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归一解决问题
《归一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游霞
本节课,我围绕“整理正归一类型的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题进行教学。
新课程对解决问题的编排比较分散,比如“正归一”类型的应用题,从二下开始一直到四下,分散于各册书本,这样的教材编排体系固然可以体现“解决问题无处不在”的思想,但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是不利的:学生对“正归一问题”的理解始终在一定的水平上停留,其思维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因而,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到达一定的学段时,对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解决问题”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深化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优化方法,提升思维。
基于以上的认识,根据“解决问题”要遵循的三个过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我在教学“正归一”类型的“解决问题”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以“数量关系”引领学生的思维。
数量关系是对某一类数量的概括,是对具体情境的提高和突破。“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只有提升到数量关系的高度,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非常重视通过“每份数、份数、总数”三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分析“正归一问题”的结构特征。首先通过“数小羊”的情景出发,使学生感悟三种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使学生在体验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概括数量关系,最后使学生体会到要灵活应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数量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归纳和比较”发展学生的思维。
死记硬背“正归一问题”的结构模式只能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而不对“正归一问题”进行建模又不能使学生对此种类型问题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本节课的教学,我弱化了对关键词语的强调,而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关注。通过让学生比较买喜羊羊玩具的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特征:一般都要先求出每份数,再求总数。接着让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观察进一步加深理解。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拓展理解。再利用“美羊羊练字”的情境比较归一法和倍比法的不同,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多样而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逐渐深化理解,完成建模,从而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三、以丰富的、具有现实性的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明星——喜羊羊的形象作为问题情景,贯穿课堂始终,努力提高教学素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又通过学生编题的形式,让学生跳出课堂情境,进入生活情境,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讨论“学了今天的知识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跳出学习情境,进入应用情境。这些丰富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活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第二篇:解决问题(归一)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三上教材P71 例8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2.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教学难点:利用已有条件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答题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商场,那里的商品应有尽有。今天妈妈在商场买东西时遇到了一点困难,发了一条短信给我们,想请我们帮一帮她。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互动新授 1.理解题意。
提问:(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例8情境图)读一读妈妈给我们的短信,从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独立阅读短信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信息内容。(2)班内交流并展示。
(3)教师提示: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已知;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妈妈要买8个同样的碗。求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找准“中间问题”
提问:求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 ①小组内讨论,并在答题纸上画一画
②指名回题(提示:用“先算……再算……的句式回答”)(先算一个碗什么,再算8个碗要用什么钱。)③师追问;为什么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④学生自由发言。(因为要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必须先知道一个碗的价钱。)(2)解答问题。
讨论;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长把解答方法写在答题纸上 ②组长上前展示组内讨论结果 组1: 18÷3=6(元)6×8=48(元)组2: 18÷3×8 =6×8 =48(元)
③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个问题是分几步来解答的?把解题过程说一说。
(这个问题是分两步来解答的,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3.回顾与反思
(1)检验:买8个碗要用48元钱,对吗?用我们曾经学过的方法代入原题,看看符不符合。生1:买8个碗要用48元钱,48÷8=6(元),一个碗6元,3个碗18元。
生2:买8个碗要用48元钱,48÷8=6(元),一个碗6元,18元可以买3个碗。
(2)师揭题;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4.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想一想”)18元个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同桌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集体交流
生1: 18÷3=6(元)30 ÷6=5(个)生2: 30÷(18÷3)
=30÷6 =5(个)
(4)讨论:为什么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要加括号?(这个问题是分两步来解答的,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即18÷3=6(元),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即30÷6=5(个),所以要加括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的第7题和第8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如第7题,让学生先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解决这类实际问题,首先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当做先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获得需要的信息数据后,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18÷3=6(元)18÷3×8 6×8=4 8(元)=6×8 =48(元)答:买8个碗要用48元钱。
