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册教学反思
《火车开了》课后反思
《火车开了》一课,我的教学思路的设计是通过发现问题的方法来引入教学→教唱1、2、4乐句→学唱全曲→学生自由表现你听到的歌曲内容→在尽情的表演中学生不断的重复歌曲的旋律,让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课后,仔细想想这节课,我觉得非常有收获。它让我在认为最适合自己实验方法之外又发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最普遍、最简单的事物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灵活变化,两种教学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实验方案中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同时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才乐于接受,音乐课才能让学生喜 欢。
《布谷》教学反思
本学期学唱的第一首歌曲,为了上好这一课,我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如收集冬天雪融化的图片、春天的图片、布谷鸟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春天来了,也很好的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我从看、听、说、想、唱几个方面出发学习歌曲,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但是存在一些问题:歌曲有三段歌词,每段节奏不一样,在一个班里学习以后,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是很好,歌曲只是完整拖下来了,而学生唱的情况不好,这首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我马上进行调整教案,一节课重点学唱1、2段歌词,在前两段唱的很好的情况下,再学习第3段歌词。在熟悉歌词这环节上我让学生 进行表演,帮助记忆,这样学生在快乐中无意识的掌握了。
《小雨沙沙》教学反思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处处生机勃勃,而小雨又是春天来到的一个标志,所以,在教唱《小雨沙沙》这首歌曲的时候,创设情境“美丽的春天”,让学生描述以下你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柳树绿了”、“小草发芽了”„„在此环节中,大部分学生踊跃发言,表现积极,学习兴趣高涨。通过情景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在学唱《小雨沙沙》时,指导学生用自然、亲切、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如:怎样唱出种子说话时的亲切感?先让学生想一想,你和好朋友说悄悄话时的声音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小雨和种子说悄悄话时的声音该怎样去唱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歌曲的意境,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 验。
《牧童》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曲主要描写了一位儿童放牧的情景,歌曲旋律活泼优美,在节奏方面有一个特点是“切分节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切分节奏”,我组织学生进行节奏游戏练习。但练习完以后,再教学生唱歌曲的旋律时,事与愿违,学生还是掌握不好。像一二句的第一小节没有切分音,第二小节是切分音,学生要么一二小节都唱成有切分音,要么都唱成没有切分音,与原歌曲的旋律大相径庭。学生学的很困难。我甚至还一小节一小节的教,但是在整句合起来的时候还是错了。这是二声部的歌曲,教师用书上是两个课时完成的内容,而我却压缩在一节课中完成,同学们学得有些吃力。公开课后,一学生甚至跟我说:“老师,这首歌好听是好听,但是很难学。”唉!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呢?于是我静静地思考,后来在上其他班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听磁带两三遍,然后再弹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当学生听琴声第二遍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居然有学生跟着旋律轻声地唱了出来,当我再弹第三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伴随着琴声唱出来。那个老是掌握不好的切分节奏居然不攻自破。这时候学生在学习歌曲时也充满欣喜的表情。在反复的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产生对音乐的兴趣。我想,这就是音乐欣赏的魅 力吧!
《放牛歌》教学反思
在教唱《放牛歌》时,整个教学我运用了“参与体验――情感升华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的,课的一开始“激情引趣”,老师播放了一首捷克斯洛伐克的歌曲《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双响筒运用简单的几种伴奏型为之伴奏,并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型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注意伴奏的方式和节奏型的变化,为歌曲伴奏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紧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再次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启发学生“你都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经过教师的简单小结使学生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和放牧时的心情,为学唱歌曲《放牛歌》做情感铺垫,接下来的“体验理解”环节还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模仿小牧童吹笛子的动作,让学生编创节奏。实际教学证明,这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了所要掌握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以听觉为主,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我认为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气氛活跃,注重了学生兴趣、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审美为核心,课堂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使学生在轻松愉 悦的课堂中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对好朋友》教学反思
在歌曲《一对好朋友》这节音乐课中,我尽量结合学生特点,使该课以
活动
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歌曲。通过唱歌、谈话,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说一说、想一想,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习唱歌时,充分利用媒体:录音机、琴,激发学生想唱、学唱的欲望,带动学生活泼快乐的学会唱歌曲。再通过分小组活动,如编创舞蹈动作、做游戏、全班比赛表演,增进学生互助合作 精神,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
《数鸭子》教学反思
歌曲《数鸭子》充满了童趣,音乐中我们感受到柔嫩明亮的音色,生动活泼的说唱节奏,更看到了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的中国水墨风景画:桥上的数鸭子的孩童,桥下放鸭子的老爷爷,有桥有河,有爷爷与孩子们风趣的对话,有鸭子的嘎嘎叫声。可谓是有情有景,生动可感。
在歌曲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玩中学,构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教学情景。改变了传统的歌曲教唱模式,由于教学手段新颖,歌曲节奏鲜明利于上口,学生非常喜爱,很快就学会歌曲,还能理解其中的情绪。通过讨论和表演,让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
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共放入了“律动”“情境导入”“学唱歌曲”“处理歌曲”“创编动作”五个环节。
《小象》教学反思
《小象》是人音版音乐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欣赏曲目,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的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在一年一班上课的时候,我首先讲述了乐曲表现了怎样的小象,特意为乐曲做了解释,再请学生听音乐,之后提问:你感到小象在做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一致:在玩耍嬉戏。在一年二班上课的时候,我省去了对乐曲过多的解释,直接切入:请同学们欣赏管弦乐《小象》,说一说小象在干什么?听后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刮目相看:小象在喝水、小象在唱歌、小象在跳舞、小象在打滚、小象在快乐的走路、小象在妈妈身边玩耍------多么精彩的想象!
