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系列丛书的使用
教材的使用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工具,同时也是教学的一种思路。当教师拿到一本全新的教材时,如何正确的使用是教材,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懂教材要做到一下几个步骤。教材中的前言,目录,教材具体内容
教材的前言:很多时候,我们读书会越过前言,直接进入正文。但是,现代汉语教材中前言是很重要的,因为里面写着对学生的目标要求,以及分配。例如《HSK标准教程》中,对于课程的分配,以及一节课的建议授课时长,描写的很详细。又如《博雅汉语》中,每个单元如何设计课程,给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这些对于新老师,或者初次使用这些汉语书的老师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前言的作用就是在我们脑海中形成第一层框架。也就是备课前最原始的一个阶段——备教材。
教材的目录:目录体现的是这本书的构架,有些书是以单元为单位,单元下有两到三课(例如:《日常汉语》),还有的是以课为单位《HSK标准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的书,一个单元是一个主题。主题下有几个篇目(几课),篇目的标题是什么?篇目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能否从篇目的标题上找到本课的知识点?这是我们看目录的目的。例如:《日常汉语初级》第四单元“邀约”,第一课为“你最近忙吗?”“明天有空吗?”,这其实是邀约之前要问的话术。因此学生学习本课后,至少要知道,想邀请别的时候,首先如何发问。又如第五单元“打的”第一课“我到了给你打电话”第二课“请问你要去哪里?”第三课“我到了”,首先三课的标题,是事件发生的顺序,同时第一课中出现了介词“给”的用法,以及“了”的用法,因此有时我们有时也可从标题中分析出这课的重要的语法点是什么。
以课为单位的书,一课的标题是什么?话题形式出现还是以一句话出现?内容是什么?与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HSK通用汉语》都是以话题形式出现的。例如《HSK 2》“生病”“旅游”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话题。一句话的标题例如:《HSK标准教程》“桌子上放着很多饮料”“我最近越来越胖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语法点是什么。
有的教材的目录会很详细,本课的单词有哪些,语法有哪些,注释有哪些,文化拓展是什么?这些内容都会给我一定的启发,知道单词语法的难度是什么,文化的难度以及拓展的多少。因此研读目录是我们框架的第二层,这一层框架是对教材具体内容的一个大体了解。
教材的中每一课的具体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备课的时候要有思路,每一课的结构,其实就是一个大体的教学思路。从热身——课文——生词——语法——练习——拓展。这也是我们的教学步骤。现在思路有了,剩下的就是细化教学内容了。如何细化这又是一个问题了。根据思路,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热身。有的教材中有配套的热身练习,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共同完成。根据不同的级别热身的难度也不同。《HSK三级》中主要是图文并茂,但是书上的热身是一部分,教师还可以添加新内容。(例如《HSK三级第一课》)。稍微高一点的级别则是回答问题的方式,而且是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内容进行回答(例如《博雅汉语》),有的书中没有明确的热身活动这一编排,所以要求教师自己进行设计。
第二,课文。不同级别的课文呈现方式也不一样。初级的主要以对话为主,中高级主要以篇章出现。初级时,课文主要与语法相关。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对课文提一些问题。(例如《HSK三级》),有些课文内容很长,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图标式,线索式展示)中高级的课文主要以篇章出现,短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主要内容,长的教师可以分段来总结归纳,也可分段来提问。
第三,生词。词汇量的掌握,是学生学习中文的一大要点,尤其是对于中高级的学生来说,词汇量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了自己汉语水平。因此书中出现的词汇列表也是我们要在课上重点讲解的内容。词汇在于如何去运用,因此讲解方式也要符合这项原则。例如:“照顾”——妈妈照顾孩子——孩子照顾小猫/小狗——照顾得很好——谁照顾你?一个词汇不仅教了含义,也教了运用。如果一课中的词汇很多,教师可以进行归类,然后挑重点讲解。例如《通用汉语HSK2——考试》,“考试”——考试的种类有什么?——考试合格/不合格——你喜欢考试吗?——你准备复习考试了吗?一方面我们在讲解生词,另外一方面也是在领学生复习学过的词汇。中文的词汇就像一个九连环,每一个词汇都是环环相扣的,老师在教词汇的时候就好比是在解连环,但是如果没有规律的去教学,到最后还是要从头开始,重新解。因此不能将生词全权交给学生,教师也要起到一定引导作用。
