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李晓明

时间:2019-05-12 17: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李晓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李晓明》。

第一篇: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李晓明

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在一些贫困地区,广大基层干部谈“计”头疼,广大群众谈“计”色变。

立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影响和制约计划生育事业顺利开展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可以用以下三点来进行概括。

一、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

地域相对广阔但人口稀少、自然资源馈乏,人均占有耕地量较大但立地条件和耕作环境较差,生产投入和劳动强度超高但劳动收益偏低,再加上滞后的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都是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繁衍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客观现实。尽管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让部分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改善,但要从根本上改天换地,依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苛刻的生存条件、沉重的生活压力、超负荷的生产强度直接决定了强壮的男劳力在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因客观环境的制约而成为一种必然。

二、秉守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

相对迟缓的经济发展步伐,一时难以突破的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闭塞的交通和信息……大多数贫困地区群众长期生存在这样一种近乎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中,他们很少有机会介入社会大环境,去身体力行地接触、认识、体味外界的文明与发达,也就同样难以深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大环境中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与压力,因而他们

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极其有限,思想和精神状态转变很慢。生活现状决定了他们只能从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出发,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与艰苦的生存条件的双重作用下,一代一代传承和沿袭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根深蒂固的生育意识。尽管他们也无可例外地抱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理想,但从主观上,从行动上却又没有为这个理想付出或者想付出却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在他们的心理上,首先考虑的是要生一个能传宗接代和能在有朝一日赡养自己的儿子,其次才会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儿子成“龙”,女儿成“凤”。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农村原有的养老模式的某些功能不断弱化,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养老保障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散居五保户较多,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直接导致广大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的顾虑心理,“养儿防老”的思想成为一种必然。大多数山区农村,养老院等养老保障机构的分布平均每个乡镇尚达不到一处,一些无子女赡养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只要手里有钱,家里有粮,虽然孤单,倒也可以自食其力,但如果体弱多病,年迈无力,身边又无人依靠,即使有钱,有粮,但饭无人做、衣无人补、水无人挑、油无人买、疾病无人管、寒暖无人理的艰难现状不能不让身受者苦不堪言,旁观者顾虑重重。

针对以上三点制约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完善一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大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以为贫困地区改天换地的大魄力、大手笔,着力于“安居”工程、水利、农田、生态以及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建设,彻底改变贫困地区耕地靠牛驴、运输靠人力、柴禾靠人砍、水靠人挑、走路只靠两条腿以及“春种一料子,秋收一抱子”的落后面貌,有效改善生存条件,缓解生活压力,提高生产收益,将劳动强度降低到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能够承担的限度。二是对部分人口居住过于分散、条件过于苛刻,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效益过低的地区,实施整体移民搬迁工程。通过以上努力,创造出适宜山区农村群众生存的人居环境,解除他们“没有强壮男劳力就无法生存”的顾虑,从而突破客观生存环境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瓶颈制约。

二、解决宣传工作浮于表面、沦于形式的问题,多层次深入宣传,多方位引导教育,促使群众生育观的快速转变

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但收效不甚明显;利益导向机制也初步建立健全,并顺利运作,但大部分群众依旧秉守着传统的生育意愿。其原因在于,目前,计划生育 3

宣传工作的重心基本上被单纯地定位在宣传标语的刷写、宣传墙与宣传碑的制作以及宣传资料的发放和各种宣传媒体的操作上,而群众对这些千篇一律的宣传往往是不屑一顾的,这会儿看,一会儿忘,对单板的政策说教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基本起不到震撼人心,引起共鸣的效果。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想方设法使宣传方式深入人心,关键是摸清群众心理,采用群众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方式。我们不妨站在一个对计划生育工作怀有“对立”情绪的群众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才能让单板的政策宣传变成活灵活现的“故事”,从而诱发其心灵的感悟与震撼,共振和认同;二是要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要在抓好标语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宣传、网络宣传、专干访视入户宣传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以群众为主体的活动的开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和法规常识,主动考虑计划生育相关事宜,从而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采用周边发生的事教育群众,利用群众中的开明分子向群众宣传。所以我们不妨组织和发挥群众中开明分子的力量,来教育和引导其他群众,达到扶持和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总之,社会成员思想认识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贫困地区农村,要彻底突破群众落后的主观认识对计划生育工作形成的瓶颈制约,宣传教育工作是关键。只有宣传载体丰富多样,教育方法深入人心,才能促使群众狭隘个人主义和传统守旧主义的生育观向适应形势、适应和谐发展大局、顺应政策要求的方向转变。