《两只小象》教学反思
《两只小象》这节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引导学生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两只小象》,从而懂得爱护动物,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小学生喜欢小动物,乐意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所以这节课我以“小动物”为主,贯穿整个课堂。一开始,用《数鸭子》歌曲,让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紧接着唱《小动物唱歌》的发生练习,学生边唱边模仿各种小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教学时,我模仿小象的动作,让同学们猜,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连接的非常紧密,一环扣一环,而且个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能使同学们的注意力时时刻刻跟着老师走,歌曲新授完之后,我又加进了打击乐器,让同学们伴随着打击乐,边走边跳边表演,整节课在这个环节达到高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们静下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小动物(小象)的图片,供他们欣赏,并进行德育渗透,从而结束这节课。但在这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四分休止符”时,我出示了一首儿歌,儿歌中有“ξ”这个符号,我把“ξ”这个符号比作“红灯”,这样打比方,接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ξ”这个符号,用手势表示时,我做了一个动作,是“手打开”的动作,学生们都能按我的要求做出来,但在教唱别的歌曲,出现“二分音符”时,通常要用到那个手势,这样,就发生冲突了,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忽略了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动作,这样,记忆更深刻,也能使学生在 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
《粉刷匠》教学反思
本课的导入,我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学生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首先,让他们回想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在《粉刷匠》音乐声中,让学生动手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表演,让其充分表现自我,通过身心愉悦的活动,引出新课内容“粉刷
匠”,为本课的创编歌词打好铺垫。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音乐艺术时间重要的过程。我认为在课堂中,必须设计“听”的环节,分层次、有目的的让学生听,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的美,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想像和联想。还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经验。我还想通过音乐的“弥散性”让孩子们学会歌曲,因此,我让他们听“歌词内容”,听“情绪”,边听边学动作。但是很失败,因为他们在幼儿园学过同样旋律的《粉刷匠》但歌词不同。问题就处在这里,而且当时没有意识到,孩子们很快学会了旋律,没有办法记住歌词。我在设计这一环节的时候,通过看图说话,说:我还能帮妈妈做什么?继而唱一唱、演一演。希望巧妙的置疑使学生产生极高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形成了教与学的整合。学生能在原有的音乐基础上,用旋律,把自己平时会做或做过的事情编成歌词唱出来。既符合了一年级孩子好表现的心理特征,又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同时激发、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但是,我有忽略了他们仅仅是一年级学生,创编整首歌难度太大,学生一下就没有了兴趣。
最后,我觉得整堂课缺少一根主线。应该围绕“手”或者“劳动最光荣”来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篇:2册第7课
第7课让文章图文并茂
教学任务:
插入图片 调整图画大小 图文混排 教学重点:
插入图片 调整图画大小 图文混排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品:
多媒体微机室
教学过程:
复习:
利用段落对话框调整段落 文章的分栏 首字下沉 导课: 文章中只有文字显得太单调了,如果能插人图片就好了。Word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剪贴画,它保存在剪辑库中。我们既可以用剪揖库里的剪贴画,也可以用自己已经保存好的图片。
一、插入图片:
我们给“古诗.doc”配上图片,让它图文并茂。跟我学
1.打开“古诗.doc”文件,把鼠标指针移到第一行末尾,单击鼠标;
2.单击“插入’菜单中“图片”子菜单中的“来自文件”选项;
3.找到教学光盘中的一“图片库”文件夹; 4.选中“江上渔者.gif” 5.单击“插入”按钮。
二、调整图画大小
我们插入的图片有点大,与整个版面不协调,所以还要通过下面的步骤对它进行调整。
1.单击“江上渔者”图片,四周出现8个小控制点和“图片”工具栏;
2.将鼠标移到图片右上角“控制点”,这时鼠标指针变成双箭头型。’;
3.按住鼠标左键不松手,双箭头型变为“十”型,向左下方拖动鼠标,图片按比例缩小; 4.确定好图片的大小后,松开鼠标。
三、图文混排
为了让插入的图片和文字结台在一起排版,我们需要调整文字和图片的关系。在Word中,这种操作叫做“图文混排”。
1.单击“图片”工具栏中“文字环绕”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衬于文字下方”选项;
2.利用键盘上的方向键,将图片移到合适的位置。动手做
给自己的“古诗卡片”加上图片。单击“插入”菜单中“图片”子菜单中的“剪贴画”打开“剪辑库”对话框,在这里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图片。
小结: 插入图片 调整图画大小 图文混排
板书设计:
第7课让文章图文并茂
教学后记:
插入图片 调整图画大小 图文混排
第三篇:美术第2册美术教学设计与反思(8-11课)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美术第2册美术教学设计与反思(8-11课)
8、美丽的盘子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
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材分析:
盘子最早诞生于原始社会,从现在考古挖掘出的盘子来看,最早的是以陶盘为主,它制作粗糙,很少有装饰花纹,直到后来,才出现了木盘、铜盘、瓷盘、铁盘、银盘、金盘等,装饰的图案也越来越精美。特别是到了现代,又出现了水晶盘、玻璃盘、塑料盘等,在制作上人们对盘子的工艺追求也越来越高。盘子不但是作为生活用具,经过艺术加工美化之后,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盘子的种类、形状、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盘子的装饰图案,并通过对盘子的欣赏,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学会对美的追求。盘子制作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布、塑料等。盘子的形状多以圆形常见,也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盘子的花纹装饰性强,有人物、动物、风景、器物和几何形等,好多盘子具有象征意义。盘子既有装饰作用,可以用精心设计的盘子布置房间、美化环境,还有实用价值。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材料的拓展、盘面花纹的多样、形状式样的变化等,以此来深化美丽盘子的主题,促使盘子的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本课选了李平凡的《孩子》、明代的《青花枇杷果绶带鸟纹盘》和学生盘子作品的照片,使学生对设计制作有了感性的认识。另有七件学生作品是运用纸拼贴和泥塑的方法制作的,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参考,同时提供了用盘子装饰房间的图片,拓展了盘子的装饰作用。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卡纸等作画工具(教师)盘子实物、照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1.看实物,激发制作欲望。
(1)欣赏盘子的实物(出示课件),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种类:木盘、瓷盘、泥盘、纸盘、玻璃盘、水晶盘等。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盘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盘面的花纹及装饰物的特点是什么?装饰有什么规律和用途? 2.做设计,挖掘潜在能力。
(1)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盘子及盘中的花纹。
