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约课堂教学高效的几个因素
制约课堂教学高效的几个因素
甘棠中学
陈大春
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一节课到底该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过程该让学生掌握哪种学习方法、分析方法和技巧。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在中学中具有哪些作用,老师心中无数,学生心中无底; 二是对学情掌握不透
教师课前关注的是教材、大纲内容,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的心理、认知准备了解甚少,课上只顾一味地把“备”的东西倒出来,一味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课堂检测、反馈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三是重教不重学
没有创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老师“一统天下”的惯性、“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严重制约着课堂。“三讲三不讲”落实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没有建立;或者是根本没有考虑。
四是课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教师的讲解点拨不能做到精当凝练,学生的参与课堂面不广,参与方式单调,师生的双边活动低层次,教师唤起手段单一,学生大部分不在状态,课堂缺乏激情,没有情感交流,思想沟通,智慧碰撞,生命融合,造成很多学生知识不能很好地内化、巩固和吸收,久而久之,就出现厌学、逃学、弃学等现象。
第二篇:制约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师因素
制约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师因素 初中政治教研组
王建茹
高效课堂的基本含义:有较高的教学效率,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真正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整体成绩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有较好的教学效益,能够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制约高效课堂的因素有:教师、学生、课程标准、教材和环境等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教师对建构高效课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治教师自身的欠缺是制约课堂效率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品质有待提高。
有些政治教师自身还没有具备一名教师尤其一名政治教师应具备的正确的人文理念和道德品质,不能科学育人。尤其受社会不良风气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上课发牢骚泄私愤,不但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和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2、终身学习的意识较差,知识面较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一方面政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较差,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如远程教育等平台,及时汲取社会的有效信息,来丰富完善自己从而使政治课堂更有时代性;另一方面我校政治教师人员较少,师资相对较为紧张,教师很难有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机会,不能学习到先进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缺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手段。
3、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由于工作生活等压力较大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缺乏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用自己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4、时政敏感度不够,对教材的再创造能力不足。
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就应是反映时代特色的载体。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还是2005年的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材料、事例和内容尤为显得陈旧,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就缺乏说服力、认同感和震撼力,这就需要老师要有时代的敏感性和时政热点的敏感度及时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和最新的材料。但是我们有些政治教师却时政敏感度不够,对教材的再创造能力不足,还是遵规蹈局的“教教材”,学生非常无奈的“学教材”,这样的授课就缺乏活力,缺乏创新,自然也就没有了效果。
5、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政治学科周课时少,老师所任的班级多,如初一周课时两节,一位老师带6个班的课还兼一个班主任或者作为中层领导还带5-6个班的课,很难记住学生姓名,容易让老师记住的就是学习好的或调皮捣蛋的,课堂提问和课下关注就容易是这些学生,而忽略中等生,有时一学期有的学生一次也没被课堂提问过,而作为老师也不以为然,但这样却容易导致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不喜欢政治老师而导致不愿意学政治,影响课堂效果。
6、对与政治相关的学科知识了解很少,综合素质较低。学生喜欢博才多学,知识渊博的老师。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与所授课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阳春三月看人大,为什么三月人代会召开?节能减排,减排是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怎样减少碳的排放等。综合运用地理、化学、历史等知识偶尔给学生秀一下,学生一定会很崇拜你老师,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日益加强,学科知识的纵向分支、横向综合和学科交叉日益明显;加上现代中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要求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在的老师求知欲并不强,知识满足已有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7、教科研的步子迈的较慢,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足,学校一再强调的加强教科研研究,我们落实的还不够。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教师。政治教师传统的教育观还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成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授型教书匠;对政治老师而言,固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才能运用教育规律去科学育人,也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8、备课不充分,教学过程随性化,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
如: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占用时间过多,导致学习新授课的时间受到了挤压,致使新授课完不成任务,学生在一知半解中仓促结束新课,对所学新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拓展,严重影响了新课的学习效果,更谈不上“当堂清、堂堂清”,且上节遗留的问题只好在下节新课上处理。这种不良的循环,导致了课堂结构失衡,从而影响了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和效率。