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从“人”开始把贫困地区农村推向社会化和现代化进程

贫困地区计划生育事业的顺利推进有赖于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是要把贫困地区素质较低、思想认识落后的群众由自己所生存的贫穷、落后的环境中推向文明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接受熏陶、磨练和社会再教育。

一是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再教育力度。要以村(社区)人口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工培训中心等为基地,采用政府投资引导、村组集体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以群众所欠缺的和所需要的文化、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为重点内容,积极实施农村人口再教育工程,尤其要加大农村人口中青壮年群体的办事创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通过再教育,有效强化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必要的人文基础。

二是要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目前,贫困地区农村的育龄群众纷纷涌向外地打工、经商、办企业,这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作用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由于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给部分逃避计划生育的流出户以可乘之机,造成大量的计划外出生;但另一方面,农村的育龄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一旦走出贫困地区那个狭隘的小天地,步入文明开放程度较高的社会大环境,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改变、接触的社会群体的不同、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已改变,使他的思想素质和认识观念也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被迫实现了由狭隘落后向文明进步的转变。

综上所述,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一方面是将农村人口从贫困地区中农业这个高生产强度、低投入低收益的行业置换出来,去从事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效益较高的行业,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具有可观的经济意义;另一方面,是将农村人口从贫困地区这个狭小、封闭、落后的生活环境中推向文明、现代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将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精神风貌较差的农村群体通过社会环境的熏陶,转变成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群体,然后通过这个新群体来带动农村的整体发展,具有可观的社会意义。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顾之忧

从贫困地区现状出发,除了继续发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农村“两户”养老保险等养老制度以及现有的养老机构的作用外,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更全面的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个人、集体、家庭、社会和政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大养老资金的投入力度,考虑以村为单位建起养老院,扩大养老机构建设规模,对“有女无儿”且无人赡养的农村老年夫妇相对放宽入院条件。通过不同渠道满足农民的养老保障要求,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彻底消除他们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的后顾之忧。

大新庄村村官 李晓明 2012年2月23日

第二篇: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和建议.

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和建议

[摘要]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影响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广大农民的充分就业,就没有“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实现无疑是一种“多赢”的策略。因此尽快制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解决农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1.农用耕地减少趋势增强,劳动力就业难度加大。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全国30个省区中已有12个属于土地资源超载区,8个属于土地资源临界区,这两种地区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0%,加之工业兴起和城市扩建不断占用土地,致使狭小土地上负担的劳动力越来越多。随着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投入,其技术份额的加重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单位面积土地数量有限的前提下,便会产生对农村劳动力的排斥力,这也将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到劳动力转移的大军中。

2.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据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第三产业应该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比重最大的产业部门,但我国则恰好相反。由于我国重型化的产业结构资金密集度高,创造就业机会少,不仅无法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而且连城市内部的新增劳动力也难以消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原有的发展优势逐渐削弱,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加之国家向城市倾斜的投资政策,乡镇企业的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积累能力较弱,资金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明显出现资金增密,从而导致吸纳就业能力下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迅速转移。

3.城镇下岗职工的增加,留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带来的农民工城市就业不充分,进而导致向城市转移受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企业制度的改革,下岗职工增加,过去在城市中无人愿干的“粗、重、脏、累、差”工作及第三产业,下岗职工已开始问鼎。而新建企业的招工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主要来自各种岗位自然更替的人员和社会上的下岗职工。从而缩小了农村劳动力进入空间。