(2)设计建议:盘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形、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形状以圆形为主,也可以画其他的形状。
(3)学生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设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说意图,碰撞创造火花。(1)向全班展示优秀的设计稿。
(2)课后完善自己的设计,下节课带来制作。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盘子(或家中用的盘子一个)、剪刀、彩泥、油画棒等制作工具(带来实物盘 2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子的学生,可以用丙烯、油漆等制作材料来作画)
(教师)数幅(各种材料制作的)盘子范作、教师的设计稿等 教学过程 1.欣赏范作。
出示范作及师生的优秀设计稿,师生共同评议,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2.示范操作。
教师边演示边讲制作步骤(以纸盘子为例子,示范制作):做盘面(有的学生没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把卡纸剪圆取代);用所熟悉的技法(添画、彩泥拼贴等)来装饰花纹等。
3.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盘子。
(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提醒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制作工具,并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利用添画法或彩泥粘贴法制作出美观而又与众不同的盘子)。4.作业讲评。
互相欣赏作品(从技法、工艺、构思等方面来欣赏),并把作品送给同伴。5.课外拓展。
(1)装饰自己制作的盘子。
(2)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盘子的资料。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感到不足的是:一是没有把制作纸盘子的步骤板书在黑板上,如果能板书出来,学生在制作时如果忘了就可以看一看,不至于出现前后步骤的颠倒;二是在制作完后,让学生说说在制作时遇到哪些困难,进行交流分析,有助于学生把纸盘子制作的更美观。在展示作品时发现有部分学生把粘贴的部分粘的太多,盘子就直立起来了,不美观;三是没能很好地把握时间,作业评价环节,匆匆结束,没能给学生一个相互评价的平台。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9、窗花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撕窗花。
2.继续练习撕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感受撕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1.编写思路。
窗花是剪纸的常见形式。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花。选择这一课教学内容,体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的凝聚着的浓郁的人文精神。
这一课安排了许多民间窗花实例的欣赏,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图中的窗花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反映农民生活的,有传统吉祥图案的,也有花鸟虫鱼和十二生肖等形象的。
学生的作业继续采用撕纸的形式,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避免了使用剪刀的不安全因素。学习建议的提出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撕窗花。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窗花艺术的美感,学习用不同方法撕窗花。
难点:学习撕出使窗花图形边线好看的方法。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教师)课件(窗花的资料、窗花纹样)、范例、纸窗户4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出示课件,教师创设情景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出示课题:《窗花花》。
2.感受窗花。
(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提供有关窗花的资料,学生自主地学习了解。
(2)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补充。
(3)教师出示窗花纹样范例,学生欣赏并谈谈体会。
3.研究方法。
(1)讨论:窗花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
(2)交流:书本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试着折一折、撕一撕,体会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
(3)教师在学生汇报后适当示范:设计方法不同、折法不同、撕去的形状不同,效果就不同。
4.创作比赛。
(1)全班分成4组,每组一扇纸做的窗户,请各组学生将自己用折、撕的方法制作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比一比哪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2)评评哪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上分析)。
5.示范表演。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场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6.教师总结。
表扬撕得有创意的作品。
7.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将所学本领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周围的环境。
●方案二
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
(教师)示范用纸、窗花纹样实例等
教学过程
1.表演切入。(1)教师当场做撕纸窗花表演,然后将作品展示在窗户上,使学生感受窗花的美和装饰作用。
(2)欣赏书中的作品,进一步了解窗花、感受窗花。(3)教师出示课题:《窗花花》。
2.研究分析。
(1)讨论折法:根据书中的图片说明,折的方法有两折和三折,也就是将纸对折两次或者对折两次后再斜折一次。
(2)设计纹样:将折叠后的纸随意撕出大小、形状不同的洞眼就可以了。鼓励学生要创新。
(3)交流撕法:拇指压在食指上捏着纸,顺着设计稿依次撕出主要的花纹,然后再撕边缘的花纹。注意转弯时加倍小心,防止把花纹撕断。
3.设计应用。
(1)提出作业要求:试用折、撕的方法设计制作几个窗花。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可以将撕下的小纸片再拼贴成另一种窗花。(3)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彩纸上。
4.评价交流。
(1)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评一评谁撕的窗花又多又有新意。
(2)互相交流自己撕窗花的体会。
5.小结。教师请学生清洁教室,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教学反思:
通过剪窗花活动,我认识到活动的价值,它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延续孩子的兴趣,延续活动中没达成的目标,或者作为教学活动目标的提升。同时给孩子自由、宽 6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松的空间,足够的探索实践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利于孩子操作与探索,也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10、剪拉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
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及各色彩纸
(教师)若干种拉花范作、剪刀、胶水、订书机、一根橡皮筋及各色彩纸等 教学过程
1.演示学具,引发探究。
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张纸。拉一拉橡皮筋。
(1)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剪的方法使一张纸变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样能伸缩呢?(2)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方法,得出结果,交流演示。2.揭示课题,欣赏范作。(1)板书课题:《剪拉花》。(2)欣赏书本上或教师的范作。
(3)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拉花的用途。3.选材取料,学剪拉花。(1)裁纸,叠纸。
①提问:怎样才能把纸做成拉花?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制作拉花首先要把纸裁开。②提问:用什么方法把纸裁开?裁成什么样的形状?叠成几叠?怎么折?
