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语文阅读:文学报告类、科普文阅读教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报告(教师版)
【教学设想】2011年选考内容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等实用类的文本。本节期望通过引领学生来阅读来实现报告类文本的几个考点的突破。【教学目标】
1、分析报告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调查报告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清其内容的主要构成及其重点。
2.学会根据问题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合理整合、准确答题。
3.提高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教学准备】
了解高考选考中实用类文本的相关考点,学习报告的相关基础知识,用4—6个课时完成基础课。
一、考点全解·知识梳理
2011年考试大纲提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是: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 不够。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
(指导学生学习《风向标》学生版276—277页的相关内容,重点把握“报告的特点”和“报告阅读考点阐释”)
二、方法盘点·解题指津(指导学生学习《风向标》学生版279—280页相关内容,也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再回头总结解题方法。)
三、专题演练·能力提升
第1课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专家学者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建言献策 ——拿怎样的文化“滋养”网络?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总书记对“网事”的关心,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如何让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拿怎样的文化“滋养”网络?围绕这些话题,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拒绝色情暴力 抵制谩骂诈骗 网络不能沦为文化“垃圾桶”
毋庸置疑,目前互联网在国人的生活、工作中日益变得不可或缺;不过,网络世界也滋生了不少问题,如色情暴力内容、流氓软件、虚假信息、不负责任的言论等。这些问题,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造成了人们思想上、认识上的混乱,继而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相当大的不良影响。
在上海市的两会上,该市人大代表罗怀臻表示,现在网络上有些东西太乱太低俗,绝不能让那些色情、恶俗、教孩子们学坏的内容在网络上泛滥。如果让一些泄愤、谩骂的声音成为主流,互联网也就沦为了文化的“垃圾桶”,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有专家认为,其实,除了色情、暴力、谩骂等低俗信息外,对网络文化的破坏,还有两种现象不容忽视,一是少数人借助网络,通过制造和传播谣言,扩大矛盾,危害社会稳定;二是一些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互联网的诚信形象,对网络文化建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观念需要引导 趣味可以培养 网民的需求要满足也要矫正
互联网文化的“双刃剑”作用人所共见。有学者认为,一谈到如何消除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时,人们多从产品供给的角度考虑,但全面地看,矫正网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取向,同样十分重要。拿网络恶搞来说,躲在暗处恶搞的人,之所以能“一搞成名”,是因为有众多的恶搞“消费者”。有人喜好欣赏,恶搞者名在其中,利在其中,恶搞起来也就无所畏惧。由此可见,供给者的行为固然需要端正,需求者的喜好更需要调整。清除一些网民落后、错误、低俗观念生长的土壤,让各种“文化垃圾”失去市场,显得更为根本。
还是在上海市的两会上,政协委员顾晓鸣则认为,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深入研究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建立起专门机构从哲理高度全面研究网络文化。同时,要以发展的精神创新网络文化。将经过时间积淀、历史磨砺的中华文化引入网络,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
加大优秀文化供给 改进政府管理方式
网络文化建设呼唤规范化
提到胡总书记最近的讲话,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说:“胡总书记的讲话抓住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要害,对互联网的有效管理具有高度的指导作用。这次讲话实际上也是胡总书记给大家出的一道考题,我们该怎么答?”
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新华认为,我们必须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将优秀文化引入网络。如何做到这一点?张新华表示,首先,政府应成为网络信息的最大提供者和应用者。通过网络,可以及时发布重大政策,公开政务信息,还可以与市民进行沟通等。其次,社会各界,包括学校、企业等也应主动把网络作为发展空间,让网络成为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的平台。
有关专家认为,要管好网络,“互联网应该有行业法规,政府应该有监管责任,从业人员应该有职业道德,网民应该有相应约束”。
(有删改)1.胡总书记对“网事”的关心反映了网络文化的什么现状?请结合文本分条列举。(4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析:从文本中主体部分的三个小标题来看,筛选范围主要在第一部分,其中第一段是对互联网现状的一个总说,然后进行了分条介绍。概括时注意题干中的“分条列举”。
答案:①色情、暴力、谩骂等低俗信息,对网络文化造成严重破坏;②少数人借助网络,通过制造和传播谣言,扩大矛盾,危害社会稳定;③一些网络诈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互联网的诚信形象,对网络文化建设负面影响很大;④低俗、恶俗的网络文化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⑤网络行业的建设与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
2.胡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为此,本文提出了怎样的合理化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分析并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通读全文后,分析文章结构就可以知道,“解决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其标题是重要提示。和第1题相比,虽然能力层级一样,但难度有所增加。
答案:①网业人员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加大优秀文化的供给;②网民加强自我约束;③政府改进管理方式;④社会各界,4 包括学校、企业等主动把网络作为发展空间,让网络成为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的平台。
3.依据文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青少年上网”这一现象的认识。(6分)
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解析:答案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要合情合理,并且要紧扣原材料去思考。
答案:网络的确可以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但也可以成为低级文化传播的温床;可以成为正确舆论的阵地,也可以成为腐朽文化的载体。青少年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所以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引导青少年对网络文化有一个正确认识,使他们自觉远离不健康的网络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时: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是谁扼杀了员工的敬业度?(有删节)
“敬业度”即员工在情感和知识方面对企业的一种承诺和投入,影响这种承诺和投入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工作的挑战性、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低、公司福利待遇的好坏、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公司对员工能力的认可程度、个人职业化程度。某网站近期针对影响员工敬业度的这六个主要因素展开了一次专项在线调查。结果如下:
1、“员工职业发展机会少”和“直接上级管理水平低”是祸首
调查结果显示,“员工职业发展机会”和“直接上级管理水平”成为影响员工敬业程度的关键词,在参加调查投票的 1382人中,有半数以上人的选择集中在了这两个因素上。
在调查结果的评论中,网友水莲居的留言有着一定的代表性:“职业发展机会应该是最重要的,年轻人毕竟都会图个未来!”;网友T-L更强调了“职业发展机会”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具备职业发展机会,个人与企业才会双赢。否则,不是员工主动走,就是员工不得不走。”在参与调查的人中,有很多人是直接从事HR工作的,一位人力资源主管说:“在我所了解的情况中,直接领导的胸怀、管理方式、方法将直接影响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影响敬业程度。”
专家分析:职业发展机会是员工长期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直接上级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员工工作的人文环境,甚至决定了员工的生活质量,这两个因素是最能概括员工需求的。
2、“公司的认可度”比“福利待遇”更重要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福利待遇并非是影响员工敬业度乃至决定跳槽的最主要原因,与之相比,公司对员工的认可程度更能激发企业对于员工的向心吸引。18.16%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如果公司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态度、成绩等能正确评估并给予充分的认可,则会大大调动起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于待遇福利,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因素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员工的敬业程度,但却并非是决定性因素。一位叫“我本善良”的网友留言评论说:“如果员工在公司的工作无法得到认可,那么他将无法对他的工作再感兴趣了,如此怎么谈得上敬业呢?”
