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与社团兴趣活动互相促进的研究
课堂教学如何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基于此,我校针对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心组织各级段社团活动课(朗诵班、舞蹈班、美术班、口算速算班、奥数班、作文班、合唱队、国旗队),以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与社团兴趣活动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特别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社团活动的开展,打破了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业枯燥的情况。下面就以我所带的朗诵课为例,谈一谈社团活动对课堂教学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社团活动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社团活动存在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的孩子既学习到了文化知识,又有一部分时间来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孩子在进行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的训练环境是轻松的,气氛是愉悦的。所以,当以此为桥梁回归课堂时,无形的减轻了他们学习的压力,不再感到学业的枯燥。在朗读环节,我会创设情境,配上背景音乐,把课堂文段移入我的朗诵课,学生在全新的情境中再次带着欣赏的心情去体验文字的魅力时效果会好很多,并且他们也愿意把这种真切的体会通过自己畅快淋漓的朗诵演绎出来。
2、在我们的文化课堂中,总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每节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积极展示自身的优势,朗诵的课堂也成了那些愿意展示你自己的同学的舞台。在这里,无论你演绎的有多夸张,都不会有人笑话你,这是一种多么轻松愉悦的环境啊!同时,这样的展示也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信心。
3、社团活动及特长课的正常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获得了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当我看到我们班越来越多害羞、内向的同学勇敢的走上讲台,他们的声音由小到大,再到洪亮,那是一种多大的进步!
二、课堂教学对社团活动的促进作用
1、在课堂教学当中形成的规则意识更有利于特长课的开展,学生会有序地进行特长课的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加懂得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到自己喜欢的更多的特长。
2、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集体,而特长课的课堂又是另外一个集体,从一个集体到另一个新的集体,孩子如果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懂得转换角色,那么会大大增强孩子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3、课堂教学其实更有利于学生对特长课的学习,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学生通过语文课上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字词,并且理解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这样,在朗诵课中对情感的把握和抒发也会更加到位。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尤其是语文课堂与朗诵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第二篇:课堂教学与社团兴趣活动互相促进的研究
课堂教学与社团兴趣活动互相促进的研究 任课教师:王 果
社团兴趣活动可以说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基于此,我校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心组织各年级社团小组活动课,以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团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与社团兴趣活动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特别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社团活动,特长课的开展,打破了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业枯燥的情况。
一、特长课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那么特长课的存在就帮助我们的孩子既学习到了文化知识,又有一部分时间来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无论是武术,美术、舞蹈还是钢琴,孩子在学习特长课的过程中身心是放松的是充分享受的,所以,回到文化课中,无形的减轻了他们学习的压力,不再感到学业的枯燥。
2、在我们的文化课堂中,总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每节课堂教学中。那么,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积极展示自身的优势,如男孩子们的功夫拳一出,立即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课前唱支歌,跳支舞,都是在为一节优质课做铺垫。同时,这样的展示也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信心。
3、社团活动及特长课的正常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获得了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当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在舞蹈课及武术课上的努力,忍着痛练习基本功的时候,我还看到了他们自身毅力,坚强的品格在无形中得到提升。这些对于课堂教学的展开都是非常有利的,当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同样能够迎难而上,克服困难。
