。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三套实验教材均是以拼音、识字双轨运行的编排来落实汉语拼音工具性的问题。但呈现的方式却有所差别:人教版、苏教版都是以拼音为主线,拼音识字为辅线安排教学的。不同的是,苏教版采用单元集中归类拼音识字的呈现方式,人教版则采用随文拼音识字的呈现方式。北师大版则另辟蹊径,力求采用识字带拼音、拼音带阅读识字的双向互动的呈现方式。尽管三套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但拼音、识字同时进行的创意,却能给今后的汉语拼音教学带来互为补充且相得益彰的勃勃生机,这是因为:

第一,拼音识字,让学生及早尝到了学拼音的成就感,而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音的能力。

第二,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语音符号,和儿童的心理图式确有一段距离,但揉进了汉字的学习,情况就不一样了。汉字的部件大多具有物象,识别的信息模块与儿童思维模块容易匹配、连通,因而就能够激发儿童学习欲望。儿童一旦愿意多识字,那么,他们就必定愿意尽快掌握拼音这个工具。

第三,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活化石,他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其旺盛的生命力为世人所惊叹。孩子们早点接触汉字,就早点接触了中华文化,也就早点进入了母语教育的内核。而母语教育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根基。

2、在言语实践中学拼音,在拼音练习中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例如:儿童学拼音前,虽不认识a、i、b等字母,但以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在儿童口语中经常出现,如:“阿姨、爸爸”中的“a、i、b”。因而教学拼音,就是把儿童熟悉的语音与之相对应的不熟悉字母进行沟通,再组成有意识的语言单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运用。这就是音素不离音节,音节不离词语,词语不离句子的“糖葫芦”串连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几十年共同实践的成果。

三套实验教材的编者一方面继承了这一成果,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他们在每组拼音后面均附上一个完整的语言片断(或小故事、或儿歌、或童谣、或古诗)以此用来进行拼音练习,培养拼音能力。其实,任何一种能力 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任何一种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由于语言片断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生活意象,其中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所以,诵读这些语言片断,不仅复习巩固了拼音,还起到了综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例如:

苏教版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景图”中,并配上相应的语境歌。如b、p、m、f一课的情景图便是: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前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匹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将文字寓于一个小故事中进行教学,并辅以语境儿歌,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锻炼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渗透了爱护文物的教育。

人教版在学习d、t、n、l时,课本上出现这样一幅图:一匹枣红色马驼着一袋大米,奔驰在辽阔的土地上,小兔紧紧追赶,满头大汗的劝说枣红马不要踩疼了小草。图下还配有一首儿歌,供学生朗读:“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这样既学了声母,又学了汉字,还在儿歌的诵读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北师大版在集中学习21个声母后,让学生集中练读儿童诗《大家都说普通话》:“鸟有鸟的话,风有风的话,有的像唱歌,有的像吵架。说话不能猜谜语,大家都说普通话。”声母全用红颜色标注,学生一方面边看拼音边读出;另一方面学生诵读全诗,有明白了大家都要说普通话的道理,以及拼音对说普通话的作用。

二、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要求。这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作了明确的定位,即为了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由此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汉语拼音,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样的定位缓解了小学生刚入学就长时间的学习枯燥乏味的汉语拼音而造成的沉重负担。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席的过程。因此,教师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经验,是使教学化难为易,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汉语拼音教学主要包括字母的发音、音节的拼读、字母和音节的书写这三方面。

(一)声母、韵母教学趣味化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首要因素,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充满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总是授之以鱼,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读、怎么记、久而久之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那就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寻求乐趣。在开始教汉语拼音时,每个字母都变成一句儿歌,便于学生记住他们的音和形。教师可根据教材设计的表音表形图、情景图使所学字母与儿童的口语经验和认识的事物相匹配,指导学生读准音、认清形。如a,发音同阿姨的“阿”,它的形与阿姨圆圆的脸形,微微上翘的发梢的组合极为相似。阿姨的脸a,a,a。教师从指导发现到指导迁移,让学生始终在富

