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阳小学陈东华记载《自相矛盾》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自相矛盾》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矛”的古文字)在古代,有这么一种武器,猜猜它的名字? 师:在你的印象中,什么人会使用矛? 生:古代的将军、武士。
在古代,还有这样一种武器(出示“盾”的古文字)一起说——盾。师:同样是一种武器,他们有什么差别? 生:盾是防御的,矛是攻击的。
师:我们把这两种武器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词语,齐读——矛盾。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前后相对。
师:两样不相干的武器放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件事情,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矛盾课文,题目就叫——自相矛盾。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课文虽然短,但有几个关键词语考考你会不会读? 指读第一行“盾 坚固 戳不穿”,师评价:注意了词语间的停顿。指读第二行“矛 锐利 能戳穿”,指读最后一个词“张口结舌”。3.指导书写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词中有两个字提醒大家注意的,第一个“矛”,师范写:横构下面有一点,最后还有一撇。“盾:”先写横撇,再写竖撇,一横长,一竖短,下面加个目。请大家把作业纸拿出来,把课题中的“矛盾”补充完整。(师提醒写字姿势)
4.齐读大屏幕上三行词。师:当我们把这些词连起来读的时候,你是不是联想到了课文?能不能借助这些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说他的盾很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穿;又说他的矛很锐利什么盾都能戳穿,旁边有个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么样,他张口结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师:你一定读懂这个故事了。
生: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夸自己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没有矛能戳得穿,他又说自己的盾是世界上最锐利的,没有盾能防住它,有个旁观者问他如果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问得楚国人张口结舌。
师:他不但记住了课文,还会加进自己的理解来讲。
5.师:同学们,要想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故事,还得回到故事的现场。来看课文。师引读课文: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说——(指读)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指读)
楚国人一共说了两句话,先根据自己的读法辨一辨。(生自读)师:请问楚国人卖的是什么? 生:矛和盾。
师:如果让你来卖,你怎么介绍自己的矛和盾? 生:我的盾非常坚固,我的矛非常锐利。师:他用自己的话说的,我要求能不能读出来?如果让你来卖,你怎么读? 指读。“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什么矛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他是这么介绍的,你呢?再指读。
师:同样的文字每个人介绍的语气是不一样的。再指读。
师:楚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的时候,书上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你注意到了吗? 生:夸口。
师:什么叫夸口? 生:很夸张地说。
师:你试着学着楚国人夸张地说一说。指读。生:我觉得他是夸大地说。师:你也来夸大地说。指读。师:你觉得楚国人——
生:本来他的矛和盾不像他说得那么坚固。
师:自卖自夸。再默读这两句话,你从哪儿发现他夸张,说大话吹牛? 生:他说我的盾坚固得很,说明他的盾十分坚固。师:突出“得很”,再读。生:还有“随你”也是夸大,师:换个词
生:不管你。生练读。
师:他理解了,但读不出,谁来帮帮他。再指读。指读以上两句话。
师:同学们再来看这两句话,楚国人介绍时很有特点“我的盾坚固得很”,他为什么不说“我的盾很坚固”?
生:程度更加深一点。师:强调他的盾—— 生:非常坚固。
师:改一下,他的盾是—— 生:十分坚固。
生:我的盾是最坚固的。
师:所以他才说我的盾坚固——得很。一起读好这两句话。
师:就在这时,有个围观的人问:如果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再请一生读刚刚两句话。另请一生读旁观者的话。师:有两个词红色的(你的,你的),能读好吗? 生再读。
师再请学生分角色读。
师:楚国人话都说不出,连嘴巴都打结了吧,这就叫——张口结舌。刚刚夸得那么好,怎么一下子张口结舌了?
