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如何与网络资源恰当融合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5:3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如何与网络资源恰当融合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如何与网络资源恰当融合的研究》。

第一篇: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如何与网络资源恰当融合的研究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如何与网络

资源恰当融合的研究

【摘 要】《工程力学》作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加强学员工程概念、工程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院培训任务发生变化后,该课程教学时数又有所减少,因此高标准保质保量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难度很大。本文结合《工程力学》教学,介绍如何应用“混合式”教学进行课堂设计,并指出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混合式教学 工程力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186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工程力学》作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加强学员工程概念、工程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员掌握装甲装备技术中有关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应用工程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不难看出,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学习要求高。学院培训任务发生变化后,该课程教学时数又有所减少,因此高标准保质保量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难度很大。本课题的研究,将最大限度的整合目前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的优势,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还可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极大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不仅如此,该课题的研究,将为学院同类课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作出实践探索,推进基础课程整体建设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整体提升我院人才培训质量。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学什么,二是怎样学。

1.前期准备与设计。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1],前期准备与设计阶段是混合式教学实施成功与否前提。在这个阶段,教员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学员进行分析和设计,然后确定任务、设计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供学员参考。此过程重点要解决如何选择适合的任务和问题让学员思考和学习,任务和问题应具有吸引力,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学什么的问题。

我们面对的是士官大专学员,他们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自学的内容不能过难,这样会打击学员自学的积极性。对于自学内容的选择,首先,我们倾向于一些有重复性的内容。比如:在《约束与约束力》中二力杆约束,这个知识点是上一节课学习的二力构件的深化。这部分知识点就可以作为自学内容。其次,可以选择一些非教学重点且简单的知识点作为自学内容。比如:《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基于学习了《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及应用》的基础上研究的。平行力系相对任意力系内容简单,且思路相同。所以这部分内容也可以作为自学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学员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应,在自学内容中就可以添加课题式研究。比如:《圆轴扭转内力》这部分内容,它的学习是基于《轴向拉压内力》的基础上,它们研究思路相同,结果具有相似性,所以,可以作为自学课题让学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学。为了调动学员积极性,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在联系装备方面,也可以选择一些课题;比如轮式装甲车动力传动系统中,传动轴横截面内力计算、转向横拉杆的强度校核等;都可以作为学员的研究课题。

2.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恰当融合[2]。网络教学某种程度上是基于自学的基础上的。但是我们面对的学员层次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如果放任自学就等于不学。想要把网络教学很好的利用起来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网络教学怎样学,必须由教员在课堂中做规划,做引导。在我们的研究中,倾向于以下两种方案:

(1)教员将需要学员掌握的内容以提问的形式交给学员,让学员在网络平台中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学。首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提出问题,同时考虑学员的知识、经验基础及不同层次,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并应由浅人深,既可以启发学员思维,同时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学员通过一定努力达到目标后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学习的信心。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可以以作业的形式上交,便于教员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理解不到位的内容在课堂中加以讲解,这样加深了学员对内容的掌握,同时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这里教员充当一个导学的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知识点的学习。

(2)对于复杂课题的学习,教员可以将学员划分学习小组,通过在网络平台学习课题的相关知识点,按照学习小组模式在交流平台中讨论,培养学员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员可以通过网络指导也可以深入学习小组进行面对面指导,解决学员遇到的具体问题,分析各小组在研究中的不足或错误之处,最后形成书面或实体(如结构模型),然后上传到学习网站中供大家学习和参考。这是对学员努力的认可,它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产生持续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这里教员充当一个助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飒,黄光明.基于网络资源系统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2]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第二篇:网络资源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

网络资源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

海宁市实验小学

赵东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音乐新课程教学已实施快三年,在整个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热情高涨,并且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感到缺少广泛的教学资源。为使教学工作更加有效,我们可以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进行音乐教学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适合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的资源库,以利于教师及时使用资源,开展更有效的音乐教学。

2、当今的信息化潮流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基于Internet与Intranet的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全球一体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的信息素质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的学习模式正在受到巨大冲击,不单是教育的手段、途径、方法等,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也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网络资源的建设能基于互联网技术而服务与我们的新课程教学。

