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与改革研究

时间:2019-05-12 06:3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与改革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与改革研究》。

第一篇: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与改革研究

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与改革研究

广告学注重应用操作,实践性极强。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的竞争力。然而,因各种条件所限,当前广告实践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实践目标与内容模糊,缺乏系统规定;实践方式五花八门,没有规范;实践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监管,实习效果不尽理想。这在我校广告专业教育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努力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加强现有广告教育的实战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解决我校广告专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必然途径。

一、突出应用,明确实践教学定位与体系规划

作为工科院校的广告教育,确立科学、富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定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根据广告行业发展趋势与学校学科发展特点,我们明确提出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加强基础,重视实践,提高能力,服务社会”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技能为重点,坚持课堂讲授与课上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基于此,我们积极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以基础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课题实践教学为提高,以综合实践教学为创新的梯形结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基础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以强化学生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发散性思维和个性培养为主。课题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各类广告艺术竞赛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或研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技能、体验兴趣、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它要求学生参与广告公司广告策划的各个环节,了解广告运作过程,熟悉广告策划、制作等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能运用在课堂实验中学到的技能和在第二课堂实践中掌握的本领,进行整体的策划与创作,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丰富而规范的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

二、面向需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课程实验教学是梯形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环节,传统的广告实验教学,往往局限于理论验证式的实验和专门技能训练,容易培养出“工匠式”的学生,存在许多弊端。因此,应把握广告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文、理、工交叉的角度切入,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能力;加大了综合性实验、第二课堂和专业大实习的比重,变传统单一的理论验证性实验为综合的素质培养式的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⒈实验实践一体化:从强化广告基本职业技能与专业技能出发,结合理论教学开设广告摄影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广告调查实验、多媒体演示与信息处理实验、平面设计实验、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动画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基础实验。同时重视综合知识技能融合,提倡学生根据实验项目要求自主选题、设计,进行

设计创新性实验。比如,学生学习《广告摄影实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由发挥,进行不同的主题策划,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艺术摄影作品。同时还可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课时外时间进行实习,积累素材,自主选择构思,独立完成作品,以实现实验与实践互相衔接、互相贯通、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

⒉实验项目综合化:实验教学是基础,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基础型实验课程,必须开设综合性(含设计性)实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掌握技能上升到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⒊实验内容个性化:即各门实验课除增大综合性实验比例外,还提倡学生自主研究式实验和开放实验,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自主选题和设计,鼓励学生完成创新作品,同时提高创新型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注重将教师的科研渗入实验实践教学,进行个性化教育。

三、重在技能,探索多样实践教学形式

⒈鼓励学生参加实战。即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策划与设计工作。一是吸纳优秀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使设计服务生活的价值理念得到积极践行。二是依托校外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经常有选择地参加广告行业内的各项实践活动,如以项目为单位,学校与社会、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平台,进行广告策划、创意、市场调查,锻炼动手能力,实践专业知识。三是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内各种专业广告大奖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据中国广告高等教育现状调查显示,金犊奖和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成为大多数高校参加的主要赛事。此外中广协广院奖、one show、白金创意和金铅笔也是众多高校广告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参加的广告赛事。

⒉模拟实战。即在广告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模拟、模拟广告公司及相关活动等形式模拟广告业务情境,强化实战指导与训练。作为教师,应根据广告学科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变单纯教学为多元化教学。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广告活动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参与意识,增强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如通过模拟广告公司、媒体广告部及企业广告部,使学生对现实复杂的广告运作有一定的感知,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良好的实践作用。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与特长,成立网络与多媒体、影视制作、图书编辑与策划、摄影等课余工作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实验室环境创造良好的实战氛围,开展一些创作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⒊营造实战环境与气氛。首先,通过多种渠道搭建校内外广告实验实践平台,是满足教学实践环节的要求,丰富学生实战经验的有效措施。在校内,应加大投入建立广告教学实验室,如影视广告实验室、平面广告实验室、网络广告实验室、数量统计与分析实验室等,以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要。条件成熟时,还可创办广告文化工作室或者广告公司,为教师提供对外联系、宣传的平台,促进教师将广告理论与实务联系起来,同时也给学生打开了解广告业态,进行实践操作的窗口。在校外,与广告公司、媒体传播部门等确立长远的合作关系,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双向互动。其次,组织学生到广告公司、作业现场参观、学习,增加对行业的感性认识。第三,积极

