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和作业展示
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和作业展示
小学美术课规范性体现在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尊重、设计上很多细节体现规范性,关键是实施上,就是课堂,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教态、教师的示范、教师的板书、教师准备的一些道具、学具、教具材料,教师书写的教案、作业的布置、课堂卫生、作业的展示等。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课堂示范、作业展示”的思考与实践。
一、教师的示范
教师上课展示范画并进行示范表演,通过展示范画,明确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会一种技能,找到学习的捷径。学生能快速掌握知识、技能。
1、教学示范要选择正确的形式和方法。
a.现场示范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中国画”时,对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湿的衔接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目睹了作画的关键,则心领神会。学生在练习中还会不时提出作画的种种问题,教师均当场示范,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口头上的解答方法。
b.作品示范
教师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导”。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作品”(即范画),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时,例如在教学生制作提袋设计,先向学生展示几种教师亲手制作的手提袋,让学生感到震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c.媒体示范
美术教学中对一些不易被理解、接受的理论知识,可利用多媒体示范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在教学“适合纹样”时,运用多媒体快捷、形象地演示出适合纹样的排列规律---对称、均衡、向心、离心、旋转、综合,图文并茂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启发指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使用语言或行为描述,展示作品的内容、形式或方法等,这其实也是一种示范。美术教师课堂示范的形式有许多,既要因人而异,也要因内容而异。
2、教学示范要把握要点、时机, 注重教学实效、时效.教师课堂示范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恰当的安排,示范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如《我驾神舟游太空》,多媒体出示视频神七升天
师:我们已经能驾驶火箭遨游太空了,刚才你看到了那些内容 生:人、五星红旗,飞船
师:你能发挥想象,说说太空里还会有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回答,教师示范。
老师先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当学生思维已打开,准备创作时,教师“好心的示范”将学生已打开的思维全部收拢到教师的思想轨迹中。时机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只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藩篱,成为“画蛇添足。
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时机往往是因课而异的。以美术技法传授、技能提高为主的课,教师示范一般要推后到学生练习前进行,这样才能有效。
3、教学示范要体现学生、教师双主体性, 注重教学相长.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学示范是一种载体,一个平台,教师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和探究,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水墨游戏》采用师生比赛示范,教师与一名学生运用水墨点线面表现一幅作品,通过对比示范,既能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又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作业的展示 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即使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我也允许学生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取长补短。从长远讲,作业的展示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激励学生学习补短的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展示的原则是,既要方便学生展示,又要适应作品的需要。如《可爱的动物》一课要求学生用纸制作能站起来的动物。在展示环节我引导学生将立体小动物展示在一个提前设计好的动物乐园中,通过参观“动物乐园”这一活动,学生直观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学会保护稀有动物,达到培养学生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育目的。
我在教学《面具》一课的作业展示,学生戴上了他们自制的面具准备参加舞会了,孩子们在作业展示中体验着设计制作纸面具的乐趣。在做做、玩玩中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拓宽美术视野。这样的作业展示,深受中低段孩子的青昧,因为他们大胆、爱表现。
美术作业的展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原则,提高学生美术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研究、勤探索,使美术课规范性更强,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有效性研究
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有效性研究
[摘 要]美术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美学素养的双重使命,示范性教学是美术课堂尤其是小学美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目前美术课堂中的“示范” 教学现状让人不容乐观。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示范”教学活动中,提高技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示范性教学;意义与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普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新景象,主要表现在电脑、投影仪等多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部分教师忽视了示范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意义
目前,部分小学课堂忽视教师示范、课堂示范形式单一或者过于强调教师示范而忽视学生创造,降低了学生的美术兴趣,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一)示范是展示和提高教师基本功的重要途径
课堂示范是美术教师展示基本功,提高基本功的重要机会。开展课堂示范性教学工作,能够倒逼教师课下多多练习,反复操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其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权威、光彩的一面。
(二)示范是激发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有效手段
黑格尔认为“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教师开展示范性教学,学生才能身临其境,通过感性的形象认识形成理性认识,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技巧,形成科学的美学概念,激发创作热情,如在教授“水墨人物”时,老师以班级里某个同学的样貌做示范进行绘画讲解,边示范边强调脸和五官要用淡墨,中锋行笔,头发要用水泼一下,蓬松感才强烈,上身得空白与下身得裤子浓墨形成鲜明对比,当熟悉的同学出现在图画中时,小学生们内心兴奋不已,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作品创作中.二、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示范教学的方法