第三,练习。教材中有的练习,一定要学生完成。除此以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练习形式,例如:教学汉字时,可以补充汉字的辨析。语法练习的形式也有很多,完成句子,选择,连线等。以及适当增加课堂活动。练习是考察学生的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水平的一个途径,因此做练习题格外重要。
第四,拓展。这部分的拓展主要是文化方面。拓展文化给学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讲解的方式。例如“中秋节”初级时,可能讲授的是中秋节时中国人常吃月饼,这是一传统习俗。中级时,可能会讲解与中秋节相关的俗语“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高级时,则是中秋节的来历,那一天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感情。讲解的方式文化要言简意干,避免长篇大论。初级的教材上可能没有文化拓展,有的是汉字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每课后面的汉字,通过一些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思和记住写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材的使用的全部内容。在教授外国学生的前,教师要先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读懂教材也是教师的一种必备技能。研读教材的过程中也是对课程一种宏观的把控。掌握了一定方法后,无论是什么教材,我们都可以游刃有余的进行教学了。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隔音符号(’)的使用
对外汉语教学:隔音符号(’)的使用
《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五部分是“隔音符号”。里面规定:“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ao(皮袄)”。
分析
1、“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用《汉语拼音方案》记写汉语的时候,要按词连写(不是一个一个音节分开写),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就要把两个或多个音节连接着写,音节之间不能有空隙,例如tóngxué(同学)、yòu’éryuán(幼儿园)。
2、“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让我们先看例子。拼音词fangan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反感”?“方案”?不易确定。如果要表示的是“方案”,那么,拼音方案规定需写成fang’an,即:在音节fang和an之间加个隔音符号(’)。否则,就是别的意思。再比如xian,是什么意思?“仙(先)”?“西安”?如果要表示的是“西安”,就应该在xi和an之间加上隔音符号。另外,x字母大写,成为Xī’ān。又如前面的例子yòu’éryuán(幼儿园),尽管you和er之间如果不加隔音符号并不会出现“是yo和uer,还是you和er?”的疑问(因为汉语里没有yo和uer这样的音节),可是为了使音节界限更加明晰,在you和er之间还是用上隔音符号为好。
隔音符号的用途,实际上跟y,w是一样的。《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i要改作y或在i前加上y,如yīyào(医药);u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u要改作 w,或在u前加上w,如wēiwǔ(威武);ü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ü要写作yu,如yǔyī(雨衣)。《汉语拼音方案》关于音节没有声母时用y、w代替i、u,或在i、u之前加y、w,以及用yu代替ü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i行、u行、ü行韵母连接在别的音节后时音节界限的分明。试想“医药”如果不写成yīyào而写成īiào,它的两个音节的面貌是何等模糊难辨。所以,y、w实际上是两个起隔音作用的字母,而“’”则是起隔音作用的符号。前者用于i行、u行、ü行韵母的音节,后者用于a,o,e 起头的音节。
学习专业对外汉语课程,考取国际教师资格,做外国人的中文教师,就在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国际汉语教师考试中心!