构建“第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层面,因此,一定要把握好立足点和度。可组织学生广告社团、定期举办系列的“广告实务报告会”和“最新广告现象研讨会”,带领学生参与广告实务运作,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参加各种专业竞赛以及在校内外媒体兼职。还可以定期举办“广告节”,并以此活动为主线展开策划和创意大赛,组织优秀实习生评选、专业学习和实践的评奖,开展经典案例研讨等竞赛、展览、讲座、论坛等各类活动。

四、加大力度,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目前,广告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普遍处于松散的管理状态,缺乏严格的限定,亟待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落实系、教研室二级管理制度。由系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主管教学主任亲自负责, 统筹管理实践教学的一切教学事务。教研室专业教师则主要负责实战教学的教学实施, 配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实习单位的落实等。其次,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 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从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实践教学用书、实习大纲、实验指导书、毕业设计、实践课程考核实施细则等方面加强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第三,改革考核方法。要求广告专业的专业课程均安排形成性考核,考核成绩一般占课程总成绩的20%,特殊课程参照该课程具体要求。部分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形式为课程实践,包括课程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调查、模拟广告创意、模拟广告策划与制作等。凡形成性考核不合格者, 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课程考试中主观题和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应适度加大,减少概念记忆性题目;学生的广告作品被广告公司采用或其广告作品在各种比赛中获奖以及在报纸、杂志或者互联网发表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作品均可计算不同的学分,以此作为专业课程考核的补充,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广纳人才,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

广告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我校有一支具有一定水准的基本教师队伍,但对于广告学专业来讲,则有三大问题:一是专业教师数量缺乏,年龄与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二是现有部分教师尚未完全实现角色转型;三是少数教师实践经验和广告背景缺乏,甚至没有。大多教师来自相关专业,特别是中文、新闻专业,专业教师也基本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学术基础较扎实,但具有实践经验欠缺,导致教学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力度:给现有教师时间和机会,帮助其努力自我提高,同时选送基础理论扎实,热情高、素质好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相关广告公司进行学习和锻炼,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其参与广告实践。

(2)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特别是有从事广告业务经验的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引进人才的特殊政策,通过各种渠道招揽人才,使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3)加强对外横向联系。聘请大型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客户总监、媒体总监任教授课、座谈、讲座,使学生接受业界最新知识和信息。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告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高校必须坚持将人才培养与市场紧密结合,双向互动,坚持以就业市场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争当最佳广告设计师”活动。

1、公益广告设计

2、家乡的名优特产中广告语设计。

第二篇: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依据自身办学定位与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与评价相结合,以“2-1-1”人才模样模式实现的“六种能力、五个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六种能力;五个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59-02

近些年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全面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突破点。作为以培养具备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应用心理学相关操作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如何在借鉴传统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首要且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因此总结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特点,弥补其不足,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

一、传统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等增强实践教学的措施,但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仍然是教学过程中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存在误区。许多心理学专业教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对实践教学目标理解肤浅,不能合理认识实践教学在实现教学效果中的作用,继续延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的错误认识。

2.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薄弱。受制于学校经费等诸多因素,很多高校的应用心理学实验室设置单一,实验设备陈旧且数量、种类偏少;实训基地数目严重不足,即使在校内外有一些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践基地,但基本都流于形式,很少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3.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不合理。由于教师设计的实验项目不科学,或教学软件和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加之实验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即使学校增加投入建设了实验室,也会使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

4.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不规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依附于理论教学,既缺少专职的教师,也缺少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等。没有规范的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和考核办法,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1][2]。

以上问题反映出当前多数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既无特色,又无实际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理应成为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设想