有趣味的探究活动中学习。

字母的发音是教学难点,尤其是复韵母、鼻韵母。教师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认真听老师发音,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以及表示口形变化的手势,指导学生模仿,掌握发音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以及学过的发音方法尝试发音。如“ao、ou、iu”这一组复韵母,苏教版教材由提供“一群冬泳健儿破冰游泳”的情景图引入。教学可先从观察情景图入手,借助“袄”、“游”“鸥”的读音来认读三个复韵母。(情景图的目的是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出要学习的三个复韵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时要防止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占用的时间过多,造成本末倒置。)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刚学过的“ai、ei、ui”是怎样发音的(读第一个字母,向第二个滑行)“谁不用老师教,就能读准它们?”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教学声调时,教师可结合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声调示意图,让学生在听老师发音和自我练习中体会四声的高低升降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日常用语练习发音,或设计有趣的故事练习发音。如:教学ba的四声时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聪聪,聪聪喜欢吹喇叭,练习;聪聪出去玩,看见一个女孩在打靶,练习;聪聪接着走,看见一个男孩在拔萝卜,练习;聪聪回家告诉爸爸自己看见的有趣的事,练习。一个故事讲完,学生的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开始先按顺序练读,再打乱顺序边别认读。

(二)拼读音节的教学要把学生拼读能力作为训练重点

拼读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果遇到声母、韵母中间有介音的情况,则采用“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一开始,教师可以领读,然后更换声母或韵母让学生尝试拼读,如b-a→bab-o→bop-a→pa„„拼读多了,学生自然悟出规律,其他音节也能触类旁通了。练习时应该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避免简单的重复,可以采用转盘式教具、找朋友等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一段时间后待拼读熟练了,就不需要再给声母、韵母一一“点名”,而是直接读出音节。拼读带声调的音节,这里可选用张庆老师向我们介绍的三种教法:音节数调法、音节定调法、韵母定调法来指导学生。在按顺序读准音节四声的基础上,再打乱顺序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要领。

(三)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也是教学要求之一

汉语拼音四线格分上、中、下格。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示范书写时,要结合书中的笔顺图示告诉学生字母的笔顺。学生描红或临写时,教师要耐心、细致的指导。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师除了不厌其烦的提醒、指导外,还要把问题“还”给学生解决,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如b、p、q、g这四个字母,都是由“l”和一个半圆组成,怎么区分?学生有的剪出部件,不断变化组合方式来辨认;有的编成儿歌“右下半圆bbb, 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有的找周围与字母相像的事物来记忆。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不会厌烦,而且越学越有味。

总之,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第三篇:模拟项目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手段,也是各级教学部门的重要职责。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做好质量保障监督工作,应构建合适的质量监控体系。本文结合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阐述了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发展的核心。当前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疏于教学质量管理使得教学质量成为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为此,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阐述了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作用。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监控体系来提升教学质量变得何等的重要,监控体系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的评价、监督、对学校行为实施调节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体统。它是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部环节,为教育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证。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构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是教学质量的最终承载者。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功成才。

(三)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跨越的历史性转折点,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战略竞争期。那么每所高校都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监控措施,用素质教育的指标来引导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每所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努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分为两个部分: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

(一)教学评估。

首先学院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师教学工作等级,然后制定教研室主任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研室主任工作等级。

(二)教学督导。

随时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检查、指导,与教师交流意见;参与教学过程的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教学大纲、教案、日历、实践教学的情况,并提出督导意见和建议;参加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抽查部分期末试卷、毕业论文,发现教

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认真收集和及时反馈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质量督导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督导员听课评价。

督导员一般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法的教师或离退休的返聘人员组成。他们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清楚一线教学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能够对教师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能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客观、公正的要求和建议。受评教师在讲授内容上是否突出重点、难点;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有独到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本质的内容讲得透彻;是否运用最佳教学方法等,督导员一目了然。督导员听完每堂课后及时的和教师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帮助很大。

2.同行互评。

学院全体教师互相听课,进行互评,填写《课堂教学质量互评表》。同行教师尤其是同一课程的不同任课教师互相听课,能汲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改善自身的缺点。同行评估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比如该课程是否吸收学科新成果、是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能否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能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是否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授课,普通话是否标准,是否严格执行考勤等。在互相听课后,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

3.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体现了“以人为本”观念,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生评教给学生提供了“敢说真话、敢发真言”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及时的沟通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每堂课必须做好准备,要求不再是死板的传授知识,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这样,教师课前就要精心钻研教材、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懂得教育学的知识,深知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学生评教能够促使教师时刻想着学生、时刻关心学生、时刻为自己的上课做好准备。这样对老师的成长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信息员反馈。