二、课堂教学对特长课的促进作用
1、在课堂教学当中形成的规则意识更有利于特长课的开展,学生会有序地进行特长课的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加懂得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到自己喜欢的更多的特长。
2、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集体,而特长课的课堂又是另外一个集体,从一个集体到另一个新的集体,孩子如果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懂得转换角色,那么会大大增强孩子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3、课堂教学的学习的其实更有利于学生对特长课的学习,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如我们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大量的识字及理解力使他们很容易的理解在特长课中老师所教授的动作或技巧。
因此,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及特长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使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第三篇:美术兴趣社团成员活动记录
美术兴趣社团成员活动记录 时间:三月份 地点:多媒体教室 类别:绘画理论
参加人:美术社团成员 辅导老师:高老师 内容:装饰画
一. 师生问好
二. 教师与学生欣赏装饰画-----布粘贴
教师讲解装饰画的特点,布的特点,教师讲解画面运用。三. 学生欣赏作品 四.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五.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六,学生展示作品 七,教师与学生评价
八,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把布运用的很好,画面构图合理,学生的构思很好,画面内容合理,色彩搭配合理。
活动效果: 良好
美术兴趣社团成员活动记录 时间:四月份 地点:多媒体教室 类别:绘画理论
参加人:美术社团成员 辅导老师:高老师 内容:装饰画
一. 师生问好
二. 教师与学生欣赏装饰画-----布粘贴
教师讲解装饰画的特点,布的特点,教师讲解画面运用。三. 学生欣赏作品 四.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五.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六,学生展示作品 七,教师与学生评价
八,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把布运用的很好,画面构图合理,学生的构思很好,画面内容合理,色彩搭配合理。
活动效果: 良好
美术兴趣社团成员活动记录 时间:五月份 地点:多媒体教室 类别:绘画理论
参加人:美术社团成员 辅导老师:高老师 活动内容:儿童画创作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激起创作热情,回忆我们共学习了那些动植物的画法。主要是用的哪些形状。
新授部分:
复习向日葵,瓢虫,企鹅的画法,复习构图知识。复习色彩知识。
(1)你准备自己创作一幅什么画。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画一幅儿童画
(2)注意画面的构图。
(3)注意背景的画法以及色彩的丰富。
结束部分: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相评价。
活动效果: 良好 美术兴趣社团成员活动记录 时间:六月份 地点:多媒体教室 类别:绘画理论
参加人:美术社团成员 辅导老师:高老师
活动内容:各式各样的房屋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知道哪些房子的造型。
(2)小结(随着时代的进步,房屋的 样式也越来越多。当然,除了这些高楼以外,我国还有一些具有特色的民居:如北方的四合院、傣家的竹楼、苏州的园林、陕西的窑洞、福建客家的围龙屋等。
(3)讲授画房屋的步骤与方法
a、分析房屋的一般结构:墙体、屋顶建筑和地基建筑三部分。墙体部分又可分为墙、门、窗等。顶部建筑一般都盖有瓦。
b、步骤:先画地平线,再安排主楼在画面上所占的大致位置,描绘出房子的大致轮廓,同时安排好周围的陪衬建筑。
c、涂色
三、布置作业,提出弹性作业要求
活动效果: 良好 美术兴趣社团成员活动记录 时间:九月份 地点:多媒体教室 类别:绘画理论
参加人:美术社团成员 辅导老师:高老师
活动内容:立方体的包装盒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指导学生摆放写生包装盒。
(1)一个面正对学生
(2)一条棱正对学生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检验:
结论——近高远低、近长远短。
2、画法指导:
画立方体首先要练习正确握笔画直线。先画一个方形,然后通过对四条边的长短比例、垂直角度的反复调整和修正,才能画正确。
告诉学生看形画形。如画立方体的顶面,先要看清顶面透视变形后的特殊形状,然后如实地画出所见顶面的形状。从顶面的顶角画垂线,再观察各条棱线的长短,在各条垂线上截取不同的长度,最后画出底面的棱线。
3、修改
4、画好立方体包装盒的透视结构图后,指导学生认真地画好包装盒每个面的装饰图案和文字。
5、上色
三、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五、作业展评
活动效果: 良好
美术兴趣社团成员活动记录 时间:十月份 地点:多媒体教室 类别:绘画理论
参加人:美术社团成员 辅导老师:高老师
活动内容: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立方体、长方体的特点:
设问:立方体和长方体怎样区别?
两种形体都有六个面,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一种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是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是长方形。
(二)常见的长方体及立方体物
设问: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立方体的?(请同学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三)长方体、立方体的立面画法。
1、分析立方体、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请学生板演立方体的画法)
设问:为什么这些立方体看起来不太舒服?