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定位于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能够直接进入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有别于传统高校中的实践教学,构建起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实践教学有目标要求、实施途径、具体措施和考核标准。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对实践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规划,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依据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培养规范,结合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实践教学目标应当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资格证书等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实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内容。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其具有从事心理咨询或人力资源相关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六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就是促使学生能够更自觉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及周围环境。二是专业能力,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科学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了解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接触实际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工作,增强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特点的感性认识,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三是实践能力,即如何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动脑、动手能力。四是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训练锻炼其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决策能力等多项个人综合素质。五是创业能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谋生本领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创业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择业能力和生存能力,这是高等院校推动就业的必然选择。六是就业能力。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实践教学体系不是单纯培养实践技能,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3]。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课外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及本专业特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实验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模块、职业化教育模块和科研创新模块。

(1)实验模块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构建含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各科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适当增加独立实验课的数量。除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之外,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也应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实验内容,增加现代实验内容和技术,合理配置演示型、验证型实验比例,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2)实习实训模块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增强专业技能型课程,如心理面谈技术、心理诊断技术、心理干预技术等,并且在这些专业课程中强化课内实训设计环节,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增加模拟岗位训练,增强专业技能的可操作性,支持学生获得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见习、实习活动,体现针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4][5]。

(3)毕业论文模块是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实践,鼓励学生选择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践性研究论题。

(4)职业化教育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时间效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处理能力等;强化职业通用能力,包括计算机办公能力,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通过专项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就业范围,使学生将来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5)科研创新模块则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将其纳入到创新学分管理之中。

3.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文件作为依据,可以从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场地与设备、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学生实践指导手册五个方面予以构建。

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主体由学生、督导教师和专家三个独立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学生和督导教师从教师的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实习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的结合程度、实践过程记录、实践成果(实践报告)。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践内容与专业课程或实务需要结合是否紧密,参与实践学生的实践记录是否详细,记录角度是否多样,指导教师批阅是否认真,交流是否充分,是否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实践成果。专家对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看相关教学文件的内容是否全面完整,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符合应用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6]。

三、构建2-1-1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多年办学经验和独立学院生源特点,以上实践教学体系以“2-1-1”人才模式进行展开,即两年夯实专业理论基础,一年打造专业方向,一年强化个性发展,四年贯穿开展职业化教育,形成“夯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人才培养特点。

参考文献:

[1]李晓,丁月增,郑航.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4).[2]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1).[3]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4]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5]崔景贵.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机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6]朱远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索和实现[J].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第三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实践性的课程体系。本文结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建立实践性的课程体系的思路,并阐述了相关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真题真做;岗位技能需求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日益广泛的应用,社会对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开发、销售、应用、管理和维护等诸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以社会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为导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岗位操作技能。

专业课程体系是落实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本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在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传统课程体系的不足

教学改革前,我院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在课程结构方面,其课程结构安排基本上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简版,呈现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三段式结构。在课程间的联系方面,前导课程注重为后续课程准备基础理论知识。在课程内容方面,注重传授系统的,完整地理论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紧密的联系,实践仅被作为理论的应用和验证而置于次要地位。

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化、行业化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计算机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介绍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实践环节上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和行之有效的手段,由此导致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缺乏力度。

2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2.1分析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科学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所培养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认真分析其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确定所

培养学生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要求,逆向推求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构成。

在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所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的岗位进行分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进行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从事软件编码、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维护等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主要服务单位:从事软件开发、维护与销售的企业和需要信息化管理、维护的企事业单位。具体针对的岗位:JSP开发人员、数据库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人员、网页制作人员、网站开发工程师以及软件销售、维护和市场推广人员等。

2.2注重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

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构建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的结构、专业知识的内在规律,还应考虑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既能相对稳定,又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就业学习,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必然要以实践教学为途径。那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主导方向,选择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门类较多,且发展迅速,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是阶段性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未来发展呈现多样化、广泛性的特征。因此,注重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除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应增加拓展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技术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打下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自主学习的需要, 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变化。

按照上述思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根据高职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了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并确定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ava Web应用开发、J2EE企业级开发、J2EE框架技术。职业技术课程以6门核心课程为主干,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职业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直接上岗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就业岗位的社会需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以往存在一种误区,将实践教学集中于毕业设计阶段,忽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确定性,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其规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首先应当注意到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于实践过程的积累,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全过程实践。