再如:课堂提问的目的不明确,问题设计不当,没有思维含量。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张口就答,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还有提问中,有的教师不辨难易,不看对象提问,留意于提问的形式,表面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效果。
总之影响课堂效果的主要因素还是教师因素,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
第三篇:克服制约因素 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克服制约因素 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淮安市农业局张进成(2009年4月23日)
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近期在参加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本人就“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课题,深入县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讨论交流、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县乡农业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种植大户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全市高效设施农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决策部署,以实施高效种植业“十项工程”为抓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明确目标,上下联动,扎实推进,全市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态。一是高效设施农业规模总量扩大。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2.2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0%,累计达185.7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1.5%;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6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8%,累计达55.68万亩,位居全省前列;二是高效设施农业亮点纷呈。清浦区设施红椒产业、淮阴区日光能温室菇-菜轮作产业、涟水县猪-沼-菜产业、楚州露地甘蓝产业、金湖藕鱼生态套养产业及深度加工业、盱眙中药材产业效益明显,成为我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典范;三是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提升。初步培育成蔬菜、花生、特粮特经、中药材等地方特色明显、布局规模种植的优势产业。全市10个乡镇、161个村已发展成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乡村。清浦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分别着手建设蔬菜、浅水藕、中药材、三水(水生蔬菜、水禽、水产)年产值10亿元高效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主导产业优势;四是高效设施农业带动
农民增收作用充分显现。淮阴区丁集镇日光能温室每亩年纯收入达到2万元,清浦区大棚辣椒平均每亩纯收入5000元左右。2008年全市高效设施农业中,亩纯收入在2000-4999元的有100.4万亩,5000-10000元的有30.32万亩,10000元以上的有2.12万亩。全市高效农业总纯收入44.83亿元,亩均3375元,比种植稻麦亩增纯收入2675元,全市农民从高效农业中人均增收935元。
二、因势利导,克服困难,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我市高效设施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阻碍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
一是资金瓶颈制约。发展高效农业效益高、产出高,但在栽培设施和基地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上需要的投入也大,新建一亩钢架大棚、日光能温室分别需要投入8000元、2.5万元。尽管各级财政都增加了对高效农业的投入,但只能解决新增项目实施区中的一小部分资金。如去年全市7个县(区)争取省级高效农业项目和扩大内需设施园艺项目13个2020万元,淮阴、楚州、涟水三个县(区)打包资金中用于高效农业项目9个1150万元,市级用于设施园艺“以奖代补”资金310万元,全市去年累计用于发展新增设施园艺补助资金为3480万元。按照省定钢架大棚每亩补助2500元、日光能温室补助4500元、高架食用菌菌棚每每座补助5000元的标准,全市只够补助1.2万亩,而去年全市新增设施园艺面积达到12万亩。发展其他高效农业没有财政资金补助。加之我市多数农民自有资金有限,农户想贷款,但信贷门槛较高,贷款担保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且农民承包的土地和房屋不能抵押等,小额贷款难,往往造成在农户最需要投入的时候缺少资金。高效设施农业基地需要有水、电、路、净化池等基本设施配套,面广量大,所需资金总量大,缺少相应配套资金。
二是土地瓶颈制约。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首先需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由于受部分农民自身意识、家庭状况等原因的制
约,特别是缺少劳力户和病灾户仍想从事最简单的种收劳动,一些外出打工户担心土地流出后承包经营权改变,不愿把土地流转出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如淮阴区徐溜镇去年下半年招商引进一位姓潘的老板计划在该镇建设500亩日光能温室,土地流转过程中,只有3个农户不同意,最终造成该项目未能实施。这种情况对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三是市场瓶颈制约。目前全市现有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许多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发展高效农业的农民对市场信息等了解渠道不畅,希望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市场,提升高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降低生产风险,实现增产增收。
四是技术因素制约。农业部门中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从事粮油生产技术指导,对新发展的以设施蔬菜为主的高效农业技术掌握不够。尽管各级农业部门加强高效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并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帮助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但由于近年全市高效农业发展速度快、面积大、技术新,农技人员在高效农业特别是设施蔬菜栽培的技术指导上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五是传统种植因素制约。高效农业不同于常规的传统种植,需要基础性投入较大,尤其是起步投入较大,生产过程都是细活,技术要求高,客观上存在着市场风险。因此,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农民中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传统农业思想,担心投本大,难以及时收回,担心技术难以掌握,生产效益低,怕吃苦,不愿意创新,不愿意承担所谓的“风险”,仍在稻麦种植中徘徊,因而造成不平衡性加大。
针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拓展解决难题的思路,探索加快发展的举措,拓宽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
