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论文即兴创作论文:浅论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5:5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能力论文即兴创作论文:浅论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能力论文即兴创作论文:浅论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创新能力论文即兴创作论文:浅论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论文即兴创作论文:浅论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21世纪是创造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衡量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主要探讨传统民间舞蹈教学在某些方面只注重动作教授和风格韵律的准确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指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民间舞教学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创新能力 民间舞教学 即兴创作

我国的文化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则是传统遗产中丰富的宝藏,它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共同创造出来的文明财富。过去的时代,舞蹈教育在教育领域里一直备受冷落。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民间舞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中国民间舞始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舞蹈课堂教学,它是培养民族舞蹈演员、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专业必修课程。

一、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民间舞教学模式下,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老师所讲授的组合,但对于除此之外的知识则知之甚少,知识面较狭窄,缺乏对舞蹈的再发展和创新的能力。传统民间舞教学中,教师更多强调肢体动作的教授,注重对动作的规格和民族风格韵律的准确掌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作标准整齐,技术技巧也比较熟练,但这种单一的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舞蹈专业人才的创造能力降低。长此下去,必然导致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在消化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缺乏进一步去独立思考、深化知识,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没有益处的。舞蹈评论家冯双白说过,“舞蹈不仅仅是肢体语言。”在民间舞教学中,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振兴我国的民间舞蹈教育事业。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每个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这就需要舞蹈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学质量标准。

二、如何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创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舞蹈教育应该在一个相互尊重、信任,充满热情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因为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能很容易地全身心投入,并认真感受舞蹈的美,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相反,呆板、苛刻的教学氛围,只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禁锢他们的思想。艺术院校的学生的思想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比较活跃,也擅长形象思维,教师应允许学生的思维扩展驰骋,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氛围中去充分开展艺术思维活动。同时,师生之间还应建立友好的情感,这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基本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积极地去做学生的朋友,与他们共同面对学习中的挫折,懂得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发表的见解,注重其个性的发展,为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比如,教师在民间舞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所教授的组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宽其思维,对他们的回答及提问保持耐心,即便在学生表述不太合理时,教师也应给予学生鼓励,任其自由发挥,唤醒他们的创造意识,然后再找出问题,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学生,少否定,多鼓励,帮助学生大胆尝试,从而消除畏惧、胆怯心理。如此做法,有利于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养成探究的习惯,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民间舞教学中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流传广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我国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占

有重要位置。了解了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了解了我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及人文地理等,我们才能对民间舞蹈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透彻理解,对其风格特点才能掌握得准确,才有可能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舞蹈家贾作光认为,“民族舞蹈艺术要在挖掘、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创新。”因为创新必须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长期以来,人们按照传统的观念将舞蹈专业教育视为以技能为主的形象化模拟教育过程,而将专业理论课作为添加剂,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中华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不仅是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授过程。文化是舞蹈的基础和基石,因此,把民间舞蹈文化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教藏族民间舞时,其传统体态特征是含胸、垂背、懈胯,要求身体前送或90度前俯,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人们需要为压抑的精神和虔诚的心找到出口进行释放,而含胸、前倾的体态,又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及服装特点等有很大关系。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寒冷的气候、厚重的服饰,以及背着东西劳动的生活习惯使藏族人形成了身体前俯、重心偏前的体态动律,这种体态深刻地诠释了我国藏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对这些知识给予细致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特点,(转第124页)(接第119页)

同时还激发、拓宽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为今后他们编排更多具有民族风格的舞蹈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只有真正地了解了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的本质特征,感悟到民间舞蹈中饱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学生才有可能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3.把即兴创作融入到民间舞教学中

