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和对策初探
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和对策初探
【摘 要】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发展的差距,关键在改革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质量。找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是摆在教育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找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本文拟就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和对策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在统筹城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硬件建设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课堂建设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找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本文拟就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和对策做了一些探索。
一、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
1.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掌握不够,观念陈旧,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问答式,注入式教学,重老师讲,轻学生学,导致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好,课堂效率不高。
2.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略知一二,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实际效果。
(二)管理滞后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一些学校教学管理简单粗放。比如说,管理者知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可是面对教师抄教案却熟视无睹,检查教案流于形式,重数量轻质量。
2.对上课的监管应是教学管理的关键,一些学校对课堂教学虽作了要求,但监管不力,即使教师未按学校的要求上课,也不影响教师的业务考核,导致课堂教学放任自流,效率不高。比如,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可是我们会在课堂上发现一些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让学生小组讨论,表面看各抒己见,热热闹闹,实则放任自流,学生一无所获。
3.部分学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能随新课程的要求与时具进,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不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
4.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奖励绩效工资不敢拉开差距,教师优劳并未得到优酬,干多干少都差不多,长此下去,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素质滞后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青壮年骨干教师不断考调上挂到城区学校,加之农村学校规模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开展同伴互助收效不大,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也较城区教师少得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城区教师。
二、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采取有效措施转变管理者及教师的观念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教师自己可以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学校组织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意图,并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绩效工资挂钩,与评职、晋级、评优、评先挂钩,促进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主动掌握新课程理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理论基础。组织管理人员及教师到课改先进学校观摩,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课题,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开展区域校际教学研究,弥补农村学校规模小,校本研修的不足。
(二)与时俱进抓管理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切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因年级、学科、课堂类型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千人一模,千课一模,但是没有一种基本的模式,教师的教学就会放任自流,失去监控。可让教师先“入模”再“脱模”,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教师自创更能体现个人教学风格,更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新模式。
2.学校制定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量表,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指导执教者和听课者围绕评价量表进行反思和评课。长期坚持,促进教师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有机统一。
3.教学流程的源头是备课,因此,学校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定期开展定时间,定内容的同课异构说、讲、评课竞赛,激励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同时要优化备课检查,杜绝教师抄袭教案应付检查。
4.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校长、分管教学的领导、骨干教师听课后要围绕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与执教者及时交流,肯定成绩,提出改进意见。下列问题可作为交流的重点内容:(1)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2)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度高不高;(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参与度高不高;(4)课堂教学效率高不高。
5.每学期开展课堂教学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绩效工资挂钩,与评职、晋级、评优、评先挂钩,促进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建立区域内城乡教师交流的长效机制,激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引领农村教师成长。
7.提高农村教师的补贴,鼓励优秀教师留在农村学校任教。
(三)确保培训实效,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1.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为教师“充电”,“洗脑”,培训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空谈理论,脱离课堂教学实际。培训者不一定是“大家”,“名流”,如用当地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更容易为受训者接受。培训过程应让受训教师参与和互动,培训者要走进受训教师,帮助他们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问题。
2.建立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形成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构建并完善了县乡片校四级课堂教学研究网络。第一级是学校教研。依托学校全体教师,以问题带动教研,围绕课堂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教学能力。第二级是活动片区教研。按照“合理区划、以强带弱、资源共享、整体推进”的原则,强弱搭配,有步骤,有层次的开展教研工作。第三级是乡镇教研。由乡镇中心学校牵头,组织辖区内中小学教师进行集中教研,既可为他们找到共同的合作交流伙伴,又能增加他们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第四级是县级交流。以县教研员为专业引领人,组织开展好各种集中培训研讨活动,解决各层次教研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宝席.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途径.《师资建设》.2013.01
[2] 许涛.努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发展.《师资建设》.2013.01
