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动导向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
行动导向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现代物流业正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但物流人才的匮乏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紧缺人才。虽然国内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目前现有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因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根本无法满足激烈竞争市场的需求。为了满足我国对应用性与较高外语水平为一体的复合型国际物流人才的需要,在各高校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已经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物流管理 双语教学 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5-244-02
一、何为双语教学
1.“双语”。(1)“双语”的含义。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2)“双语”认识的误解。一是将双语简单的理解为“加强英语”。“双语”班就是英语强化班或“尖子班”。二是将双语理解为“汉语”+“英语”。三是将双语理解为二门外国语,如“英语”+“日语”。四是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趣小组等等。显然这些对“双语”望文生义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它抽去了“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核,脱离了“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2.双语教学的解释。双语教学一般意义上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两种语言能力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的发展。“双语教学”的实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通常为英语)传授专业课的学科内容。双语教学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知识与语言的目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物流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要求各高校开设双语课程。2003年教育部又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进双语教学”。国际快递巨头中外运敦豪全国人力资源总监郑贵红告诉记者,该公司规模到2015年将从现在的8000人扩张到22000人,她同时表示,物流人才除了需要非常专业的物流知识外,还必须具体深厚的外语、海关知识等。基层人员的学历就要求在大专以上,而国内大专类高职院校目前根本无法提供企业所需的、集应用性与较高英语水平为一体的复合型的毕业生。所以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按照目前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设置专业课程体系。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通过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职业化素养。从而培养物流业所需要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双语人才。
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现状
1.很多高校职院认为专业英语教学可以替代双语教学。近年来,众多高校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开设了双语课程,但很多高职院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认为,开设专业英语教学就可以替代双语教学。其实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无论是课程设置的目的还是在课程设置的要求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对于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是定位于语言教学,教学方法仍应遵循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围绕物流英语的专业词汇、语法、写作以及翻译水平的提高来展开教学。而对于双语教学则是以英语作为语言媒介,去帮助学生用英语思考、学习、掌握专业课程的内容。双语教学定位于物流专业课程和专业知识的教学,而英语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语言。
2.大多数学生英语水平较低。英语作为母语汉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很多学生在初高中基础就不是很好。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院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实行注册招生,如此一来降低了学生入学的门槛,这对想上高职类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件好事,同时还提高了高中学校的升学率,但放低门槛的同时,对本来基础就薄弱的同学,更是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导致很多二类高职院校招来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很多都在60分以下,甚至还有十几分的。曾经有个学生说,虽然学生上了这么多年英语课,英语的26个字母认识我,可我还不能把它们全都认得。虽然该学生这句话说得太夸张了,但是他能说这样的话,也可以想像得出他的英语基础水平是何等的低了。根据问卷调查,参加双语教学试点的学生中,能听懂1/3仅占70%左右,而剩下的30%左右的学生根本一点也听不懂。这样使得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前面又多了个障碍。
3.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作为教学资源最主要涉及到的就是教材的确定,国内双语教学多数采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和相关教辅材料,由于国外的原版教材在编写方面内容较多,而在有限学时内对非母语学生来说压力较大。同时国外原版教材案例不适应国内学生,国内的学生大多对书本中广泛涉及西方国家文化背景、公司品牌以及营销事件缺乏了解,从而不能够达到通过案例理解理论的目的。完全原汁原味的外国案例在某些方面和中国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4.师资力量薄弱。我国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单科型的,只有极少数教师既懂专业又懂英语并且能够以英语为媒介语开展专业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熟悉英语而无法胜任物流管理专业课的教学,或者熟悉物流管理专业课而英语水平较低。双语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对外语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和写作能力。所以目前授课教师真正能达到双语教学要求的凤毛麟角。
5.授课方式过于单调。授课方式死板,即使用中文教学,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教师英语授课仍照本宣科,或全部依赖板书,这样就更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现在网络发达时代,上课学生注意力更多放在手机及网络上。所以单调的授课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
6.双语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双语课程的设置考虑上,更多的是放在教师本身开课能力上,而没有重点去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和所开设课程的难易程度。同时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上更多的考核教师备课工作量的多少,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四、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应该采取的对策
1.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目标应定位清晰。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公共外语课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在实践中应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该是在物流管理专业所有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实现,同时还有利于双语教学自身的不断发展。在对双语教学的课程进行慎重选择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对物流人才实际需要以及学校现有可以使用的资源等实际情况。双语教学应循序渐进,先注重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基础培养,再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物流活动中的交际能力。