生:他说盾能挡所有的矛,他卖的矛也是其中一个。
生:楚国人说他的矛十分锐利,他的盾十分坚固,如果他的矛戳穿他的盾,说明他的盾不是最坚固,如果他的盾挡住他的矛,说明他的矛不是最锐利的。师:他已经给我们两种结果,如果用矛戳盾,戳穿盾说明—— 生:盾不是最坚固。
师:如果他的矛没有戳穿他的盾—— 生:他的盾不是最坚固。师:他已经被我们混乱了。生:他的矛不是最锐利的。
师:同学们,除了戳穿戳不穿还有什么情况? 生:矛戳了一半戳不下去了
生:矛戳了盾,盾碎了,矛的头掉了。生:盾没破,矛也没碎。
师:说明这两样东西都不容乐观。我们做了这么多假设,他说的话总是—— 生:他说的话总是不实现的。生:总是会露馅的。生:总是很矛盾的。师:他用了“矛盾”,不管怎么样,他说的话总是前后抵触,这就叫——自相矛盾。
我们已经理清了当时的现场,作者写自相矛盾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不要夸大,要把它最真实的一面体现出来。师:就是要实事求是。
生:一个人的行为和举止不能表现不一致。
师:前后言行一致。把两点结合起来,我们就读懂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句子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句义的强化上面,使学生对这两个句子有深刻的印象——楚国人到底说了两句什么话,他说的话主要意思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的,先让学生“读”句子,通过指读、齐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读熟句子,读出“夸大”的话气,读懂句子的意思。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朗读。不管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三、补充学习《自相矛盾》古文
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出示小古文《自相矛盾》)
师:先跟我读两遍,第一遍注意红色的生字。第二遍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已画好节奏号。师领读,生跟读。第三遍齐读。
师:读了三遍,其中有几个关键字理解吗?“楚人有鬻”中“鬻”什么意思? 生:卖。师:“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陷”什么意思? 生:戳穿它。
师:小古文不仅让我们读懂,还可以表演。让你学古人,你会怎么说?先试一试。指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之”读正确。学生自由练读。再指读。指名问问他。(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再请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读。
师:能一个人把这个故事诵读下来吗?指名读。师评价:第一次读小古文能读得这么好,真了不起,掌声献给她。
再指读。师评价:这是轻轻吟诵。再指读。
(学生对古文很有兴趣,让学生读读,讲讲,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古文,同时也产生了学习古文的兴趣,由于前面的学习活动比较充分和深入,学生也消除了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拓展活动。)
四、延伸再学 师:同学们,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楚人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但他心里肯定有想法的,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如果你的作业纸上写着“楚国人看见眼前笑成一团的围观者,心想
”,就写楚国人心里的想法;如果你的作业纸上写“围观的人看见眼前这可笑的一幕,心想
”,就写围观的人心里的想法。学生练笔。
师:先听听楚国人的说法。
生:我这次说了大话,本以为大家会抢着买,谁知他们一下子看出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被大家取笑一番,真丢人啊!我以后再也不说大话了。师:她想的不太全面。
生:我真不应该夸大自己的矛的盾,现在怎么解释呀!如果用我的矛戳我的盾,一定会露馅的,怎么办呀?
