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教案

时间:2019-05-15 05:2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教案》。

第一篇: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教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教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教案

【教学过程】

初三化学沪教版教案

第二篇: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现象:(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说出实验现象。)

整个试管慢慢变红,固体碘消失。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结论:碘是由细小的微粒构成。(2)、高锰酸钾溶于水

演示操作:取一小块高锰酸钾固体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5亳升水,振荡,观察现象;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盛有100毫升水的烧杯中,搅抖,观察现象。现象:高锰酸钾固体溶解,水变红。结论:高锰酸钾是由微小的微粒构成。

小结:经过无数科学家的研究,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所构成。人们已经发现物质大多数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性质,原子、分子、离子分别构成哪物质,在以后的化学课中再作讲解。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

(一)、微粒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看到

1、播放多媒体课件“水分子的自述” 内容是:嘿,我是构成水的微粒,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我的质量约为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和我一样的微粒。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微粒,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哩。我想请你们猜一猜当我们微粒构成水时,是不是静止不动,紧密无缝的聚集在一起呢?由此,引入微粒的

(1)、向烧杯中加入约20毫升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现向溶液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溶液变成 红_色。这一现象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2)、演示白花变成红花实验(白纸鹤变红纸鹤)

把A,B两烧杯改成用滤纸折成的纸花,一只贴在大烧杯内壁,一只在外壁。实验前用酚酞把纸花喷湿,在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的白花会变成红花。

提问:为什么白花没有接触到氨水也会变红呢?。思考:

1、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微粒不断运动的例子吗?

2、实验中为什么氨微粒可以运动到酚酞中,那酚酞微粒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

3、衣服为何在太阳光下干的比在阴凉处要快?

用多媒体演示在不同温度下水微粒的运动快慢。(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三)、微粒间存在空隙。

1、探究实验3:

问题思考: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等于20ml吗?

(提示:教师提示学生联想生活中一碗黄豆和一碗小米混合,是否有两碗?)(1)、水和酒精的混合实验

取一根长约30厘米的细玻璃管,将一端封口,向下班管中加入水至玻璃管容积的1/2,再向玻璃管中加入酒精至玻璃管充满,塞好玻璃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管数次,观察玻璃空中液体体积的变化。

引导观察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上下颠倒玻璃管,玻璃管中液体的体积减少。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构成水和酒精的微粒之间存在间隙)(2)、气体、液体压缩实验

取一支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吸入一些空气,用手堵住针筒部小孔,将栓塞向前推,然后将空气换成水进行同样的操作。观察比较实验现象。请两位学生进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现象,让学生说出现象。(空气和水被压缩,空气比水被压缩的程度大)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构成空气和水的微粒之间存在间隙,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的间隙比构成水的微粒之间的间隙大)

小结:

1、一般情况,在固体、液体中,构成物质微粒之间间距比较小,在气

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间距比较大。但水比较特殊,冰的微粒间距大于水的微粒间距,所以,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这就是水的反膨胀现象。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

3、原子、分子、离子都有以下性质:

(1)、十分微小(质量和体积都微小);

(2)、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3)、存在间隔。

四、练习

(1)用线连接,使A组所叙述的现象与B组的解释一一对应。

A组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 墙内开花墙外香

一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B组 微粒很小 微粒之间有空隙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物质热胀冷缩现象。

(微粒间有间隔,遇热时微粒间间隔变大,所以我们会看到热胀现象;遇冷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小,所以有冷缩现象。)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它们都十分微小,都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存在间隔。我们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板书设计: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3、微粒之间有空隙

固体、液体微粒间的空隙较小,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大。

第三篇:3.1.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第3章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1课时

微粒的性质

引入: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板书: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设问并引导假设:物质能够被分割吗?分割到不能分割的程度时,物质是否还存在?中国古代《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说明了一个辩证法思想,即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将物质分小的方法很多,工具也很多。你能说出一些将物质分开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吗?(烧开水、物质溶解)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能将物质分得最小?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将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

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答:变浅直至无色,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设问: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总结:

一、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举例:除了课本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 回答:学生自行讨论。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微粒除了及其微小外,有什么性质呢?

过渡:我们把紫黑色的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成紫红色;走近花园会闻到花香;打开酒瓶会闻到酒香;以上实例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P63《观察与思考》

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 的浓氨水。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烧杯C中溶液逐渐变红

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

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地运动的。

提问: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浓氨水。有此现象吗?说明说明?

回答:没有变色。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

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总结:

二、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就越大。如;阳光下晒衣服更快干。

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 讨论:学生举例。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实验 过渡:微粒还有什么性质?

