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意象色彩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 :意象色彩 造型 工具材料 非常态
论文内容摘要 :色彩空间是一个多样变化的空间,意象色彩的表达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就造型观念的突破、工具材料的拓展以及非常态的色彩训练等方面加以论述,以促进培养更自由合理的现代设计色彩能力。
作为视觉艺术形式存在的色彩设计活动,涉及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审美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关系以及视觉与知觉的联系等等,在寻求“生理”与“精神”上的互动变化、建构合理色彩设计形态的途径中,仅凭传统的造型与色彩再现观念是不全面的。从众多大师、前辈们的造型及施色经验中分析,在设计色彩基础教学领域中,不能完全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事物的表象,而必须加以改造,融入意象色彩新思维,从而产生更为广阔的现代设计色彩空间。
一、以造型观念的突破推动意象色彩的发展
任何色彩的表现,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而独立存在,意象色彩同样依附和借助一定的形来表达,但这种“形”并非指向科学性“型”的含义,更多地指向于点、线、面、光色、肌理、笔触、材料、有机形和无机形等具有强烈抽象意识的内涵。全新认知物象,以表达情感意识为主体。形象建立在似像非像的“神似”状态,努力摆脱写实形的思维趋势,抛弃平面与立体的恒常性束缚,创造纯粹的风格特征,这种“纯粹”将使作品进入到更加抽象化、更加具有本质性特征的意象色彩空间。
现代生活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着我们的视野,这使得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显然,现代艺术不仅符合一切现代的进步,而且是在艺术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艺术大师们的造型及色彩观念更直接地表达着艺术的本质内容。学习大师的艺术思维方式,明确独立的艺术个性,鼓励主观感受的强化表达,引导学生在大师把客观事物真实的影像进行抽象变形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探索多种造型方式的可能性,并在研究色彩美、形式美规律的同时,提高并发展个人造型抽象化、色彩意象化能力。按自己的审美意趣重新构成画面色彩语汇,利用客观事物的多种再现过程,形成一个更为突出自由的抽象化意象色彩写生过程。
二、以拓展工具材料的表现促进意象色彩的表达
艺术设计是当今社会中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它一直都在被新的观念、材料、科技等因素所引导着向前发展。材料的独立价值意义在艺术发展进程中已经呈现出不可或缺的位置。现代视觉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材料与表达技法的多样丰富性。在意象色彩表现过程中介入各种材料语言技法的拓展运用,会极大地加强表现力度和表达语言内涵。
在实践操作中,由于个人的常识、能力、修养及经验的差异,应多以鼓励的态度和试验的形式出现。主张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具的使用可能性,树立个人艺术表现自信心,排斥生搬硬抄、重复描摹。提倡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在“试验”新工具、新材料中敢于犯错,善于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反对呆板灌输式的教条现象。在艺术创造中没有“对”与“错”的概念,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道理,没有“应该”与“不应该”的模式,只存在“也许如何会更好”的引导。新材料、工具的运用过程,就是一个手工劳作的过程,一个不断观察、不断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工具和材料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放宽视野,寻求可能利用的工具材料,做尽可能的尝试利用。为了寻求更为丰富的视觉语言,表现更为独特的色彩艺术魅力,必须拓展突破传统工具材料的局限,寻求一切能产生痕迹的物质当做工具,寻求一切能承载痕迹的当做材料。举凡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毛笔、油画笔、竹棍、刮刀、各种颜料、色粉笔、彩铅、油画棒、火柴、蜡烛、水墨、宣纸、皮纸、有色纸、卡纸、油画纸、三夹板、玻璃……一切均可能利用。只有合理而大胆地运用,才会感知到由新工具材料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色彩语言。
在依靠新工具材料进行意象色彩表达过程中,会有许多物理性的如轻与重、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感觉,也会有许多生理、心理性的冷与暖、脆弱与强悍、明朗与缥缈、热情与压抑、酸甜与苦辣等感受,都应合理地利用与改变它们。审视、接触、运用各种物质材料,强调在意象色彩表现中的实验性,提倡训练中的主动意识和创造性意识,以超越工具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范畴,纳入到合理的色彩意象表达意识中。
