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时间:2019-05-15 05: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教学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教学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第一篇:阅读教学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阅读教学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由上述文字可看出,阅读教学应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鼓励大胆质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由于自身经验的不同,对外界的看法和理解会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当我们读到“春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一处时,有同学举手问到:“老师,春雨并不都是细如丝啊?”还有一位同学问:“杨梅树不是人,怎么会贪婪地吮吸呢?”当时,我心里极不是滋味,教了十几年的学,学生还真的没敢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孩子怎么能这样。心里虽说不合舒服,但作为老师的良知告诉我,我应该慎重地处理好这个问题。于是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孩子们:“哦,这是个问题,好难啊,我想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观点?”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春雨有多种姿态,有时如丝,有时如豆;有时慢,有时疾。所以不能只写如丝啊。”有的同学说:“作者描写春雨中的杨梅树时,作者看到的那时的景象就是这样的,你不能让他把所有不同的春雨都写出来,那样太不真实了。”有的说:“杨梅树虽然不是人,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人来写,这样更活泼可爱。”还有的说:“我怎么看不见杨梅树喝水呀,它要会喝水,一定是齐天大圣吧。”听着同学们天真无邪的回答,我的心乱如麻,孩子们的回答不无道理呀。孩子的思维是独特的,这样的回答是符合他们此时的生活阅历的。通过以上教学,我感悟到:鼓励质疑问难,是生本位的重要体现。只有这样,学生阅读才能真正做到参与、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

二、绘图画,悟意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小学生十分喜爱绘画。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景的好文章本身就是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图画。作者用精炼感人的语言,描绘了一处又一处的美好的意境。现实的语文教学,好多老师都能根据课文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对绘画的爱好,较好地打破了学科界线,用线条、色彩、造型等构画出一幅幅可爱的图画,用图解文,以文示图,图文交融。既降低了教学难度,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让学生的思维上了一个新台阶。许多古诗如《宿新市徐公店》《咏柳》《鹿柴》《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枫桥夜泊》《江雪》《小儿垂钓》《泊船瓜洲》《题西林壁》《暮江吟》等本身就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丽的图画。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诗配画,配以轻松甜美的音乐,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教学《暮江吟》,这是一首描写从傍晚日落到夜晚月升半空江上的美丽景象的诗。诗的意境清新、高雅,格调深远,借景抒情,较好地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的喜爱。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美好意境呢?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配上优美的图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纷纷拿起画笔,绘出江水、夕阳、野花、小草、树木等,甚至课文中未曾出现的一些景物,学生也画了出来。色彩鲜明,美不胜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借助有创意的阅读这个外壳得到充分的展示,他们已将抽象的诗句具体化为图画,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美的熏陶,获得了审美体验。

三、于常式中思变,打破思维定势,使思维更具多向性。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按照不同的思路展开思维,达到标新立异效果的性质,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亦是其创造的源泉。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打破思维定势,促使学生的认知富有鲜明的创造性。现行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这样的文章,如《海豚救人》《新型玻璃》《计算机与多媒体》《太阳》等,这些文章都是传播科普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往往受定势的影响,过多地注重对自然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趣味性。我在教学《海豚救人》时,我就力避过多地向学生介绍科普知识。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我就给学生提出了要求:“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海豚,你应该怎样向同伴们介绍你自己呢?”这一反常规的阅读教学思路,学生兴趣出来了,纷纷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海豚的知识和在课本上了解到的知识融汇在一起,畅所欲言。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海豚,也增强了“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保护它”的意识。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呈开放性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的培养。

