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6.2《人性的复苏》教案(人民版必修3)

时间:2019-05-15 05:2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历史:6.2《人性的复苏》教案(人民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历史:6.2《人性的复苏》教案(人民版必修3)》。

第一篇:高二历史:6.2《人性的复苏》教案(人民版必修3)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二 人性的复苏

导入新课(板书:人)

师: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个关于人的话题。请看著名哲学家吕秀才为大家表演的一段情景剧。(播放《武林外传》视频)

师:吕秀才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人和宇宙有必然的联系吗?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这个问题不仅精神错乱的姬无命无法解决,恐怕在座各位也是束手无策。What shall we do?坐而思不如起而行,让我们一起出发去寻找答案吧!有句话说得好:Just do it!Let’s go.(幻灯:欧洲人性之旅)

师: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参加了欧洲人性之旅,希望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素有“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之称的古希腊。这儿的哲学家一抓一大把,应该有人能解答我们的问题吧!问:“您怎么看待人和宇宙的关系?”

访问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世界的标准。” 访问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人的道德才是绝对的标准。”

师:从访谈中我们看出古希腊的学者们把人看作是世界的中心,人取代了神的地位。欧洲的人文精神从此产生了。

(出示幻灯古希腊 人文精神的起源)

师: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呢?到下一站去看看吧!

顺着时间的长河,我们来到了中世纪。面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主教说:人到世上是来赎罪的,必须控制自己的所有欲望,才能上天堂。人间是痛苦的,只有天堂才是幸福的所在。不许享受!不许思考!不许哭!不许笑!否则就等着下地狱吧!这样有多痛苦?我们来实验一下。

(生同桌两人面对面,不许有表情,持续十秒)师:感觉如何? 生答。

师:我们才憋了十秒就憋不住了,欧洲人可是忍了好几百年呢!他们的人性被压抑得快要窒息了。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沦为神的奴隶。

(出示幻灯中世纪 人性被压抑)

师:经过刚才的体验我们知道,压抑人性是很痛苦的,也是压不住的。它就像石头下面的草,迟早会把石头顶翻过去。沿着中世纪黑暗的长廊向前走,果然,在14—17世纪我们看到光明取代了黑暗。这是谁发出的光芒? 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师:为什么它能发出光芒。

生:人文主义、复苏人性、重视人等。

师:是的,正是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再次得到了重视,人性得到了复苏,人文主义产生了。

(出示幻灯 14—17世纪人性复苏—人文主义)

(板书:人文主义)讲授新课

师:我们进入旅行的第三站,主题:人文主义。可是到哪去寻找人文主义的踪迹,怎么找呢?请一位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生读课标点击)

师:谢谢你的介绍。为了方便旅行,咱们把导游说的概况整理一下,方便咱们按图索骥。(师生共同完成教材梳理)

师:按照这个图,咱们得先去哪儿啊? 生:意大利、文艺复兴。

师:好的,目标:文艺复兴,路线:从意大利到英国。出发!(幻灯:文艺复兴)

师: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有无数的文艺作品可以欣赏,这回我们可以大饱眼福了!从刚才导游的介绍里,我们知道意大利有文学三杰、美术三杰。听说薄伽丘的《十日谈》是其中的代表作。咱们找来读一读吧!请看学案。(板书:文艺复兴 文学)

(学生分三组,读《十日谈》故事,说出每一个故事中人的特征。)

一.第二天第四则 追求财富,不择手段 二.第四天第一则 追求爱情,要求平等 三.第九天第二则 教会的虚伪,每个人都有欲望 师:你怎么评价这样的人? 生:优点:解放人性,抨击神权的虚伪;缺点:对人性中的丑陋一面也加以颂扬,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师:是啊,解放人性是伟大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人的本能,那么这个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毕竟,人活着不仅要有物质追求,更要追求真理和美德。莎士比亚的出现弥补了《十日谈》带给我们的遗憾。(生齐读《哈姆雷特》)

师:莎士比亚眼中的人有什么特征? 生:理性、才能、文雅、智慧„„

师:从《十日谈》到《哈姆雷特》,人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从本能到理性

板书:文学——解放人的本能→理性

师:与文学相比,美术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在下面的几幅画里,你又会看到什么样的人呢?(幻灯播放: 艺术作品)《纱罩圣母》母性之美 《蒙娜丽莎》人体之美 《雅典学院》智慧之美

师:从美术三杰的笔下,我们又发现了人性之美。(板书:艺术——发现人性之美)