2.加强双语师资培训。开设好双语教学课程的前提就是必须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强、英语水平高、同时还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复合型教师。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授课能力和学生接受能力,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同时将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用外语的思维开展教学,才能算是成功的双语教学。而要满足如此的师资要求,就必须加强对双语教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的方法:(1)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各高校自行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及其储备;(2)大力引进专业功底好且外语能力强的教师,为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奠定基础;(3)定期举办双语教学的各种研讨活动,进行实践经验交流;(4)举办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班,聘请国内外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专家来授课,从而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3.双语教学配套教材的选择。选择既符合双语教学大纲要求又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双语教材,同时再选择与之配套的双语教学资料,这样双语教学便可如鱼得水。同时,由于国外原版教材很多知识点及案例不适应国内学生,特别是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可选择国内改编版教材,这类教材是结合国内外实际对外文教材改编后的双语教材,这样便能做到因材施教。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是双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是一切学科双语教学活动得以圆满开展的重中之重。
4.灵活教学。教学方法上注重采用研讨式、启发式和辩论式等生动、活泼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尽量使用图表,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减轻英语授课负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组织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让优秀学生试讲某个段落、学生以老师方式提问,其他学生来回答等等,均可发挥学生的潜能。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另外,多媒体课件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为一体,体现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性的特点,因此在讲课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健全双语教学的评价机制。双语教学的评价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考核评价机制,成立双语教学管理及指导小组,积极负责双语课程的研发、组织、实施和实施后的评估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双语教学不断完善和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物流产业要取得巨大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的支持,要有大量的物流人才就需要有高品质的物流教育。为达到国际物流的标准和适应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职业化素养。从而培养物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国际物流专业的双语人才。双语教学与研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院校领导及双语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投入。我们希望双语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同心协力,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乃至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为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1JSJG427)]
参考文献:
[1] 魏芳.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考试周刊,2012(39)
[2] 邹建华.关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教学教育论坛,2005(17)
[3] 刘小红,王成宇.物流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调查.江苏商论,2005(12)
[4] 张莹.高职文秘专业双语教学问题研究.电大理工,2013(4)
[5] 赵家慧.双语教学中的教学激励策略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2
[6] 乌兰图雅.内蒙古高等学校蒙汉双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3
[7] 姚中青.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索.重庆大学,2011
[8] 赵建玲.高校独立学院实施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浙江工业大学,2012
(作者单位: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400)(责编:贾伟)
第二篇:关于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钟静 易灿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Research on the Based on Action-oriented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Zhong Jing, Yi Chan
[摘要]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构建“335”分阶段分层次分环节的实训教学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
[关键词]行动导向;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
Abstract: The teaching idea based on action-oriented is a kind of idea which is student-centered, aimed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and to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Applying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dea to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constructing “335” staging hierarchical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model, and building the skills evaluation system combined various forms, are the inevitable in the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ing.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扩大的同时,对其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培养物流领域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全国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广泛关注。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训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在教学上尽可能地以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准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根据教材讲课,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听课的少,走神的多,学习没有积极性,属于典型的被动型学习,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觉得只有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改革传统的“填鸭式” 教学方式,重视实训教学的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虽然普遍得到了重视,但无序无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实训教学设计方面缺乏系统性,二是实训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三是实训教学效果缺乏科学评价方法。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职业情境中发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很好地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即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职业行为;二是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三是指认知规律。“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的标杆,在其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理念就是行动导向。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行动”在这里构建成这样一个框架:在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实训证明,行动导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易于形成职业中的关键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地用脑、用心、用手,较快地掌握在工作中够用的知识和实用的工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及学习能力,提高了与团队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三、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技能型的物流人才不仅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满足学生迫切需要提升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岗位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行动导向实训教学要求做到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现场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技能考核制度,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