即兴对于学舞蹈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一种教学内容,它经常出现在课程表上,但大都是在编导专业。一直以来,即兴舞训练仿佛是舞蹈编导教学的必修课,因而远未普及,对其意义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和广泛。贾作光指出,“即兴舞的训练可以丰富舞者的想象力,充实其表现手段,启发其灵感和敏锐地用形体动作造型的能力。”即兴创作,作为舞蹈表演者的一种素质,其基本内涵包括独立能力、突破能力、发现能力、联想能力。突破能力作为一种创新素质,主要表现为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发现能力是即兴创作的核心,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联想能力是指通过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能力在我国民间舞蹈中是引发创作的重要思维形式。如果表演者能掌握这些本领,对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有益。舞蹈艺术概论书中也曾讲到“情之所至,即兴发挥”,这也是民间舞蹈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把即兴表演融入到民间舞教学中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即

兴创作过程中,教师是启发学生进行创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探索者。教师应以文化启发、音乐刺激等方法帮助学生进入即兴状态,同时尊重他们的自身感受和创作,爱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肯定学生自然投入的表情体验,不拘于形式和结果,并有意识地引导和捕捉学生即兴创作的闪光点,提高他们对创作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在即兴舞蹈中自我发现、自我检验,在检验中调整自我表现,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在民间舞教学中,只有当动作技术学习与即兴创作教学有效结合时,才能使民间舞蹈的表现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结语

总之,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创新是当今社会进步的明显标志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应着力培养创新教育的环境,改进传统的教育模式,了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创新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当代舞蹈艺术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穆兰,张玉梅.以人为本的现代舞蹈教学理念[j].舞蹈,2007(3).[2]张守和.探究中国舞蹈教育管理中的创新理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4).[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提要】本文从转变语文教学的培养理念及培养方式、在教学之中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渗透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等方面,对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策略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应在语文教学之中采取合理的策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转变语文教学的培养理念及培养方式

初中阶段正是对学生创造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阶段,但就目前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及培养方式来看,其因受到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即便是我国在此方面已经进行积极的改革,但仍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使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升学思想较为顽固,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也表现得较为保守,这种语文教学的方式就具有明显的枯燥、乏味、框架等方面的特征,这不仅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限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极为不利。因此,若想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则首先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思想进行转变,积极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并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用自身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形成感染,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言传身教。而在教师将自身创新意识落实的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载体便是教师所采取的语文教学方面的方式方法,此时教师便应依据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实际课程,精心的选取教学方法,并将创新教学意识融入其中,这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在教学之中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最为重要的便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只有在教学开展中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具有多向思维能力,才能够最终形成创造性思维。对每一篇课文的理解及思考上的不同,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认知效果,此时教师便可以将课文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开展《春》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在教学开展之前,让学生对自身的看法进行表达,如“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并让学生们就这一话题进行分小组讨论,在讨论结束后请同学回答,而后展开教学。教学完成后,教师再让学生说出作者眼中的春天与自己眼中春天的不同,从而对二者加以对比,在这种不断的思考之中学生自身的思维不是固定化的,而是多元的多样的。而后在开展《秋天》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并使学生说出春、夏、秋、冬的不同,并安排依据自己对四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此时学生对季节的理解必然有所不同,不再局限于冷热,可能更多的变现为叶子、水、花朵等等方面,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为有利。

四、教学中渗透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几节课便能够实现的,其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良好开发,而在这一培养过程之中能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培养环节,其中不仅仅包含着定期的创新思维明确性训练,还包含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的渗透性训练,只有将二者进行良好的融合,才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创造性语文教学氛围,最终促使学生拥有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应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积极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差异性见解,并引导学生对一直以来语文学习之中所产生的框架及定向思维加以打破,使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例如,在《塞翁失马》这篇文章的教学之中,教师便可依据文章的情节,在各个阶段设置问题,如第一阶段“马丢了是好事坏事?”在第二阶段“马回来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在第三阶段“文中儿子腿摔伤是好事还是坏事?”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通常会因惯性思维对这三个问题回答,当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便开展下一个问题内容的讲解,学生便会发现事情的发展并不能按照常理来解释,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便会在对事物理解时拥有不同于以往的思维。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应提升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积极提升方面的重视,以创造性的意识及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方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以及普及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新课改的发展目标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尤其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仅能够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催化剂的功效。因此,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不断地完善和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成为教育界中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能力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在中学数学中深入贯彻和实施这一理念,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以及教学的最新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贴近生活的情境为最佳,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个生活实例:三楼的楼房着火了,消防员在救活的过程中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而梯子的底部距离墙基至少有2.5米,试问消防员要用几米的梯子最为合适?在同学们积极的讨论和思考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言语引导和帮助,引发学生在思考中运用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地引出勾股定理的有关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其次,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之一就是想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再引导学生应用转化、假设、逆推等方法找出最佳的解题思路,开拓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打好坚实的基础;再者,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之时,教师不必急于将解题方法告知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日常见闻,自己创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情境,在不断地探索和发掘中找出最方便的途径,为教学的顺利开展作良好的铺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和掌握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最新的关注动态,并将这些精华结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去,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更大的平台上得以锻炼和发挥。

