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时间:2019-05-15 05: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朱加元

(江苏省盐城市王港小学,江苏 盐城 22400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G623.5 A 1671-0568(2011)19-0183-0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等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 唤醒、等待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讲究“等待”艺术,学生将会给你一份惊喜,使数学 课堂更加精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启发 剂”。因此,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教师 应敏于捕捉这一教学资源,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讨 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样课堂将变得更加精彩。如一位教师在教完《商不变的规律》后出示:30÷ 8=60÷()=()÷4。

教师质疑:这两种答案都有道理,这是不是一题多解 呢?

然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反思、交流,最后 形成共识。第一种解法看似有道理,其实问题就出在余数 6上,它们是不同的被除数,除法运算得到的,是不一样 的。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自主去讨论、反思,让学生有一种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的 想法去“同化”学生,也不要让其他学生急切地奉上正确 的答案。当学生暴露和呈现错误时,就应该等一等,给学 生提供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的机会,让学生反思,发现错 误,寻找错误的根源,充分利用错误资源,挖掘错误潜在 的教育价值。

如“用简便方法计算“12×25”时,一位学生这样计

算:12×25=4×25+3×25=175,于是引发了一阵笑声。这时教师没有马上介入评价,而是启发:“谁能找出错误 所在,并提出修改建议?”给学生创设了从多角度审视问 题,纠正错误的机会。结果精彩纷呈,闪现出创新的火

一、在学生的疑难处等待

二、在学生出现错误时等待

生1:两个括号里都应该填写18,理由是三个算式的 结果都是商是3余6;

生2:根据商不变的规律,两个括号里还可以分别填上 16和15。

么活跃了,发言也不踊跃,怕讲错了同学笑,自己难为 情,这主要是缺乏自信所导致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曾经做 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大学班级中挑出一个最笨、最丑 的姑娘,要求全班男生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并以假作真 从心里认定她是最聪明漂亮的姑娘,争先恐后地向她献殷 勤,目的是让她建立自信心。一年以后,这个姑娘成绩跃 居班级第一,并奇迹般地变得妩媚婀娜、楚楚动人。这个 实验表明,自信作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促使人的观 察、记忆、思维、想像和创造等潜在智力因素得到最充分 的挖掘和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生动地说明了自信就有成 功。课堂上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态度,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不仅有人格上的平等还有行为上的平等。特别是对 缺乏自信心的学生,经常给予期待的眼光、真诚的鼓励,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激活。

3.激励性的评价。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 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以及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励性评价的语言应是 多彩纷呈的,如一句“说得真好”,“你的这个问题提得 好!”“说得挺有道理!”“老师真佩服你们!”一个充

满赞许的点头肯定、一双期待成功的眼神,教师真诚的鼓 励、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友善的微笑营造了宽松和 谐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得扎实,越学越 聪明,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特别注意他们的情绪,激 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 心,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我 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一个表现的平台,让课堂成为他们智慧飞扬的 天地。■ 183 2011.0 7 总第227期

教师修养花。如生1认为错误的原因是受乘法分配律的影响,把(3×4)×25,当成了(3+4)×25;生2认为是因为书写 不规范,把“×”写得像“+”;生3认为这题简算不能 用乘法分配律,只能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生4认 为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 活,出现以下几种解法:①12×25=3×(4×25)=300;② 12×25=6×(2×25)=300;③12×25=(2×5)×(6×5)= 300;④12×25=10×25+2×25=300;⑤12×25=4×25+ 8×25=300;⑥12×25=20×25-8×25=300;⑦12×25= 12×100÷4=300;⑧12×25=(12÷4)×(25×4)=300;通过 讨论和反思不仅可以使错者本人找到了错误的根源,理清 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使其余学生在纠错 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因此,教师要把错例作为“一种 财富”,让学生通过判断、比较、分析,在纠错中提高学 生的辨析能力,并营造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学生获取知识,本来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在学生对某一问 题的见解出现分歧时,往往是学生思维得以提升之时,此 时需要教师耐心等待。教师可以巧妙地采用让学生辩论的 方式解决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培养了 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中过程与方法的教 学理念。这种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关注了学生的心 理现实性和儿童认知兴趣,教师可能只要只言片语就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有这样一个场