3、不少学校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花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建起了校园网,网络资源的建设能充分地发挥学校校园网络的优势,为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4、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学校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早几年就已经建成了校园网络系统,老师平时网上查阅资料比较方便。然而,如何运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实施对音乐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每册音乐新课程教材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可行性的网络资源,以便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有用的教学资源,特别是老师在做课件时不必为了某一课的教学内容而东找西找。于是作为我们专职音乐教师便对“网络资源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 这一课题产生了兴趣。

二、课题的界定

这里的网络资源从通俗意义上来说是指能应用于音乐新课程教学,与音乐 新课程相配套的,由一线教师收集、整理、创作并由省电教馆进行技术处理发布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新课程教学资源,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资源进行筛选、组织,并达到整合,建设一个教学资源库,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图片类(包括照片)、曲谱(包括片段)、歌曲和乐曲欣赏(包括片段)、教案、FLASH动画(针对曲子难点)、相关文本资料、音频、视频等。发布于计算机网络,其功能的核心就是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但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随时用得上资源,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交互、联系和协作,并为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属音乐学科教学媒体良性运作与功能开发研究。

结合音乐教学实际情况,将资源建设的过程进行流程化设计,同时对各项资源进行量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服务。资源主要内容为:

1、以人音社的小学音乐教材为基本依据,按册按课进行搜集、整理。

2、媒体形式有:图片及照片(JPG);曲谱及片段;乐曲及片段(mp3 WAV MID);欣赏及片段(mp3 wav mid);教案;FLASH动画(SWF);相关文字资料(doc);视频(MPG);课件等。

3、资料图片:每册200幅以上。可以结合教材在网络上进行收集,也可以是照片或根据省编投影片来整理,但不能简单重复。应根据学科教学要求有所拓展,图片质量要好。图片一时找不到,可根据教材提出书面需求,由省电教馆老师协助整理。

4、曲谱:每册50个以上。有完整曲谱也有分段曲谱,曲谱可以带图片或FLASH带音乐,格式统一。

5、乐曲:每册50个以上。根据课堂教学要求主要是整理乐曲片段。(可依据人音社教材录音带)格式统一。

6、欣赏:每册30个以上。完整乐曲或乐曲片段,以及根据教材在网络上收集的统一格式的各类题材、各种形式、各种器乐等乐曲片段。

7、FLASH卡通动画:每册20个。由一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脚本,由专业电脑老师协助音乐教师制作,格式要求统一。

8、教案:每册20篇左右,也可以是教学设计,无格式要求,每篇2000字以内。

9、相关文字资料:整个小学阶段音乐教学涉及的有关知识、背景材料等,数量200-300篇。学生、教师共用。

10、视频:根据资料光盘、录像带等收集,数量不限。学生、教师共用。格式统一。

其具体操作流程为:

1、针对教材,由一线音乐教师进行资料收集前期准备工作。

2、由音乐教师完成资料整理、归类、登记工作,并完成第4、5项的分段要求和技术处理工作;第7项的文字撰稿(脚本);第3、6、8、9、10项工作的部分。

3、音乐教师、电脑教师及电教馆专家集中完成第4、5、6项的制作任务;完成第7项的动画片制作;完成第3项的编辑整理;以及进行资料挑选、技术处理和信息描述等工作。

4、全部完成对应的信息描述工作,由省电教馆将资源发布在教育网的新课程资源栏内,广大一线音乐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我校已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可行性已有所认识,并在实践应用中摸索出一套资源建设工作经验。

2、我校参加了省电教馆组织的新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会议,其中小学音乐由我和嘉兴市的其他三位音乐教师承担,在这里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教师群体科研能力较强。同时我还参加了嘉兴市音乐骨干教师的研修班,在研修班里同样能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同时也提高资源建设能力。目前一至六册的资源建设已经完成,经省专家审阅已通过,并已经发布在教育网,全省部分地区已在使用。现第七册正在进入启动阶段。

3、在建设过程中的省电教馆承担FLASH动画制作,以及部分视、音频资源的技术处理等高技术工作,一线教师主要承担资料的收集、整理,脚本的设计,文字资料的撰写等大量基础性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建设,以及其功能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加快学校现代化管理进程。同时最主要的是我们做的教育网资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将有助于、服务于我们的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 3 效率得到提高。

2、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开发运用,通过利用网上资源和Internet信息构建研究性、自主性和协同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3、通过网上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好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4、更新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努力使教师建立起教育信息化的理念。