师:英国学者佩森说:“文艺复兴是甜蜜与力量的结合。”古典文化从中世纪的沉睡中苏醒,这种睡美人被吻醒的甜蜜加上资产阶级刚从人间发现的人的物质与精神的力量,对中世纪神学展开了猛烈的冲击。神权的花岗岩大厦开始出现裂缝。

离开意大利和英国,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哪里? 生: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师:欧洲几乎全民信教。中世纪以来,天主教会的恶行已是罄竹难书,尤其是德意志,成为了教皇的奶牛。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影响下,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日甚一日,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幻灯:宗教改革)

师: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罗马教廷正是这样的疯子,它贪得无厌,利用“赎罪券”聚敛财富。是可忍,孰不可忍。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终于按捺不住,发出了愤怒的呐喊。(链接到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辩论)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了一纸战书,名叫《九十五条论纲》。大家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份针对“赎罪券”的辩论纲领。我们假设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教堂中,路德和教皇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德国各阶层代表赶来观战。辩题是“赎罪券”是否能赎罪,辩论双方:正方 罗马教廷;反方 路德。请两位辩才出众的同学分别扮演教皇和路德,根据学案上的素材准备辩词。(幻灯打出字幕)

辩题:“赎罪券”是否能赎罪

正方 罗马教廷 反方 马丁·路德

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学生活动:辩论

师:谢谢两位的精彩辩论。咱们班果然是藏龙卧虎,两位同学不论是神态、风度还是论点论据,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当然,亲友团功不可没。从论辩的内容和结果来看,在当时情况下,路德的信仰就能得救虽然不可能彻底打败教皇,但是他敢站出来公开反对教会,并且得到这么多人支持,就已经使教廷颜面扫地。宗教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上层阶级的阳春白雪,那么宗教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下里巴人。越来越多的人民聚集在路德身边聆听他的教义。宗教改革的声势越来越大。

请看学案并思考,路德在这下面两部著作中阐述了哪些宗教主张? 生(阅读学案材料,讨论)

板书:宗教改革 教义(幻灯 播放材料)

一.《论善功》 信仰得救;廉洁教会

二.《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王权高于教权;自由读《圣经》 师:如果你是生活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个普通人,你发现生活有哪些变化? 生答(农民、商人等)

师: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居然真的发生了!真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老百姓终于发现,思想一旦解放,人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板书:宗教改革 教义——解放人的思想)

师:就像教皇说的那样,马丁·路德这个“闯入葡萄园的野猪”,在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瑞士、英国纷纷展开宗教改革,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幻灯 回到知识结构)师:从人的肉体到精神,从天上的神到世俗的人,14—17世纪的人文主义进行了如此全面的人性解放。它使欧洲度过了漫长的冰河世纪,又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人间景象。人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欧洲人把对神的敬畏转为对人的敬畏,神性至上变成了人性至上。(板书:→人性至上)(幻灯 回到人性之旅)

师:今天的旅行就先告一段落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次旅行的收获吧!在三站旅行中,我们的问题得到了三个答案:古希腊时以人为中心,以感觉或者道德为标准;中世纪以神为中心,人是微不足道的;14—17世纪,人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当然这里的人不是对古希腊的简单重复,他的身上有着时代的烙印,复苏的人性已经换了一颗资产阶级勇敢的心。

不知道你对哪一个答案感到满意,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复苏的人性——14—17世纪的人文主义。请问,你对它有何看法呢? 生谈看法。

师:谢谢各位同学的独到见解。我把同学们的观点归纳一下:

积极: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念。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开展,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胜利开辟了道路。

消极:此时的人文主义过于强调个人,容易形成个人主义。后来成为了殖民扩张和种族屠杀的理论依据。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宗教的排他性使各教派之间矛盾重重,甚至爆发战争,生灵涂炭。

师: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唐太宗说过:“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那么从14—17世纪的人身上,我们用“人”的眼光看出了这些得失之后,你会怎样去做呢?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生答

师:谢谢各位同学。我想把我的感悟也同大家一起分享。(幻灯 音乐 雨果的名言)

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

人心的宽广并不在于可以占有一切,而在于可以包容一切。人性中最宝贵的不是理性、更不是本能,而是爱。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包围之中,大爱无言,你感觉不到并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你没有用心去体会。我就是一个被爱包围的人,每当工作到深夜的时候,家人都会给我加件外套;看到我工作太忙脸色不好,妈妈想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听说我要来泰州参赛,我的学生写了贺卡给我加油„„有一首老歌是这样唱的:“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的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感谢大家!