第三篇:论对外汉语媒介语的使用
论对外汉语媒介语的使用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些人主张使用通用媒介语(英语)进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些人则不主张使用。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非英语母语生源,或者中国周边生源占到了留学生的绝大多数,并且这个态势还相当稳定。留学生的构成态势是一个客观事实,这个事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英语这个通用媒介语的作用、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媒介语;对外汉语;适度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教学法不断地涌现,在课堂教授语言的选择方面,有些提倡“过渡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先使用母语教学慢慢过渡到全汉语教学);有些提倡“封闭式”教学法(即为学生提供全汉语的封闭语言环境);还有些提倡“母语化”教学法(即通过加强操练等使用全汉语的教授反复刺激学生习得汉语)。其中,鼓励后两种,也就是外汉老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全中文,试图进行母语化外语教育的推崇者不占少数。但经过了这次经历,加之又联想到当初学习英语时,教学过程中大量母语的使用并没有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我们的英语学习。我们不禁质疑,当今课堂教学中人们所推崇的“封闭式”语言教学环境的.在现在的汉语培训市场,高校倾向于完全不用媒介语(这在中高阶段是完全应该的),培训公司相对持开放态度---这是因为培训公司了解也需要了解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也可以通过调整相应做法,来吸引客户,从而得以生存。
我认为,不能完全否定媒介语。如果说媒介语不重要,在汉语培训市场,为什么招聘汉语教师时,对英语或其他小语种有明确的要求?语言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师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学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坚决杜绝使用媒介语的教学方法可能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在泰国从事对外汉语工作,有些教学机构就对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不会泰语者不能成为该校的汉语教师——尽管这位老师可能教学经验很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很多国际学校则是要求老师必须精通英语,才能在该校工作。这样做尽管有一刀切之嫌,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机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谓媒介语,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实现与无汉语基础或少量汉语基础的汉语留学生的沟通而使用的他种语言。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媒介语就是英语。很多人认为,如果教师不懂学生母语或者没有师生双方都能理解的辅助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将无法进行。一方面,利用媒介语进行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次,媒介语的适当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我认为,媒介语可以适当使用。尤其是教授名词时可以适当使用媒介语,前提是这些名词所使用的媒介语与汉语呈现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在教授“桌子”这个名词时,如果利用了媒介语”table”,那么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地掌握这个词的基本含义。而输出过程并非如此,如果每一次语言学习者在见到“桌子”这一物体时,都要从第一反应的”table”再联想到“桌子”那么语言使用则会明显不熟练。因此,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母语化”,将桌子的实体直接与“桌子”这个名词联系起来。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许多不同种的途径,其中包括反复操练等等。
但是媒介语的使用是受到很多客观限制的,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加,成 分日益复杂,大量没有汉语基础或者没有英语基础的外国留学生成为外汉语教学课堂上的特殊一群。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任何他种语言都不能作为通用媒介语。原因可以简述为以下三点:第一,跟事实不符。历史上一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种语言真正通行天下,可以天然地作为他种语言的媒介。过去没有,而且在今后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也未必会有。第二,对学生不公平。通用媒介语,使学生虽同处于一样的教学环境,得到的却是并不一样的对待,而且利益的天平是向少数人倾斜的。第三,对汉语教学和传播不利。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的选择目前还缺乏自己的深度思考和行业规范,过度依赖英语作为媒介语。媒介语问题对汉语教学和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
就以我调查访问的巴基斯坦留学生为例,在长沙,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这五所学校的巴基斯坦学生占到两千人左右。巴基斯坦以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是官方语言,但据他们口述,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国语交流,他们是来中国后才开始开口说英语,很多留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很差,他们来中国后不得不重新学习英语,因为教师上课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这对他们来说,不仅要习得汉语,还得学习英语。他们就会很迷茫,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在学习汉语还是在学习英语,这就产生了分歧。这无疑对他们习得汉语毫无帮助,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过度重视英语的教学,而对其他语种、特别是周边语种重视不够,必然导致小语种人才和多媒介语教材的缺乏。媒介语问题的部分解决可以在圈内实现,而根本解决则必须依赖于外语政策、宏观语言政策的深刻变革。
媒介语的过多使用也会给学生造成的对媒介语的依赖性,造成了学习的负迁移阻碍学生汉语语感的生成。例如: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多数情况下都在使用汉语,那么,对于我们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尤其是,很多虚词和媒介语不一一对应。由于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造成对学生学习的负迁移例子很多。对媒介语肤浅的借用,再加上教师自身对媒介语缺乏深入掌握,导致了在用媒介语解释目的语的时候出现混淆,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目的语,反而由于媒介语使用不当或者教师解释有误,使学生出现认知误差。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一个句子:“我见面我的朋友”。“见面”用媒介语解释为“meet”,但事实上二者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于是学生想当然就有了前面这个句子。又例如,词语“参观”英文解释为“visit”,于是学生便有了“我明天要去参观我的朋友”的语误。