4.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劳动力的素质越高,实现转移的可能性越大。目前,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低下,使其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进程中将面临重重障碍,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只能在低层次产业中,形成过度竞争。从而造成转移劳动力队伍的庞大与可供选择就业空间相对狭窄这一矛盾。

5.农村信息化进程建设滞后。信息经济的出现,加剧了城乡信息知晓权差异,强化了农民生活的贫困。使农民无法迅速全面地得到完整准确的就业市场信息,而农民自身的信息资源无法及时、有效地传输给社会。这就必然使得农业的结构调整、农产品的销售、农民外出就业均受到严重影响。农村劳动力在跨地区寻找就业机会时,其信息获取目前几乎全部靠亲戚、朋友和同乡等社会网络的帮助,这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6.政策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福利性制度,使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无法获得真正的城市市民身份,在婚嫁、幼托、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医疗等方面受到一系列排斥和困难,无法融入所就业的城镇原有的社会经济组织内部,不能与城市劳动者进行平等的就业竞争;另一方面,有的城市要求民工进城后要缴纳暂住费、管理费、岗前培训费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转换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进城寻求就业要预先支付将近千元的转换成本是无法承担的,使他们只能望“城市兴叹”了。

7.待转移劳动力面临的观念制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是在争城里人的饭碗,其结果是引起城市劳动力的不满甚至抵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注入城市进行行政干预。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1.就地转移。一是农村内部地域上的转移。即加快城镇化步伐,建设小城镇,使剩余劳动力向农村地区的小城镇转移。二是农村内部产业上的转移。即向农村的非农产业转移,主要是向乡镇企业转移。三是扩大农业内部的吸纳能力。即通过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增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转移途径。

2.异地转移。一是向大中城市转移。从可能性分析,大中城市在吸纳外来人口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从必要性分析,农民进城务工,不仅是农民就业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减少政策性限制,为农民进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降低成本提供方便。二是国际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过去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手段,是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补充。从目前劳务输出情况来看,85%以上是自发转移,盲目无序流动情况严重,增加了转移成本。所以,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组织力度,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加强地区之间的劳动力合作与交流,建立劳务中介组织,提高劳务输出有序化程度,加强劳务输出的管理和待转移劳动力的培训。

3.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的模式。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的模式即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即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乡镇企业转移为着眼点,小城镇转移为目标,大中城市转移和国外劳务输出为补充的就地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分业转移与兼业转移并举的复合型转移模式。

第三篇:贫困地区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探析

贫困地区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探析

张 跃(通道县党校)

摘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计划生育工作已开展了三十余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一些贫困山区如我们通道县地区,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依然得不到长足进步,广大基层干部谈“计”头疼,广大群众谈“计”色变。可以这么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贫困山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将依然是困扰中国人口问题的首要难题,能否彻底突破制约因素,从而推动贫困山区计划生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 计划生育工作 制约因素 解决方案 探析

2011年11月份通过对通道县溪口镇十个行政村及镇计生办的实地调研,溪口镇截止2011年9月份的计生工作的情况是全镇总人口为12880人,出生人口184人,计划外出生为2人,出生率14.66‟,计划生育率98.91%;落实“四大”手术119例,其中结扎65例,上环45例,取环4例,人工引产4例,皮埋1例;死亡40人,自然增涨率11.48‟;一孩出生109人,一孩率59.23%;二孩出生75人,二孩率40.76%;多孩0,多孩率0%;节育率82.61%;手术及时率90%;性别比率85.85%。一年来,虽然全镇的计生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目前溪口镇的低生育水平还很不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还有很多薄弱环节,预计2012年将是溪口镇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计划外的隐患都将在2012年爆发出来,计生压力比较大。二是相当多的群众生育观念还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农村独生子女户比例较低。三是巩固目前的低生育水平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基层组织作保障。但目前少数村组计生工作人员的素质与工作需要还很不适应;一部分村级组织还不能担负起计生工作的责任,计划生育观念有所淡化,重视程度、工作力度有所减弱;一些计生宣传员、送药员工资没有保障,既影响了队伍的稳定,又危及到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离婚、再婚及非婚生育、未婚生育等现象增多,而相应的治理措施跟不上去。四是计生服务网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计生医学监护、医学随访、查孕、查环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通过对溪口镇计生工作的实地调研,立足通道县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和制约计划生育事业顺利开展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可以用以下三点来进行概括。