五、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及实施途径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手段,通过一线教师资料的收集、整理,脚本的设计,文字资料的撰写和省电教馆承担的FLASH动画制作,以及部分视、音频资源的技术处理,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偏重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

㈠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如:课本、投影片、录音带、光盘等进行资料整理,并制作成网络资源。

2、广开渠道,丰富网上资源。收集、处理网上适用与新课程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和课件资料,结合Internet信息,不断完善,逐步发展,形成一定体系的教学网络资源,并归纳到我们建设的资源库中来。

3、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使教育资源、图书资料信息等均可上网查询检索,并不断优化资源,提供更优服务,确保新课程教学用得上、用得好。

㈡操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1、2004.9----2006.4

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完成一至六册的资源建设。2、2006.4~2008.9.建设和完善其余各册的资源建设,逐步充实网上资源,有利于广大一线音乐教师逐步形成一个基于Web方式下的工作、学习模式。3、2008.9.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

4、课题研究的研究时间暂定为四年。

六、效果及成果体现形式

1、省电教馆将资源发布于教育网络新课程资源栏内,音乐教师在实施新课 4 程教学的同时能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2、形成一种全新的、基于Web形式的研究性,自主性学习模式。

3、网上资源数量有较明显的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融合背景下电信企业农村信息化创新策略研究

融合背景下电信企业农村信息化创新策略研究

何建勋

(中国电信临武分公司,湖南424300)

519197412@qq.com 摘要: 随着全业务竞争态势的形成,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加大了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力图最大限度抢占这个尚待开发的广阔市场,中国电信湖南公司率先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农村信息化推进方案,但各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制约了信息化推进的整体效果。文章以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为背景,分析了电信企业在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包括对农村信息化认识不深、配套信息内容建设欠缺、网络资源建设滞后、渠道网点生存能力差、未能利用好农村网吧等5个方面的问题,结合个人的经验体会,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关键词:湖南电信;农村;信息化;

电信全业务竞争态势形成以后,三大电信运营商持续加大了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一方面为农民带来更先进的通信手段,另一方面也为运营商自身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移动、联通利用无线基站“村通工程”在农村覆盖点多面广的优势,开发了针对农村用户的完善的套餐体系,在语音业务的拓展和推广方面占据了先机,相比之下,电信在农村的固话市场由于新技术替代、线路资源老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日益萎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竣形势:农村用户大量流失,市场基本面在快速消失[1],巨额欠费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资金流转,因此对湖南电信而言,重新审视企业的发展战略,采用全新超前的农村市场发展思路和关键举措,大力扭转当前的不利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湖南电信农村信息化推进所做的工作

2008 年以来,湖南电信承接了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村通工程任务,目前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做迎检准备;年前已经部署的各个本地网信息化县(乡)建设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结合全省机线集中整治工程,湖南电信正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建设,以有效应对铜缆累累被盗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为拓展农村市场打下基础。2008年11月8日,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启动大会召开,会议对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组织架构方面,恢复和建立农村支局,把乡镇作为第四级营销体系建设;机制创新方面,出台政策激励一大批优秀人才到农村冲锋陷阵,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基础建设方面,推进农村市场经营、服务、管理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农村支局落后的营业设施条件,对机房、基站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进行全面整治,提高农村地区宽带和CDMA信号网络质量。会议特别强调农村信息化工作要“统一规划、系统部署、集中资源、分步实施,强化执行” [2],建立农村市场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2008年11月18日,湖南电信站在战略高度提出的“十大信息化工程”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批准,其中就包含了“农村信息化工程”,“十大信息化工程”不仅是对湖南电信现有各类信息化应用的深化与提升,更是湖南电信抢占全业务经营制高点,将C网移动业务与综合信息服务有机融合,加快发展与转型,打造现代综合信息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3]。目前该工程正加快实施,各级电信企业与政府的签约正在进行中。由于全省各地市场竞争、网络覆盖、消费能力等情况均不同,各级电信企业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各项政策在具体的

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湖南电信农村信息化推进的整体效果,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地研究与分析。

二、农村信息化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各级电信企业对农村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到位,信息化推进还停留在简单的接入层面。