[3]杨传冈.行走在课改的路上.《师资建设》.2013.04
第二篇: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困境剖析及对策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困境剖析及对策
摘要:课改在全国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在农村中学的课改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有时陷入了困境,如何面对困境,找到应对策略,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课改
困境
对策
我校自从2010年在教育局安排下到杜郎口中学、2013年到昌乐二中学习后,全体教师感受颇深,一致认为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很难有活力,很难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很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很难得到体现,如何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合作者身份?让大家陷入了思考。今年,教育局又提出向包头学习的教改方略。课改开始以后,它如一缕缕春风,给教育带来新鲜的空气,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教育带来轩然大波。课改在管理、教育教学、教研、评价等方面与传统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冲击。因而使每一位教师从内到外感到危机和失落。作为农村中学教学管理者,作为新课改的拥护者和实施者,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和身边教师的变化、迷茫、困惑。思索中,有茅塞顿开之感,有解放的喜悦,有收获的快乐。经过新课改的洗礼,对以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感到愧疚,因为我们曾经在无意中打击了多少上进之心,束缚了多少的智慧,扼杀了多少的潜能,阻止了创新意识的萌芽,践踏了多少真诚和无邪呀!面对新课改,我困惑,我不安,我激动,我兴奋,因为我遇到塑造和完善自己的机会。在同新课改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常常有模糊的意念,正因为模糊,我常常去思索,正因为思索,才有了颇多的感触,有自己个人真实的对课改实施中的问题的认识。
一、课改中缺乏教师自主性的反省、观念的更新
可以说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一切教学改革的阻碍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观念是搞好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新的观念的建立不仅需要教师的学习、探索,而且更需要教师对自己在工作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细致入微的审视和分析,甚至是无情的剖析,并把这种行为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意识,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革的实现才有了可能。眼下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教师,面对新课改不是去反省自己的不足,去学习和研究,不断的提高和改变自我,而仅仅把新课改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仍然是老一套,甚至对新课改抱以怨恨和抵触。课改让教师确实感到非常忙、非常累。这就要求教师要自己提高、充电、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去积极的面对,遇到困难更不能去逃避,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去探讨,去交流,共同解决在课改中遇到的新问题。找到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学科、适合自己校情方案来。
农村中学教师老龄化,我校尤其严重。古人云:“40以后不学艺”。部分教师认为“课改是领导的事,是年轻人的事”,也有的教师认为我“晋了高级了,工资也比较高,也快到退休年龄了,过一天是一天吧”,用这些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消极和落后,来开脱自己的不思进取。课改在这些教师的眼中成了麻烦事,计算机不大会,多媒体不太会用,普通话也不过关,课改嫌麻烦,公开课、优质课能推就推,能让就让。自己不思进取又有何资格去教育学生知难而进呢?我真诚希望这些教师拿出“老当益壮”的精神,在课改的浪潮中迎难而上,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实在行动上,只有努力进取才永不落后。年轻教师不愿意来农村,来了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奉献精神,做事谈条件,工作讲待遇。认为工作没有经验,工资比较低,因此工作就不安分,想法设法找关系往城里调动。
二、课改要实施校长是关键
校长的教育理念、管理思想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而新课改的落实是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共同劳动去创造实现的。校长的观念将直接决定课改在学校中的实施情况,校长应以更平等的方式和教师真诚合作,用更充分的学习把握当前的教育理念,用高远的眼光把握教育动向,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理出头绪,做到有的放矢,携全体教师去面对挑战,真正承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做好带头人,这对新课改的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校长不仅有课程任务,还要处理学校的大小事务,既要开会、学习,还要去汇报工作和完善各种档案,去完成教师、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加上教师的自主性不强,总是人为的把自己和领导之间搞成一种监工关系,转变观念的学习需要校长精心去组织。部分消极不觉悟的教师让校长举步维艰,精神上倍感无奈。
三、课改在农村中学实施中的局限性
首先农村中学的条件相对太差,师资落后,特别是我校没有完整的教学设施,没有配套体育器材,没有体、音、美专职教师,身兼多职,人的能力有限,只好以主科为主,像非中考科目就很难顾及到。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学,但是这些远程教育资源大多数时间不能充分利用,部分教师使用也不太习惯,一张嘴,一支笔在学校教学中仍旧站主导地位,学校缺乏课改的理论性指导,缺乏系统的相配套的制度来保障。
其次,课改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人合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可农村学生除了几本课本外,没有太多的课外书阅读,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对新的教育理念知之甚少,在家长的眼中,孩子做作业是最关键的。近几年国家向农村学校免费发放图书,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看课外书难的问题,其实不然,这些有益的图书很少向学生开放或者根本不让学生看,精美的图书成了图书室的装饰品,学生也只能抱着课本“念经”,学生的阅读范围不可能扩大,课前搜集材料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缺少这一环节,学习效果极受影响。大量的工作就要放在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上,收集资料,印发学习材料,印发学案,指导学生预习,检查预习效果,上课,课后信息反馈。致使教师感到精力疲惫。
再次,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百分之60—80是留守儿童,部分学生在家独生子女,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婚变家庭增多,部分学生沦为单亲家庭,更有甚者常年都难见到家长一面,增添了教育的阻力。例如开次家长会,多数来的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请自己的亲戚、邻居来应付一下,更甚者无人参加。严重局限了新课改的实施。
第四,农村中学教育令人堪忧,教学条件差,教师缺编,小学毕业生优质生进城及到外地就学,致使农村中学生源较差,这给开展自主学习课堂带来了障碍。
四、课程资源开发的局限性
课改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了,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了。但由于教师的观念更新缓慢,又受长期注入式教学的影响,还是不能很好的大胆的创造性的去开发利用教材,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致使学生的内在思维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教师仍然不能把自己从教参“奴隶”中真正解放出来,思维总是定格于“想当年”,对于现在活题越来越多的动向,教师没有开放的头脑,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放飞呢?这是推进课改实施的又一消极因素。
五、评价机制束缚着课改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推动课改深入开展的动力。目前我们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依然是注重中考的成绩,因而导致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也是根据成绩来衡量,严重扭曲了教师教学的真正功能和动机,在分数面前,教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初衷,对事业的追求,对心灵的塑造在分数面前淡化了。教育是方方面面的工作,分数能涵盖一切吗?鲜活的人灵活工作,丰富的学习生活,又如何能用死的分数去衡量呢?教师真正的自觉行为能用分数去启动吗?学生的身心、品行能用分数去证明吗?