景——学生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出现了不 同的答案: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 力,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 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教师要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极的探索,大胆地发表 自己的观点。当学生的答案存在分歧时,不要怕浪费时 间,而要学会等一等,让学生在争论中明了是非,不仅知 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珍视那些固执的小手,因为 他们的发言往往与众不同,让课堂呈现出一片新天地。教 师只有耐心等待,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真正欣赏学生的 独特见解,教学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教学例题:一家服装厂要生产1600件服装,由甲车间

生产要10天完成,由乙车间生产要8天完成。现在先由甲车 间生产5天,剩下的由乙车间生产,还要多少天完成任务? 生 1:(1600— 1600÷ 10× 5)÷(1600÷ 8)=4(天)。生2:(1— ×5)÷ = 4(天)。

这时还有一位学生举着手,他平时上课时总爱说些与 课堂无关的话,所以笔者一直没有叫他。可是他的手一直 这么举着,看他那么执著,就等一等,让他试一试,没想 到他的发言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命活力。生3:我还有一种解法。8÷2= 4(天)。

听了第三种解法,学生一脸疑惑。他能够想到这种巧 妙的解法,是他想到还是误撞的?“你的解法真巧妙,你 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他回答说:由甲车间生产要10天 完成,先由甲车间生产5天刚好完成总任务的一半,再根据 由乙车间完成全部任务要8天,因此乙车间完成一半的任务 所需要的时间应该是它完成全部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的一 半,即8÷2= 4(天)。老师还没有来得及评价,教室里就 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位同学的脸上乐开了花。

总之,等待是一种教学技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 适时放慢脚步等待学生,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发展学生 思维的需要。学会等待,你的心中就装下了每个学生。只 有这样,数学课堂才能成为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乐园,学生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醉人的果实!

三、在学生思维碰撞时等待

四、在学生发言中等待 生1: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对折后,两 边的图形没有完全重合。

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对折后,剪下来的两个三角形能完全重合呀!

师:谢谢你们!是因为你俩为我们的课堂创造出了两 种不同的声音。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对折后的两边只是面积相等,而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3:对折后剪下来的三角形移过去就不再是平行四边 形,而是长方形,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 形。

生2: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剪开,平移后是长方形,长 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特殊平行四边形。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4:轴对称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能够 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生5:(边说边演示)我用自己折的等腰三角形与同桌 折的等腰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就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艺术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艺术之我见

(一)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特有的美妙

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往往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成为人们接近她的障碍。以乘法分配律的两种表现形式为例,a(b+c)=ab+ac、ab+ac=a(b+c),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式中第二个a的突然出现或消失感到不可思议。再如,对于“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0不能作除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存在许多疑点。

在教学中,对于这类比较抽象,容易引起学生怀疑的知识内容,一定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绝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否则,由于教师的“照本宣科”而造成学生的“照章办事”,结果“科”是宣了,“事”也办了,学生却心怀疑虑,一旦时过境迁,必然错误百出。

打破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是对小学数学教学最起码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而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无兴趣的学习是学习的奴隶。孔老夫子所谓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最为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针对儿童好奇的心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目前,这方面的参考资料很多,课本的思考题就是突出的代表。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积极使用,切不可因为与考试无关,而视为额外负担。需知,一道好的、兴味盎然的数学题目,对学生无异于一针“能量合剂”,其效果是绝对不容低估的。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语言、表情、态度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实践证明,如果数学老师言语生动,和霭可亲,学生就乐于学习数学;反之,对数学就厌恶。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严谨,与儿童的生活、语言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某些题目的枯燥乏味和对计算结果的严格要求,学生对数学本来就不容易产生好感,如果再配上老师冰冷的表情、生硬的语言、严厉的声调、刻板的教态,课堂气氛的紧张可想而知。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诚惶诚恐的的精神状态之中,而要求他喜欢数学无异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比其他学科更亲切的教态、更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奇妙,就像一盏神灯把学生引入数学的胜境。