小结:主要是没有把物体的透视现象表现出来。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觉中产生一种近大远小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透视现象。(加点透视现象)
2、表现立方体、长方体透视现象的方法:
设问(1)绘画的任务是什么?
小结:绘画是在平面上表现空间和立体的艺术,表现过程需要运用客观的透视规律,把物象具有的高、宽、厚的立体感或空间结构在平面纸上表现出来。
设问(2)表现透视现象的方法有几种?
(出示立方体并使其一面面向学生)
这种摆置方法是使立方体的一个面面向我们,同时与画面呈平行位置,这种透视现象称为平行透视。(板示)
另外一种摆置方法是,立方体的一个角面向我们,同时也与画面成角度位置,这种透视现象被称为成角透视。(板示 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
两种透视的 步骤图版图
因为物体透视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表现这种近大远小的透视方法又叫“远近法”
(四)出示步骤图讲授透视图的画法:
1、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2、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
三、布置作业
活动效果: 良好 美术兴趣社团成员活动记录 时间:十一月份 地点:多媒体教室 类别:绘画理论
参加人:美术社团成员 辅导老师:高老师 活动内容:泥塑面具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让学生有许多泥塑面具的造型,直接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师:“同学们平常去逛街,都会看到玩具摊上常有出售各种面具玩具。有传统形象的京剧脸谱,也有现代动画片中机器人脸谱,有时我们还能看到藏族宗教节日用的鬼头脸谱面具,还有非洲黑人脸谱面具……这些脸谱面具既可以戴在脸上表演节目用,又可以挂在墙上作为一种 壁挂装饰品。(介绍面具)
2、让学生观察树种的脸谱,分析它们的脸部造型、头部装饰是怎样的?
3、问学生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脸部造型?
4、讲解制作方法:
(1)先塑脸型
(2)塑五官
(3)添装饰
(运用夸张与变形等艺术处理方法,对面具的五官做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多观看,多修改,力争生动、有趣)
三、布置作业、提出弹性作业要求。
四、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活动效果: 良好
美术兴趣社团成员活动记录 时间:十二月份 地点:多媒体教室 类别:绘画理论
参加人:美术社团成员 辅导老师:高老师 活动内容:泥塑面具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出示瓷塑小动物,让学生来欣赏小动物,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介绍瓷器
师:“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国瓷器主要是青瓷、白瓷和彩瓷为主要品种。近代,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艺术陶瓷迅速发展。如洛阳、淄博、景德镇、宜兴等地已成为艺术陶瓷的制作中心。”
让学生观察瓷塑小动物和平常生活中真实的动物有何不同?
讲授如何制作泥塑小动物。
1、确定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小动物的形象
2、制作出小动物的每一部分的结构
3、把各部分连接在一起
4、对外形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雕刻
5、对动态进行塑捏
三、布置作业,提出弹性作业要求,可几大组进行比赛
四、巡视辅导
五、课堂小结 活动效果: 良好
第四篇: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
《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上犹县城区小学课题组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基础教育领域要“重视课堂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的要求。2007年3月,我校接受了《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的实验子课题研究。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科研,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预期阶段性成果。现将这一阶段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严格要求,抓好课题研究管理工作。
2007年3月,课题立项后,马上召开了课题开题大会。会上,校领导提出了“严谨、科学、务实”的科研指导思想,明确了课题申报后本阶段的研究方向。
2、分工合作,承担了课题研究不同任务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内容是:
①聘请有关领导、专家指导开展研究和实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及有关理论文章,用科学的方法对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进行指导。多次派遣参研人员外出学习吸取经验。
②结合课题研究与实验,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的“青蓝工程”教学大比武活动。组织参研人员参加县、市优质课竞赛,撰写实验论文,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③充分利用校本教材《美丽的家园》,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家乡风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一系列活动。
④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二、主要实验成果
实验初始,课题组认真调查和分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感兴趣的学科老师在课堂中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而学生不兴趣的学科中认为老师教法单一的占很大比例。因此,老师在课堂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营造氛围,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营造良好的“兴趣”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心理学研究,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由此看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利地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充分开阔自己的思路,发挥自己的能力。如课堂上,用端庄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和谐的感觉,在传授知识,向学生提问时,以亲切商讨的口吻引导学生思考。努力做到教态富有亲切感,适时的点拨学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大胆创新。
课堂上要有民主气氛,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做学习主人的心理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千万不能象严峻的法官,造成学生的紧张心理,使本来可以答对的题目因紧张害怕而答错,或者根本就不敢提出与教师思路不同的解法,永远是顺从教师,这样下去,实质就是遏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用较高的教学艺术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3、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求知兴趣。
