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本土化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

时间:2019-05-15 05:0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本土化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本土化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

第一篇:幼儿园本土化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

幼儿园本土化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

[摘 要]将本土化民间艺术引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通过精心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充分挖掘本地的民间艺术资源,以多样化的民间特色区域活动为亮点,让孩子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自发地喜爱上民间艺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民间艺术;本土化;艺术教育

一、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美感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可以让孩子从感受美的过程中自发地喜爱上民间艺术,接受民间艺术文化的熏陶。如走廊上的“农家乐”区域,走廊的天花板上吊上造型雅致的灯笼、形态各异的风筝、芦苇叶制成的风车、蚱蜢以及师生共同收集制作的民间手工作品;“小院”的前面则是幼儿种植的农家小作物,时时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快乐。

二、精选教材,建构课程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教材。通过网络搜寻、文本查阅以及问民间文化艺人咨询等途径,以新的教育理念对这些教材和已有研究成果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价值分析和筛选。二是以民俗、节日活动为线索,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将节日来历故事、民俗娱乐活动等引入教育教学,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三是通过对民间艺术用品商店、南通民间艺术馆等的实地调查、参观,开发了一系列民间工艺、社会文化的教学内容,如“蓝印花布”“音响风筝”和美丽的“刺绣”等。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本园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民间美术类,像剪纸、扎染、刺绣、编织、花灯等;民间音乐类,像海门山歌、民间歌谣及音乐游戏、民间乐器等;民间文学类,像海门童谣、民间故事等。

三、大胆探索,形式多样

1.设置民间艺术特色的区域活动。手工坊、编织坊、剪纸坊、扎染坊、泥塑坊等系列区域,为幼儿提供了活动和表现艺术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在与材料的积极互动中,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了自己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与认识,表达了自己对世界、对生活的感受。

(1)手工创意坊:刺绣、扎花灯、扎风筝、纳鞋垫、扎扫帚、压帘子等。陶行知先生曾说:“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幼儿园请来扎花灯艺人,扎扫帚、压帘子的师傅,问这些老艺人学习扎、剪、编等各种技能。一只只生动形象的花灯、一把把淳朴的扫帚、一卷卷精美的帘子、一双双喜人的鞋垫作品现身了。

(2)编织坊:编织蛋袋、渔网、草鞋、芭蕉扇、麦秸粘贴、稻草创意造型等。在欣赏具有农家特色画面的基础上,让幼儿用麦秸等自然物进行粘贴,如挑谷子、插秧,农家小屋;用剪、折、捆、扎等多种技能编织出造型各异的小动物,在实践中发现和感受民族游戏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真正验证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句话――“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3)有趣的陶艺坊:漂亮的小茶壶、简洁的笔筒、瓶子、瓦片画等。用颜料在瓶子上作画,用鲜艳的色彩在瓦片上装饰,更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创意游戏。孩子们在尽情“玩耍”中领悟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4)剪纸坊:剪窗花、剪雪花、剪小动物等。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剪法:镂空法、二方连续法、重叠累加法等。利用这种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变得“心灵手巧”。

2.专门性教育活动与渗透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专门的教育活动是指由教师组织的集体的全班或小组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实施民间艺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幼儿园以主题教学和区域活动相结合,园内教学和园外实践相结合,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幼儿园活动和亲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注重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上的熏陶作用,将民间艺术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晨间接待时,播放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写春联,剪窗花,猜灯谜;自由活动时间,在活动区开展民间艺术创造活动,如民间服饰秀、种子粘贴、编织渔网、纳鞋垫、挑花棒等;餐后散步时,带幼儿欣赏园内壁画和民间艺术手工作品;午睡起床时,讲述民间故事;离园活动时,欣赏民间音乐、海门山歌等。

责任编辑 沁 砚

第二篇:幼儿园本土化教学案例

本土化教学案例

稻草乐

盐官镇中心幼儿园吴晓娟大背景:

稻草在我们农村是取之不尽的,在我们孩提时代就有许多玩具就是用稻草来做的,并且都有是自己动手做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玩价格昂贵的现成的玩具,很少有自己制作,这些玩具可能阻碍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孩子的动手能力。而稻草玩具即可以让孩子动手制作,还能享

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会给孩子一种成功的喜悦,并且这些玩具还会有一不同的玩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玩的兴趣。因此通过一次次的活动目的一是为了让孩子享受自己制作的快乐,其二就是为了提高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发展。其三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加喜爱我们的大自然,喜欢我们农村的一草一木。