三、以色彩非常态表现引发意象色彩创造意识
首先,让色彩表现尽可能的单纯化、压缩化。利用有限的色彩表现丰富的画面效果,唯有意识的限制和不自由,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色彩表达自由,从而探寻色彩运用规律,达到设计色彩的合理运用。“少即是多”(密斯·凡·德·罗语),“越是严格限制调色板,作品的色彩就越丰富。因为掌握的因素一少,就会迫使你去表现本质。”(塔马约语)这种色彩的限制与压缩练习,将会引导色彩审美意识的积累,提高色彩表达更大程度上的创造开发。其次,鼓励并引导主观的色彩审美判断,强化个人主观的观察感受,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要求突破固有的色彩模式概念,进行色彩的变调、置换练习,寻求多样色彩表达,挖掘个人潜在的色彩创造力。色彩变化可大致分为“有理”变色和“无理”变色两种类型。“有理”变色指色彩在变化处理后所呈现色彩仍然可按常理状态下理解。如红苹果变成粉红、翠绿、淡黄等。而“无理”变色是指改变物象固有色彩之后,呈现的色相有违常理,一般不可能附着在所表现物象之上。如把肤色变为纯黑、白色、群青色,把桔子变成乳白、紫色等。但是这种看似“无理”的变化练习,是带有创造性特征的置换变化,其意义比写实性的重复摹仿色彩更为重要。当然,色彩的限制压缩和变调置换,其前提是建立在主观感受表达的需要、画面形式审美等要求基础之上的。
总之,有意地“限制”自己,合理地“变化”事物,突破造型的模式,加强多种材料表达可能性,对培养色彩意象性的表达以及色彩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浅谈设计基础教学--色彩构成
浅谈高中设计基础教学——色彩构成
禹城市第一中学 朱兴亮 2010年7月21日 22:50 设计有别于其他的美术门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所以设计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基础课的主要内容一般是构成设计,它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类。但是,高中设计基础的教学,又必须从高中教学的实际出发。高中设计模块时间短,学生基础低,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在开设基础课程时要考虑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在构成的三大类中,选择一类学习。考虑到应用的广泛性和课程的难易度,建议在平面构成或色彩构成两者中,选择一个开设。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色彩构成的主要知识点。
色彩构成
1、概念: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2、色彩与光的关系。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物体吸收光线中的部分色光,反射不能吸收的光线,这就是物体呈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3、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1)色相:每种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黄、绿、蓝,青等。
(2)明度:明度即色彩的明暗差别,也即深浅差别。色彩的明度差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某一色相的深浅变化,如粉红、大红、深红,都是红,但一种比一种深。二是指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如六标准色中黄最浅,紫最深,橙和绿、红和蓝处于相近的明度之间。
(3)纯度:纯度即各色彩中包含的单种标准色成分的多少。
4、三原色:不能用其它颜色调配出来的,红、黄、蓝。三间色:三原色两两调配而产生的颜色叫间色,橙、绿、紫。
还有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
4、色彩的性格: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
(1)红色,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2)橙色,与红同属暖色,具有红与黄之间的色性,它使人联想起火焰、灯光、霞光、水果等物象,是最温暖、响亮的色彩。感觉活泼、华丽、辉煌、跃动、炽热、温情、甜蜜、愉快、幸福,但也有疑惑、嫉妒、伪诈等消极倾向性表情。
(3)黄色,所有色相中明度很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4)绿色,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
(5)蓝色 与红、橙色相反,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
(6)紫色 具有神秘、高贵、优美、庄重、奢华行的气质,有时也感孤寂、消极。尤其是较暗或含深灰的紫,易给人以不祥、腐朽、死亡的印象。
(7)黑色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
(8)白色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之感。