1、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环境是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训教学环境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现场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这个环境包括实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实物,实习时通过使用这些实物来完成学习任务。其特点是:实习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更浓;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设备的专用性强,难以实现多个实验共享。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训教学的任务。虚拟环境的特点是:实训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
目前,物流实训现场教学环境主要有校企合作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而虚拟教学环境则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现场教学环境中校企合作实训是一种双赢的实训方式,院校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一批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缩短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创造良好条件。但如果企业为了防止商业机密外泄,或考虑到生产成本与效率问题,在接受学生实训时,根本不让学生接触实质性的物流实训,因此,学校只能组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运营,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虚拟教学环境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比如3D动画整个系统提供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包括写字楼、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收货、配送网点,以及真实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等众多场景,覆盖了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采用3D 动画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以及各种业务的流程操作,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训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预算投入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2、运用倒推法,系统开发实训项目
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分析研究物流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认知规律,以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335”分阶段分层次分环节的实训教学模式,即:由专业初识实训阶段、专业单项技能实训阶段、综合能力实训阶段形成的能力点、线、面三层次和课堂实训环节、仿真模拟实训环节、现场操作实训环节、方案设计+操作综合实训环节、毕业顶岗实训环节五个实训环节。由综合工作任务实训设计到单岗位作业实训设计到课程实训设计,以物流系统作业流程为主线,以物流作业情境为依托,将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技能点,尤其是核心技能融入作业情境当中,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系统地开发实训项目。
3、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
建立技能比赛制度。实训的目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提高,考评的方式应该是学生手、脑、嘴的并用,通过方案设计、作业操作、语言表达综合测评,各种技能比赛是最适合的评价方法。因此建立各种技能比赛制度,以目标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进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改革。
建立以技能测试为主的考试制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技能型人才,以综合技能为主考核替代以知识体系为主的考核,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制度。
在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技能的培养,把实训环节的训练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助理物流师资格证才能毕业,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与社会结合,走开放办学的道路,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鲍里奇 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沈杰.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8-40
[3]邓新红.谈行动导向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9(28):24-26
[4]钟静等 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标准与题库开发丛书 物流管理[M] 湖大出版社,2011.10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o8bzco2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钟静(1962-),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
方向:物流职业教育
详细通讯地址:
邮编:410131
地址:湖南长沙东郊泉塘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工程系
联系电话:***
第三篇:高职院校蒙汉双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应该蒙汉语并重,以蒙汉兼通为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注重蒙汉互通,相互转换能力的培养。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外的双语教育模式,并与自治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阐明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应该采取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教育模式;双语教育;双语教学;互通式教材
一、引言
我国的内蒙古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拥有自己的语言。但为了使得各民族能够更加融合,团结奋进,也必须在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中加入汉语教育,使得两种语言共同发展,学生既具备民族语言的能力,也拥有汉语能力,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实施双语教育,促使民族和民族之间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
二、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模式
这里所说的双语教育,指的是促使学生既了解第一语言,也会运用第二语言,在这样的形式下来接受教育。分析其教学意义,双语教学所涵盖的范围,比双语教育更加广泛,这是实现双语教育的最好方式。此外,其还包括了双语教学方法,以及非双语教学方法。通过调查后发现,采取这样的形式所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起过渡式方法所教育出来的学生,语言运用能够更强。然而这样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的母语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不能进一步的发展。所以,该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内蒙古地区的学生。
三、针对内蒙古地区的双语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双语教学应注重、加强基础教育。内蒙古地区的语言教育中,关于大专院校的教学是重点。因为学生在大学时期,属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实验后发现,在学生的幼儿时期,便要开始实施双语方面的教育。到了中学的时候,更是对学生进行塑造的重点时期。这个时期,必须要树立学生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因此双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工作者必须改变陈旧的思想,将重点放在中学时期和小学时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计划,这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中学和小学时期打好了基础,才能促使双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效果。若是到了大学再实施双语教育,那么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引发学生的反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笔者看来,要使得大专院校的双语教育更好的开展和进行,就必须在中学和小学时期便打好基础。第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教材。在进行双语教学的时候,教材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基础。因此必须选择好的教材,使得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在笔者看来,蒙古地区的双语教育教材在大学这个阶段,可以尽量使用关于该民族的优秀语言材料,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民族语言的特色和风格,另外也要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汉语材料,汉语和蒙语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语言,形成自豪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蒙古地区大中院校的双语教材,开始必须要使得富有特色的蒙语占大多数,之后逐渐转变为汉语占大多数,以及两种语言的译文占相同比例。