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丛书征文
读了《北京教育丛书》,我才更加清醒,更加明白,究竟怎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丛书》给我的是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现在,《丛书》已经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教育家欧文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他们的温和态度,甚至比老师自身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教师的情感态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与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一生个性发展都具有潜在、长远和深刻的定向作用。师爱,是一种神圣的爱,它崇高,无私,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师爱,有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愉快的学习;有了这种爱,学生才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了这种爱,才能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人才;有了这种爱,素质教育才能真正的实施!我半年的工作实践也说明,老师的爱与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促使我一直用真情、真心去真爱他们。
一、悦纳学生
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爱说话、捣乱,导致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开始,没有经验的我心里只是特别着急,而对这种情况却毫无办法。我茫然过,彷徨过,我有满心满腔的爱,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李烈老师撰写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使我如醍醐灌顶,一个个“以爱育爱”的真实故事,给我指明了方向,使我读懂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以爱育爱”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与宽容上;使我认识到必须面对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他们沟通好。在课堂上,遇到他们不易懂的地方,我不再着急,而是给他们我全部的耐心和爱心,慢讲细讲,努力让他们听明白。因为我知道,对于基础不太好的他们,更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接受。而且我努力做到,只要一上讲台,就先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们,我喜欢他们!
这样,通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堂气氛很融洽。他们爱学,我爱讲,他们不懂就问,对我就像对他们的亲姐姐。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真情,就会自然的快乐的接受老师对他的教育。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让学生热爱老师就更不容易!这份师生感情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它让我感动,给我信心,让我坚信:只要师生一条心,黄土都能变成金!
二、宽容学生
“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应当首先全方位地接纳学生,甚至包括他们的缺点与错误。”接纳不是放纵,而是理解与宽容,是耐心地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不良行为,而不能仅靠惩罚。宽容与期待是深层次的信任和理解,尤其对后进生更是一把打开心扉的成功钥匙。
郭某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有一次上课,我为了强调集合中描述法的书写格式,故意写了一个错的x | 1,2,3,然后我笑着说,“你们考试千万别这样写啊,否则别的老师会骂我的!”郭某顺嘴就说:“骂就骂呗!”那段时间,为了他们,我绞尽脑汁,牺牲再多我都愿意,一听到他这样说,我心里百感交集,觉得学生怎么就不理解老师的苦心呢?眼泪顺势就下来了,郭某一见我真的伤心了,马上站起来承认错误。我知道,郭某虽然调皮,爱接话茬,但也能够知错就改,还是可塑造的,要给他改正的机会。为此郭某很感动,因为他觉得我和他不是对立的关系。从那以后,他表现很好,课上认真听讲,也不接话茬了,课下和我更亲近了,有问题时还去找我聊天。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慢慢地成熟;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飞翔!”宽容学生,原谅学生,给学生改正的机会,才是真正的爱他们,只有深入人心的教育,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内心的感情。师爱,是通向成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三、尊重学生
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无法形成健康良性的师生关系。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党某是个漂亮、伶俐的小姑娘,体育特棒,就是数学成绩不好,每次考试,她都排在最后。为此,每次见我她都绕着走,不好意思和我说话,虽然,我从来都没有看不起她。运动会上,当我看见她瘦弱的身影,努力地向前奔跑,我当时只想哭!我心疼她,同时,我为她骄傲!此时,她是最漂亮的,就象一只小凤凰,是谁都比不得的!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跳起来为她呐喊,为她鼓掌加油,我在终点等待着她冲向我的那一刻。这使她很感动,觉得我不是一个只看成绩的老师,她感觉到老师是真的爱她的,这爱,不会因为成绩而变轻,变薄!同时我又经常鼓励她要搞好成绩,并及时在班里表扬她的点滴进步。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她一定会很快赶上来的!
王某虽然数学不好,但英语成绩很棒,我就经常在班里表扬她,夸奖她是英语皇后,鼓励其他同学都要向她学习。课下,我又单独找到她,鼓励她说:“你英语学的这么棒,那数学,老师相信,你肯定也行!”听完我的话,她使劲点了点头,说:“谷老师,您放心吧,我保证不会让您失望的!”果然,奇迹出现了,她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现在还成了班里的数学主力呢!