一、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难以突破的客观环境瓶颈

地域相对广阔但人口稀少、自然资源馈乏,人均占有耕地量较大但立地条件和耕作环境较差,生产投入和劳动强度超高但劳动收益偏低,再加上滞后的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都是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繁衍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客观现实。尽管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让部分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改善,但要从根本上改天换地,依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苛刻的生存条件、沉重的生活压力、超负荷的生产强度直接决定了强壮的男劳力在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因客观环境的制约而成为一种必然。

二、秉守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难以突破的主观认识瓶颈 在贫困地区相对迟缓的经济发展步伐,一时难以突破的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闭塞的交通和信息„„许多群众长期生存在这样一种近乎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中,他们很少有机会介入社会大环境,去身体力行地接触、认识、体味外界的文明与发达,也就同样难以深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大环境中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与压力,因而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极其有限,思想和精神状态转变很慢。生活现状决定了他们只能从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出发,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与艰苦的生存条件的双重作用下,一代一代传承和沿袭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根深蒂固的生育意识。尽管他们也无可例外地抱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理想,但从主观上,从行动上却又没有为这个理想付出或者想付出却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在他们的心理上,首先考虑的是要生一个能传宗接代和能在有朝一日赡养自己的儿子,其次才会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儿子成“龙”,女儿成“凤”。这种落后的思想认识和生育观念是具有它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成因的,如果他们生存的社会大环境没有突飞猛进的变化,那么这种从主观认识上对计划生育工作所构成的瓶颈就很难在短期内突破。强行上路的工作方法有可能会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但更多的则是形成和加深党、干群关系间的裂痕。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难以解除的心理顾虑瓶颈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1]目前,正值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农村原有的养老模式的某些功能不断弱化,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养老保障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散居五保户较多,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直接导致广大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的顾虑心理,“养儿防老”的思想成为一种必然。大多数山区农村,养老院等养老保障机构的分布平均每个乡镇尚达不到一处,一些无子女赡养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只要手里有钱,家里有粮,虽然孤单,倒也可以自食其力,但如果体弱多病,年迈无力,身边又无人依靠,即使有钱,有粮,但饭无人做、衣无人补、水无人挑、油无人买、疾病无人管、寒暖无人理的艰难现状不能不让身受者苦不堪言,旁观者顾虑重重。

以上三点,是制约像通道县这样的贫困山区的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三大瓶颈。综合分析,这三大瓶颈又同时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根总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有赖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又直接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样,群众思想认识程度的提高与农村养老保障机构、机制的健全,也要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同时,以上三点又反作用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彻底突破制约因素,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在贫困山区的深入开展,必须立足小康新农村建设这个前提,以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政府投资为引导,认真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不断改善贫困山区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针对贫困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大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以为贫困山区改天换地的大魄力、大手笔,着力于“安居”工程、水利、农田、生态以及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建设,彻底改变贫困山区耕地靠牛驴、运输靠人力、柴禾靠人砍、水靠人挑、走路只靠两条腿以及“春种一料子,秋收一抱子”的落后面貌,有效改善生存条件,缓解生活压力,提高生产收益,将劳动强度降低到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能够承担的限度。

二是对部分人口居住过于分散、条件过于苛刻,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效益过低的地区,实施整体移民搬迁工程。