虽然各项政策在不断下达和执行,但各级电信企业对于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真正意义认识普遍不到位,对于什么是农村信息化,应该怎样建设农村信息化认识不清。调查发现,很多县公司以下员工认为农村信息化就是电脑加上网,认为只有电信网络拉过去了就是叫信息化,而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不顾,以为它们就不是农村信息化的具体实现,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理解,对于我们拓展市场是非常有害的。农村信息化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视野上有不同的呈现,农业部门注重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服务,商贸部门注重的是农村商贸、物流、金融信贷,而政府层面考虑的主要是如何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有效管理,包括加强党员远程教育、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等目标,另外以信息化推动实现村级自治和村务管理也是我们经常忽视的一个因素[4]。湖南电信推进农村信息化必须要和国家、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农村各级组织、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着力解决“资费、信号、内容”这三大当前困惑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农村信息化发展效果评估的六大条件分别是:全面覆盖的基础网络、实惠实用的农村信息化产品、成熟完善的农村信息化产业链、健全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农民用得起用得会的终端产品、准确全面的农村用户需求把握能力[5]。可见网络接入只是信息化建设一个最低的层次,解决的只是信息传递问题,除了大力加强网络的建设,应该同步推进的工作还有信息内容的建设、信息产业链的培育和赢利模式的研究等等,除了建网,我们更要去思考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提升农民信息使用水平?如何激发和挖掘农村农民内部潜力和动力?从而形成农村市场开发和运用的良性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2、涉农信息内容建设严重滞后,推进模式和方法粗放简单,体现不出差异性和灵活性。

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正呈现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态势,新一阶段,农村信息化应该应用与网络建设并重。现在真正适用的农业信息太少,各类涉农信息资源规模小而分散、重复严重、时效性差、形式单

一、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作为湖南主导电信运营商,湖南电信应该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网络和技术优势,采取“政府牵头、电信实施、各方配合、农民受益” [6]的模式,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由电信建立平台,社会各界提供强力支持,将分散的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内容信息库,以实现统一发布,各系统共享,全面提升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利用声讯、号百和各级社会渠道,广泛采集富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内容,并与各单位农村派驻机构和当地高素质人才合作,建立信息服务站,收集、整理、发布农经新闻和各类农产品、生产物资的供求信息。

推进模式方面,可以参考浙江公司“四个一点”的创新发展模式[7],由政府出一点,村里补一点,“两电”贴一点,农民再掏一点,即由政府统一出台促进农村宽带发展的奖励政策,村集体制订、实施相应补贴方案,各级电信企业通过产业链协作方式,联合电脑供应商较大幅度降低农村宽带、电脑终端价格,以农民普遍能接受的优惠资费为其提供“宽带+电脑”打包服务,农民再支付少量费

用,这样大大降低了农民使用信息的门槛,快速推进公司语音和门户网站、村务总机、全球眼监控、宽带电视、短信平台、电子阅览室等新兴转型业务在农村的渗透率。

针对各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用户需求,要“因地制宜”地设计营销方案,在边远农村和困难地区,应该出台优惠资费政策,想方设法大幅减低农民的信息成本,让农民真正用得起、用得好;对一些有农业特点的县、乡、村,要制定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信息化方案,在提升公司收益的同时,想办法帮助他们打响自己的经济品牌。湖南电信做农村工作,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才更能实现公司在农村市场即增量又增收、低投入高利润的盈利目标,塑造电信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在农村市场拓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3、资源能力建设比较落后,对农村政企客户服务保障支撑力度不够,离农村信息化拓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我省农村地域面积大、村落分散、线路距离远、电缆经常被盗割、线路老化严重,宽带网速慢、掉线频繁,维护力量薄弱、抢修不及时导致障碍修复时间过长,用户重复投诉和离网、转网增多,使得公司在农村的发展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当前传统窄带网络已基本停止新建和升级,湖南电信正全面采用基于EPON(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进铜退”策略来进行农村宽带接入网建设。EPON采用单芯光纤进行吉比特以上速率的传输,通过无源光分器实现信号到多个ONU的分发,大大减少了铜缆投资,可以有效预防铜缆的偷盗问题;EPON在业务承载能力、升级扩展能力、网络的可靠性、信号传输距离、接入成本和轻荷抗灾能力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技术优势。但新技术也存在很多毛病,如综合接入设备(IAD)基本没有配备蓄电池,一停电就死机,不能够用于大型商业客户,只能用于用户较为分散,对通信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地方;EPON的窄带和宽带端口成对配置,小区和村镇全部改用EPON提供业务以后,近半数的用户只装电话不装宽带,造成大量宽带端口闲置浪费,端口利用率很低;IAD设备下移到小区、楼道、村镇以后,要求设备资源根据实际安装地址和IP地址,必须在系统录入得非常准确,才能够在业务开通、资源配置的时候不容易犯错,否则稍有含糊或资料不准就会造成配线、配号错配,引起系统卡单的产生;目前的EPON设备还不能很好支持一些功能限制类的业务,如限呼信息台等,EPON网管统一部署在市公司层面,而日常业务操作在县公司层面,这就造成大量业务开通数据在市县监控中心间往返,无形中就延长了业务开通的时间,增加了用户投诉的机会。因此EPON用于部署农村网络,应该在施工质量把握、资源管理的准确性、资源的有效利用、网络的扁平设计、管理平台的功能、设备的防掉电保护方面下功夫,这需要设备厂商和湖南电信一起来努力才能够做好。