③小组讨论,确定合适的方法。(教师要强调使用一些工具的注意事项,指出用不同方法构思拉花)。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④动手操作:先画样稿,再剪制。(2)连纸的方法。
①讨论: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把纸连起来?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尝试练习:把纸条连成环,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④小结:说说连接的方法以及使用到的工具。⑤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4.观察拉花,启发想象。
(1)欣赏拉花的形状,说说与其相似的物品。
(2)欣赏范作,提问:利用拉花做成了鱼的哪一部分?还能用拉花表现别的东西吗?你有与书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吗? 5.集体创作,美化教室。
(1)提出作业主题:把所有的拉花和彩练连起来,装饰和美化教室。(2)提出创作建议:用恰当的方法和纸材来表现拉花,注意连接要牢固。6.师生评价,反思体会。
(1)分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乐趣。(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7.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继续探究裁纸、连纸的方法,从而了解更多的制作拉花的方法,并用拉花制作各种装饰物。教学反思:
我有时会觉得很迷茫,对于课堂的范作演示也有些矛盾,是否该在课堂中演示?如果演示了,一是时间好像就有些匆忙,二是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否被抑制,很多学生就容易跟着老师来做。但如果不演示,毕竟是一年纪的学生,他们的掌握与认知能力还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不能光凭我们老师的讲解而掌握创作方法。因此,我想请有经念的老师能给予更多的方法传授。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11、摹印纹理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说出不同肌理给自己的感受。
2、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纹样,表现自己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种材料如树叶、羽毛、贝壳、石块、木块、粗糙的布料、皮革、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生宣纸、水彩颜料、蜡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教师)课件,拓印后的纹理范画、纹理制作示范工具,收集到的不同纹理的材料,毛笔、生宣纸、墨汁、水彩颜料、水彩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
5磅。)
(1)播放课件:大自然的风光——重点突出对沙滩、石头、水面、树轮等景物的特写。(通过欣赏比较,使得学生对事物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无限的联想。)
(2)出示图片,欣赏作品。(用特殊肌理效果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主要是版画作品和一件用漂亮的纹理进行装饰的工艺品。)
观察、分析这件作品中的艺术效果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交流看法。
(3)揭题:《创造美的纹理》。
(4)组织谈话: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美的纹理?
2、示范引导,观察思考
(1)组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材质: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本身存在特殊的肌理,这些肌理不一定能用笔画出来,让我们找找它们藏在哪里。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纹理,摸一摸,说说给你什么感觉?互相说说感受。)
(2)体验纹理的不同质感:
①树皮感觉粗糙、丝绸感觉光滑、金属又硬又凉等。
②引导学生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品进行对比:如棉布比丝绸粗糙,青的树叶比干枯的树叶滋润、细腻等。
(3)在屏幕上展示脚印、手印、车轮印等纹理,然后设问:这些看起来很美的纹理都是无意中留下的,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富有美感的纹理制作或画出来呢?
(4)教师介绍示范拓印方法:直接拓印,将水粉颜料涂在物品上再压印。(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教学反思:
这节课就在我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我觉得效果很好。避免了这些效果的出现后,我让学生去校园内找一找可以摹印的物体,如地上的鹅卵石,墙上的瓷砖,树叶,木板纹、硬币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玩中不仅了解了摹印的方法,还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上面都有漂亮的纹理,我们应该在平时多发现周围美好的事物,学会用美来装扮我们的生活。
教师备课纸
(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15
磅。)
第四篇:第2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五彩的烟花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教学过程
1.印象中的烟花。
(1)学生说说过节时放烟花的感受。(2)学生表演放烟花时的感受。2.图片中的烟花。
(1)欣赏有关烟花的作品(注意烟花的色彩、造型和变化等)。(2)师生共同欣赏作品。(3)教师小结。3.创作中的烟花。
(1)出示烟花的创作步骤。提问:怎样表现五彩的烟花?(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注意画出对烟花的感受。(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主题:节日里的烟花。建议用油画棒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方法画出自己对烟花的感受;内容可以是图案、主题性形象、连环故事和想象画等。
(5)作业讲评:学生自评和教师总评结合。
1(6)评价建议:是否表达了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能巧妙运用油画棒、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烟花的美;是否富有独特创意。
4.历史中的烟花。
收集有关烟花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烟花的历史,探索烟花色彩变化的秘密。
第二课
水彩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染、吹、淌、滴这些不同水彩技法产生的效果。
2.初步学习运用染、吹、淌、滴这些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
难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1)让学生观察水彩游戏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水彩游戏》。2.观察范画,学习技法。
(1)出示范画,让学生思考这些画的表现方法,并请学生来说说。(2)教师归纳:染、吹、淌、滴。
(3)教师举一个以春天为主题的例子进行示范。3.学习创作,提供主题。
(1)提出创作要求:尝试染、吹、淌、滴等多种形式的水彩玩法,并对效果进行联想、添画,创作出一幅有主题的作品(主题自定),并为自己的画取个名字。
2(2)提出创作建议:构思新颖、独特,有创意;用多种方法尝试水彩的不同效果,水彩玩法尽量多样化、与众不同,呈现出自己的特色,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情感;突出主题。
(3)播放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提出建议,作品讲评。
(1)提出评价建议: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水彩游戏的各种玩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2)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5.本课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解决学生疑问。
(2)课后要求学生动手尝试其他玩法,和家人一起创作(还可以用作品布置装饰自己的房间)。
第三课
缤纷花布
教学目标:
1.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2.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大胆地运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涂色,能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3.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设计、制作,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1.欣赏花布。
提问:结合实际,谈谈花布的用处;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布。2.揭示课题。
揭题:《缤纷花布》。
3.知识传授。
(1)传授点、线、面的知识:点具有的形象和大小都是相对的,如:小花点、方点、圆点、三角点以及不规则的点等;线有长短、宽窄、粗细、曲直、动感、力感、空间感等变化,线具有多种表现功能;面也有长度、宽度、位置、形状、面积、方向等变化,面可由点排列而成或由线排列或封闭而成。
(2)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法和倾斜式组织法等。(3)运用点、线、面纸片拼贴各种形状的花布。4.学生创作。
(1)主题: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单位纹样(如植物、动物、几何图形等)。(2)注意: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地展开想象,画出心中新颖美观的花布;提倡随意性,但是得注意空间疏密匀称,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变化;用蜡笔(或油画棒)描绘出图案,再用水彩涂底色,并做到色彩之间的对比和统一。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结合上面的拼贴游戏作指导)。5.课外拓展。
(1)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为自己或父母设计一块新颖、色彩鲜艳的花布(课后也可用印模制花布)。
(2)试着用自己设计的花布装饰房间或做其他用途。
第四课
美丽的盘子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
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1.看实物,激发制作欲望。
(1)欣赏盘子的实物,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盘子的种类:木盘、瓷盘、泥盘、纸盘、玻璃盘、水晶盘等。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盘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盘面的花纹及装饰物的特点是什么?装饰有什么规律和用途?
