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句式第五课时教案(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5: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文句式第五课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文句式第五课时教案》。

第一篇:古文句式第五课时教案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什么是定语后置句

二、新课教学: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柳毅传》李朝威

四、课堂小结

本课重要讲解的是古文特殊句式的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这两种掌握起来就比较简单,需要大家多加练习。

五、作业布置 作篇子上的习题

六、板书设计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什么是主谓倒装句

二、新课教学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袁宏道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

三、合作探究 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

——孰与,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 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劝学》〈荀子〉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逍遥游》〈庄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相当于 “不是„„吗”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如„„何 相当于

“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 “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 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

“与其„„宁可„„”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 “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 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孰与”、“何如” 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 “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

着„„呢?”、还要„„干什么呢?“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胜自磨剑,人问曰:

”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⑸”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

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得毋有病乎? “无乃” 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固定句式总结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

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

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

......这样啊)等。第四种:

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本课重要讲解的是古文特殊句式的主谓倒装和固定句式,这两种掌握起来就比较简单,需要大家多加练习。

五、作业布置 作篇子上的习题

六、板书设计

⑴”如„„何“、”奈„„何“、”若„„何“。⑵”„„孰与„„“、”„„何如„„“。这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特殊文言句式的判断及翻译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准确判定不同句式,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特殊文言句式的判断及翻译

二、新课教学 请翻译。判断句式

1、有亭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4、臣本布衣。

5、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6、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7、济北彀城下黄石即我也。

文言文判断句式常见有3种

1、①„„者„„也

②„„者 ③„„也

2、句中不用“者”,句末不用“也”。

3、用“乃”“为”“则”“即”等词表判断

三、合作探究 请翻译 省略句式

1、(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以钱覆其口。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小惠未遍,民弗从(之)也。

4、以(之)告富者。

5、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归纳:

1、补充省略成分,应结合上下文语境。

2、省略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①主语省略

②谓语省略

③宾语(包括介词 “以”的宾语)省略 ④介词省略

3、译成现代汉语时,为做到语句通顺,该补充的应补充。

四、反馈练习请翻译。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1、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2、吾尝疑乎是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5、咨臣以当世之事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尝射于家圃 归纳:

介宾短语后置句:在古汉语中,介宾短语往往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 提到动词前面作状语。

五、请翻译 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提宾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将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

前,构成提宾式。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如: “

何苦而不平?”(“何”是“苦”的宾语)

1、子将安之 ?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何以战?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

六、课堂小结

本课重要讲解的是古文特殊句式的主谓倒装和固定句式,这两种掌握起来就比较简单,需要大家多加练习。

七、作业布置 作篇子上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 省略句 被动句 判断句

第二篇:书法课 第五课时教案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教授撇的写法,及关于撇的字体

3、增加学生知识面 教学过程:

1、回顾与巩固: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昨天学的新的字吗? 生:中、干、上、下

师:嗯,好的。还记得要注意的问题吗?现在再来练一遍。第一个是中,要注意中字的口不要写的太大,现在把中写一行。

写的时候各个指点。如发现问题就统一提出。师:中写好了么?现在写第二个,是什么呢? 生:干!

师:对!第二个就是干,我们来写一下干。写的时候要注意两横不要写的太近。写的时候各个指点

师:好了么?那我们再来写上。写的时候各个指点。师:最后一个是什么? 生:下

师:对!自己写一下

2、教授新的内容:撇 师:刚才呢我们回顾了昨天的字,现在我们来开始我们的新科内容,就是撇。撇要怎么写呢? 老师怎么写的,写撇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节拍,就是重轻,写的时候你就数着拍子,重轻,也可以是12,12,对不对?现在来试试看,写书的时候拍子是怎么样的? 生:重轻。

师:对!也可以使12,对不对?好现在我们来写一行。每个看一下,发现问题,全班指出。

师:好,写好了么?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是“大”字,“仁”字。每个字写一行,老师回来看的,指出问题,进行点评。

师:写好了么?我们来看看,撇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就是竖长撇,他的节奏是怎么样的呢?就是重轻轻轻,来写一下。我们来举个列子,就是“走”字,“边”字 让学生写,进行点评与指正。

3、每课一讲

师:同学们写的累了吧,又到了我们的讲故事时间对不对? 生:对!