(二)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人们总是把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最高标准。这里“启”打开,就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发”发动,就是发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总之,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对“启发”不妨作另外一种有趣的“歪解”:“启”敞开,就是敞开知识的大门;“发”发现,就是发现知识的奥秘。总之,就是要深刻揭露知识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把这两个方面的启发工作做好了,教师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九,剩下的百分之一就容易得多了。

在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里不允许有任何代替。感觉是认识的第一阶梯,实践是掌握理论的必由之路,又是检验理论的惟一标准。必须从小培养学生重视实践、手脑并用的良好学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实践,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应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落脚点在于使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

如,简便算法的教学,绝对不可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类题这样算简便,大家照着算吧!如果那样,就会使一节本来可以上得非常生动的课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因为吃的是别人嚼过的馍,既败了胃口,又损失了营养,以后遇到这类题还是不知道怎样算简便。反之,如果先让学生用正规算法做几道这类题目,然后启发学生去发现怎样算比较简便,最终由学生发现规律,积累经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的积累。学生掌握知识也是这样。教师的作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缩短这个过程,却不可能也不应该企图去取消这个过程。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理论是灰色的,我们不能满足于只是让学生“学会”这样的理论。

(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不断地产生新的向往和追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是兴趣的保证。有了不断的成功,才能有持久的兴趣。否则,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再大的兴趣迟早也会烟消云散,化为子虚乌有。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缜密的考虑,为学生安排好学习的层次,使学生节节有收获,人人尝甜头,学了这一节,盼着下一节。因此,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现实的要求。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引导要得法,讲解要精当,练习要适度,反馈要及时,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地进取。

在对差生的辅导中,尤其要重视“成功带来乐趣,成功增强信心”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要让差生抬起头,教师就要为他铺设一条成功之路。不要怕起点低,不要怕进步慢。差生一旦对学习恢复了自信,产生了兴趣,必然会出现一个加速前进的新阶段。相反,对差生一味斥责,恨铁不成钢,对他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无法实现的要求,就等于剥夺了他取得成功的权利,从而也就扼杀了他的学习积极性,摧残了他的自信心,必然会愈来愈差。

成功孕育着新的追求,追求又孕育着新的成功,如此周而复始反复不已,既推动着学生智能不断地发展,也推动着教师的教学艺术不断地趋于真、善、美的境界。这正是一位人民教师最执著的追求。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兴趣是推动、促进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入迷,钻得深,记得牢,才能有效地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本文从不同方面剖析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阜新市细河区四合中心小学 张利利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小学数学是让小学生学习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大意为,数学更多地用于生活,会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学习数学,并能够用数学去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发展态势,对学生影响巨大: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意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同时,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永无止境的黑夜,而学生就好比狱中的囚犯,终日饱受折磨。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这已经成为成功地实现教学目的关健。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巧妙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通俗明白地讲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的时候。”根据这样的教育原理,新课伊始,必须让学生在认识上、感情上、意志上予以高度专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注意导入的新颖性、诱导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把学生引入愉快、乐学的心理环境中去。例如在教学《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把上一课《三角形的分类》中的三角形先测量出每一个角的度数,课始笔者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先做游戏。”一听做游戏,学生精神大振。笔者接着说:“同学们只要说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立即把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说出来。信不信?谁来试一试?”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总想难住老师,可是老师应答如流,学生大为惊讶:怎么回事?老师太神了,这里面肯定有绝招。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笔者马上进行这样的引导:“老师今天为什么这么神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一个‘法’宝,什么‘法’宝?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由于好奇与感兴趣,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迫切渴求知识的情绪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情绪和情感对认知有着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对课堂气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情绪如果能给学生以温暖、轻松、愉快的感觉,他们就敢说愿问,不断增强求知欲望,积极思维,不懈地探索新知识,并能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积极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时,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积相加,结果不变”后再向学生质疑:“如果是三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不能按这个方法来计算呢?四个数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实践,几分钟后许多学生回答“能”。这时笔者找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自己的举例:

一名学生这样板演:

(15+20+35)×5=15×5+20×5+35×5

另一名学生这样板演:

(15+5+4+6)×8=15×8+5×8+4×8+6×8

大家一起计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证明了能应用乘法分配律。正当大家为自己的发现兴高采烈时,一个平时就肯动脑筋的学生又把手举得高高的,他说:“我还发现另一种题的形式也能用这种方法,比如(75-25)×4=75×4-25×4”。笔者表扬了他肯动脑筋后和大家一起计算这道题,结果真的一样。同学们高兴地拍起手来„„此时此刻,学生尝到自己创新思维的成果,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也应是展示儿童思维的舞台,为人师者绝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要抓住儿童好奇心、上进心强,喜欢竞争,喜欢别人特别是老师赞扬的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不仅要从语言上给予肯定、表扬,也要结合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进行鼓励,这样学生会受到莫大的精神鼓舞。当学生对有些问题有疑惑、有分歧、有争论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如果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所以在数学课的教学中,由于它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学生的基础千差万别,所以应根据具体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但无论什么样的教法都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儿童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内容时,我采用表格的形式复习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引入新课,之后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比的基本性质。从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在所有教法中,游戏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好方法。游戏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设计游戏活动,以游戏为载体,渗透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游戏活动的材料很多,比如玩数学棋(九宫格棋),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数字游戏等。这样的活动集知识性、思维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笔者把全班平均分成四组开展投篮比赛,让学生观察记录投中的个数,并判断哪组获胜并说说你裁决的理由。这时,学生兴趣盎然。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材的兴趣因素外,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它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它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现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数学竞赛、小数兴趣小组、数学讲座、数学故事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站得更高,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海洋永远不会干涸,因此在学习上更虚心,对数学课的兴趣更浓厚。

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食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具有定向、动力、支持和偏倾作用,它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满腔热情地学习,从而掌握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善于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能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动机和无穷的学习动力,常常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①刘意竹、张卫国主编《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②肖敏《师心流霞》,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③ 百度百科网《阿道尔夫·第斯多惠》

④张启航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山西教育报刊社,2007年第6期。

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2版。⑥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3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合中心小学

张利利

第四篇:等待的艺术

等待的艺术

一次次地叮嘱自己面对这些七、八岁的孩子要耐心再耐心。或许是刚从六年级带班刚结束的原因,好多时候面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会很烦躁。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一年级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看班主任怎么做了。有人说:“会当的班主任累三个月,不会当的班主任累六年”。这69张白纸,我该如何去谱写?

正坐在桌边发愁呢,有个懂事的小女孩蹭过来:“步老师,你今天不高兴吗?”是啊,想想这段时间,工作真得很辛劳但又是让人欣慰的:

班里有个特殊生叫李某,为何特殊?因为她说话口齿不清,声音又小,无法交流。经常上课钟响了,还看不到人影,我得到处寻找。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还存在着不安全隐患,让我感到很头疼。在跟数学老师、家长、任课老师全方位商讨后,决定对她严格看管,并告诉她什么地方可以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做错事马上帮她纠正,并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准备学习用品,怎么学习。平时用良好班风影响他,教她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渐渐地她的行为规范多了,再也不到处乱跑了,学习有些进步。这是一棵懵懵懂懂的幼苗,需要我辛勤地浇灌与呵护,我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

班里还有这么一个男孩,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很小,常发呆,给人感觉有点疲倦,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可是下课就很活跃,孩子们说:他在玩耍时声音喊得特大声。我感到有些纳闷但也不觉奇怪,其实也是知道他对学习不感兴趣,持无所谓态度,与其家长见过一面,言语上,也很不重视孩子学习。我单独和孩子谈话后,有点改观,可没几天又返回原来的样子,没办法只能把他的位置调到前面,上课时多提问、多鼓励他,教育就是这样,难啊!近来感觉他的学习态度较好了,每当上我的课,就坐得非常端正,书写也进步了,几次成绩也明显提高。班会课上,同学们也说他近来表现进步,我真开心,同时也悟到教育的反复性和复杂性!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芽,但只要播下去了,就会有发芽的可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但只要开花了,就会有结果的希望;不是所有的辛苦都能带来收获,但如果不付出辛苦,就永远得不到硕果。”对于个别特殊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看到结果。也不是只靠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微笑,或有意为之,或不经意而为,就会有收获,而是需要我们科学的教育,科学的引导。因此,对于他们,是等待的艺术,耐性的艺术!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郑营小学:赵莲英