第二篇:高二历史:《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人民版必修3)教案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3)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教学难点: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浪漫主义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2)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识记和掌握。

充分使用历史联想法,在学习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音乐、美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容。

运用阅读法、文献法找到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介绍文献进行阅读和欣赏,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形成清晰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把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的了解,明白欧洲大陆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军队的影响与冲击之下;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为追求理想世界而产生了浪漫主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一重积极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师:文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最绚烂多彩的部分,19世纪以后的文学、艺术则更是硕果累累,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本单元内容介绍的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主要是西方的文学艺术。大家可以翻开课本专题八的导语部分,浏览一下。看完我们就来了解这个专题的课标,看它要求我们要掌握什么。

投影:

了解19世纪以来以拜伦的《唐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欣赏凡高和毕加索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以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为例,理解19世纪以来的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理解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师:其实,我们这个专题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四块内容:文学、音乐、美术 和影视艺术,我们并不是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分析。我们是历史课,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分析这些文学艺术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等等。新课教授:

师:那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是19世纪初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与艺术,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课题: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师: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因而我们在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就,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下面我们看这课有哪些内容。

投影:课题及子目内容

师:有三个心灵的激荡,说的是文学。浪漫乐章说的是音乐,浪漫主义的狮子是绘画。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师:“浪漫”这个词大家一定很喜欢。大家还记得我们专题六中也有讲到一个浪漫主义吗?请大家翻开课本P99,这里提到的浪漫主义是什么呢?它宣扬人的感情至上。其实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浪漫主义也正源于此。

投影:

1.浪漫主义的含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师:我们今天要品味到的浪漫主义,是揭露现实的黑暗,号召人民向着理想而斗争的浪漫。它强调理想,追求自由,因为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社会的反映。

因此,这种浪漫主义诞生也有着其特有的时代背景。投影:2.背景

(1)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师: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投影:

(2)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师: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处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这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投影:

(3)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师: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师:大家看课本P126—127,书中给我们列举了一些作家。投影:英国:拜伦、雪莱和济慈

法国:雨果 俄国:普希金

德国:霍夫曼、海涅 师:浪漫主义文学发韧于德国,欧洲各国都有积极的成果,而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首先我们来了解英国。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杰出代表是拜伦。

(1)拜伦

投影:代表作、特色

师:他的代表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唐璜》。

他的作品特色是: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什么是“拜伦式英雄”呢?课本P126的最后一段第三行就有告诉我们。那是因为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而《唐璜》是拜伦最著名的一部诗体长篇小说。投影: 《唐璜》通过诗歌的主人公唐璜在欧洲各地的旅行经历,恋爱和冒险的经历,揭示了当时的时代黑影、丑恶、虚伪,向人们展示了当时欧洲社会现实的广阔图景,同时对现实的不满,也使诗人的诗中充满了讽刺、愤怒和战斗性。

师:我们看《唐璜》中的某些诗句,全班一起朗读,希望大家大家带着感情去读。

投影:

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

„„

不论那巨大的蝗虫,如何地 “毁灭”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师:大家想想,拜伦在这里想表达什么呢? 答:„„ 师::在这里,他说出了欧洲反动势力进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说,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这是一种讽刺的说法。蝗虫,“毁灭地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爱尔兰人饿得慌,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于是,他面对人民所受的痛苦,他号召人民要进行斗争。

事实上,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还积极参加殖民革命,号召人民要进行革命。

过渡: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拜伦,那么同样具有突出成就的法国是以谁为代表的呢?

答:„„(2)雨果

<1>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投影:代表作品 师:对,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出数量惊人的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著作。

1831年,他完成了著名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它以离奇、紧张的故事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绚烂多彩的场面和浓郁的抒情气氛而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1862年,雨果又完成著名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师:英国和法国我们都讲完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投影:

<2>特点:(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师: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而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投影:(2)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师:由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英法最快,而文化也是如此。

过渡:从我们了解的这些作品来看,浪漫主义文学直指当时的欧洲社会种种黑暗、丑恶、虚伪的现象,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文学家为这战歌写出了词,音乐家为这战歌谱写了曲。

二、浪漫乐章

浪漫主义音乐主要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从文学中去寻找题材,作曲家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因此,音乐的浪漫主义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晚了数十年。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一时期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哪些及他们有哪些代表作品。

1、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师:请同学们先看课本P127—128,然后回答问题。投影:

合作学习: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哪些?代表作品是什么?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答案。答:„„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重点了解贝多芬,一同感受贝多芬。(1)贝多芬 投影:【感受贝多芬】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自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师:他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师:那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吗? 答:„„

投影:<1>贝多芬代表作品及特色: 早期:《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师:贝多芬一生中写的九部交响曲是他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的作品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都以英雄为专题,激励人们与命运斗争。

大家知道《第三交响曲》为什么又称《英雄交响曲》吗?