教学反思这节课后,通过自我反思教学过程,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讲的偏多,没有放手给学生,担心学生画示意图课堂上耗时过多,不能按时完成教学内容。在讲例题时,少数同学进行“分析与解答”活动,没能照顾学困生的学习体验。
2、分析题目时重复。在分析问题时,总觉得学生没读懂题目,多次让学生分析,这就是造成教学内容完不成的主要原因。
3、教学中不想让学生犯错。总着急想让学生一次就对,不懂让学生先犯错。
4、在全课小结时,学生对于“求单一量”这一问题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只能我自己总结,这个环节就没有起到效果。
今后改进的措施:
1、课堂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能不讲的就不讲或少讲,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2、学生学习要以优带差。让优生教差生,这样既巩固了优生,也帮扶了差生。
3、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做题想法,不能“规范化”想法,让学生多样性表现。
4、教学中不能怕学生出错,要让学生从错误中发现自己,然后在错误的基础上发现正确的知识。
5、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积累教学经验,让自己不断进步。
第三篇: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一)”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 付建国
【设计理念】
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其学习过程的作用是双向的、是相互的。在学习小数除法计算之后,学习解决问题,既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所学的新知与已有俺还是经验联系较为密切,应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2页例
11、“做一做”,第34页第1到4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强调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另外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做一做也是用两部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但也可以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教材也是通过学生的对话强调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呈现了两种方法。因此,理解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本课的重点,老师应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弄清题意,找出题中数据(包含隐形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找到数据间的联系,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找到解题方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求每个同学一下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教学目标】
1.学会有序地分析题意,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学会解答小数连除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大家知道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看奶牛多伟大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香甜的鲜牛奶。正因为奶牛可以产生这么多的利润,所以商人们看准了商机,来到草原上选合作伙伴来了(课件出示草原 商人)
经过一轮的初选,最终选定了两家进行pk 张燕家的代表张燕出场了:我们家选用的是“中国黑白花牛”,是荷兰荷斯坦牛和中国的黄牛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品种优良。
还没等她介绍完,王林家的代表就忍不住了。我们家的奶牛是英国纯种的奶牛,品种和产量都很不错。
我们的商人犯难了,你们愿意帮帮他妈?
师:很好,我们今天就一起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关键这样引入让学生更能理解归一问题在生活的重要性:在比较数据时更方便,从而把数学和生活自然的联系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
王林:我家4头奶牛8天的产奶量是256千克 张燕:我家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师:同学们,现在能比吗?那要算出什么才能比呀?(毎头牛或羊毎天的产奶量)
【设计意图:由不好比较,到找到比较的方法,从而感受归一的必要性】(课件给两种数据加上问题)
王林:我家4头羊8天的产奶量是256千克, 毎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张燕:我家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毎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师:好了,现在总算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先来看看王林家的纯种英国奶牛好吗?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要求每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能不能一步算出来,如果不能,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根据讨论的结果在练习本上试列式计算,做得快的同学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看谁能用出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方法(板书:列式解答)。
(1)解决问题1 ①先算出4头牛1天的产奶量,再算出一头牛一天的产奶量(课件出示 用图示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256÷8=32(千克)32÷4=8(千克)
②先算出1头牛8天的产奶量,再求出1头牛1天的产奶量(课件出示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示注意强调把总量“平均分” 256÷4=64(千克)64÷8=3(千克)
(课件呈现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③ 4×8=32(份)256÷32=8(千克)
利用前面的线段图很容易就找到了被平均分成了32份,其中一份表示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设计意图: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习了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归一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采取了两种方法帮助同学们分析数量关系,1:画实物图 2:画线段图。把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清晰的展示出来,对部分理解力稍差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2)解决问题2。
师: 很好,我们再来看看张燕家的牛,好吗?先读读张燕带来的资料,找找其中的数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上周”代表的是什么?有几天你知道吗?
也就是张燕家3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同学们可不能把这个隐含的条件给遗漏了哟!同学们单独列算式,并思考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试着来解决吗?
(教师巡视,和同学交流,听听他们对量的描述)
同学们说解题思路,并列出算式:
①先算出3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再求出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综合算式220.5÷3÷7=10.5(千克)②先算出1头奶牛7天得产奶量,再求出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综合算式220.5÷7÷3=10.5(千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能用线段图来画一画,想一想怎么样用线段来表示题中的数量
(让同学在展示台展示一下,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画 注意观察同学们平均分了没有)
现在咱们来看看我们的数据
生1:1头英国纯种奶牛1天的产奶量是8千克
生2:1头中国黑白花奶牛1天的产奶量是10.5千克 现在能能帮我们的大商人选一选和谁家合作了吗?