活动设计:稻草游乐城

活动目标:

1、体验玩稻草玩具带来的乡土情趣。

2、通过玩稻草玩具,练习多种跳(双脚跳、单脚跳、夹物跳,跨跳)的技能,掌握跨跳的基本方法。

准备:

草球,草梯、草圈、草网、草垫、草筐

图谱:单脚跳、跨跳、夹物跳

游戏场地布置:

●●●●●

●●●●●

●●●●●

草梯草绳草圈

投掷草筐

爬网草垫

过程:

一、引题、准备活动

今天,吴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游乐城玩,好吗?我们出发吧

切段分队走成四路纵队。

游乐城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做一做吧。

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踏水筒、开碰碰车、溜冰、划船、玩具汽车、骑马。

(分析:从准备活动的设计,创编了和游乐城有关的动作,让孩子在活动中回忆体验在游乐城的玩耍的快乐。更激好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鱼贯式玩稻草玩具

1、这个游乐城里还有许多好玩的特色玩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都又有些什么玩具呀?用什么来做?

幼儿:有草梯、草圈、草绳;

3、你觉得这些玩具可以怎么玩?

幼儿1可以跳、走。

幼儿2可以爬、单脚跳

幼儿3:草圈可以转

——————

4、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幼儿鱼贯式的进行活动)

(分析:幼儿对这些玩具很熟悉,在区域活动中他们自已制作过,更能激发孩子玩的欲望,通过第一次的尝试,幼儿会想出各种玩法,而且这种鱼贯式的练习能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规则,为后面的游戏打下了基础。)

三、按图示要求进行游戏,练习:夹物跳、单脚跳、跨跳

每个区出现图谱

咦,游乐城里有有新规定了是什么呀?

这些图是什么意思?

幼儿1:脚上夹一个球跳过去。

幼儿2:边示范边说“第二张图让我们一个脚跳?

师:一个脚跳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好听的词来说呢?

幼儿:单脚跳。

请幼儿讲述每张图的意思。了解每个区的活动规则。

幼儿选择区域并按图示要求进行活动

小结反馈:

1、你是怎么玩的?幼儿讲解示范。

(略)

3、跳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幼儿

1、我夹的球经常要掉的?

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幼儿:你把球放在两只脚中间,膝盖那里就不会掉了。

幼儿:我跨绳子的时候经常要绊倒的?

这时有好多小朋友都有相同的问题。

师:那我们请能跳过去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吧,让他们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大班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图示的功能远比教师的口头讲述好得多,它可以随时提醒幼儿玩的规则,让孩子更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况且识图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性的。在活动中教师还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始终站在后,不是急于帮幼儿解决问题,而是让幼儿互相解决问题,幼儿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学习跨跳的动作技能

1、刚才吴老师看到小朋友都在玩跨草绳的游戏,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跨过去的?

请幼儿示范并讲述跨跳的动作要领。(先要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最后怎么样)

2、提出问题:怎样让自己能够跨跳得更高(蹬地的时候要用力)

幼儿:脚要用力,那样就会跳得更高

幼儿:跳的时候要先跑,才能跳得高。

有的小朋友落地的时候会摔跤,怎么样让自己跳过去后会稳稳的站住呢?

(幼儿无语)

师:小朋友碰到难题了,老师教你们一个好方法

第三篇:幼儿园本土化教学案例

本土化教学案例稻草乐盐官镇中心幼儿园吴晓娟大背景:稻草在我们农村是取之不尽的,在我们孩提时代就有许多玩具就是用稻草来做的,并且都有是自己动手做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玩价格昂贵的现成的玩具,很少有自己制作,这些玩具可能阻碍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孩子的动手能力。而稻草玩具即可以让孩子动手制作,还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会给孩子一种成功的喜悦,并且这些玩具还会有一不同的玩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玩的兴趣。因此通过一次次的活动目的一是为了让孩子享受自己制作的快乐,其二就是为了提高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发展。其三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加喜爱我们的大自然,喜欢我们农村的一草一木。活动设计:稻草游乐城活动目标:

1、体验玩稻草玩具带来的乡土情趣。

2、通过玩稻草玩具,练习多种跳(双脚跳、单脚跳、夹物跳,跨跳)的技能,掌握跨跳的基本方法。准备:草球,草梯、草圈、草网、草垫、草筐图谱:单脚跳、跨跳、夹物跳游戏场地布置:●●●●●●●●●●●●●●●草梯草绳草圈投掷草筐爬网草垫过程:

一、引题、准备活动今天,吴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游乐城玩,好吗?我们出发吧切段分队走成四路纵队。游乐城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做一做吧。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踏水筒、开碰碰车、溜冰、划船、玩具汽车、骑马。(分析:从准备活动的设计,创编了和游乐城有关的动作,让孩子在活动中回忆体验在游乐城的玩耍的快乐。更激好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鱼贯式玩稻草玩具

1、这个游乐城里还有许多好玩的特色玩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都又有些什么玩具呀?用什么来做?幼儿:有草梯、草圈、草绳;

3、你觉得这些玩具可以怎么玩?幼儿1可以跳、走。幼儿2可以爬、单脚跳幼儿3:草圈可以转——————

4、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幼儿鱼贯式的进行活动)(分析:幼儿对这些玩具很熟悉,在区域活动中他们自已制作过,更能激发孩子玩的欲望,通过第一次的尝试,幼儿会想出各种玩法,而且这种鱼贯式的练习能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规则,为后面的游戏打下了基础。)

三、按图示要求进行游戏,练习:夹物跳、单脚跳、跨跳每个区出现图谱咦,游乐城里有有新规定了是什么呀?这些图是什么意思?幼儿1:脚上夹一个球跳过去。幼儿2:边示范边说“第二张图让我们一个脚跳?师:一个脚跳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好听的词来说呢?幼儿:单脚跳。请幼儿讲述每张图的意思。了解每个区的活动规则。幼儿选择区域并按图示要求进行活动小结反馈:

1、你是怎么玩的?幼儿讲解示范。(略)

3、跳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幼儿

1、我夹的球经常要掉的?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幼儿:你把球放在两只脚中间,膝盖那里就不会掉了。幼儿:我跨绳子的时候经常要绊倒的?这时有好多小朋友都有相同的问题。师:那我们请能跳过去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吧,让他们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分析:大班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图示的功能远比教师的口头讲述好得多,它可以随时提醒幼儿玩的规则,让孩子更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况且识图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性的。在活动中教师还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始终站在后,不是急于帮幼儿解决问题,而是让幼儿互相解决问题,幼儿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学习跨跳的动作技能

1、刚才吴老师看到小朋友都在玩跨草绳的游戏,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跨过去的?请幼儿示范并讲述跨跳的动作要领。(先要怎么样然后怎么样,最后怎么样)

2、提出问题:怎样让自己能够跨跳得更高(蹬地的时候要用力)幼儿:脚要用力,那样就会跳得更高幼儿:跳的时候要先跑,才能跳得高。

第四篇:“教学资源本土化”教学实践有感

“教学资源本土化”教学实践有感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和新课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教法来进行课堂教学?我认为,抓好听课评课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阳春三月,我校的听评课活动拉开了序幕,教师们踊跃参加,各显身手,课改成效显著,我的收获也很多,现就我校欧阳雪琴的一节七年级思品课,谈谈我的感受和收获。

听了欧阳老师的《七嘴八舌说变化》思品课后,更是让我耳目一新。高效课堂应以丰富的切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为基础,欧阳老师的课程资源正是回归白河本土生活去挖掘的来的,她能在较广的生活范围中开发、筛选并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只有贴近生活去选择教学素材,学生才会感到教学内容亲切,熟悉,学生才对老师的教学感兴趣,能获得真正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体验知识运用的成功与快乐。欧阳老师对本土教学资源精心筛选并在教学中巧妙运用,才使她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又能使学生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教学的基本理念上看

教学的基本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内容包括: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土教材资源多样性,趣味性;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欧阳老师能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既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重视创新精神的挖掘、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欧阳老师在教学“社会生活新变化”时,不是直接的“告诉”,而是将自己和学生搜集的白河本土资源运用到教学课件中去,通过白河社会生活中餐桌上、服装上、新旧居所上、用品、交通的变化,和学生一起探究“有哪些新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在轻松愉快中落实知识技能目标,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达到了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实现了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或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

二、从教学情景的创设上看

在导入新课中,欧阳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播放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引出主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在教师有效的掌控之下。这点欧阳老师做得好,她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两个问题:

1、陕北民歌歌词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的问题现在能解决吗?有何办法?学生列举出“打电话、发信息、发电子邮件或直接开车过去”等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新课导入很成功,为随后的课堂教学打好了基础,带动着学生思维层层深入。

2、引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诗词《次北固山下》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反应通讯不畅的诗词吗?学生知道很多,积极踊跃的回答,如学生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学生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学生C: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等等。这些 诗词在教学中的引用准确反应了新旧时代在用品方面的变化,师生研讨交流时,欧阳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和疑惑,而自己的作用在于点拨和诱导,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提问这方面,欧阳老师做到了“有的放矢”,既有形又有神,既有主体又有主导。

三、从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看

所教内容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生活中合理选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达到教育价值。在教学“随着老百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出现社会新时尚”时,欧阳老师所选的资源是白河人民群众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如:健身、假日旅游、摄影、上网交易、终身学习,我爱发明等,用本土的人、本土的景作为课程资源来牵引学生思绪的弦,我认为要比教材上的原材料更好。教材上只是出示一张“舞剑舞扇晨练”和一张“三叔上网忙销售”的图片,让学生列举自认为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和社会新时尚。这些话题远远游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环境,无法与学生的日常见闻对接交流,难以让学生凭借想象予以准确深刻的理解,这种无奈的想他人的生活,会让学生失去自我和话语权,会弱化学习兴趣和内驱力。而欧阳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本校教师周末在白河前坡赏桃花摄影;本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弹古筝、学跳舞蹈;中老年人在白河体育场跳广场舞、舞剑、打太极拳的照片等等,来介绍“社会新时尚”。课程 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课堂能打开学生探究世界的窗口,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 景、提供生活化的互动交流和探究,缩短学生与事物的时空距离,增强形象的真实感,并促进学生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学习中来,使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所需,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生活的体会也更加深刻。本土课程资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新时尚,符合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联系时政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作了铺垫,使学生懂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还会变得更好,得力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强民富,有国才有家。

四、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看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欧阳老师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讨论式、谈话式并用,使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课堂具有开放性,但收放有度,并能合理运用反馈、评价机制,鼓励表扬学生,欧阳老师会用及时客观并充满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结构合理,环节紧凑有序,欧阳教师教态温和自然,语言流畅。

总的来说,多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能让教师对新课程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她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相信有欧阳 老师这样年轻有为的学科领头人,引领时尚,会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思品课理应时时事事联系生活、观照生活、浸润生活。应认真进行“培根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进行比照分析、把握当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走街串巷的社会调查、亲身参加社会实践、身体力行参与劳动等生活现场中获得真感受和真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耳闻目睹的比较分析,回味思考现实生活的真理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在大胆辩论中甄别真假、明晰事理、获取真知。

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会使我们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充满希望,有心就有希望,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会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有梦想就一定能成真!2014、4、20

第五篇: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

本文试以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针对弱能儿童家长所做的一个小组工作为案例,介绍小组工作的方法及成效,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

一、个案背景

1.希望家庭资源中心情况简介

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模式,通常有三种:(1)医疗模式—即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等,解决残疾人的困难。(2)个人模式—即将康复重点放在改善或恢复个人的心理状况,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3)社会模式—即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治疗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工作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注: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

港),1994年版,第219-220页)。

根据以上三种模式,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在已下设一个儿童康复医院的基础上,于1999年成立了希望家庭资源中心。中心的工作宗旨是向残疾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康复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康复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尽可能帮助残障儿童恢复个人生活能力,扩展其社会生活的参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儿童家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来减缓他们因孩子残障所带来的各种压力,最终使残疾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充分发挥潜力。

中心工作人员大多有国内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的专业背景。在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训练,尤其是康复社会工作方法的训练,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沟通技巧、带领艺术等的训练,中心大多数员工还去香港作了实地的参观、考察和学习。

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已有残疾儿童及家长会员八十几位,其孩子的残疾类别包括: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弱智)、肢体残疾以及其他一些综合性残疾。年龄从1-2岁的婴幼儿到十几岁的儿童不等。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心通过开办康复知识讲座、残疾儿童托儿所、家长小组工

作、家长互助委员会等手段,提供各种深受残疾儿童家长欢迎的支持和服务。在中心一年多的帮助下,家长及残疾儿童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参与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其工作效果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几家长被吸引到中心来,并在中心得到有益的帮助。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心的一个“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的方法及内容。