投影:《第三交响曲》原名《英雄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简称《英雄交响曲》,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十分失望,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

师:贝多芬以此来向人们展现了他对拿破仑称帝的抗争精神。很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出他前期的作品充满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

投影:艺术特色:充满时代精神,蕴涵革命力量 师:而后期的作品则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的心灵,如后期作品有:《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投影:后期:《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这也许也跟人本身的心态有关。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更有拼劲,而到了晚年,大多希望过平静的生活,因此也会更倾向于和谐。也正因为这样,他后期的作品才会更多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的心灵。《第九交响曲》 也成为“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师:贝多芬有如此的成就,可是他的一生却是相当坎坷的。投影: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师:我们看这是贝多芬的助听器。投影:贝多芬的助听器

师: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难以想象他还能为后人创作那么多优秀作品。可见他对生活的态度是何等的积极向上。那么我们呢?是不是更应该对生活充满信心,积极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呢?

答:„„ 投影:

贝多芬代表作品及特色

师: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过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诉诸于阅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诉诸于听觉,美术是感观的艺术,诉诸于视觉,浪漫主义之风吹向文学、音乐,也吹向了画坛。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子目——浪漫主义的狮子,这部分实际是在介绍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

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把这个子目的内容看完,然后完成屏幕上的表格。师:我请一个同学来告诉我答案。生:„„ 投影:表格

师:下面我们看这幅图——《自由引导人民》,可他还有一个名字,谁会知道? 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1830年7有28日》。师:这是画家德拉克洛瓦所作的。从他的作品的另一个名称和这幅图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我们很显然就知道,画家这幅画就是取材于1830年法国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而进行的“七月革命”。

师:整幅画场面气势磅礴,用生动的人物造型,丰富炽烈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斗志昂扬的气氛。德拉克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而他本人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

总结:经过我们对文学、美术、音乐的了解,我们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浪漫情怀已有所了解,那我问大家,我要把这内容概括起来,用什么方法较好呢?

投影:图表

师:大家来完成图表。(下节课我再提问大家。)

第三篇:2012年高二历史练习:3.2 新文化运动 (人民版必修3)

补弱: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2.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3.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4.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5.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6.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性的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7. 2002年4月28日正式开馆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原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 8.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说明他()

A.提倡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B.主张进行文学革命

C.推崇“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 D.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9.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0.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1.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伟人”。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②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④发表《文学革命论》,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国现代化方面的小论文,结果在百度搜索到以下一段文字:“这是一位让人回味的思想者:诗人、教授、社会活动家、校长、院长、驻美大使„„他倡导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他的名字纠缠着20世纪中国史,纠缠着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这个人应该是()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郭沫若

13.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思想准备 C.打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 D.宣传文学革命

26. “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

A.进行维新变法 B.发动武昌起义

C.宣传实业救国

D.掀起新文化运动

27.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王韬 B.康有为 C.粱启超 D.陈独秀

28.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一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9.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种言论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0.蒋廷黻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摘引自《中国近代史大纲》)下列与“追求近代化”相悖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⑶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补弱:新文化运动

1、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中的“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可以看出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

2、答案 B。解析 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

3、答案 A解析 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4、答案 C解析 此文出自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从1916年9月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5、答案 D解析 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

6、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是首先要打倒中国的封建思想和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7、答案 B解析 《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故A、D错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也不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故C错误;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故B符合题意。

8、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而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民主和科学。

9、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陈独秀创办的刊物是《新青年》,为拯救中国,他主张中国人在思想观念上抛弃儒家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

10、答案 D解析 辛亥革命的失败、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促使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想西方学习的不足,从而在内容上开始由学习资本主义理论向社会主义理论转变,实践方式上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

11、答案 C解析 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陈独秀在政治方面的贡献,李大钊率先宣传十月革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故②③项错误,排除。

12、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如:“他„„社会改良、文学改良和白话文„„”陈独秀主张的是文学革命;鲁迅不可能担任驻美大使;郭沫若在时间上不符,故答案选B项。

13.C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批判封建的正统思想,打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舆论基础。A是其后期的内容之一。14.B从“无论何种学派”“ 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表面看来D项符合,这只是现象,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来看,这样做实质是鼓励符合历史潮流的新文化在北大传播。