我院计算机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在每学期3周的小学期的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中,其教学内容以核心课程的实际应用和职业素职教育为主。主要内容有:静态网页制作、Java与Java Web综合实训、J2EE企业级开发综合实训、J2EE框架技术综合实训、职业能力训练等实训项目。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实行“真题真做”,设计题目绝大部分来源于公司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设计过程中,公司的开发工程师到校给各课题组成员安排任务、说明要求并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实际开发工作中的要求及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并制定开发计划,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软件开发工作的体验。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中实行“真题真做”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缩短了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距离,完善了实践教学工作,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2.3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关键的是课程内容选择。课程体系从理论型到应用型的根本性的转变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应该突出实践教学,尽可能地结合学生将来职业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开展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根据职业岗位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到实践技能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为目标,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选择密切贴近实际工作内容的实例或节选真实的项目作为实践实训的教学内容。

由于贴近实际工作内容的实例涉及到较多方面的知识,是各方面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有一些还涉及到其他行业的知识。例如:一个电子商务方面的实例,既涉及到了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还涉及到了商务、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实例的选材上,在考虑密切贴近实际工作的同时,尽可能的由单一知识的实例逐渐转向复合的实例,由简单的实例逐渐转向实用的实例,由浅入深,使之满足教学规律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实例为主线组织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把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理论知识以合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成长的次序传授给学生,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4实行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课程体系所体现的教学思想以及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要依赖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去实现,为此,需要实行与课程体系相适应,能够加强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现在,在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教学活动在专业教室或者在贴近生产实际岗位的实践环境中开展,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学、边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通过实例的讲解与演练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一个实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边做实例,边讲解完成实例的步骤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也讲解完毕,最后,运行实例,观察运行结果,回顾前述的步骤和有关的理论知识,讲解其在实例运行中的作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编写实例的过程,学习到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此之后,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践技能。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状况,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得到了综合性的技术训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2.5实施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考核方式

注重培养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建立后,必须改变以往依据试卷来确定课程成绩等与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目标不相符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实施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将以往以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转为以实践为主的能力和素质考核,体现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中,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由课程结业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加大了过程性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过程性考核主要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产生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依据是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实例的完成情况。课程结业考核可以是开卷、上机的考试,也可以是实例设计,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最终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业成绩综合评定。

考核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将注意力转移到掌握实践技能方面,努力提

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这种考核方式对后续的学生起到的学习导向的作用。

3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同时,由于教学内容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更为密切,实行相应的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课程考核模式至关重要。

在实践教学中实行“真题真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使学生与实际工程项目、企业岗位尽早的接触,获得充足的实际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王建民,范通让,赵永斌

(石家庄铁道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分院 石家庄 050043)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情况,分析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矛盾,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 网络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 教学模式 [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网络技术得以普及和飞速发展,网络工程作为本科新专业也应运而生,2003年正式出现在国家教育部本科建设目录上。我校2003年申报网络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

由于国内没有现成的体系和经验可以照搬,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其建设内容相距甚远,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毕业设计环节等大都借鉴计算机类专业已有的内容和模式。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急待完善和改革之处。特别是毕业设计对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直接作用。因此,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后[1]

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无法满足网络工程这个新兴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为了解决教与学的供需矛盾,我们做了大量的社会调研,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今后毕业设计的深入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2]

目前绝大多数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有三类:

1、就业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相矛盾。就业难是目前毕业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很多同学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的现状,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毕业生们忙着到处找工作、面试、进公司实习,而毕业设计时间一般也安排在这个时间段,两者相互冲突。很多毕业生根本没有精力与时间来做毕业设计,没有了时间保障和稳定的心态,毕业设计质量无 一个必要环节,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开始是沿用计算机类专业传统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通过近3年来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王建民(197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工程;范通让(1965—)女,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工程、计算机应用、教育技术;赵永斌(197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安全、密码学 从谈起。

2、就业方向与毕业设计题目的矛盾。很多同学在寻找工作时,发现今后就业工作方向与毕业设计题目没有丝毫关系,不能学以致用,因此对于毕业设计抱有一种应付交差,敷衍了事的心态,尤其在一些已经确定工作单位或考上研究生的前途无忧的同学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3、教与学的矛盾。由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但是由于近年高校不断扩招,造成学生数量增加,质量下降。一方面,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热情不高,畏难情绪严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往往面临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同时指导多名学生,难免投入精力有限。长此以往,毕业设计质量下滑不可避免。