在农村政企客户签约光缆建设方面,由于公司内部审批环节太多、流程太长、资源信息不准、备用设备储备不足,经常造成业务开通不及时,客户怨声载道,调查表明,现在农村地区大客户2M电路和光纤宽带接入用户,从协议签订到光缆建设直至设备调试开通,一般平均需要20天的时间,建设周期太长就给竞争对手抓到了克己的有力把柄,降低了公司声誉,为此湖南电信各级管理层要认真自查,加强内部协调管理、减少流程环节、建立工单的闭环跟踪反馈机制,切实打造流畅、高效、快捷的农村政企业务开通和服务保障体系。

4、农村渠道网点覆盖率低、标准化程度差、营销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湖南电信的农村市场拓展和客户维系。

中国电信拿到全业务经营牌照后,湖南公司在农村渠道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要重视加以解决。首先是市场管理人员把握农村市场的特点及消费属性不够,工作完全搬照上面的政策硬性执行,城市和农村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注意从农村渠道与城市渠道差异的角度来灵活考虑问题;其次,渠道商营销经验不足、市场运作手段单

一、营销服务能力不足,加上农村地域面积大、单位区域的客户容量较小、客户的ARPU普遍较低、网点客流量少、公司的各项支持力度又不够,使得农村渠道的投入产出较差,网点赢利能力比较弱,积极性普遍不高;四是农村渠道的战略布局存在问题,相互支持程度较差,网点建设的质量不好,量又上不去,这样就形成不了优势,难以撼动对方市场[8]。由于各地的差异性,城市渠道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农村不一定就能用、好用,各本地网在建设和培育自己的农村渠道时,一定要注意纵向比对和横向交流,深挖形成针对性的营销套路,交流推广各地成功服务和营销经验,加大渠道建设投入,把对渠道的关怀真正做到位,加强渠道商的信心,保证这些网点能活得下来,最终实现社会渠道自我繁殖扩张的良性发展。农村网点建设应该社区化、集约化、区域化,注意要因地制宜,以自办带动代办,通过合理设计网点位置、相互之间形成线和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者,同时注重各渠道间协同与呼应,规范和减少渠道之间的无序内部竞争,提升渠道与对手渠道对抗的能力。另外也要制定好渠道的管理制度与监督考核机制,根据不同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合理考量,加强对它们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技巧和能力,使自有渠道和社会渠道形成团队合力和战斗力。农村渠道建设要“质”与“量”并重,在农村渠道争夺战中,谁的网点数量多,谁的门店位置好,谁的话语权就大,所以湖南电信要建立一套规范的选址程序和制度流程,从程序上保证网点选址过程的科学规范,通过严格的选人标准,充分发挥农村能人的作用,保证网点选一个对一个,建一个成功一个。

5、农村网吧市场优胜劣汰,生存压力巨大,我们对其放任自流,培育和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农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移动、联通也在加快农村地区的光缆工程建设进度,并在大客户宽带和农村网吧接入方面,开始以低价手段冲击电信传统市场,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快转变思路,除了已经有的“信息田园”和“乡情网”品牌外,我们应该开发更多适合农村实际、能够自我激励、符合市场化运作的新业务品牌,不断开创农村信息化推进的新局面。