15.D 文献A是1859年提出的,文献B是1897年严复等在天津创办的,文献C是同盟会1905年创办的机关报,文献D是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16.C 考查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对于旧道德,教材有明确的叙述,它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即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17.C 解答本题时应紧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将孔子奉为变革先师是为了减轻变法的阻碍;新文化运动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从思想上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18.D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认为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而代之以西方文明。可见,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与列强侵略的关系,则没有直接论述。19.A从“一战期间”“ 陈独秀”“ 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等即可判断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该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求变”的关键是变革思想观念。

20.【答案】D21.【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性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2.【答案】B 【点拨】洋务运动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近代的开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动摇了封建正统思

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⑵“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⑶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32、⑴观念变化:改变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⑵合理。理由:《纽约时报》认为维新变法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发动和依靠群众,揭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的弱点。

⑶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变化:在宣传民主和科学的基础上,一些先进分子开始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影响: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四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2课教案

篇一:2012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并认识其根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能力。理解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通过学生预习(围绕胡克、拉马克、达尔文等生物学家,自制小课件)、课堂展示本课主要内容,促进同学的互相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化论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难点: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关于生命起源的五种说法。神创论(或神造说);自生论(或自然发生说);生源论(或生生说)“腐草化萤”、“泥土变鱼”;宇宙生命论(或泛生说)“地上生命,天外飞来”;新自生论(或化学进化说)。你认可哪种观点呢?

讲述新课

一、教会的禁锢:

1、神创说内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神创造的。

世界各民族由于所处的地区、生产活动、生活习俗都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各种文化都毫无例外地留下了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这些神话虽然说法不一,2、欧洲基督教上帝创世说的影响:

(1)基督教会在欧洲成为精神支柱,被视为天经地义。

(2)基督教会打击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与回顾已学知识。

①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为了进行血液循环的研究,违反教会不许解剖人体的禁令,被教会以异端罪判处死刑。

②17世纪被罗马教皇处死的布鲁诺: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生物进化论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原因(背景):

(1)思想基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人文主义思潮对基督教神学的冲击,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物质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思想和视野更加开放;

一方面从17世纪后期开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美法德等国建立,打击了封建势力和教会力量。另一方面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3)理论基础: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①发现: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片时发现了细胞;

②发展与完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向学生稍作介绍,不必花过多教学时间)1838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植物细胞学说;

1839年德意志动物学家施旺把这一学说从植物学扩展到动物学,并进而建立起统一的细胞学说。

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德马克等人把细胞学说和胚胎学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了细胞分裂,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③意义:细胞学说的确立与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过渡:正是在对细胞学说研究的基础上,一批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生物界中不同物种之间不仅存在联系,而且物种是可变的。拉马克提出生物进化论。

2、拉马克——进化论的的倡导者和先驱

(1)生平简介: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1744-1829)是法国伟大的博物学家。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提出了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演变而来的。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2)主要成就:

①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②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著名的进化原则。

前者指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用会退化,比如长颈鹿的长脖子就是它经常吃高处的树叶的结果。后者指后天获得的新性状有可能遗传下去,如脖子长的长颈鹿,其后代的脖子一般也长。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

(3)意义: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者:

1、创立标志: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勤勉观察和收集资料──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2、理论观点:(d76知识梳理)

(1)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核心的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凡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那些有利的变异,经过世代的传递,逐

(1)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

(2)对欧洲学术界的影响: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比如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3)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如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53—1921年)译述了赫胥黎的部分著作,名曰《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

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本课小结

19世纪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破解生命起源之谜取得的重大突破。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打破了上帝7天造就世上万物和人类的神话,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思想促进了亚洲等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篇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精品)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识点:神创说,上帝创世说和精神独裁,施莱登、施旺提出和确立的细胞学说,拉马克的进化论观点,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及其进化观点。

(2)能力:理解神创说长期盛行的原因;理解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思想界、科学界、宗教界、社会进步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神创说能够成为生

命起源的共识并长期流行的原因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对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归纳,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辉煌科学成就背后科学家的艰辛和努力,领略其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作风,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吃苦精神和毅力品质的目的。

(2)加深对进化论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政治、经济、思想、科学几方面之间的关系,充分体会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教学重点 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教学难点 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

教学方法 谈话法 问题法 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

景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请三位同学讲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上帝创世》。这三个故事围绕的中心问题都是人类和世界万物的起源问题,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认为神创造了世界。那么同学们是怎么看待生命起源这个问题的呢?

(授新课)第12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不停地在探索生命起源的问题,但在19世纪以前的人们更多的是相信神创说,其中以基督教会的上帝创世说影响最大。

一、教会的禁锢 1.上帝创世说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上帝创世说能够长期流行?