2.做设计,挖掘潜在能力。
(1)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盘子及盘中的花纹。
(2)设计建议:盘面图案可以是几何形、人物、动物、植物、器具等,形状以圆形为主,也可以画其他的形状。
(3)学生在优美的古典乐曲中设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说意图,碰撞创造火花。向全班展示优秀的设计稿。4.欣赏范作。
出示范作及师生的优秀设计稿,师生共同评议,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5.示范操作。
教师边演示边讲制作步骤(以纸盘子为例子,示范制作):做盘面(有的学生没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把卡纸剪圆取代);用所熟悉的技法(添画、彩泥拼贴等)来装饰花纹等。
6.学生创作。(1)学生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盘子。
(2)学生合作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提醒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制作工具,并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利用添画法或彩泥粘贴法制作出美观而又与众不同的盘子)。
7.作业讲评。
互相欣赏作品(从技法、工艺、构思等方面来欣赏),并把作品送给同伴。5.课外拓展。
(1)装饰自己制作的盘子。(2)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盘子的资料。
第五课
粘贴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认识动物名称,熟悉外形特征。2.知识竞赛。
分组进行知识讲座的比赛,说说动物的知识和小动物的故事(注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等)等,学生评分,教师总评(提示学生注意:可以用树枝、牙签等进行创作、添加、刻画等,同时告诉学生泥塑的不同形式,可以 制作平面的,也可以制作立体的,还可以挖空,本课以平面为主,最后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创新意识及与动物和睦相处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欣赏动物。
(1)教师带几只小动物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说说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范作(有浮雕、圆雕、透雕等作品,以浮雕为主),学生欣赏。
(3)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彩泥小动物。4.方法传授。
讲授操作方法,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注意它的头、眼、嘴、耳、身体、尾巴等特征(形状、色彩、结构等)。
5.作业指导。
(1)学生创作时,教师及时巡视指导。(2)学生展示作品。
(3)师生互评,为自己的小动物编小故事或诗歌等。6.课外拓展。
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做一系列美术作品。
第六课
船儿出航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难点: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出示: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现航行中的船? 2.欣赏范作。
(1)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3)教师小结。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出航。(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5.回家作业。回家修改自己的船。第七课
“蘑菇”家园
教学目标:
1.观察蘑菇的生长特点,了解蘑菇的有关知识。
2.能运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设计“蘑菇”家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蘑菇”家园的设计,表达对自己家园的热爱。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有自己特色的“蘑菇”家园。
难点:综合创作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
1.交流特点。
(1)播放录像:蘑菇的生长过程。思考:蘑菇是怎么长大的?
(2)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分组交流课外了解到的蘑菇知识(如说说蘑菇的造型特点、写蘑菇的观察日记、讲述有关蘑菇的故事等)。教师小结。
2.作品分析。
(1)出示:蘑菇作品。提问: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2)提供欣赏意见:画面整体的处理,蘑菇的造型、色彩特点,作者的情感。
(3)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尝试分析作品。(4)教师小结。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蘑菇”家园。
(2)提出创作建议:用绘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可以联想、想象、夸张,融入自己爱家园的情感。
(3)学生创作,同桌互相帮助,指出存在的问题。(4)作业讲评: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4.回家作业。
回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品。
第八课
各种各样的树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结构、外形和种类等知识。
2.运用绘画、拼贴的形式来表现所观察到的树的特点,并进行添加、想象的训练。
3.培养热爱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表现树的特点。
难点:表现不同季节中的树所具有的特点。教学过程
1.交流认识。
(1)师生交流有关树的知识(如树的结构、外形、种类、色彩等)。(2)播放课件:大森林。提问:课件中的哪些树是你认识的或喜欢的?请为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展示树的结构图(抢答激趣)。2.树的变化。
(1)出示:不同季节中的同一组树。要求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3.欣赏范作。
(1)出示:画家眼中的树。思考:这幅画哪里画得最好?(2)教师小结:强调画面中艺术家的情感处理和树的精神品质。4.学生创作。
(1)创造主题:各种各样的树。可以画一棵树或一组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变化,也可以画树的生长过程,还可以画各种各样的树。
(2)学生说说创作思路。
(3)教师提供创作意见:注意树的形状、特点、色彩、肌理,可以结合速写等形式,加入自己的想象也行。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作业讲评。
(1)师生互评作业(从树的特点、形状、色彩、肌理、构图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来讲)。
(2)课外调查树的作用。
第九课
卡通宝宝
教学目标:
1.认识卡通的类型和特点。
2.学习用水彩笔等作画工具制作卡通形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段,把自己喜爱的物品设计成鲜明的卡通形象。
3.培养学生对卡通的热爱,为创作富有特色的中国卡通形象而努力。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等拟人手段,把自己喜欢的物品设计成卡通形象。难点:形象的创意性与生动性。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1)播放当前流行的卡通作品。提问: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3)教师小结,揭题:《卡通宝宝》。2.分析特点。
(1)出示可爱的卡通人物。提问:这些卡通宝宝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哪个最可爱?为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描述板书其中特点,并小结。3.设计形象。
(1)教师示范设计一个卡通宝宝,强调将宝宝的头画大,身子画小,宝宝就会显得更可爱。
(2)师生共同欣赏其他卡通形象。4.学生创作。
(1)学生拿出自己的小物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提出创作建议:设计一个或多个卡通形象;可以用连续的故事形式作卡通设计;可以设计一个卡通的多种形象。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5.评价作业。
(1)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2)教师小结。6.课外拓展。
在班里举办一个卡通形象展览会。
第十课
信封纸偶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封纸偶的不同形式,体会其艺术魅力。
2.学习运用不同手法制作有趣的纸偶,并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表演和设计能力。
3.在做做、玩玩中培养学生制作纸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养成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不同的制作材料,把信封巧妙地设计成纸偶。难点: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
1.欣赏纸偶。
(1)教师出示信封纸偶数个。提问: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2)猜一猜这些纸偶是怎么做成的。(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信封纸偶》。(4)思考:各种形状的信封适合做怎样的纸偶? 2.设计制作。
(1)出示雄狮纸偶。提问:你能说说信封纸偶的制作过程吗?