四、激发想像,入情入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创造性的想像开始。” 教育心理学认为,想像既可以立足于现实,又可以跨越时空。学生的想像是活跃的,他们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追云逐月;可以到大海中去遨游,饱览海底美景。学生一旦打开思维之门,阅读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想像正是学生进行感悟、理解、体验的重要手段。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像,又能借助想像进一步理解课文。引发想像可以在阅读中进行。如教学《丰碑》一文,当我们进行到课文末尾处时,我有意识地问到:“如果你出现在这座丰碑面前,你会在丰碑上写上什么?”可能是学生早有所悟,早有所思,小组讨论激烈,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会写上‘军需处长,精神永存!’”有的说:“我爱你,红军的骄傲!”有的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孩子们说的多好,那是肺腑之言,是出于对烈士的怀念,更是红军战士精神的发扬光大。这样的想像正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入情入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再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当我问到:“学过这篇课文,你想对巴迪说些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分组展开了讨论,学生的发言更是精彩极了,说法不一,但大家都为巴迪有这样的爸爸和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因为正是爸爸的严厉,才是巴迪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正是由于妈妈的慈爱,巴迪才不会失去前进的信心。这样的回答,如果没有想像是很难做到的,学生的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拓展。

总之,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拓展教学空间

品社课要拓展教学空间

——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奠定良好基础。

本学期我所担任的是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为了改变以往以 “课本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逐步“以书为辅”,向新课程改革靠近。我采取了“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的教学方法。所谓“拓展”就是指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多更完善地了解社会知识,并学会对各种不同事件的解决和处理方法,达到课堂与社会实践相接合的目的。

品社课不能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知识,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圈中去认知、去学习,去体验身边的事和物。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他们的社会生活圈太窄小,他们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作为老师就是他们的一个桥梁。我们要做好这个桥梁就应该不断打牢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多更好地尽自己所能地给孩子各种知识。所以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应尽可能创设条件向社会延伸。

在讲堂上我经常从小事谈到大事,从国内谈到国外,有时学生会问我:“老师,你是不是跑题了?”我告诉他们:“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门大学问,不管我讲给你们的是什么,那都是社会,所以社会没有跑题的可能。”就是这样,我的品社课内容丰富起来,好多孩子都喜欢上品社课。记得第一次在给四二班新生讲第一堂品社课,下课时一个小男生跑来对我说:“老师,你讲的课真是太好了”,我笑着问他:“哪里好啊?”他一本正经地说:“您讲课让我们很放松,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而且讲了好多我们都不知道的事,让我们长了好多知识。”

1、课本内容从实践中来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道德风尚”时讲到人要有社会道德,我就提醒大家说:“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认为最不讲道德的人都有谁啊?”同学们说:“小偷就是,他偷别人的东西最不道德。”“好!大家说的真好,老师曾经就遇到过这种人,有一次„„”当我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同学们时,同学们都踊跃起来,也讲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并告诉同学们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就知道了好多如何对付小偷的方法,识破了小偷好多计谋。那你们还知道哪些人也是不道德的吗?好!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看看吧!”一下子就将学生从实践中带入到课本中来。从而通过自我的实践,引起学生学习社会知识的兴趣,不知不觉中还教会了同学们自我保护。

2、从课本中走出去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如在讲授“做文明乘客”时,书上有各种图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解决。同学们都自抒已见,大胆发言。这时我将课本合上,对同学们说:“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除了书上讲的,我们想想在生活实践中是不是也有好多类似的事情呢?”于是我举例说了一件事:上次老师在坐公交车时,遇到一件事,那次车上人很多,某车站上来一位大娘怀里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当有人给她们让座时她没有任何表情,而且将孩子刚喝完的牛奶瓶随手扔到窗外。大家说她做的对吗?学生们都回答“不对!”“那她都错在哪里了?”一个同学说:“别人给她让座,她应该有礼貌说声谢谢。”另一个同学说:“她不应该把喝过的牛奶瓶到处乱扔”“大家说的都很对,可是你们知道后来怎样了吗?”“不知道,老师快告诉我们吧!”“后来那个大娘怀里抱的小孩看到大娘扔牛奶瓶的动作,也学起了她,伸着小手去够窗口,要把另一瓶扔掉”“那不是带坏小孩子了吗?”“对呀!真聪明,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幼儿是分不清好与坏,对与错的,他们只会去模仿大人的行为”“老师,我家就有小妹妹,我回去一定不会学大娘那样,会把小妹妹教坏的。”“你说的太好了,我们大家都应该有好行为,做好的文明乘客”同学们通过这件事都受益非浅,让他们懂得了做榜样的重要性。