高效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增长水平,推动全市高效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种植规模。种植规模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重要基础。今年全市计划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总面积达到200万亩,进一步扩大以蔬菜产业为重点,食用菌、特粮特经、中药材、立体种养的面积和规模。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大中棚蔬菜和日光能温室蔬菜,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确保增幅在全省领先,总面积达到62万亩。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经营能手集中,整体推进、连片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努力建设一批千亩以上的高效设施园艺规模基地,打造一批高效设施农业专业村和特色乡镇,形成淮阴区、清浦区大部、楚州区渠北,涟水县古黄河沿线、西北部等一批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产业链和产业群,提高种植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是做大做强竞争主体,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需要解决小生产与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内培外引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改造一批、嫁接一批,重点支持自身实力强、机制灵活、经营规范的现有龙头企业,引进蔬菜保鲜、加工、包装等先进技术,拓展经营范围,延伸产业链,促进其产品上档次、技术上水平、经营上规模。同时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寻找、瞄准国内外有扩张意向的重点龙头企业,针对性开展主攻,吸引它们来淮投资。通过内培外引,计划每个县(区)今年新增1户市级以上种植业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为重点,大力培植扶持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动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全市植保机防服务组织达75个,专业化防治服务机械在4300台以上。新组建土肥合作组织
20个,总数达到50个;三要促进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业发展。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明确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定位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在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的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逐步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运用市场调节、行政推动等多种手段,在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型综合性和专业性批发市场,建设仓储、保鲜设施,发展农产品大型运输设施,促进农产品流通。
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措并举增加资金投入。紧紧抓住中央、省财政不断加大高效设施农业的的投入的机遇,积极组织编制申报质量好、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认真组织实施好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规范使用项目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加强与财政、畜牧水产、水利、开发、扶贫等部门的沟通,争取农田水利、农业开发、土地治理、扶贫、世行、亚行项目区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优先用于发展高效设施业,解决基地的通路、通电、排灌等基础设施问题,共同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投入高效设施农业种子种苗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提升设施农业发展层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合理使用。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企业担保和联户信用担保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担保体系建设,增加设施农业投入。发展农业担保业务,帮助农民解决发展设施农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三新”工程,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与成果转化,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今年将针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薄弱环节,全市计划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国内外蔬菜新品种60个、新技术10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增收作用明显的新成果。积极推广、运用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强化先进装备与技术的配套集成应
用,普及连作障碍克服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以设施栽培、工厂化基质育秧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全年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3万人,让受训农民每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在设施农业中的贡献率。按照集群、集聚、集约的原则,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领、科技支撑、典型示范”的建设思路,重点抓好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建设,各县(区)也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一批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实行“专家+基地”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应用模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努力打造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服务的载体和平台,成为科技示范平台、种子种苗基地、产业带动载体,辐射带动周边设施农业加快发展。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订和推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完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今年全市计划新制定完善高效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规程5个,总数达到20个。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高效设施农业基地的产品首先必须是“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今年计划新增蔬菜类无公害农产品10个、总数达到185个。大力发展品牌农业,鼓励和引导申报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力争各县(区)培育1-2个在全国、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品牌,大力开展品牌宣传,挖掘品牌内涵,不断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第四篇: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
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前言:中小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种经济成分,是中 国市场经济的支柱和命脉。但是中小型企业在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融资渠道建立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制约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1、中小型企业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1)、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