网络工程专业[3]的毕业设计除了存在上述的矛盾之外,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其特有的矛盾。首先,网络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以网络技术为背景的工程性。这主要指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就业涉猎的主要领域。如,网络的需求分析与规划设计、网络的组建(设备选型、布线、调试等)、测试与运营维护和管理,以及对建成网络的性能评估与优化、网络增值与附加服务的应用开发、网络安全防护及网络中信息安全保障等。由于专业涉及面广,需要设备众多,实践环境复杂多变,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工程场景,理论知识很难转化为实践能力。

其次,网络技术作为近十年发展最快的交叉学科领域,内容和知识更新快,共涉及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相关领域。毕业设计题目往往容易只涉及到某一个领域,无法体现学科交叉性,最终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并无两样,无法突出专业特色。

二、教学观念改革指导毕业设计实践[4]

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要改革毕业设计教学观念,将毕业设计不仅看成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更要当做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课。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社会所需为培养方向,强调实践,突出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方针,把改革创新作为教学发展的唯一出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本科教学后半段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是指由专门的指导教师直接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等进行辅导、引导和指导,以使本科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全面提高素质。本科生导师制把高水平教师参与本科生教育作为重点,要求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本科生导师;导师配备的重点放在三、四年级学生,每个学生班导师组不少于3人,平均每位导师指导5名左右的学生。对学生管理实行动态准入制度,制定阶段目标,严格考核制度,若学生达不到要求,则实行劝退,再补充其他满足要求的学生加入其中,实现人才良性循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人选择,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提倡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机制,以学生兴趣为先导,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导师根据科研方向设置相应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筛选。进入导师制的同学将参与教师从事的科研课题,训练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科研实际问题基本能力。这同时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实际研发课题或本身参与到实际研发课题中,并且能够提炼、简化、细分一些内容,将其下发给本科生,指导其完成。当然,也可由学生自主提交一些感兴趣的题目,请教师协助指导。

通过实行本科导师制,首先可以使学生提前得到科研能力锻炼,并与毕业设计环节直接接轨,相对地延长了毕业设计时间,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从而直接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其次,对那些没有进入导师制的学生形成一种触动,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采用动态准入制度,实现人员的良性循环。最后,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些经过导师制训练的学生成为教师的小助手,可以初步解决其他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缓解了教与学的矛盾。这些小助手还可以成为其他学生追赶的榜样,以点带面,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综合能力培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具体措施。

首先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和就业领域。具体到我们网络工程专业,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的深入调查,发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的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六个方面,结合我校专业特点与历届毕业生走向,我们确定在毕业设计中突出网络工程和网络应用两个专业方向。

其次,结合专业方向,在毕业设计中突出强调专业实践性,将毕业设计目标定位于完成学生角色的转换,实现由学生到工程实践技术人员的转变。毕业设计的任务应定位在具体实用上,弱化专业理论研究,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了解专业理论知识框架,实行实践与理论结合,重点突出专业实践能力[5]。

最后,在毕业设计中应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而不是置之不理或一手包办。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解决和所采取解决方案的抉择上,教师应采取启迪、帮助分析的态度,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通过定期召开组内研讨会的形式,不断交换意见,并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予以直接决断,但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

自身的能力。

四、教学管理改革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调整教学安排,保证毕业设计时间。目前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就业找工作时间重叠,学生无法安心做设计。通过课程调整,我们将毕业设计时间延长,由原来的半年制调整为一年制,鼓励学生提前答辩,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用于工作实习。

强化教学管理,实现坚持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毕业设计强化过程管理,明确长短目标。采用分阶段对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控制,实行目标管理。在设计之前应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计划表,要求学生按计划、分阶段给出毕业设计成果。我们将整个毕业设计分为开题报告答辩、三次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答辩五个阶段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以防止一些学生“突击作战”,实行“拿来主义”。