“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和适度的期望,给学生更多的信任和鼓励,相处时的气氛就会比较和谐融洽,这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恰恰是学生情感、智慧发展所必须的。”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之处,作为老师,不能只看他们的考试成绩,要多发现、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鼓励他们,无限放大他们的优点,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向前。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失败!无数的教育事实也告诉我,教师必须用真情、真心去真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才能让他们个个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用爱呵护成长
——读《教育丛书》有感
侯黄庄小学
王新
2014.3
第二篇:教育丛书读后感
《与英语新课程同行》丛书读后感刚拿到朱浦老师撰写的三本《与英语新课程同行》丛书时,感觉好厚重,不知从何看起,开始粗粗翻阅了一下,慢慢就被吸引了,了解到朱浦老师在书中简要回顾了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涵盖了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理论结合实践地探讨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从英语学科本身的研究引申到英语学科外部的研究,既探讨了英语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教材、管理以及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学习方式、个体差异等,又探讨了英语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时代背景、国内需求、政策导向、语言发展等要素;在研究静态的教材、教具、备课、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的同时,研究了英语教学动态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人机互动、人本互动等。
在《教学专题透析》中朱浦老师详尽地介绍了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英语教学的听课、说课与评课;课堂的教学语言;英语内容项目的教学;教学的方式与手段;教学的主要课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八个专题。
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朱浦老师在英语教学语言方面讲到:“一节英语课上,教师使用少量必要的母语,但能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用适宜的英语进行教学,而且通过语言设计,很好地落实语言目标,教学效果明显,那就是一节好的英语课。”
我觉得在双语教学中也是一样的,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分为“全浸式”、“半浸式”、以及“维持母语”三种模式,如果在双语课中全部用英语教学,学生难以听懂和掌握语言目标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那么这样的双语教学也是失败的,相反,如果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适当用母语,双语灵活运用,随时切换,学科教学本质上就不会受影响,这样的双语课反而是成功的。
另外,朱浦老师在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中介绍到英语教学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和操作,比如英语教学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设定等,这让我感同身受,在我们音乐课中游戏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环节,那么音乐游戏既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又要完成课堂双语目标,音乐课上设计一些此类游戏:我会把音符的学习变成英语儿歌,如:quarter note, good friend, black black head, long long body, when you see it,one beat;并让学生根据我的口令变换相应的动作,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学生不仅记住了音符名称,也了解了其实值并会拍奏相应的节奏。
总之,朱老师撰写的书中独到的见解与心得体会,使我得益非浅,这是一套对我们的双语教学很有帮助的好书,但是要完全读懂消化这本书,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还需要进一步的阅读和钻研。
第三篇:教育丛书有感
《丛书》为我扬起风帆
——读《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有感
我是一名新参加工作的美术教师,走进花园般的校园,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既感到欣喜又有些茫然,就像一只航行在教海中的船只,不知怎样起航„„领导的问候和同事的帮助让我心里感到温暖,《丛书》走进了我的视野,给了我前行的勇气,是《丛书》为我扬起风帆,在教海中航行!《北京教育丛书》一书,是多年来在美术教育前辈的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在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研究、分析、选择,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实践。走出了一条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美术教学改革之路,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书中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句话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的方向,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该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
《丛书》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进行美术教材教法改革;第二、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第三、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开启学生创造力的思考与实践;第四、美术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我是一名高中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美术这门学科?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其中对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感慨颇深。
一、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此章节共分九个部分,分别是我的想法、我的做法、速写与素描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色彩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中国画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图案基础和实用美术设计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版画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雕塑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纸造型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在文章中具体阐述了美术各个学科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实践过程和成果,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高老师在这篇文章多现在的美术教材内容的丰富性,知识的广博性等进行了肯定,但要用好教材必须研究它的知识结构,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做
到难易适度,以学生学习中知识能力的均衡发展为原则,设置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安排教材教法。
通过阅读《北京教育丛书》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章节,我对校内的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有了深刻地了解。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阅读《北京教育丛书》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积极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可以设置启发研究,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场景;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可以设置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有新发现的场景等。通过此文章我很受启发,我们面对同样年龄段的学生,但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着眼点是普及,所以点多但不能深入挖掘,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对美术有着很强的兴趣的孩子,他们在这方面能力和兴趣很强,所以我们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应该在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我们学生素质,在教育方法与形式上进行深入挖掘。
一个好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提高。通过学习研究他人的教学体系成果,是我的研究工作少走了不少弯路。我想,今后我们不仅自己多读书,还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些方面加强指导,比如读什么书、怎样读。总之,通过读美术知识结构教学与学生发展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快乐、生命的快乐!