总之,我要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使学生受到教育,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三篇:高三学生应注意

高三学生应注意的细节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除了知识和心理的准备以外,学习用具以及饮食、作息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就应该作充分的准备。

调整作息时间

在高一高二有不少同学已经习惯了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同时他们也觉得晚上的学习效率比较高,但是高三已经迫近高考,高考的时间大家都比较清楚了,为了让自己的学习兴奋点与高考同步,进入高三之后就应当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并逐渐养成习惯,以便在高考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饮食

高三学生体力和脑力消耗都较大,因此营养必须要跟上,特别是要高质量地吃早餐,重点是每餐的营养要搭配齐全。

课本

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其实就是课本和考试大纲,所以进入高三首先要把所学各学科课本备齐。只要第一轮复习吃透了课本、打好了基础,就能更好地应付各种考试,特别是高考。找一本当年的高考大纲仔细研读,看看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或培养,同时还要把考试内容与课本进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是自己忽略的,做到及时查漏补缺。

工具书

准备词典、考典等必备的工具书。因为高三复习的容量比较大,老师所讲的内容虽然占了一大部分,但是还有不少东西需要自己学习和掌握,在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最方便的老师就是工具书。所以我们有必要提早准备,以便有效利用学习时间。

笔记本

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对高三学生来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之一。所以高三学生必须准备笔记本,而且最好是每个学科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是上课记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高三的老师每节课要讲很多内容,有些知识可能在课堂上消化不了,需要课下消化,当消化有问题时还需要向老师再请教。另一个用来记录典型题、新颖题、自己出错的题等等,记录时,一定要排除偏、难、怪题,重点记录典型例题、高考题以及处理错题的关键点,以便于复习、揣摩、探究以及错因分析。

一方面要准备两种颜色以上的笔,以便于把知识点勾画出来加以区别;另一方面要准备符合高考答题要求的笔,平时练习时与高考所用的笔尽量一样,在高考时更容易适应。2013届高三生应注意的问题

一、高三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们复习时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种,比如上课不会听讲、不会做课堂笔记、课下不会做复习、作业拖的时间过长,当前阶段还模糊自己的问题,盲目做题等等,尤其是高三学生的问题在高考考前的这段时间暴露的更加明显,在最后的的这一段的时间,高三学生只有把这些问题及时解决掉,才能为高考扫清障碍,顺利的升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高三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体现如下:

1、“高原现象”又称“瓶颈效应”。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很多同学都说,遭遇了学习瓶颈。

2、“舌尖现象”。高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也可能看见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

3、“克拉克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前准备充分,对某些考试内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到了考场,特别是到了高考这样的重要时刻,却发挥失常,往往表现为紧张、慌乱,甚至记忆骤退,脑海里似乎一片空白。此即为“克拉克现象”。

4、“心理饱和现象”。进入高三,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为了这一目标,不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单一,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饱和现象”。

5、“阴影缠绕现象”对结果成败的过份关注,结果却让人失望。无论是平时的小考还是大考,过度的关注成绩,如果考不好了自信心受挫,长期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种现象暂且称之为“阴影缠绕现象”。

二、高三三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以上高三学生存在的问题很普遍,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是否或多或少存在这类问题?