教学信息员一般由教学秘书担任,学期结束后,信息员都会开展学生座谈会对老师们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召集教学督导员进行交流,记录学生和督导员反馈的意见,收集整理这些

反馈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们都能够及时了解信息,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有效地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考核体系。

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富有的创造性劳动,每位教师的创造性都不一样,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敬业精神,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等息息相关。所以高校应根据教师的教龄长短,工作阅历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创造科学的考核体系,积极实施青年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二)构建合适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的考核,也就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效果的体现现主要是以闭卷考核方式进行,本人觉得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比如:公共任选课程以论文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实验课程的考核以学生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方式考核;专业考查课程的考核以查阅相关专业文献资料写论文的方式进行,闭卷考试可以以试题库考核模式、半开放考核模式—一页小抄写上公式带入考场方式进行;英语课程的口语考试以随堂进行口语测试的方式进行。总之,考核体系应该具有合理性、多样性,每门课程的考核都应体现自身的特点,都能准确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合理扩大招生。

学校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着努力挖掘办学潜力的前提下合理扩大招生规模,控制师生比,这样才能稳固教学秩序、巩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个学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高天虹,赵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6月,13(2):111~113.【2】王俊林等,《构建科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2):99~100.【3】周治淼等,《浅析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教学改革与管理,2009.5.【4】庞丽娟等,《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西安建筑科学大学学报,2008年3月,27(1).

第四篇: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和关键,针对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中的诸多问题,高职数学要坚持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结合专业特色,以学生为中心,厘清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与中职数学有效衔接,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高职数学;衔接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在校生数量逐年增长,发展态势迅猛。然而,随着中职学生大量进入高职学习,学生在一些基础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上,出现了很大的学习困难。数学作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其实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不畅,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我国很多专家学者从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概念、理论基础、衔接内容、衔接方式、问题归因和策略、改革试点和实践探索、保障制度和措施、国际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已成为当代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热点问题。

1中高职数学课程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中职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1]。而高职数学往往模仿普通高等院校,仅仅是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简化,课程教学目标趋向学科化,更注重数学专业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1.2教学内容不连贯

目前很多中高职学校的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程度上的脱节,以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所属的24所中职学校,4所高职学校为例,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排列与组合、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高职数学教学则包括:必修的一元函数微积分和选修的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由此可见,高职数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函数,而在中职数学中,一般的幂函数和反三角函数并没有涉及,同时,中职数学对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也较为简单,从而影响高职学生对概率论的学习。这些教学内容上的脱节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困难,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影响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引起高职数学教师的重视。

1.3教学模式与方法脱节

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占据主导地位,中职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授课时间充裕,教师授课方式以传统黑板式教学为主,对重难点做出详尽讲解并配合大量习题供学生练习,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学。高职数学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总结,教师起引导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课时少,进度快,重难点多,课堂练习少,授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高职新生无法适应巨大的反差,对高职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放弃学习。

1.4评价体系简单

中职数学教学一般采取终结性评价,期末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决定了学生的成绩,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限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力。而高职数学课程虽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很多时候仍然是考勤成绩、作业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简单合成,缺少了多元综合评价,考试的激励导向功能没有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也阻碍了中高职数学课程的有效衔接。

2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教学研究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任务导向、能力为本”的原则,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依据美国著名教学家、课程理论家泰勒提出的课程理论,从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方面: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出发,结合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情景化设计、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中高职数学的有机衔接。

2.1厘清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衔接是课程衔接的核心。高职数学教师要和行业、企业以及中职数学教师密切联系,明确高职数学的课程目标,界定高职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增强与中职数学课程的衔接度,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职业导向,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

2.2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数学衔接的关键。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比较直观,注重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较少,而高职数学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4]。因此,高职数学教师首先要熟悉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坚持以素质、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中职数学为基础,高职数学为主导,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根据高职不同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整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实现中高职数学学习内容上的衔接,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需求,激发学生产生“动机”,兼顾学生后续专业课程。

