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资高中政治说课教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jiaoshi.koolearn.com/)分享
教资高中政治说课教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说教学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必修)二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节第三框.说教材
教材内容,特点:
本框题既讲授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又讲方法论:坚持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来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 方法.本框题容量较大,难点较集中,其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实际水平,及教材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初步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1)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时,应注意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2)在引导学生运用基 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理解,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要注意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jiaoshi.koolearn.com/)分享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有较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三)教学重难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说教法
我校高二级学生理解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较差,加上接触哲学知识不久,他们常以习惯思维思考哲学问题.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哲学有用,但抽象难学.据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物,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读,议,说,评相结合法说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必须从具体的材料背景入手,多观察,分析,思考,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说教学过程
设计及意图过程
教 学 内 容 的 处 理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jiaoshi.koolearn.com/)分享
设 计 意 图
引 入
师生共演简单小品,由此引出课题
运用实物演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示范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讲授新课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运用多媒体制作的图示辅助教学,分析水果与苹果,梨……的关系,在明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理解二者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出示判断题:有人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对吗 ”
出示图示让学生分析比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特殊性也不能离开普遍性
可用反例证明.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jiaoshi.koolearn.com/)分享
播放动画《白马非马》,让学生思考问题:公孙龙错在哪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展示图示,请学生分析材料,如“水果”和“苹果”的身份;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可以说是本框难点中的难点,也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最基本的论点,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感到最 难理解,所以,选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才能深入浅出地讲清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来分析事例,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二者关系
通过分析出错的原因,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区别,这是学生很容易混淆的问题,采用图示能更直观地展示二者区别,易于学生接受.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攻破教学重难点.采用直观的图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讲授新课
(二)掌握二者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jiaoshi.koolearn.com/)分享
引导学生说说其他学科的一些学习方法,如:怎样了解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比如“同水反应”
(多媒体展示)
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投影关于费税改革的材料,让学生思考问题:
“示范”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做法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给适当时间议论后,再请学生说说)
议一议:“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含义.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播放录像,让学生感受中国革命成功的喜悦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成功,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
(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jiaoshi.koolearn.com/)分享
采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有助于学生理解,也能增强该学习方法的说服力,并且表明了从个别入手,正是前面所学理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体现.运用时政热点作为材料,一来较有说服力,二能增强学生的时政敏感度.枯燥,抽象的道理情景化,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更自主又自然.小 结及巩 固
引导学生小结本框学习内容(世界观与方法论,并展示).布置课后练习.小结有利于把所学知识观点化,条理化,便于记忆,整体把握,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后练习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更多教师资格考试免费资料请访问“新东方在线教师频道”
第二篇: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一)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例如,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各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就是由各自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一个系统的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过程和阶段有长有短,但都有其特殊矛盾。而且在矛盾群中又存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烈而深刻,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二)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答:老子在《道德经・二章》中讲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意思是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等,虽然是相互对立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在哲学上,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被称为矛盾,简要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种关系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同时,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哲学上讲的这种辩证矛盾,不同于思维中存在的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自相矛盾,而辩证矛盾则体现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都是对立的,但它们之间又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攻就没有守,没有苦也无所谓乐。同时,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足球比赛中,队员们奋力拼搏,就有可能转守为攻,转败为胜;学习中,艰辛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苦也就转化为乐。
矛盾的斗争性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关系,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物理运动中的正电与负电、社会运动中的阶级斗争等都体现为矛盾的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其中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和平与战争、新生与死亡、运动与静止……我们细心观察世界,就会发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处处有矛盾;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事物始终都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但现实中的矛盾各不相同。在某一领域、某一事物及其运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既有性质上的共同性即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即个性,从而体现出矛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但不论怎样,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我们研究矛盾和解决矛盾,既要注意矛盾的共性,更要注意矛盾的个性。研究矛盾的个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解决矛盾的前提,不同性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俗语所说的“对症下药”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学习唯物辩证法,就要学会运用矛盾学说去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而具体分析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就在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第四篇:2020年电大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我同许多国家领导人或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见面时,他们都肯定中国减贫成就。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一:
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意义。
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是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任何一般只是诸多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和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的包括在一般之中;
2、二者是相互连接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特殊性包括着普遍性,特殊性又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3、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理论意义: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辨证法。现实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以矛盾的普遍性为指导,就是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又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出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特色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
普遍性: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特殊性: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毛泽东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2)相互联系: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列宁
个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在一定条件下(场合的不同)互相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注意: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例如改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重点,因为::
(1)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
(2)从实践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二: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在: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由于事物中所包含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不同,因而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的过程,根本矛盾是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规定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这就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是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不论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矛盾主要方面;与此相应的便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非主要方面。
(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贯彻和体现了这一观点和方法。
第五篇:教资备考初中美术说课教案:《色彩的魅力》
教资备考初中美术说课教案:《色彩的魅力》
一、说教材
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才能从整体上安排教学。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并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二、说学情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合理把握好学情是设计一堂课的基础。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此之前已经学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但是对于三原色以及色彩的搭配方法的了解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将着重带领学生系统的学习色彩知识,表达主观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感受艺术家利用色彩传递出的自然之美和主观情感,并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色彩的三要素变化实验和色彩图片,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学会搭配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体会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心理感受,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创作出一幅表达主观情感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程有的放矢,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色彩知识和搭配的方法。
难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表达主观感受。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效统一。本次授课,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展开我的教学,使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更加的丰富多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准备
朱用纯在《朱子家训》中说到“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因此,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尤为重要。我准备了多媒体、水彩颜料、画笔等教学用具来辅助我的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至此,课程教学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我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展开具体阐述。
(一)趣味情境导入
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导入的环节,我会分别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西班牙斗牛曲》,并提出问题:这两首音乐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什么样的颜色能表达这种感受?学生可能会回答:蓝色能够表达舒缓、平静;红色能够表达激昂、兴奋。进而我会总结出:音乐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同理,色彩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此来引出课题《色彩的魅力》。
(二)作品图像识读
教学过程就是不断的提出疑问,进行思考,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我将展示色相环,并提问学生:哪些是三原色?为什么称之为原色?引导学生理解红、黄、蓝作为三原色,不可被其他色彩混合得出,但可混合得出其他色彩。接着我会演示三原色颜料调和的实验,提出问题:三原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可以观察到混合出了深浅不同、颜色不同、饱和度不同的色彩。进而我总结出: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是每一种色彩的“相貌”,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而纯度则是色彩的饱和度。
此时,学生对于色彩搭配方法还有所欠缺。因此我会展示图片《树枝上的樱桃》《蓝天下的麦苗》,提问:图片中都有什么颜色?它们在色相环的什么位置?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感受?鼓励学生主动回答得出:红色和绿色,在色相环对应180°的位置;蓝色和绿色,色相环相邻90°以内;红色给人温暖的感觉,蓝色让人感觉寒冷。
为了使学生对色彩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紧接着我会采用“对号入座”的小游戏,出示三组色彩搭配图和词语卡片,请学生将图与词进行对应,并提出两个启发性的问题:三幅作品中面积最大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积极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色彩除了以上感受,还能给人前进、后退等诸多感受。色彩之间通过互相搭配,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变幻出无穷的魅力。
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可以激发主动学习思考的潜能。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的创作赋予课堂于“神”,神形兼备,方为上品。我会以“四季”为主题,分析色彩,为学生演示搭配方法:1.选取相同的造型和构图,形成一个系列;2.根据季节选取合适的主色调,进行色彩搭配。为学生触类旁通,并为学生的创意实践做指引。
(四)美术创意实践
此时是学生扩散思维的实践环节,因此,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进行艺术体验:自拟主题,绘制能表达主观感受的色彩画面。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从色彩搭配方法、三要素的变化、调节色调等方面给予指导,为学生独立创作提供拓展的思路。
(五)多元展示评价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我会创设“魔幻色彩碰撞大赛”的趣味情境,请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等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主体多元化,角度多维化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改进了教师教学。
(六)小结升华作业
正所谓:“编箩编筐,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在课程最后我将采用问答方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同时升华情感:合理利用色彩,可以装点、美化生活。最后,我会布置作业:课后尝试运用色彩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心情。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知识学生才愿意去学,因此做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以下是我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