2.小组工作的背景

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是十分需要家长协助与配合的,否则,即使有最优秀的专业人员与最先进的康复设施,其康复的进程也有可能减慢。在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工作的过程中,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残疾儿童家长从发现孩子是弱能,到接受孩子、珍爱孩子,学习护理孩子,为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其间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路程。他们面临着来自主观和客观的诸多压力:(1)如何接受孩子弱能的事实;(2)被弱能孩子康复占去了私人时间,没有精力从事其他工作;(3)康复弱儿需要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4)因弱儿问题引起的家长情绪不良以及家庭关系中出现的冲突;(5)社会对残疾儿童是否接受;(6)残疾儿童的前途问题等等。

残疾儿童家长面对这些压力,普遍感到通过自身的调适,很难缓解和消除这些压力。为了帮助家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来解决问题,中心举办了“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

二、“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的方法及内容

1.小组工作目标 鉴于上述问题,中心决定开办一个“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它通过一个群体环境,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及一些有助于处理各种困扰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满足小组组员的需要。“同路人”家长小组被定位于一个支持小组,其工作目标如下:

助家长正确全面地认识弱儿、接受弱儿;

介绍教育和训练弱儿的技巧;

加强家长的支持系统,使家长之间建立友谊,互相支持;

(4)帮助家长充分挖掘身资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

2.小组工作的筹备过程

(1)中心社工强化培训。由于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在国内刚刚起步,社工没有小组工作的实际经验,因此中心在杨震社会服务处的帮助下,对社工进行了小组工作的专业培训。

(2)确定工作对象。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家长的意愿、动机及期望,并对中心会员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初步确定了小组的目标对象,邀请六位母亲参加小组,她们的家庭中都有一位十岁以下发育迟缓的弱儿,且都是独生子女。

(3)建立专业工作关系。由于小组成员经常来中心参加讲座、培训、康乐等活动,与中心社工接触密切。小组工作的组长是组员最喜爱的社工之一,为人热情开朗。为了对六位家长的状况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组长特地拜访了六个家庭,走访了入学儿童的学校、幼儿园。组长与组员之间建立了信任、真诚与亲密的关系。

3.小组结构与内容

小组活动分为八节,每次活动基本上可分为热身运动、主题讨论、分享心情等,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附图

4.组员的反应

Rogers.C.R.对于小组工作有很大的贡献。借鉴他的理论(注: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香港),1993年版,第161页。),中心社工对家长在小组中的反应也作了一个大概的分析。他们的反应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附图

5.组长的角色分析

在整个小组中,组长对于每个家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及影响。

首先,组长应是一位专业社会工作者。“同路人”小组的组长是一位有二十几年弱儿康复经历的社会工作者,也担任过教师。在小组工作开始时,她便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塑造小组工作的氛围,同时也对家长的行为作出积极的正向回应。

其次,组长应是一位有爱心和修养的人。组长也是小组

中的一员。她的第二个角色是做一个模范的参与者。“同路人”小组组长一直注意做个人化的分享,分享自己在弱儿康复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不但强化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给组员起了模范作用。组长在小组中不掩饰自己,不做自我防卫,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切都对组员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小组成功的要素,一方面是小组工作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与组长的人格魅力有关。

三、“同路人”小组工作成效评估

1.家长的成长与改变

(1)家长在无压力状态下,敞开心扉,真正直接面对内心深处积压已久的心境,并与组员做深层次分享。这对家长而言是一个倾诉、释放的过程。同时,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起同质的支持系统,为生活增添了兴趣。

(2)家长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听讲座、讨论学到的教育、训练孩子的技巧,他们有机会分享经验和建议,从而找到正面模仿对象,更有助于提高他们“自助”的信心及能力。

(3)大家在一种坦诚、彼此支持的状况下了解到与自己境

遇相同的人有共同的想法,并作彼此祝福,使家长积极面对生活,笑对每一天,摆脱许久以来自怨自艾的痛苦无助状况。小组结束后,组员之间加强了联系,他们的友谊在小组外得到了发展,如他们自己举行康乐活动等,这样有助于他们舒展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2.资源的不断扩展

中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家长则是有待发掘的资源。他们在知识、信息及心理情绪等方面有许多共享,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有助于各自资源的共享。例如,一位家长在其他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有的家长没时间带孩子,其他家长主动提出帮忙等。