师:给这两个楚国人提提醒,不仅仅是夸大而已,听听围观的人怎么说。
生:这个人说话真是前后抵触,我可不能像他一样夸大某个事物、某个人,否则难免自相矛盾,实事求是才是最好的方法,我要做个诚实的人。
生:卖矛的盾的人说他的矛能戳穿所有的盾,又说他的盾能防住所有的矛,前后抵触,哈哈哈,说话那么矛盾。
师:看他们把自己的答案修正一遍,听听他们的见解。
生:这个人还说自己的矛是最锐利的,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我看他是吹牛吹大发了。师:是仅仅吹牛呢吹大发了吗?看看黑板,他说的话前后—— 生:欺骗顾客。师:有欺人之嫌。
生:他说的话前后抵触。
师:再修改一下自己的话,特别是楚国人,你不仅仅在夸大,还在前后抵触呢。
(学习这个故事,必须让学生明白点什么,这是本堂课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这里借用“写想法”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写作欲望。“写想法”与“懂得了什么道理”其实是一回事,但是形式不同,效果也不同。帮楚国人写想法形式新颖,学生乐于去做,写得还算精彩,但是刚开始,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表层,只认识到说大话不好,教师继续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思想的深处,接近“自相矛盾”的本源之处:楚国人的根本性错误是前后两句话自相矛盾,前一句是对后一句的否定,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否定,两句话有你无我,有我无你,不可能同时成立。至此,才算真正理解了“自相矛盾”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师:成语故事不但给我们带来快乐,还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课后作业:1回家后把《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读读《韩非子》中其他成语故事,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等。3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自相矛盾的事情?如果有,试着写下来。
第二篇:《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讲课思路:学习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录,精读部分基本上就是照着于老师的方法来处理的。只不过前面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区现在倡导的随文识字理念,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设计。1.刚学习了部首查字法,很多孩子不会判断查什么能查到,所以课堂上要有查字典的练习和指导。2.生字比较多,都随文识字不大可能,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就和以前一样集中学习,重点的字在学习课文时学习。每个生字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字音,有的侧重字义,有的侧重字形。3.各项语文训练要落到实处。比如分段,有的孩子仍然不会分,所以要有订正的环节;有的孩子仍然找不准对话的句子,应该加以指导。朗读训练不能光说有感情的读,要具体的指导,哪个字重读,哪个字拖腔等。4.“蒙”字是多音字,在《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课中学过,本教材中虽然没有提示,但学生肯定容易读错,应该进行指导。5.要适时的总结学法。
学生准备:字典。预习:部首查字法查虎、假、狐、威。记录部首和页数。老师准备:课件
一、检查预习、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指名读、齐读课题。
2.交流查字典情况,预习时让大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狐、虎、威,谁查到了?部首?
3.板书。狐,反犬旁;虎,虎字头;威,女部,戈部都能查到。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谁是查戈查到的?所有学生一起查。戈部还有哪些字?我、戏、成。字典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多查多用就找到规律了。
4.自读课文,提要求。分段,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5.对照屏幕,课文分9个自然段,对照检查,标对的举手。注意第三、五段只有一句话。
6.出示词语,有拼音自己读,去拼音,指名一行行领读,同位检查读,开火车读。
7.学习重点字。出示 瓜
爪 谁能说说有什么不同?你怎么记住?
学生说完师总结,出示小篆体,这两个字是象形字,爪,像细细尖尖的鸟爪子,瓜,两边是瓜蔓,中间是果实。
学习多音字。朝。出示词语,朝上,朝阳。你能读准确吗?指名读,出示音节。齐读。
学习多音字。假。出示词语,真假,寒假。你能读准确吗?指名读,出示音节。齐读。
出示狐假虎威,在这个词里,假字读几声?齐读词语。8.指名分段读课文。简单评价。
9.读了课文,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课文中有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了出来,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了出来,仔细读课文,谁能找到,划下来。(比较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读,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假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提示看着句子想。假是借的意思。
现在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就是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又是怎样借的呢。下面我们来仔细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练习朗读 1.指名读第一段。
