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创编表演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创编表演的运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在歌唱、唱游、欣赏、演奏等教学中都会设计、安排创编表演这个环节。创编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演、趣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设计合理的创编表演可以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编、创、演的能力,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主动性;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果创编表演设计不当或盲目实施表演,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还会让学生对原本很有热情的创编表演活动失去兴趣,使得音乐课堂失去活力。在创编表演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创编表演教学的几个关系:即
1、重潜能,轻技能;
2、重体验,轻传授 ;
3、重过程,轻结果;期望有效提高创编表演教学的效果。
一、创编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创编表演的技能
有的老师,常常以专业或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小学生在课堂创编表演中的表演动作、表演神态、创编能力等。老师的要求过高,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创和演的自信,因而参与创编表演活动不够主动。
2、过分注重老师指导,轻视学生自主创新
有的老师为了赶时间,让学生尽快地完成创编表演的各项内容,常常在指导时替代学生设计,甚至插手学生的角色分工或完全参与包办创编,让学生的即兴创作表演,跟着老师的意图走。老师的指导过多,学生缺乏自主创新,也就体会不到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喜悦。
3、过分注重结果,忽视即兴创编表演的过程
在创编表演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比较关注创编表演的结果,如在观摩课中,担心学生在表演时出差错,影响整节课的预设,采用课前先给学生确定表演角色,预先排练加工,才几分钟时间,一段整齐到位的表演就出炉了,课内表演只是展示一番,走过场。还有采用“哪组最好,哪组不够好”的简单评价。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创编表演的讨论、准备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创造的机会。
二、创编表演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1、创编表演要重潜能、轻技能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编表演中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大致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歌舞、创作实践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创作实践包含创编即兴舞蹈、创作节奏或乐句、选编前奏和间奏、记录声音或旋律、创作短小歌曲、电脑创编音乐等内容。专业性质的创编与小学生的创编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要求创作者有扎实的音乐功底、娴熟的创作技巧,作品的优劣是衡量教学和创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后者并不追求学生创编出多大多好的成果,而是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造意识,提高音乐实践的能力和兴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放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因此,小学音乐课堂的创编表演活动,务必要处理好技能与潜能的轻重关系。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切不可将二者颠倒,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降低要求和难度,使他们感到创编表演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和满足。
2、创编表演要重自主、轻传授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创编表演可以说是具有一种发散思维的艺术,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如果教师硬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那么创编表演就失去了创和编的意义了。因此,创编表演的教学要重自主、轻传授。我听过这样一位老师的创编表演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歌曲《颂祖国》进行创编表演。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让学生进行歌伴舞的创编,可是几分钟过去了,学生叽叽喳喳还是拿不出像样的动作来,老师看来很急,就越俎代庖下手把手的进行指导,这样的创编表演虽然也很热闹,但已经没多大意义了。对于小学生而言,创编表演与其说是一种技能,不如说是一种内心体验。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与音乐情境融为一体,主动与同学合作,去探寻、领悟创编的动作,设计活动方式,才可能产生教学实效。歌曲《颂祖国》的创编表演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歌伴舞、群舞、小组唱,还可以是演唱加入器乐演奏等。只要老师加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伴舞动作难看点,配器简单点,歌唱幼稚点,又有何妨?这样的创编表演虽然不华丽,却朴实,是学生真正的创编成果。
3、创编表演要重过程、轻结果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和技能有限,他们在课堂上即兴创编的表演还很稚嫩,不可能达到成年人心目中的比较完美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以成果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更不能成为教学成败、教学效率的评价依据。因此,创编表演的教学要重过程、轻结果。如:在用自制简易乐器演奏与表演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选用易拉罐、啤酒瓶、橡皮筋、旧搓板等废旧材料来制作能发声的“乐器”,“成果”本身也许不完美,但学生在材料寻找、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协作表演的探究过程中,却能受益匪浅。不仅使他们在探索、表现中体验了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相对于结果,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的积极性、探究精神、创造性的发挥程度,才是评价创造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创编表演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音乐审美心理特征,重潜能、轻技能,重自主、轻传授,重过程、轻结果;把活动主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编表演的价值,达到创编表演教学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小学音乐创编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创编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新课标赋予了我们的音乐教学新的活力。它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创新的教学、灵性的教学,它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许多老师在歌唱、唱游、欣赏、演奏等教学中都会设计、安排创编表演这个环节。创编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演、趣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设计合理的创编表演可以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编、创、演的能力,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主动性;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小学低年级就已经接触到了创编,也是创编教学中的基础性活动------创编歌词。学生首先记忆歌曲不是它的旋律,而是琅琅上口的歌词。在学生熟悉的歌曲中增添新的段落或改变歌词内容,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在高兴的时候嘴巴里会“咿咿呀呀”哼着小曲,那些调调你乍一听似曾相识,可里面的歌词内容就五花八门,在大人眼中这是“自娱自乐”,但这可能就是最初的音乐创作萌芽。当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歌曲记在脑海里时,简单的模仿和单一的歌词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要将自己的感受带入到旋律中,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儿童喜欢创编儿歌,是因为他们有好奇心和创造力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这最佳时期。