3、敬业是“个人职业化程度”的基本要求
在中人网的调查及评论中,关于“个人的职业化程度”的讨论也非常热烈。六个因素中,其他因素都是从业者对企业客观环境的要求,惟有这个因素是员工对自身主体的要求。
网友hedgehog认为个人的职业化程度是其他因素产生影响的前提,他说:“敬业的工作态度是个人职业化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观条件,是员工以后各种选择(包括职业的选择、对已供职企业的客观认知及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的根本性因素!”
专家分析,公司的认可程度、公司的待遇福利和工作挑战性都是通过职业发展机会的出现而得到满足,这些问题又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来支撑,也就是说上级的管理水平又决定着前面这些因素。
员工敬业度(Engagement)是公司管理需要认真考量的一 个重要课题,员工敬业度高的企业,员工与公司恪守的价值观也是高度趋同的。基于对公司为实现其价值观所设定的目标、流程、架构和管理的认同,员工必然愿意主动自发地维系这一基础,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因此,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引导和诱发员工释放出工作热情。
1.简要概括此调查报告的基本情况。(4分)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报告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参考答案:(1)这项调查由中国能力资源网组织,采用网上专项投票的形式,共收到1382人的投票。(1分)(2)从六个方面设置问卷:工作的挑战性、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低、公司福利待遇的好坏、各人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公司对员工能力的认可程度、个人职业化程度。(3分)
2.这篇调查报告每一部分都是先用数据,然后引用个别人的说法,最后再引专家的评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此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报告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D】
参考答案:(1)先用数据统计,是列数字,能反映总体情况。(1分)(2)引用个别人的说法,是举例子和引用,能反映具体的情况,(1分)这样点面结合,能客观具体地反映情况,使结论更具说服力。(1分)(3)引用专家的评论,既能你从理论上证明自己的结论,又能指导他人解决问题。(2分)
3.针对这则调查报告提出的问题,你能为企业提高员工的敬业度提出哪些建设性意见?请简要陈述。(6分)
【此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对应大纲对报告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
参考答案:(1)了解员工需要得到什么,让员工明确该做什么。(2)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员工充分的支持。(3)提升员工的归属感。(4)帮助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三点即可)
第3课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拉链马路”为何多年难禁绝
近日,记者多次接到西安一些群众反映:“好端端的街道,动不动就被莫名其妙地挖开,折腾一阵后又被填上;过段时间后又翻个底朝天。这样的‘拉链马路’不仅堵塞交通,使群众出行艰难。还使国家花费了巨额资金,真是劳民伤财!”那么,在城市道路开挖中的根源何在?目前和今后在城市建设中应如何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那么,马路经常挖开又被填上,成为群众所说的“拉链马路”的症结何在?专家认为:其一,市政工程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自来水、天然气、电信、供电、城市排水、治污和道路拓宽等各自为政,没有具体部门和协会单独管理,有开挖需求的单位和部门各干各的,你刚铺好我又接着开挖,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二,开挖单位互不隶属。城市建设在发展,天然气、光缆、自来水、排污等新管线不断延伸,旧的管线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故障或已不适应新的需求。于是,各单位自作主张,挖挖填填永远没完没了。其三,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缺乏系统性。一些城市地下管线本身就缺乏系统规划,城市发展加快与规划严重滞后的矛盾愈加突出。其四,对道路开挖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与规定。对行业与部门擅自开挖缺乏处罚,以致开挖过滥、过频繁。
(二)“拉链马路”不仅堵塞交通,带来安全隐患,还污染环境,造成巨大浪费。群众对此怨声载道。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改变这种状况呢?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马路开挖的管理,并出台措施加以遏制。如北京、重庆等城市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后交付使用未满5年或大修后未满3年的城市道路,不得挖掘。但要从根本上治理“马路拉链”现象,重要的是在于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政府有权限、有能力也有责任对马路开挖进行统一管理,把所有开挖和将要开挖道路的单位召集在一起协调解决,把开挖道路管起来,以全面提高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改革目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其次,应有具体的部门或协会单独管理道路施工。
有开挖需求的部门与单位应提前报告开挖计划,统一运筹安排。彻底改变目前的这种无政府状态。即在统一的部门协调出一个合理的时间与方式开挖,以减少连续开挖。另外,城市建设应预留各种管线位置与出口。据报道,发达国家建城区,地下设施要占总投入费用的一半还多,其最大项目之一就是在街道下建“共同沟”。以解决以后因铺设与维护管线再开挖道路的问题。据报道,今天西方一些国家城市的地下“共同沟”,不仅能供人员站立行走,还可通汽车。市政人员通 常可坐着汽车在地下作业,如有新的设施需要铺设,也不必挖开马路,直接从入口处开着汽车下去铺设就行了。据了解,北京在新建的重要道路上,一开始在建工程时就预留市政管线了,这种有前瞻性的作法,体现了科学的城市建设观和发展观,值得我们学习。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而日前呈现在我们市民面前不断开挖的城市道路,将让我们记住了一个怎样的城市面貌呢?
