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探索---于晓东5篇

时间:2019-05-15 05: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探索---于晓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探索---于晓东》。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探索---于晓东

初中物理

现代化物理教学

学段:初中 学科:物理 作者:于晓东

单位: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联系:***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有理论指导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每位从事基础物理教学工作者刻不容缓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论文就物理教学发展趋势,教材内容的现代化,物理应用技术的引入,新课程体系的建立,物理与生活,教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怎样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以及校本教研的管理工作等方面作具体分析,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引入现代科技知识的途径。

关键字:初中;物理;现代科技

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探索

课程改革是一次有理论指导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它需要理论指导,更需要实践的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对新出现问题的迷茫和困惑,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但是,不管怎样,课程改革的主旨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课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当前正处在新世纪的特殊时期,如何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每位从事基础物理教学工作者刻不容缓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重要使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满怀希望地说:“二十世纪的中国将是物理大国。”今天的中学生正是肩负这一历史重任的未来的栋梁之才,为让他们不负众望,今天的物理教师必须着眼于未来,因此引入现代科技知识,并把其有机地融入物理教学活动中去,也就自然地成为时下大家讨论较多的热门话题。这是当今物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1、物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理学科引入现代科技知识是物理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具体体现,新课程改革必然带来教学观的根本转变。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将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性转向重视综合能力的探究性、从单一的认知性转向多维的体验性、从机械的决定性转向互动的交往性。但是,值得强调的是,新教学观不是对传统教学观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新教学观也不是对现代教学观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而是对其进行科学的吸纳、调整和重构。根据时代发展之需,学生身心发展之需、对传统教学观和现代教学观加以综观和统整,是新教学观得以建构的科学机制。

在这一科学机制作用下,新教学观得以确立,其要义在于:教师与学生都构成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只有当两者科学认同各自角色并充分履行各自所承担的责任时,教学才能取得最大收益。在此基础上,教学应注重在诸多充满矛盾的范畴之间,以具体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其价值认定上的平衡。一些充满矛盾的概念、要素、现象、形态、策略,诸如交往互动与独立探究、体验与接受、过程与结论、生活与课堂、知识与经验、分科与综合等,比之以往任何时刻,都受到学界以及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当前的课程改革已深入探讨并逐渐实现这些环节。

众所周知,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上一世纪发展的时间常数为三四十年,则这个世纪就缩短为一二十年了。然而,令我们深感遗憾的是,人的一生毕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学习与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也就对物理学科研究者和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长期以来,虽然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物理教学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物理教材内容多处简单重复,经典部分占去绝大多数,这样缺乏现代气息的陈旧内容,很难跟上高速发展的科学水平及随之出现的学科新成果、新理念、新思想,初中物理

就无法应对不断受到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老化的威胁。因此,让初中生在这一学习阶段学习过多过于繁杂的陈旧的物理知识,还不如让他们了解和学习一些现代物理知识及实用技术,使他们能够在今后走上社会的同时,就初步具备科学文化知识技术。当然,这么做并非完全抛弃物理教材中物理经典部分的内容,而是存其精华——保留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这些内容是原来物理教材中最有生命的东西,它也应当成为当今物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引进现代科技知识的同时,如何把“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了。

在初中物理教材和教学活动中引入现代科技知识是物理教学领域的一场大革命,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物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科学的认识,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初中物理教学,做到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现代科技知识,既是新时代科学技术对初中物理内容变革的要求,也是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革的需要。

2、实现教材内容的现代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对对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与影响是革命性的。它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视觉背景,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先进的实施手段,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运作载体,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科课程的形态、内容、结构、实施及评估方式与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方法有机地结合,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及方式方法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其目标,一方面是立足于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帮助学科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以更好地达成学科课程本身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方面是在学科课程实施中强化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做到每节物理课都用信息技术,从而在宏观上实现教学现代化,在微观上有效地改善学习者的能力。其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学习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以信息技术为学习工具。为此,我们应该为教材引入现代科技知识,实现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操作:

(1)引入应用技术,提高学生技能

删去初中物理教材中某些重复的章节(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关键应注意突出重点),而贯之以深入浅出的现代物理知识和应用技术。如,同步通信卫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太阳风、加速器、克隆生物、可视电话、电视、磁悬浮列车、全息照相、基因工程、电子对撞机、中子星、黑洞天体、电脑、微波炉、液晶彩显电视、激光排印技术等。这些现代科技知识是现代科学知识的主要成就,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代人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这些鲜活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我们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经济发展培养实用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优化课堂

初中物理

对原有的经典内容中某些物理概念或相对地位已经发生变化的物理定律在提法上进行改选、调整和优化,用新东西建立起一套新的课程体系。对此,关松林老师在其<<初中教学·典型课例.物理>>和陈旭远老师在其<<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和反思>>书中都有很精辟的阐述,请大家查阅,在此笔者就不再作仔细分析了。

(3)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解经典物理中某些内容时,不失时机、有意识地向现代科技知识方面进行联系和发挥。例如习题:在鸽子身上捆绑一块磁铁,设置“鸽子为什么迷失方向”的问题,同样,学到磁学时可以设置:“磁悬浮列车有两种,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原理吗?”把学生引到有关磁学方面的科学问题上来,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问题教学中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4)处理好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物理教材中的习题尽可能地源于生活、源于生产实践和现代物理知识。例如,学习到热传递知识时,教师可以选用这样的一个例子:贝都印人常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行走,但他们都喜欢穿着宽大的黑袍,这是为什么呢?不是白色能反射太阳光吗?我们可以通过启发,使学生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因为人体与黑袍之间有一层空气,黑袍的布料容易吸热,使这层空气明显地发生对流现象,这样就会有一股小的气流从下到上地吹过人的皮肤表面,人就感到比较凉爽,这是白袍所不能产生的效果。又如,当学到密度知识时,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生活问题:为什么用玻璃瓶装的啤酒放到冰箱里冰的时间长了瓶子会爆裂?通过这样的方式,前者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热学的有关知识,后者可以使学生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问题中做到学以致用,不断地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初中旧教材的内容有必要改革和更新,在引入现代科技知识的基础上革除其中陈旧、过时、不科学的内容,使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

3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是传授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学会做研究性地学习,积极参加培训,要善于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教学研究,要勇于改革现行初中物理教学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在初中物理中引入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教学活动真正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第二篇:试验探索法与初中物理教学

浅谈“试验探索法与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发展中学 姜波

“实验探索法”提出“以、发展为中心、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体”的口号,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确定了根本目标、基础目标和具体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它立足于,主动参与主动发展,构建了板块教学方式。就这点而言,推广“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它摆脱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得,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也是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人的教学策略,因此它主要通过物理学科实验探索过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直接经验,从而获得参与、技能和能力,形成基本品质。推广应用的概况

“实验探索法”的意义:“实验探索法”是以学生的具体科学探究活动为主体,围绕这些活动设计出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实施过程与教学结果。“实验探索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命题(课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研究课题进行假设,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或抽象出物理概念,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实验探索法”的操作程序: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概念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实验探索法”,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究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实施并推广“实验探索法”教学方式,以下是我的实践和体会。

一、推广应用的目的

“实验探索法”作为一项教学科研成果,其教学理念是新颖的、先进的,其操作过程是对教学的创新。从教学思想看,“实验探索法”是为完善人格奠定基 础的教学策略。通过参与,可以有效地联结人格品质的各种特征,以求得综合发展。从教学的操作上看,它是反映现代教学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它有利于使学生成为自我教学的主体。从教学的结果上看,“实验探索法”是衡量学生主体性实现的一个标志。因此,它符合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得到重视,课堂上以教师传授、提问为中心的现象处处可见,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桎梏着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所谓的学习,就是课堂内消极地应付教师提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课堂外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这种无休无止地、机械地重复,严重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他们不会学习,不会质疑,面对困难和问题束手无策。此外,调查材料告诉我们,家庭教学失衡,厌学、苦学的心理问题等使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生不断产生,这些现象尖锐地提出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实验探索法”这一成果的推广,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参与意愿,端正参与动机,提高参与能力,变厌学、苦学为会学、乐学,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效应,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二、推广的步骤与方法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实质上是一种新思想的传播过程,不仅需要借助一定的教研组力量,为“推广”创设良好的运作环境,而且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学习和主动内化。