指名读词语,窜过。谁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字的读音:串,窜,一个舌尖平,读c,一个舌尖翘,读ch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吗?为什么不用跑?我在操场上跑步锻炼,可以说是我在窜吗?老虎来了,狐狸怎么跑?快速的跑躲起来。
老虎来了,狐狸紧张?自己读,读出紧张的气氛。指名读,提示:表示动作的词语重读,边读边想像。齐读。
2.逮住了狐狸为什么不吃了它?自己读一下2-6段,看看狐狸都说了些什么。用波浪线画。(部分学生找不准,应该加以讲解,或者交流:你怎么知道这是狐狸说的话?提示看双引号,看前面的提示语。)3.指名读第2、3段。指名读“骨碌一转”,强调碌在这里读轻声。学习骨,出示词语,骨碌一转、骨头,骨是多音字,还读骨,骨头。碌,只有一个读音,四声,忙碌,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
怎么就是眼珠子骨碌一转,表演一下。狐狸是在干什么呢?想主意。骨碌一转就想出主意来了,你觉得它怎样?真是狡猾。(孩子说聪明,就告诉孩子,用在爱动脑爱发言的孩子身上可以说聪明,用在坏坏的狐狸身上就说是狡猾。)
读词语,扯着嗓子。扯,你懂吗?(不光是大声喊)扯着嗓子的扯,提手旁,也就是拉的意思,在这里是把声音拉长。
读的时候,把最后一字“我”拉长一点,并且读出问的语气。指名读狐狸的话,范读,再自己读。
指名读2、3自然段。鼓励带上表情读。
3.接下来的话比较难读,指名读4、5段: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指名读词语,违抗,什么意思?不听命令。听命令是什么?违抗的反义词是?听从 服从。老天爷是天上的神,掌管着世界万物。如果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肯定会„„(有孩子说会付出代价,如果接着问,你觉得会付出什么代价就好了。)
4..指名读词语,蒙住(果真有孩子读成了二声)。出示词语,蒙住(二声),蒙住(一声)看准了,读一读。
读句子:刘家俊的眼睛被蒙住了,什么也看不见。在这个句子里怎么读,什么意思?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怎么读,什么意思? 总结方法:要学会结合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读音。5.要想蒙住老虎,狐狸的话得怎么读?
(为什么要这么大声的说?大声说显得很有气势。要想蒙住老虎,就要显得比老虎还威猛)指名读,看情况范读,学生自己练读。(学生读得好时应该趁机问:你这么大声跟老虎说话,真的不害怕吗?引导学生交流,狐狸故意虚张声势,心里其实很害怕,不然刚才就不会逃跑了。)
6、我来扮演老虎,谁来演狐狸。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虎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开玩笑说:声音太小,吃掉!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读后师说:嗯,老天爷的命令我可不敢违抗,不过,老天爷怎么会让你这样一只瘦小的家伙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学生自己再练读。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三、学写两个生字:威、虎.剩下的时间写两个生字。
1.先来读一读,威,可以组什么词?学生先说,老师再出示词语,一起读:威信,威风,威严,威力
虎,狼吞虎咽,虎头蛇尾,让学生说词语意思。出示句子
詹鑫豪又累又饿,一回家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提示,吃饭要细嚼慢咽)
有些同学写字就是虎头蛇尾,开始几个字能一笔一划认真写,写着写着就没有干劲了,写的不认真了。有始无终。现在我们就要写字了,可不要虎头蛇尾。
2.板书虎、威,边写边提示笔顺,指名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做好写字准备。
3.学生练写。提示写字姿势。
第三篇:《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月光曲》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位世界顶级音乐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贝多芬的照片及文字说明。文字内容根据课后的资料袋和课文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就是„„
生1:没有了。生2:丢失。
师:好。关于生字,我们就学习这些。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贝多芬在德国一个小镇上演出,听到了盲姑娘弹钢琴,盲姑娘和他哥哥的一段对话,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了那首曲子,然后弹奏出了《月光曲》。
师:是啊,一支世界名曲的诞生竟然这么偶然!是什么力量鼓舞了贝多芬呢?我们来读书。
教师朗诵课文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而且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弹。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然而事实上,它是非常想听贝多芬的音乐会的。
师:从哥哥的话里又品出了什么?
生3:哥哥因为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感到遗憾。
生4:哥哥也是热爱音乐的,也是崇拜贝多芬的,但是,家里太穷了,他们买不起门票,很失望。
生5:盲姑娘听出了哥哥伤心,她说她是随便说说,其实她是不想让哥哥为她难过。
师:是啊,体会得真好。大家一起读盲姑娘说的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课件出示:[听到他们的谈话,我想:。]
学生练习说话。
生1:听到他们的谈话,我想: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虽然过得苦一些,但是,这是多么温馨的一个家庭啊!