改革毕业设计题目的出题机制,增强题目的导向性,解决就业方向与毕业设计方向的矛盾。由于我校信息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大三时按照学生意愿划分专业。根据每年网络工程专业在信息类的招生比例,来判断学生专业意愿,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需求,以此作为专业调整的基础。结合学生中的男女比例,来调整毕业设计题目的导向性。一般来说,男生倾向于工程类,女生更适合与开发类和理论研究类。从2008年第一届毕业生开始,每年通过上述形式的调研,不断更新每年毕业设计题目的导向性。从最初的以工程类题目为主,逐步过渡到技术性题目,强调网络开发与应用。正是将毕业设计题目与市场需求变化相结合,增强毕业设计的实效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就业与毕业设计的无缝对接。

改革毕业设计的答辩模式。我们在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中突出了毕业答辩的环节,改变以往毕业设计答辩教师预设问题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固有模式。将毕业答辩作为学生展现毕业设计成果的舞台,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能力,真正使学生“想的清楚、做的出来、说的明白”,从而满足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每一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都会安排设计答辩环节,锻炼学生的“想、做、说”综合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学生可以以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来与老师进行交流,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收获的效果[6]。

五、结束语

如何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连接,满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这就是毕业设计的应用目标。通过深入改革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前加深对本科理论课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有相当深度的正面的认可,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清楚自身定位,更好地规划自身的人生之路。

关于毕业设计选题的实际应用性、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以及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问题,今后仍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1] 杨帆.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7):74—77.

[2] 王建民,范通让,沙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3(3):96-98. [3] 李道全,薛炜华,姜梅,张俊虎.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141-144. [4] 吴宝贵.教育实践创新初探.经济师2003(3):99,101.

[5] 杜彦良,王满增,钟振平.通过教学创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中国高等教育.2003(11):34-35. [6] 韩丽萍.毕业设计的变革与创新.教育与职业.2003(11):52-53.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for the Graduation Projec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Wang Jianmin, Fan Tongrang, Zhao yongbin(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43,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raduation project of network engineering major, serval specific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problems among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good effect in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en obtained.[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Bachelor Graduate Design Teaching Mode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王建民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邮编:050043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wangjm@sjzri.edu.cn

第五篇:新闻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新闻专业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吴霞

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摘要:本课题主要就新闻专业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社会对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社会需求,目前我校2004级专科学生主要就业去向及2006级学生的专业期望等,来探讨如何来调整实践教学思路 关键词:新闻专业 教学实践

第一章 导论

1、相关研究的现状

随着大学扩招步伐的加快,我国高校新闻类专业泛滥。在20世纪80年代,只是在一些特大城市的重点院校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新闻传播类专业在各地高校迅速铺开。新闻传播类专业不仅在一些理工、农业、体育院校遍地开花,在一些地级城市院校也纷纷涌现。2006年,新闻专业在校生达到13万余人,每年的毕业生由20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一方面是毕业生人数的激增,造成学生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传媒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新闻教育理想化,新闻教育滞后于新闻实践,甚至与市场需求脱节,更使得新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在此情况下,国内各高校都开始探讨新闻教育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如何将课堂教学与新闻实践有效结合。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提出了“新闻在路上”理念并开办了“新闻大篷车”课堂。

2、研究的依据

目前,我国媒介市场和新闻教育都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媒介市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媒介数量和品种大量增加、传播技术不断改进、从业队伍迅速扩大、国外媒体积极涌入,而新闻教育的发展则主要表现在近年来各高校新闻专业的普遍增设以及新闻专业招生人数的剧增。从表面上看,这两者在发展形势上的齐头并进似乎相得益彰,显示着某种天然的默契。然而,实际上在新闻人才的需求与培养问题上,媒介市场与新闻教育机构一直存在着不小的矛盾。诸如“新闻教育理想化,新闻教育滞后于新闻实践,甚至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一直为传媒业界所诟病。从国际上几种主要新闻教育模式看,美国模式重视大学教育阶段实际专业技能的传授,欧洲模式侧重由国家和新闻界主导的在职训练,日本模式则通过媒介内部培训完成人才的培养。但不管是哪种模式,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我国的新闻教育与美国模式较为接近,但我们在实践教学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加强。