二、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魅力。

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独有魅力不言而喻,适当的结合于中学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可以为教学的进步和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提供新鲜的活力。

详细一点来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国际象棋的起源的故事放映出来: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颗麦子,第二个放2颗,第三个放4颗,第四个放8颗,以此类推,直到放到第64个格子,我需要的就是这些粮食。放映完这个小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算算国王究竟能不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从而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被大大的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其创新能力的锻炼埋好伏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都知道函数的学习需要图像的配合,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像的演示,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让同学们在一目了然的课堂教学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的作业、优秀解题思路展示、小组成绩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开拓思维,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的实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室的带动下引导学生去探索和领悟知识,推动教学进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互动教学的采纳是十分必要的。问题是思维的来源,也是学生创新和探究思维发展的活力,教师要合理创设探究课题,比如在讲解“轴对称”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不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再将自己制作的诸如圆、等腰三角形等完全对折,引导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两个对称点的前提下如何画出对称轴?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在同学们积极的思考和讨论中,教师要适当的融入进去,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实践互动教学;在互动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尝试着将课堂“搬”出教室,带领学生来到实际生活中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踪影,并且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当然,良好的互动教学的运用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锻炼提供更多的活力因素。总而言之,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最新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才能真正地发挥它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在普及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总结和完善,才能获取理想的成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发掘,总结教学经验和借鉴精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更多的催化剂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峰.《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贺勇.《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7)

[3]马维民,孟令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四篇: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初探

袁悦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上海,201209

摘要: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要给他们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与环境,并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途径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地完成这一重大任务。

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 政治课本中写道: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而意识则是人形成思想、观念并进而升华到精神的前提。因此,培育创新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创新思想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精神。长久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已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显著成绩,但目前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

一、单纯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问题。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想的萌芽和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加深对培育大学生创新思想重要性问题的认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开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想的有效的新方法。

1、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思想的萌芽和初级阶段”,而学校又是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场所。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和引导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指出,学习总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发生的变化。目前,有些教师的教案亘古不变、传授内容跟不上时代、教学方式呆板,极度缺乏创新。这一僵化、老套的填鸭式教学,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很不利的。因此,首

先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改善,使教师的教案丰富多彩、传授内容新颖先进、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启发式教学启迪和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要通过宣传来弘扬创新思想。

单有课堂教学的启发是不够的,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在全校范围大力宣传和弘扬创新思想,与课堂教育相辅相成,帮助大学生意识到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以此激发大学生追求创新思想的动力,从而由思想到实践,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要改善教育环境,营造民主氛围

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认为,人类在改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江泽民更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可见,要把学生的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必须注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1.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必须进行改革。为此,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对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和相关交叉学科的新理论十分熟悉;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特点,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望,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教学活动。比如作者本人是保险学院的,在保险学专业课的学习中,任课老师经常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或设计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有时举办小型的辩论会,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法律依据判断案例的正确走向。同时,学院也举办了“睿保杯”保险创意规划大赛,旨在鼓励学生根据所给的案例,自主调查研究,设计出最适合案例家庭情况的保险方案。这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积极指导学生完成从知识继承者到知识创造者的转变,使其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营造民主的氛围。大学生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可以发扬民主,把老掉牙的旧制