(投影)2.上帝创世说能够长期流行的原因:

(1)生产力低下,导致知识贫乏;

(2)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为现实不平等辩护;

(3)教会垄断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精神独裁。

(知识升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创世说的长期流行是生产力

低下的结果,是教会禁锢的结果。这也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的哲学原理,也就是我们常常提起的“一定时期思想文化的现象是由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现象决定的”。

那么,教会的禁锢会给科学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投影)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科学家的图片:哥白尼、布鲁诺、塞尔

维特。

(学生)讲述他们遭到教会打击的经历并由此分析教会禁锢给科学

带来的影响。

(投影)3.影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过渡)神创说虽然长期流行,但不可能永远流行。在神学的夹缝中,科学正悄悄发生着变化,至19世纪中期终于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投影)

二、生物进化论

1.创立的标志——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师)简单介绍不同时期人们对《物种起源》的评价

(提问)在这本书里达尔文阐述了哪些观点?请阅读课本进行归纳。(生)回答略

(投影)2.主要观点:

(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

(2)自然选择;

(3)物竞天择;

(4)适者生存。

(投影)图片和材料说明以上观点

(学生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生物进化论在19世纪

中期由达尔文创立?

(投影)3.创立的原因: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方面、科技方面和个人因素等。(知识升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同时也是科学家顽强探索、大胆创新的结果。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人物则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投影)阅读三则材料,分析生物进化论带来的影响。4.影响:

(1)对思想和宗教的影响;

(2)对自然科学本身的影响;

(3)对人文科学的影响;

(4)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学生探究活动)由生物进化引发的思考

(结束语)(1)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自然选择保持了生物界的平衡,使各种物种得以正常生存。人类必须正确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关于人类社会的和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生物界的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今日之世界充满竞争,中国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才能“适者生存”;今日之中国同样充满竞争,而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把自己塑造成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惟有如此才能“适者生存”。

篇三: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6课教学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6课教学案

主备人李荣建 审核人刘军 时间 编号 1 2 3 4 5 篇四:高中历史必修三12课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本溪县第一中学 孙明霞

教材地位: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课,重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匠j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人文主 义 贯穿本课始终,它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文艺复兴反封建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产生许多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艺复兴的时间和实质,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通过文艺复兴巨匠的作品体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设置,设题引思,探究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解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实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密切关系;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尊重人和人性的情怀,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对文艺作品的介绍欣赏,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情趣态度.教学重点:文艺复兴巨匠及其成就;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文艺复兴巨匠的作品来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具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平时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沟通以及测试考核了解到: 1,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底子薄,基础比较差,学习自主性需要慢慢培养,因此以课前发学案方式让学生先预习,学案主要是填空,问题提纲,目的是督促学生看书预习;2,经过一年的教学训练,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3,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时期,喜欢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具有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4,学生能根据预习和提示进行回答,并乐于表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教学手段: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营造课堂自主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积极性,培养能力,树立积极向上民主团结的道德情感;主要采用课前发学案学生自主预习查资料,课上采用提问式,讨论式,阅读讲解,适时展示历史史料让学生阅读并结合本课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关键问题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我的太阳

导言: 这首歌曲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听着这样美妙的歌声,我们的思绪会情不自禁地飞向那个以自由,浪漫,艺术而文明的国度——意大利.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时光隧道回到14世纪的意大利,去了解一下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正是这场运动,才为意大利注入了更加浓烈的自由,文明,艺术的色彩.讲授新课: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多媒体展示问题提纲:1,什么叫文艺复兴运动 2,14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状况怎样 3,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会首先出现在意大利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史料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特别指出根本原因)目的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4世纪的欧洲处于宗教神学的垄断控制下,宣扬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人们长期生活在缺少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中,而此时的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获得财富利益和人生的享受,可是这些都受到封建神学的严重束缚,于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这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运动.继续展示问题提纲: 4,那么为什么叫文艺复兴 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个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过渡: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诞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一时期,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正是他们天才般的创造力,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引领人们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束缚,走向了尊重人性,崇尚科学,追求自由的近代社会.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文学巨匠,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同来感受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多媒体展示薄伽丘画像导入