5、色彩的冷暖:冷色和暖色是一种色彩感觉,冷色和暖色没有绝对,色彩在比较中生存。但通常情况下,红黄橙被认为暖色,蓝绿紫被认为冷色。
6、色调的变化: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不同的色调给人的感觉不同。
以上就是我对于设计基础课程——色彩构成部分知识点的总结,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注释:由于文中用到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定义,不敢乱写,故在网上引用了规范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来自百度百科,但思路绝对原创。在此处说明,以免被人误解(当然也有点心虚)。
第三篇:色彩基础
民族美术专业(图案)《色彩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色彩基础
二、适合专业
民族美术专业(图案)
三、课程类别
大平台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代码
四、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并明了色彩基础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色彩,进而服务于设计应用。课程通过色彩原理的阐述与写生,以及色彩抽象训练,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光源与物体色,以及色彩视错觉所产生的基础原理使学生巩固色彩的调和方法,以及处理画面色彩关系的手法,并结合色彩构成原理对画面进行主观的色彩设计,使学生经由写实到再现物象色彩关系的思维和手法,并掌握媒介的基本特性,提高对色彩的敏感性,通过对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分析和表现,提高对色彩系统的认识,做好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的先导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展开做好准备。
五、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 48课时 总学分:分 其中理论学时:8课时 学分: 分 实践学时: 40课时 学分: 分
六、相关知识与能力
在色彩静物写生的基础上,通过对色彩基本原理和调色方法的认知,对画面进行主观化、平面化、抽象化处理,并结合笔触和肌理的运用,体现出作画者个人的色彩审美以及对抽象色彩构成的认识。
PAGE 2 培养主动的对于色彩形式语言的认知和表现。在色彩写生的基础上,将物象的形态和色彩进行分析归纳(形态的分析和形式要素的表现衔接《形态研究》部分),通过不同的工具媒介(水粉、水彩、丙烯、色粉、油画棒等等均可),突出画面的大的构成关系,大的冷暖关系以及大的色块的配置,对于色彩的整体表现予以强调。
七、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一周)16课时 色彩原理的普及(写生初期)
理论阐释:光与色/色彩的视觉经验/色彩的属性/色调的把握/大关系对比 研究对象:自然形态物(静物)或者风景(由任课老师确定)知识节点阐释
光与色:可见光/光谱/物体与色彩物体色光源色环境色 色彩的视觉经验:色彩的视觉适应:距离适应明暗适应颜色适应
色彩的恒常性/色彩的同化/色彩的易见度
色彩的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加色混合减色混合中间混合 形式/色彩要素: 构成/色调/色面积/色彩冷暖关系
技法分析:色彩学原理的认知与表现:写生的初期,画的尺幅不需要大,目 的不是一上来就要去深入细致的刻画,而是通过直觉把握景色的 整体色调,让刚进入专业的新生放开画。
第二单元(第二周)16课时
色彩写生与表现(写生中期)
研究对象:自然形态物(静物)或者风景(由任课老师确定)知识节点阐释
自然形态:自然形体(风景)与色彩概括
形式/色彩要素: 构成/色调/色面积/色彩冷暖关系/肌理材质
PAGE 2 技法分析 :写生的中期,逐步强调色彩的情感心理表达,授课过程以讲表 现主义绘画、当代艺术绘画为例。写生的经验、色彩平面配置 构成、色彩的情感表达等练习需要逐步递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完成对色彩各种材料的实验与运用/色彩归纳与物 象平面化处理表现方法/色彩与材质的关系与综合运用。
第三单元(第三周)16课时 自然/人造形态物的静态色彩研究
研究对象:自然/人造形态物(由任课老师确定)知识节点阐释
自然形态:自然形态与色彩材料运用 人为形态:人造形态与色彩材料运用
形式/色彩要素: 构成/色调/色面积/色彩冷暖关系/肌理材质
技法分析 :通过对静态自然或者人制造物体的观察与研究,利用课程中渗 透的色彩原理,逐步完成色彩的表达(要求练习中,强调表达 主观色彩倾向并自如概括色彩),作业需要研究的方向涵盖:视 觉观察与形式体验方法、光影规律与色彩明暗表现方法等。
(二)作业要求
第一单元
风景写生(初期)教学课时:16课时
作业要求:16开纸5-8张,草图3—5张。
尽量规避脑海中的色彩原理和原则进行,重点是第一眼的色彩
印象记忆与大的色调的概括。初期写生不要过多的被形体转移
注意力,时刻牢记这是色彩训练。写生过后组织学生对自己写
生的画面进行色彩知识的讲解——结合色调、明度、纯度等的
PAGE 2 理解进行作业阐述。
第二单元
风景写生(中期)教学课时:16课时
作业要求:16开纸3-5张,草图3—5张。
形态要求经过有意识的处理,并与色彩生动组合(建议将第一