2.3改善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差,对数学有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猜测、多交流,积极探索,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利用数学软件,通过数学软件的使用,将学生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淡化系统性和逻辑严密性,针对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这一情况,教学中不追求逐字逐句的严格描述,而是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描述。例如在概念教学时,通过有专业背景的实例引入,避免严格的“数学定义”,顺势引入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在介绍基本定理的时候,避免“定理—证明—应用”的单一模式,采用问题式引入,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渐入主题,交代来龙去脉,避免抽象。在讲解运算及其规则时,对于复杂的内容充分与数学软件相结合,抽象内容形象化处理。将数学建模融入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及借助于数学软件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4改革评价体系

探索与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使考核方法更加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分情境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对每个情境进行考核,每个情境的考核分为能力和素质考核两部分,重点考核学生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情境的考核作为高等数学整体考核的一部分,弱化以卷面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考核,打破期末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局面,使学生克服对高等数学的畏惧感,重拾信心。

3具体的一些做法和效果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课程组将工科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针对所有专业开设的基础模块(函数、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和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专业模块(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在各模块中根据生活实例或专业实例建立学习情境,阐述实际应用和价值,引入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在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利用网络云平台和智能手机,建立了微课平台、线上题库等多种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同时,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软件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了“教、学、做、评”一体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建成混合式教学平台,完成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重点教学研究项目1项,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完成院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获得院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本,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4结语

通过构建新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以任务为驱动,情境为依托,混合式教学为载体,结合专业特色,实施中高职衔接数学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科学人文素养,从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朱翠兰.对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19):52-53.[3]斯彩英,洪波,潘仲川.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的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87-89.[4]尚秀丽.中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探讨———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85-87,120.[5]史亚兰,荣雅艳.浅议我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43):19-20.

第五篇:多情景融合的项目引导式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多情景融合的项目引导式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摘 要:为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和多情景融合模式的新型教学关系,紧扣“多情景融合和项目导入式”的课程改革目标,开展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方案,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多情景融合;项目引导;机械制图;创新与实践

机械制图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尤其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程度,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设计、专业课及毕业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和灵活运用,因而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空间想象能力不足、识图能力不强和工程实践能力弱等问题,所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刻不容缓。对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空间想象和识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开展创新工程活动具有现实意义。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取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课后进行练习的教学方式。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动参与的机会很少,积极思考与提出问题的学生也很少,导致学生在课下练习过程中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和思考问题不积极的现象,所以,要尽量把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改为主动,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作为导演,设计教学的情景和过程,让学生作为演员,置身其中,主动参与,积极提问,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及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计算机绘图、多媒体教学以及相应的工程实践训练已经成为工程制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绘图已经写入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多媒体教学方法也已经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应用,但机械制图课程一直沿用分段式的教学模式,即在传统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结束后,集中讲授计算机绘图内容。这种模式不仅将传统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两者内在的联系人为分离,而且不能使计算机绘图内容渗透到机械制图课程的讲授中,更不能发挥计算机绘图的辅助教学功能。同时,单纯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学生上课像看“电影”一样,给课后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带来困难,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虽然目前的教学安排了一些工程实践活动,但还远远不够,绝大部分学生很难有机会参与到实际工程实践训练中。

为此,我们把项目教学法引入机械制图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且难度适中的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借助于计算机绘图技术、多媒体教学方法和课外兴趣小组等多情景融合教学模式,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与传统机械制图两者固有的内在联系及共性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将计算机绘图、多媒体教学方法单列后置的教学方式改为穿插多情景融合式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快捷性及三维辅助功能,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多情景融合教学项目和实施方案的制定

2.1 素材的搜集和项目内容的制定

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取既有一定难度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方便组织教学活动的项目,是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内容。项目既要满足教学内容需要,又要结合工程实际,不仅使学生能够通过项目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而且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2.2 项目实施平台建设及实施方案制定

针对课程内容,制定合理的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项目的开展,是融合多情景教学的重要前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针对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全班学生分组,每一组都依据教师课前准备的素材和研究对象开展活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分步骤讨论,增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逐步转化成自己解决问题,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研究,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且促进了知识点的掌握和物体空间能力的培养。多情景教学、实践环境的设计与构建

3.1 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综合利用计算机二维(如AutoCAD,CAXA)和三维软件(PRO/E,Solidworks等)、多媒体技术(如Flash动画演示,Authorware,3DMax等)、网络技术(博客、微博等主流互动交流平台)等先进技术和教学理念融入课程和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交替穿插进行,营造多情景学习环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