有的同学因为在高

一、高二落下的知识很多,进入高三尤其是最近的几次综合考试,对自己的成绩十分不满意,非常着急,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高效的找出以前知识上的漏洞,只好每天都要做大量的题来查找漏洞,每天都要做到12点之后,可是效果并不好,而且在考试时经常出现“答案就在嘴边但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相应的回报,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打算放弃学习了。

进入新高三总复习之后,可以预见学生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学校或同学给自己悬上了“高考倒计时。”但大多数同学们在这个阶段普遍感到比较茫然,无从下手。高三已经进入第一轮复习了,所以我们也应该利用好这一年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为自己赢得迈向成功起点的机会。

下面说一下常规的备考阶段和学习目标,以及当前我们务必要做的几件事:

高三三轮复习按时间大致分为:

(一)第一轮复习(9月—3月初)基础能力过关时期

一边是高中三年课程的回顾,一边是知识遗漏的查找,这也是为高考总复习知识系统化、能力化做好准备的时期。高考是考三年的内容,而在高一高二落下的知识很多,而高考的其中的一个黄金定律“8020法则”,就是指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把这部分的基础做好的话,就可以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所以必须把这两年的基础知识补上,避免高考时这些知识变成失分点,自己通过做大量的题来找漏洞效果不明显而且又浪费了时间。最后以致于信心受挫,决定放弃学习了。这是学习中的最可怕的现象。我们做题不贵“多”而贵“精”。应该做囊括高考的重点、难点、考点的题和通过对照老师讲的具体内容检测出漏洞。

显然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了这个阶段,如果少部分学生基础没有掌握牢固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第一轮的思想去备考,因为整个高考中,基础及中等难度的分数比例非常之高,抓好基础将能获取更多的分数。

(二)第二轮复习(3月初—5月中)综合能力突破时期

1、进行典型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高考黄金定律二就是典型题法则,其实如果我们把高考的方向把握准了,高考的出题模式弄清楚,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会很轻松。不只是在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有典型题,文科的东西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比如语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结构、好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用来模仿,比如“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这是关于诚信的比喻,那我们就可以借鉴一下,仿造句子。如: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学习就是一个由模仿到驾驭的过程,我们在借鉴别人精彩点的同时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最终由量变到质变,使我们成为一个出口成章、才华横溢的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2、构建知识体系,进行专项练习。体系是综合的根本,专题是提高的保证。我们在回忆信息过程中会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高三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答案就在嘴边就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舌尖现象”,它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高三学生张扬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当遇到舌尖效应时要保持冷静、放松,这样可有助于知识的回忆。

3、形成考试体系,训练解题思维(迅速做题技巧训练)。很多题型可以归类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题型,题目和条件都有其内在的关系点的,一般的解题入手方法不外乎为顺着题意来,或者以寻求的结果为出发点逆向推导,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寻找做题的入手点,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维步骤,才能在考场上适应任何题,立于不败之地。所谓的考试体系就是构建在考试时第一遍的做题思路,到这时候可以减弱我们研究题目本身知识点的比例,加强研究做题第一思维的比例,通过同类型套题来总结和调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归纳其中解答的思维共性,是能够快速帮助我们获取分数的。

当我们处在第二轮末阶段时,很多同学就会发急。所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这时候千万不要盲目做题,看到什么题抓来就做,做对了不去总结提炼这种思想的话,只能说你会这道题而已。做错了看答案听讲解明白了而不去思考“凭什么这么解答”,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的,做题千万不能和口渴猛灌水那样,除了肚子涨,啥味道都没留下。

4、此阶段的几种常见备考方法指导。此阶段备考方法不外乎是题海战术课本反复查看。较为科学的方法是归类解答,或归纳之前错误的题型。有技巧的一些学生已经开始进行构建类型模型(以典型题为原形),并开始渐渐网化知识体系了。我们的建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身获得最大的效果,适合随大流的跟着学校老师走,基础掉队同学们就该上课的时候记好笔记,其余时间多花些时间在课本与基础习题上(课本章节后习题练习),感觉在学校已经无法提升的同学,利用套题演练,类型归纳来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做题精确度和速度,这时候往往是思维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盲目做题,不如多花点时间总结归纳会做的题型中的思维步骤,解答步骤。对于会做题,临场发挥不佳的学生,可以通过连续长时间的做套题,或者想办法耗尽精力后(如长跑后,冲刺跑后),再做卷子,或压缩做题时间(2/3~3/4的考试时间做完卷子),以训练考场状态。