小学美术课堂中使用示范性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益处,如何有效示范避免落入“示范不当”的陷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示范性教学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用 小学美术课堂上的示范性教学方式众多,形式多样,不同方式有不同的适用场合,教师应掌握各种方式的利弊,学会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1、现场示范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教授《跳舞的点和线》时,“墨分五色”这一知识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于是老师现场拿出清水和墨汁,把毛笔吸干后直接蘸饱墨画出点和线,待墨色干枯后再蘸水画出富有变化的点和线,如此反复四次加水示范,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呈现了出来,学生由此自主地学到了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这里的现场示范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作品示范
教师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导”。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作品”,即范画。该方式一般是将成品展示给学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好奇感。例如在教学生制作以戏剧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时,先向学生展示几种教师亲手制作的手提袋,让学生感到震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一幅以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学生示范
示范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找到结合点。让绘画或制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示范,一方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风儿吹过》一课时,教师分别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龙卷风、台风、微风,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理解程度不同,绘画方法就大不相同。教师通过比较、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勇敢创新,挖掘学生绘画潜能,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此外,个体式示范、局部示范、针对学生作品的修改性示范等也是美术课堂示范性教学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方式的运用既要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
(二)教学示范要注重教学实效、时效
选择了合适的课堂教学示范形式之后,还需把握示范的时机。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如在教授《我驾神舟游太空》这一课时,不同的示范时机具有不同的效果。片断一:教师用视频展示“神七升天”视频
教师引导提问1“刚才大家看到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提问2“想一想太空里还有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示范
片断二:教师先画出飞船和宇航员的图画
教师提问1“画的是哪里?”学生回答
教师播放“神七升天”视频教师提问2“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示范
两个片段比较,片段一中,老师先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当学生思维已打开,准备创作时,教师“好心的示范”将学生已打开的思维全部收拢到教师的思想轨迹中。时机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只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藩篱,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片段二中,由范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面的想象环节,为学生创作铺平道路,学生的创作思维呈现由点到面的喇叭趋势,而不是由面到点的漏斗趋势。
(三)教学示范要体现学生、教师双主体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应被作为教育的对象,更应被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或体验或探究。如《跳舞的点和线》,采用师生限时擂台赛的形式示范:教师与一名学生师生选择同样的题材在2分钟内运用水墨点、线、面表现一幅作品,随着每一笔在纸上跳动,墨色淋漓,点线变化,学生会觉得原来笔墨游戏这么简单,这种方法取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并使学生体验到水墨画的神奇。台上师生紧张创作,台下的学生也努力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创作表现一幅水墨画。通过对比示范,既能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又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结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适时、适当、适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畅快淋漓的乐学于创作中赋予课堂于“神”,行神兼备,方为上品。因此,提倡示范教学,不断地探讨示范教学,并且不断地提高示范教学的质量,理应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永远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有效性研究
小学美术教师课堂示范有效性研究
【摘要】美术教学作为一门中学学科,课堂教学应有其研究的深刻含义。“示范”教学依然是美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目前美术课堂中的“示范” 教学现状让人不容乐观。优化传统教学“示范”,创新课堂“示范”的方式、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科学、合理的“示范”教学活动中,提高技艺,并感受中国传统宽博的审美情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示范有效性 形式与方法 教学相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普及与运用,小学各门学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美术课堂教学中“示范”教学法也已有所更新和拓展。但在如今的美术课堂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令我们担忧的现象:第一、老师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有过度依赖的倾向而忽视课堂示范。第二、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对示范环节的缺失。第三、学生期望能看到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示范,而老师却因专业生疏而不敢动手。因此,美术课堂上老师用娴熟的画笔亲历亲为地为学生作技法示范的情景慢慢少见了。下面我从以下几点阐述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示范的研究:
一、示范教学含义和意义