媒介语使用的原则 1尽量少用
对于从拼音开始学的人,我会在第一或者第二堂课,就教他们“好”、“对”等几个高频词,因为这是在课堂上,不可避免要重复出现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对他们发音的评价,需要说“好”或“不好”;对于他们的回答,需要说“对”或“不对”。一些英语说的还可以的老师常犯的错误是,过多地说英语。比如,在默恩汉语的网站上,有个试听课,课堂上涉及到的词语是:听音乐,古典英语,流行音乐等。很显然,这不是该学生的第一或者第二堂课,但是,那位老师不停地“OK”“OK”“all right“,”good"。这些词,完全可以都用一个汉语词“好”来代替。使中介语代替媒介语成为交流的工具
中介语,是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缺乏汉语表达能力,而又迫切希望与教师交流,就会出现很多中介语形式的语言。比如“我去衣服商店买衣服” “我每天吃饭在食堂”。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类似的中介语进行表达,进而取代学生试图用媒介语。3以课堂操练弥补媒介语缺失带来的课堂空白 身处汉字文化圈,有汉字文化背景,具备很好的汉字书写基础;汉语读写能力有一定基础,但是汉语听说能力较弱,且英语基础较差或基本为零。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的不平衡,加之语言沟通的障碍,使之产生焦虑情绪。这就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操练。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操练,将会很好控制课堂气氛。既可以避免由于媒介语缺失带来的课堂空白,又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学语言要素,提高教学效率。4适度原则
在初级阶段,应当适量的使用媒介语。假若在媒介语缺失的情景下进行二语教学,对教师则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零起点汉语学习者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投入更多关注。教师在掌握相应的二语习得规律,具备相应的汉语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和耐心,使学生排除因为没有媒介语带来的焦虑和自卑,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在外汉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中高级教学过程中,教师确实应该更多地使用汉语培养学生直接使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总之,使用媒介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便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不主张“封闭式”教学法和“母语化”教学法。我们在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正确适量的使用媒介语,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媒介语运用得当,可以事半功倍;如果运用不当,则事倍功半。如何恰当地使用媒介语,使之达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向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俗话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媒介语的运用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让自己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永远精彩,让自己受到学生的欢迎。参考文献:
[1]梁宁辉.不用媒介语从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探讨.《汉语学习》第3期
[2]杨忞.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媒介语的利弊及原则.青年文学家.2012年23期 [3]王冰.对外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中媒介语使用的调研报告
[4]焦骄.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使用中的“适度使用”原则.《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科学教育版》2009年第3期
[5]王汉卫.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J].1994.3 [6]赫丹丹.无媒介语对外汉语教学.《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洪波.泰国初级汉语课堂教学中媒介语的使用调查.教育前缘2012年第二期
[8]徐品香.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媒介语使用问题探讨.现代汉语〔语言教学版〕.2008年第09期 [9]毛卫娟.外语课堂教学媒介语研究述评.《浙江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杜娅林.媒介语缺失情境下对零起点日韩学生 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宁波大学学报 》第31卷第3期 [11]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世界图书出版社.
第四篇:主题丛书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大胆的熟读诗歌。
2.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3.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教学过程:
(一)1.开启诗《全都喜欢上》 2.复习诗《蝴蝶花》 3.新诗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雪一首新诗,出示飘飘洒洒的雪花,问学生:这是什么?生答雪花,师:在雪花飘洒的冬天,你最喜欢做什么?生:打雪杖,堆雪人。今天老师带你们雪一首新诗,看金波爷爷笔下的雪花是什么样子的?出示新诗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波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会飘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去堆胖雪人,望着你笑咪咪
我飘落在妈妈的脸上 亲亲她
然后就快乐的融化
(二)熟读诗歌 1.各种形式读
自由读 师范读 找生读 齐读 分角色读 小组朗读 冀教网好,好冀教网 2.师: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把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从学生读中教师要知道学生读出每小节的语气,用快乐 高兴的语气来读。注意:强调两个问号应怎样读?
3.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做诗人来仿照作诗。
(三)在充分理解诗,感情升华的基础上,再配乐朗读诗。
天鹅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如;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
境。
2、通过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
体语言结合音乐去表现天鹅。
教学准备:
钢琴、电视机、VCD机、录音机、磁带、卡片(4张)
教学重难点:
创造形体语言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律动《问好歌》[播放磁带]
一周1次的“快乐音乐40分”又和大家见面了。现在请带上你的耳朵和我出发!
二、聆听小提琴独奏曲《小蜜蜂》[播放CD]
今天我们仍旧去“动物乐园”游玩。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种小昆虫,请先不要说出它的名字,还是让音乐来告诉大家吧!
欣赏完后提问:
1、这首乐曲的名字?它表现了什么?