实验探究1:水与酒精的混合的体积变化P63 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 结果:等于100mL

等于100mL

小于100mL 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同种微粒之间的空隙相同;不同种微粒空隙不同 实验探究2: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P64 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空隙;

2.构成水的微粒空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空隙很大;

总结:

三、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空隙。2.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

3.在固体和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气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 问题与讨论 :人能在空气中自由行走,还能在水中游泳,但不能穿墙而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世界著名魔术大师大卫曾经有一个穿越长城的表演,你相信大卫真的从长城中穿过了吗?为什么?

穿越长城的真相

“大卫穿墙前走上平台的台阶处有一个可以容身的暗箱,在他走进幕布的刹那其实真正的大卫就顺势钻进了暗箱。而观众看到的白色幕布上正在奋力穿墙的人影是他的‘克隆人’。真正的大卫此时正通过旁边镜头外的梯子翻过城墙,出现在另一面的平台上。两个大卫配合默契,最终完成了精彩叫绝的长城幻影。” 来源:京华时报(2002年07月31日)

4.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 提问:有谁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

解释: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例题解析

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

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倒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

拓展:比较法P64

过渡:学习了微粒的性质后,大家可能会问构成所有物质的微粒是不是相同的? 出示:铜、二氧化碳、水、氧气的分子模型和堆积成物质的情况。

讲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讲:不管哪种微粒,它们都具有以下的基本性质:

1:很小,但却真实存在,用显微镜放大几千万倍可观察到分子的图象。2: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快。3: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板书: 分子—非金属+非金属。气体、水、酸、固体非金属单质、有机物等

原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离子—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第四篇:《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教学反思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要把学生从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宏观认识引入到对物质的微观结构的研究上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使学生建立起有关微粒的概念,除了做好有关实验,结合实验进行分析之外,还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中熟悉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有些版本表述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这种表述仅对分子聚集而成的物质而言的,其中的性质是指某种分子的化学性质。

(2)教学中,还应强调: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不是唯一的一种,后面还会学习到另外的微粒。进而对“由分子聚集构成的物质”进行分析,通过分子的观点,结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学生准确理解某种物质的分子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否则就是另一种物质了,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前提下,分子就是这类物质分割的极限。

(3)由于分子很小,无法观察,通过一系列数字的举例,让学生感受分子的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存在间隔等,同时通过再次举例验证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种类、个数的变化与否来定义分子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举证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最后让学生形成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融合。

所以本节课以提问、讨论、举例、归纳、验证等形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学生对分子的微观概念还是存有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强调和应用。

第五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的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

分子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建立分子、原子,完成对化学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合作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引入)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提问)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什么特征呢?(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微粒间有空隙)

(创设情景)(提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呢?阅读教材P63图3-6(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小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我们今天首先学习分子

(板书)

专题一

(创设情景)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金秋十月桂花香、“流感”、“非典”时期带上口罩、(提问)什么是分子呢?(板书)

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强调是保持化学性质,是否保持物理性质呢?氧气是无色的,而液氧是淡蓝色的)分子有什么特点呢? 阅读教材P64第二段(归纳)

2、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0X10-26千克)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初中化学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呢?(氢气、氮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提问)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吗?用化学式表示氢分子?(提问)2个水分子如何表示?2H2O(提问)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水受热汽化和电解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分析空气和冰和水的分子构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解释:

(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2)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小结)作业:P70 2

(课堂作业)

1、水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氧气由__________构成的, 二氧化硫是由_______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是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硫 B、液氧 C、空气 D、二氧化碳

3、小林同学用凉开水养鱼,不一会儿鱼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4、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水受热汽化和电解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液氧和氧气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6、在一个玻璃杯中装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了,液面比原来的水平线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有哪些性质?

-作业

下载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微粒构成物质”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作业

    初中化学“微粒构成物质”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作业作业要求: 答题内容: 通过学习《初中化学“微粒构成物质”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这门课程收获颇多,在学习过程中,跟书本和同学......

    物质的构成教案

    物质的构成(第一课时)(校公开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更深的从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定的现......

    微粒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教材分析:本课题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中的原子、分子部分,教学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二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中有关微粒的基本性质的部分。......

    课题2 物质的量1教案

    课题2 物质的量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设计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

    平面构成教案1

    第一章 概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

    物质的构成—教学设计

    《物质的构成》 一、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也是科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

    4.1物质的构成说课稿

    4.1物质的构成说课稿 建功中学 宋家园 〖说理念〗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应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