一二年级使用的音乐教材,歌曲短小,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充满童趣,比较适合个别词汇的改编。例如人音版教材的第一册第一课
《你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一年级的第一首儿歌。在教学中用替换姓名的方法,让学生轮流用歌唱的方式来问好,在这种创编活动中,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如第一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动物说话》,歌曲中已经呈现了四段歌词,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爱表演的特点设计情景表演,但是这样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所以在歌曲拓展环节中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编创情境儿歌,这样就出现了小猪说话、小狗说话等十几种不同版本的歌曲。还有很多歌曲中都有涉及,如二年级上册中的《小麻雀》、《快乐的音乐会》都可以以创编歌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
但如果创编教学设计不当或盲目实施表演,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还会让学生对原本很有热情的创编表演活动失去兴趣,使得音乐课堂失去活力。
有的老师的要求过高,过分注重创编表演的技能常常以专业或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小学生在课堂创编表演中的表演动作、表演神态、创编能力等。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创和演的自信,因而参与创编表演活动不够主动。
有的老师常常在指导时替代学生设计,甚至插手学生的角色分工或完全参与包办创编,让学生的即兴创作表演,跟着老师的意图走。老师的指导过多,学生缺乏自主创新,也就体会不到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喜悦。
在创编表演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比较关注创编表演的结果,如在观摩课中,担心学生在表演时出差错,影响整节课的预设,采用课前先给学生确定表演角色,预先排练加工,才几分钟时间,一段整齐到位的表演就出炉了,课内表演只是展示一番,走过场。还有采用一些的
简单评价。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创编表演的讨论、准备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创造的机会。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创编表演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音乐审美心理特征,把活动主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的积极性、探究精神、创造性的发挥程度,才是评价创造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编表演的价值,达到创编表演教学的效果。
第三篇:音乐创编教学初探
音乐创编教学初探
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田茂瑜
邮编857000
“鼓励音乐创造”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呢?笔者在多年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利用生动活泼的音乐创编活动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力。下面,笔者就不避浅陋说出来,向各位行家请教。
一、创编歌词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利用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歌词讲究的是言简意赅,深情实意,且要押韵,有些歌曲因为旋律好听,曾唱出了一代人的精神。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唱祖国》等,只是有些歌词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思想认识,所以可提倡创编歌词。如《歌唱祖国》的B段歌词采取依样画葫芦的方法,引导学生这样写:“新的世纪,新的挑战,把握时机是成功的一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引着我们的航向,我们爱社区,我们爱自然,创建绿色家园是我们的理想。”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是一样。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新貌和同学眼中21世纪的新农村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让学生根据现在的农村新气象来改编歌词也比较容
们跳喃望》,跳起热烈的圆圈舞;唱《北京的金山上》,跳热情的弦子舞;欣赏《江南好》,跳韵味十足的水乡舞;唱《樱花》,跳简单的日本舞;唱《斗牛士之歌》,跳奔放的西班牙舞;欣赏拉美音乐,跳恰恰、伦巴舞等。
四、创编情景剧
情景剧可以说是小型的音乐剧。如何来表演情景剧,先让学生了解情景剧,让学生注重循序渐进的编写原则。计配乐诗朗诵的背景音乐,用民族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马车铃声,根据音乐及舞蹈图示,编排舞蹈等人手,为后面情景剧的逐步展开做了铺垫。受此影响,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抓住学生爱表演的心理,多搞几个情景剧。在讲到《卡门序曲》时,我们可以设计《斗牛士》的情景剧。
五、创编演唱风格
歌曲的提示对演唱者把握作品风格是有裨益的,但有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有的歌曲只有速度上的一点提示,如《拉网小调》、《妈妈》等歌曲,这就给我们在演绎作品风格时以更大的空间。如《你呀你呀》,我们可以建议学生设计成幽默曲风格,这当中就要运用到“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的处理,再如《赶生灵》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通俗味的,《茉莉花》设计成民歌味的等等,可以依据学生的喜好具体展开。
六、创编演唱形式
歌曲的演唱形式不外乎独唱、齐唱、重唱、合唱、轮唱,对唱。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能独唱、齐唱用的多了些,对重唱、合唱、轮
2、对创编活动有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的部署
有人说,既然是创造,那么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怎么做整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呢?我们是这样做的。先进行具体的操作。比如说,在新学期的教学计划里安排好在哪一单元,哪一课时安排怎样的创编;在备课时尽量把不同形式的创编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和循序渐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把好的点子和操作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及时记录下来,并通过口头、墙报、校刊、校园网络、学校艺术活动等加以呈现和加工,尽量扩大分享他们成功和喜悦的人的范围。
做好以上两点,才可以及时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让他们在创造中爱上音乐,提高自身素养。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频繁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这无形当中就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较好的使用信息技术,应该说工作起来会相对轻松的。因为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没有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如在欣赏《大河之舞》时,只靠单纯的讲解,单一的去听,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我把《大河之舞》的舞蹈视频搜集下载,把踢踏舞的定义和介绍做成幻灯片,讲课前,先做简单介绍,请同学们对《大河之舞》和爱尔兰的踢踏舞有一个大概了解。然后再播放《大河之舞》的舞蹈视频,同学们看得心醉神迷,我趁机提出问题,你欣赏了《大河之舞》后的感受,大家带着问题又欣赏了一次,结束后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欢快热烈的节奏;激昂的旋律;宏大的舞蹈场面等等。通过视频的欣赏,使同学们对《大河之舞》这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曲的盛宴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对《大河之舞》很是喜欢,借此机会,老师又把踢踏舞的基本舞步的视频播放,同学们带着对踢踏舞的喜爱之情
兴致盎然的学了起来,整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游戏运用浅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游戏运用浅析