生2:听到他们的谈话,我想:虽然他们贫穷,但是他们都酷爱音乐,他们都执著地追求艺术美,他们都有美好的心灵。
师:跟大家一样,贝多芬也被他们兄妹俩的亲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打动了。他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课文相关文字)
课件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练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指名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体会。(稍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贝多芬弹得完美,盲姑娘听得痴迷。
生2:盲姑娘音乐修养很高,她从贝多芬的音乐中体会到了深深的感情。
师:哦,大家注意,盲姑娘怎么说的? 生:激动地说。师:我们一起激动地说。学生齐读。
师:我发现同学们太激动了,都激动得出错了。盲姑娘是这么说的吗?
学生愕然。课件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发现哪里读错了吧? 生:“纯熟!”
师:“纯熟”跟“熟练”比,意思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什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么不同啊?
生1:“纯熟”说明熟练的程度很深,熟练得没有瑕疵。生2:由此可以体会到盲姑娘被震撼了,正因为弹得纯熟,又知道贝多芬就在这个小镇上演出,所以盲姑娘一下子判断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
生3:盲姑娘对音乐非常熟悉,对贝多芬也熟悉!
课件出示:[此时,我想: ] 师:假如你就是贝多芬,盲姑娘就站在你的身旁,此时,你会想„„
生1:一个贫穷的盲姑娘,却如此地热爱音乐,我该再为她弹奏一曲。
生2:我在这所茅屋里遇到了真正听懂我的音乐的人,真是幸运啊!她对我的曲子怀着那么深厚的感情,她是我的知音啊。
生3:我想,这穷兄妹俩多么善良,那么热爱音乐又那么懂音乐,进不了音乐会太可惜了!我的演出应该属于他们的!
师:是啊,贝多芬百感交集,又轻轻地按起琴键来„„ 课件出示插图,教师用课文内容简介。师:想听一听这琴声吗?
生:想!
师:可惜,课文是没有声音的。但是,课文用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表现出了音乐美。请大家读相关描写,在想象中感受这音乐吧。
课件出示[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学生默读,体会。
师:你觉得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曲子?(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
“构建有效课堂”之“同课研讨”资料
导交流)
生1:它应该在表达贝多芬自己的感情,一开始比较平静,后来越来越激动。
生2:开始的时候声音轻柔,渐渐升高,中间会比较平稳,流畅,后来节奏强烈,速度很快。
生3:茅屋里的穷兄妹俩让贝多芬感动了,随着对皮鞋匠和盲姑娘了解的深入,贝多芬越来越激动,音乐的节奏就越来越强,越来越快。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亲耳听一听这支曲子。注意,听着音乐,适时地轻声朗读这段描写。
课件播放《月光曲》。学生听音乐,揣摩节奏,感受音乐,用朗读表达音乐。
师:谁来回想着音乐读这一段描写?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皮鞋匠听着曲子联想到了大海和海面的月光。因为他就在清幽的月光里,因为他的家在莱茵河畔。换一个场景,我们再来听《月光曲》,会想象到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图,展开丰富的想象。
课件出示图片,同时播放《月光曲》。
师:请大家拿起笔,用你的想象和联想,把音乐给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学生练笔。
学生写完后简单交流,教师鼓励。下课。
第四篇:《白鹅》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说说对这只白鹅的初步印象。
【重、难点】
读准字音,理解一些词语,把课文读流畅。
一、激起兴趣,从“鹅”说起,导入课题
1、鹅之趣事,激发学生兴趣
师:今天吴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一种小动物。(配乐出示鹅图片)据说这种动物是由大雁演化而成的,它们生活在水塘边,善于游泳,四千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了。这种动物的名字叫什么?
生:鹅
师:一千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叫骆宾王,他7岁那年在一个小池塘边看到了一群白鹅,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生背),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爱鹅是出了名的。据说他有七个儿子,每个儿子名字的末尾字都与鹅有关。而今又有一位丰子恺爷爷也写了一篇赞美鹅的文章,我们一起读读吧!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材就如同高明厨师手中的一个菜料,真正端上桌面的菜是厨师精心烹饪的成品。没有厨师的高超技艺,再漂亮的萝卜也吃不出它的独特风味。丰子恺、骆宾王、王羲之有什么联系?一般人怎会想到他们的共通之处?但我却让他们一起走进课堂,让他们邂逅在对鹅的“玩赏”中。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就更高了。
2、介绍作者 介绍丰子恺先生
二、夯实基础,学习生字词。
师:昨天预习了课文,生字都认识了吗?生字离开了课文,大家还能认识吗?