1.(一)
(二)为报告的主体部分,请为这两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4分)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
(一)缺乏规划与系统性单位开挖各自为政;
(二)应加强独立管理预留管线位置与出口(每个要点各2分)
2.文章的第一段属于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问题?从后文看,作者采用哪种调查方式?这篇报告用了什么结尾方式?(5分)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开头部分交代了两个问题,一是调查的原因、调查的内容(2分);作者调查主要采用了访问采访对象的方法(1分);作者引用诗句结尾,表示了对城市“拉链马路”破坏城市形象的担忧。(2分)
3.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6分)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能力层级:F级(探究)
参考答案:作者引用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来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城市“拉链马路”多年难禁绝的现象的担忧和痛心。母亲的面孔随着岁月的流逝会逐渐变老,变丑,但没有人会说自己的母亲是丑的;城市是人们很重要的生活环境,人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越变越美,但城市“拉链马路”使本来残破不堪的城市面貌雪上加霜,所以我们要像捍卫母亲的尊严一样爱护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城 市。
第4课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博客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朱珊
2007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中18岁~24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约为35.2%;其中在校大学生比例约为51.8%。此外,《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年龄在21岁~25岁的博客作者约占26.5%,其中在校大学生比例约为68.2%;博客读者约为20.1%,其中在校大学生人群比例约占38.3%。可见,在校大学生可以代表主要的网民群体和主要的博客作者、读者。
一、调查:大学生博客使用状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六所高校,发出调查问卷6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586份,样本回收率97.7%。
在回收的有效样本中,博客作者291人,约占49.7%,没有写过博客的博客读者232人,约占39.6%,47人既没写过也没浏览过博客,但有尝试的意愿,约占8.0%,此外的16人对博客既全无了解也无了解的意愿,仅占2.7%。也就是说,近90%的调查对象为博客作者或读者。
在博客作者中20岁以下的共60人,约占20.6%,21岁~25岁的共214人,约占73.5%,26岁以上的仅占约5.9%。在博客读者中20岁以下的共48人,约占20.7%,21岁~25岁的共161人,约占69.4%,26岁以上的仅占约9.9%。这与《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的数据吻合,验证了本次问卷的有效性。
样本的专业构成大致如下:博客作者中,文史哲类占27.1%,理工农医类占56.0%,艺术体育类占16.9%。博客读者中,文史哲类占20.3%,理工农医类占69.8%,艺术体育类占9.9%。
二、分析:大学生博客的主要特征 1.丰富互动的网络社区
问卷统计显示,除了贴文章、日志、图片和音乐外,添加链接、引用、标签等也是博客作者很常用的博客功能。有了这些链接,读者可以顺着这些“信息地图”的线索进入网络社区,进行作者和读者的对话,分享彼此的生活。2.信息增值的知识管理新手段
博客作者的工作之一就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再加工”。这个过程不仅要求作者熟知获取网络有用资源的渠道,还要有去伪存真,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问卷统计表明,博客作者中,本科学历219人,占75.3%,硕士学历67人,占23.0%;而博客读者中,本科学历159人,占68.5%,硕士学历66人,占28.4%。可见,无论博客作者还是读者的受教育程度远高于一般网民的平均水平,这使他们在对知识加工整理方面更具优势,从而使博客传播具有了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手段。
3.读者、作者、把关人角色转换
博客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三者的统一。博客作者只是网络日志的初始作者和暂时作者,博客读者随时可以寻找介入这一知识传播、共享过程的机会,将信息或知识进行聚合、梳理,从而转换身份成为暂时的作者。
博客正是以这种通过交流实现分享的精神及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人群。
三、思考:大学生博客的正确引导 1.防止网络资源浪费
博客作者中,通常申请开通的博客数量为1~2个,一般不超过5个,但最多者达6个甚至10个,而他们经常更新的博客数量最多者也不超过3个。
可见,不少博客是处于闲置状态或已被放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网络资源浪费,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倡导节约网络资源、呼吁共享的博客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应当及时更新现有博客,或适时关闭已经放弃的博客。
2.促进网络生活日常化
博客正日益成为现代个体日常信息沟通的渠道之一。在这个层面上,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容易使主体脱离现实世界、沉迷其中的其他互联网衍生物不同,博客传播更贴近日常生活,强调知识共享,使得主体的网络传播日常化。
统计显示,被调查者的291名博客作者,每天更新至少一次者22人,每周更新至少一次者129人,每月更新至少一次者140人,分别占7.6%,44.3%和48.1%。
3.走出私人空间局限
问卷统计显示,在对博客内容类别进行的排序中,记录感 情几乎是每个人的首选,其他内容依次为展示自我、沟通社会、提升自我、其他和商业营销。对于知名学者博客、新闻博客等的关注排名比较靠后。由此可见,大学生博客仍较专注于私人领域的记录和交流,对公共领域的关注尚显不足。
(摘自《今传媒》2008.05.本文有删节)
1.本调查在“分析”部分,列举了博客作者和读者的学历数据,这样列举的意图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考查对文本基本特征(数据与结论的关系)的分析,能力层级为C。
①说明大学生博客的作者和读者的受教育程度高于一般网民的平均水平,(2分)从而得出“大学生博客具有知识管理新手段”的结论。(2分)
②说明大学生博客的作者和读者的受教育程度远高于一般网民的平均水平,(2分)因而大学生博客在知识管理手段方面较一般网民博客更具优势。(2分)[4分。答案符合①②其中一个即可得4分。]
2.调查认为大学生博客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应该如何给予引导?(5分)
参考答案: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存在问题]①不少博客处于闲置或放弃状态,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②网络生活日常化程度不高。③过多专注于私人领域的记录和交流,对公共领域的关注不足。
[引导]应倡导节约和共享网络资源的精神,关闭闲置的博客;及时更新博客,使博客内容日常化;走出私人空间的局限,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5分。“存在问题”3分,“引导”2分。]
3.作为对“博客使用状况”的调查,本调查的设计与实施(不包括调查结论)是否科学有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考查对文本的社会价值的评价,能力层级为D。本调查的设计与实施科学有效。理由是:
①本调查以大学生为主要的调查对象,他们可以代表主要的网民群体和主要的博客作者、读者。
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7.7%,调查的抽样有效。③调查对象近90%为博客的作者或读者,能够客观反映博客的使用状况。
④调查样本的年龄分布数据与《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 的数据相吻合。
⑤调查对象的专业结构(文史哲、理工农医、艺术体育)比例基本合理。[6分。“科学有效”1分;“理由”每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得5分。如果认为“不科学有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得分。]
第5、6课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完成《风向标》280—283页的练习。总结解题经验,提升解题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教师版)【教学设想】2011年选考内容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等实用类的文本。本节期望通过引领学生来阅读来实现科普类文本的几个考点的突破。【教学目标】
1、分析科普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
2、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科普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清其内容的主要构成及其重点。
2.学会根据问题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合理整合、准确答题。
3.提高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教学准备】
了解高考选考中实用类文本的相关考点,学习科普文的相关基础知识,用3—5个课时完成基础课。
一、考点全解·知识梳理
(指导学生学习《风向标》学生版284—285页的相关内容,重点把握“科普文的主要特点”和“科普文的考查方向”)
二、方法盘点·解题指津(指导学生学习《风向标》学生版288—289页相关内容,也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再回头总结解题方法。)
三、专题演练·能力提升
第1课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云
2009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作报告时提出,“女士的爱美之心,也导致全球变暖”。因为,化妆品中含有氟利昂,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后上升平流层,如果没有强烈的光化学作用,就无法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导致了紫外线辐射加强。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
李先生的“女性爱美让全球变暖”其实就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如果女性减少使用化妆品,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会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碳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嚣”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碳足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也大。当然,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而是处处体现,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的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得到确认。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 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只是我们对此并不在意而已。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每千克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危及环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相反,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在我国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花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资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也就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白炽灯,少开一盏灯等等,都是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贡献。具体到化妆品而言,也有两种方法。其一,像冰箱生产禁止加氟利昂一样寻找化妆品原料的替代品,减少或替代化妆品中的氟利昂。其次,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就像每个月少开一次车一样,在不太重要或非正式的场合,就没有必要浓妆艳抹,素面朝天或许更好。