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阅读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时,我知道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学校要培养跨世纪人材,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而且要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美术教学大纲中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面对这样的课题,许多教师感到无从说起,怎样在课堂上渗透呢?从哪个角度去渗透呢?美术教学内容包括鉴赏绘画、工艺与设计、等几大类型,针对这几大类型各自的特点,我认为应从不同角度,不同课型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鉴赏绘画课:
绘画在普通高中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
国画、色彩、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工艺设计课: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无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国民间美术等,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可以使同学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虽然有些作品(如剪纸等)属土俗艺术,但它却与所谓“高雅”艺术具有同样审美价值,是我国民族美术和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建筑模型,来了解我国建筑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一大奇迹,建于隋代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进入世界桥梁的前列。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建筑群。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这样我们同学既能领略到祖国的建筑艺术,又能激发起一种民族自豪感来。
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至一生都将具有积极的影响,高中学美术课对高中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
力,陶冶其道德情操,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但是我们应注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如果把美术课上成思想政治课,占用的时间太长,还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应把握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每一种课类型,都能渗透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能很好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总之,我从高老师的书中学到了对自己教学有益的知识,使我深受启发。对我今后的美术教学将会带来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从《北京教育丛书》中学到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了我陈旧的教学思想,我决心把学习体会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在教海中乘风破浪,取得更大的进步。做学生心目中爱戴的老师。
红螺寺中学美术组:唐海娇
2010/10/28
《丛书》为我扬起风帆
——读《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有感
红螺寺中学美术组:唐海娇
2010/10/28
第四篇:《北京教育丛书》论文
《营造班级文化--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单位:密云三中
姓名:张丽娜
《营造班级文化--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其中,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闫来凤老师编著的北京教育丛书《营造班级文化》一书,使我心中豁然开朗,思路逐渐敏捷和开阔了起来。书中谈到:‚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精心的培养集体,要使集体逐渐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公认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精神风范。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就是要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为了营造这种班级文化氛围,我认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现代社会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有优秀的成绩还要有先进的思想,并且在校园内或是在社会上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更加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我们要重视加强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闫老师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基本层面策略为指导,具体生动的介绍了如何铸造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也从这几方面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认识现实,准确定位。
闫老师认为,要想营造班级文化就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放过盲点、关注学生的热点、点燃他们的冷点。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如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进入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创建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创建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是大势所趋。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所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
一个人只有重修养、重礼仪,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在全班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召开班级讨论会、主题班队会、班级家长会,利用班级手抄报、板报等工具,大力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使全体学生形成共识。大家在思想上接受这项活动,也就是认识到位,思想到位。
二、营造物质层面的文化氛围。
闫老师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论述:‚你要成为你自己,要根据你的对象的特征去设计、实施和改进,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活跃,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因此针对中学生要制定相应的方式方法。例如: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存在很大问题,有些学生对老师极其不恭敬甚至是态度傲慢,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就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学生尊师重长这样一个基本价值观,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求学生要尊重他人,因为只有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够尊重自己,这是做人的起码准则。
三、营造制度层面的文化。
我十分同意闫老师的另一个观点:班级管理,制度先行。
1.明事理,知礼仪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约束人的准则,班级管理更需要相应的制度化管理。我觉得可以组织以此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德育处下发的相关文明礼仪学习材料,如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组织讨论,针对本班实际,找出存在的问题,哪些表现是不文明行为。通过讨论,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一份总结上交班主任。依据这些材料,可以制定出类似《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和《班级文明标兵评选条例》。
