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数老师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道德教育
生活教育中的共性问题
青州市王坟小学
姓名:牛风富 尹德玲 姜立军 杨宝林
题 目 一: 少数教师只重视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道德教育
(一)主要内容
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能遵循这一准则而努力工作。然而,在市场经济和某些错误的思想的影响下,少数教育工作者在一些方面较严重的偏离了师德规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和危害。在少数教师的传统理念中,“教学即智育教学”的偏见却近乎约定俗成,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学习生活中思想道德的培养,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育人第一的原则。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1、部分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使命感、责任感淡薄,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负面效应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把它看作是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没有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无心钻研业务,缺乏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1 —
教育创新的探索与研究。上课没有激情,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沉闷,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没有开拓和创新意识。有的教师对科研急功近利,不愿意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导致学生学习生活无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少,缺乏爱心,育人意识淡薄。但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之甚少,对学生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不批评教育。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思想道德教育,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育人意识淡薄。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事,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
3.部分教师表率作用欠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如有的教师上课自由散漫,仪表不整,举止粗俗,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
少数教师这种陈旧的缺乏责任心的教学行为,导致学生学习厌学,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1、加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各科教学整合的力度,转变教师观念,强化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良好思想道德形成的教育,积极全面地开
展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好道德形成的教育、并注重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2、不断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大力培养教师的师德意识和人格品质,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探索快乐、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从中提高教学育人的质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育人使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乐思、乐学、大胆思考、敢于创新。
4、建议:针对当前农村学校,教师的育人、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等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生活教育活动,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我始终相信,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生活中的知识更值得学习,不是吗?
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它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那是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如果一个人,他的知识仅来自于书本,他永远也成长不了,因为,他不懂得生活,也不明白生活的含义。
或许你会问道,怎样从生活中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值得学习?如果我们能够看到生活中的忍耐,我们就可以学会耐心,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认可,我们便可以学会自爱,如果我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分享,我们便可以学会分享。
记得看过一本书,篇名已经不记得了,主人公历尽生活的疾苦,却在疾苦中懂得了坚强,比常人更懂得如何使自己快乐。
人类一向认为自己是自然的统治者,却不知,生活也许比我们更为伟大,它懂得我们所不懂的,明白我们所不明白的,他看的透世间万物,却从不曾被世间万物所看透,甚至有时,我都会好羡慕小小的蜗牛,它懂得放慢脚步去品位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供我们学习,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学会去学习生活,品位生活,你就会发现了。
当你开始从生活中学习,一切则又是新的开始,打开视野,看看生活中的智慧,你就会感受到那不曾感受过的奇妙.
第三篇: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研究如何将反映客观现实的数学知识和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重视培养学生健康、肯定、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以强大的情感动力去学习,把握数学知识,使知识、情感一起发展。
一、重视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习情感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蕴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从而喜爱数学。
新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广泛选取了那些具有教育价值,又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素材,更加贴近生活,更富有趣味,富有挑战性,能让学生享受乐趣,感受自尊,为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
有专家呼吁:要让课堂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其过程中。实践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是数学的价值和学生个人的主观愿望的建构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来源于数学有用以及学生丰富自身、提高自身的内在需求。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活用教材,根据他们的需求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用好教材。把教材中的素材变成适合于自己本班的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要给学生一个实实在在的锻炼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将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需求转化为自我实现、自我创新的内在需求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情感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教师要注重以自己的情绪、态度去调动、调节学生良好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也就有多深。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用亲切的、和蔼的语言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有意识地点拨引导,他们就能走过这个“坎”,从而充满了信心,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能缓和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肯定每一学生的每一进步,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数学学习的活动中。
平时在课间、在课外,教师与他们交朋友,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把热情带给学生,把信任、鼓励、赞许带给学生,可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主动获取知识。在数学学习中,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得到强化。
三、用学习的成功感,让学生受到情感体验
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巨大的,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统一标准去度量所有的学生,而要照顾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当学生想独立探讨某个新知时,教师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地达到知识彼岸,“你一定能成功”、“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情绪的鼓舞,使学生思维进入“竞技”状态,自己走向成功,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往往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就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出学生自觉学好数学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九加几”时,教师列出“9+4=”的算式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利用你们桌上的这些盒子,自己想办法算一算,遇到困难,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商量,我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算出得数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摆的摆,数的数,还有的低声讨论着。交流时,个个争先恐后说自己的算法;交流后,大家意见比较统一。学生在这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不仅自己体验成功,也分享别人的成功,使学习变得更加愉快。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摘 要】通过连续两年辅导学生信息技术统考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做题时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读不懂题目要求而没办法完成操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信息技术中众多的专业术语不明白。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严格的规范。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中专业术语很多,如果不注重专业技术术语的学习,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表达障碍从而阻碍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正常发挥。所以我在上学期对新接手的初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开始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以期改变这种现状。
【关键字】 信息技术教学重视语言表达规范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遇到以下的情况:
“图片上的那些点(应是控制点)”
“我这里怎么没有你刚才那一行?就是他(她)那里那行(用手指着旁边同学的屏幕上应用程序窗口的“常用工具栏”或“格式栏”)“
“点击前面的小方格打上勾,或者“点前面那个小圆圈(应是单击前面的复选框,或者:单击前面的单选按钮。)“