师:哪我们还记得,老师昨天给你们说的是什么故事和是发家是谁吗? 生:颜真卿,乞米帖的故事 师:对!,颜真卿乞米帖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回顾故事

师:对!我们知道王羲之,知道了怀素,知道了颜真卿,那今天再来说一个新的书法家的故事,那就是米芾,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家境不富裕,花学费在私塾学写字三年亦长进不大。一日,他听说有位路过村里的赶考秀才写字好就去请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想要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可纸贵,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心想哪有这样贵的纸,但出于学字心切,米芾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

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回到家,米芾捧着这张用五两银子买来的纸,左看右看也不敢轻易使用。于是对照字帖,用没蘸墨水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反反复复地琢磨,把一个一个的字印在心里。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正坐在桌前,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呢,纸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如梦方醒,才想到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三天了,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抬笔写了个“永”字。秀才一看,字写的遒劲潇洒,便故意问道:“你为什么三年学业不进,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写。”“对!”秀才说:“学字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说完,挥笔在“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走了。

4、点评时间

第三篇:初三第五课时教案

第五课时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初三)

文字格式的设置、修饰

备课:谢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怎么样在WORD中输入键盘上没有的符号

使学生掌握对文章修改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对文字修饰加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文章修改及文字修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一张小报,这张小报是经过WORD排版过后的小报,很精美!WORD 2000具有较强的编辑排版功能,本节课我们一起学文章的简单修改及对文字的修饰。

二、新授

1、符号的输入

看这句话,2005/11/23 天气:晴朗 风力:4-5级 温度:4℃-14℃

。符号“℃”在键盘上没有。怎么办?WORD中有“插入符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老师演示讲解)步骤:将光标移到插入位置,单击“插入(I)”菜单中的“符号(S)”命令。在“符号”对话框中找到符号“℃”,选中,单击“插入”按钮。关闭对话框。

实践1:

(学生做,师巡视指导)连续输入以下符号:① ② ③ ≥ ≤ ★ ☆ 〖 〗

第五课时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初三)

老师总结:如果输入的符号很多,可以不立刻关闭对话框,等符号输入完毕后再关闭。

2、文字的修饰

同学们,Word默认的字体是宋体五号字,这样排出的文章不美观,我们还可以对文章的文字进行修饰。如改变字的大小、字体、字的颜色等,还可以对文字设置加粗、斜体、下划线等。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对文字的修饰。对文字修饰可以有多种方法。

老师讲解演示:

a选中文字――格式――字体(在字体对话框中设置)b对选中的文字单击右键,同样弹出字体的对话框 c用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

三个按钮,可以设置加粗、倾斜、下划线; 这个按钮可以设置文字的颜色;

这一组按钮可以设置文字的对齐方式;

我们使用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能做的工作,在“字体”对话框里都能实现,利用“字体”对话框我们可以对字体做许多修饰。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一起回顾了在Word中对文字的修饰的操作步骤,而且我们还知道了一种效果的不同操作方法。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一种自己习惯的方法加以练习巩固。第五课时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初三)

四、板书设计

一、符号的输入

二、文字的修饰(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

五、课后作业

1、录入一篇文章,将标题设置一号,黑体,蓝色,加粗,并加上红色阴影

2、将正文字体设成三号楷体字

六、教学后记

第四篇:文言固定句式教案 两个课时

文言固定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固定句式意义并学会翻译。教学重难点:

与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8个虚词密切相关的固定句式。教学方法:

翻译、讲解、训练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

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译文: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译文: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例5 非字而画。(《促织》)译文: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7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译文:

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同义结构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例9 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译文: 例10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

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11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译文:

9.“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12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译文:

10.“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3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

译文:

11.“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例14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

12.“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例15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译文:

例16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13.“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例17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译文:

14.“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 难道„„吗?“

例18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译文:

15.“„„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 例19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例20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6.“为所“、“为„„所“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例21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

例22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译文:

17.“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2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

例24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8.“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例25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译文:

19.“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26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

例2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

20.“独„„耶“、“ 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28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

例29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21.“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例30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

22.“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31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

23.“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32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译文:

24、“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3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

25、“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34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

26、“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例35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

27、“有所„„、无所„„”,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例36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28、“有以„„、无以„„”,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例37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

29、“„„之谓也”,表示总结性判断得固定结构。其中“之”时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例38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例39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

课后训练

翻译下列句子:

1、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

2、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4、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5、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门宴》)译文: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文:

7、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柳宗元《童区寄传》)译文: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文:

9、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

11、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

1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1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译文:

1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译文: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文:

1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

1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第五篇:苏教版教材古文特殊句式整理

高二复习专题之古文特殊句式整理

倒装句

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2.秦人不暇自哀

哀自

3.何厌之有

有何厌 4.我之谓也

谓我也 5.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遍于天下之钩党

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莫若己

7.何以伐为

以何伐为

9.胡为而来哉

为胡 10.何厌之有

有何厌 11.我之谓也

谓之我也 1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钩党遍于天下

1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莫若己

14.童子何知

童子知何

15.而莫之夭阏者

夭阏之 16.奚以知其然也

以奚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蓝取之、于蓝青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于周郎困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于江渚之上渔樵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己参省

5.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弟子贤 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7.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

8.赵尝五战于秦

于秦五战

9.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于晋无礼

10.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11.虽董之以严刑

以严刑董之 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于当道请

13.常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于穆、曹二善才学

1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于邦内谋动干戈

1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毁 16.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17.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申之