一,薄伽丘与《十日谈》

学生发言:介绍薄伽丘与《十日谈》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十日谈》的写作背景

课件展示《十日谈》的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到深山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十八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回见到女性的儿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让他赶紧低头,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了绿鹅,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老头这时明白了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的多了.设计问题: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什么观念的束缚 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唯独看上了绿鹅说明了什么 故事的宗旨要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自由发挥)教师总结:小说的宗旨在于抨击中世纪神学所宣传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的享受.过渡:《十日谈》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文学巨著,薄伽丘也被称为欧洲短篇小说之父.那么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为打破宗教神学束缚作出贡献的人物还有哪些呢(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回答:还有但丁——《神曲》,彼特拉特的《歌集》——人文主义之父.过渡: 当然,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除了我们所介绍的文学家以外还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大胆的直接从宗教题材的艺术创作中发掘出人性的精神,将现实世界中真善美注入到宗教画的艺术形象中,弘扬人文主义.下面我们来介绍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艺坛三杰.二,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艺坛三杰

多媒体展示:《蒙娜丽莎》导入文艺复兴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 1,达芬奇

学生发言: 简介达芬奇

赏析《蒙娜丽莎》

提问: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蒙娜丽莎的形象中大家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蒙娜丽莎》使我们感受到一个清新自然恬静幸福的贵妇形象,她来自生活,来自现实.达芬奇将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与美丽的外形巧妙的结合表现了艺术家对女性美和人的丰

富精神生活的赞赏.提出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的人性觉醒口号.肖像画《蒙娜丽莎》被誉为世界美术杰作之冠.过渡语: 欣赏完《蒙娜丽莎》,我们在感受一下达芬奇的另一作品《最后的晚餐》 多媒体展示:《最后的晚餐》学生阅读材料,进行艺术欣赏,感悟人文主义内涵

教师总结:中世纪的绘画和雕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和圣徒都有固定的画法,其姿态和表情都是固定不变的.而达 芬奇的画突破了圣像图的画法,画中所有的人物包括耶稣等都被刻画成现实生活中的人,形态与常人无异,用写实的笔法解释了人性的善恶.过渡语:在达芬奇名声传遍意大利之际,另一颗璀璨的明星出现在艺坛上,这就是雕刻家米开朗琪罗

多媒体展示画像导入——米开朗琪罗 2,米开朗琪罗

学生发言:简介米开朗琪罗

多媒体展示:《大卫》 《摩西》两幅作品,学生阅读材料进行赏析

设计问题:从两幅雕塑作品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力量,希望,勇气,自由,人体的美

教师总结:很好,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强劲有力,雄浑壮美,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 气,这就是人性的觉醒.多媒体展示画像导入——拉斐尔 3,拉斐尔

学生发言:简介拉斐尔

多媒体展示:《西斯廷圣母》和中世纪的圣母圣子图

探究合作: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比较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学生进行讨论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中世纪的圣母表情严肃呆板,没有体现出母子之间的温情,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恬静,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富有人情味,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回归.过渡语:以上我们学习的是14,15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巨匠,到了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一时间,群星荟萃.在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

三,莎士比亚的戏剧

学生发言:介绍莎士比亚和他的代表作品

多媒体展示:哈姆雷特的一段经典独白,学生朗读体会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提出问题:从哈姆雷特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赞美人,肯定人,提升了人性的尊严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内容,带领学生共同感受人文主义者对爱情,理想的追求与封建现实之间发生冲突而出现的充满诗意的悲剧.小结:14,15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要求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要求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来获得财富和利益,为此文艺复兴运动兴起.通过学习我们会发现文艺复兴巨匠们的作品有共性,是什么呢 那就是都表达了人性的美,强调人的价值,要求解放人性,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生活的享受,在所有的作品中都弘扬了一种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因此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在此强调人文主义的含义和文艺复兴运动

的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进行的思想文化运动.)那么弘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以及以后的欧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展示史料学生阅读分析概括: 1,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2,促进了思想的解放;3,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教学反馈:以上我们对文艺复兴时期五位巨匠生平进行了了解,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赏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巨匠的风采: 多媒体展示图表(学生探究合作,培养总结概括能力)人物

作品

艺术特色或内容

作品的相同之处

影响(作用)薄伽丘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结束语: 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正是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的心灵,宣扬了人的理性,人类才能步入这个思想解放,自由文明的社会.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人文精神 作为处于自我,国家和世界中的个人应该具备哪些人文品质(学生反思,知识的升华)板书设计: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一,薄伽丘与《十日谈》

二,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艺坛三杰 1,达芬奇 2,米开朗琪罗 3,拉斐尔

三,莎士比亚的戏剧

总结: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反思:认真备课备学生,了解学情,设计合理的问题提纲让学生提前预习,这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有非常大的帮助,应该让学生养成这个好习惯;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合理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为适应高考平时教学中适时展示历史史料让学生阅读并结合本课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篇五: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人民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 “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 “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一、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建议教师向学生讲明确: 1.“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科书以四个子目分别讲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炼诸子思想主张知识要点,以利于记忆。方法可以选择结构法或表格法。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记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吴起、申不害等。法家内部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个不同学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二、建议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二 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目,汉代以来对“焚书坑儒”的批判。第二目,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第三目,太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第四目,科举制的实行,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讲授时要结合课本p8“学习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来分析理解秦代“焚书坑儒”的目的: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