3.对中心的积极影响

在小组中受益的家长将信息传递给外界,从而扩大了中心的知名度,吸引了其他一些弱儿家长的参与,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也使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弱能儿童。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心社工不断探索工作方法,以便为弱儿及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社会福利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弱儿的变化

残疾儿童的活动空间通常是十分封闭的。因其残障而与社会相对隔绝,因其隔绝,又会造成其生理及心理的更大的问题,直接影响其治疗和康复。参加“同路人”小组的家长自身在精神上有了很大改变之后,不再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并能坦然面对现实。家长以一种比较正常的心态对待身患残疾的孩子,以正确的方法配合医生的治疗,这对弱儿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希望家庭资源中心给弱儿提供了一个温暖并充满希望的社会生活与交往的空间,弱儿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外界充分的肯定,这对弱儿自信心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经过中心社工一年来的努力,有些弱儿的生理与心智功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不能上学到可以进入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学校读书。

四、“同路人”家长小组工作的启示

中国社会对残疾人提供的帮助,由于受政府社会福利体制与水平的影响,其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十分有限,更多的必须依赖家庭。因此,一旦家庭内有残疾人,这个家庭在物质和精神上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同路人”家长小组的有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

必要总结中国社会工作的传统经验,认清我国社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探索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本土化的途径。

1.对中国传统社会工作方法与特点的反思

长期来,我国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以政府推动和单位提供为主,而民间的社会福利机构十分缺乏。这样,除了政府(通过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的福利,只剩下家庭对其成员的关护了,这种助人体制与方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强调家庭系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中国人对家庭伦理观念的注重,一方面来自传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这种一旦个人有难首先必须向家庭求助的支持系统。传统社会中个人一旦缺乏家庭系统的援助和支持,社会对他的需要的满足是极其有限的。对残疾人的救助,则更是如此。

我国有残疾人517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5%。其中,听力语言残疾177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智力残疾1020万人,占20%;肢体残疾760万人,占15%;视力残疾760万人,占15%;精神病残疾190万人,占4%;综合性残疾670万人占12%。这些残疾人牵涉到我国大约18%左右的

家庭。其中,有1名残疾人的家庭占86.5%,有2名残疾人的家庭占11.7%,有3名残疾人的家庭占1.5%,有4名及4名以上残疾人的家庭占0.3%。

在我国6岁以上的残疾人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有35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有1710万人,占34%。两者相加,共计2060万人。同时,在我国1.56亿(1990年人口普查数)儿童中,先天致残的占1.1%,约170万人;后天致残的占0.5%,约80万人。这些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在生活上或多或少都需要家人照料。另外,我国68%的残疾人在经济上要靠家庭或亲属供养。(注:唐均(1998):“中国社会福利服务改革研究报告”,载时正新、朱勇主编:《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8年版,第31页,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种助人模式对于适应社会需要,满足个人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维护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将社会问题隐藏于家庭系统之内,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家丑不外扬”,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由家庭成员自己来解决,社会不易直接感受到因家庭问题而造成的动荡。

然而,对残疾人家庭来说,则必须在生理和心理,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就导致有些家庭因此而解体,有些家庭则遗弃残疾儿童。相对于如此数量的残疾人群体,一旦家庭供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将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2)政府以行政性手段和组织推行社会工作。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主张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积极介入,目的在于社会控制。因此,一旦个人和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出现障碍,政府会充当“最后出场的角色”给个人以支持,这种社会福利思想延续到近代直至新中国建立。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孕育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社会工作在工会、妇联、青年团、民政等不同系统内展开,个人或家庭问题的解决与协助很多时候是通过组织或行政机构的行政的手段加以解决。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就收养了450个孤儿、弃儿,其中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政府以行政性的手段来推动社会工作,在社会资源的调动和运用方面,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社会的力量在很大范围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个人或家庭,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和制度化,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手段则显得比较简单化。如:①在社会福利目标的定位上,采取的是一种救急性的、救济性的救助方法,多以短期目标为主,以解决当前问题为原则,很少考虑如何确立提高残疾人参与与自身发展能力这样一些比较长期而根本的工作目标,其工作成效很难实现并持久保持。②在管理方法上,从福利资金的发放到使用乃至工作效果的评估,都缺乏科学而合理的手段。这使得我们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与效能相比,差距较大。③在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方面,很少有对残疾儿童家长所做的诸如心理支持、婚姻关系调适等辅导,而这对有残疾儿童的家庭来说是十分必要的。④在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面,则更是少之又少。⑤康复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我国康复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一直处于经验层次,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和助人技术的培训。虽然目前这支队伍随着人们对社会服务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完善,但因缺乏专业化的训练,仅仅凭着一种社会责任感,或一颗助人为乐的爱心,其工作效果也是很有限的。就康复社会工作来说,它需要工作者具备正确的专业价值观,系统的社会学、心理学、康复医疗等学科的知识、敏锐洞察和分析残疾人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残疾人改善自身问题的信心和潜能的技术。我国目前的康复社会工作者队伍尚不具