我对“实验探索法”这一成果的推广应用,首先学习,通过学习,理解其中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明确其操作过程,制定推广计划,然后分阶段落实推广。

第一,准备阶段(08.2—09.6)

(一)1、学习领会“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实验探索法”阐述了21世纪对人的本质特征的要求是“具有主体精神的人”。以第39届联合国大会对国际青少年提出的“参与、发展、和平”的标题口号,和奥林匹克提倡“重要的在于参与”的精神,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权威性的报告 2 中指出的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等方面论证了“实验探索法”中学会参与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总结、概括“实验探索法”的推广重点。为进行“推广”研究作好准备,我在对该成果的全面学习、领会、分析、掌握的基础上,又结合本校教学中的弊端,有重点地把握适合本校推广的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我还查阅了不少介绍“实验探索法”专刊,为推广科研成果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制订推广方案

1、研究目标:通过推广“实验探索法”的研究成果,探索初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操作方式。

2、研究内容:

(1)在实施素质教学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法”教学的新内涵。(2)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法”的操作方式。(3)对初中物理主体性发展教学的综合评价。

(三)、推广研究的方法及操作原则

1、推广方法:从整个推广研究的过程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来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教学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而以“行动研究法”为推广研究的主要方法。

2、操作原则:“实验探索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主体性在同客体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而人的主体性要通过教学来培养,使之成为一个社会人。在实施成果推广过程中,会涉及到目标、内容等问题,由于受到推广目标和推广内容的引导,“实验探索法”研究成果在我校域内推广,其实质是“实验探索法”成果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推广,因而成果推广的实践过程可能就产生一个如何因地制宜,让成果本身能“异地而生”的问题,因此,我对该成果推广的运作过程建立了一套操作意义上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引导参与原则(1)全员参与(2)主动参与(3)分层参与;情感交融原则(1)师生互爱(2)人格平等(3)教学民主;合作参与原则(1)师生合作(2)生生合作;传授学法原则(1)授之以渔(2)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诱导思维原则(1)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3)培养反省思维、自我活动原则;体验成功原则(1)目标引导(2)情感体验——教师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 3 机会,当学生获得一点进步和成功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使他产生一种满足感和喜悦感,让他感受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不断地发现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第二,试点推广阶段(08.9—09.1)这一阶段的推广工作,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推广方案的阶段,我依据推广的操作原则,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一个年级(初二2个班级)作为试点年级。选定年级后,我对试点班级的学生开展了思想理论上、操作方法上的指导。

在整个试点推广过程中,各试点班级的有关师生认真尝试,总结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方法,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宝贵的改进意见。

第三,全面推广阶段(09.2—09.12)试点班级“实验探索法”教学的尝试,使我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研究资料,也使推广工作日趋成熟。为使推广研究能有效有序的开展,通过校际和区级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探索法”教学活动,如:在教学中,我们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评课等集体研究活动,向全校展示试点推广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契机,把“实验探索法”的研究成果向全区推广。在推广研究过程我边学习边实践,经常检查实施情况,并随时积累有关推广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以理性的思考指导研究实践,同时把实践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优化课题研究过程。

第四,推广总结阶段10.1—10.4)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我首先是汇总整个推广研究的所有材料;再是将这些材料整理归档,并作初步的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推广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完成“实验探索法”成果推广的终结性报告。

三、推广应用的成效

1、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角度看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他们不但发言踊跃,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回答,而是主动的质疑,乐意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获得知识,探究能力逐步提高。课外,收集信息,拓展知识,阅读量不断增加,每个班的物理课代表还能自主布置作业。两年来,我校参加区级、市级物理竞赛人次和获奖等第逐渐上升。

2、从教学发展的角度看

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使素质教学得以深入进行。由于“实验探索法”教学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它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使人的主体精神得以发挥,因而人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而使老师得到提高,学生得到进步,学校得到发展,两年来,我向全县同仁展示汇报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公开课,受到同仁的一致好评。因此,我校的“实验探索法”教学和物理成绩在区里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3、从教师工作的角度看

陈旧的物理教学模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家长式说教被新型的良师益友式谈心所替代,教师越来越多的能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去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敬业爱岗,乐业爱生成了我师德表现的主旋律。能用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武装自己,用于实践,使自己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推广应用的发展

