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胞膜 说课稿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是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介绍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该节的学习使学生开始从细胞水平了解生物体,并对细胞膜的功能建立初步认识,为后面第4章进一步学习有关细胞膜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并结合该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参与问题探讨、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教法
(一)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的手段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读书指导法和习题检测法:教师利用学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课本,并完成相应的习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提问设疑法:教师通过制造悬念,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精讲拓展法: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强化重点、解决难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五、学法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并完成学案,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回答问题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暴露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偏差,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同学讲解等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一)先学先练
布置学生在自习时间预习课本内容并完成学案有关内容。
(二)合作探究
请同学对针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老师倾听学生交流情况,收集共性的问题,确定问题展示小组。
(三)展示点拨、精讲拓展
请同学对合作探究成果进行展示,教师针对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展示情况做如下点拨、精讲、拓展:
1.体验制备细胞膜:
在学生根据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对制备细胞膜的选材、方法、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播放制备细胞膜的演示实验视频,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制备细胞膜的过程,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
2.细胞膜的成分:
学生通过对学案中材料的分析应该能得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哪些,教师强调学生记忆,并引导学生注重前后所学知识的联系。本部分需要补充说明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与水溶性的区别。
3.细胞膜的功能:
教师展示实验:鸡蛋里的卵黄与卵清是如何分布的?让学生用细针扎进卵清部位并轻轻挑动,观察现象,然后再用细针扎进卵黄部位也是轻轻挑动,观察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前后比较,学生便很快发现:卵黄与卵清被一层膜分隔开,它就是卵黄膜,而未受精的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卵黄膜即卵细胞这一系统的边界。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以及细胞膜的第一个生理功能。将细胞膜的第二个功能与学校的围墙及保安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第三个功能——信息传递,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方式去理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种方式依次好比“寄信”、“面对面交谈”、“打电话或QQ”。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人的几种交流方式与相应细胞间的交流方式间的相似点,例如“内分泌细胞一激素一靶细胞”相当于“寄信人一信件一收信人”、“细胞一细胞”相当于“人一人当面识别”、“细胞一通道一细胞”相当于“人一电话线(或网线)一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是学生所熟悉的,这些生活体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去认识教材中这些抽象的概念。
(四)测评提升 1.构建知识框架。
2.完成相关习题,检测学习效率。
七、板书:
知识框架(略)
第二篇: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09生科二班杨琪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对于第二章中有关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认识具有具体化,结构化的作用。同时为第二节的细胞器和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进行归纳总结的能
力。还有学会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养成勇于质疑、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但他们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在初中生物学学习中,已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结构,对细胞膜已有所了解,但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老师、教科书告知的知识上,并没有真正看到细胞膜,安排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从中学会选择材料,分析选择何种材料原因,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与图片,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三、说教法
遵循启发探究性原则,综合化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四、说学法
在本节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体验细胞膜制备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学资料,小组讨论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充分体现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将课前准备的一个装有水的气球放在透明的玻璃缸中,让学生观察用解剖针刺破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并用PPT展示光镜下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图,引导学生思考水球与图中的细胞的相似之处(最外面都有边界)。教师顺势导入: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膜是他的边界。
设计目的: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实物和PPT展示图片,给学生视觉冲击,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PPT展示植物细胞模式图和光镜下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图,让学生思考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不是细胞壁?”简要介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是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细胞膜才是系统的边界。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细胞膜提取出来以体验细胞膜的存在呢?过渡到细胞膜的制备。
(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问题串设计:
①选材:选择什么细胞作材料?