音乐能够带给人愉悦,音乐课却带给我们困惑,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如此,对于小学音乐教师的我来讲更是如此,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不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但他们可以轻松的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每每到了音乐课上我都很难控制学生的思绪,比较唱歌跳舞,我相信他们更愿意去操场上踢球跑步,甚至我放一些流行歌曲,都比弹奏那些优雅或者说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学歌曲要更受他们的欢迎。
是什么让音乐课成为副科中的副科?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距离音乐课越来越远,而在小小年纪就或被迫或主动的亲近良莠不齐的流行乐?课余课间这成为我深深思索的课题,我的小学时代音乐课还并不专业,我还记得我们的班主任,高瘦的数学老师用蹩脚的姿势边拉手风琴边教我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情景,二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些相对专业的音乐老师却面对学生的漠然手足无措,究其原因,我想更多的是方法问题。这就不得不说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了。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应该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
游戏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天性,源于他们的自觉自愿的兴趣与愿望会主动的进行游戏活动,但我们所说的游戏不单单是简单而普通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较强音乐特性的游戏,通过这些音乐教学中称为音乐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当然,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之一,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和其他诸如文学、历史等艺术形式的内涵,启发孩子的梦想,从而达到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自从思想上有了转变之后,我一改以往专业化音乐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反思和不停的实践,我发现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之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韵律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和实践,我总结出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游戏不同于其他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本身的体验与感受,剥离外在形式的虚繁,紧扣音乐的实质,从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小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一、音乐课相较其他其他的学科确实有独特之处。音乐课上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
围才能让学生喜欢并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它是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而不是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教学。例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猫钓鱼”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猫,把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小鱼”身上,“小猫”钓到“5”时,让学生唱“5”,钓到“4”时,让学生唱“4”,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些音符了。
二、音乐游戏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联系语文课本中有关父母之爱的课文和动人的传统孝道故事以及《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在反复让学生理解文字内涵的同时,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让他们真正的带着自身的感受与感情却学习,增强了他们的乐感,加深了他们对伦理道德的浅显认知,更是让他们对父母之爱感同身受,课堂效果十分明显。
三、在音乐游戏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老师要做的就是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凭借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与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角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体现,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升。
作为爱好音乐的教育事业的老师,我们应该仔细的去探究:我们的在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呢?我们并不是要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也只不过是让学生觉得好玩而已,真正的教学目的反倒不能达到。因此我个人认为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必须研究和制定音乐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且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服从指挥,否则的话课堂很可能一片混乱,甚至发生不该发生的意外。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我们必须因材施教,提倡对学生素质的提升,而非单纯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研究不同年龄段的音乐游戏。低年级的学生童真未泯,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喜爱表现,容易被生动的情节和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可以通过教具配合音乐游戏牵引他们的注意力。中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要在游戏设计中多对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方面的引导,随时掌握和调动他们的思维活动。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心理变化和身体变化都比较明显,应该多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不能强制性的规定他们去做或不做什么,尤其不能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要进一步吸引他们成为游戏的创造者和发起者。
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音乐游戏这个手段,让音乐课在轻松愉悦中,在唱、跳、玩中令学生热爱音乐,乐于学习音乐。
赞可夫说“要让学生从音乐中来,再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去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独特的流动韵律,那些起伏的旋律,节奏的跳跃,情感的奔腾,音色的变化,我们作为老师就更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让学生主动的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方法。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美术、文学等艺术没有区别,都是审美的教育,对学生都是美的熏陶。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在我们的小学课堂中就算培养不出巴赫、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甚至朗朗们这样的音乐奇才,但我们起码无愧于我们音乐人的称谓,无愧于我们心中音乐这座信仰的丰碑,我们也一定会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拥有理解美,欣赏美的人才!
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在运用游戏时,一定要和音乐教育相统一。学生不能在热火朝天的游戏中玩过就算,只是为好玩而好玩却获得不了什么知识。老师一定要明
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在音乐课堂上要结合其他方法灵活运用。老师应该抓住音乐游戏的音乐性和趣味性去设计游戏,比如——音准训练游戏、节奏训练游戏、音乐感受力培养游戏等其他类游戏。要利用音乐游戏去发展音乐教育,发展音乐事业,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发展心的音乐,心的教育,用心去创造新。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发,我们的教育就顺理成章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