一、“实验探索法”的再认识

(一)、对“实验探索法”教学中“参与”的理解

“参与”有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之分,我们说的“参与”是主体性精神的外部表现,是一种积极而主动,自主而乐观的与环境取得认同的活动倾向,它具有主体性的特质。“参与”只有体现主体精神,才能使人得到发展,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实验探索法”教学其实质是主体性发展教学。

1、从未来科技社会需要的角度看,跨世纪人才具有主体性精神,他们既能够迎接挑战,又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独立人格,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从这个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具有主体性精神,是时代赋予基础教学的使命。

2、从教学理论来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他们具有潜在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就是要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主体发展,使现在的教学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起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一。

(二)、赋予“实验探索法”教学的新内容——六个学会

1、学会参与:自主参与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源泉。

2、学会合作:包含遵守实验规则的自觉性,发挥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学会观察:从观察中,领悟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的成就和真谛。

4、学会操作:包含珍惜实验操作的劳动成果,树立劳动观点,培养劳动情感,技能。

感悟劳动和研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5、学会探索:人要发展和不断自我完善,就必须学会探索和学习,不仅会学习校内所学的学科知识,也会探索吸取各种知识与经验,才能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新要求。

6、学会求知:包含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技能、逐步学会掌握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及手段。

二、“实验探索法”教学的综合评价

变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是当前基础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新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切实地进行素质教学,建立以学生自主发展整体素质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是素质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传统的“学科+评语”的评价模式在评价中存在着轻过程重结果的误区,且不利于学生主体发展教学的需要,不能适应素质教学的需要。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过程观。“实验探索法”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人生价值不断得到体现的过程。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教师观。“实验探索法”教学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新知识、新经验的探究者、学习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活水源头的开拓者。因此,学习也是终身的事情。

“实验探索法”教学的学生观。这是“实验探索法”教学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尊重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还学生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尊严、自己的选择和发展的需要。

第三篇:(于晓雷)初中物理微课观看心得体会

观看微课《弹簧测力计》心得体会

——如何建构间接测量的思想

于晓雷

本学期三月份,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分学科的观看了微课视频,微课这种形式在参加远程培训的时候就接触过,学校集体组织的学习还是第一次,期中,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李旭的微课《弹簧测力计》,体现了自制“雏形教具”体验间接测量的思想,使我收获很大。

初中学生处于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构建良好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是学好物理的基础,通过一学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比如转换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但主要还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对某些抽象的物理知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些难度,测量是物理学和一切科学技术最基本的研究手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比较抽象的、不易直接去测量的物理量,通过一定的方法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值得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初中生接触的测量工具,绝大多数都涉及到了间接测量的思想,例如通过液柱高度的变化来反应温度的高低,通过指针偏转的角度来反映电流或电压的变化,通过弹簧的形变程度来反应拉力的大小等等,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间接量度那些不便于直接测量,也不便于直接观察的物理量,往往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初中生对于一些物理知识、规律的理解,喜欢从生活经验入手,因此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过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例如可以通过对拉力器施加的拉力越大,拉力器就会被拉的越开,这个生活现象切入课题,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励了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通过测力计的制作过程,体验间接测量的思想,只有这样创造性的教学,才能点燃学生头脑中创造性的发明的欲望。

在课堂实录中,教师以和同学比力气大引入新课,在同学们面前进行了“拔河”比赛,并利用弹簧拉力器进行验证,并抛出问题:你是如何判断拉力大小的呢,同学们很明确的回答了:观察弹簧被拉伸的长度。教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根弹簧,让同学们自己做实验,用不同的力拉伸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并感受手所受力的感觉,从而引出弹力的概念以及弹簧受力形变的特点,并通过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拉力成正比。

在专家点评时,王显峰老师也提出把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当做是本节课的重点,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间接测量的思想,为今后的初中阶段后续的其他间接测量的知识做铺垫。

在本次学习中,我感受到间接测量思想的重要性,也深深的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决定性作用,作为年轻教师,更应该多多参与这种有意义的学习,并把学到的新方法、新理念,应用的教学活动中去。

2015年3月31日

第四篇: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寓德育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莲花乡真武小学