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在美术课中,利用多种手段、方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或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或原理,提高鉴赏水平,为实践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课的示范分为两大类,即平面示范和立体示范。平面示范是指教师运用大量的范画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范画包括:教师范画、学生范画、名家作品。教师范画、名家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学生作品因为贴近学生,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引发深深的共鸣。同龄人作品的借鉴能使学生的创作更有底气,信心十足。立体示范教学是指教师或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现场亲自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绘画步骤、方法的运用、工具和材料的运用技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新课程下美术课的示范教学仍然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美术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能使学生极快地在教学中体会得到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教学应是扬弃, 而不是舍弃。在美术课程改革中, 教学示范仍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关键是在于示范得当, 讲解得法, 变传统教师讲解的填鸭式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缺乏教师适时的指导,学生对绘画语言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最底层,尤其是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课堂上语言表达很积极,想象力丰富,可是落实到纸上,学生往往想的出却不知道怎么画,久而久之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老师的课堂教学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二、示范教学的有效运用
1、教学示范要选择正确的形式和方法 a.现场示范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中国画”时,对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湿的衔接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目睹了作画的关键,则心领神会。学生在练习中还会不时提出作画的种种问题,教师均当场示范,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口头上的解答方法。b.作品示范
教师示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导”。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作品”(即范画),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用品时,例如在教学生制作以戏剧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先向学生展示几种教师亲手制作的手提袋,让学生感到震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一幅以脸谱为设计元素的生活用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c.媒体示范
美术教学中对一些不易被理解、接受的理论知识,可利用多媒体示范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在教学“适合纹样”时,运用多媒体快捷、形象地演示出适合纹样的排列规律---对称、均衡、向心、离心、旋转、综合,图文并茂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启发指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使用语言或行为描述,展示作品的内容、形式或方法等,这其实也是一种示范。美术教师课堂示范的形式有许多,既要因人而异,也要因内容而异。
2、教学示范要把握要点、时机, 注重教学实效、时效
教师课堂示范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恰当的安排,示范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如《我驾神舟游太空》 课堂片段一:
多媒体出示视频神七升天
师:我们已经能驾驶火箭遨游太空了,刚才你看到了那些内容 生:人、五星红旗,飞船
师:你能发挥想象,说说太空里还会有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回答 教师示范 课堂片段二:
课堂开始教师画宇宙飞船,画航天员,让学生猜这是哪里? 生:太空 多媒体出示视频神七升天
师:人类多美伟大,能驾驶火箭遨游太空,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答
师:你还能想象到太空里有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刚才的范画里适当补充
两个片段比较,片段一,老师先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当学生思维已打开,准备创作时,教师“好心的示范”将学生已打开的思维全部收拢到教师的思想轨迹中。时机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只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藩篱,成为“画蛇添足。片段二由范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面的想象环节,为学生创作铺平道路,学生的创作思维呈现由点到面的喇叭趋势,而不是由面到点的漏斗趋势。
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时机往往是因课而异的。以美术技法传授、技能提高为主的课,教师示范一般要推后到学生练习前进行,这样才能有效。
3、教学示范要体现学生、教师双主体性, 注重教学相长
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应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学示范是一种载体,一个平台,教师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和探究,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跳舞的点和线》采用师生限时比赛示范,教师与一名学生在5分钟内运用水墨点线面表现一幅作品,通过对比示范,既能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又能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找到了结合点。不要因为简单而不屑去做,不要因为烦琐而不愿去做,更不要因为懒惰而不想去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有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还需要多渠道的吸取优秀经验,不断去尝试、不断去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从学生出发,从课堂出发,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更有利于教学事半功倍的灵活多样的示范方式。纵观许多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优秀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精彩,很大程度上与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了示范教学有关。他们以示范为主线展开教学,直观、亲切而又通俗易懂,试想在这样的美术教学氛围下,会有哪一个学生不喜欢画画,会有哪一个学生不愿意画画呢?让每个学生都在科学的“示范”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技艺,通过美术人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提倡示范教学,不断地探讨示范教学,并且不断地提高示范教学的质量,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永远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1]李永正.小学美术教学法研究[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常锐伦, 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3]尹少淳.美术教学策略系列之——何谓教学策略[J].中国美术教育, 2010,4.[4]毕田增, 敖国儒.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小学部分[M].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5.