3、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新闻专业是一个现代新型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之外,更强调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具备较强的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这种训练的过程和能力的形成是难以在课堂上直接完成的,需要辅之以大量的实验环节和课外实践活动。

现代社会对记者的要求则是要求新闻教育能够培养开口能讲、动手能写、脑袋能装、腿脚能奔走的“四能记者”。但传统的新闻教学模式脱胎于中文教育专业,因而在教学上基本上都采取了课堂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是纸上谈兵型,进入媒体后真正成为“四能记者“往往需要有一个成长时期。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各类媒体对新闻专业毕业生也就有了新的要求。媒体需要的是有经验的“记者”,而不再是需要培养的“大学生”。

本课题认为如果依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是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四能记者”的。必须动员和依靠一定的社会力量,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实行开门办学,同时加大教学实践力度,融实践于教学。

二、研究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研究研究成员主要为新闻专业专职教师,其中包括两名硕士研究生,一名助教,现在均从事新闻教学,因而对新闻专业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该课题申请成功后,我们先后对已经毕业的文B0471班学生就业去向问题进行了调查,同时还调查了在校的部分学生的实际参加实践的情况,并了解了学生对教学实践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考察了文传学院《文传之家》的运作情况。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调查研究报告一份。当然,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来自文传学院的领导,《文传之家》编辑部以及新闻班的各位班主任和学校部分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得该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第二章 本论

一、问题陈述

九江学院新闻学专业专科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的新专业之一,从2004年起正式招生,现有三个年级学生共计221名。新闻专业在我校是一个新开办专业,面临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匮乏,实验设备、仪器尚不到位。据统计,我校目前新闻,广电的专业教师不足十人,与专业相关的采编等实验室也是在2008年刚刚建立,未曾投入使用。可以说是我们的新闻专业是一穷二白。在此基础上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使专业建设初具规模,从而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无以回避的难题。因此,动员和依靠一定的社会力量,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实行开门办学,是我们唯一可走的路。再说,新闻专业,作为一门技术含量高,时代感与实践性皆强的专业,封闭性的关门办学也难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专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必须有意识地把实践性内容凸现出来。本课题同时认为以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地方院校,专科文凭),就理论上来说很难与一些拥有多年办学经验的老牌学校相比。因而很难在理论上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就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上面。同时由于地处九江,九江的本地媒体有限,那么专业实践不能只盯着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这么几个有限的地方了,再次,现代社会,“网络媒体”作为传统三大媒体之外的“第四媒体”正在日益崛起,而且在与传统媒体的争夺战中也日渐趋于上风,未来也将成为新闻专业学生的一大就业点。因此,我们不妨通过分析社会对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社会需求,目前我校2004级专科学生主要就业去向及2006级学生的专业期望等,来探讨如何来调整我们的实践教学思路,使得我校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能够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如下:第一阶段(07年8月31日以前):收集文传学院新闻专业B0471班毕业生就业去向,以文传学院06级新闻专业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一份专题综合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07年9月1日-10月31日):参与改革研讨,听取汇报、答辩、论证;分析总结,构想教改框架,在新闻教研室修订教学计划;二次调研,和参与《文传之家》编辑工作的同学座谈,进行情况分析与研究;参与修改专科教学计划。同时,撰写有关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07年11月1日-08年11月):启动并实施新方案,分析总结,汇集资料,发表有关研究论文,申请结题。

三、讨论与分析

课题组认为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深入阐述新闻传播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另一方面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我们的实践教学思路。理论上:地方院校上马新闻传播专业,但师资、设备、管理跟不上,毕业学生就业困难;同时又可能面临完不成招生计划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种状况主要有三种途径:

1、提高师资力量;能不能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动手能力,既“上手快”又“有后劲”的学生,关键还是教师的水平如何。一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有较强讲授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打造新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先决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将更有利于新闻专业提高授课质量和科研水平。目前很多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师资来源主要是是大量刚毕业的硕士、博士,虽然学历很高,但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只是书本中来、到课堂上去。因而对实践中发生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能力,因此主要要加强抓紧对教师进行新闻知识、新闻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新闻单位聘请资深新闻从业人员加盟。