【设计意图:数据是死板的,而数学是灵活的,只有把死板的数据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数学才能再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很容易就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了】
3.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找出已知条件,(特别注意隐含的数据)读懂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根据板书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1.(课件出示填一填)思考后口答
5台织布机8小时织160米布,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多少米布? 方法一:
160÷5=32(米)第一步求的是 32÷8=4(米)第二步求的是 方法二:
160÷8=20(米)第一步求的是 20÷5=4(米)第二步求的是
2.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课件出示)
学生齐读题,并思考你从题上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想想要解决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可以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 思路:(1)可以先算平均每人用了多少水.(先算除法)(2)也可以先算出一共要用多少元?(先算乘法)
(3)3台拖拉机4小时共耕地0.96公顷,每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帮同学们解决了争论,也学习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看看黑板,自己想想我们解决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四篇: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
1. 苏小牛在菜场买菠菜5千克、萝卜3千克共付0。87元。张老师在菜场买同样的菠菜3千克、萝卜5千克共付0。81元。菠菜和萝卜每千克各多少元?
2. 某中学图书馆购买了3本精装本、5本平装本《汉语辞典》,共用27。8元,如果用一本精装本调换两本平装本要多付1元。精装本每本定价()元。
3. 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如果要求按计划规定烧完,每天应烧煤多少元/ 4. 一批苹果平均分装在20个筐中。如果每筐多装九分之一,可省下()只筐。
5. 一部插秧机四分之一小时插秧五分之四公亩。照这样计算,三又四分之三小时可以插秧()公亩。
6. 甲乙两个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一段花布,原约定各拿花布一样多。结果甲拿了6米,乙拿了14米。这样,乙就给甲2元钱。每米花布单价()元。
7. 食堂原有煤6000千克,第一天烧掉148千克,第二天烧掉150千克,第三天烧的比第二天多2千克,三天后原来的煤少了()千克。
8. 王师傅加工了1500个零件后,改进技术,使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2。5倍。后来再加工1500个零件时,比改进技术前少用了18小时,改进技术前后每小时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9. 一个学雷锋小组的大学生们到餐馆打工半小时,每人可挣3元钱。到11月11日,他们一共挣了1764元。这个小组计划到12月9日这天挣足3000元,捐给“希望工程”。因此小组必须在几天后增加一人。问:增加的这个人应该从11月几日起每天 到餐馆打工,才能到12月9日恰好挣足3000元钱/ 10. 甲乙两人加工零件。甲做4小时,乙做6小时,共加工零件196个。甲做7小时,乙做3小时,共加工零件208个。甲乙两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11. 大盒放有若干支同样的钢笔,小盒放有同样的圆珠笔。两盒笔的总价相等。如果从大盒取出8支钢笔放入小盒,从小盒取出10支圆珠笔放入大盒,必需在大盒中再添两支钢笔,两盒笔的总价才相等。如果从大盒取出10支钢笔放入小盒,从小盒取出8支圆珠笔放入大盒,那么大盒内笔的总价比小盒少44元。第每支钢笔()元。
12. 光明机械厂共有青年工人207人,分成每3人一组参加植树劳动。在这69个小组中,只有1名男青年的共15个小组,至少有2名女青年的共36个小组,3名男青年的小组与3名女青年的小组同样多。这207名青年工人中有男青年多少人? 13. 王老师带了30元钱去文具店买钢笔和圆珠笔。他买了3支钢笔和5支圆珠笔,剩下的钱再买2支圆珠笔还差4角,再买2支钢笔还差2元。每支钢笔多少元?
14. 有A、B、C三种货物,甲购A物3件、B物5件、C物1件付款20元;乙购A物4件、B物7件、C物14件付款25元;丙购A、B、C各1件,应付款()元。15. 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7件货物,最后结算时,乙付给丁14元,那么丙应付给丁()元。
16. 小明到商店买了若干支钢笔与圆珠笔,平均每支笔价钱是6元,已知钢笔价钱比圆珠笔贵一半,小明购买圆珠笔的支数比钢笔的支数多一半,那么钢笔每支售价()元。17. 三个人完成一件任务需要三周又三天(每周工作7天),那么四个人完成这件任务需要多少天?