个人在尽力减低自己碳足迹方面还有许多可以采纳的方式。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家电消耗;购买商品时要首选当地产品;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甚至吃牛肉也要比吃猪肉排放的碳多,因此应减少吃牛肉。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例如,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1.本文开头举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的具体事例有什么作用?(4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C。【答案】(1)在内容上,以具体事例开题,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在结构上,这样写能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要话题——低碳生活。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5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本文的主要内容:(1)什么是低碳生活,并自然引出碳足迹的概念(2)低碳生活如何可行,即个人和社会如何尽量减少碳排量,来保护地球环境。
本文的主要观点:(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或间接加速全球变暖。(2)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日常生活开始,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解析】两个方面皆要答到,前一部分3分,后一部分2分。
3.既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而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那人类又该如何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防止全球变暖?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6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F。
【答案】
1、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一二氧化碳,因此我们还应该尽量减少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2、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科技进步与革新,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减少和改善碳排放。例如在我国推广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等。
3、个人尽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来弥补和抵消其他领域的碳排放量,也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第2课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 海 底 装 上 “ 眼 睛 ”
——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科学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其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迄今为止,人类“入地”的能力仍然远逊于“上天”。海底是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去处,从海底“第三个平台”观测地球,将揭示地球系统“运作”之谜。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系统,是通向新突破的捷径,作为新开的领域,各国都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正经历着数百年不遇的良机。
假如把地面与海面看作地球科学的第一个观测平台,把空中的遥测遥感看作第二个观测平台,那末新世纪在海底建立的,将是第三个观测平台。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部不断扩展视野的历史。古人没有想到海洋有这么大,15世纪重新发现的“托勒密地图”上并没有太平洋,以为欧洲航海西行到亚洲并不遥远,否则哥伦布也许不敢冒这个险。当然更不会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会比陆地的高山深谷还大,这要等到20世纪中期,有了声波测深技术才能发现。现在我们知道,海水比河水多百万倍,海洋的平均水深3800米。隔了厚层的水,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还不如月亮和火星表面。而地球深处“地幔”里的水,又比地球表面的海水多许多倍。
人类视域的突变发生在17世纪:用新发明的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看到了微生物;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行星,提出了“日心说”,导致“哥白尼革命”。又一次突变发生在20世纪:航天技术使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开始将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将地球上种种现象连结为 “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导致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被喻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这次“革命”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浩瀚的大洋。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大都是19世纪晚期以来通过航海从船上取得,这种星星点点、断断续续的观测,带来了许多错觉和误会。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测量海底地形的办法还是用绳子系上重锤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如此得来的测点寥若晨星,绘在图上当然只能说明海底平坦,地形单调。再如船上用温度计测量海水表层,只能测了上一点再测下一点,永远也画不出一张同时的海洋温度图来。20世纪出现的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开辟了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能够获取全球性的和动态性的图景。同时得到的不仅有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有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
但是遥感技术的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与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隔了千百米厚的水层,遥感技术难以达到大洋海底。现在要问:能不能换一个视角,不要老是从海面看海底?可不可以从海底看海面,把观测平台放到海底去?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
海底的观测平台的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结果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
1.请简要概括建设海底观测平台的意义。(4分)【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参考答案:将深海大洋置于在类的监测视域之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海底观测平台是地球系统的第三个平台,使人们换一个角度观察地球。(每一点2分)
方法点拨:答这类题,首先要弄清问题的方向,看问的是什么;然后,要在原文中找准答题的区间,即答案在原文的哪几段中;最后,根据问题在原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关键词句)组合答案。
2.综观全文,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5分)
【此题考查概括中心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参考答案:第一阶段: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主要通过航海从船上获得;第二阶段:人类通过简单的工具测量海洋;第三阶段:遥感遥测技术出现后,人类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加强了 对海洋的认识。第四阶段:海底观测系统的建成,人们可以从海底看海面。
方法点拨:答此类题,要注意两个重要的方法,第一,梳理清文章的层次,看文章写了哪几层意思(要善于借助标志性的词或过渡句);第二,找中心句或关键词,并将其加以概括。一般来说,科普文章的层次是比较分明的,或以时间为序(本文是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按总分的顺序解说。3.根据文义,你认为建设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能否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从而带来“第三次哥白尼革命”。(6分)
【此题考查探究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对应大纲对科普文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
答案示例:能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从而带来“第三次哥白尼革命”。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探求海洋的秘密,已经对海洋有了较深的认识,特别是20世纪出现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后,人们不仅能探测到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能了解海洋的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另外,人类有“上天”探求月球的本领,就应该有“入地”观测地球的能力,因为,相对而言,“入地”不比 “上天”难。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有小论文意识,即答题要有理有据,简明、连贯、条理清晰;第二,既要联系文本,又要联系社会现实;第三,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鲜明。
第3课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的宇宙图像(英)霍金
科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简单的理论去描述整个宇宙。然而,大部分科学家遵循的方法是将这问题分成两部分。首先,是一些告诉我们宇宙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定律;第二,关于宇宙初始状态的问题。
毕全功于一役地设计一种能描述整个宇宙的理论,看来是非常困难的。反之,我们是将这问题分成许多小块,并发明许多部分理论。每一部分理论描述和预言一定有限范围的观测,同时忽略其他量的效应或用简单的一组数来代表之。可能这方法是全错的。如果宇宙中的每一件东西都以非常基本的方式依赖于其他的任何一件东西,很可能不能用隔离法研究问题的部分去逼近其完备的答案。尽管如此,这肯定是我们在过去取得进展所用的方法。牛顿引力理论又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它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只决定于与每个物体相关的一个数— —它的质量;而与物体由何物组成无关。这样,人们不需要太阳和行星结构和成份的理论就可以计算它们的轨道。今天科学家按照两个基本的部分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描述宇宙。它们是本世纪上半叶的伟大的智慧成就。广义相对论是描述引力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也就是从只有几英哩直到大至1亿亿亿(1后面跟24个0)英哩,即可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的尺度的结构。另一方面,量子力学处理极小尺度的现象,例如万亿分之一英寸。然而,可惜的是,这两个理论不是互相协调的——它们不可能都对。当代物理学的一个主要的努力,即是寻求一个能将其合并在一起的理论——量子引力论。我们还没有这样的理论,要获得这个理论,我们可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现在,如果你相信宇宙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确定的定律所制约的,你最终必须将这些部分理论合并成一套能描述宇宙中任何东西的完整统一理论。然而,在寻求这样的完整统一理论中有一个基本的自相矛盾。在前面概括的关于科学理论的思想中,假定我们是有理性的生物,既可以随意自由地观测宇宙,又可以从观察中得出逻辑推论。在这样的方案里可以合理地假设,我们可以越来越接近找到制约我们宇宙的定律。然而,如果真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理论,则它也将决定我们的行动。这样,理论本身将决定了我们对之探索的结果!那么为什么它必须确定我们从证据得到正确的结论?它不也同样可以确定我们引出错误的结论吗?或者根本没有结论?