2、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三、新课教学
(一)离开了可爱的“蜜蜂宫”,现在让我们去问候一下天鹅公主怎么样?在拜访她之前,请大家先说说你印象中的天鹅是什么样子的?她有什么特点?(语言、形体)
(二)初听《天鹅》[播放VCD] 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了一下天鹅,接下来还是让我们来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了
吧!
(三)说说初听的感受
请大家说说对《天鹅》这首乐曲的感受?
(四)说说大提琴音色的特点,简单介绍曲作者。
在电视机画面上左边是一只高洁优雅的天鹅,右边则是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大提琴。它
是西洋乐器中弓弦乐器家族中一员、小提琴的哥哥。请说说大提琴与演奏《小蜜蜂》的小提琴
相比较,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位年轻的绅士就是这首《天鹅》的作者——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他一生创作了许
多作品,其中管弦乐《动物狂欢节》最为出名。他分别用12中不同的音乐片段表现了12种不同 的动物,这其中又以这首《天鹅》流传最广。
(五)复听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天鹅》是由大提琴演奏的。那么你还记得除了大提琴还有什么乐器的声
音吗?如果说大提琴表现了天鹅,那么钢琴又表现了什么呢?请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除了
要仔细聆听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还要注意钢琴的伴奏。
(六)对音乐要素进行讨论、回答、分析。
旋律线、力度、速度、情绪
四、观看芭蕾舞《天鹅之死》[播放VCD]
这首音乐也深深打动了一位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她为这首音乐创编了一出芭蕾舞《天鹅之
死》,请大家看看她是怎样用舞蹈来表现天鹅的?
五、学生结合《天鹅》音乐创编舞蹈造型。[播放VCD]
1、请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几个表现天鹅的舞蹈造型。
2、结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乐分组摆造型。
六、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播放VCD] 观看舞蹈,说说与《天鹅》乐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区别,简单说说这首乐曲的表现。
七、观看圣桑及管弦乐《动物狂欢节》简介
八、课堂小结,结合音乐“飞“出教室。
给秋姑娘的信
教材分析:
课文把飘逸美丽的秋姑娘、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可爱活泼的小松鼠、风中直立的小树以及火红的枫叶等景象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姑娘对朋友们细腻真切的关心,培养学生的爱心;阅读课文,了解不同动物不同的过冬方法,掌握本课2种基本笔画和6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
教学重、难点:
以文悟情,读中感悟。
教学构想: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把飘逸美丽的秋姑娘、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可爱活泼的小松鼠、风中直立的小树以及火红的枫叶等景象一一呈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依据新课标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把以文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放在首位,注重人文性。细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抑扬顿挫,在感受秋姑娘对朋友们的关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反复诵读中与秋姑娘美好的心灵相互交汇,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注重课内外知识的交融,带领学生开展采集落叶的活动,然后在班上或者小组内交流,让学生说说落叶的形状和颜色,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落叶标本或者落叶贴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苹果、柿子、田野的丰收图。配乐朗诵的音乐、词词卡片、挂图、枫叶信若干。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读、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看一幅图画,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演示多媒体课件1。)这美丽的景色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秋姑娘。)瞧,秋姑娘飞来了!快向秋姑娘问好!(演示多媒体课件)秋姑娘还给朋友们写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秋姑娘的信》。
二、朗读理解课文。
1、秋姑娘来了,带来了累累的硕果,带来了艳丽的秋花,还带来了片片红枫叶。(演示多媒体课件)真奇怪啊!你能读出奇怪的语气吗?(学生练习朗读。评读。齐读。)
2、美丽的红枫叶到底到哪儿去了?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了!(学生轻声自读课文。指名交流。)
3、是啊,寒冷的冬天快要来了,秋姑娘可真为她的朋友们担心:有没有准备好过冬-呢?有办法了,给朋友们写封信,关照它们。一片片的枫叶就是一封封送给朋友们的信,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板书句子: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学生自读句子。评读。
4、秋姑娘多关心她的朋友们啊!那么,她的信都写给谁了呢?(学生口头填空。)
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一封写给——。(要冬眠的蛙。)