通过电信接入的农村网吧数量众多,它们地域分散、规模比较小,主机数一般在10台至50台之间,把网络接入费、电脑折旧费、电费、系统维护费、门面租金、税金等算起来,有相当大一笔开支,成本压力比较大,盈利状况并不理想。在今年6月份至今的全国公安、工商、文化联合执法行动中,政府部门联合对电信施压,要求关停无证网吧,很多农村网吧因为没有正规手续遭受关停整顿,投资面临打水漂,境遇非常悲惨;而另一面,竞争对手贴身跟进这些网吧,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诱导策反,湖南电信传统庞大的农村网吧市场,冒着被抢掉丢失的巨大危险。从赢利模式来考虑,农村信息化的推进虽然主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但归到底还是要靠市场化运作,有投资有收益,谁投资谁受益,才能够生存得长久,而农村网吧在电信农村信息化推进中,具有培育、引导市场的作用,同时它又能够自我发展,是电信在农村保有的重要据点和堡垒,在当前投资有限的情况

下,湖南电信更应该要认真研究,怎样把农村网吧的个人投资吸纳到电信农村信息化中来,和湖南电信结成合作联盟,把网吧建设成为农村市场拓展的新渠道。为此建议在集团既有政策的指导下,由湖南电信统一申请连锁网吧牌照,鼓励农村无证网吧加盟进行规范经营、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将它们打造成绿色信息服务窗口和响亮的农村综合信息品牌。在连锁经营的基础上,湖南电信可以组织系统集成部门,深度定制或开发具有电信VI的有盘和无盘网吧管理系统,同时推进电信媒体在网吧桌面的应用,结合乡、村级远程网络视频监控,开发网吧和公安“平安城市”系统的接口,实现警民一体化的视频监控功能,也可实现电信业务系统的接入,代理电信各项业务,使之成为电信渠道的一员,打造集网络接入、内容建设、联合运营为一体的农村信息化应用新模式。

三、结论

农村信息化的推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农村组织、农村经济人和农民各方共同协作,才能不断往好的方面发展。湖南电信作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排头兵,对加快湖南新农村建设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同时也是一种光荣的责任。以上研究的问题只是湖南电信农村信息化推进众多问题的五个方面,在电信资费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规划、劳动用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各位同仁一起去研究解决,只要大家以企业为家,在工作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奋进,湖南电信迈向世界级通信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步伐,就会更快一些,更稳妥一些。

作者简介

何建勋,男,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湖南临武人,1974年12月21日生,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临武分公司维护安装部设备管理,长期在电信维护基层工作,对电信农村网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研究方向有信息网络应用、通信电源、光网络、网络安全。

联系地址:湖南省临武县东云路35号,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临武分公司。邮编:424300 手机:*** 电子邮箱:519197412@qq.com。

参考文献

[1] 廖仁斌总经理、褚格林副总经理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启动大会上的讲话.2008.11.12 [2] 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08.11.23 [3] 中国电信湖南公司部署“十大信息化工程.湖南邮电报2008.11.26 [4] 方瑜.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农村公共管理, 2008.4.10 [5] 刘世洪, 中国农村信息化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知网,2008.6 [6] 湖南怀化加大山区宽带网络进村力度.中国农业信息网2008.9.9 [7] 童静宜,徐红萍.浙江:“四个一点”信息化推进模式初现杭州农村.中国农业信息网, 2008.3.21 [8] 马继华, 中国电信农村渠道建设的六个核心问题.维普资讯网,2009.10.23

第四篇:试论会计环境需求与会计课堂教学融合研究

试论会计环境需求与会计课堂教学融合研究

时间:2012/11/23 10:49:00 来源:

论文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会计环境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会计环境是会计所处的各种条件和状况,地方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应符合当地会计环境需求。本文以北部湾经济区这一会计环境为例,研究其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方向,并探讨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将会计环境需求与会计课堂教学融合,引导学生自觉向会计环境需求靠拢。

