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战争之感叹[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5:4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义和团战争之感叹[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义和团战争之感叹[本站推荐]》。

第一篇:义和团战争之感叹[本站推荐]

义和团战争之感叹

人类近代史上最扑朔迷离的一场战争就是义和团战争,一百余年来,世界各国无数学者竞相研究,依旧没有公认的结论。例如美国基辛格讲座教授相蓝欣,广泛收集了中、英、法、意、日、俄等国公私档案、文件甚至私人信函,面壁十年有余,依然不敢断言全部弄清楚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只是提出他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外双方在交流方面的误解和一系列由此引起的非常事件。”但他认定:“中国的一些教科书曾将它描述为中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英勇壮举,而清廷迫于人民压力也进行了反抗,这种说法则根本站不住脚。”(参见:《义和团战争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8页、第6页)

即便是当事人,许多事情也未必都说得清楚。例如,德国公使克林德在1900年5月26日公使团联席会议上说:“这是瓜分中国的开始。”这是中国学者们很爱引用著名的事例,例如王树增所著《1901年》第二章第八节就用这句话做题目,本节最末一段:“在得知各国军队已经向北京进发的时候,克林德显得格外兴奋,他说:„先生们,这是瓜分中国的开始。‟”(《1901年》,上册,第247页)张海鹏在《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里也称:“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各国公使决定调兵的集会上说过„这些行动就是瓜分中国的开始‟。”他们在这里都玩了个巧妙的时间游戏,那天尚未发生“各国军队已经向北京进发”这样的事情。公使团决定向大清国总理衙门提出调兵进京请求的时间是5月29日,丰台车站被义和拳捣毁之后。而且,克林德根本就没有说过上述话语,他的原话是:“期望中国政府采取有效行动或调兵进京护馆的想法都不现实,因为这是基于中国政府还能继续生存下去。”他这句话被英国公使窦纳乐向首相禀报为:“克林德用的语言在我看来只有一个意思——即瓜分中国的时机已经到来。”而日本公使西德二郎也禀报说,他认为克林德的意思是:“中国问题的实质是一场革命。公使们应该从现在就讨论如何瓜分中国的方案。”克林德的“话语”被各国传到德国,外交大臣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克林德就未经政府允许所发议论做出解释。克林德则认为是公使团在陷害他,情绪激动地花了两天时间向德国政府辩诬。可德国政府依旧严厉指责他,即使按照他的原话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它会使别国误认为德国将在中国采取比别国更激烈的行动,这歪曲了德国政府的立场。事实上,至今也无任何证据那几个国家意图“瓜分中国”。

史料是有真假的,打个比方,现在才过去不到五十年,大跃进究竟饿死人与否就已经争论不休;如果再过去三百年,那时的历史爱好者举证说:“我们的祖先亩产稻谷万斤不算事,最高曾达十三万斤!”并且可以拿出1958年的各种报刊来举证,很好,一定会铁证如山。此类历史是非尽管留给各国学者们去探讨,我们只采纳各方面研究的合理结论,摒弃各类谎言。问题在于,当“零度水”刊载了袁伟时教授2002年的一篇文章之后,立即遭到查禁。这就成为另一个问题:自从1949年以后,各类教科书一律把义和团描述成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接受着此类教育,并形成他们的历史观。刚有一点不同声音就遭查禁,这事情就有点费解:马克思主义里并没有书报检查制度的论断,恰恰相反,马克思写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里边说:“书报检查制度骨子里隐藏着一种用任何法律都无法消除的根本缺陷。”“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本身是恶劣的”,不过马克思紧接着说道:“可是各种制度却比人更有力量。”(载甘肃人民出版社《告别乌托邦》,中册,中文翻译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5年历史考证版,第一卷第一部分)不过列宁说:“从来也?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甚么必?普遍遵行的哲学历史公式,当作一种超过对某?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以外的东西。”(《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7页)于是就必不奇怪,只是说它是原则恐怕难以成立,既然那个主义并非“必须普遍遵守”,又怎么能算原则呢?现在据说在胡总书记的干预下,“零度水”已于3月1日复刊,并刊登了张海鹏批驳袁伟时的文章,据说这只是一个新开端,一次大批判的新开端。奇怪的是,义和团堪称封建迷信的登峰造极之物,它把中国历史中沉淀的所有污秽全都搅和到自己身上,何以张先生会把“反封建”的桂冠扣在义和团头上?