对于这个问题,我所能给出的回答是基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这思想是说,在任何自繁殖的群体中,存在有不同个体在遗传物质和发育上的变异。这些差异表明,某些个体比其他个体对周围的世界更能引出正确的结论,并去适应它。这些个体更可能存活、繁殖,因此它们的行为和思维的模式将越来越起主导作用。这一点在过去肯定是真的,即我们称之为智慧和科学发现的东西给我们带来了存活的好处。这种情况是否仍会如此不是很清楚:我们的科学发现也可以将我们的一切都毁灭。即使不是这样,一个完整的统一理论对于我们存活的机会不会有很大影响。然而,假定宇宙已经以规则的方式演化至今,我们可以预期,自然选择赋予我们的推理能力在探索完整统一理论时仍然有效,并因此不会导致我们得到错误的结论。因为除了最极端的情况外,我们已有了对所有一切都足够给出精确的预言的部分理论,看来很难以现实的理由为探索宇宙的终极理论辩护。(值得指出,虽然可用类似的论点来攻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这些理论已给我们带来了核能和微电子学的革命!)所以,一套完整的统一理论的发现可能对我们种族 的存活无助,甚至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自从文明开始,人们即不甘心于将事件看作互不相关而不可理解的。他们渴求理解世界的根本秩序。今天我们仍然渴望知道,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人类求知的最深切的意愿足以为我们所从事的不断的探索提供正当的理由。而我们的目标恰恰正是对于我们生存其中的宇宙作完整的描述。
(节选自霍金的《时间简史》第一章)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二段 “可能这方法是全错的”这句话的理解。(4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所表达的含义。
参考答案:“可能这方法是全错的”这句话是对人类关于整个宇宙而发明的“部分理论”的评价。作者一方面认为这些理论割裂了宇宙中各种事物的联系,因而是错误的,(2分)但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些理论“肯定是我们在过去取得进展所用的方法”,还是有价值的。所以说是“可能”全错。(2分)2.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2、3、4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说说这三段文字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问:第二节总说传统理论的不足和历史价值,第三节重点分析当代两大宇宙理论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必由之路(两大宇宙理论的融合),第四节说明寻求一套描述宇宙的完整理论的困难。(3分)
第二问:
二、三节为一层,主旨在是分析传统理论的不足。第四节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困难。(2分,划分层次1分,说明道理1分)
3.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明霍金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6分)
考点: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参考答案:三个要点:①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等等;②探索精神;③辨证思维、系统思维。
(一个要点2分,其中概括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第4、5课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完成《风向标》280—283页的练习。总结解题经验,提升解题能力。
第二篇:高中英语科普类文阅读技巧
科普类文阅读技巧
一、特点
1、短小性。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给读者。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二、基本要求
1、理清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语言标志。
(一)(2011•全国卷Ⅱ)For those wh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智力)in the animal world,self-awarenes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An animal that is aware(意识)of itself has a high level of intelligence.Awareness can be tested by studying whether the animal recognizes itself in the mirror, that is,its own reflected image(反射出的影像).Many animals fail this exercise bitterly, paying ver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reflected image.Only humans, and some intelligent animals like apes and dolphins,have been shown to recognize that the image in the mirror is of themselves.Now another animal has joined the club.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researchers report that an Asian elephant has passed the mirror selfreflection test.“We thought that elephants were the next important animal.” said Diana Reiss of 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an author of the study with Joshua M.Plotnik and Fans B.M.de Waal of Emory University.With their large brains, Reiss said, elephants “seemed like cousins to apes and dolphins”.
The researchers tested Happy, Maxine and Patty, three elephants at the Bronx Zoo.They put an 8footsquare mirror on a wall of the animals' play area(out of the sight of zoo visitors)and recorded what happened with cameras, including one built in the mirror.The elephants used their long noses to find what was behind it, and to examine parts of their bodies.Of the three, Happy then passed the test, in which a clear mark was painted on one side of her face.She could tell the mark was there by looking in the mirror, and she used the mirror to touch the mark with her long nose.Diana Reiss said, “We knew elephants were intelligent, but now we can talk about their intelligence in a better way.”
1.What can mirror tests tell us about animals? A.Whether they have large brains.B.Whether they have selfawareness.C.Whether they enjoy outdoor exercises.D.Whether they enjoy playing with mirrors.2.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apes and dolphins in the text? A.They are most familiar to readers.B.They are big favorites with zoo visitors.C.They a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by Reiss.D.They are already known to be intelligent.3.What made Happy different from Maxine and Patty? A.She used her nose to search behind the mirror.B.She recognized her own image in the mirror.C.She painted a mark on her own face.D.She found the hidden camera.答案与解析
1.B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第一句可知,通过研究动物是否在镜子中识别自己可以测试它们的自我意识。
2.D 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作者提到猿和海豚是因为它们和人一样可以识别镜中自己的形象,是人们已知的有智力的动物;再根据第三段,一个亚洲象也通过了该测试,也加入到有智力的行列里,故选D项。
3.B 细节理解题。根据倒数第二段,三个大象中只有Happy通过了镜子测试,也就是说只有她能识别镜中自己的形象,因此这是她有别于其他大象的地方,故选B项。
(二)(2011•江苏高考)According to the US government, wind farms off the Pacific coast could produce 900 gigawatts of electricity every year.Unfortunately, the water there is far too deep for even the tallest windmills(see picture)to touch bottom.An experiment under way off the coast of Norway, however, could help put them anywhere.The project, called Hywind, is the world's first largescale deepwater wind turbine(涡轮发电机).Although it uses a fairly standard 152ton, 2.3megawatt turbine, Hywind represents totally new technology.The turbine will be fixed 213 feet above the water on a floating spar(see picture), a technology Hywind's creator, the Norwegian company StatoilHydro, has developed recently.The steel spar, which is filled with stones and goes 328 feet below the sea surface, will be tied to the ocean floor by three cables(缆索);these will keep the spar stable and prevent the turbine from moving up and down in the waves.Hywind's stability(稳定性)in the cold and rough sea would prove that even the deepest corners of the ocean are suitable for wind power.If all goes according to plan, the turbine will start producing electricity six miles off the coast of southwestern Norway as early as September.To produce electricity on a large scale, a commercial wind farm will have to use bigger turbines than Hywind does, but it's difficult enough to balance such a large turbine so high on a floating spar in the middle of the ocean.To make that turbine heavier, the whole spar's centre of gravity must be moved much closer to the ocean's surface.To do that, the company plans to design a new kind of wind turbine, one whose gearbox(变速箱)sits at sea level rather than behind the blades(see picture).
