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关键点处设问 提升问题的含金量
在关键点处设问提升问题的含金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靠老师在关键点的点拨与引导,可以是新旧知识连接处,也可以是教学的重难点处,问题的拓展与延伸等等环节之处,课堂上利用这些关键点,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通过引导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搞清楚知识各个环节的前沿.当然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内省式的提问,让思维更加清晰、完整.师生共同捕捉“疑的契机”,在关键处设问,放慢教学环节,放大研究的细节,让学生思考跟上,提升问题的含金量,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一、设悬念,生激情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展示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例如,教学“认识分米和毫米”中,认识直尺时,让学生观察直尺,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为什么有直尺上的线长短不一?”“为什么中间这一根有点长?”„„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疑问,也就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会激发其创造欲望,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二、玩冲突,生契机
课堂上经常会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行“愤”、“悱”的求知状态,产生强烈的质疑意识.例如:学习了刚学过比的知识后,“比的后项不能为0”就与学生在观看各种球类比赛中,双方的得数会以比的形式出现,而比分的后项可以是0,这样的情况和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冲突.于是问题由此产生:在什么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矛盾,引发学生的疑问,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从而解决了教学的关键问题.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亲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就会学得深、记得牢.三、常内省,求灵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常规解法进行质疑、评价,拓宽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如六年级总复习阶段,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知识点间的纵横比较、分析,提示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往往一道应用题,学生就能分别从算术、列方程、比例、分数等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解答,从而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了有机的融会贯通.当然,“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多多益善,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当学生的解题策略和解法出现差异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辨别,让他们在充分讨论、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找到最佳或较优的解法,计算要简,过程要精,用时要短.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大有益处.四、勤操作,共成长
学生产生质疑的重要载体.例如,为了让学生充分体现游戏的公平性:1.让学生金小宁抛啤酒瓶游戏,谁朝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2.踢毽子游戏,什么朝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3.那么,现在我们设计一个比较公平的工具,你们准备什么呢?正方形骰子,硬币,等等.通过这样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一定量的操作,这样学生思考起来,更灵活,更有动作为其做铺垫,思考更全面.五、重实践,生动力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例如,学完小数的乘法之后,我就组织学生计算生活中的问题:一杯可乐5.5元,一包薯条7.5元,一个鸡腿汉堡10元,一个甜筒2元,现在店家出台两种购买方案:优惠购法一:买8套可以赠送2套.优惠购法二:每套优惠价22元.(套餐:鸡腿汉堡+大薯条+大可乐+甜筒)请你帮小华算一算:怎么购买划算?
六、重练习,更全面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数学字眼,诱发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例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学生明白了小数的基本性质内容后,在学生熟练掌握之后,提出两个问题:
1、不变的是什么?变化了什么?大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
2、一个数的什么地方的“零”去掉之后,这个数会变大?什么时候又会变小?什么时候不变?整数末尾的“零”去掉,这个数会变小;小数中间的“零”去掉,这个小数会变小(前提这个小数零后面还有非零数字).在追问中全面提升思维的含金量和练习的有效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但关键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养成质疑、提出问题的习惯.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也是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在关键处进行点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都是由问题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质疑水平,使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促进学生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让交流更猛烈吧,来的更为持续吧!