通过以上努力,创造出适宜山区农村群众生存的人居环境,解除他们“没有强壮男劳力就无法生存”的顾虑,从而突破客观生存环境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瓶颈制约。

二、解决宣传工作浮于表面、沦于形式的问题,多层次深入宣传,多方位引导教育,促使群众生育观的快速转变

近年来,贫困山区的基层政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但收效不甚明显;利益导向机制也初步建立健全,并顺利运作,但大部分群众依旧秉守着传统的生育意愿。其原因在于,目前,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重心基本上被单纯地定位在宣传标语的刷写、宣传墙与宣传碑的制作以及宣传资料的发放和各种宣传媒体的操作上,而群众对这些千篇一律的宣传往往是不屑一顾的,这会儿看,一会儿忘,对单板的政策说教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基本起不到震撼人心,引起共鸣的效果。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想方设法使宣传方式深入人心,关键是摸清群众心理,采用群众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方式。我们不妨站在一个对计划生育工作怀有“对立”情绪的群众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才能让单板的政策宣传变成活灵活现的“故事”,从而诱发其心灵的感悟与震撼,共振和认同;二是要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要在抓好标语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宣传、网络宣传、专干访视入户宣传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组织群众评论身周有关计划生育的人和事,召开以“计划生育该如何搞”、“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好处多”等等为主题的座谈会,举办以“我为计划生育做什么”等为主题的演讲赛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律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以群众为主体的活动的开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和法规常识,主动考虑计划生育相关事宜,从而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采用周边发生的事教育群众,利用群众中的开明分子向群众宣传。每一个地方都有一部分思想素质较高、认识超前、对计划生育政策吃得透、认得清、并能主动配合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群众,而这些人也大多是乡间邻里的姣姣者,具有较高威信。而对计划生育工作缺乏理解和认识的群众,往往对基层政府的计划生育工作者怀有戒备和疑惧心理,同样的事件,同样的理论由喜欢与信任的人口中说出来和由不喜欢、不信任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不妨组织和发挥群众中开明分子的力量,来教育和引导其他群众,达到扶持和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总之,社会成员思想认识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贫困山区农村,要彻底突破群众落后的主观认识对计划生育工作形成的瓶颈制约,宣传教育工作是关键。只有宣传载体丰富多样,教育方法深入人心,才能促使群众狭隘个人主义和传统守旧主义的生育观向适应形势、适应和谐发展大局、顺应政策要求的方向转变。

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从“人”开始把贫困山区农村推向社会化和现代化进程

人类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同样,贫困山区计划生育事业的顺利推进有赖于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是要把贫困山区素质较低、思想认识落后的群众由自己所生存的贫穷、落后的环境中推向文明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接受熏陶、磨练和社会再教育,从而完成他们的“涅槃”与重生[2]。

一是要加大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再教育力度。要以农民文化夜校、村(社区)人口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工培训中心等为基地,采用政府投资引导、村组集体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以群众所欠缺的和所需要的文化、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为重点内容,积极实施农村人口再教育工程,尤其要加大农村人口中青壮年群体的办事创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通过再教育,有效强化贫困山区人口素质,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必要的人文基础。