在这个过程里,也需要增加一些语法、语音还有翻译方面的内容和知识,促使汉语和蒙语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参照。不仅如此,也必须考虑到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在其中加入关于专业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参考书都需要依照教材来设定,使得教学能够获得相应的指导。所编撰和使用的教材,也必须得到相关专家和权威人士的审核。第三,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科技手段。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涌现出了很多先进技术和设备,比如网络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很多地区在教育的时候,都采用了这些先进设备。所以,在内蒙古地区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也要用到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得语言教育能够更好的进行,同时也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在西部贫困地区使用这些设备和仪器,能够减少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为当地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第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内蒙古地区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当地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都在于如何提高偏远地区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笔者看来,除了必须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改进教学方式以外,另外也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使得双语教师接受一定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由权威人士和教育工作者来制定。而且考试的结果还要和教师的薪资待遇进行挂钩,这才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更好的开展和进行,提高教师的双语应用能力、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非常复杂,涉及的面也广,必须要长期开展和进行。因此,教师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政府也要进行扶持,这样才有利于当地语言教育的进行和实施。同时,开展双语教学,也能够促进民族和民族之间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为社会的稳定以及民族的团结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3]刘红,熊丽萍.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4).
第四篇:高职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提出三种实践教学模式,游戏实践教学法、试验模拟教学法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法。
关键词:游戏实践教学法 试验模拟教学法 校企结合法供应链课程定位
《供应链管理》是站在现代管理理论前沿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市场营销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强、时间和空间跨度长等特点。《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明确指出,供应链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物流专业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本课程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主要培养学生供应链的设计与再设计能力、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工具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合作精神、成本意识、服务意识以及综合物流管理素质。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案或PPT的演示,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缺少实践性教学;或者通过给定企业经营运作情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但实施难度比较高,所选案例只是代表一般性情况,实用性有一定局限性。通过阅读文献,浏览网站并走访了几所高职院校,归纳总结了当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实践教学方法,游戏实践教学法、实验模拟教学法和工学结合法。这三种方法间存在循序渐进的关系,在课程初期以游戏实践教学为主,讲述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通过实验教学强化操作技能;最后,学生们进入企业工学结合阶段,边工作边学,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技能再次得到升华。
2.1 游戏实践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课堂参与度很高、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和积极性。国外供应链管理教材就很重视这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如啤酒游戏、囚徒困境游戏、桌面游戏实训等。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经过不断探索也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如桌面实训等。在游戏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以内容简单、分工明确为前提。游戏实施过程中分为三个环节:前期准备、过程监控及游戏之后的总结点评,这三个环节都影响到游戏质量和效果。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游戏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啤酒游戏。啤酒游戏是一个供应链全程运作的模拟游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1960年开发的策略游戏。至今世界各地已有成千上万人参与过这个游戏,包括学生、企业管理者乃至政府官员,已被列入许多著名大学的MBA课程中,许多国内高职院校也把它引入到实训环节。通过“啤酒游戏”可以使参加学习和玩游戏的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供应链和动态系统分析这两个概念,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所带来的压力,并且从本质上了解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同时游戏的结果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分析对象,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到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最后达到提高参加者的供应链技能的目的。
②囚徒困境游戏。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1950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该游戏可以运用在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的讲解中,让学生明白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追求协作企业双赢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供应链协调管理。类似囚徒困境游戏,还有“智猪博弈”、“斗鸡博弈”、“羊群效应”。通过此类游戏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供应链中协作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同合作伙伴协同合作等。
③桌面游戏实训。桌面发源于德国,在欧美地区已经风行了几十年,大多使用纸质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作为牌具,所以也称纸牌游戏。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纸牌和桌面角色扮演类游戏的特点,根据供应链教学要求设计了供应链桌面实训。该实训包括4大模块,认知供应链、构建供应链、运营供应链和评价供应链。实训开始之前首先要分配实训角色;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商,并且明确说明卡片类型及出牌规则。在指导教师辅导监控下,完全由学生自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供应链管理专业能力。
2.2 实验模拟教学法