周写生作业中提取一张作为蓝本,通过形状、色彩的概括与对
比将画面重新表达为具有装饰意味的作品)。作为老师应该观
察学生的性格、情绪、精神,并通过色彩进行引导,使其充
分流露并具有独特的色彩感觉。
第三单元
自然/人造形态物的静态色彩研究
教学课时:16课时
作业要求:静物组合(色彩归纳与表现)8开纸2-4张,基于第二单元的 练习,第三单元进行静物写生,并对静物进行色彩归纳,要求 体现出大的色调关系、冷暖关系,并以相同构图,做不同的色 调练习。
八、教学建议
(一)教学安排
“色彩”注重对于色彩基本原理的深入认识。通过对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冷暖、色调等诸多方面的强化训练,培养自主的色彩构成能力和对画面色调、大关系的驾驭能力。
其中,第一学期安排完成色彩基础课程共3周,共计48周。课后自主选择素材,以摄影,图片资料配合草图勾勒加以分析讲解。
PAGE 2
(二)教学实施
本单元的班授课时段为3周共48课时。其中讲课8课时,实训40课时。课上涉及:一:风景写生(初期);二:风景写生(中期);
三、自然/人造形态物的静态色彩研究。课后涉及:素材积累,速写小稿配合分析。最后的学业报告书整理。
(三)教学方式
多媒体讲授与识节点阐释;
实践、讲评;
课上讲授与实践结合,课后自选素材积累写速写结合。
(二)资源运用
1、参考书目
《设计色彩》中央美院 周至禹
《来自自然的形式》南京艺术学院 邬烈炎
《色彩构成》王卫军、王靖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色彩艺术:色彩的主观经验与客观原理》(瑞士)约翰内斯·伊顿,上 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工具材料
纸张 铅笔 综合材料 自然物 人工材料 多媒体 图书 摄影图片
3、实训条件
多媒体教室 基础工作室 图书馆 美术馆
九、评估建议
(一)评估目标
通过评估使项目课程的目标有效的达成。课程的评估既要把控单元的教学效果,即是专业知识点的学习效果,也要检验项目推进的连贯性,也就是单元课题预设的问题有没有通过单元教学得到有效的解决。解决的怎样?解决思路的明晰与否?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能力训练的效果。
PAGE 2
(二)评估标准
一般以五分间隔做为分数段;60分以下为不及格。1.观察能力的提高程度。2.思维方式的改善程度。
3.在写生阶段,对色彩的基本规律的再认识程度。
4.在分析、抽象阶段是否保持抽象要素及结构完整地转化为画面形式构成的程度。
5.形式语言的表现程度。6.画面效果的宏观把控。
(三)评估方式
1.学生自评,作业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2.学生互评,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应该避免? 3.任课教师评估 4.三名教师以上综合评估
PAGE 2
第四篇:浅谈装饰色彩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探析运用
浅谈装饰色彩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探析运用
王海玲
内容摘要 :装饰色彩的表达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造型观念的突破、材料技法的训练等方面加以论述,以促进培养更自由合理的现代设计理念。
关 键 词 :装饰色彩
平面化
主观颜色
构成
艺术源自于对自然的感悟,艺术也发自于自我的追求和表现,艺术的本质和活力在于创造.拘泥于对自然的依赖和模仿并不是学习色彩的目的,达到自由的运用和表现,才是学习色彩的目的所在.装饰色彩教学是通过色彩的处理和整和能力的训练,达到从具象--抽象--意象表现的认识过度,体验其内在规律,开拓创意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组织色彩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重在发现,强调在作画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观察、取舍和归纳.在“创新与完美”的艺术原则规范下,进行装饰创作性课题的训练.1、以造型观念的突破推动装饰色彩的发展
任何色彩的表现,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而独立存在,装饰色彩同样依附和借助一定的形来表达,但这种“形”并非指向科学性“型”的含义,更多地指向于点、线、面、光色、肌理、笔触、材料、有机形和无机形等具有强烈抽象意识的内涵。同时在构思过程中运用夸张、变形、变色、变调、打散、借物联想等各种手法,以创造新的艺术图象进行画面营造.努力运用逆向思维,抛弃平面与立体的恒常性束缚,创造纯粹的风格特征,这种“纯粹”将使作品进入到更加抽象化、更加具有本质性特征的装饰色彩空间。