何龙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论述了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挖掘了物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应采用的主要渗透渠道,并对各种渠道中应如何渗透德育内容作了阐述。并针对应用德育渗透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总结。[关键词]:新课标 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物理学中许多内容不仅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及世界观,同时对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陶冶积极思想有帮助,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犹为重要,我具体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

1、介绍中国古今物理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我国古代许多的物理学家,对物理发展有过很大的贡献,不少研究成果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在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且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有功绩。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深入挖掘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史,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世纪《考工记》中记述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浮力等现象;公元前400年墨翟在《墨经》中记载并论述了力的概念、杠杆、小孔成像等问题;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电学等知识。这些伟大的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各章节的内容,通过课堂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应用我国科技的发展史中包含的大量的爱国主义的光辉事例,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如在学习火箭时,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升天及运行情况;学习超导时,介绍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他不图荣华、不畏艰难,毅然投身于我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教授在瑞典首都领奖时,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期在受奖大厅里没有汉语的历史。

2、介绍物理学家事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故事,如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同时,介绍学生课后阅读文章后的“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激励。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如牛顿研究问题忘了吃饭;富兰克林为了弄清雷电的成因,大胆实验、不顾自己的安危;阿基米德面对侵略者的屠刀处之泰然,甚至还在说:“在我死之前,先让我把这个题目证完了,免得给世上留下一道尚未证实的难题;安培,奥斯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实验的故事;科学巨子王淦昌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告别生活优裕的北京,来到人迹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学家这些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从绪论课起,就提到学习物理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特别注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讲完知识点后,我都举有实际应用的事例。比如,讲完动能和势能转化后,紧接着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其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包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规律体现辩证的思想,也有很多规律就是在辩证的方法论指导下发现的。如电子、中子、质子的发现以及电场、磁场的建立和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就包含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可知的”哲学思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合力与分力、引力与斥力、导体和绝缘体等分别是一对矛盾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体现了辩证统一的思想;超导、全反射、熔化等物理现象包含着量变与质变的哲学思想;光的本质的研究历程体现着否定之否定的思想;静电、摩擦的防止的应用又可以教给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总之,在物理教学渗透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也有利于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学用结合,灵活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作习题练习时,要寻求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在电路练习中进行用电安全教育;人造卫星的练习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冲运动、惯性和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也有害,做相关练习时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做习题时要求学生解题要规范,要充分体现研究过程和解题思路,不能因为题目简单省略重要的步骤;不能怕麻烦而没有最后的总结;不能忽视脚标、负号、单位、小数点的重要性。这里又可以教育学生说话做事要有理有据,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严谨务实的精神。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物理学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第五篇:“劳”“益”结合――谈初中物理教学

“劳”“益”结合――谈初中物理教学

【摘 要】物理是中学生在初中及高中学习阶段的必学科目。物理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因为它能培养学生一种思维习惯,它能促进学生炼就一种生活能力。初中物理是整个物理学习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在基础阶段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师就要反省个人的教学措施。就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还应当改善。从个人角度出发,本人建议教师重视“劳”“益”结合。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劳”“益” 结合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47

物理是一门科学与逻辑相结合的学科,因而在物理的教学中涵盖了理论知识与实验这两个方面。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证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十分重视这两者之间的结合。本文提出的“劳”“益”结合,即是物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下面我将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它们的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阐述。

一、“益”

“益”即指益智,在物理教学中的益智教学则是指理论知识的获悉过程。物理理论知识是今后学习的基础,能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情感。但是对于初次接触到物理学习的初中生而言,还不知怎样去开始最初的学习。作为物理教师,最好抓住这个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本人建议教师从预习指导及课堂讲解这两个方面展开理论知识的教学。

1.预习指导。

作为教师,无论从教学角度,还是从学习经验而言,预习工作都是学习中重要的前驱步骤。通过预习,学生将会更好地了解即将所学的知识,大概评估本节内容的难度。长期预习的习惯及经验积累会相对地锻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及安排个人学习计划。因而,预习课本的习惯培养是我一直看重的。在预习方面,教师要做到两个方面的指导。首先是方法指导。面对物理这门陌生的学习科目,学生应该选择怎样的预习方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疑问。但作为教师需要明了。由于物理知识的特殊性,预习工作不能只是简单的文字预习,它还应结合动笔、动脑、动手多方面的思维运动。动笔画出知识中的重难点,动脑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动手查阅章节内容的相关资料。这样的预习能保证学生在预习中不分心,能聚精会神地完成预习工作。在预习中,学生会产生一些知识难题,这也将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另一方面则是计划的指导。初中学习相对小学而言将会更加忙碌,学生必须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合理利用学习时间,不至于引起学科之间的失衡,也不至于影响学生的休息时间。因而,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计划也是预习指导的重要教学步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及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在计划制定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的参与,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成功地指导预习工作将利于今后课堂教学的开展。