(2)教师总结:先完成纸偶的头部,再把信封口朝下,接着,把头部和信封连接起来,最后完善纸偶,进行细节处理。
3.学生创作。
(1)提出创作建议:制作一个或一组纸偶,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布料、纸张、毛线、橡皮泥等)进行创作。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3)师生互评。4.表演活动。(1)分组合作,为所做的信封纸偶创作一个小故事。(2)小组上台配音表演纸偶故事。
第11课“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1.认识纸材可以折成不同造型。
2.能独立折出一个完整的“东西南北”,利用画、剪、贴等各种方法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美丽的立体造型的“东西南北”。3.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彩纸折一个有趣的“东西南北”,初步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对“东西南北”进行夸张的再创造,使它变得更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1.作品欣赏。
(1)教师出示“东西南北”的范作供学生欣赏。(2)提问:其中的制作方法怎样?(3)揭题并板书:《“东西南北”》。(4)部分学生玩“东西南北”,其余学生欣赏。2.讲授新课。
(1)介绍我国折纸的悠久历史。
(2)讲述“东西南北”的生动性和艺术魅力。
(3)播放“东西南北”的制作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欣赏,注意第四步的折法
(主要步骤有:一是将正方形的纸沿斜角对折两次后打开;二是分别将四角往内向中心的交叉点折;三是将纸翻过来,再将四角往内折一次; 四是再将纸翻过来,把四角拉开;五是插入手指,“东西南北”就会动了;六是发挥想象,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做成头像)。
(4)想象、添画或拼贴:让学生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制作一个生动有趣的小动物头像或其他形象来装饰,并交代要求形象生动、巧妙、富有情趣,并注意卫生、安全。
(5)播放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作业讲评。
(1)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2)个别玩、同学互玩。
(3)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拿用“东西南北”制作的纸偶表演纸偶剧。4.课外拓展。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开展其他折纸活动。(2)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玩。
第十二课
纸拎袋
教学目标:
1.学习纸拎袋的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一个实用新颖的纸拎袋。
2.通过纸拎袋的设计、制作和装饰美化,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学会用自己的巧手美化生活。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学习制作过程的有序性,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表现。
难点:制作拎袋的底部及拎带的牢固度,形式及装饰的多样性。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学具,调查:你们的美术学习用品是用什么东西装来的?(2)出示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里拿出剪刀、胶水、绘画用具等物品,展示袋子:“漂亮吗?”“这是老师自己做的。想知道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的吗?”
(3)揭题。
2.引导欣赏,分析讨论。
(1)你见过哪些形状的纸拎袋?它们有什么用途?
(2)出示:作品欣赏(服装、酒、保健品等纸拎袋)。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说说最喜欢的袋子。
(3)分析纸拎袋的特点及基本形的制作方法。3.选材识图,激发创意。
(1)自主探究:你认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表达。
(3)你认为纸拎袋的外形可以有哪些变化?怎样变?袋子里面如何设计与制作?(如各种几何形、仿生设计的水果形、卡通形象形等)
(4)怎样装饰?用什么材料?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5)拎带的制作:①确定形式;②选料、制作绳子;③对称式打孔或取点;④串、粘带子(注意带子的牢固度,可在内侧绑一根小棒)。
4.独立制作,装饰美化。
(1)提出作业要求:用不同的纸制作一只漂亮的小拎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美化。
(2)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并使设计的纸拎袋实用、新颖。(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6.整理打扫,保存作业。(1)保存学生作业,整理打扫。(2)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3)在拎袋内放一些小礼物或花草作为礼品赠送给好朋友。
第十三课
热带鱼乐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热带鱼的知识,认识热带鱼的特点。2.运用夸张等手法表现自己心中美丽的热带鱼。3.培养学生喜爱热带鱼,热爱海洋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夸张的手法绘画或拼贴出美丽的富有情趣的热带鱼形象。难点:创造性地表现热带鱼的形象。教学过程
1.播放录像。
(1)播放录像《海底总动员》。提问:热带鱼有什么特点?(2)播放课件:热带鱼与普通鱼。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3)师生共同小结热带鱼的特点。2.欣赏范画。
(1)出示热带鱼的作品。提示:热带鱼整体造型独特,线条流畅,身体表面图案自然和谐,色彩鲜明。
(2)教师小结并指出作画要点。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美丽的热带鱼。
(2)提出创作建议:创作一条或几条热带鱼,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3)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4)评价作业,并进行热爱海洋的教育。4.课外拓展。
(1)收集有关热带鱼的分类、特点和生活习性等资料。
第十四课
神气的大公鸡
教学目标:
1.能抓住鸡的神态,画出一只神气的大公鸡。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习惯和分析物体特征的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公鸡各部位的特征,表现出公鸡神气的样子。教学过程
1.猜谜揭题。
(1)听听(鸡叫的)声音,猜猜是什么动物。请两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形象。
(2)揭题:《神气的大公鸡》。2.欣赏提问。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各种公鸡的图片。(2)提问:从外形上看公鸡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小组分类研究。
(1)每组自主选择鸡的一部分,研究鸡神气在哪里(但每个部分至少有一个组研究)。(2)提示:头——顶上有锯齿状的大红肉冠,眼睛圆圆的,嘴又尖又利,嘴下有肉髯,特别威武。颈——长又圆,长满了美丽的羽毛。身子——胖又肥,背上有短短的翅翼,满身披着美丽的羽毛。尾巴——特别美丽,尾巴上的羽毛特别长,颜色丰富多彩。脚——金黄的色彩,粗短有力,脚上生爪。
(3)每组选代表交流,组员补充。4.听听图画里的声音。
(1)首先让学生观看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和陈大羽的《雄鸡图》,提问:“这两幅画中有什么景物?”“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谁能模仿这种声音?”