18. 全国大约有15000万小学生,每个学生节约1小张纸,32小张是1大张,500大张是1令,一辆汽车装125令,节约的纸大约要多少辆汽车才能装完?
19. 小明买了3只小鸭、7只小鸡和1只小兔。小林买了4只小鸭、10只小鸡和1只小兔;小亮买了1只小鸭、1只小鸡和1只小兔。小明付了31。50元,小林付了42。00元,小亮应付多少元? 20.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60人工作,80天完成。现在工作20天后又增加了30人,工作多少天才能完成?
21. 某班数学小组比美术小组多26人,并且数学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的3倍少14人。这个班数学小组有几人?美术小组有几人/ 22. 3只梨与1只菠萝的重量和等于12只苹果的重量;1只菠萝的重量等于1只梨与8只苹果的重量和。1只菠萝的重量等于()只梨的重量。
23. 王阿姨用新机器织布,第一天织布253。5米,以后提高了织布技术,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织布15。5米。第7天她织布多少米?7天共织布多少米?
24. 小明买红、蓝两种笔各一支,共用了17元,两种笔的单价都是整元,并且红笔比蓝笔贵,小强打算用35元来买这两种笔(也允许只买其中一种),可是他无论怎么买,都不能把35元恰好用完,那么红笔的单价是()元。25. 甲、乙、丙三数的和是100。甲数除以乙数,或丙数除以甲数,得数都是商5余1。乙数是多少?
26. 有甲、乙、丙三种书。甲种书4本的价钱等于乙种书3本的价钱。乙种书4本的价钱等于丙种书3本的价钱。丙种书每本比甲种书贵1。4元。甲种书每本多少元?
27. 三头牛和八只羊一天共吃青草93斤,五头牛和十五只羊一天共吃青草165斤,一头牛和一只羊共吃青草多少斤? 28. 奶糖35千克与水果糖65千克配成什锦糖,售价每千克9元。奶糖每千克比水果糖每千克贵2元,奶糖每千克()元,水果糖果每千克()元。
29. 小英和小玲一同去买糖。小英买3包,小玲买2包(每包价钱相同),准备与小明三人平分,计算结果小明共给她们0。25元,小英可以得到()元。
30. 一辆公共汽车共载客50人,长途车票每张0。8元,短途车票每张0。3元,售票员统计长途车标的收入比短途车票 收入多18元。,购买长途车票的有()人。
31. 10个梅子的重量同3个苹果和一个梨一样重,6个梅子加一个苹果等于一个梨的重量。在天平左边放一个梨,则右边应放()个梅子就刚好平衡。
32. 3千克梨和4千克苹果共18元;4千克梨和5千克苹果共23元,那么1千克梨()元。
33. 姐妹二人在同一环境中学习,妹妹勤学,学一知三。姐姐懒惰,学三忘二。请猜一下妹妹在6年间所学懂的知识,姐姐需要()年才能学懂。
34. 甲、乙、丙三人拿出9元合伙买了一批练习本。由于甲比丙少要15本,乙和丙要的一样多,因此,乙和丙每人都要给甲1。5元。三人合伙买来()本。
35. 水果店运来的西瓜个数是白兰瓜的2倍。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干天后志完白兰瓜时,西瓜还剩360个。水果店运来的西瓜和白兰瓜共()个。
36. 有甲、乙两块小麦田,平均每亩产420千克,甲块小麦田有5亩,平均亩产450千克。如果乙块小麦田平均亩产400千克,那么乙块小麦田有()亩。
37. 为了维护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一年级四个班购买了一批小黄帽。四个班出的钱一样多,分帽子时,一班比二、三、四班各少拿8项,因而二、三、四班分给一班6。2元。那么每项小黄帽是(0元。
38. 某人买了六瓶饮料,每瓶付款1。3元,喝完全部饮料退瓶时,售货员说:每只空瓶的钱比瓶中饮料的钱少1。1元,这个人一共退回了()元。
39. 用一个杯子盛满水向一个空罐里倒水。如果倒进2杯水,连罐共重0。6千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罐共重0。975千克。这个空罐重()千克。
40. 某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分成A、B、C、D、E、F、G七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正好是从小到大的连续偶数。已知参加活动的总人数的20%减少20人就和D组人数相等了,那么G组人数是()人。41. 学校要用一笔钱添置一批桌椅,如果买每
42. 为举办春节拥军优属联欢会,第一居委会买了9千克桔子和10千克苹果,一共用了73。8元;第二居委会买了17千克鸭梨和6千克香蕉,一共用了69。8元。如果桔子和鸭梨的单价相同,苹果和香蕉的单价也相同。那么桔子每千克()元,香蕉每千克()元。
43. 爸爸和妈妈到商店买糖。如果用爸爸全部的钱可以买3千克奶糖和12千克水果糖,或者买6千克奶糖和8千克水果糖。结果爸爸和妈妈用171元买了9千克奶糖和7千克水果糖。每千克水果糖()元。
44. 2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6个排球,6个足球的价钱可以买3个篮球。买排球、足球、网球各一个的价钱可以买1个篮球。姥,买一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个网球。45. 用一批纸装订一种练习本。如果已装订120本,剩下的纸是这批纸的40%;如果装订了185本,则还剩下1350张纸。这批纸一共有()张。
46. 小木、小林、小森三人去看电影。如果用小木带的钱去买三张电影票还差0。55元;如果用小林带的钱去买电影票,还差0。69元;如果用三个人带去的钱去买三张电影票就多0。30元。已知小森带了0。37元,那么买一张电影票要用()元。