(三)第三轮复习(5月中—5月底)应用能力提高时期

1、调整心理状态。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而要想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还有来自风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人在上面行走,其现象可见一般,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专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面对高考,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既不要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也不要过于关注考试的失败,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张扬过度的关注成绩和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她可以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做个对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收获,那她就是进步的,她就没有虚度光阴。

2、树立正确的高考目标。正确的目标是我们用力跳起来能达到的高度。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图。”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凭着我们的能力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高考目标,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上两个案例平时作文可以用)

3、检验复习,强化记忆。在这最后的阶段主要是通过做几套高考的真题,准确把握高考的出题方向,并注意一下规范的答案,以便自己在高考时能把答案做到规范、简练。

我们在高三这关键的一年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复习时间,当时间的主人。忌为赶进度而“开夜车”“煮生饭”,也忌“老牛拉破车”,考试日期到了还未复习完一个循环;更忌无计划无目的,听其自然,复习到哪里算哪里,我在这里衷心的希望在高考的列车开来时,大家都能搭个顺风车。

(四)考前调试期(考前一周)

到了考前一周,尽量调整好心态上考场。平时不要钻牛角尖,以看题思考为主,切忌还在全力攻克陌生的超难题。应以回顾为主,课本知识点有无遗忘,平时常做题型熟悉与否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自信心最为重要。

三家长在高考阶段应该注意的事情

高三学生因为高考和升学的压力,总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往往容易出现学习自信心不足、焦虑急躁、注意力难以集中、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家长的言行也会传染给孩子,在最后这个阶段,家长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如从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适当降低期望值、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不要对孩子过分关注、帮助孩子合理膳食等方面一起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关键时期。张扬的家长也应该根据她的具体情况给她制造学习的氛围,让她集中注意力去学习。

最后的胜利不是属于一直遥遥领先的人,而是属于坚持不懈、永不退缩、毫不放松的人,高三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目标,调整好心态,并借助好的学习的方法,来赢得成功!“世界上的事开始很容易,但却难成功。因为成功意味着必须学完知识的全程,意味着历尽千辛万苦,依然执着;意味着满身伤痕,也决不放弃;意味着受尽伤害依然心地善良;意味着在身体极限时,咬紧牙关,继续迈着疲劳的双腿向前迈进。不跨越极限,我们会吃尽苦头;要跨越极限,则要经受更多的考验,但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跑的你升起。”

第四篇:拓展思维空间 激发学生求知创新欲望教育论文

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单调、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他们的求知精神和创新欲望了。其实不然,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采用科学的即时评价,就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求知精神和创新欲望,从而创造最好的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科学的即时评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用真诚贴切的语言评价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评价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用教师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用赏识性的语言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用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还要用反思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全身心投入数学课堂教学。下面是我上《合并同类项》一课时的一个精彩片段。

师引:这里有八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一些式子,谁知道它的名称?

生答:单项式

师问:很好!那你能用归类的思想方法把它们分类吗?

生甲上黑板移动卡片。

师问:你为什么这么组合?

生答:是按有没有字母来分。

师语:很不错!说明你认真思考了!请同学们再观察上面那些单项式,看看还能不能把它们再分一分?

生乙上黑板移动卡片。

生乙解释:将它们再按所含字母的不同分成三类。

师语:太好了!又将它们分细了一些,同学们再看看,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丙上黑板移动卡片并解释:将刚才同学的第一组再分一次,因为它们所含字母的指数不同。

师语:你真细心,这样的细节都被你发现了!好了,现在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前三组式子,找找它们的共同特点。

生一:它们的字母相同

生二:或者它们都没有字母

生三:前两组式子中相同的字母右上角的指数相等

师语:同学们的观察真的很仔细,回答问题也很到位。我们说,具备上述三个同学所讲特点的单项式就叫做同类项。

(教师板书概念,彩笔强调: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师语:知道了什么叫同类项,现在你能不能给剩余的两个单项式配上一个“同伴”呢?