Hywind is a test run, but the benefits for perfecting floating windfarm technology could be extremely large.Out at sea, the wind is often stronger and steadier than close to shore, where all existing offshore windmills are planted.Deepsea farms are invisible from land, which helps overcome the windmillaseyesore objection.If the technology catches on, it will open up vast areas of the planet's surface to one of the best lowcarbon power sources available.1.The Hywind project uses totally new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________.A.the cables which tie the spar to the ocean floor B.the spar which is floating in deepsea water C.the blades driven by strong and steady sea wind D.the stones filled in the spar below the sea surface 2.To balance a bigger turbine high on a floating spar, a new type of turbine is to be designed with its gearbox sitting________.A.on the sea floor
B.on the spar top C.at sea level
D.behind the blades 3.Wide applications of deepwater wind power technology can________.A.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deepwater windmills B.make financial profits by producing more turbines C.settle the arguments abou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explore lowcarbon power resources available at sea 答案与解析
1.B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倒数第三句可知,该工程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是为了确保漂浮在深海水域中的圆材的保持稳定。
2.C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最后一句可知,为了使较大的涡轮发电机能在圆材上保持平衡,公司计划设计新的发电机,其变速箱在海平面上。
3.D 细节理解题。根据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可知,深海风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在海洋上开发出可使用的最好的低碳能源之一。
(三)(2011•山东高考)Since the 1970s, scientists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ways to link the brain with computers.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technology could help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end commands to machines.Recently, two researchers, Jose Millan and Michele Tavella from the Federal Polytechnic School in Lausanne, Switzerland, demonstrated(展示)a small robotic wheelchair directed by a person's thoughts.In the laboratory, Tavella operated the wheelchair just by thinking about moving his left or right hand.He could even talk as he watched the vehicle and guided it with his thoughts.“Our brain has billions of nerve cells.These send signals through the spinal cord(脊髓)to the muscles to give us the ability to move.But spinal cord injuries or other conditions can prevent these weak electrical signals from reaching the muscles.” Tavella says.“Our system allows disabled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xternal world and also to control devices.”
The researchers designed a special cap for the user.This head cover picks up the signals from the scalp(头皮)and sends them to a computer.The computer interprets the signals and commands the motorized wheelchair.The wheelchair also has two cameras that identify objects in its path.They help the computer react to commands from the brain.Prof.Millan, the team leader, says scientists keep improving the computer software that interprets brain signals and turns them into simple commands.“The practical possibilities that BCI technology offers to disabled people can be grouped in two categories: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ling devices.One example is this wheelchair.”
He says his team has set two goals.One is testing with real patients, so as to prove that this is a technology they can benefit from.And the other is to guarantee that they can use the technology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1.BCI is a technology that can ________.A.help to update computer systems B.link the human brain with computers C.help the disabled to recover D.control a person's thoughts 2.How did Tavella operate the wheelchair in the laboratory? A.By controlling his muscles.B.By talking to the machine.C.By moving his hand.D.By using his mind.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path of the signal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5? A.scalp→computer→cap→wheelchair B.computer→cap→scalp→wheelchair C.scalp→cap→computer→wheelchair D.cap→computer→scalp→wheelchair
4.The team will test with real patients to ________.A.make profits from them B.prove the technology useful to them C.make them live longer D.learn about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Switzerland, the BCI Research Center B.New Findings About How the Human Brain Works C.BCI Could Mean More Freedom for the Disabled D.Robotic Vehicles Could Help to Cure Brain Injuries 答案与解析
1.B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一段可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一直寻找途径能将人脑与电脑相连。BCI技术能帮助残疾人向机器发送指令。故此处B项正确。而C项只是部分正确,虽然能帮助残疾人,但却不能帮他们康复。
2.D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可知Tavella只是思考动他的左右手就能操作这个轮椅。甚至当他观察这台机器时就能进行交流,也能用他的思想指导机器人工作。因此机器人是在人脑的思想支配下进行工作的。故D项正确。
3.C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五段可知,首先研究人员为用户设计一种特殊的帽子,它会捕捉头皮发出的信号并将其传给电脑。电脑将这些信号进行分析翻译,给监控下的机器人轮椅发出指令。机器人轮椅装有两部摄像头能识别信号路径中的物体,从而帮助电脑对人脑的指令作出反应。故此处C项正确。
4.B 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第二句“One is testing with real patients, so as to prove that this is a technology they can benefit from”可知,在患者身上进行实验是他们团队工作的一个目标,旨在证明这项技术对他们有益。故正确答案选B项。
5.C 主旨大意题。本文为科技说明文,开篇点题。介绍科学家研究的这项新技术BCI,对残疾人大有裨益。故正确答案为C项。
(四)(2011•安徽高考)Think about the different ways that people use the wind.You can use it to fly a kite or to sail a boat.Wind is one of our cleanest and richest power sources(来源), as well as one of the oldest.Evidence shows that windmills(风车)began to be used in ancient Iran back in the seventh century BC.They were first introduced to Europe during the 1100s, when armies returned from the Middle East with knowledge of using wind power.For many centuries, people used windmills to grind(磨碎)wheat into flour or pump water from deep underground.When electricity was discovered in the late 1800s, people living in remote areas began to use them to produce electricity.This allowed them to have electric lights and radio.However, by the 1940s when electricity was available to people in almost all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ndmills were rarely used.During the 1970s, people started becoming concerned about the pollution that is created when coal and gas are burned to produce electricity.People also realized that the supply of coal and gas would not last forever.Then, wind was rediscovered, though it means higher costs.Today, there is a global movement to supply more and more of our electricity through the use of wind.1.From the text we know that windmills ________.A.were invented by European armies B.have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800 years C.used to supply power to radio in remote areas D.have rarely been used since electricity was discovered 2.What was a new use for wind power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Sailing a boat.B.Producing electricity.C.Grinding wheat into flour.D.Pumping water from underground.3.One of the reasons wind was rediscovered in the 1970s is that ________.A.wind power is cleaner B.it is one of the oldest power sources C.it was cheaper to create energy from wind D.the supply of coal and gas failed to meet needs 4.What would the author probably discuss in the paragraph that follows? A.The advantages of wind power.B.The design of wind power plants.C.The worldwide movement to save energy.D.The global trend towards producing power from wind.答案与解析