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人员数量少,往往会以一种简单的组织结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组织结构在创业初期会有很高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过于简单化的组织结构,常常会出现组织结构分化不明显、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各部门以事务型管理为主等现象,使得部门职能过于笼统、权责不清,管理层更是身兼多职、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
当中小型企业走过创业初期,企业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都有较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逐渐发展成型,甚至成为行业领导者,步入企业发展期,此时就可能出现“大企业病”的症状。经营上出现规模不经济,管理上面临规模极限,将大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移植过来,当外部环境变化加速时,又由于这种官僚化组织设置的管理层次过多,它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变得过于臃肿而复杂,这样,该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会很迟钝,即所谓的“大企业病”。“患”此病的中小型企业会出现诸多问题:一方面,工作的审批程序规范而复杂;另一方面,由于人员不多、管理层次多,出现每一层只有少许人的高耸式管理模式,沟通效果极差,办事效率不高。所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规模及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适合企业运行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以适应当下企业发展的正常运行。
2)、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
外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外部治理结构又称为市场控制机制,包括股票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和并购市场。对于大多数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股票市场这一外部治理机制空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尚属家族管理,根本不是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职业经理人市场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是空缺的。由于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小,更容易被其他公司接管或兼并,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并购市场也是约束公司经营者的一个强有力的机制。但由于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与并购相关的政策制度欠缺等原因,使得中小型企业尚未形成健全的并购市场,也未能有效发挥其外部治理机能。
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表现在:一是股份过分集中,股权结构不合理。许多企业没有脱离“家长制”管理模式,一股独大或家族控股的现象普遍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继续发展的空间。二是家族式管理,内聚力缺乏。中小型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它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家族式管理。家族式企业普遍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信任危机”,这种不信任和隔阂对企业的向心力产生严重侵蚀,最终向心力会变成离心力,造成中小型企业缺乏内聚力,最终削弱其竞争力。三是“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有些企业董事会和执行层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有些企业实行集权管理,任人唯亲,企业经营决策也限于狭小的圈子,企业决策缺乏专业性团队和科学的分析依据,家长或家族意志左右着企业的发展,难以 1
形成真正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无法为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正常行使经营权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
2、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薄弱:
资金、人才、技术与管理是中小型企业生存的四大问题。其中,技术与管理须靠人才去实现,没有优秀人才,也就难以奢谈新技术与管理。一个企业要想在现代市场中立足,靠的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兴衰之本。如何有效加强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善提升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中小型企业当前的首要难题和制约中小型企业的“瓶颈”因素和薄弱环节。
1)、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忙于处理人事管理的日常事物,没有去分析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更没有去研究和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导致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统一而科学的体系,滞后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步伐。
2)、缺乏科学、高效、适应现代管理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
很多中小型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的考核评估手段,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使考核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在选人用人上只重学历和资历,忽视对人员素质、业绩和潜能的测评和分析。企业激励力度有限,往往只限于物质和金钱上的奖励及制约,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归属感。很多中小型企业还固守在“是我给你饭吃”那套老观念,“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尚未建立。
3)、人力资源管理上投入不足与忽视人力成本核算并存。
虽然企业都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宗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投入不足。同时,在人力成本核算方面也缺乏系统、科学的核算体系和方法。
4)、重视“事”而忽略了“人”。
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粗放式的人事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只承担了招聘、调配、考核、薪酬核发、培训、建立人事资料等方面的日常性工作,他们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挖掘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层次和新课题,忽略了对“人”的研究和开发,是一种着重眼前的被动性的管理。
5)、缺乏一支业务精通、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仍然处在二线参谋部门的位置,只承担着行政性和作业性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人力上、组织上和机制上得不到支撑和保障。