生:能。(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读音——“供”)
【设计意图】多音字“供”是学生非常容易读错的词语,需要帮助学生扫除生字读音障碍。
师:这些字大家能读正确吗?
(出示两字词语)
生读。
师:什么是净角?(出示净角脸谱)
(出示四字词语)
继续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识字教学不能放松。我还根据原来的精品课程的基础,进行更加细化,分成多音字、两字词语、四字词语等。让学生能加深理解。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鹅之“趣”
师:基本上读懂了,打开课文,大声把课文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多读几遍。想一想,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这里杜绝齐读,学生会因需要而读,读熟课文是学生跟文本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生读课文。
师: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非常喜欢白鹅,因为它太淘气了!
师:很有趣,我们来看看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文有联系句子,划下来。生勾画。
师:你划了哪些?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为什么要勾画这里?
生:因为整篇文章都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的。
师:找到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板书)
师:第二自然段更重要,不仅联系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还告诉了我们全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鹅的高傲的?
生:叫声、步态、吃相
师:(板书)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词。
生读。
师:怎样写高傲的?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个最能表现白鹅特点的词,3 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画一画。
生默读,师巡视。
师:你找到了哪个?
生:我划了“厉声叫嚣”
师:这是“厉声叫嚣”,这是古人写的“嚣”……厉声说明鹅怎么样?
【设计意图】既要学会重点生字词的意思所在,又要从趣味上着手,插入课外小知识,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有趣之处。
生:“凡有生客进来……”
师:“必然厉声叫嚣”(教读)
分组练读。
师:不错。还有谁是用图画来表现?
生:我画的是一只鹅。
(师把学生画的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师:带着你的想象,也来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一生读。
师:就像她这样,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还找到了哪个词语?
生:厉声喝斥。
师:为什么找这个?
生:这个词好像是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走开!
师:带着心中的感受,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有进步。好了,刚才大家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以后学习中要多多体会。
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请再读一读第一、第三自然段,看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想好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
生:我觉得白鹅非常“凶”。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这是我的地盘,快走开!
生:我觉得白鹅很霸道,但是也可爱、天真。
生:我觉得它非常勇敢。
(师板书:勇敢)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陌生人来了它引吭大叫,不像小鸡小鸭一样。
师:所以,养鹅也能看守门户。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白鹅的勇敢高傲,但是学课文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情。作者表面上在写白鹅的高傲勇敢,实际上是在夸白鹅勇敢尽职。
(板书尽职)
四、读中感悟,感受鹅之“傲”
师: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
生:好一个高傲的白鹅!
一生再读。
师:你强调了“好一个”。
一生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老师有一个建议,速度慢一点,我们的感情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
生再齐读。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生词。
学生认读生词。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步态的特点?