【摘要】:教师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课改的必要性,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积极主动地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的前提。鉴于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读大学或中师时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因此,教师坚持博览群书,终身修炼,才能具备厚积薄发的功底,这是有效教学,适应课改的前提条件,而贴近生活实践,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则是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方式。【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 教师素质 授课艺术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认识课程改革,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呢?下面我最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虚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入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二、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

有学问的教师的学问应体现在书读得比一般的教师都要多,对事物的认识比一般的教师都要透。没有什么事物能使他盲目相信,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立或独到的看法。因其有学问而具有某种独特的气质或教学行为,并且能为绝大多数学生和同事所认同。

例如,六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中,设计了一道关于“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试题:“在方格纸上将下面左边的图形缩小为原来的1/2,再把缩小后的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个别老师对这一试题提出质疑,认为试题指向不明确,“到底是把图形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1/2呢?还是将图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2呢?要求不明确。”如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值得赞赏的。但作为教师提出这一问题,我认为就显得有点浅薄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它的属性是一种相似变换,即只改变原来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原来图形的形状。放大或缩小后的两个图形一定是相似形。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止步于字面的认识和了解上,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会缺乏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更谈不上形成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通过这些具体教学素材的使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这一知识的内涵是大小变化而形状相同。形状相同表明图形内角结构不发生变化,而一个几何图形的大小改变,是源于制约这个图形大小的几何要素的改变。认识不到这点对试题加以质疑,很难称得上“有学问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厚积薄发的功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教学目标提升到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上来。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呢?有点难,难在相当多的教师读大学或中师时就往往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热爱并主动学好课程的不是很多,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因此,不读书是做有学问教师的最大障碍。读好书、常读书,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更有学问,更有深度,才能使自己的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三、贴近生活实践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

优先考虑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景,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践活动情景贯穿起来,编排成“情景串”。这样以来,可以将解决问题与计算学习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既经历计算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计算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如第三册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星期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情景一:出发前,班长清点人数。老师:我先请班长清点一下,我们今天一共来了几组?(4组)小朋友看一看每组有多少人?(7人)老师:板书,一共4组,每组7人。老师: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情景二:开始出发,如何租车?课件画面:停车场里有6辆车,每辆车限坐5人。情景三:来到游园门口,准备买票。课件画面:游乐园门口,张贴有游客须知及门票价格(每人5元)。情景四:进入游乐园,设计游乐项目及游览路线。课件画面:游乐园内各项游乐设施的价格及相关规定。情景五:休息,到游乐园内的食品超市购物。矿泉水2瓶6元,汽水每瓶4元。

在以上一连串相关的情景中,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游览,暗线是“观察画面,搜集信息——根据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计算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动脑,热烈参与,在看似游玩的过程中,既巩固熟练了表内乘除法,又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节课始终围绕“游览”这一情景而展开,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景,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体验与感悟,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中体验到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真诚交流合作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我们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六年级数学期末检测题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等待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姚村镇实验小学成玉蓉《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这段时间有幸拜读了由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Tyy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讲述了8位名师的教学艺术:有追寻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抬起头、往下看,抒写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此文已经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第10期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摘 要]从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及纠错评价等方面对化学课堂教......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6-10-21 13:12:13 发布人:≮雨滴≯ 板书艺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板书作为书面语言,在教学中具有重要......

    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艺术

    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艺术 近几年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但差生似有决堤之势。尤其数学差生,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数学差生转化迫在眉睫,是时......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大丰市实验小学奚晓娟 本小课题于2011年3月启动,已进行近一年的实验研究。在活动中,把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发展。而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