那么我们无妨看看当年的官员们又怎样?著名的“东南互保”是无法否认的历史了,这个名单上有盛怀宣、张之洞、刘坤

一、许应?、王之春、余联沅、松寿等,其实还有两个更著名的人物荣禄、李鸿章。正是这批满清最开明的洋务派大臣,利用他们把持的南方各省军政大权,拒绝了朝廷命令他们协助义和团灭洋的诏书,而这次拒绝,最关键的转折就是荣禄通过袁世凯打给张之洞、刘坤一的电报,这个电报让他们不要理会北京来的诏书。细节我们不必罗列,当一国所有开明大臣都无视“国难”,任凭八国联军剿灭“抵抗侵略”的义和团时,可见这支乌合之众占多少理。须知,他们当年可不是凭历史资料来判断是非的。而清廷里所有主张官、团合力灭洋的,全都是腐朽透顶顽固派。这个基本事实至少可以佐证,他们跟义和团一样,都是些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今日那些文人,例如张海鹏等,以其笔墨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义和团势力歌功颂德,至少可以借用一个成语:近墨者黑!

在这些人士的反驳袁伟时的文章里,有一个论据被反复提起:就是说,到八国联军打进来,义和团并没有杀一个洋人,只是打杀中国教民。张先生称:“据美国历史学家施达格研究,在„1900年5月31日之前,在整个义和团运动中,在中国的任何地方,没有一个外国人是死在拳民手上的;惟一的一个就是卜克思先生在山东的遇害‟。”(张海鹏:《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到6月13日为止,拳民对外国人的生命和财产没有造成多少危险,对他们的生活也很少骚扰,他们的打击目标主要是教民。”(《义和团战争的起源》第272页)德国外交大臣布洛夫1898年也向首相报告:“幸运的是,中国秘密社团的打击目标并不是我们的传教士,而是教民。”看来至少某段时间内确实如此,但我们还是会纳闷:在张先生和他的同志们眼里,难道中国人就不是人?他们的命不值钱?口口声声称颂民族主义的文人,却对义和团杀戮同胞甚至不放过妇孺的暴行歌颂不已,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反之,当事人美国使馆卫队长迈耶斯说:“当时我们意识到这些主动剿杀拳民,拯救教民的行动会更加煽起仇洋情绪。但当我们看到浑身受烧伤和砍伤的教民不断地逃到使馆区时,我们这些血肉之躯不能不向他们提供帮助,并将其他的教民从恶魔般的拳匪手中解救出来。”(同上书,第275页)一支号称抗击外国侵略的武装力量,没杀洋人却专杀自己的同胞,而冒险救援中国教民的却是那些洋人,这能说明什么?更有甚者,例如冯克诚、田晓娜等编撰的《中国通史全编》,干脆称:“一小撮认贼作父的汉奸教民„二毛子‟”。6月13日,奥国使馆卫队用马克沁重机枪驱散围攻使馆的拳民,他们把准星调高,结果自然是没有人被打死,而义和团乘机宣传说他们“刀枪不入”。并从此日开始,以焚烧教堂和民居、大规模捕杀中国教民为攻击手段,如此“民族主义”,未免有些滑稽。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鸦片战争时没见义和团;英法联军时没见义和团;倒是并无列强武装入侵的时候却冒出来一个“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了。即使是1898年3月德国以武力相威胁签署的《胶州湾协定》,使德国获得99年租借权事件,也因“巨野教案”引发。一句话,不是侵略战争引发义和团,而是义和团引发八国联军入侵。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相关话题:正是趁着义和团引起的战争,沙俄军队在“江东六十四屯”屠杀中国居民,并侵占了那里3600平方公里的领土。如果连带“庚子赔款”,义和团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只有灾难!如今某些文人们秉承文革精神,大肆吹嘘义和团如何,其实不过沿袭着毛先生那个“痞子文化”,从文革的报纸上抄一些文字来炫耀。例如“爱国主义”,意大利公使萨瓦戈在义和团势头正旺时向罗马报告,他认为尽管中国百姓仇洋情绪极高涨,但并无“爱国”心态,中国人对于欧洲人的“祖国”概念一窍不通,“没有人愿意为中国做出哪怕是一点牺牲,爱国心在中国并不存在。”假如义和团属于“爱国”行列,那他们的总头子慈禧太后就是“爱国主义”的领袖!