第四篇: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海门市三厂镇初级中学 吴克勤
[摘要]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对学生自求自得的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换句话说,学生绞尽脑汁得到的极富个性化的见解并没有对外“发布”的机会,是美术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关键词: 个性发展
交流展示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美术教师在课上只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尽管教案设计得条理清楚,教学课件也美仑美奂,但未能激发出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未能培养出有美术特长的学生。
那么怎样使学生摆脱完全被“灌输”、被“学习”的位置,笔者认为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爱好,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巧设情景、交流情感、不断激励,激活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一、了解学生需要,巧设情景,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
需要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教师首先做到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对美术产生一种需求,并且不断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日常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需求。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大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来自于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但美术不是等同于生活,需要艺术的提炼,浓缩生活之美,这样呈现在我们作品中的才是一种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
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经典美术作品、照片、视频等手段进行巧设情景,链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一种似
曾相识,但又感觉更美一筹。巧置情景是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不自觉地产生激情,激发自己个性化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欲望,从而促进个性的形成。学生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充满个性、想象的活动。如果没有个性的存在,就没有想象力的存在,就不会有表现力、创造力,学生的想象欲望是在个性的碰撞中实现的。
美术课前展示,既可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效果的目的,又可以让教师发现本节课的起点。采用“声音媒介展示”与“文字图像媒介展示”相结合是笔者常用的展示方法。例如:教材中的“春天的畅想”,春天对学生而言都很熟悉,都会表现,难就难在畅想,想象表现。为此,笔者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准备了有关春天一系列声音媒介和文字图像媒介。课上,笔者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之歌,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象,然后向他们展示春天的文字图像,唤醒对他们春天的联想,拓宽他们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把畅想的结果告诉大家,并用线条简单地画下来,来表达春天的畅想。从展示的学生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是如此丰富:从乘热气球旅游到天空中放风筝,从划船比赛到栽树劳动,从蝴蝶的飞舞到跳舞的小熊„„。通过“同号不同组展示”与“小组展示”,让学生经历独立的探究、小组的合作学习,精神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他们或许有了独到的见解要与人分享,或许有了合作的成就要向其他小组炫耀,通过交流和展示,能够满足学生这样的表现欲望。作为导学者要善于从学生的交流展示中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偶尔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也要敏锐地捕捉到,让每一次交流都伴随着激励,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才能的施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愉悦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感知变成一种心理需要,促使他们主动去感知生活和环境,从而让他们在交流和展示中激发想象力,张扬自我个性。所以,美术课堂上要把“交流和展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摆到显著的位置上来,要用足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成功。
二、走进学生心灵,交流情感,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
学生所表现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色彩都是他们一种内心情感世界的外在表现。想要走进学生心灵,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和悉心体验这种情感的表现,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通过交流情感,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表现欲望,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画是最美的。每当他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时,我们要明白,这是学生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渴望得到我们的肯定。这种内心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望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好表现,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我们要珍惜。
例如:教材中的“人物肖像画”,除了要求学生认识人物脸部特征和五官比例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人物的脸型特征和表情特征。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还没有具备成熟的写生能力,他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技法上降低了要求,从人物特征中多作文章,于是笔者准备了许多明星的肖像资料,让学生在课上逐个寻找符合某一脸型特征的明星,使他们初步认识人