(2)请学生表演。
(3)老师讲述两位画家画公鸡的历史背景及画面表达的意境。5.欣赏比较。
欣赏课件中古今中外艺术品中的公鸡形象,并同真实的公鸡进行比较,体会艺术品之美。
6.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作业赏评。7.课后研究、拓展。
收集鸡的有关素材,如鸡——吉——吉祥,属十二生肖之一。
第十五课
剪拉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纸材和剪制手段表现不同的拉花,并能用拉花美化环境。难点:剪刀的使用与控制(薄纸剪时要细心,做到不剪断),拉花的不同表现方法,以及在剪制彩练时对于纸张及色彩的选择与排列。教学过程
1.启发思考,自主探究。
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条纸带。演示:拉一拉橡皮筋。
(1)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剪的方法使一张纸变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样有弹性或者像橡皮筋一样能变长呢?
(2)学生相互研究,寻找方法,得出结果,交流演示。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不同造型的拉花,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展示拉花,分送给各小组,引导观察:教师的拉花是如何剪制的?并请学生将教师的范作装饰到教室的一角。
(3)拉花可以美化我们的教室和居室。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制作拉花的方法。揭示课题:《剪拉花》。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怎样表现拉花?用什么工具和材料?
(2)学生思考教材中拉花的剪制方法,尝试用各种纸张剪制。提示:①可以进行小组讨论;②尝试比较用折一折、折二折、折三折后的纸剪制的拉花有什么不同。
(3)寻找拉花制作的规律,探求新的剪制方法。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4)学生上台表演,教师讲述并补充。4.剪制拉花,巡视指导。
(1)尝试制作花样,并互相交流。
(2)变化各种拉花,可以将拉花连起来,也可以变成另一件装饰物。(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作品,美化教室。
(1)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将自己剪切的拉花组接起来美化教室的四角。(2)用拉花打扮一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3)教师小结。在视频展示台上投影出各种形式的拉花,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新花样。
提出评价建议:能否与他人愉快地合作;拉花变化出的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是否能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1)尝试制作其他样式的拉花,并用拉花美化及装饰环境。(2)课后探究拉花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剪制。
(3)想想有哪些物品和拉花很相似及拉花的其他用途。
第十六课
彩旗飘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形的变化。
2.能用绘画或者剪贴的形式制作一面小彩旗,并能用制作的彩旗美化环境。3.在了解彩旗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对形的联想能力和基本的设计制作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彩旗形状的变化、美化及设计制作。难点:各种形的认识及组合、表现。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说说在生活中、电视电影里、画报图书资料上见到过的古今中外的各式各样的彩旗。
(2)说说你见过的旗子有哪些形状和颜色。(3)说说这些彩旗的用途。2.观察比较,欣赏评述。(1)展示古今中外的各式彩旗。
(2)教师范作,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3)教师小结。3.分析特点,学做彩旗。
提问(供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
(1)彩旗由哪些部分组成?(一般由旗面、旗穗、旗套等部分组成。)(2)旗面的形状特点是什么?(3)形状与用途有什么联系?
(4)旗面图案设计与用途有什么关系? 4.交流讨论,创作表现。
(1)提问:彩旗的形状还可以有哪些变化?
(2)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绘画或拼贴)制作一面小彩旗。
(3)小组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创作一组或一面彩旗。提示:一组彩旗可以是一个活动主题的内容,如2008北京奥运会、国际服装节等;一面彩旗指可以四人创作一面旗帜,如小队旗、小组旗、童话王国旗等,旗帜可稍大些。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5.作业展示,点评布置。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把彩旗挂在吊绳上或粘在小木棒(或筷子)上,全班评,教师小结。(3)创作小队旗的小组,还可举行简单的升旗仪式。(4)整理场地,保存学生作品。6.课外拓展,探求新知。
(1)收集、观察生活中的小彩旗。
(2)了解中国国旗的含义及其他国家的国旗图案等。(3)考证一下古代旗子的种类和作用。
第十七课
面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多种不同风格面具的艺术特色,参与美术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学习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体验设计制作纸面具的乐趣,在做做、玩玩中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展美术视野。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用课件播放藏戏或傩戏录像,提问:他们头上戴了什么样的道具表演?它叫什么?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面具》。2.感受体验。
(1)讨论:面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播放面具课件。课件演示不同地域的面具,重点指出夸张、特点突出的部分。
(2)引导学生欣赏书中范例。四人小组内交流:在这些面具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自主探究。(1)出示教师范作,请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假如让你做一个面具,你会考虑哪些问题?
