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农业新技术应用面临的困难、制约因素以及建议
一是基层农民发展生态的意识淡薄。**镇农技站黄启树站长说,大部分农村干部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投入大,见效周期长,只考虑开发现存资源,很少考虑到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业中的一些“短、平、快”技术往往受欢迎,而那些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却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是法律政策保障不到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相对滞后,许多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农业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力量较为薄弱,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难以适应生态农业建设的需要。**镇现有农资机构20余家,对国家规定减少或禁止使用的农药仍旧销售,政府检查执法力度较弱,监管不严。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基层政府财力有限,补贴不足,生态建设项目难以全面展开。金融部门贷款难,发放量小,民间借贷导致农业企业负担重,发展困难。
四是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滞后。**镇农技站站长黄启树说,农业新品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方面不能适应生态农业生产的需要,偏重工业技术,轻视生物技术,难以有效解决土壤污染、地力减退等农业资源破坏问题。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引入农业经济速度缓慢。
五是生态农业发展保障机制滞后。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但目前土地流转不畅,对农业规模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农村家庭承包地30年不变的政策,客观上造成了土地经营权的分散,使农业科技成果很难全面推广与应用,给生态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特色化增收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基层建议
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生态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舆论宣传,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发展生态农业战略意义的认识;把发展生态农业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发展生态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首先,要加快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其次,立法过程中要注意农业、工商、技术监督、药监的协调机制,统筹管理生态农业工作,解决多头管理、相互扯皮问题。再次,借助立法来规范农产品生产交易行为,建立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是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生态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力度。
四是要加强科技创新,为生态农业提供技术支持。着力培育一批农村农业技术人才,加快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