二是要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目前,贫困地区农村的育龄群众纷纷涌向外地打工、经商、办企业,这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作用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由于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给部分逃避计划生育的流出户以可乘之机,造成大量的计划外出生;但另一方面,农村的育龄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一旦走出贫困山区那个狭隘的小天地,步入文明开放程度较高的社会大环境,他的思想素质和认识观念也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被迫实现了由狭隘落后向文明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改变所造成的必然。在农村是以“力”求食的,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畜牧业和短期务工等,越是强壮的劳动力,付出劳动越多,他的收获就会越大,所以,强壮的男劳力在农村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是以“智”求食的,只要有较高的智商,较全面的素质或较高的技能与本领,即使肢体残缺也能获取较高的收入,强壮的男劳力若智商不高、素质较低又没有一技之长,就只能从事一些出大力赚小钱的行当,所以,城市生活中强壮的男劳力显得很微不足道。而进城的农村青年一旦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改变,他的生育观念的重心就会由千方百计生一个能传宗接代的“儿子”,转向千方百计生育和培养一个智力健全、素质较高、能适应社会发展、成就大业的“儿女”。(2)新环境中所接触的社会群体的不同于己的生活方式、生育观念和生活理念的潜移默化作用所造成的必然。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居民的生育观念都是较进步的,进城的农村青年一旦熟悉了这个环境,就会在潜意识地比较中发现自己与周围人群的差距,从而潜意识地模仿,企图缩短这差距,进而将自己迅速而全面地融汇为其中的一员,他的生育观念在大环境的熏陶中也就顺利地得以转变;(3)不同于农村的沉重的生活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所造成的必然。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来说,新的生活环境给他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更沉重的压力,高度的现代文明、激烈的生存竞争、较高的消费水平,这一切都在逼迫着他们不得不考虑子女的抚养成本和未来生活,从而被迫地改变自己落后的生育观念。

综上所述,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一方面是将农村人口从贫困山区中农业这个高生产强度、低投入低收益的行业置换出来,去从事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效益较高的行业,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具有可观的经济意义;另一方面,是将农村人口从贫困山区这个狭小、封闭、落后的生活环境中推向文明、现代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将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精神风貌较差的农村群体通过社会环境的熏陶,转变成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群体,然后通过这个新群体来带动农村的整体发展,具有可观的社会意义。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贫困山区农村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顾之忧

“要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摘自《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从贫困山区现状出发,除了继续发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农村“两户”养老保险等养老制度以及现有的养老机构的作用外,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更全面的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即以农民个人养老为起点,充分发挥个人、集体、家庭、社会和政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大养老资金的投入力度,考虑以村为单位建起养老院,扩大养老机构建设规模,对“有女无儿”且无人赡养的农村老年夫妇相对放宽入院条件。通过不同渠道满足农民的养老保障要求,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彻底消除他们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的后顾之忧。

“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贫困山区农村计划生育问题直接影响着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在新时期,要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事业的深入开展,就必须立足实际,正视现状,树立起人口工作与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和谐发展的理念,找准症结,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张维庆《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思考》[M] 2001,(7);[2]常勇杰 刘云嶸《中国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状况及评价》[J] 2002,(8)。

第四篇:浅析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浅析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

制约因素及对策

-----以会宁为例

摆生富

【摘要】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时期、新阶段,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工作,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着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依法加强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扎实推进法制化管理进程,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 依法行政 制约因素 对策 所谓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是指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的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对长期主要依赖行政支持的计划生育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贯彻落实,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阶段,其工作任务、环境和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和阶段性特点。人口和计划生育实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对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新时期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会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贫困县,计划生育工作虽取得了很大的实效,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一个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在四年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我认真分析本乡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再通过走访其他乡镇,发现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存在着以下一些制约因素。

一、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基本现状及制约因素

目前由于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素质偏低,以及法律法规制约等因素,造成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群众的思想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在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这种思想观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虽说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和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但一部分群众文化水平底,对这些法律法规仍尚不知晓或知之甚少;一部分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人口计生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程序与之已不相适应。这给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执法队伍观念陈旧素质偏低的制约

多年来,广大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干部具有工作时间较长、熟悉基层情况、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协调关系和妥善化解矛盾的

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习惯于就事论事处理问题的不足,特别是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法律素质偏低。近年来,虽然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对乡(镇)计划生育执法人员进行了法规知识培训,并为其办理了行政执法证件,但由于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人员调动频繁, 而新调入人员又缺乏工作经验和计划生育法规知识,导致业务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顺利开展。