1.C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的“When electricity was discovered in the late 1800s, people living in remote areas began to use them to produce electricity.This allowed them to have electric lights and radio.”可推出,C项符合题意。
2.B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的“When electricity was discovered in the late 1800s, people living in remote areas began to use them to produce electricity.”可知,B项符合题目要求。
3.A 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的“people started becoming concerned about the pollution that is created when coal and gas are burned to produce electricity”可知,A项符合题意。
4.D 推理判断题。第三段最后已提出现在全球已越来越多地使用风力发电,所以下一段应该要进一步推广使用风力发电,这是一种总体的能源发展趋势。故D项正确。
第三篇: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全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全集
语文常识
(一)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三代: 夏 商 周
23.<<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三王: 夏禹 商汤 周公
25.三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26.三教: 儒 释 道
27.三公: 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 松 竹 梅
32.三辅: 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三言: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 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 春蚕 秋收 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 雷 电 雨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语文常识
(二)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 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
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
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语文常识
(三)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
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hu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黃鐘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语文常识
(四)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中医四诊: 望 闻 问 切
4.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四史: 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三书指: 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27.南朝三谢: 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语文常识
(五)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21.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六合:天 地(上下)东 西 南 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48.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文学常识(国外部分)
1、古希腊讽喻故事集《伊索寓言》,相传为奴隶伊索所作。
2、中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所写的《神曲》,原名《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薄迦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
4、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作家是塞万提斯,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
5、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大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有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6、拉伯雷是法国十六世纪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
7、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有讽刺喜剧《伪君子》。
8、十八世纪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笛福,其代表作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9、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运动中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10、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后者的创作延续了六十年之久。
11、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其代表作有戏剧《强盗》、《阴谋与爱情》。
12、拜伦是英国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唐•璜》。
13、雪莱是与拜伦齐名的英国诗人,《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是其最优秀的作品。
1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代表作。
15、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最著名的小说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16、司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长篇小说《红与黑》是他的代表作。
17、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人间喜剧》包括96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其中重要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18、福楼拜是法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
19、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匹克威克外传》,他的第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是《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是其后期创作的代表作。
20、萨克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家,其代表作是讽刺小说《名利场》。
21、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妹妹爱米丽•勃朗特,都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前者写了自传体小说《简爱》,后者写了小说《呼啸山庄》。
22、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之作,《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他的名篇。
23、罗曼•罗兰是法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的作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其代表作。
24、左拉是法国著名作家,《卢贡——马加尔家族》(包括《娜娜》、《萌芽》、《金钱》等20篇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25、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玩偶之家》是其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26、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7、斯托夫人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老黑奴汤姆的命运,控诉了南部反动的蓄奴制。
28、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惠特曼,其诗集《草叶集》,对我国新诗产生过影响.29、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30、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历史小说《上蔚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第四篇:江苏省近年高考语文阅读类文本题及答案
江苏省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
(2012年江苏卷)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 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标准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分析略)
标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答案: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标准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答案:①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
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解析]读小说尤其要有耐心,而尤其是这样的小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寻找小说的三要素吧,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11题的解答主要抓住环境的描写和背景特点,12题主要抓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13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表里分析,14题要揣摩写作主题。
[评点]这篇小说入眼很难,入心更难,初看很朦胧,细看有理趣,选文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看出命题者很有匠心,也很高妙,打破了以往命题的老路,也赞一个!但是不能单以命题人的理解而否定了他人有道理的见解!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笑可化解惊惧与恐怖从而与动物区别开;笑可体现人的才智和反映人们身上的瑕疵和怪癖(或本来面目);笑可帮助人类保持平衡感和现实感以及看事会成比例。
标准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解析]“笑的价值”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第三段也有涉及,但都被第二段内容覆盖了,进行筛选,考生应该能完全答出来,这里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先提出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接着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要具有孩子的慧眼和妇女的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用。