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一封写给——。(山村孩子。)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认一认秋姑娘的朋友们吧!(学生齐读句子。)
5、小朋友们,秋姑娘给朋友们的信的内容都不一样,你最喜欢哪一封信呢?请你选择一封信响亮地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指读交流。)
6、教学第一封信。
(1)指名读一读句子。
(2)小朋友们想一想,秋姑娘为什么要写信给大雁,叫它们路上多加小心呢?(出示词语卡片:多加小心。)
(3)六人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是啊,大雁是候鸟,从秋天起就要飞到很远的南方去过冬。一路上,含遇上风霜雨雪,会遇上可怕的野兽,也许还会碰到可恨的猎人,多危险啊!秋姑娘可为劣雁们担心了,关照它们一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指导读好词语卡片。)
(5)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秋姑娘写给大雁的信,要读出秋姑娘对大雁的关心之情。
(6)刚才,我们找了一封最喜爱的信读了一读,想了一想秋姑娘为什么要给大雁;信。通过讨论,大家都明白了:一片枫叶就是秋姑娘的一片关心啊!大家还通过朗读秋姑娘对朋友的关心之情表现出来了,真不错!(表扬大家。)
7、现在,我们从另外三封信中,再找一封最喜爱的信,先读一读,再想一想,秋姑娘为什么要写信?最后小组一起来讨论,大家相互交流好吗?(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的信。指名读一读。再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做补充。理解词语“冬眠”。(不吃也不动,呼呼地睡上一个冬天。刺猬、蛇、乌龟等都是冬眠的动物。)
(2)按以上方法学习写给贪玩的松鼠和山村孩子的信。
8、多好的秋姑娘啊!现在小朋友们知道枫叶全都到哪儿去了吗?(全被秋姑娘写了信啦!)(板书句子: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这个秘密给小朋友们发现了,多开心啊!能环能把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呢?(指导朗读该句。)
9、秋姑娘的信写得可真美,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来,让我们拿起书,美美地欣赏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小朋友们,秋姑娘的好朋友可多啦!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三位秋姑娘的朋友,你看!(出示挂图:燕子、刺猬、蚂蚁。)秋姑娘给它们的信会怎么写呢?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吗?(学生仿例口头说话练习写一封写给————)
2、南飞的燕子经过我们的教室,它们悄悄告诉老师,真的收到了秋姑娘的信呢!你们想看吗?(想。)征得燕子阿姨的同意,老师把秋姑娘的原信带来了,请每一组的组长来拿,小组里一起读一读。(分发枫叶信。)学生齐读。(亲爱的燕子„„)
3、秋姑娘的信写得多么感人啊!燕子阿姨们一定会带着秋姑娘的祝福与关心,平安过冬的。你能学秋姑娘的口气,给冬眠的刺猬、勤劳的蚂蚁写信吗?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学生交流。教师要注意表扬鼓励有个性的话。)
4、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秋姑娘吗?喜欢她的什么?(人美,心美。是个关心朋友的好姑娘。)朋友们都收到了秋姑娘的信,她就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与秋姑娘说一声再见吧!(学生齐说:秋姑娘再见!)
5、小朋友们真是懂礼貌,秋姑娘临走还特地留了封信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出示枫叶信。内容可以是秋姑娘要求大家完成课外作业,寻找秋天的落叶,有兴趣的话可以制作标本、树叶贴画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秋姑娘
第五篇:丛书论文
书名:《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
如何走向高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内容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现高效课堂的主体性,研用“三环节教学法 ” 提高高效课堂的关键,创设特定场景 燃起高效课堂的火花。
关键词:兴趣高效思想政治课教学 三环节教学法 特定场景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现高效课堂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优化学习心理的关键一环。在讲一个问题时,只讲一些错误的理解或思维方式,正确的是什么,让学生看书思考,共同讨论,这样就能使学生参与到讲解过程中来,有些难理解问题我再给予帮助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我在讲未成年保护法时,就是依照这样的思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整节课利用一个“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事例,依据里面的未成年人违法现象进行分析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错误做法列举:宋某----父母离异----再没见过母亲---父亲对他不管不问,还经常打他----父亲开始吸毒-----家长对孩子没有尽到责任。校长、老师干什么吃的?缺一个学生难道不知道,孩子不上学也不问问原因,也不及时告诉我们,把责任都推给家长? 宋某曾说老师对我很冷淡,同学都挤兑我,我不愿上学了。”宋某居住的小区,有很多网吧,上面贴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每次,爷爷找宋某,网吧老板都不让进,说“这里没有未成年人”,可碰到宋某时,他却说:“我天天在里面呆着”。通过分析这些错误的做法,引导学生懂得正确的做法有哪些,如何做就是履行未成年人的保护职责了。就像书中所说:“讲若干点,不如就讲一点,让学生通过这一点去思考,自学其他点,然后使问问题的学生多来,认真读书思考的学生躲起来,相互探讨、交流的学生多起来,勇于表现、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多起来,这“四多”要比讲的多来的更有效。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很浓,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在书中寻找正确的答案,然后在书中划出重点,每个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了正确的做法,这样比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明显突显出来。