第二篇:服装店面管理提升关键点
4月份店面销售管理提升关键点
一、天津区域:
1、卖场氛围布置强调标准化(陈列、价签、广告等)市场部、运营监察部负责检查
跟进。
2、销售淡季增强营业员服务意识方面培训,摒弃销售淡季的思想,注重仪容仪表、服务用语、行为规范的提升,需人资部负责检查跟进 店面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公司相关制度
3、做好与所在商场整体活动的互动,结合商场整体促销活动氛围(清明小黄金周、五一黄金周前期准备等 借势户外演出以提升店面销售),做好卖场氛围布展的跟进落实(重点:静态广告指引、视频广告播放等),市场部做好监督跟进。
二、杨村、廊坊区域:
1、提升进店率:目前多数店面反映无客流进店,其实,顾客进店与否更多的是取决
于我们对顾客的引导作用,4月份要求能出户外的店面每个周末全部出户外销售,(京津店天气、人员可以情况下周一至周五可以选择出户外销售)同时配合户外音箱广播、DM单发放、户外帐篷、拱门等指引顾客进店。
2、提升试穿率:还有一部分店面反映顾客进店停留时间较短,根本没有要买的东西。
针对这种情况市场部建议努力提升顾客试穿率,尽量增加顾客在卖场的逗留时间,模特要穿亮色且尺码齐全的商品。提高导购员销售积极性、专业销售知识及灵活性。(是否可以考虑部分店面可以穿休闲服展示销售,市场部建议根据店面需求进行审批执行)
3、增加连带销售:在进店客流有限的情况下,增加销售额的办法还有一种就是提升
客单价,通过增加连带销售来完成的,市场部会在政策上支持多买多折的活动。
4、欢迎语的使用:在商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今市场,服务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尤其自营店面的服务意识应加强与提升,需各部门监督跟进。
5、陈列调整:按照陈列标准(款、色、号等排列)各店需保持每周调整一次,休闲
服不同于羽绒服,陈列要勤更换,给进店顾客以新鲜感。各店可以根据休闲价格设定价位区,方便顾客选择购买,市场部监督检查到位。
市场部
2012-03-23
第三篇:服装店销售业绩提升关键点之人货场
服装店销售业绩提升关键点之人货场
前次老闵跟大家分享了业绩倍增的思维导图,很多朋友来电告知图片不清楚,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业绩倍增的细节,老闵今天重新制作,用文字表达,不清楚的亲,可来电来微博来微信咨询,老闵等你!
从上图可以看出,影响店铺销售业绩的关键因素为:成交单数、客单价,中间又包含了进店人数、成交率、件单价、销售折扣、吊牌价、路过人数、连带率等因素。针对几个关键因素,老闵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让销售业绩倍增。简单列出影响各个关键点的主要因素,供各位诊断店铺之用:
1、成交单数:
人:店员的销售技巧如何?新员工比例多大?销售培训?是否有强大的销售顾问能力?顾客的消费水平?
货:应季新品是否充足?是否有适当促销?
场:进店人数?店铺位置?商品陈列是否刺激冲动购买?
2、客单价:
人:同样还是店员的销售技巧?新员工比例?销售培训?顾客的消费能力? 货:商品的宽度深度是否合理?是否有刺激消费者购买的促销活动?主推商品是否有足够库存?商品价格匹配是否合理?
场:商品关联陈列是否合理?动线设计是否合理?销售辅助工具是否缺少?卖场气氛(包括但不仅限于灯光音乐)是否能延长顾客停留时间?
3、进店人数:
人:是否有人技巧性的拦截顾客?是否有VIP会员管理体系?VIP会员的转介驱动如何?异业联盟开展得怎样?卖场人气?店员精神状态? 货:店外是否有促销水牌?促销货品是否显眼?
场:是否在商场主要动线上?街铺是否在人流主要方向?是否在主要动线或方向的右边?橱窗设计是否足够吸引人?是否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否有额外比如免费干洗等服务?是否有新科技手段比如微博微信等吸引顾客?竞争对手是否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是否有拉力比如广告语DM等
4、成交率:
人:店员的销售技巧如何?新员工比例多大?销售培训?是否有强大的销售顾问能力?员工数量满足率?是否适当给顾客压力?销售话术提炼? 货:是否有刺激消费者购买的促销活动?是否有赠品?主推货品库存是否充足?应季货品比例是否适合?是否有抵扣券或礼品卡等
场:是否有足够试衣间?服务设备是否足够?比如收银台和沙发等?店铺整体氛围是否利于成交?
5、件单价:
人:店员是否具备向上销售能力?顾客的消费水平?人员搭配和排班的强弱想搭配是否适合?
货:商品价格是否匹配?低单价货品是否太多?商品品类结构是否合理?商品陈列是否考虑价格策略?比如同一类商品高单价的在黄金位?商品打折力度是否大于销售上涨幅度?低单价商品的促销力度? 场:卖场定位?周边环境?
6、连带率:
人:店员的销售技巧如何?新员工比例多大?销售培训?是否有强大的销售顾问能力?销售快结束时能否多说一句话?是否有刺激店员提高连带率的策略和激励(激励指向哪里,成果就在哪里)?顾客的消费能力?店员对货品熟悉程度如何?成套搭配做得怎样?对顾客的分类和匹配怎样?
货:商品宽度深度是否适合?是否有刺激消费者连带消费的措施和策略?比如第二件8折?主推商品库存是否足够?