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同样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能使他们很好地与老师配合。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如讲故事、游戏、放录音、放录像、设计多媒体软件等。
(1)借助游戏创设“情境”
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很局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情境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知识王国,领略到学习的乐趣。
(2)借助图象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感兴趣,思维易被激活。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这一切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3)借助求知欲创设“情境”
学生的各种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让学生感到十分羡慕教师,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求知欲望,试探他们想不想掌握这个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二、创设教学实践机会,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要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索外物,获得丰富的数理经验,通过反复的抽象,逐步形成发展自己的认知”,只有在探究活动中思维才能开始和发展,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运用。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完全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的体验。陶行知先生认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师是在“做”上教,学生是为“做”而学,强调“做”是“教与学”的中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中要突出实践,以“做”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探索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体验乐趣,培养能力。
(1)在“体验”中让学生获得真知识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建立正确的清晰的概念表象,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我认为教师还应该充分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体验,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勤学、乐学、善学、会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课题在深入研究阶段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要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践,如何将自己实施的教育模式及研究成果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进行推广,从而建立合理的推广到不同学科、不同课型。
2、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力度,把它作当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来抓好该项工作,并且持之恒地贯彻下去。
3、要进一步注意数据和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使课题研究步入正常有序的轨道。
第五篇: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学期工作总结
篮球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主要是负责丽春小学篮球社团的教学。本学期同学们报名参加篮球校本课程非常踊跃,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本学期我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安排了以掌握基本篮球技术为主的教学内容。本学期前半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运球和运球跑三步篮的技术动作,使学生对篮球有个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从事这部分教学的时候,我没有按部就班的让学生一遍一遍的重复练习,而是在讲授完基本动作要领,学生熟悉后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教学目的的,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这些第一次接触篮球运动的同学来说尤为重要。游戏是最能激发他们兴趣的手段,所以将教学内容置于游戏中寓教于乐,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掌握了基本的运球及跑篮技术之后,我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难度,由一个人的活动变为两个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练习——原地传球及行进间传球。现在的孩子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个人活动能力都很强,但是需要两个人或是多个人配合进行活动时,他们又表现得明显不如一个人。所以通过让学生学习两个人或是多个人的传球技术,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想在社会取得成功和成就,就需要与人合作,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孤军奋战,难成大业;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励,努力培养竞争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在本学期的后半时间里,我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三对三或是五对五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将本学期所学的篮球基本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到不足,并提高自己。打起比赛来他们的积极性及作风非常出色。虽然比赛中还存在着很多走步的现象;虽然他们很长时间也投不进去一个球;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娴熟的配合,但是他们战胜了自己,他们在进步,他们体验到了篮球带给自己的快乐。
本学期篮球校本课程存在不足的方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力量的不足投篮比较困难,积极性不是很高。由于人比较多,场地少,学生练习的次数不是很多,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回顾一个学期校本课程的教学,有收获、也有不足,我将不断努力学习、总结、提高,争取在新的学期里使我的校本课程教学更一层楼。
丽春小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
2017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