二研用“三环节教学法 ” 提高高效课堂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经过知识教学、强调知识中的能力意识、明确应当怎样培养能力三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把叫做三环节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把三个环节整合起来,形成完整教学过程的方法。“我觉得这种三环节教学法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讲“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这一框题时,我深有体会。下面是我设计的环节内容:
1、走近洪战辉 感受平凡中的伟大(视频 欣赏)问题:请你分析,洪战辉的事迹为什么会感动中国? 学生可以分析出是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感动了中国。
2、分析洪战辉 畅谈责任的内涵: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上大学11年,大学生的事迹感动中国,洪战辉说:“我会牢牢记住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我要成立一个基金来帮助更多的人。”他强调说,这个基金是责任基金,而不是一般的爱心基金。我想用这种方式帮助那些人,等到那些人成功以后,他们也把自己的一份力量重新注入这个基金。
问题:(1)这些责任中最基础的是?核心责任是?(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列举你感受最深的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环节强调在知识中的能力意识,通过分析洪战辉的事迹,澄清责任的内涵,并且明确在众多的责任中,哪些是核心责任。
3、学习洪战辉 主动承担责任,他从湖南怀化学院毕业后,面临两种选择,第一 留在本地工作,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并且和父母在一起,第二,偏远的西部山区需要一名支教老师,那里环境恶略,工资很低,又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在思考,何去何从?
问题:(1)如果是你,你将作怎样的选择?(2)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3)现阶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格言,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的要求是什么?(4)“不关爱集体的人不用”这是一家科研机构招聘人才时的首要要求,请谈谈你的观点。这一环节是明确应当怎样培养能力,当国家的需要和自身的需要发生矛盾时,应该顾全大局,把自己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努力承担社会责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通过层层设问的形式,把知识、知识中的能力、及如何培养能力贯穿在一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了责任的内涵、责任的核心是什么,及作为中学生如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责任。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兴奋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三 创设特定场景 燃起高效课堂的火花
“在理解知识方面,我常常采用设置某种情景,或取时事热点,或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分析这些事物获现象中与学生交流怎样理解某一理论观点或常识性知识。”
比如在讲“感悟亲情”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15名候选人之一的截取视频。玉蓉的儿子叶海斌因肝硬化亟须进行肝移植手术,她决定捐肝救子。但是就在肝移植前夕,她被查出重度脂肪肝,不能手术。从此,陈玉蓉开始了近乎残酷的每天10公里的“暴
走减肥”,7个月体重减轻了8公斤,穿破了4双鞋。她也因这段母爱佳话而被称为“暴走妈妈”。后来她的重度脂肪肝奇迹般地消失了,符合肝捐赠要求。接着陈玉蓉捐的肝脏成功移植到儿子体内。通过视频,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暴走妈妈” 的做法是一种什么力量?
2、什么是亲情?通过这样的生活情景,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情感很快进入到伟大无私的母爱情感之中,然后水到渠成,进入追忆亲情环节,“请同学讲一件,父母为你做的,最令你难以忘怀的事情?从这件事,你体会到什么?想一想,父母都给了你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伟大无私的关爱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似乎谁都懂得,但是很少有人进行主动思考,父母是如何关爱我们的,父母都给了我们什么,很少反省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不图任何回报的至爱亲情。但是引入了“暴走妈妈”的事例后,就给同学们创设了一个思想碰撞的火花,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的实际,自己的亲生父母,进而燃起感悟亲情的共鸣。简短的几分钟视频,却把学生的激情大大调动了起来,课堂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激发学习兴趣、三环节教学法、创设特定的场景可以说是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使学生的的积极性、主体作用彰显出来,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可谓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