(2)借助图示了解制作步骤,小组交流:如何找准面具上眼睛的位置?(3)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拓展制作方法。4.设计制作。
(1)提出作业要求:小组或两位同学合作,做有特色的纸面具。(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提示:做好后想想用什么办法把面具戴在头上?建议参考教师范作的制作方法。
5.展示表演。
戴着自己做的面具与好朋友一起玩,说说自己喜欢的同学作品。6.课后拓展。
用课件展示其他表现形式的面具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可以试一试、画一画。
第十八课
画画亲近的人
教学目标:
1.初步进行人物的绘画练习。
2.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人物的特征和表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3.通过欣赏和表现最亲近的人,增进对最亲近的人的感情,从中认识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亲近的动作和表情。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形象感受,力求生动。
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很难要求他们像成人或高年级学生那样边看,边分析,边表现。虽然有照片作为参照,但他们创作时仍以记忆为主。作为教师应该了解这一阶段学生观察物象及表现人物的特点,便于正确引导。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帮助回忆。
提问:你最喜欢、最亲近的人是谁?他(她)长什么样?喜欢做什么事? 2.引导欣赏,观察评述。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父亲》。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提问:画面表现的是谁?画中的人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表现了亲密无间的关系?《悄悄话》中的小女孩在讲什么呢?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
(3)欣赏课本中小朋友的画,说说最喜欢哪一幅及原因。(4)提问:你能用别的方式表达你对亲近的人的思念或爱吗? 3.捕捉特征,激发创意。
(1)明确学习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最亲近的人。(2)传授方法。
(3)引导学生尝试色彩也能表达人物的情感。
(4)要求学生把自己画进去。思考:自己在画中干什么?安排在什么位置?
要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教师不要示范五官的具体画法。4.选择形式,表现“亲人”。
(1)学生用线描或色彩的形式表现想要表现的人(可以参考带来的照片)。(2)提问:怎样表现你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的关心呢?(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说说你表现的是谁,你是如何喜欢他(她)的。(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自己的感受;作品是否有爱心,是否与众不同;线条、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1)把画好的画送给最亲近的人,请他们收藏并评价。(2)做一件小礼物,写上一句“知心话”,送给最亲近的人。(3)回家画画另几个同样亲近的人,告诉他们:“我爱你。”
第十九课 夏日
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一般知识,认识冷暖色调的基本特征。
2.通过引导学生对夏日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讨论与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夏日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运用色调表现夏日的特点。
难点:抓住对夏日景色的感觉,创造性地表现夏日。教学过程
1.感受夏日。
(1)让学生听夏日的各种录音(或观看录像)。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问:你眼中的夏日是什么样子的?(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夏日》。2.欣赏范画。(1)出示范画的课件,并提问: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受?这幅画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夏日的主题?
(2)出示教材中的学生作业,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夏日的。(3)欣赏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作品,师生互评。3.表演夏日。
分组表演对夏日的感受,师生小结。4.学生创作。
(1)提供主题:我心目中的夏日。
(2)提出创作建议:在现实基础上可以适当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夏日的感受;在作品的恰当位置或反面写上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边听轻音乐,边创作,教师指导。5.作业讲评。
(1)出示一段本地夏日的录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夏日的感受。(2)讲评作业,提出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夏日的特点;色调是否和谐、统一;是否表达了一定的感受和心情;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3)教师小结。6.课外拓展。
(1)记录夏日的天气温度变化。
(2)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画几幅有关夏日的速写
第五篇:洪恩升级版第2册教案
Unit 5 Toys Lesson 1 Teaching aims: 1.会唱歌谣“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并能进行律动表演。2.掌握一些与幼儿经验相关的英文玩具名称。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 1.Words: yo-yo, ball , doll, ballon , blocks, dinosaur 2.Chant: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Teaching aids: Stickers , MP4 , cards , 实物玩具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 2.出示伦敦桥的异行图片,并带读:London bridge。T: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T把手去过头顶当作伦敦桥,边唱歌谣边边往下蹲。表示伦敦桥塌陷了。
3.播放光盘,让幼儿跟着音乐练习律动。4.Practice the chant.Step 2 Words teaching 1.T: Wow!I have so many toys here.Come on.Look, … Do you know what this is?出示玩具yo-yo, ball , doll, ballon , blocks, dinosaur。T把玩具分给八位小朋友,然后逐一请每位小朋友到前面,引导大家一期用英语说说这个玩具的名称。2.T教读单词。3.Game: Select and Say ①Show the cards and put them up on the board.②Put the toys into the big box.指着yo-yo的卡片说:A yo-yo。再指着箱子里的玩具说:Where is the yo-yo? 引导一位幼儿在箱子里找出溜溜球。
③变换口令,让不同的幼儿从箱子里找出玩具。4.跟着光盘读单词 Task Activity: 1.表演律动“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给家长看。
2.跟着光盘读单词两遍,并教爸爸妈妈一起说说家里玩具的英文名称。
Teaching Reflection:
Lesson 2 Teaching aims: 1.复习单词yo-yo, ball , doll, ballon , blocks, dinosaur 2..可以用I want …句型表达自己的意愿。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 句型:I want a + toys.Teaching aids: Cards , MP4 , box ,实物玩具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 2.Let’s sing and dance.Sing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together.Step 2 Review 1.Show the cards , review the words: yo-yo, ball , doll, ballon , blocks, dinosaur.2.Game: Run to me Let the children make a circle.Put the toys in a line.让一名幼儿带上Teddy的头饰站在玩具前。T随意站在圈外任何地方,出示卡片“yo-yo”,这名幼儿要捡起溜溜球跑向老师。Step 3 Presentation 1.T: I have two gifts in my hands.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y are? Let’s guess…
2.T: Look!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 A yo-yo or a doll? S1: A yo-yo.T: You want a yo-yo.OK!Copy me.I want a yo-yo.Ss: I want a yo-yo.3.Game: I can do it.T边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边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当作“伦敦桥”,然后把玩具放在桥的一头,幼儿要钻过桥才可以拿到喜欢的玩具。T 请一名幼儿选出卡片并用“I want…”的句型表达自己想过去取玩具。Eg.Pick up “ballon”.He should say: I want a ballon.Then他从桥下爬过去取气球。
4.Teaching sentences in the same way.5.Watch and copy the sentences.Task Activity: 在家里会用I want…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aims: Important &difficult points: Teaching aids: Cards , MP4 , box ,实物玩具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 up Step 2 Review Step 3 Presentation Teaching Reflection: Task 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