生读。
生:第四自然段是用拟人的方法来写出了白鹅的特点的。生:我觉得第四自然段是用比喻的方法来写白鹅的。
师:读到这里,有什么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刚才再一次体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读读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生读词语。
师:作者用准确的词语,生动的字眼,给我们描绘了高傲、勇敢……的白鹅。你愿意把自己当成一只怎样的白鹅介绍给大家。能用上文中的两三个词,加上自己的想象更好。
【设计意图】在学会生字词之后,还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师提示:可以看着屏幕来练习。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的白鹅
学生练习说。
生:我是一只骄傲的白鹅,小鸭子……小鸡……
师:总结下课
《白鹅》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作者运用反语、拟人、对比等方法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文章诙谐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白鹅的高傲特点的。【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含有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初步领悟“反语”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知识 师:上课 生:老师你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拿出你的听写本,我们一起来听写《白鹅》里的四字词。
开始:大模大样 厉声呵斥 从容不迫 三眼一板 写完后同学间交换改一改。全对举手。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读
【设计意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上课之前,先进行旧知识的回顾,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跟着教师进入课文之中去。
师:丰子恺先生就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就是他们家的鹅(课件)同学们注意这个鹅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已经被废除了,规范写法是法是这样的,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板书:鹅)
【设计意图】通过对“鹅”的新旧写法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和动物和平共处,这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也有所体现,拓展学生知识面。
师:丰子恺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就是白鹅(板书课题)一起读
齐读课题
二、细细品味,感受鹅之“傲”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很长,读完之后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掌声 师:聪明的孩子可以把它读成一个词语。什么词语呢? 生:高傲
师:同学们跟我一起写;(跟我一起读。)师:什么是高傲? 生:傲慢、自以为是。生:架子十足,瞧不起人。
师:把这个词用在你们身上,你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作者把这个词用在这儿是讨厌这只鹅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这样板书行不行? 生:不行。师:怎么办?
生:加上“好一个”: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师:再读这句话。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作者是想借“高傲”来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你们太聪明,太会读书了!
【设计意图】初次渗透反语的运用,让学生明白,在这篇文章中,“高傲”这个词语的使用,并不是说丰子恺讨厌白鹅,相反,还非常喜欢它。品读“好一个”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感悟白鹅高傲中透露出的有趣和可爱,让学生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白鹅的高傲的啊?(指名回答)生:叫声、步态、吃相
师:鹅的叫声高傲,课文是怎样描述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写旁注。
师巡堂
师:鹅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生:厉声呵斥 引吭大叫 师:它是对谁引吭大叫呢? 生:它是对陌生人 师:什么叫厉声叫嚣? 生:叫得很大声 师:什么是引吭大叫? 生:看到人不管是谁都大声叫。
师:鹅是怎样的叫啊?(学生模仿叫声)伸长了脖子
师:谁来做做这白鹅,读出它是如何对待生人的?(教师及时纠正并鼓励学生)
师:谁再来挑战挑战?(指名读,随后齐读)
师:它在叫什么呢?同桌说一说。(教师出示幻灯片用三个句式训练)生:当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 这是我的地盘 请你快点滚开!
师:一个小偷走进房子--------生:你快走开,再不走我就咬死你…… 师:当晚归的主人……
【设计意图】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抓住“严肃郑重、厉声呵斥”这两个代表白鹅叫声特点的词语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从两个词中感受到白鹅叫声之大,叫声之凶,但这样还不够透彻。于是,我让他们展开想象,“那鹅要是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呢?”这样,通过对陌生人的“凶”和对主人的“善”进行情境对比体验,让学生体会鹅的“厉声叫嚣”中的忠心耿耿,更加深刻体会“养鹅等于养狗”,甚至比养狗更好。
师:白鹅的高傲在于它的忠心耿耿。它的高傲不仅表现在叫声,还表现在它的步态,请同学们默读4-7自然段,划出白鹅高傲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生边读边画,教师巡堂并指导坐姿,培养良好读书习惯。师:鹅的高傲表现在哪里? 生:它的步态 师: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吗?(学生读)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净角吗? 生:京剧里的一种角色。
师:哦,看来还未见过净角出场吧,相信看过之后一定会读得更好,想看吗?