3、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1)、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应收账
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2)、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中,企业领导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
3)、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
一是过度负债。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一些企业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
4)、难以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度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战略需求效应由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高成长战略造成资金短缺,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组织放大效应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
4、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
1)、资金短缺造成经营困难。
资金紧张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长久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走的是一条自我积累式的发展道路,企业很少负债经营,基本上是利用企业自身利润实现滚动发展。由于企业自身利润增长需要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资金的回笼,扩大再生产的步伐缓慢。80%的中小型企业资金紧张,30%到40%的中小型企业资金极其紧张。资金短缺造成经营困难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普遍状况。
2)、法规没有落到实处。
虽然围绕着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小型企业促进法》分别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以及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改进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采取多种形式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做了规定。特别明确了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法律还对拓宽中小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进中小型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推动和组织建立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作了规定,形成了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但是法规没有落到实处,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之一。
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管理模式
1)、建立员工参与管理的参与机制。制度规定员工参与管理并建立配套的参与体系,不仅能增强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提高企业制度的执行度,还能有效的提高生产力。一个企业,只有它的员参
与管理后,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否则,只能是一潭死水。
2)、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平竞争的人才流动机制,适时根据企业发展的目标需要,进行员工岗位,尤其是
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更换和调整。
3)、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性质、劳动强度、风险程度、责任大小、权利范围等要素,建立“职责分
明、有效有权”的岗位责任体系。)、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人才的归属感,把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向员
工传达公司的发展目标,听取员工对公司发展的建议,使公司上下达成共识,并使员工对自己有一个明确合理的定位。一个企业,不仅需要企业有方向和目标,同时员工更需要方向和目标,并且要让他们明明白白知道和具有信心。
5)、营建一个与企业体制配套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
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应有鲜明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强烈的经营信念。结合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如同爬坡的球,它受到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作用形成的下滑力作用,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不进则退。而这个止动力对内就是整套企业文化的营建。有人说,可口可乐公司可以在一夜之间烧掉,只要把人留下,把“可口可乐”四个字留下,企业很快就能复苏,从中我们看到只有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永续。
2、加强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制订科学务实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人才引进计划。
为建立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企业应依据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制订好人才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适度吸纳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配置。鉴于中小型企业在人才资源的争夺中缺乏优势,在人才问题上,要坚持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不与大企业硬拼实力。管理者应彻底摒弃那种仅凭感觉,一味寻找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或仅在自己家族中打转的招人观念,而是要放宽视野,广招人才,并对每个人才的能力、经验、素质做到心中有数。具体做法:一是可用则用。吸纳的人才只要基本符合本职位条件,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实现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及敬业精神就可以使用。二是量才使用。对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企业可以在发展规划的范围内为他们“搭梯子”,创造发挥他们作用的条件,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三是适度提升。通过业务培训等方式,快速提高员工的技能。由于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以短期培训为主,操作性技能培训为主,要特别讲究效率和效益。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培训体系,不断强化本企业人才的素质,本着创建一支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永久牌”人才队伍的目标来
开展培训工作。四是深度挖掘。注重在人才资源竞争的夹缝中寻找和引进人才。重点任用具有挑战性的人才和离退休科技、管理人员。前者渴望证实自我价值,迫切需要施展的舞台,而中小型企业用人机制灵活,正为他们提供了机会。他们思想活跃,有朝气,有闯劲,用好他们,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后者大多没有后顾之忧,只要能够发挥才干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报酬,不太计较在哪里干。他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小型企业非常宝贵。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他们的技术成果、管理经验融入企业,成为后来者的借鉴。