3.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制约

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监督,从理论上看包括四个层面,一是权力机关的监督,二是司法监督,三是行政机关的内部层级监督,四是社会监督。但事实上计划生育工作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也远没有建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就谈不上计划生育的依法行政,做不到公平、公正、合理,这势必损害群众的利益,造成群众上访等。这也是依法行政的一大制约因素。

三、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的对策意见 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领域改革的深化,人口问题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位日益重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问题也日益突出,计生干部应当尽快转变观念,有大局意识、法制意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会用法律的手段、在法制的环境下创造性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尽快解决目前计划

生育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克服困难,排除干扰,推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一是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的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是关于公民生育行为的规范,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要使这些法律规范得到普遍自觉遵守,首先必须让广大群众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清楚的知晓和了解。这就要求行政执法人员要做好宣传和教育,这是公民守法的大前提。《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为: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也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困难,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后生育第二个孩子。在少数民族中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由各自治区或所在省决定。在宣传过程中,执法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应泛泛而谈。比如对广大群众,宣传重点应放在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上,宣传方式采用发放宣传品,刷写标语、进村入户或计划生育宣传车等。以经常性宣传为主,积极探索采取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广告和图片、海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使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二是强化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培训。实施计划生

育依法管理,必须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工作队伍。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的效率、效能和效果。在队伍建设上,要抓好计生队伍的整顿,明确奖惩措施。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法制宣传教育的能力和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处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事务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服务的能力,培训时由专管计划生育领导负责,应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重点突出特殊性,即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法律法规要进行普遍培训,而对本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要特别培训。由于基层计生专干调动频繁,新调入人员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不知所措,各村计生专干大都文化程度较底,也对行政执法了解不透彻,这就需要对乡、村计生专干进行经常性培训。通过培训,减少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的盲目性。在行政执法中,要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在立案、查证、下达处罚决定书、送达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五个环节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范调查笔录、社会抚养费征收委托书、社会抚养费征收告知书、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强制执行申请等执行文书和调查取证、告知权利、作出决定、送达决定书、执行决定书等社会抚养费执法程序。

三是强化对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有效的监督机制是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也是目前计划生育依法行

政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通过行政机关的自查自纠,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要广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使群众了解和维护自身的权利,建立举报查实有奖制度,动员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同时还要逐步推行司法监督,多管齐下,使计划生育依法行政逐步变为阳光行政。通过计划生育行政侵权案件、信访案件、新闻监督案件等的查处,实现计划生育系统层级之间的内部监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制度、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首问负责制、重大信访案件及时报告制度和督办制度等各项制度。

人口计生工作关乎民生问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德合法权益,这既使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德根本需要,也是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提高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才能尊重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朱晓明,《徐州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现状、难点及对策》,载《人口与经济》2006年第2期

2.付伟,《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理论研究的思考》,载《人

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第9期

3.于学军,《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载《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年第3期

4.龚晓梅,《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2008年5月

5.梁丽,《 浅析如何加强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作者信息: 姓名:摆生富

单位:会宁县新添乡人民政府 职务:计划生育专干

联系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乡人民政府 邮编:730711 电话:*** 电子邮件:baishengfu1982@163.com QQ:123329676

年3月 2010

第五篇: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四、关于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的几点建议

县域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是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一环。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强则全省强,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全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当前,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动力不够等原因,特提出几点建议。

一、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行政体制因素的制约。近年来,县级政府在条块分割的体制背景下职能逐渐弱化,对经济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弱。而在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方面,县级政府责任和压力却越来越大,遇到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县级政府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只能是求助上级政府或者是被动应对。市管县的体制导致市县之间利益博弈,市、县经济相对独立分割,各有各的责任和利益,市对县在经济发展上很难有精力给予帮助,相反却增加一个层次,使得行政管理、行政审批层次过多,隶属关系复杂,管理半径过长,不利于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政策因素的制约:一是土地政策的制约。国家收紧土地闸门,使县域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的优势基本丧失,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工业、商业用地多为流转地、租赁地,工商业户无法取得土地证和房产证,而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主要是土地和房产,因此造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