3.2 实践教学情景的设计

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陈列室和模型室,以现场讲解和提问的形式进行项目教学活动,适当安排学生到测绘室进行典型零部件的拆装和测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补充更新或者自制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模型。

3.3 现场学习情景的构建和组织

组织学生在业余时间多去实习车间进行参观学习,并组建课外兴趣小组,通过现场沟通学习和兴趣活动的开展,给枯燥的课本内容赋予生命力,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1)结合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取齿轮油泵为项目的主要素材,由于齿轮油泵是工程实际中常见的一种机械装置,比较贴合工程实际,相对于简单的机械装置而言又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研室模型库中有实物模型,便于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齿轮泵的设计为主线,通过融合课堂教学动画演示、绘图室实物讲解及测绘、计算机设计室CAD绘图、设计结果分组讨论等多情景教学环境设置,使学生通过齿轮油泵项目的设计过程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去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2)针对项目内容,组织编写了教学类教材2部、计算机辅助设计类教材2部以及配套的《零部件测绘实验指导书》,充分利用三维软件和多媒体技术,组织典型零件及组合体的三维模型制作,重新编排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补充对齿轮泵基本原理、动画演示等内容,并补充陈列室和测绘室中齿轮油泵实物模型和典型零部件模型,满足学生开展模型拆装、测绘等实践活动。在对齿轮油泵的测绘中,全班学生自由分组,每3~4人一组,先由小组内学生自由讨论,针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出现问题,教师现场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最后,根据各组学生的测绘结果和课堂表现进行考核打分。学生在相对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体验到了设计的乐趣,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3)在课程资源库建设方面,建立了“工程制图”网络课程资源库,该资源库包含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和网上在线答疑等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可通过校园网进入“工程图学网络教学系统”参加网络学习、答疑和自我测试。目前课程内容、电

(下转页)

(上接页)

子教案、实验指导章节习题、自测练习、教学大纲等均已上网,学生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而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任课教师开通了面向教学的微博、博客及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4)在课外实践活动建设方面,组建了机械制图课外兴趣小组。在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该小组连续3年获得全国“工图杯”大赛一等奖和个人单项一等奖等奖项,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荣获第五届和第六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

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先进教学理念和技术融入到课程和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交替穿插进行,营造多情景学习环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兴趣和互动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明显提升。结束语

以项目导入为主线,多情景信息融合的教学模式便于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课堂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多情景融合的项目引导式教学既丰富和保证了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品质,又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绘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能力。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对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以在类似的课程教学中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 刘桂香,马洪涛.“机械制图”课中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7):131-132.[2] 周红.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13-114.[3] 纪政科,谭永平,黄小霞.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机械制图及测绘》教学实践[J].职教论坛,2011(32):52-54.[4] 陈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2(20):30-32.[5] 何谦.基于渐进式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25(4):170-173.[6] 冯桂珍,池建斌,王大鸣.基于Web的机械制图虚拟模型库的构建[J].工程图学学报,2008(6):149-153.[7] 张娜,熊见亮.《机械制图》中项目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1(8):146.

下载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竞争......

    AutoCAD学习心得与体会★

    建筑 CAD 课程结业论文 AutoCAD 学习心得与体会 姓 学 名: 徐永光 号: 10048227004 完成时间: 10. 03. 26 浅谈 AutoCAD 软件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摘 要:本文通过作者对 AutoC......

    初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初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宁县铁王初级中学 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困扰语文教学质量的......

    高职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提出三种实践教学模式,游戏实践教学法、试......

    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引言 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是毕业生在高职院校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后获得一种工作技能,成为今后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经......

    AutoCAD学习心得与体会01

    建筑CAD课程结业论文 AutoCAD学习心得与体会 姓名:王艳学号:完成时间: 11001181013 2012年4月22日 AutoCAD学习心得与体会 摘 要:现在的建筑施工图纸,基本都是是用AUTOCAD软件绘......

    文化交流与融合

    文化交流与融合5110519072 徐琛摘要:我们都知道文化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大表征,现如今,各国都在不断宣扬自己国家的文化,这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文化交流平台,不......

    高职院校多元文化融合与和谐院系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多元文化融合与和谐院系文化建设 摘 要:概括了多元文化现象和分类;分析了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创造新文化与破坏旧文化、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