现代生活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着我们的视野,这使得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观察事物。借鉴本身就是学习.古今中外一切具有装饰风格的优秀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都对我们在装饰色彩形式的追求中有所帮助和借鉴.可从传统的壁画、陶瓷、装饰画中得以借鉴;可从民间艺术品如年画、剪纸、少数民族蜡染、刺绣中得到感悟;可从国画、油画、版画、漆画、装饰画等艺术画种中补充营养;也可从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结和东方艺术的平面风格,从而形成具有装饰风格的现代绘画以来的野兽派、纳比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等,以及马蒂斯、毕加索、勃拉克、米罗等绘画大师的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形式特点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探索多种造型方式的可能性,并在研究色彩美规律的同时,提高并发展个人造型的抽象化、色彩装饰化的能力.按自己的审美意趣重新构成画面色彩语汇,利用客观事物的多种再现过程.形成一个更为突出自由的抽象化装饰色彩写生过程。
2、以拓展工具材料的表现和表现技法的运用促进装饰色彩的表达
艺术设计是当今社会中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它一直都在被新的观念、材料、科技等因素所引导着向前发展。材料和表现技法的意义在艺术发展进程中已经呈现出不可或缺的位置。现代视觉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材料与表现技法的多样丰富性。在装饰色彩表现过程中介入各种材料语言技法的拓展运用,会极大地加强表现力度和表达语言内涵。
材料的表面无论是光滑的、粗糙的、细腻的、坚硬的,都是由材料本身的质感和触觉产生的,而绘画的肌理则是视觉视察的肌理.不管画面有多么强烈的笔触或由特殊手段营造出的肌理,它不是用手触摸到的,而是通过眼睛感觉到,并反馈给大脑,经过分析、综合、概括而产生出的美或不美的感受.在实践操作中主张大胆尝试新材料、新工具的使用可能性,树立个人艺术表现自信心,排斥生搬硬抄、重复描摹。提倡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在“试验”新工具、新材料中敢于犯错,善于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反对呆板灌输式的教条现象。在艺术创造中没有“对”与“错”的概念,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道理,没有“应该”与“不应该”的模式,只存在“也许如何会更好”的引导。新材料、工具的运用过程,就是一个手工劳作的过程,一个不断观察、不断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工具和材料选择上,应该尽可能地放宽视野,寻求可能利用的工具材料,做尽可能的尝试利用。为了寻求更为丰富的视觉语言,表现更为独特的色彩艺术魅力,必须拓展突破传统工具材料的局限,寻求一切能产生痕迹的物质当做工具,寻求一切能承载痕迹的当做材料。举凡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毛笔、油画笔、竹棍、刮刀、各种颜料、色粉笔、彩铅、油画棒、火柴、蜡烛、水墨、宣纸、皮纸、有色纸、卡纸、油画纸、三夹板、玻璃„„一切均可能利用;同时应更好的发挥表现技法如块面表现里的拼贴法、叠加法;点、线表现里的点绘法、线绘法、面绘法、线面绘法、点线面绘法;平涂表现里的拼接法、勾填法、重叠法、渲染法;肌理表现里的干蹭、湿染、点、刮、擦等;其它方法里的对印法、彩色铅笔与水性颜料混合法、水性颜料与油性颜料混合法、剪贴法干画法等.只有合理而大胆地运用,才会感知到由新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色彩语言。
在依靠新工具材料与表现技法进行装饰色彩表达过程中,会有许多物理性的如轻与重、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感觉,也会有许多生理、心理性的冷与暖、脆弱与强悍、明朗与缥缈、热情与压抑、酸甜与苦辣等感受,都应合理地利用与改变它们。审视、接触、运用各种物质材料,强调在装饰色彩表现中的实验性,提倡训练中的主动意识和创造性意识,以超越工具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范畴,纳入到合理的装饰色彩表达意识中。
3、以色彩平衡态表现引发装饰色彩创造意识
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所形成的色彩.在视觉中它最为活跃,最具冲击力;它在装饰艺术领域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远比线条和图形更容易影响和左右人们的情感,因而,它更具感染力.装饰色彩在画面配色上求得均衡、对称、适合、分割、统调等不同的艺术效果.画面的均衡是将重色和轻色,明色和暗色,饱和色和弱色,膨胀色和收缩色保持均衡状态,均衡产生灵活、生动、优美的感觉.首先,让色彩表现尽可能的单纯化、压缩化。利用有限的色彩表现丰富的画面效果,唯有意识的限制和不自由,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色彩表达自由,从而探寻色彩运用规律,达到设计色彩的合理运用。“少即是多”(密斯·凡·德·罗语),“越是严格限制调色板,作品的色彩就越丰富。因为掌握的因素一少,就会迫使你去表现本质。”(塔马约语)这种色彩的限制与压缩练习,将会引导色彩审美意识的积累,提高色彩表达更大程度上的创造开发。其次,鼓励并引导主观的色彩审美判断,强化个人主观的观察感受,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要求突破固有的色彩模式概念,进行色彩的变调、置换练习,寻求多样色彩表达,挖掘个人潜在的色彩创造力。色彩变化可大致分为“有理”变色和“无理”变色两种类型。“有理”变色指色彩在变化处理后所呈现色彩仍然可按常理状态下理解。如红苹果变成粉红、翠绿、淡黄等。而“无理”变色是指改变物象固有色彩之后,呈现的色相有违常理,一般不可能附着在所表现物象之上。如把肤色变为纯黑、白色、群青色,把桔子变成乳白、紫色等。但是这种看似“无理”的变化练习,是带有创造性特征的置换变化,其意义比写实性的重复摹仿色彩更为重要。当然,色彩的限制压缩和变调置换,其前提是建立在主观感受表达的需要、画面形式审美等要求基础之上的。