场:商品的关联陈列怎样?动线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试衣间?服务设备是否足够?比如收银台和沙发等?店铺整体氛围是否利于成交?是否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卖场气氛(包括但不仅限于灯光音乐)是否能延长顾客停留时间?
第四篇: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师
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教研
——平背中小教学质量之调研报告
谭晓河
前言:在这次“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教育强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校以“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突破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教育教学调研。这次调研,我们采取按地域特点分类(一、二、三类)进行抽样。从全校8所学校(含教学点)中,抽取了五所学校,然后以听课、点评交流、问卷、座谈、访问学生等方式对各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研究工作进行调研。共听课10堂,发出问卷68份,收回有效问卷67份。
一、调研结果
1.在问及“制约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问题时,认为与“教育研究程度”和“师质队伍”有关的共有43人,占64%。
2.在问及“教师有无进行教学研究的必要”时,有63人认为“很有必要”占94%。
3.在问及“教学研究哪种形式最好”时,有41人认为“教师边教边研边改最好”占61%。
4.在问及“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哪种情况”时,有47人认为“学生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占70%。
5.在问及“对教师随意听课持哪种态度”时,有29人表示“欢迎”占43%。
二、问题分析
以上五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了解教师教研教改意识及以往的教研教改实施情况。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农村教育发展滞后与师资队伍及教学研究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且大多教师都表示自己愿意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研讨改进。这就说明,我们推行新课改,强调校本研究,提倡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农村教师的认识上是没有障碍的,在实施中也能为教师所接受,即在农村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下一步的工作就该去思考如何去改进、加强教研教改,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校长做好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任何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一旦被学校领导所接受,将会改变一个教师群体,而一旦被教师群体所接受,必将改观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可以说,一所学校及教师教研意识是否强烈,教研态度是否积极,教研结果是否如意,都与校长对这一工作重视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所以校长必须改变急功近利的观念,要以身作则,做好“科研兴校”的带头工作。怎么办?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因为任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思索、产生、推广应用到效果的检测,都得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课堂首先又得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所以,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深入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真实了解每个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甚至教学上的个性缺陷。也只有真正把握了由全校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缺陷所体现的教学共性问题,你才可能帮助教师找出弥补教学缺陷和突出解决本校教学共性问题的最佳方法。所以,我认为做校长的,每期至少得听上全校教师人均两节课。第一次听课,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第二次听课,了解教师的改进效果,发现新问题,鼓励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可以是校长单独听课,然后直接与教师个别交流;也可以组织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再由骨干教师进行点评;还可以组织全校老师听课,然后集体评议、交流反馈。
从这次调研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教师普遍都赞同随意听课,认为这是一种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方式;另一方面又对它心存戒备,在心理上将其视为一种威胁。为什么?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活动开展得太少。教师把随意听课(或上观摩课)当成一件很难或说很尴尬的事。其实,正如孔子所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了孩子,我们须为之,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亦须为之。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应该成为校长引领教师,引领学校的主要手段。长此以往,教师自觉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反思教学行为的热情必被点燃。
(二)教师做好教学研究的实践者
新的《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师应该是学习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这三种角色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学习是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寻找理论支持;实践是验证研究是否有效的必然途径;研究是学习的内化,是实践的动因。
教师要做好一个研究者。一要研究教材。我认为,现行的教材,它的编排体系对教师的研究是很有利的。以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为例。它的编排结构是“预习”“课文”“思考与练习”三个部分。“预习”侧重于指导学生了解学习课文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和学习课文之时应该关注的问题。“思考与练习”侧重于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相对于学生来说“思考与练习”就是读、说、写三种能力的训练实践。所以每篇精读课文中“思考与练习”里的第一题都有一种同样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极少数课文写着“朗读课文”,这足见语文课堂教学中读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是说与写的内容安排。还有就是每篇精读课文后都有一道带“△”的练习题,这种题目,其实是对学生收集知识信息、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所以我想语文教师在备写教案之前去熟悉课文,去认真地研究“预习”“思考与练习”及带“△”的问题,备课时还会依赖于那本统一订购的《教案》吗?二要研究学生。既要了解本班学生共性化的学习习惯,如:是大多的喜欢合作探究还是普遍愿意独立思考?又要了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谁最喜欢表情朗读,谁最擅长即兴表达,谁又最善于用文字描述事实……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前备写教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做到对每个学生胸中有数,才能顺畅地传授知识,达到设计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在最佳的区域内得到培养与发展。三要研究自己的教法。如果说研究教材是选定教法的话,那么这里所说的“研究教法”则是对自己实施教法之后的一种反观。一个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就必须经常性地对自己实施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内省与探究。正如“一个医生是在不断的错误与改进之中成为良医的”一样,一个教师也是在不断的错误与改进之中才能成长为名师的。