还有,义和团爆发地为山东、河北、山西等华北各省,而这些地方恰是孔教之根据地。相反,对于孔教淡薄之东南各省,却积极联保,拒绝卷入因荒唐引起的义和团战争。说没有文化冲突因素恐怕只是一相情愿。1898年春德国租借胶州湾时,几个德国兵捣毁了一座孔庙里的几尊泥胎塑像,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嚎啕大哭,弄出个“公车上书”来。据现在学者们考证,那“书”并没有“上”,清宫档案里别的文书汗牛充栋,唯独没有“上书”的任何记载,其实康只是派了个门生拿这“书”去上海的租界里发表而已。细节我们不去理它,至少看出来,近代中国的一切先进,都滋生于租界里,共C党也不例外。

同一件事情两种反应,康氏这边呼吁改良,动员光绪皇帝变法;义和团那边革命,滥杀中国教民以逞英雄。对这两种不同的反应,康有为等主张变法,学西方的先进体制,于是遭慈禧太后无情镇压,六君子血洒菜市口;义和团则全力“扶清灭洋”,坚决捍卫传统,于是慈禧太后喜上眉梢,不惜向西方十一国宣战。可算泾渭分明,一眼就能看明白这是一次进步还是守旧的分歧,向往进步的总是采取温良恭俭让的改良方式,而顽固守旧的则崇尚暴力。

本来,关于义和团战争的评价,中国历来有识之士皆嗤之以鼻,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无一例外。唯有那些“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的人士,才会慷慨激昂地拿圣旨吓人。袁伟时教授的文章写作于2002年,几年前它就遭遇了毁誉参半的评论,据说曾有一些来自官方的夸赞。然而旧文重发,却株连了一个专刊。有人说夸赞义和团是百年来的阴影,其实不是,它仅仅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以强权横加之偏见。捍卫毛泽东的遗产还是开拓创新,是这次“零度水”事件的实质,我觉得,这个“零度水”以大批判为复刊礼节,似乎又嗅到了《海瑞罢官》时空气里的味道,至少,它是与和谐社会没多大关系的。(2006.3.4发华知、老三届、百灵、文化散论)

第二篇:战争之痛

战争之痛

空中花园的暗香还在脉脉云霭中飘散,诺曼征服的狂飙已经席卷了海的那边。

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在迷惑着众生的心房,滑铁卢如注的大雨已经暗淡了拿破仑帝国的荣光。

香料在东方,财富在海上。

野心与希望,奔向汹涌的海洋。

殖民在扩张,强权的时代。

弱者的国殇,野心在膨胀。

独裁者登场,库尔斯克的钢铁在碰撞。

犹他海岸的血色伴着残阳……

阴霾过后,会有阳光。

和平与发展的号角如此激昂!