综上所述,大胆运用造型与色彩观念,加强多种材料表达性,对培养色彩装饰性的表达以及色彩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家骝.<<装饰色彩教学与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2
2孙为平.<<色彩归纳写生>>.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4-0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第五篇:《诗歌意象》教学设计
诗歌意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意象的概念
2.掌握诗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独特内涵 教学难点:学会用合适的意象写一首小诗 教学方法: 总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请欣赏一首诗《乡愁》
这首诗有一些很典型的特点,比如:句式跳跃,富有节奏感,以情动人,美的意象等。这些都是吸引我们的地方,而在这些特点中,诗歌的意象尤为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意象呢?
二、明确诗歌意象概念、内涵
1.我们先来看意象的定义:
意:指人的意识,包括情感。
象:指客观物象。
融合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才叫意象。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以成为意象。
诗歌、散文、小说中都可以予以意象。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2.鉴赏《乡愁》
诗人借小小的邮票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窄窄的船票,表达了与妻子依依的追念;矮矮的坟墓,表达了与母亲凄凄的别情;浅浅的海峡,代表了对祖国大陆的离情。从思念亲人到思念祖国,作者借这些意象层层深入,使乡愁有了更多的意蕴。
总结意象的第一个特点:要有丰富的情感内涵。3.列举诗歌中常见意象 “月亮”代表着孤独寂寞之情,寄托着乡思旅情。“小草”可以代表自然界的荣枯,也可以寄托离情。
“莲”又是“芙蓉”和“荷”的别称。“莲”代表着高洁,常常用来表达爱情。“夕阳”总是和游子、思妇、怀古、思人联系在一起。“红豆”总是寄托着相思。
“乌鸦”是衰败荒凉之兆,常常寄托着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松”坚韧挺拔,象征品格的高洁;“竹”则是气节积极向上的象征;“梧桐”与气骨分不开,“柳”常与送别和留恋联系在一起,“落花”意味着凋零、失业、人生的挫折;“梅兰菊”是高洁的象征;“丁香”与愁思情结分不开;“浮萍”总是意味着飘零;“孤雁”代表着孤独思乡、远方的讯息;“鹰”代表着刚劲、搏击,“瘦马”常常与漂泊联系在一起;“海”意味着包容和力量;“烟雾”则与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茫联系在一起;“西风”总携着寂寞与惆怅;“冰雪”常用来比喻心智忠贞、品格的高尚;“云”代表着游子漂泊;“长亭”游子送别的地方;“江水”常常被用来感叹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及绵长的愁苦。
4.总结出意象的两个特点:要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要有鲜明的诗美,这就是意象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
5.解读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节选部分
明白: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这么多的意象,表达了愿意为爱人牺牲一切的情感。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诗歌的意象,明确了诗歌意象的概念,了解了意象的两个鲜明的特点,掌握了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让我们进入到诗歌所创造的无限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对社会,对生命的最真切的诉说,对接诗人最真切最丰富的情感,享受最具人文精神的情趣。
四、作业
以亲情、友情或者乡情为话题,以《我愿意......》为题,选择合适的意象,仿照这首诗写一首小诗。
板书:
诗歌意象
一、意象概念:融合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才叫意象。
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
1、要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2、要有鲜明的诗美
三、列举诗歌中常见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