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商务星球版新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亚洲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案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章 亚洲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学习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 《亚洲雄风》歌曲,[教师讲述]:
同学们,听完歌曲《亚洲雄风》,请大家描述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带来了哪些感受?(学生讨论回答)这首歌形象地描述了亚洲的地形、河流的状况,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亚洲的地形.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探究一:亚洲的地形 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形图 [教师讲述]:
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一)、展示图片(1)“亚洲地形图”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1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2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3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4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亚洲的地势特点.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展示图片“亚洲大地形与河流分布图 ”
(三)、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海洋① 阿拉伯海②亚丁湾,③ 太平洋.河流:a 乌拉尔河,b 叶尼塞河,c 印度河.湖泊:d:___里海___.山脉:A 乌拉尔山脉,B 大高加索山脉,C 喜马拉雅山脉,D 小兴安岭.半岛:甲 阿拉伯,乙 印度,丙 中南
(四)、引导学生读图回答读书“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从两幅图中比较亚洲和北美洲地形的不同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学生分组讨论 各小组互相抢答 评选优胜小组 给予表扬 学生读图分组讨论 各小组互相互相交流归纳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探究二:亚洲的河流
展示图“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展示图 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引导学生读课本图
(一)找出长江、印度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二)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
世界最大的湖泊是里海,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世界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三)亚洲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各组互相交流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四)、回答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分组讨论抢答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重点掌握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练习题,学生口头完成练习.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小组合作通过读图导学,让学生对提高读图认图析图能力,活学活用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在亚洲地形图上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2.理解记忆亚洲的地形特点。3.掌握亚洲主要气候特点及影响。
4.亚洲的河流的共性以及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5.习和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培养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6.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地形的差异所造成的气候类型的复杂的体现。河流的分布特点和流向。教学难点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总体掌握亚洲自然地理的概况。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挂图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讨论法 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趣味导入
大家经常会听到一些世界之最,那么今天开始闪客钱我们一起来说说亚洲的世界地理之最。(趁学生七嘴八舌之际老师引入新课)
罗列世界地理之最:
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活动1 自由发言: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亚洲地形和标志性的地理名称。学生畅所欲言 活动2 看亚洲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印度河平原、西西
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说说这三组地形区的大致海拔及分布特点。
小组轮流发言 老师总结:
高原主要在2000米以上和1000到2000米之间,平原主要在200米以下。
(二)多样的气候
教师:亚洲三面临洋,一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各地海陆位置不同。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洋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因此,更加剧了气候的多样性。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图并回答: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同学回答)活动: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同学讨论)活动:看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 1.洲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 同学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2.的大陆西岸呢?
同学回答: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3.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同学回答:高山高寒气候。
教师:可见,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教师: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同学们看图,热带、亚热带、温带 季风气候齐全。那么你们知道季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同学讨论)教师: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东亚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而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气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冬季风的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夏季风盛行时,东亚东部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往西北内陆去,雨量逐渐减少。
教师:季风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教师: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三)河流众多 呈放射性向周分流
教师:读图亚洲主要河流分布,说一说亚洲河流都分别属于什么流域?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联系亚洲地形地势特征。
老师总结:亚洲的流域有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其他流域以及内陆流域。亚洲地势中国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在亚洲的所有大河中我国的河流有? 长江、黄河和黑龙江。教案后记
本教案围绕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从地形、气候和河流进行分析解释,调理较为清晰,更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第三篇:《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1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亚洲主要地形以及地势特征。2.掌握亚洲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3.了解在地形、气候影响下的河流分布和流向。
4.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及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5.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亚洲的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并解释原因。
2.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气候类型,归纳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记忆主要的亚洲地形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地图
教学方法
知道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地形地势特征
读图引导,观察教材中“亚洲地形”和“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地形剖面”图。讨论:从图中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在教材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板书:
地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教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对,按常理亚洲的河流大多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流向四周的海洋。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活动:
1.读图,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看看它们发源的地方以及注入的海洋。
2.显示亚洲地形图,请一位同学把上述河流一一指出,并说出它们流入的海洋。(教师略作归纳)板书:河流: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二)多样气候
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同学回答)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10°S~80°N附近)
课件: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板书:跨寒、温、热三带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同学回答)展示亚洲气候类型,说一说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温带大陆性气候)
对照亚洲季风气候示意图,以孟买、广州、哈尔滨三个城市为例,说明从沿海到内陆,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减弱,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增强。
(三)河流众多
四周分流
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让学生找出亚洲排名世界前十一位的七条长河。(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
讨论:在途中找出阿姆河、锡尔河,结合亚洲地形图说一说亚洲中部和西部河流稀少的原因。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适当鼓励,并总结:亚洲的中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一些河流没有注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戈壁,或者注入湖波成为内流河。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板书: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知识延伸:
亚洲是世界上长河最多的大洲,分别有哪些河流呢? 长江、黄河、湄公河、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
教学后记
本教案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积极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老师字啊适当的时候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范文
七年级下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
案
第1课时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知识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新授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
提问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地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一、展示图片(1)“亚洲地形图”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2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3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4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听歌曲
谈感受
看图
抢答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展示图片(2)“亚洲大地形与河流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回答读书“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三、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①阿拉伯海②亚丁湾,③
太平洋。
河流:a乌拉尔河,b叶尼塞河,c印度河。
湖泊:d:___里海___。
山脉:A
乌拉尔山脉,B大高加索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小兴安岭。
半岛:甲
阿拉伯,乙
印度,丙中南
四、从两幅图中比较亚洲和北美洲地形的不同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各小组互相抢答
评选优胜小组
给予表扬
学生读图分组讨论
各小组互相互相交流归纳
小组合作通过读图导学,让学生对提高读图认图析图能力,活学活用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小结
展示图(3)“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展示图(4)
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
展示练习题目
五、(一)找出长江、印度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二)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
世界最大的湖泊是里海,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世界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三)亚洲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六、回答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七、本课重点知识
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读图分组讨论抢答
各组互相交流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分组讨论抢答
巩固练习
和观察能力,并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
总结回顾
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练习:
读“亚洲地形图”,回答:(1)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2)河流:D
;E
;
(3)高原:G
高原;H
高原;
(4)平原:①
平原;②
平原;
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④
第五篇: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为主
依此得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的特点。
6、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看看它们分布于印度的沙漠方位。学生:在图上圈出相应国家,判定其方位。
教师归纳:巴基斯坦位于印度西北部;中国,尼泊尔,不丹位于印度北部;孟加拉国,缅甸位于印度东北部。
7、自主学习p70“文明古国”完成相关练习。(多媒体展示)(1)、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肥沃的平原,平原 孕育了灿烂的古印度文明。早在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 家。
(2)、古印度人在、、、等方面成就卓著。列如: 古印度人发明了世界上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 字符号。
(3)、印度是
教和
教的发源地。历史上,佛教不断向外传播 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盛行于
,地区。
(4)、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印度 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宗教在、和个人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中知道印度是个文明古国,宗教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印度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8、课堂检测
读图填写下列标号中相对应的名称
国家: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半岛:D ___________ 河流:E ___________ 山脉:F ___________
三、后20分钟活动:观看视频《神秘的印度》,从更多的视角让学生更加只管地了解印度这一神秘而古老国度。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印度
1、地理位置
2、地形和地势特征
3、文明古国
五、教学反思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肥沃富饶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它凝聚了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印度与中国地缘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本节课首先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故事引入,紧接着读图分析了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主要的陆上邻国等。还学习了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及其分布特点。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在衣、食、住、行个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通过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图能力,学
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