(很多同学举手,而且回答得都很准确)

这是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我用真诚贴切的语言进行即时评价,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与轨迹就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评价过程中就要依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因人施评”,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着意一些简单问题,让他能答得上来,老师及时肯定,让他感觉自己在进步,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和学习的自信心。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他们多发言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轴对称》一课时,要求学生观察课文图12.1-2的图形中,找出图形的共同特点,我有意识的提问学习基础较差的生甲,性格内向的生乙和知识较全面的生丙。

生甲:我发现这些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图形可以完全重合。

师:非常好,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老师随后给出了“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概念。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吗?

生乙:有,我们的数学课本、五角星、飞机。

师:你很棒,能把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找出来,说明观察细致,继续努力!

师:在我们学习过的几何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谁能找出它的对称轴?

生丙:有,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是它底边上的高。还有圆,对称轴是它的直径。

师:请你再想一想,相信你能找到正确表述对称轴的方法。

生丙认真想了想,说: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

师:很好,你能把我们所学习过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几何图形找出来,很了不起!虽然开始在对称轴的表述上不准确,这也是同学们最容易错的,今后我们一定要细心。

三、拓展学生自评的空间

拓展评价的空间,通过同学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在这过程中,教师注意发挥导评的作用,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自评过程中抓住特点,总结规律,从而达到思维空间的拓展、理性思维的升华,让他们体验求知创新的成功与喜悦。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一课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给出二次函数()的一个常数项,使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观察学生,看看他们所填写的常数项都是哪些数?我发现的情况是这样的:

填写的常数项011516负数其他

学生人数统计12518216

在这个常数项的位置上,为什么多数学生填写的都是15或0?只有一人填写负数?有二个人填写16呢?适时点评:说明大家都动了脑筋分析问题。

先请填写15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甲:配方,发现=16,当常数项为15时,b-4ac=64-60=4>0,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请填写0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乙:我的填写习惯就是从最特殊的数(如0,1,-1)开始,当常数项为0时,二次函数就是,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一个交点是(0,0),另一个交点是(8,0)。

那么借助学生的“自评”,在二次函数的常数项的位置上,填写一个负数,是不是更好呢?

教师的语言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进学生的心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即时评价,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激发他们求知、创新精神是何等的重要。

第五篇:创意的教学设计,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创意的教学设计,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摘 要】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中获得美的体验,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前提,能保证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势头,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自己在探究中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小学语文教学总是按部就班,课堂模式生硬老套,问题答案单一机械,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找不到探究的乐趣,就会厌烦语文学习。实际上,我们可以大胆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学思路,以此让学生爱上语文,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好学的爸爸》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开始,我和学生进行了词语接力游戏,复习上堂课所学的词语。“电灯――灯泡――泡茶――茶叶――叶子――子女――女生――生产――产地――地方……”学生们反应敏捷,偶尔有学生说错了,其他学生会立刻帮他,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友好。之后,我们进入课本内容学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两幅图:“深夜,爸爸还在灯下看书”“清晨,爸爸在阳台上读书”。我请学生看图说话,他们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还说出爸爸读书的内容和感受,“好学的爸爸,真是好样的。”学生们表达方式多样,里面有很多创新的内容。接着,我又出示了“多学一种语言,也就多了一样本领”这句话,我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自己会英语,将来要成为翻译家;有的学生说学完汉语拼音后,自己可以看童话书了,不要妈妈帮忙了;还有的说,她和妈妈去韩国旅游,觉得韩语很好听,自己要学习这门语言。学生们明白了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也领悟了刻苦钻研的精神。