物脸型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再请四位同学上台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物的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按照“不求比例,只求特征”的原则,仔细观察同桌的脸部特征,用他们自己所熟悉的表现方法自由地表现出来,并在画的下面写上该同学的性格和爱好,来认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在作品交流展示时,笔者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人,让他们获得一个交流和展示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又让学生学画自己爸爸妈妈的脸型特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人物脸部基本特征和表情特征,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生活的真实表现,是由他们自己的心理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交流和展示的顺利进行,让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久而久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进而达到一种自动化状态。
实践表明,交流和展示能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不单单是完成了对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和掌握,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三、欣赏学生作品,不断激励,实现课堂交流和展示。
要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自由地陶醉在作画的乐趣之中,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和操作的条件,去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造交流和展示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学生由于个性、环境、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的差异会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例如:同样是画房子,学生会出现太空中的房子、高山上的房子、海洋上的房子、大树上的房子、云朵上的房子„„。有这样的一位学生,平时对美术课不太感兴趣,每当上课时,他总是低着头在画什么?笔者留心观察后发现他在画卡通人物,画得还算可以,于是笔者不断地激励他,创造机会帮助他,还把他的画在班上展示,讲评了他的画,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同学们纷纷要他的画,他很受触动,以后上起美术课来他格外专心了。关注学生的的差异,随时要调整展示的进度,展示的密度,确保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在最佳水平。因为,学生在自学探究和合作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疑惑,这些凭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难题”,如果仅靠教师想当然地“讲授”,未必能够对症下药。其实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也是暴露问题的过程。一个人无法解决的,就拿到集体中来研究解决,如果学生群体已经无法解决,教师再去讲解也不晚。在评价学生作品的同时,也在评价教师自己的导学成果。
鼓励学生与参加展示的学生争鸣,讨论,真理越辨越清,通过交流和展示,学生能够去给其他同学以启示,自己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实现“双赢”。在教学中笔者总是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情感,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中多与他们情感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地用画笔表现自己的内心真实世界,使他们由交流展示的过程变成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总之,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通过巧置情景,情感交融,不断激励,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释
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体会到从构思到选材、从学习运用不同创作形式到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乐趣,形成个性化的风格。让初中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情感交流、张扬个性、展示风采的天地,一个幸福、和谐宽松的课堂。如果在如此氛围下所展开的教与学的行为,自然也会迈入高效运转的轨道。
参考文献:
① 王大根《新美术课程标准的特点与理念》讲座2011年8月14日 ② 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8月版。③ 2011校本培训材料《让学生做美术学习的主人》
美术教学经验交流(2011-07-11 11:24:23)标签: 杂谈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会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下面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分类: 管理偶得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前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
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二.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轻松而又愉快的美术教学环境,教师和蔼可亲的言行举止,循循善诱,风趣生动的教学,在与学生交流中的及时肯定,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同学学习热情的相互感染,教室布置中美感的体现等,一个富有艺术情趣的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情感产生渗透,为发展学生的创造空间提供了良好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主动参与,搭起了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促进了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学生在各种情境刺激下,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趋主动、活跃,思维追求个性化,美的创造力日益增强。在指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坚持做好引导者,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们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孩子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我在上课时,常讲一些健康有趣的笑话作为开场白,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给孩子们多些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比较容易发挥个性特长。