2)、建立健全激励体制,深化企业文化宣传与培训。
一是在工资激励上采用实行与绩效挂钩的浮动工资制,在保证员工拿到相对较高工资的同时,仍然有一个更高的发展目标在指引着他们。在配套的绩效考核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帮助绩效差的员工提高绩效,促使绩效好的员工获取更加卓越的绩效。二是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现行的稳定员工,尤其是留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最有效的在企业内部推行“认股权制”的方法,在企业内部建立职工“持股”制度,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鼓励他们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三是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为员工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金,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四是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和完善业绩考评激励政策。五是深化企业文化的宣传与培训。很多企业制度,从中层管理至普通员工并没有深刻领会,不能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精神,仅仅只是一种管理工具,怎样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精神,需要不断深化宣传和进行员工培训。
3)、建立正常化的劳资关系。
特别是完善劳动合同书,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员工提供书面化的契约保障。破除人事用工身份屏障,实行雇员一体化制度,取消正式工、临时工、季节工等不平等待遇分配形式,提供公平、竞聘上岗机会。
4)、妥善安排企业老员工的工作岗位,树立忠诚员工形象。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中部分老员工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意识不足的现象显现出来,企业出现人才经营管理的瓶颈,但这部分人员是忠诚度很高的,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妥善安排企业老员工的工作岗位,培养、树立忠诚员工形象,让他们成为企业中员工职业规划受益者的榜样,能有效发挥带头作用。
5)、依靠发展吸纳和留住人才。
中小型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纳和留住人才,归根到底在于发展生产经营,增强企业实力。没有发展,没有实力,就没有吸引力。公司要制定可行的具有激励导向的经营战略、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这些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要不断改进企业管理,一方面展现领导风采,树立领导形象,增强领导者的向心力、吸引力;一方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做出贡献。还要运用多种方式,让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都知道和参与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经营发展状况和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和实践中来,共同推进企业发展,进而更多地
吸引和留住人才。本节完。
第五篇: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中美关系是我国走向21世纪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美国既是我国最大的战略对手,又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最大的国际交往对象。回首过去,中美建交的30年,大起大落,既有友好的合作,更有太多的遗憾,甚至有趋向崩溃的危机。面向未来,中美关系似乎扑朔迷离,充满着许多变数。也有人预言中美将走向对抗,也有人称将是非敌非友。其实,剥开迷雾,现今中美关系从整体上来说将会走向对话,在矛盾中走向合作。现在的中美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中美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现在大家都承认中美关系是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现在我们的中美关系中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的经济以及安全内容,这是八、九十年代都没有的事情,刚才我们也讲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比如应对自然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安全、流行性疾病、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金融危机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中美两国的合作,这一点是有利于中美关系长期稳定的因素。
第二,中美两国经济上的高度相互依赖。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很迅猛,年均增长28.5%,这是事先没有一个中国或者外国经济学家预料得到的事情,我们对美国的贸易也是以很快的数字在增长。所以现在中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而且这种依赖还在不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这是中美两国之间非常强劲的有力纽带。
第三,美国对台政策有所变化。在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布什总统在白宫和温总理有一次联合记者招待会,在招待会上,布什总统讲了美国对台湾的政策,美国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湾海峡的现状,而且他说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有可能单方面改变现状,对此美国是反对的,这是布什总统当着中国总理的面,除了点陈水扁三个字以外,非常直率地批评了台湾当局要单方面改变现状。第四,中美两国民间交流不断扩展。中美建交以后,两国民间的外交继续发展,可以说中国和美国民间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交往,商务、贸易、经济、文化、教育、体育、人员、旅游等等大大地多于中国与任何别的国家的交往。这样一种民间的交往甚至在中美政治关系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中断,而且它实际上帮助了两国政府走出了困难的局面。
当然,也并不是说中美两国一切都好,晴空万里,还是存在着一些分歧,而且有些分歧短期之内还解决不了。有三方面:一是中美两国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我们在人权问题上、在西藏问题上、在宗教信仰等问题上美国还是时不时地对中国有些批评;二是台湾问题,因为现在美国对台湾还有《与台湾关系法》,今年还向台湾出售了武器,从眼前来说影响了当前的中美关系,从长远来说,美国所表示的政策还只是说“台湾问题要和平解决”,而我们的说法是“和平统一台湾”,“和平解决”和“和平统一”中“和平”这一点一样,我们要统一,而他是要解决,解决到底怎么解决,美国人不说了,所以在中国我们也有一个怀疑,美国人还可能要以台制华,在和中国的关系中还是要打台湾这张牌;三是中国是迅速发展的大国,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所以美国总是担心中国的发展会不会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地位,所以美国人说要对中国进行防范,要对中国进行牵制。
中美关系的过去可以说是历经风雨始见彩虹。无论是中国方面还是美国方面,在三十年前不会预料到中美两国的关系会这么好。而中美关系的现状是一种务实的、坦率的、全面的、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希望中美关系的未来将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造福于两国人民,造福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