(三)全校教师做好教学研究的参与者
教学研究“不是一种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一个教师集体的事业。”因为只有集体参与合作时,教师所关注的才不会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关注整个研究的过程是否合乎校情,是否有效。
(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亟待加速
从本次调研中发现,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短缺是农村教育质量和师资质量发展滞后的另一主要因素。我校8所学校中全部配齐电视机、VCD机的只有中心校,到目前为此,全校除了新近推广的并不齐备的教学光盘,其他与现行教材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几为空白。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忽略了常规电教设备、资源(幻灯机、录音机及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磁带、投影片等)的投入,导致绝大多数教学手段落后,仍然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时代。这种现状,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对新课程改革及理念的贯彻实施,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制约。
(五)师资队伍是强化教学研究的关键
自2000年始,我县农村小学就没有了新进教师,导致了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师严重老龄化,师资队伍的构成基本上是“年老的+体弱的”,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在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3岁,很多教师都是上了五十岁,他们之中,相当部分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这些乡村教师,基本上是文革中的中师、高中毕业生,很多是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的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收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要求。而目前,农村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待遇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就不怎么样,教学积极性不高,许多老师都寻着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都是些自怨字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和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他们能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求其积极投入教研活动,谈何容易?开展教学研究成果活动,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年龄结果合理、充满蓬勃生机的教师队伍,而我们现在却只能要依靠这样一支年老体弱的同志担负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基于此,我认为政府要尽快调整策略,及时通过社会招聘、委托培训等途径,补充师资队伍,给教师队伍增添新鲜血液,否则,我们曾经引以为荣的这支教师队伍必将成为新时期强化教学研究、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桎梏。
总之,教学研究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忽视它。
第五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五个关键点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五个关键点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
吴春来
425100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9期
“主问题”是相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它是指对阅读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出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可见,主问题设计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意义何其大也,“主问题”是对高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但如何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呢?笔者以为,“主问题”设计着重要处理好五个关键点。
一、衍生教学追问点
“主问题”提出后,不能仅仅追求满足一个正确答案,还要灵活地抓住学生回答过程中的“有利因素”,相机进行启发,形成追问,使学生思维更深入、更开阔,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余映潮老师在执教《祥林嫂》一文时,设计了一个主问题: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一生都没有春天的人呢,你认为呢?
当学生通过文本的研读,探究发现:死丈夫于春日,被抢于春日,被逼再嫁于春日,离开人世也于迎春之日。接下来余老师追问: 祥林嫂的一生为什么没有春天? 当学生解答此问后,他接着追问: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一生都没有春天的人?
不难看处,余老师设计的这个“主问题”高屋建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迅速衍生出两个小问题形成追问,从而科学有效地启发学生与教材进行深入对话。
我在备《再别康桥》时发现《再别康桥》既然是离别之诗,却以乐景来写哀情,这是有别于第一单元其他诗歌的,于是我设计了两个“主问题”:
(1)请大声朗读诗歌,说说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同学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康桥有哪些景色,它们有什么特点? 当同学们解答完第二个“主问题”时,我追问道: 既然是写离别之情,为何描写美丽之景呢。
有学生回答:是因为他们太美了,那里寄寓了作者太多的美好情愫,所以,作者才不舍得离开。
我趁机追问:
那么这样的写法叫什么艺术手法呢。
学生答道:反衬。
最后我点拨道:是啊,是反衬,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作者把康桥描写得越发美丽,就越能体现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赏析作者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我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主问题”衍生出追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亲近文本,从而很好地进行教学对话。“主问题”要想衍生出追问,老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寻找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让“主问题”形成一个磁场,在这个磁场里,学生的思维深深被吸引住,追问方能有效。