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学习过程中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和抽象的,教学效果往往不明显。实验教学法通过模拟实践工作的情景环境、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用实验模拟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也是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企业常用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未来工作接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由传统填鸭式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并能够在试验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实际企业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及业务进行仿真模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这些业务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走向社会时可以更好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更好地促进发展。实验模拟教学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实施,可以实现边动手操作边学习。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物流实验教学环节,建立专业的物流实验室或实训中心、沙盘实训室等,并且积极参加教委及行业的各项技能竞赛活动如高职高专物流技能大赛、大学生ERP模拟大赛等,交流实训经验,强化实训教学成果。例如,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天津市最早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之一,从建立至今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很多物流软件及配套的硬件设备设施,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有用友ERP软件、Logistic软件、自动识别软件等,通过实验室教学可以模拟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管理运营流程,实现订单处理、制作、货物仓储管理和货物配送分销等。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2.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通过建立实验室或实训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但由于实验模拟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一些院校仅靠自身建设实验室根本解决不了教学实践的需求,也会成为学院的经济负担。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实践教学无疑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弥补学校软件和硬件的不足,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资金,利用企业既有的物流设施和软件。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院合作,分解入职培训压力,获取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可以得到学院智力支持等。
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工学结合”模式、“x+1”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员工培训”模式。根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开设之前需要先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因此本课程主要在高年级或毕业班开设。而高年级学生马上面临上岗就业问题,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课程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运作模式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训,合作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参与本企业与供应链管理有关的岗位工作,如采购、生产/运营、配送、客户服务等。学生带着教师分派的任务来到企业,一方面通过顶岗实训学习企业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要进行调研、分析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由此学生会产生对供应链管理知识的需求,在需求驱动下自主学习供应链管理知识并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和任课教师的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完成《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并将成果无偿提供给企业,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胡建波.高职《供应链管理实务》学习领域课程整体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2]陈玲玲.供应链管理体验式教学探析[J].科技文汇,2012.[3]王冲,夏远强,张昌生.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06(03).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多维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2531)。
第五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初探.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初探
作者:谢 洪 张美忠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2期
[摘要]实训教学是促进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合格的物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当前物流实训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特点、适应高职物流专业人才要求的实训体系和实训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物流 实训体系 实训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谢洪(1964-),男,江西吉安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张美忠(1973-),男,江西吉安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工商系主任,副教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江西南昌33009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134-0
2目前,各级政府以及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把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这就决定了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不断调整,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等方式来培养企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以满足市场对物流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对于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而言,建设具有高职物流专业特点的实训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注重引进国外物流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修订教学计划,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比较典型的新课程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却是其薄弱环节,如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设计课程时,常常未能从理论上解决一些问题,如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哪些实训教学环节和课程?物流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如何改革创新?由于高职物流教育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导致其实训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重阻碍了高职物流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实训教学基地缺乏,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由于经费不足等问题,大多数高职物流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投入较少,对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重视不够。同时在校外实训建设方面,实训教学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走出去,看一看
成功企业的做法;请进来,听听专家学者的见解”这一阶段。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大多只是带领学生参观物流企业的工作环境、设施设备和各操作流程,很少能够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学习实践。有的虽然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受到路途远、学生人数众多、基地作业场所的限制,利用率不高,很难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特色。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作为新兴的专业,高职物流教育普遍缺乏师资,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则更为缺乏。多数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任课教师是从管理、运输、经济等学科转过来的,物流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同时,传统的教育观念也使得很多院校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对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实践和体验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加之诸多的行政性、事务性的要求,使得教师真正走出校门难以得到落实。
(四)物流实训教学衔接与考核问题
在一些院校的物流实训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各环节前后割裂,如怎样把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等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无缝链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在实训教学的考核方面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