农安县实验中学高一:刘峰

第三篇:纪念八一建军节“枪”之感叹

纪念八一建军节“枪”之感叹

文岗

在我记事的童年,远没有现在的小朋友那样的幸运。那时,由于家里很穷,不要说玩各种各样的玩具,就连一把笨拙的木头手枪,也是在我的不断哀求下,忙碌的父亲于煤油灯下做成的。

找一块废弃的木板,在上面画一个手枪的形状,然后用锯子一锯,扳手的地方用烧红的火箸戳个窟窿,前后不用半个小时,一把“手枪”便诞生了。现在看来,那是怎样的一把手枪啊,简易无比,丑陋不堪,但,它依然是我整个童年最大的乐趣。

每当我拿着它的时候,就能联想到手持钢枪,头戴钢盔,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边疆的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也正因为有了这把“枪”,每每与别的同伴玩起警察与小偷、红军与土匪的游戏时,我都毫无疑问的扮演着警察与红军的正面角色,这在当时,给了我莫大的荣耀和自豪。也就是从那时起,穿一身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便成为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那时候,谙不经事的我还不知道拥有枪意味着什么,只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拥有枪的,必然取得胜利,而最后胜利的,必然是警察和解放军。其实,在那幼小的心里,枪已经成了武力的象征,只是还不懂得,拥有枪支的,也可能是所谓的“坏人”,最后取得胜利的,也可能是小偷和土匪。

拥有了枪,便是战士,战士组成了军队,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这是从小于脑海里就形成的。看着镜头上许多的战士拿着

枪,呐喊着冲向敌人的时候,我便联想起了儿时的游戏。只是在我们的游戏里,永远也没有结果,可真枪实弹的战争却完全不一样。当我第一次看到战争结束时那惨不忍睹的场面时,一个个狰狞的面目,血洒遍地,断臂残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抛尸荒野,我开始对战争的残酷有了一丝的惊惧,开始对战士的含义有了别样的理解,开始对象征武力的枪支有了些许的厌倦。直至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儿时的枪,是那种从来都没有发出子弹的枪,是那种从来都不能杀死人的枪。

在战争中,枪纯粹就是为了杀人,生活中,更多的则是防卫,或者是射杀猎物,除此以外,再想不出有什么更大的用途了。不知道发明第一把枪的人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仅仅是这些?那又是谁发明了子弹?目的又何在呢?

当子弹由枪射向战士的时候,那是战争的解设;可当荷枪实弹的战士将子弹疯狂的射向手无寸铁的平民的时候,而且是别的国家的民众,枪,在心目中,完全丧设了正义,成为了邪恶的帮凶。

事实上,枪是无辜的,枪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使用枪的人,出于种种的借口和理由,歪曲了枪的正义的用途,使枪带给了世人这么多的厌恨和伤害,更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现在的枪都已经发展成了导弹、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等许多的新式武器,但不管怎么说,它们都有别于我儿时的那支木头“手枪”,它们都是一种杀生的工具,都会成为那些别有用心的叫嚣的“坏蛋”手中最后的底牌。

需要告诫那些单凭武力就要耀武扬威的人的是,现实不是游戏,不要以为拥有了枪就可以左右一切,不要以为拥有了实力就一定能战胜一切,也不要以为占领就等于征服,在这个世界上,也总还有光靠武力征服不了的地方。

当枪和正义融到一起的时候,也真能创造出伟大的奇迹。南昌,几条步枪,在一群热血健儿的手中,向着飞机、大炮响起。他们手中的枪,是我儿时的枪,虽然落后,简陋,但威力无比,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它们的背后,有人民的支持;他们的心中,是必胜的信念。当压迫太久的时候,就会爆发,当正义的子弹射出的时候,一切的邪恶都将无坚不摧。

第四篇:义和团口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女无洁意,男不嫌,鬼孩不是人所产。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

神也怒,仙也烦,一等下山把拳传。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

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并将山。

第五篇: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案《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

第六课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因受列强瓜分狂潮的强烈刺激,各地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急剧高涨,并与各地反侵略、反瓜分、反压迫的群众斗争汇合在一起,终于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提问: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哪里?(山东)提问:那么这么大的国家,为什么是出现在山东?