计培养目标是会计教育的基本前提,而课堂教学是会计培养目标具体实施过程,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去围绕会计的培养目标实施,那么就会影响培养目标的效率和成果,会计教育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但是会计的培养目标也不是一座空中楼阁,它要有自己的基石和背景,即外部会计环境。所谓外部会计环境,是指实际工作中会计所处的各种条件和状况,它受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会计主体、会计学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经济环境,对会计培养目标影响尤为重要。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其培养目标应结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去适应当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要突出地方特色。因此研究会计环境,特别是当地经济环境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并且将会计环境需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此,本文以北部湾经济区会计人才需求为背景,探讨如何将会计环境需求与会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一、北部湾经济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经济区开发需要有战略管理观念的会计人员

北部湾经济发展战略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从过去传统的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也要紧跟大环境变化,注重自身的战略规划。这也使企业更迫切需要有战略管理观念的会计人员。这种具有战略管理观念的会计人员注重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发展来看待企业行为和目标,时时关注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企业影响,它不仅收集、加工、整理和报告企业的会计信息,更注重研究竞争对手,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企业总收益。以战略目标为起点来编制企业预算,在具体的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本运营过程中时刻以取得长期战略竞争优势为核心目标,在提供的信息资料上,不仅关注分析财务资料,更注重对企业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多样化信息和战略分析资料。

(二)经济区开发需要能够充分理解优惠政策,合理运用优惠政策的会计人员

为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相关项目应给予支持,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颁布了《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等多项条例,并在财税、土地、产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驻北部湾经济区,金融服务优惠倾斜。企业需要这样能充分理解国家优惠政策的会计人员,特别是企业在经营战略调整过程中,会计人员能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开展诸如纳税、保值等筹划,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经济区开发需要具有较好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人员

北部湾经济区外接东盟各国,紧挨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企业活动的范围变大,获利的渠道增加了,但与此同时受周边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影响,加上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使企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交易风险、汇率变动、股价变动、产权变更、资产无形化等,这都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以灵活、准确、合理的对这些变化进行必要会计处理,可以及时为企业管理者反映风险,规避风险。

(四)经济区开发需要具有经济学思维方式的会计人员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与开发,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经济区市场行列。市场竞争加剧,资源越来越稀缺。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种经济学思维方式,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加入进来,如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人们的选择都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即使是政府的权利也是相对的等等,只有这样,会计才能为企业找到争取利润的空间。

第五篇: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发生着变化,打破传统教学,转变教学理念,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与之配套产生。这种新型课堂教学有助于丰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开放的教学管理学习的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的共享。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环境、新型课堂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普及,网络的全球覆盖,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之中,走进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当中,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着改变。“打破传统教学、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轻松课堂,让课堂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更富有个性,更健康更完美的成长。为此,就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等三方面浅谈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理念的转变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基础。新型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趋于自由化个性发展,师生要有更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与平台。为此,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三个误区:

(一)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误区

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家共同的认识是:老师高高在讲台上站着不想动,学生坐在下面默默承受着不敢动;老师是装满知识的大桶,学生是求知的小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把自己大桶里的知识不停地往学生的小瓶里倒,有没有装进去,传授的那些知识是不是学生所需要的,这些都没有认真考虑,只是一味的追求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学生在课堂里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里去,自己的想法没有机会表达,更谈不上展现自己才华与个性。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离开了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带着空桶去装学生们的疑问,通过各种渠道解决疑惑,然后根据学生们的不同需求分别倒回去。给学生更大的自由,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将知识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当今信息化时代,基于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更应该利用网络平台,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打破师生认识上的误区。

(二)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误区

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离不开自己的三尺讲台,那里有自己的威严,是智慧的象征,学生就要坐在讲台下面认真的听,这样才有师生的区分,才能体现出什么是“教”,什么是“学”。当老师出现了一个错误后,学生们会习惯性的认为老师是对的,这便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站上去的是“教”,坐在下面的是“学”。有时候,老师错误的知识会让学生“享用”一生。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去,有些时候,学生同样可以走上讲台,教给老师一些知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的明确划分界线。加上如今网络极速的发展,有些知识学生会在第一时间掌握,按传统意识上讲,先知者可以为师,那学生岂不成了“老师”。在新型课堂教学里,都要动起来,相互交流,角色时刻变化着,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基于网络环境下,有时候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同质疑,一起解决,全球化的共同成 2