度更新为符合时代的有创新意识又有效的管理制度。而民主的氛围也能激发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使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1.积极探索和广泛开辟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更与学校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应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逐渐强化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学校应与社会各界联合,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大学应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拟题目进行研究。学校应将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学分、选派教师作指导,比如我校的“工行杯”和“金融消费者服务队”活动就是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展第二课堂。要着力构建适合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要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通过整体环境的熏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呵护和培养。

2.要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适当增加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内容,给大学生提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需求;通过生产实践,有助于学生发现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在现实条件下遇到的新挑战,从而为寻找“创新点”、确立“创新选题”创造条件;通过亲自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深化,在科研中提升知识。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实现多侧面、多领域的锻炼;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的创新性、提高实践的层次,在实践内容和形式上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每次实践活动的效率,防止实践走过场、图形式。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组织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环境下,面对不断变换的对象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出创造举动。要为大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创造条件。应积极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可以成立学生课外科技小组,或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使学生有自我发挥能动性的空间,进而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科研活动应尽量结合专业开展。教师还可将自己科研项目的知识和经验融会到教学内容之中,这既可使大学生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又能增强其科研意识、创新意识。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而尊重、鼓励和奖励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强化效能。因此,要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核心,有意识地培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的、整体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此,要允许各学术思想的充分讨论,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活跃学术空气,允许“标新立异”;学校还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节”、开辟科技创新论坛、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举办学术讲座、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教授、博士为大学生做讲座,以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方式介绍其成长成才的经历;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创造发明比赛等,以培养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丰富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

1、要建立、健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手段。要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

度为基础的教学制度,探讨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多样的选拔制度、多元的评价标准。要改变单纯以在校表现为观察视野的现实评价状况,在评价中要努力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把评价重心向创新能力倾斜。

2、建立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就业结果和今后的发展直接挂钩。

建立和健全奖励机制。现代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就总体而言,对大学生的正面激励远远优于负面批评,正面激励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善于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要允许并鼓励不同意见的发表,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要鼓励发明创造,给“异想天开”者以有力的支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和褒奖;要允许探索中的错误,不责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高校有关部门要设法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并投入专项资金,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和在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大学生予以奖励。比如对于参加科技发明和科研活动、公开发表作品、参加各类竞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学分或颁发证书或作为评优评先的参评条件。只有这样,学生参与的热忱才会高涨,学生的创新成果也会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文辅国.知识经济需要何种人才[J].跨世纪人才,2000(8).

3.张庆林.创造性研究手册[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童爱玲.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5(4).

5.夏越新.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决策探索,2003(5).

6.周进.延边大学报 2007年9月

第五篇:创新能力论文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并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求知与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培训工作必须切实转变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思维模式, 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一、树立新的培训理念,把创新能力培养纳入职工培训体系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创新培训的必要性

更新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明显不同于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应用知识创新的水平和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2、把创新培训纳入职工培训体系

职工培训既要向职工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也要重视职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要把创新培训贯穿到每个环节,从培训模式、过程、方法等进行创新。

二、教学与技能操作培训重在创新

1、在教学中培养职工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要为职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多样性,使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标新立异展示自己的个性,摒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设置一定的情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提出问题,由职工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则启发职工求异思维,鼓励职工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从而培养职工创新思维的能力。

2、技能培训要着力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

在职工培训中,不仅要使学员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要使学员善于将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能够解决生产技术实际问题,并且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转化为生产力。要加强教学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技能培训要以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不能仅停留在学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层面上,要以企业发展目标,开展创新能力培训。

下载创新能力论文即兴创作论文:浅论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能力论文即兴创作论文:浅论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创新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教师......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中学化学是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的......

    改革音乐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也不例外。我认为,小学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

    物理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关键词:培养 激发引导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共识到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

    创新能力论文1

    继续教育结业论文 所在单位:………………………………姓名:………… 时间:………………………………浅谈企业员工培训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我在教学中对进行创新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