1个体工商户缺乏有效的抵押物,难以从金融部门取得信贷支持。二是金融政策的制约。目前的金融环境极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象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基层银行除负债业务发展有一定的自主权外,其他业务权限一律上收,严厉的责任追究制使县域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缺乏积极性,加之以产权分散为特征的农业和中小企业大多不符合国有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发放条件,农村仅有的资金通过商业银行上划资金、邮政储蓄等渠道被抽走,造成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集中现象,县域内的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而农发行已由过去涉足农产品收购、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银行蜕变为目前单一支持粮棉购销的“收购银行”;直接服务于“三农”的农村信用社,在巨大的资金需求面前,显得势单力薄。

3、自身因素的制约。县级财政大多是吃饭型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制约本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也正是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上的“短腿”和欠缺,致使一些客商和项目无法落地,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1、以县域扩权为突破口,增强县级发展的自主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扩大县域

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持、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我省是农业大省,下辖农业县很多,我们可以先在不同经济基础的地级市中选取若干县(市)进行县域扩权的试点,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能放都放”的总体原则,凡是县(市)能办的事,都放手让县(市)去办。不仅在经济领域下放更多管理权限,而且在社会事务、干部人事等领域给予县(市)更大的自主权,使试点县市享有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通过试点,了解扩权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矛盾和问题,逐步积累经验,然后逐步推开,最终实现地级市和县级市在行政级别上的平行的改革目标。

2、以破解县域用地为手段,适当放宽土地使用权。目前县域中的土地性质大多是基本农田,按照国家土地政策的规定,是不允许改变基本农田的使用性质的,这无疑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政策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适当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我们建议在保持耕地总面积不便的情况下,采取“占补平衡”的办法,给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土地环境,以提供县域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3、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目的,解决县域经济融资难问题。县域经济中的经济主体是中小企业,金融部门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县域经济的融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财务不健

全、缺乏有效抵押品的问题,金融部门应该积极推出和发展动产抵押业务,对于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开展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展业循环贷款、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等,并不断提高贷款的上限。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县域积极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特色信贷服务,逐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同时,除了重视正规金融外,还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鼓励成立小型金融机构,并创新适应县域经济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体系。

4、以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县域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就我省所辖的县(市)来看,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农业县和口岸县,农业县存在的问题就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的能力不强;口岸县的问题则是贸易通道不畅,制约了对俄贸易的深入开展。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应把开展对俄经贸作为突破口,加大对我省重点县域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此来保证双边贸易的畅通和繁荣,使中俄双方边境地区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实现良性互动,促进中俄经贸的加快发展,共御经济危机,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县域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且还能够有力推动我省对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

下载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李晓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李晓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大全五篇)

    浅谈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 一、巨野县农机监理工作的制约因素 巨野县农机监理站是我县农机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承担着我县辖区内的农业机械的挂牌登记、检......

    基层银票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基层银票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关键词:票据融资 票据承兑 票据业务 银票 为货币市场重要的工具,票据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使用。票据承兑、贴现、质押、转贴现等业务正在飞速......

    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摘要:在分析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部修订实施的2008-2015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16个......

    制约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人才因素

    制约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三大人才因素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早在2013年11......

    关于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因素调查报告

    关于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因素调查报告调查提纲一、调查目的: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

    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电子政务实验报告二 ——关于“十一五规划”期间电子政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上升到另个一阶段。自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电......

    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

    制约港口发展的因素 第一,铁路疏运能力不足。目前,连云港以铁路作为疏运方式的货种主要是铁矿石、化肥和有色金属。这些货种是连云港港的支柱货种,其经济腹地主要是沿桥地区。......

    浅析女干部成长的制约因素

    选拔培养妇女干部是衡量一个国家贯彻男女平等原则的重要指标,也是展现一个社会民主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女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