2.树典型,立标兵
依据《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和《班级文明标兵评选条例》这些班规,就可以评选出先进个人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例如:每两周进行一次评比活动。有升旗礼仪示范标兵,有行为规范示范标兵,有家庭礼仪标兵等多项。在活动中,坚持以表扬为主,及时发现好的典型,大力宣扬。每两天更换一次板报的表扬栏,主要是为了树典型。在此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主动和同学问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典型和标兵的树立,融洽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3.强训练,重践行
为深入贯彻《班级文明礼仪公约》,我认真组织落实《公约》的各项具体要求,着手对学生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训练。例如,第一项是见到师长要问好,我先让学生在班内练习,接着在校园里练习,最后在家庭和社会上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要让学生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
4.常总结,多反馈
正如闫老师所说,起初这些制度对学生还有一些约束作用,时间久了,学生们就会观念淡薄,习以为常了。工作中,我也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过。闫老师在《营造班级文化》中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根据实际情况,我采取了闫老师的一些做法。比如,在开展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班周周有小结,月月有总结;对有些事进行‚小题大做‛,对个别不文明行为我们抓住不放,展开全班性的大讨论。特别是对随处乱扔纸屑的学生,我们按照纸上的字迹,追查出乱扔的那个同学,严格教育。做到表扬要大张旗鼓,批评也要毫不手软。学生在接受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不满意的言行,严格的制度、适当的举措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营造精神层面的文化
闫老师认为:‚深层次的班级文化是班级健康成长的‘支撑点’,是渗透在学生心灵中的一种精神动力,这种精神最终将化为一种显形的物质或能为人们所感受到的一种态度、信仰和追求‛。由此,我得到启发:多形式的具体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动态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五篇:读教育丛书有感
读北京教育丛书有感
通州区玉桥小学
代金全
读《教育与人生》有感
国庆长假7天,终于有闲情逸致坐在书桌前阅读早已经放在桌子上的,由任苏民编著,朱永兴审定的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教育与人生》。
阅读书籍是本人的爱好,阅读书籍后我总喜欢对所读之书细细品味,阅读本书后同样也有一些感受和想法。
读了导言部分,我深切感受到:叶圣陶老先生不愧为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真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多个春秋,几乎亲历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各个时代和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感到更有必要能用较短的时间直接感受和系统地把握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把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与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在今后的教育学生过程中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优点,使之更优。
我首先阅读了叶圣陶1919年2月27日写的《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我对此有以下两点认识。第一,当今中国的小学教育与当年叶圣陶时期的小学教育的现状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多了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考查学生的内容越来越多,好像能做出怪题、偏题就是有知识、有素养。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做出这些题目,只顾拼命教书,不管学生是否容受。凡是自己懂的,一一明明白白教给学生,把学校变成了“学科杂货店”。更有甚者,要求各科教师所教学生都是出类拨萃的人。换言之,学生也就是完人,这是永远也不可能的发生的,每一个人不会在所有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第二,出去听的那些好的课,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预先编定教案,自己怎样问,学生应当怎样答,逐句话逐个动作,一一配定了各占若干时间;到了上课的时候,只把自己问的和学生答的照所列的表表演完毕,没有不合预先设计的,有一些连时间也没有差错,更有甚者上公开课,多少年下来就上那几节上得都快烂了的课,这和90年前也没有什么差别,如今依然。
我读后发现,叶圣陶老先生对解放前的教育状况非常不满,基本上是大量的一些非常空洞的话,只是一种牢骚话,或者还有一些就是解放后与当时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套话,对现实没有太大的意义。老先生在整本书中明确表示了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但是并没有去设计如何实现这一价值的方法。这使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感到非常的遗憾。
尽管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但是他的一些见解我还是非常欣赏的。如“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学校教育的目的如何实施,这需要教学研究人员去设计了,而不是我们一线的教师,一线的教师主要还是要贯彻上级部门制定的课程标准,一线工作的教师只能做执行者,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既做研究者,又做执行者。除非„„
作为一名教师,我读了这本书后,还是很有收获的。下面是我有同感的几方面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思想如要实现,必须改革考试方法才行,否则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风气,早就忘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了,因为育人不是一天两天就行的,人是不同的,有些人是可以刹那间改变的,而有些人也许一辈子也改变不了。就拿法轮功来说吧,有的大学教授也会听信其不正确的思想,但对于我这比大学教授少了很多知识的小学教师来说,不要说一辈子不会相信,就是几辈子也不会信其为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说明人是不同的,是形形式式的,教育应该说因人而宜,不能过份地强求统一。
通过阅读,我充分了解到作为教师必须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不能只顾教书,应有如下作用:端正教育思想,这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不管你是教什么科目,只要你是教师,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
通过阅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认识得更加透彻。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如下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作用,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各种学科的教师都一样,无非就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在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在自得。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受父母影响过的,有了一定思想感情的,是千差万别的人。自古以来对教育就有这样的说法:教无定法,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我还是欣赏陶行知老先生对教与学高度概括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