长。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误区

新理念下老师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时而是引导者,时而是生活中的伙伴,时而又是成长过程中的朋友。基于网络环境下,有时成了Q友,有时成了粉丝,有时成了关注的对象。

新型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型的一节课,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着一项或多项任务,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电话、视频、网络等方式携手研讨,共同提高,一起成长。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型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趋于自由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发展,师生都要有更大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如图所示: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图

(T:教师;S:学生;-:讲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第一阶段: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T S S S S S S S S(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离不开讲台的教师在“教”和不能动弹的学生在“学”,课堂显得很呆板,课堂的教学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进行着,很少存在相互的交流,更不存在与外界信息的交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无法继续。)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T S S S S S S(改进模式一,有一些新理念的渗透,课堂里出现了分组,但是仍然存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子,老师没有能真正意义上的深入课堂。)

- S S S S T S S(改进模式二,老师离开了讲台,走到了学生当中,仍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去,老师从观念上没有改变自己对“教”的认识,学生的“学”还是很被动。)

- S S S T1 T2 S(改进模式三,老师们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里去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的小组里安排不同特长的教师进行师生的互动,这样更利于知识的融合,来满足不同分组、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第三阶段: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S ﹋﹋﹋﹋﹋ S ﹋﹋﹋﹋﹋ S S T„ S T„ S T„ S S S(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网络,连接着不同的课堂,老师们组成了一个智囊团,参与到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一个共同的教学任务,在网络环境里合作学习,共享着彼 4

此的信息。)

S.T T.S T.S T.S 〒 S.T S.T

S.T T.S(基于网络环境下无线网络的覆盖,实现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教与学无处不在,真正做到了师生的高度自由,学习成了自主的事,是学生同时又是老师,没有师生的明确划分,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的平台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

多年前,当手机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时候,课堂还是一片宁静之地。如今,随着手机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微信、QQ、网游等大量的社交、娱乐产品也应运而生,课堂也就不再宁静,学生做笔记的沙沙声渐行渐远,手机刷屏的声音却越发清脆,教室里经常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着独角戏。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新型课堂教学就会走向歧途。宜疏不宜堵,堵不如疏。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设备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新型课堂教学改变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站、班级QQ群,社区论坛等搭建的网络学习的平台,丰富课堂教学。高速互联网和云存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网络同步,如同网班一样,可以共享优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召开研讨会,跨时间、跨空间,实现网络同步教学,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基 5

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趋于多元化、智能化、网络化。

(一)新型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是极个别学生的优秀,而大多数的学生都属于一般,通过考试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是失败者。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各种智力不同组合形成的差异”。这就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评价的平等公正,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1.自评:教师与学生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自评,从教与学不同的侧面做出最真实的评价。2.互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互评,网络为跨越式评价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网上学校,网班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互评,让评价更科学、更准确。3.他评: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虚拟社区学习的平台,进行社会评价,将课堂教学打破封闭式,办开放式课堂教学,让社会人员参与评价(可以发个微信,可以发帖子,可以顶顶你,可以踩踩你等),这样发展下去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自信而健康的。

(二)新型课堂教学的智能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学生与评价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或探究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改善,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行政人事的管理取向,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比,从而证明学校办学质量的好与坏。这样的评价体系严重扭曲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进行智能评价。人的智力是 6

由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组成,而智能评价是将诚信、礼仪、道德等渗透课堂教学而进行多元智能评价。利用网络搭建一个新型课堂教学智能评价体系,电脑的加入将评价变得更具人性化,更具有科学性。在一个虚拟开放的学习社区里,将学生的综合表现记录在内:包括诚信值、礼仪度、道德积分、社区贡献值等,通过大家共同参与评价,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的终界评价。

同样,可以大胆的设想,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把游戏搬进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学习、交流与共享。如同“网格”一样,把全球的硬件综合起来考虑,以提高硬件使用效率;而虚拟教学课堂,则通过有线网络,甚至无线移动网络把不同地域内的课堂汇于一起,构成一个“大教学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本位,过于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集中,而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是不现实的。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要在新的理念指引下,打破常规,呈现出多模式、多元评价的教学课堂。将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基于信息化网络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的学会向主动的学习转变,最终变为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冯玲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邱玉辉.电脑报2012合订本.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7

下载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如何与网络资源恰当融合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工程力学》课堂教学如何与网络资源恰当融合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