②为什么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分析)③怎样才能获得细胞膜(教师讲授)
2)多媒体播放教参CD中的这个实验,同时教师加以讲解 3)总结实验并加以评价 设计意图:体会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思考,尝试找出实验的原理,通过视频体验细胞膜的制备过程、自主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
(3)细胞膜的成分 材料一:科学家用一种可以溶解脂质的物质对细胞膜进行处理,最后发现细胞膜被溶解了。
材料二: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细胞膜被溶解。
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简要分析细胞膜结构及各部位名称。联系生活,出示癌症患者与正常人检查是否患癌症的验血报告单,说明细胞膜上的物质成分发生异常改变会反映出人身体的病变情况。过渡到细胞膜的功能。
设计意图:分析材料、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模式图初步了解细胞膜的构造,为后面学习做铺垫;联系生活,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4)细胞膜的功能 1)教师讲解: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将课前准备的装有墨水的气球放入装有水的透明玻璃缸中,用解剖针刺破,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的膜能将墨水与外界的水分隔开类比出细胞膜能将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演示图片加强理解。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以动画的形式来形象地说明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课堂总结
a)课堂小结:让学生尝试对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做小结
b)课堂巩固:从课本上选择相应的题目,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识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知识反馈,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篇:《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从系统的角度看是从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三个层面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而本节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的细胞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简述细胞膜的成分。
②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功能。2)能力目标
①进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养成勇于质疑、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②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遵循启发探究性原则,综合化运用讲授、讨论、直观教具、实验法等。学法:实验、自学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1.导入新课(章导入、节导入)→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问题探讨)→3.细胞膜的成分(材料的选择、获取、准备,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果与评价)→4.细胞膜的功能→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6.巩固复习(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章导入:利用翟中和院士的图片和一句话即“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引出本章内容。
(2)节导入:展示“伊红扩散到整个细胞”材料,设计问题导出本节学习内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设计意图:引用名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问题串设计:
①选材:选择什么细胞做材料? ②为什么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分析)③怎样才能获得细胞膜?(教师讲授)
(2)多媒体播放教参CD中的这个实验,同时教师加以讲解(3)学生分组实验(4)总结实验并加以评价
设计意图:体会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尝试找出实验的原理,实现亲身体验、自主思考的的过程,这样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拓展迁移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先进的生物学研究仪器。3.细胞膜的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用一种可以溶解脂质的物质对细胞膜进行处理,最后发现细胞膜被溶解了。材料二: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
展示细胞膜模式图(或者将教材合上,看封面)简要分析细胞膜结构及各部位名称。
设计意图:分析材料、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模式图初步了解细胞膜的构造,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4.细胞膜的功能
(1)学生自主学习并归纳总结:P42(2)展示图片加强理解:图片
(3)讨论:联系生活实际,举例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与细胞膜的功能相近?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1)给出植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结合图片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进行讲解: ①植物细胞也有细胞膜,但是在其外面还包裹着一层细胞壁 ②细胞壁的成分:果胶 纤维素 ③细胞壁的作用:支持 保护 设计意图:知识迁移,温故而知新 6.巩固复习
(1)课堂小结:让学生尝试对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做小结。
(2)课堂巩固:从课本上选择相应的题目,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3)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知识反馈,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庄荣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模块中第3章第1节内容,课程标准中与细胞膜有关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本节中细胞膜的教学,通过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及相关的资料,主要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对于第1章中有关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认识具有具体化、结构化的作用,使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物质化。同时也奠定了学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三维教学目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需要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熟练操作,因此本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确定为“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进而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与功能”。通过参与问题的探讨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认同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及其重要意义,体会生命的精致与完美,培养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点难点:细胞膜组成成分与其功能的相适应特点是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重要意义,为后面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做了一个起点示范,是一个重要却相对难理解的知识点。要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进行生物学研究能力,需要考虑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本节的实验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细胞膜并不陌生,在初中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对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已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结构,但对于细胞膜,很大程度上,都是停留在老师、教科书告知的知识上,并没有真正看到细胞膜,事实上即使是科学家也是先知道细胞膜的存在,再通过电子显微镜证实,因此从科学家如何确定细胞膜存在作为切入点,可以打开学生学习细胞膜的兴趣之门。教材安排该实验,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从中学会选择材料,分析选择何种材料原因。然后从实验结果递引出细胞膜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与图片较快地了解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教材与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感知细胞膜的存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和使用显微镜的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有机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对细胞形成系统的认识,也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教学,既可以开展实验,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以翟中和院士关于细胞生命的精巧说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展示部分细胞的显微图片及完整生蛋黄实物。