标准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评点]这道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本段的层次不甚明显,而且还是选自外国的作家作品,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多少与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所以用来考查层次,是有些不妥的。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作者的看法:认为笑比哭更有价值,更具有美德,更具有精神安慰,而哭会掩饰一切,会是虚伪的。
作用:具有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笑的可贵,同时升华主题。标准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解析]这句话是拿“哭”来与“笑”对比,解答上也比较简单。
[评点]这道题设为6分,总觉有答不全的感觉,这说明人人的理解是不同的,语文的答案不应该唯一,更不能以命题人的单方面理解来代替人们的理解。上面的小说也是这种情况。
十、(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捧 与 挖 鲁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要想准确把握本文的论述思路,必须首先明确文章各个层次间的内容。本文一共9个自然段,1~3自然段引出论题:人们对待“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的两种做法“压”和“捧”,并分析“捧”的各种动机;4~8自然段用例证法具体分析“捧”之危害,第9自然段解决问题,提出正确的做法:“‘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由此我们便可清晰地把握本文的论述思路。
参考答案: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 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要回答此题,必须首先找出举例论证“捧”的危害的段落,即第5、6、7自然段,然后再仔细分析三个段落所论述的“捧”的危害,进而分析其递进关系。第5自然段论述“捧”会使贪官更加贪婪,第6自然段论述“捧”会使原本不贪的官员变成贪官,第7自然段论述“捧”会使“大家吃苦”造成毁灭性的恶果。由此可以看出,三个例证论述的“捧”的危害范围一个比一个广,程度一个比一个深。
参考答案:后果:①助长贪欲,人们反受其害。②腐蚀人格,使之蜕化变质。③恶性循环,造成毁灭性后果。
递进关系:揭示“捧”的危害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
答: 【解析】本题表面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实质上是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能力。要了解“挖”的深意,必须把它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去把握,在第7自然段中“挖”用的是它的本意,是挖掘(河底)的意思,在第9自然段中作者就赋予它新的含义,这里的“挖”已经是与“捧”相对的一种对待“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的做法,是一种“自求多福”之道,“劳力之量”与“捧”差不多,且仍不被“惰性太多的人们”采用。据此“挖”在文章的深意就不难答出。参考答案:①“挖”是“自求多福”之道。②“挖”与“捧”一样费力,但结果大不相同。③强调“挖”是因为当时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性。
(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11.文中第③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具体考查对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的把握。要想回答此题必须阅读上下文段,明确各段文字的内容。第②节交代故事的缘由,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第③节是故事的发展,历史系教授孟弗之回答学生问话以补充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做志愿者的条件)并为学生的热情所感动;第④、⑤、⑥节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具体描绘了不同的两类学生形象。我们由此不难推断出第③节与上下文的关系。
参考答案:(1)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内容。
(2)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答: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故事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人物的形象是由一个又一个情节塑造出来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都能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究竟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我们从前文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但没说,便可以推测这一细节是孟弗之被工学院三年级的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动,情不自禁地递过手帕以表示对学生的奖励和关爱。而学生对手帕接、传、还则又是志同道合者的一种默契。所以我们可以从老师、学生、师生三个方面去作答。参考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
(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
(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1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题干中已经指出表现手法是对比,只要答出两组对话场景对比的表达效果即可。表达效果是什么呢?人物对话是用来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就是两组对话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题干要求“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蒋姓学生和澹台玮两位学生的形象。但题干中明确要求“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因此,我们还要分析两处对话情境的不同特色。
参考答案:(1)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
(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氛围描写的探究能力。小说中自然景物(环境)的描写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散文中的描写,后者只是单纯的表达对景物的情感,而前者是精心安排的,它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文本中的景物描写有三处:一是第①段中1、2句学校雪景的描写;二是第⑤段中尾句写腊梅林一片雪白;三是第⑥段写雪已经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三处都写到了雪,有两处写到了腊梅林,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联系当时抗战局势的紧张和腊梅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我们不难推断出景物描写的寓意,然后再联系小说的具体情节便可以推断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10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1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12、【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13、【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14、【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第五篇:梁实秋《文学的美》-2013广东高考语文论述文模拟题
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文学的美(节选)
梁实秋
①美究竟在文学里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我承认文学里面有美,因为有美所以文学才能算是一种艺术,才能与别种艺术息息相通,但是美在文学里面只占一个次要的地位,因为文学虽是艺术,而不纯粹是艺术,文学和音乐图画是不同的。
②文学里面两项重要的成分,是思想与情感。文学的题材,严格的讲,是人的活动(man in action),其处置题材的方法是具体的描写,不是抽象的分析,所以文学异于社会科学,是想像的安排,不是各别的记载,所以文学异于历史。文学作者必先对于人事有所感或有所见,然后他才要发而为文,所以文学家不能没有人生观,不能没有思想的体系。因此文学作品不能与道德无关,除非那文学先与人事无关。与人事无关的文学作品,事实上是有的,西洋近代的所谓“纯粹诗”(Pure poetry)就是向着这方向的运动,至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以为艺术与人事的关系应该割断自更不待言。象征主义者实际上也是把人事排出于艺术范围之外。但这只是一种堕落的趋向,只能在一些“小诗”或“佳句”里寻求例证罢了。从“美学”的出发点来看文学,也同样的容易忽略文学的道德性。
③美在文学里的地位是这样的:他随时能给人一点“美感”,给人一点满足,但并不能令读者至此而止;因为这一点满足是很有限的,远不如音乐与图画,这一点点的美感只能提起读者的兴趣去做更深刻更严肃的追求。例如李后主的词,王渔洋的《秋柳》,单赏玩其中的辞句的绮丽,声调的跌宕,那是不够的,因为明明的里面有亡国之恨,不容你不去领会。例如杜工部的《秋兴》,单赏玩其中的“典丽”是不够的,因为明明的里面有一个抑郁不得志的人的牢骚,不容你不去领会。那亡国恨写得美,那牢骚写得美,我承认,但是读者读了之后决不会说一声“美呀!美呀!”就算完事,最足以打动读者的心的不是那美,是那做为题材的亡国恨和牢骚。欣赏音乐图画,可以用“无所为而为”的态度,可以采取适当的“距离”,若是读文学作品而亦同样的停留在美感经验的阶段,不去探讨其道德的意义,虽然像是很“雅”,其实是“探龙颔而遗骊珠!”
④所以罗斯金(Ruskin)说得好,他说在欣赏艺术时有两种经验:一个叫做Aesthesis,就是美感,即吾人对于愉快之本能的感受,一个叫做Theoria,就是对艺术之崇高的虔敬的认识。罗斯金是能欣赏美的人,但他不以美感经验为满足。我们不必同情于他的宗教的情绪,至少他的道德的趋向是健全的,可惜他的门徒如培特、王尔德等辈只承袭了他对于艺术的爱好而没有接受他的学说之道德的严肃。托尔斯泰的艺术学说排斥历来美学的错误而主张“艺术是一个人于经历某一种情感之后有意的把那情感传达给人之一种活动”,是有见地的。我们不必同情于他的宗教的热狂,但他攻击美学之贫困及时下文艺之颓废,是合理的。
⑤文学与人生既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批评文学的人就不能专门躲在美学的象牙之塔里,就需要自己先尽量认识人生,然后才能有资格批评文学。批评文学不仅是说音节如何美意境如何妙,是还要判断作者的意识是否正确,态度是否健全,描写是否真切。所以一个好的批评家不仅要充分了解作者的艺术,还要充分了解作者的思想体系与情感的质地。批评家如忽略美学与心理学诚然是很大的缺憾,但是若忽略了理解人生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历史的智识,那当是更大的缺憾!
⑥我并不同情于“教训主义”。“教训主义”与“唯美主义”都是极端,一个是太不理会人生与艺术的关系,一个是太着重于道德的实效。文学是美的,但不仅仅是美,文学是道德的,但不注重宣传道德。凡是伟大的文学必是美的,而同时也必是道德的。所以文学与音乐图画有同有异,适用于音乐图画的原则不尽适用于文学。
二十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
(选自《文学姻缘》,台北文星书店,有删改)
1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文学由于有美而算得上是一种艺术,并且与别种艺术息息相通。B.文中用“纯粹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文学家不能没有人生观。C.欣赏音乐图画只停留在美感经验阶段就是“探龙颔而遗骊珠”。D.作者不赞同“教训主义”是因为它太不理会人生与艺术的关系。E.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必定能给人美感,同时具有道德的意义。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A.因为李后主的词含有亡国恨,所以它只能给读者有限的美感,给读者有限的满足。B.一位学者做了再多的美学研究,如果还没有尽量认识人生,就没有资格批评文学。C.能充分了解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的批评家即使不了解作者的艺术也算是好的批评家。D.虽然文学与音乐图画有同有异,但是所有适用于音乐图画的原则都不适用于文学。
14.根据文意,与人事有关的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与道德无关”?(4分)
15.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所写的题材虽属于生活琐事,但往往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作者在写作时使用最道地的中文,力求给人清丽简洁的美感。请从美在..文学里所占地位的角度,结合文中原理,对《雅舍小品》的创作理念作简要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