三、通过想象发展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是美术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即学生依照一定目的,独立完成创造表象的过程。由于能力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掌握很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将事物画得惟妙惟肖,学生创造的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带有较多的夸张或梦幻色彩。学生在绘画中的思维创造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经过教师细致耐心的指导。对命题的美术活动,教师应给孩子指明绘画的主题,明确目标和范围,尽量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留下足够的空间。但是创造力丰富不等于想什么就画什么,无目的的任意添加,必须扣住主题,加上老师启发诱导,才能使学生
画其所爱。如画《动物联欢会》孩子们会把贮存在头脑中动物形状与特长联系起来,如小鸟唱歌,孔雀开屏,松鼠跳舞等,孩子们会画得各具特色,充满童趣。对自由命题的美术活动,常常没有明确的主题和范围,也需要我们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只要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心灵沟通 交流情感
小学生的基础文化课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考核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五、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孩子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区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养,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思能力、辨别颜色和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作业展示方式范文
浅谈小学美术作业展示方式
【内容摘要】小学生美术课上的作业是小学生美术课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地反映教学目的要求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究竟如何等。所以美术课中作业展示部分往往成为美术课的高潮和画龙点睛部分,教师常常借助一节课中最后的几分钟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再次阐明本堂课的要求和精神。教师要根据作业的形式,用展览、情境表演、应用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作品展示中展示自我,收获快乐。
【关键词】 美术作业 展示方式
美术作业展评活动作为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美术作业展评活动,可以及时的反馈各项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参与、协作、探讨、交流、发展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与肯定的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参与、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达到美术教育的最总目的——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作业又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成果之一,很多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想把它展示给大家看,获得大家的认可。新课程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展示学生作品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展出“自信与风采”,引导学生展出“个性与智慧”,还要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从而奇迹般地达到思维碰撞、提升智慧的理想效果。
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浅谈下小学美术作业展示方式。
一、搭建平台,多层次展示作品。
作业展示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展览式。教师只要提供一个空间,学生就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1、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而对小学生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就意味着作品被同伴、老师认可,从而产生成就感,身心愉悦,树立自信心,积极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活动中去。所以教师不要吝啬那小小的一面墙壁,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不仅可以激励他们,也给了他们一个分享和学习的平台。当然,如果每次只展示好的作品,就会把展示机会集中在部分学生身上。这不仅让其他学生失去了参与的机会,也让那些总被展示的学生失去了参照,失去了新鲜感和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把橄榄枝伸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真正做到展作品,育自信的目的。
展示区域可以设置长期的,也要设置临时的。临时的展示区域用来展示每一次的美术作品,而那些评出来的优秀作品,如特别有创意的,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的,或者涂色出色的,则被展示在长期的展示区域里,这样学生们的兴趣就会十分高昂,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非常期盼自己的作品能贴到长期展示区内。有了竞争,就不愁产生不了好的作品。
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大人国与小人国》时,在美术教室的的两面墙上分别设立了“大人国”和“小人国”两个区域,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到相应的展览区内。学生觉得又新鲜又有趣,争分夺秒地画,构图、上色是那么认真,一画完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作品贴到相应的展示区内。他们一边讨论画“大人国(或小人国)”心得,一边享受视觉“大餐”。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件作品都有展示的必要,即使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教师也允许学生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取长补短。一位伟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让我们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展示它们,让艺术的花朵越开越娇艳。
2、精心准备每一次展览。
教师不仅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还要为每一次展览作精心的准备。展示区域不仅要方便学生作品的展示,同时也要进行一些装饰,例如用彩色笔、墙纸、礼品带作为背景,把学生的作品以吸引人的方式框起来。
不同的美术作品,展示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绘画作品和部分美术作品可以采用平面张贴,如墙面、展示板、美术亭等方式。利用美术亭是解决有限墙面空间的有效途径。它是能自己站立的三面或多面组成的展板,只占有小块地面面积却可以在多个板面上展示许多作品,而且还可以在班级之间进行巡回;而一些立体造型的手工作品最好放置到经过装饰的展示台上。展示的原则是,既要方便学生展示,又要适应作品需要。