学生思考:细胞如何分界? 引出新课: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师课前先联系实验员准备好开展实验的相关材料与器具。)学生阅读实验内容,完成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实验材料为何选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教师进行评价与补充,引导学生体会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实验成功进行的重要意义。多媒体展示实验原理及步骤,特别是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学生进行实验,体验细胞膜的制备过程。教师在旁巡视与指导。
教师精讲: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与蛋白质)学生阅读:与生活的联系(P41)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引出:细胞墨的功能。教材采用的是通俗易懂的文字,又用了类比、打比方等手法,学生理解比较简单,因此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掌握了解。教师最后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与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对比引出细胞壁,介绍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细胞膜的成分、功能。
布置课堂练习,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巩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篇:细胞膜教案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与旧教材相比较,教学目标有了明显的变化,注重了细胞膜的制备方法的体验,只要求学生能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大体的功能,并初步认同细胞膜的系统边界观点即可,具体的深层次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放在了第四章中,因此,我认为这一节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细胞结构学习的兴趣,并初步认同相关系统边界理论。其次,由于第1章“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和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内容,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新知识。毕竟细胞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察显微镜视野下的细胞和气泡区别。第三.在细胞膜的成分部分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共享自主收集和教材中提供的丰富素材,并从中归纳知识要点。在细胞膜功能部分的学习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进一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后,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出这堂课的收获、发现或遇到的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感知知识形成,突出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描述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3)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熟练操作。2.情感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建立起生命活动的物质性观点。(2)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3.能力目标:
(1)通过临时装片的制作演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2)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实验技能的巩固提高。2.教学难点
(1)选择哺乳动物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原因。(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问题导学
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大家对细胞的物质基础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细胞的形态也有了又一次的近距离的观察,现在大家能通过一个最恰当的比喻,来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细胞是一个什么样子呢?你手上有那些相关材料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来认识细胞结构,理解细胞功能呢?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学显微镜下未染色的动物细胞(如左图所示),利用教材P40的问题探讨引出细胞膜的存在。未染色的动物细胞(光镜下)在显微镜下,我们如何区分气泡和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细胞膜吗? 在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前,科学家是如何确定细胞膜的存在的呢?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王国,要想深入探索这个王国的奥秘,首先要跨越它的边界——细胞膜,从而引入本节主题——《细胞膜——系统的边界》。2.探究问题,新课教学
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人类对于细胞膜的了解不是从形态功能入手而是由成分、功能开始的。因此,我们今天的学习也将沿着前辈的脚步,首先来了解这层神秘屏障的物质组成。
【学生实验】
①实验选材
动植物的细胞都具有细胞膜,但是细胞内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结构都具有膜,我们应该选择何种材料才有利于我们的实验精确方便的进行呢?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一种很好的材料,它好在那里?
如何使细胞破裂,让细胞内容物流出上来呢?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是红细胞的细胞膜破裂呢?
②实验原理 ③实验用具 ④方法步骤(详见教材)
【细胞膜的成分】
经过科学家的精密分析,发现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质和蛋白质,前者的含量占细胞膜干重的50%左右,后者则在40%。此外,细胞膜中还含有10%左右的糖类。
【细胞膜的功能】
作为细胞的边界,细胞膜在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膜的存在是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选择地允许物质出入细胞,从而保证细胞内生化反应的进行。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在技术作用、免疫反应和细胞通讯等过程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
大家能结合书中的图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吗?
【细胞壁】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其细胞膜外部还存在着一层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支持和保护植物细胞,并可以防止植物细胞吸水涨破。3.巩固新知,系统总结
经过细胞膜提取、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得知: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其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构成。细胞膜的胜利功能主要包括保护作用、信息传递作用以及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等。
六.作业与练习
七.教学反思
第五篇:细胞膜教学反思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是细胞中必不可少的结构。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随后重点分析了细胞膜的功能,最后简要讲述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做了一下微调,没有把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放到本节课来学习。
回顾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恰当运用打比方,让学生很容易接受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国家之间有陆地、海域、领空的边界;正如我们校园周围有围墙,是学校的边界;那么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有它的边界,细胞的边界是什么呢?是细胞膜。
通过重温科学家发现细胞膜成分实验和不同细胞细胞膜成分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突破细胞膜成分这一教学重点。通过用学校的围墙、校门和保安与细胞膜的功能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全员参与,亲身体验细胞膜的制备,也可以重温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要特别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与血液中红细胞有关的事例。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问题探讨”,之后安排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先视频播放“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指导学生观看,然后学生体验细胞膜的制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合理创设问题。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法,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利用讲授、谈话、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比较好地突破了细胞膜的功能这一重点知识。借助实验和动画,说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当然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说语言不够生动,讲课激情不高,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学习并加以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