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新课标历史教科书必修一:

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3、科举制对文化影响

让学生联系课本资源如“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并用辨证的观点从两方面分析,归纳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五、小结: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

三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五篇:高二历史必修3 电影与电视

高二历史必修3 电影与电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电影电视的诞生及其发展历程,知道卢米埃尔兄弟、格里菲斯、卓别林、贝尔德等人在不同领域对电影、电视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体会电影、电视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析,欣赏作品,师生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切身体会阐述影视艺术的魅力和影响,研讨分析影视的利弊。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渗透辨别良莠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电视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利弊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欣赏作品,师生讨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则使人们可以坐在家中环视全球。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各种新气息,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

(二)讲授新课

一、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1)影视艺术出现和发展条件

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精神需求提高,需要不断的推出满足观众期待需求的作品。(2)电影的发明阶段

路易·卢米埃尔,法国电影发明家和电影导演,他制成的“活动电影机”可以将活动的物像用摄影机拍摄在胶片上,又能通过放映机将这些记录在胶片上的活动物像投射到银幕上──是一种既是摄影机同时又是放映机和洗印机的机器,满足了多人观看的需要。

(3)无声片(又称“默片”)发展并进入全盛时期(20世纪初~1927年)

无声片时代,涌现了一批世界电影名作和著名艺术家。格里菲斯(1875—1948),美国著名导演、著名电影理论家,公认的电影艺术的奠基人。在格里菲斯之前的电影基本上离不开戏剧美学的范畴,但从1908年以后,格里菲斯开始进行探索、吸收别人的发明并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他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电影叙事语言。《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就是格里菲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因此,他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

用心爱心专心

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作为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最大的贡献是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卓别林一生主演过80多部影片。1972年,美国影艺学院特别颁了奥斯卡奖表扬卓别林对影坛的特殊贡献。

(4)电影艺术的成熟期

20世纪20~40年代是电影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白转向彩色,由小规模、低技术制作形成大规模、系列化和专业化制作的转变时代。1925年,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投资数百万美元,终于解决了有声电影的关键技术──音画同步的问题。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率先购买了该技术,1927年该公司拍摄了电影《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只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它使对白、音乐、歌唱融为一体,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有声片时期的开始,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自此,电影具备了画面、声音和色彩三大要素。

二、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发展

贝尔德(1888—1946),英国工程师。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1925年他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1926年1月28日,《泰晤士报》报导了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贝尔德也由于第一个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称为“电视之父”。此后,贝尔德还对彩色电视、日光电视、立体电视、大屏幕电视进行了研究。电视发明的几十年来,技术迅速发展,黑白电视机正在从大城市消失,彩色电视机、立体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正在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电视时代”里。美国1576家电视台中的46家电视台,从1998年11月起在洛杉矾等23个大城市正式播出数字电视节目。其中23家从11月1日开始在10个城市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专家们认为,这标志着新的“电视时代”的开始,其影响将超出电视工业本身。

三、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1)影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2)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3)影视艺术与其他艺术既区别又联系,它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4)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5)由于电视本身的特点,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主要由电视、广播、网络这三种远程教育方式构建。

(三)巩固小结:电影与电视的发明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则使人们可以坐在家中环视全球。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

(四)课堂练习:课后解析与探究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我测评

用心爱心专心

板书

第20课电影与电视

一、电影无声电影

二、电视

电视的功能

用心爱心专心电视的优势

下载高二历史:6.2《人性的复苏》教案(人民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历史:6.2《人性的复苏》教案(人民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宋明理学》教案(人民版必修3)(共5篇)

    三、宋明理学 【内容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教案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

    必修3教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2010.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们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提高分析历史......

    历史 必修3 总结(5篇)

    《伤寒杂病论》简史 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 时光到了晋朝,《......

    高二英语必修5 unit 3 教案(大全)

    Teaching Plan for Book 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 Teaching Goals: 1. Predicting the good and bad changes in the future. 2. imagine the alien creatures. Teaching......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四复习教案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概述: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缩小与发......

    《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3(人民版必修1)

    民主政治的扩展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法兰西第三......

    高中历史 教案 人民版必修3(共五则范文)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专题式学习。他们思维较活跃、具备了一定的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