“点击右上角的那个叉(应是:单击标题栏右边的“关闭”按钮)”
„„
在进行辅导信息技术统考练习时的时候,常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主观题答案的表述不正确,他们其实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无法表述,造成词不达意甚至意思与正确答案相距甚远。
所有的一切充分暴露了学生中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技术术语匮乏的弊病,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术语去表达操作,也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不理解老师给他们的口头或文字信息,看不懂书本。造成了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的规范表达。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素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要求,学生要了解信息技术中的术语,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要规范,如果老师本身对信息技术的术语了解不全面,又如何去规范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呢?如果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用不规范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会不自觉的把老师不规范的语言记在心里,再用同样的表达方式跟同学交流,甚至会跟本不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想,首先要端正思想、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不管是在设计教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是在讲课的时候,都要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晰,叙述有条不紊,语言规范。将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交流养成一种习惯,来营造好的、规范的语言表达环境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规范语言的习惯
由于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初一学生是来自吊庄或西马银移民学校,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素质很低,甚至有的为零,针对这种现状,初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规范性的习惯。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
阅读教材可以使学生感悟信息技术语言,更加深刻理解概念,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点。另外,在“阅读教材——自己操作——再阅读教材——再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操作步骤的理解,只有将操作过程以及原理都弄懂了,才能有条不紊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信息技术教材中有一个环节是“做一做”,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要让一个学生或所有的学生大声阅读操作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了解要做哪些操作,然后参考步骤完成操作,避免了盲目地模仿操作,长期下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的语言的规范性。
2)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一个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活动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或提出自已有困难的操作、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种情况,学生因为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遇到困难时也不想向老师提出。所以老师要经常鼓励、点拔和指出学生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规范提出问题。
3)鼓励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教学总结、评价
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积极鼓励学生使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的操作、作品,如果学生在评价中出现了不规范用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告诉他们正确的用语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就会慢慢积累规范用语,提高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每一节课的最后我会利用4~5分钟进行教学总结,其中主要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课堂新收获,还有辅导了哪些同学,辅导的结果如何,通过一学期半的锻炼,发现学生已经敢于大声说话,语言组织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有很大的改观。
三、加强概念教学和计算机专业英文词汇的教学
信息技术中由很多的专业名词,比如“按钮签”、“选项卡”、“单选按钮”、“复选框”、“图标”、“快捷方式”等等,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才不会出现概念不清概念混淆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能准确、熟练地使用并表达它们。
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英文单词或者缩写词,如果各人读法不一致或者不规范,特别是英文单词不会读,同样会造成表达和交流上的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专业英文词汇的教学。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从我做起,从每堂课做起,有计划有目的去关注、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的规范
性,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2000年)
《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年 第1期2007
第五篇: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一 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本学期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问题银行”活动,提供探究性学习场所,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学生通过同学间的合作、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课外书等途径,让学生从以往什么都是“老师说”的怪圈中跳出来,从小养成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活动中,同学共提出不同问题100多条,一年四班黄悦同学一人提出八个问题,表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二年级开展了“我家的数字”活动,同学们通过度一度,量一量,对书本上介绍的长
度单位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并通过电脑合成、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才能
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反过来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为同学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天地。
二活动过程中,及时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完善。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经历确定活动目标、内容——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具体实施——交流反馈评价等程序。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圆的认识》后,为使学生能灵活、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名词,鼓励学生画一幅以圆为主流的平面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有简笔画、水彩画、想象画、漫画等,种类繁多,色彩鲜艳。但构思比较简单,主题欠鲜明,只是大大小小圆的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创作的意念、创作过程及创作体会。从而感受别人思维的不同。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时代感强的作品脱颖而出。这样,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失败、尝试了方法、体验了过程,这就是收获!更重
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进行的合作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关注,并试着去分析解决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没有意义的,而有些问题是他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但我们更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真正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更不是要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怎样发现问题的,是怎样思考并试图解决问题的,在关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学生的身心、情感、思维、态度都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自己,关爱生活、发展自己,这才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标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翻阅书报、杂志、课外书获得信息,巧妙地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在这一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充分体现实践活动的再创造。情感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
因此,他们敏锐的新闻触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审美观念等,展现了现代孩子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另外,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在评价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知识的视野,了解斑斓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悦。
(二)一 师生互动,有助于教师观念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六年级同学的《环市中路行车情况统计表》、《我国搜寻飞行员王伟派出舰船、飞机数量统计图》等,表现了现代孩子对社会的关注。他们已不再只是向老师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小不点,而是关注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二 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二年级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后,通过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电器的长、宽等,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五年级的“我的设计”等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 华。学生觉得,他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三 综合利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综合起来。能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
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21世纪拔尖人才所必须的素质,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灵活应用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