从兴趣入手,从活跃课堂开始,让小学生快速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在情感得到激发的同时,他们的创新思维也得以激活。

二、营造民主和谐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很长时间我们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并在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去实行。可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学生仅仅靠严格、严肃是管理不好的。他们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渴望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他们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因此,语文课堂要成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将爱心、乐趣、激情带进课堂,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言,大胆质疑。

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这个故事有点不真实,我说为什么,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说,乌鸦好不容易找来的肉,不赶快吃掉,怎么还站在树梢呀?他的回答立刻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回应,看来大家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说大家很聪明,也很细心,发现了故事不严密的地方,值得表扬。如果你来编故事的话,应该怎么说?大家马上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最后,他们同意,在前面加上一句话,“乌鸦吃饱后,带回一块肉,站在树梢上歇息。”尽管学生的疑问还很稚嫩,但我看到了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看到了他们不苟同的思想,理应鼓励。之后,我们排演了这个寓言故事,就采用了学生们自编的版本,那只乌鸦摸着肚皮,一副吃饱的样子,引得小观众哈哈大笑。

看似不经意的疑问,就可以变成课堂的精华,成为师生合作探究的关键。如此循环下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巧妙设计语文问题,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问题是最好的思维激活剂。“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通过巧妙设计语文问题,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

在《田园诗情》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体会静谧、和谐之美,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做到层层铺垫,由浅入深。先从题目入手,我问大家:“看到题目中的‘田园’你想到了什么?‘诗情’二字又代表什么呢?”联系前面讲过的《九寨沟》,很快大家弄懂了题目的含义。于是,其诗情画意中,我们一起欣赏荷兰的异域风光。在初读课文之后,我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优美的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学生说完自己的答案后,我让他们精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展开想象,说出这处风景的特点。之后我们进行了“小小导游”交流活动,让每一个小组设计导游词,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风景。学生们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象,写出了富有创意的导游词,有的写道: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荷兰大草原,如丝绒般的碧绿草原,远处骏马在奔腾,近处奶牛在悠闲地吃草,这样的田园风光真是富有诗情画意呀!

千万不要小看学生的能量,他们往往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要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总之,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课堂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他们在课堂中自由地想象,大胆地发言,让他们通过探究、合作发现奥秘,表达自己的见解,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王玉国.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2】黄恋.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

下载阅读教学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教学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作文教学新路 拓展学生写作空间

    探索作文教学新路 拓展学生写作空间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更是对学生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千方百计开辟作文教学的广阔道路,扩大学生的视野......

    语文教学应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本站 | 作者:梅冬青 | 日期:2009年6月30日 | 浏览262 次] 关键词:语文教学 拓展 学生思维能力 内容提要:如何把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拓......

    拓展学生写作空间(本站推荐)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反映其认识能力、审美能力、思想修养和文学艺术修养。因此,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拓展生命空间教学案例

    小学地方课程教学案例《拓展生命空间》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浦江路小学 袁明霞教材简析:本节课是青岛市小学地方课程《生命教育》教材中“生命与自然”单元的第四课。主要内......

    基于空间思维拓展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创新

    基于空间思维拓展的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基础教学创新 摘要:设计基础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园林设计方法和技能的重要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园林三维空间的理解和应......

    中职教学应注意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

    中职教学应注意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龙弟彬 电话:*** 摘要:根据我国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形成这种行为......

    写作空间拓展

    写作空间拓展 发表于 2010-07-14 11:36:00点击率:33以上谈各类命题的审题,主要是在“切题”的准确上、在“范围”的限制上,即从消极方向审核;而审题还有一个更值得提倡的积极方......

    拓展幸福空间

    “拓展幸福空间”调查问卷 1. 请阐述你所理解的“幸福”。(200字以内) 我是一名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我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能够看到成功的希望,因为只有希望生活才会充实才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