2.课堂讲解。

教学经验告诉每一位教师:理论知识的成功讲解需要好的介质及方法,否则不一定会达到教学的目的。相反地,既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浪费了教学资源。因此,作为物理教师需要总结课堂讲解的方法,尽量提高讲解的有效性。从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要重视两个方面。首先是由浅入深地教学。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学习是学生首次见识的学科,一种想要学习它、征服它的情绪会相对激励学生的学习。就这种情感渴望,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其实现,从而才能更加保证后面的顺利教学。由浅入深的理论讲解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随着学习时间的积累,随着教学的深入,扎实的理论接触将是稳定学习的必需品。另一方面则是教学方式。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钟情于趣味的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趣味化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能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但是物理知识的本身特质又决定了其的逻辑性、思维性及枯燥性。物理教师只能凭个人教学特质将其趣味化,从而改善物理理论教学的现状。

二、“劳”

“劳”即是指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对理论讲解来说是一种对比,一种补充。它能将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感进行升华。因而,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是每位物理教师需要关注的。从目前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初中生对学习及思维的依赖性较强。即使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时,学生也希望有教师的安排,从而直接领略实验的成功。因此,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实验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让学生拟定实验安排,当然最好也不要参考教科书的安排。初中生应该尝试着根据实验目的制定个人实验安排。虽然这期间有些阻碍,但这才能使学生在制定中联系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当实验结果并非是理想中的,这必然是其中一个环节的问题。独立的探讨也相对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最好对学生的实验安排有所了解,明白大概问题所在。这也便于课后总结中纠正学生的不足。还值得提醒的是,物理实验必须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开展。例如关于电路实验,要注意安全电压,保证学生的安全。在实验劳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安全性。

三、“劳”“益”结合

物理教学中最完美的结合就是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理论知识能够补充实验的支持性及可行性,实验又能增加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及可塑性。这也更加肯定了那句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进行结合呢?首先应该是在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有其的枯燥性,但当融入物理实验或物理科学家的亲身体验时,理论知识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因而,当某些物理实验难以施行时,当课堂理论乏味枯燥时,教师将实验讲解与理论结合。虽然它不及直接实验的趣味及神奇,但至少它有其的发展及曲折,能相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在实验课堂上。当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实验,教师固然不便于打扰。但在实验总结中,对理论知识的回顾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实验课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巩固、了解、掌握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将指导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灵活运用。“劳”“益”结合的教学将是物理教学中最完美的呈现形式,也是利于初中生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

“劳”,重视每一个物理实验的诠释,让其成为理论知识的载体;“益”,关注每一个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其成为实验开展的基础。物理教学无非就是分为这两部分,只要教师合理利用其中的关系,我相信初中生们的物理教学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下载初中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探索---于晓东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探索---于晓东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数理结合的问题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数理结合的问题 西川中学易兴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研究物理的同时也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辅助,而深入系统地学习物理更是一个掌握物理学中数学方法的过......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 [摘 要]有效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基于学生的水平传递知识,促使学生透彻领会知识的内涵,并在课下能够独立完成同类问题的布置任务,现阶......

    物理教学与视频的结合[范文大全]

    物理教学与视频的结合 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视频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它具有很多......

    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 钱伟长(大全)

    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 ------------------ 钱伟长 教师月报,第6期,1951年8月1日;人民清华转载;钱伟长文选;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 1951;1992 ------------------......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与改革

    一、我国农村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1、物理教学受到特殊地域性的影响 由于农村中学通常在后勤这块做的比较差,如一些学校没有学生宿舍楼,即使有宿舍楼也是条件比较差。许多学......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1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

    初中八年级物理《探索之路》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激发学习兴趣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沪科版八年级第一章教学设计(二)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