47. 聪聪用10元钱买了3支圆珠笔和7本练习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0。14元,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0。8元,一支圆珠笔售价()元。
48. 2个蟹将和4个虾兵能打扫龙宫的十分之三,8个蟹将和10个虾兵就能打扫完全部龙宫。如果让蟹将去打扫,与单让虾兵去打扫进行比较,那么要打扫完全部龙宫,虾兵比蟹将要多()个。
49. 某面粉厂3台磨面机工作8小时,能磨面33。6吨,如果再增加9台同样的磨面机,要磨出168吨面粉,需要()小时。
50. 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2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元。
51. 有一块菜地和一块小麦地。菜地的一半和小麦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3亩。小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2亩,那么菜地是几亩?
52. 有三个箱子,如果两箱两箱地称它们和重量,分别是83千克、85千克和86千克。其中最轻的箱子重()千克。53. 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只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兴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得10本。那么将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每人应付()元。
54. 甲、乙、丙三个学生在外吃午餐,共买了1斤4两包子。甲没有带钱,由乙和丙分别付了买8两和6两包子的钱。甲、乙吃的一样多,丙比乙多吃了1两。第二天,甲带来他应付的2元3角4分。问其中应付给丙多少钱?
55. 牧场上的青草,每周长得一样密,一样快。如果这片牧场可供24头牛吃6周,20头吃10周,那么这片牧场可供18头牛吃()周。
第五篇:归一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
2.会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能正确找到中间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2.出示例8:
3.提问: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您默读题目。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题意吗?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画图分析题意
(1)学生独立画图,教师搜集资源。(2)四人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图意,再由其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关注:题目中的三条信息与一个问题在图中是如何表示的。2.列式解答
提出要求: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搜集资源。(2)两人组说说算式的意思。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式的意思,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预设1:分步
关注:为什么用除法和乘法。预设2:综合 关注:算式的意思。3.检验
提问:我们解决对了吗?怎样检验。关注:(1)鼓励方法多样化。
(2)如果没有出现书上的方法,要由教师出示。4.拓展
(1)出示想一想:
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解答,师搜集资源。关注:有画图及检验的。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5.小结
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吗? 监控: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三. 巩固提升 1.出示:
提问:你能自己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吗?请大家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师关注学困生。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4.这两个问题和例题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监控:都是先求出一样东西的价钱。
适时总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它们叫做“归一问题”。(板书)5.你能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吗?(1)先写下来。
(2)交流:判断他出的是否是归一问题。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