例如,在我们学校美术教室的后墙上挂有一根根丝线,配上一些小夹子,是临时展示区的好地方。每节课丝线上都挂满了我们的收获,既有创作,又有快乐。四周的墙壁是长期展示区,我用礼品带、卡纸进行了简单的装饰,一些特别好的作品就在这里长期展示。当然,这不是永久展示区。出现更优秀的作品时,它们就会被取而代之。随着创作内容的变化,我也会随时变换里面的布置,力争每一次展示都尽善尽美。
3、在交流中获得多一点分享
作品展示就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如果把每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分享;如果在班与班之间交流,学生的收益就更大了。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更多的交流渠道,丰富他们的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可持续发展。前面提到的美术亭,还有学校的宣传栏都是学生共享资源的平台,网络更为他们的分享带来了便捷。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美术《藏书票》一课时,我发现四(2)班的作业特别美,但是风格过于统一,基本上都是记号笔勾线,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来涂色;而四(3)班的作业形式很多,但是过于粗糙,构图也不够理想。于是,我把两个班的部分作业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在两个班级里进行对比展示。在对比欣赏中,两个班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定互相学习。在以后的几节课里,两个班的作业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班与班之间的分享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创作热情更加高涨。
二、创设情境,多角度展示作品。
《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这一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学习活动建议根据儿歌、童话或故事,创作头饰或面具等,进行游戏或表演。创设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境,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模特表演、拍卖会擂台赛等特殊的阐述方式令学生的作品更有情趣。钱钟书先生曾说过:“我没有什么本事,只不过善于想想而已。”这种新鲜灵活的情境性展示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诱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
1、以美术活动为主,表演为辅,切勿喧宾夺主。
情境式作业展示比一般作品展示所需的时间要长很多,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预设,合理安排情境表演的时间。但是要注意的是,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美术创作才是这堂课的主要任务,表演,作为一种作业展示的方式,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所以不要安排太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让美术课成为一堂“表演”课。
例如,在执教的《会响的玩具》一课上,我通过录像、作品欣赏等方式把会响的玩具特点精彩的展示给学生,最后一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会响的玩具进行舞蹈表演。短短五分钟的展示,让学生对会响的玩具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给整堂课增色不少。
2、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设计,切勿哗众取宠。
情境式教学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情境式作品展示一定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等方面出发,根据实际需要来精心设计,切勿哗众取宠,生搬硬套。如果只是为了搞点噱头而设计,不仅不能获得好效果,反而会画蛇添足,让整个教学失去味道。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花花衣》一课时,在展示环节上让学生把刚刚完成的“花衣服”装饰在身上进行表演。应该说她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她没有考虑到 “衣服”还没有干,不仅很容易弄破,而且也会弄脏学生的衣服,另外把作品卷折起来也展示不出作品的特色,若设置几块展示板,或者简单的拉一根绳子,用夹子把“花衣服”夹起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晾干,而且花花绿绿挂在一起彩旗飘飘,岂不更加漂亮。
三、变换方式,全方位展示作品。
美术作业的应用性很强,尤其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作业。通过各种媒材制作的平面拼贴造型作品、陶艺等小装饰品可以装饰学生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设计制作的书面、笔筒、玩偶、模型、风筝等可以直接被应用;为文娱活动、节庆日等设计制作的标志、招贴画等也都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应用是一种特殊的作业展示,在应用中,学生了解了自己作品的价值,懂得了物以致用的道理。
1、物尽其用,别具一格。
美术作业除了展示以外,更好的归属莫过于物尽其用了。这比单纯的展示更有意义,显得别具一格。剪好的窗花可以用来装饰教室,做好的笔筒直接用于放笔,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应用于实际,学生的内心会无比自豪,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美术《巧巧手》一课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各种各样漂亮的笔筒,放在自己课桌上,别提多得意了!有教师或同学从面前走过,生怕人家没有看到。
2、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其实,学生的很多作品特别是手工作品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导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收集起来,等遇到合适的课型就拿出来运用。这样做,一来可以节约能源,避免浪费;二来可以循环展示,增强信心。
例如,学生在《漂亮的花边》一课中,学会了剪各种各样的花边。上完课后,虽然我已经反复强调要把花边收集起来,还是有很多学生扔掉了自己的作品。在上学做纸拎袋时,我鼓励学生用上次做的花边进行装饰。看到人家用以前做的花边装饰出来的拎袋特别漂亮,那些没有收集花边的小朋友特别羡慕,而那些被展示的小朋友就特别的开心。循环利用,循环展示让小朋友尝到了甜头,他们说:“以后我一定好好收藏作品。”
当然,作业展示不只是“show”,也不是残酷的竞争,教师要根据作品的形式合理安排展示方式,多提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与肯定的平台,使每一位学生精彩展示,快乐收获!
参考文献
[1]《少儿美术》 中国美术学术期刊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中国美术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 2003年第6期 2005年第3期 [3]《中国教育学刊》 2002年第5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5] 《美术及其教育》 第122页 尹少淳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 [6] 《现代美术教育学》 第58页 张小鹭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