二、改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实训教学的对策。
(一)科学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笔者认为应建立以下五个方面的平台来实现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1.专业基础认知平台。该平台主要是学生通过利用各种假期进行生产认知实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过程参观实习,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基础课的学习和训练,增强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有针对性地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参与系部组织的各种专业报告会、学习兴趣小组、专业协会等。
2.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是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训练,实验室的教学训练和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课程认知实习,培养与训练学生掌握与应用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相关技能的演示、相关软件的使用等。
3.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物流管理业务活动的专业岗位能力。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课堂单证制作演练、课堂实操训练等。
4.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是把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受到的专业基础认知、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岗位能力等训练,通过科学、系统的集成,形成仿真的物流管理业务活动场景训练,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体验物流管理实际业务活动的氛围,经受实际业务活动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真物流管理业务活动场景训练、仿真物流管理业务应用软件的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5.专业创新能力训练平台。该平台是对学生中求知欲较强、学习成绩在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适当接触物流管理专业前沿理论与业务知识,扩展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培养和训练,挖掘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潜力。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参与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参与各个平台实习实训的操作作业,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平台贯穿于前四个平台的全过程,是为“善于思考的学生”提供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完成应用型、技能型素质训练体系的提高和升华。
(二)采取合理的实践教学手段与考核制度
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环境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实践教学的现场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这个环境包括实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实物,实习时通过使用这些实物来完成学习任务。现场环境的特点是:实习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更浓;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设备的专用性强,难以实现多个实验共享。实践教学的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并不存在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虚拟环境的特点是:实践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
教师可以根据实践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预算投入情况,来选择建立哪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境。如对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物流营销和成本分析能力、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对信息流程有较深入的了解,分析时需要较多的理性知识,可以采用模拟环境,通过实训软件、企业物流运输图片和视频等来实现实训目的。而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能力、物流系统设计和规划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较多的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的结合,可以采用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相结合,通过模拟物流中心的设备操作、物流沙盘观察等多种手段来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2.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推行项目学习法。项目学习法是一种通过项目来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方法,它集中关注某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
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训练。物流实训项目学习法在阶段性实践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教学中可以大量采用,要求学生在每次实训过程中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完成项目的多种方案和途径并做出选择。项目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毕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要使用项目学习法,就必须要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因此,学校应通过与仓储配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货运基地、港口和专业物流公司等沟通协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的是现场实践环境,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物流项目,实现理论知识的转化。在校内,可以建立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中心、物流软件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实训、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实训及其他实训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
3.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学交替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根据高职院校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学校+校外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积极推行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作为实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如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与上海易初莲花超市签订了工学交替协议,派出两个班68名同学参加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被充实到收银、采购、库存管理、仓储、物流配送等岗位轮岗实习,接受易初莲花的岗前培训和岗位指导,对超市的物流流程进行全面的实训。
(三)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引进和外聘等途径,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首先,全面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教师到先进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其次,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动态兼职教师库,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再次,校企合作,大力开展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由本校培养或引进的骨干教师与来自企业行业的兼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
(四)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
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实际操作、技术比武、口试、上机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合理性来确定成绩。对于采用项目学习法教学的课程,可以按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实施的结果
进行评分。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把实践环节的训练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与社会结合,走开放办学的道路,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6(5).[2]嵇美华,叶枫.高职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设计[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