二、呈现问题照应点
“主问题”不是独立的,而是共生有无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要前后照应,形成首尾呼应、相得益彰之美。著名特级教师牛锡亭说:“问题设计的目的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点引领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这样的问题设计对训练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悟性与灵气是大有裨益的。”“主问题”设计就是要让各个“主问题”串联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与文本积极对话,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能呈现出问题照应点,那么问题设计才体现出层次性和有效性,否则就是或深或浅,甚至是随意的不符合学生认知层次的问题。例如我在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设计了三个“主问题”:(1)作者在何种情景之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喟叹;(2)作者为何要发出如此喟叹;
(3)“谁主沉浮”中的“谁”是指“谁”呢?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前后照应,紧紧抓住“谁主沉浮”这个词眼贯穿三个“主问题”,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整体上去理解诗歌,感受诗人的伟大胸怀和抱负。只有心中有全局,从整体出发,教学主线清晰明了,“主问题”才能前后照应,相映成趣。
三、营造课堂兴奋点 营造课堂兴奋点是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课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也是科学有效实现语文教学对话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营造课堂兴奋点,它能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积极促成对话,从而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如在执教《雨巷》时,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
作者在诗歌第一节中说,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而在最后一节,作者却说,我希望飘过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情高涨,快速进入文本,探究其原因,有同学从意象角度解释,有同学从主题角度进行观照,经过认真的分析,学生就会发现那是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一种失落却又抱有希望的矛盾彷徨心理。
营造课堂兴奋点,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创造力被激发,智慧的火花被点燃,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一种情感的激荡、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所以,老师要认真研读文本,从趣味的角度、启发思维的角度,提炼“主问题”,让课堂高潮一浪胜过一浪。
四、促成学生活动点 在评说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论及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创新,那基本上就没什么意义,所以余映潮老师说:“主问题设计,要有利于课堂教学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他在执教《陌生桑》时设计了一个主题:
展开想象,增补一些情节,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这样的提问,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很好地实践着语文活动。
我在备梁实秋的《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时,注意到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并且是让读者在一次演讲中感受梁启超的风采和神韵,于是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 认真阅读文章,请模拟梁启超先生的那次演讲。
课堂上,同学们迅速阅读文本,广泛交流,他们认真研读梁启超的语言和动作还有神态,大家推选一位代表上台去模拟梁启超的演讲,同学在台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掩面叹息,或破涕大笑,梁启超先生的形象如在目前,那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少,都尝试到了活动的愉悦。只有目中有学生,主问题设计要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
五、留下思维空白点
留下思维空白就是留下让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所问,有所思,若老师把所有的问题都问了,学生就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卢梭说:“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设计“主问题”时,有些疑惑之处,就是要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换言之,“主问题”不能问得太满,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说:“太满了,这不是教学的智慧。”所以,“主问题”要比较适中,问得不那么“满”的课才是好课,要所问,有所不问,有所动,有所不动,否则课堂就成了“满堂问”了,山东著名特级教师刘湘玉曾对我说:“‘主问题’设计的最高境界是无问!”我想,此处的“无问”,就是让学生去思维,留给学生无尽的思维空间吧。
例如我在备巴金的《小狗包弟》查阅资料时,发现很多教学设计开始就对文章开头小狗和艺术家的故事进行探究,大家都设计第一个“主问题”:作者写第一段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有何作用。虽然表面上看,这样,教学思路简明清晰,但学生的思维并没得到训练,学生对后面作者的忏悔理解就不会透彻和深刻,这个故事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若删除此故事,文章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于是,我设计了四个“主问题”:(1)小狗包弟是怎样的一条小狗?(2)包弟的命运如何?
(3)包弟从来到作者家至手术台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4)你是如何来评价作者的心情的?
四个“主问题”中我只字未提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但课堂结束前,一学生有了疑问,她说: 老师,开头那段话有什么作用呢?
此时,我启发道:开头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引出我和小狗包弟的故事,起着铺垫的作用。于是我又问:开头段,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答:在文革时期,人情冷淡,小狗对艺术家不离不弃的故事,说明当时的人还不如一条狗重情重义。
我说:同样是文革时期,当作者遇到麻烦的时候,他是怎样对待小狗的呢? 学生答:把狗送上了手术台。我接着启发: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兴奋地说:通过狗的无私、忠诚、勇敢来反衬作者的自私、胆小,更能让我懊悔不已,精神上遭受折磨。“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是写作上的留白艺术,“主问题”设计故意留下“漏洞”,让学生去发掘,就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空白点,这样整个教学主问题又被串联在一起,形成一张缜密的思维网。总之,“主问题”设计能形成追问,能相互照应,能掀起高潮,能安排学生充足的活动,能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