2、合理设置专业,增加投入;在课程设置中加强新闻学基础理论教育。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以及四大业务课程。避免专业课细分,注重讲述涵盖新闻采写一般规律的传统印刷媒体新闻采访。大力加强新闻文本的研读。开设专门的“新闻作品选读”或“中外新闻精品研究”之类的课程,让学生充分领略前辈与时贤在新闻实践中的创造智慧;改革采、写、编、评等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将新闻文本研读充实到有关课程教学之中,将理论性的讲授、文本性的研读、技能性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同时,为了适应时代需要,还应开设一些课程如电脑编辑、网络传播等,在讲授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社会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网络新闻资源的检索及网络新闻的采写、编辑等内容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讨论,并对国内各新闻网站进行比较,多方面培养学生利用网络采集、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能力。

3、积极引导实践,拓宽就业渠道;新闻传播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高校新闻传播教学一方面是课堂实践,即结合课程进行实习,另一方面课外实践,即学生在课程外进行新闻实践。除了以上两方面的新闻实践教学工作,高校还应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模式,拓展新闻传播专业实践领域。针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供远大于求的矛盾,地方新闻高校要积极进行疏导,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就业,高校组织实践中也可以安排一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岗位。

课题研究期间提出的建议:(1)结合九江本地资源,拓宽我校新闻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如可以与九江电视台,浔阳晚报包括九江的部分网站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实习,力争让新闻专业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可以体验到新闻的制作。(2)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下黑板,自办刊物,参与校报编辑,投稿、拍摄DV,通过采写校园为主的新闻,拍摄校园纪录片等等,培养学生的采编、写作等实践能力;(3)修订新闻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新闻教研室教学计划。理论好实践结合,让我校新闻专业的教学实践走上规范、系统、科学的轨道。

第三章 结论

课题组认为,像我校这样的地方院校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新闻专业建设初具规模,从而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必须动员和依靠一定的社会力量,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实行开门办学。同时应当经常性研究本专业的就业市场,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如通过对文传学院新闻专业B0471班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我们发现(1)学生的就业去向非常多样化,并不局限于媒体。有继续求学的,有去事业单位或考公务员的,也有去私人企业的。(2)新媒体行业受到学生青睐,在该班,传统媒体就业率42%,新媒体就业率17%。这就意味着,在传统媒体之外,新媒体就业的潜力非常巨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设置专业时主张应时而进,结合本校生源,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组织实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去除泡沫,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本课题依据理论提出了些可行性建议,尤其是研究文传团委创刊的《文传之家》,通过与参与刊物编辑的部分新闻专业同学的座谈及他们的书面材料我们发现学生不仅训练了编导、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并且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因人力、物力因素的限制,只是让部分同学受益,而学生整体上对本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仍有诸多遗憾。我们期待在将来的教学及教研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协助校方,使我校新闻专业无论是学生就业还是招生都呈现良好的局面。

四、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 第二编译室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1;《拉斯韦尔:宣传分析•传播学——从《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说起》,田青,紫金网;《提高传播艺术水平开创电视外宣新境界》,张长明、胡智锋,《现代传播》04/2002;《张昆:新闻教育面临十字路口》,人民网 2005/11/20。

下载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与改革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与改革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汽修专业改革与实践

    中职汽修专业改革与实践 ——以保定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王小明 保定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内容摘要:本文从实践出发,以保定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为例,从学生定位、师资培养、......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5篇)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着整个社会步入商务时代,为了满足电子商务对人才的要求,电子商......

    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 少作者、单位(小四号楷体字)、城市、邮编、电子邮件地址 摘要:针对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结合本校教学研究实......

    浅析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浅析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论文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和目前......

    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教育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改革方向面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有技能人才教育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关键词......

    广告专业(专科)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广告专业(专科)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细则 广告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广告行业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知识和具备能熟练运用的能力。实践教学......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实施背景 过去的理论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实践就是实践,分的很清楚。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是动手就是实践课,不动手就是理论课。导致学生对理论教学......

    广告专业暑假实践报告

    一、 应聘过程 我的应聘过程不知该说成顺利还是波折,但起码是段有趣的经历。 7月11日我拿着简历和作品来到以平面设计为主的广告一条街。走进第一家不到三分钟就被老板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