教师讲述:因为当时的山东是外国教会侵略最为严重的地区,甲午战争中受到日军战火蹂躏;战后,列强又强租威海卫和胶州湾,掀起瓜分狂潮,促使山东的反洋教斗争更加高涨。随后,这场运动迅速发展到北方的许多地区,南方各省也普遍爆发了反洋教斗争,但是这场运动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系统和集中的领导指挥机构。

2、义和团的成员

主要成员:农民、城市手工业者、小商贩等

3、“扶清灭洋”的旗帜

开始他们练习拳棒、传授武术,以散布传单等形式,进行反清活动。后来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獗,他们的斗争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树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帜。学生活动:讨论“扶清灭洋”旗帜的利弊得失

4、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1899年秋,山东平原县的义和拳在朱红灯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取得平原大捷。平原大捷后,义和拳改名义和团。1900年夏,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由于形式所迫,慈禧太后要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者,以达到同时削弱义和团的险恶用心。于是承认义和团合法。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他们张贴文告,揭露外国侵略者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北京和天津一时被义和团控制了。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提问:面对义和团的提出“扶清灭洋”,帝国主义列强能善罢甘休吗?

教师讲述:既然帝国主义列强不能善罢甘休,必然要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时间:1900年6月

2、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个国家侵略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拆毁从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奋起狙击侵略者,侵略军狼狈逃回天津。

到7月中旬,八国联军再次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派人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与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下令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就这样,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镇压下失败了。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学生活动:文件夹《八国联军侵华大事记》

三、《辛丑条约》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合计达10亿两左右;拆除大沽炮台;禁止中国人民一切形式的反帝斗争;划定使馆区并由各国驻兵保护。

2、影响: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根据《辛丑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给中国带来的危害。a、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强了列强的力量。b、拆除大沽炮台:中国人民的主权遭到严重损害。

c、禁止反抗等: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学生活动:讨论:清末革命志士陈天华痛斥清政府以成为“洋人的朝廷”。他为什么这么说?

课堂练习

一、基础训练:(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

1、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是()A、“自由、平等、博爱” B、“扶清灭洋” C、“灭清灭洋” D、“攘外安内”

2、由义和团运动引发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4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A、1900年

B、1901年

C、1989年 D、1902年、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答案

1、B

2、C

3、D

4、A

5、C

二、能力训练

辛丑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三、实践与提问

阅读下列材料:

义和团揭贴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平安。”

——〈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义和团是如何对待“鬼子”的?

2、揭贴的看法有何落后性?产生这种看法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

1、一切全杀尽

2、盲目排外,看不到外国先进的东西。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下载义和团战争之感叹[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义和团战争之感叹[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要工资之感叹的诗歌

    一座茅棚半山中,四壁夜风星光浓.月照天涯添愁绪,花落三更谢春风.老板同室难入梦,草根无依怨命穷.骨头最硬勤劳动,可怜尊严最平庸?在攀枝花追讨工资乙方老板说亏,甲方业主叫......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课标要求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义......

    感叹人生

    感叹人生 有些人 有些事 有些话 有些爱…… 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 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机会说,等有机会说的时候,却说不出口了 有......

    感叹人生

    感叹人生,我如浮萍 光阴如梭,恍若间数余载以流水。无声无息褪去青葱华年,岁月的风霜濡染缕缕青丝,一切成了追忆。我犹似无根的浮萍,在人生路上,在命运的漩涡里,任自漂流——题记 【......

    感叹人生

    对于生活,选择不同,结局不同。感叹人生,为什么同样是人,同样有享受人间温暖的权利,有的人就偏偏得到的那么少,而有的人就永远生活在最耀眼的光环下?是否我们的成长就是为了彰显别人......

    感叹生命

    感叹生命 杨佳琳初2011级二班 曾与多少人在赞美:生活绚丽多姿,人生美丽如花;又有多少人在咏叹:生命灿烂如朝霞。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感叹生不逢时,人生如梦,有人抱怨生活真没有意思......

    共和国战争之抗美援朝[合集]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摘要: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

    认识义和团的方法

    认识义和团的方法——兼浅议袁伟时先生论现代化与教科书问题 义和团运动到底是一场壮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还是盲目排外的悲歌,这个问题并不是二选一的简单选择题,但很不幸,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