备这样的专业素质。

2.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实践的思考

就社会工作来说,西方社会在其不到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机构内从事社会工作,为案主提供的是一种区别于一般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工作的专业服务,其服务理念所体现的人道主义内涵,服务体系的科层制管理以及服务方式的高度技巧性,充分保证了社会工作的工作效果,并因此为西方社会大众所接受。鉴于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政府一些机构如民政、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教育界的一些学者以其对科学的高度敏感,意识到在中国存在着以专业伦理和技术为支持的社会工作施展的空间。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有没有必要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将西方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与中国的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摆在中国社会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同路人”小组工作是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本土化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带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1)西方社会工作体制与方法的引入可以有效促进传统社会福利行政管理体制与观念的转变。就南京儿童福利院的

这一案例来看,具体表现为:

①促成相关机构的建立。根据国际上为残疾人提供的三种服务模式,我国过去只存在医疗方面的服务,后两种服务几乎是空白。然而,仅靠医疗方法的康复显然是不够的。有些手术成功的康复者,因为心理上不能适应残疾引起的限制,终于以自杀来解决问题。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来说,如没有家长[1][2]下一页 的配合,其康复的过程同样是很艰难的。因此,在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的帮助下(他们从日本及德国募得一笔捐款),借鉴香港康复社会工作的模式,成立了希望家庭资源中心。这个机构的成立,弥补了我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空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机构自身的不断成长,必将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机构的设臵及其服务内容和方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肯定,海外社会工作机构的资金的投入及社会工作模式的运作无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②促成相关机构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海外慈善资金的妥善使用,最终依赖于机构的管理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为此,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特别派出专业社会工作者从这个项目实施开始,就常驻南京三个月(尤其是头两年),对南京儿童福

利院的所有员工(从院长到保育员)都进行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并且对他们的所有的工作,包括希望家庭资源中心的主任的挑选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指导。直到他们认为,机构内的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基本合格为止。这种做法,值得我国所有各级社会福利机构的行政主管深思。没有合格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即使有充足的社会福利资金,也很难保证使用的效果。

③促成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对南京儿童福利院员工的培训,其内容从社会工作的助人价值观念到助人的工作技巧完全是西方的模式或者说是香港的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培训的员工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因为中西方社会都提倡扶危助困、助人为乐的人道主义思想,这说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并不缺乏被中国社会接受的文化基础。在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方面,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对此也有高度的认同感。而在工作技巧方面,西方社会工作显然有很成熟的经验,因而也能被员工所接受。只是在尝试将这种工作方法加以运用时,中心的工作者遇到的困难首先来自于残疾儿童家长,也就是如何让他们了解中心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为此,中心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与残疾儿童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可以说,这是西方社会工作方法本土化的关键。由于有着良好的专业

关系,中心工作者才有可能让残疾儿童家长充分理解中心的工作方法,并从中受益,从而得到他们的配合,使他们从被动的状态转向积极的求助。中心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家长,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要。

④促成对工作效果的评估。杨震社会服务处在对希望家庭资源中心资助与指导一年后,专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前来评估中心的工作成效。从服务内容的设计到实施方法的细节,从弱儿的康复效果,到家长的改变,从工作人员的素质到行政管理的手段,从资金的使用到计划的实现,全方位作工作效果的评估。评估报告将送交捐款的慈善机构。这种行政管理的方法应对我国的社会福利机构在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方面提供经验的借鉴。

总之,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应当建立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当我们原有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不能适应并满足我们的社会存在着的大量需求时,不妨先虚心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在模仿中才有可能创新。

(2)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几个制约性因素。就南京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看,具体表现为:

①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教育、卫生、福利、保障水平普遍较低,人们基本的生存、福利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人们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层次相对比较低,主要集中在解决经济层面的困难。西方社会工作是在社会保障体制十分健全的情况下的一种社会服务,因此,对于满足人们精神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为关注。“同路人”小组中的残疾儿童家长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因孩子残疾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压力。许多家长自身面临下岗,孩子的医疗费用无力承受。这些困难是希望家庭资源中心这种性质的机构自身无法解决的,必须有赖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②教育与实务的脱节。在西方,社会工作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实务工作经验为基础,这样,可以确保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与实务工作相互沟通、彼此促进,从而真正达到社会工作的目标。而在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搞教育的没有实务操作的经验,实务工作者又缺乏应有的理论知识,因而总结已有的实务经验并将之理论化便成为难题,教育界与实务工作的这种鸿沟若不填平,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要在中国产生影响则是很困难的。为此,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正努力寻求与社会工作教育者的通力合作,以解决我国

社会工作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③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比较强调尊重个人的权利,承认个人的独特性,在助人过程中充分体现对个人的尊重。社会工作采取了接纳他人,非批判、个别化、保守秘密和案主自决等原则。个人在求助时其态度也是积极主动的。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人在家庭及群体中的位臵,追求和谐的关系等等。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中国社会福利的实施中,首先强调的是个人的自强自助。其次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互助,最后才是社会对弱者的援助。因此,个人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向他人请求帮助,而一旦到社会对弱者施以援助时,因我们传统价值观中缺乏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个人自身也没有太多的自我权利意识。在具体的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对价值观的认识,更多的是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助人行动中,将专业价值观与“爱心”和“奉献”等行为联系在一起,并且忽略“为案主保密”、“尊重案主的自决权等原则。“同路人”小组工作中涉及的社会工作者专业价值观的建立、案主自我权利意识的培养,求助意识薄弱等问题,也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因此,如何使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融和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是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关键之一。南京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在这

方面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④社会工作实施体系的不完善。西方社会工作的推行,依靠的是在社会福利社会化制度框架下的职业化社会工作组织体制。政府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宏观行政管理和福利资源的分配,而社会工作机构负责将国家的社会政策加以落实和实施。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各级部门和组织以及某些准政府的群众性政治团体,它们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事务。但它们的行为是政府行为。由于这些组织和团体政治和社会影响力过于强大,并且争夺社会服务的资源,因而在客观上也会抑制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南京市希望家庭资源中心依托儿童福利院这一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借助于海外慈善资金与工作方法,借助于福利院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许多资源,比较迅速地拓展出其服务的新领域。这一做法,应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福利体制的发展状况,在社会工作实施体系建立及工作方法改进方面进行的一次有效尝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给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以施展的独特领域和空间,社会越来越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另一方面,在引进和拿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时,需对中国社会的国情、文化传统有一清醒的认识,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吸取能被中国社会所融合和接受的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方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运作模式,从而真正满足中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永新(1994):《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

[2] 王思斌主编(1998):《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唐均(1998):“中国社会福利服务改革研究报告”载时正新、朱勇主编:《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林孟平(1993):《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香港)上一页[1][2]

下载幼儿园本土化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本土化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研究方案 樊 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

    幼儿园本土化游戏活动方案

    关于开展xx县幼儿园本土化游戏活动方案设计评选的通知 各公、民办幼儿园: 为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深化课程......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教育的尝试 祥星幼儿园李海珍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吸收和引进了大量的世界进步文化。高科技的技术,现代化的信......

    幼儿园课程要本土化(五篇范文)

    幼儿园课程要本土化 ——例会讲话稿 张军(2003-5-19)到本学期结束,我们的园本课程“主体探究课程”已经诞生两年了。 两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大家都洗了......

    幼儿园本土化区域活动的创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定稿]

    幼儿园本土化区域活动创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六横中心幼儿园刘盼盼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活动立足......

    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教育理论研究论文

    摘要:教育理论应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方向的指导,在面向国际化的同时,反观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突出基于中国特色的民族本土化特色教育,以民族本土化教育的文化核心竞争力......

    六上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间艺术

    第四课: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

    综合实践《民间艺术》评价课详案

    走进民间艺术 课件 三2班 康:观众朋友们下午好! 陆:下午好! 康:今天是5月21号星期一农历四月初一,欢迎收看新闻联播节目。 陆: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康:走进民间艺术:竹编、剪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