18.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 19.有动于中

于中有动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于邻国多

21.不能喻之于怀

不能于怀喻之

22.灌夫受辱于居室

于居室受辱

23.急于星火

24.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25.其制稍异于前

2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7.无益于俗

定语后置

于星火急

于此居

于前稍异

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

于俗无益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以为凡是州之有异态山水者 3.凌万顷之茫然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仰观宇宙之大

主语后置

1.渺渺兮予怀

被动句

1.不拘于时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戍卒叫,函谷举

4.洎牧以谗诛

被动意义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吾属今为之虏矣

9.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0.怀帝阍而不见

11.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2.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语态

13.韩非囚秦

14.流俗之所轻也

“所”,表被动

15.屈原既放

之意 16.是以见放

于“被”

17.文王拘而演《周易》

18.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19.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 判断句

茫然万顷

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仰观大宇宙

予怀渺渺兮

介词“于”表被动

为„„所,表被动

“举”是被攻占的意思

动词“诛”本身具有

“被”表被动

“见„„于”表被动

介词“于”表被动

介词“为”表被动

介词“于”表被动

不见,不被召见

“不焚”,即不被焚毁

动词“婴”本身具有

“囚”,被囚之意

省去的“为”与

“放”,被流放

“见”表被动,相当

“拘”,被拘之意

“于”,表被动

“为„„所„„”,表2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也”表示判断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者”“也”表示判断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表示判断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也”表示判断 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也”表判断

6.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也”表判断

7.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皆”表判断

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者„„也”表判断

9.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也”表判断

10.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也”表判断

1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也”表判断

1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者„„也”表判断

1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为”表判断

14.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判断 15.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表判断

16.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17.非谢家之宝树

“非”表否定判断 18.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是”表判断

19.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乃”表判断

20.是社稷之臣也

“是„„也”表判断

2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直接表判断

2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非”表否定判断

2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动词“为”表判断

25.今臣亡国贱俘

直接表判断

26.齐彭殇为妄作

动词“为”表判断

27.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者„„也”表判断语气 28.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省略主语“其声”,(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 2.因坐法华西亭

省略主语“我”,(我)因坐法华西亭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省谓语“有”,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4.輮以为轮

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之)以(之)为轮

5.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宾语“之”,故为之文以志(之)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省略宾语“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7.吾从而师之

省略宾语“之”,吾从(之)而师之

8.始指异之

省略宾语“之”,始指(之)异之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省介词“于”,假(于)舟楫者 10.居是州

省略介词“于”,居(于)是州

11.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省介词“于”,摽掠(于)其人

1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长桥卧(于)波

1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省略介词“于”,暴(于)霜露

14.谁得而族灭也

省宾语“秦国”,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15.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介词宾语“之”,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16.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省略介词“于”,断头置于城上

1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省略介词“于”,渔舟唱(于)晚

18.翱翔蓬蒿之间

省略介词“于”,翱翔(于)蓬蒿之间

19.草创未就

省去主语“书”,(书)草创未就 20.读书轩中

省去介词“于”,读书(于)轩中 2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省去宾语“之”,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

22.日过午已昏

省去主语“室内”,日过午(室内)已昏 23.使不上漏

省去动词宾语“之”,使(之)不上漏

2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去主语“余”,(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下载古文句式第五课时教案(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文句式第五课时教案(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五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应用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关的实......

    语言朗诵选修课第五课时教案

    成都十二中学选修课教案 雷声语言朗诵 语言朗诵选修课第五课时教案 教学要点:气息 古人在研究唱法时,很早就注意到气息的作用。唐代的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

    《This is Danny Deer》第五课时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a desk a book a pen a pencil an eraser a ruler a pencil sharpner a pencil box教学目标:知识1、 单词: Core: this , isnt, desk, book, pen, pencil, eraser, ru......

    古文教案b

    ◇◇ 唐 宋 文 学 讲 义 ◇◇ 杜甫《春望》 此诗为杜甫在长安时作,时长安为安史叛军焚掠一空。作者在此乱离时世,满目荒凉,诗中即景生情,抒写其忧乱伤时的感慨。 首联写作者即景......

    小古文教案

    虎与刺猬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隋朝笑话集《启颜录》,是一则幽默讽刺的寓言小故事。全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这个寓言故事的主旨其实很简单,告诉人们遇到事情要......

    小古文教案

    《小小少年大智慧》教学设计 课型:小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小古文。 2、阅读两篇小古文,理解其意思。 3、积累古文中常用字的意思。 4、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这两则小......

    《古文二则》教案

    《古文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2、 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3、结合文中注释,4、 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

    《古文二则》教案

    《古文二则》教案 《古文二则》教案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 祖逖 即更刮目相待2. 填空题。 司马光 时期家 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