课件演示净角出场
师:看到净角出场,你有什么感受? 生:它是大模大样的
【设计意图】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对“净角”一词学生很陌生,净角是怎样出场的光凭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很难理解。让学生观看后再读书,此时学生对净角出场的样子有了认识后要读出鹅的“大模大样”就简单了。
师:那鸭子又是怎样走路的?(影片)师:看完后,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鹅大模大样、鸭子局促不安
师:你能否给同学们表演表演(学生表演)掌声表扬。师:与它对比的鸭步态又是怎样的? 生读书
师鼓励再让学生读。随后分组模仿鸭、鹅动作(师读、生做)师:这白鹅走起路来可爱吗? 生:可爱
师:谁来读读(师出示语段)
【设计意图】鹅与净角、鹅与鸭的形象对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描写一种动物,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进行对比(鹅与鸭)、类比(鹅与净角),这样,学生自然就能开拓视野,为本单元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充满趣味,感受鹅吃饭趣味 出示鹅吃饭片段
师:我们来读一读,读完之后让全场人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怎么吃10 饭的
生读: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
师:哦我听出来了有水有泥还有其他的吗 生读:先吃一口冷饭,再……
师:明白了先吃一口冷饭,再吃……然后再到别处吃一……,这种吃饭的方法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
生:三眼一板板书
师:一起来写。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节拍,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四四拍会打吗看老师打,会吗,伸出小手打,生打
师:真好再来一遍 生打
师:哎,真好,这就是三眼一板的本来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做某种事不打乱顺序。师:我们一起来朗读体会体会 生齐读
师:明白三眼一板了吗? 生:明白 师:有趣吗? 生:有趣
师;吃饭的东西能少吗 生:不能 师:顺序能打乱吗 生:不能
这就是生:三眼一板
师:再有趣的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多有意思呀,就是它这三眼一板的吃饭方法,我们的鹅老爷为我们上演这样一幕,读读这一幕,这会动的一幕。【设计意图】鹅与净角、鹅与鸭的形象对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明白,描写一种动物,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进行对比(鹅与鸭)、类比(鹅与净角),这样,学生自然就能开拓视野,为本单元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你能否用你的朗读读出来读出一丝不苟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两次朗读,效果完全不一样,掌声表扬。师:用可笑的语气读读。师:同学们,请看这是鹅狗争食记
对比两个句子体会 师:课文里用的是哪一句? 生:第二句
师:为什么说它是鹅老爷呢? 生:脾气很暴躁
师:就像地主老爷的脾气。师:窥视什么意思? 生:偷窥
生:偷窥、等待机会。
师:它在等待什么机会?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句段)指名学生读句段。
师:请同桌分角色演一演鹅狗争吃的场景,找出句子并加上动作体会。生随即同桌探讨。
师:老师喜欢边读边做动作的同学。(分角色读)师:鹅老师你看到空空如也的盘子,你想说什么? 生:气死我了,那臭狗有把握的饭偷吃了。生2:主人,快给我盛饭。
师:同学们,难怪作者愿意像堂官一样不胜其烦伺候这位鹅老爷,作12 者喜欢它吗
生:喜欢
生:深深喜欢这只白鹅
生:利用反语的方法,表达了它的喜欢之情 师:反语你都读出来了,我真佩服 生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设计意图】回顾领悟“反语”的写作方法,贯穿始终,突破难点。
五、拓展回归,体会鹅之不舍
师;这么一个令人喜欢如此有趣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难怪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原文中曾这样写到:
出示:我的房子要卖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的留恋。他在留恋什么?(音乐)
生:我的白鹅,我真舍不得离开你,我以后再也看不到你了。生2:我想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希望你永远快乐幸福!师: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教师创设情景)生随即回答:好一个高傲的白鹅!
师:丰子恺爷爷能把这样一只白鹅活灵活现写出来是因为什么? 生:为了纪念这只白鹅。生2:因为他细心观察白鹅。师:还有吗?
生3:丰子恺爷爷非常喜欢这只白鹅。
师:那是因为丰子恺爷爷细心观察、积累词语所以说它是一只高傲的白鹅,也是他的一个朋友。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与动物能和睦相处。师布置作业 下课。
第五篇:《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桂林山水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生自学课文)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师:(板书:山和水)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生:观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
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生自学。教师巡视。)〔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生:漓江的水清清的。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生: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漓江的水真绿啊!〔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句话。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示范)生:(再念)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念)生:(齐念第二句)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生:(齐念第三句)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师: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教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生:(念)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节)师:这节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两只。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