在农村,一个学校的好坏,一个教师能力的高低仍以分数为主。没有一套较完善的评价尺度去认可某校学生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去计较某班学生张口脏话、破坏公物、不敬师长,去赞扬,去肯定那些满腔热情的教师用跳动的思维所开启的学生的热情与自信。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实施课改的信心。
其实,就我个人的工作实践证明,就我们农村的现状,要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统一起来并不难,只要有坚定的立场,多一些耐心、爱心、责任心,每一个教师都有可能接到一个受应试教育影响,习惯听老师讲,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解决问题的班级。别去埋怨学生,这不是他们的错,请别埋怨教师没有启发引导学生,落实素质教育,自己同时又去做一个被别人埋怨的人。这是教师的失败,也是学生的悲哀。如果你能用自己的真诚,从一点一滴入手,别管别人是否播种,只管自己埋头耕耘,不厌其烦去引导、鼓励、呵护,必将换来问心无愧的收获。如果把课程的开发、教学的创造、学生的评价、师生的关系、家长的评价纳入评价机制,也许分数将不会被看中,真正的主动性、主体性才会被调动,教师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和学生一起去共同提高,不再成为分数的“奴隶”。
六,课改应对策略
1.制订政策,保护实验教师的课改热情。
课改初期,保护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全身心的投 入,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成功。我校努力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发展空间,减
轻教师的思想负担和工作压力;提供政策、物质和机制的支持,让实验教师更轻松、更积极地投身新课程的实验。
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推进课改。
实验教师在课改实施中都经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困惑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困难期,“众里寻她千百度,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发展期。要让实验教师积极渡过难受的困惑期和痛苦的困难期,进入愉快的发展期,开展一系列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一个好办法。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探讨,如开展学科研讨,组织实验教师撰写对课改的论文并开展评比,另一方面,又要求实验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实现这一目标,广泛开展了集体备课和全校性教学研究课学科教育研讨活动。如:举行课改年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比赛活动,优质课竞赛活动,教学反思比赛活动,多媒体操作赛活动,课改中多媒体的作用探讨活动等。3.开展科研,促进课改深入发展。
新的意识是课改的灵魂,增强课改意识是搞好课改的基础和前提。实验教师应把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的理念贯穿课改始终,尽量减少理论与实践的落差,最终不断地接近实现课改,不断具有开阔的视野,做课改的实施者和开拓者。形成了“学科有课改实验课题,教师人人参加课改实验” 的氛围。
总之,任何一种新生的事物在被接受和实施的过程中,困难和阻力在所难免。而我们也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课改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会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农村教育现状的改变需要上上下下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却有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我们拿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拿出不放弃的精神,在课改中汇集你、我、他的力量,相信换来的将不仅仅是自己的提高与进步,迎来的是教育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教育理论的不断探究,就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师理念、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媒体运用和评课模式五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最后对问题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进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脚点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仍然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充分释放。我们只有透过课堂改革的表层去探究问题的本质,通过冷静、客观、科学的分析来澄清认识上的困惑,以积极有效的探索来纠正课堂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从而推进课堂改革良性发展。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认识的肤浅化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课堂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我们期待已久、体现新课程本质的变化,有些却是出乎意料、背离或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改的前提,新课改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由专家、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教师再也不是那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二)、学习方式的形式化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以合作学习为例,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合作学习形式化,主要表现为:
1、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
2、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
3、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
4、分组无目的性。往往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讨论,前两排学生很快回头,四人一组,满教室吵闹,忙的很忙,闲的很闲,小组内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间缺乏竞争,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合作,更产生不了合作的学习效果。
(三)、讲授方式的曲解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话教学”、“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被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些新理念,对扭转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压抑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解,不分析,往往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一下,教师肯定一下;或者是教师展示几个课件,学生发表几句评论,一堂课就完结了,有些学校甚至规定教师只能讲几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不然就是“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作为对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少讲或不讲”有它的合理性,但如果成为一种教学模式而被广大教师争先效仿,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四)、运用教学媒体的盲目化
现在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证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已不满足于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设备了,还增加了电脑、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手段。课堂上,教师的讲台摆满了各种设备。有些教师上课时用完这个用那个,忙得不可开交,整堂课教师很少说话,不象是教师,倒象是演示各种设备的工作人员,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并不佳。(五)、评课的模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大力倡导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活动中自然有一项内容是评课,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以僵死的课堂评价标准去评价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往往比较机械化、模式化、概念化,它严重地束缚了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那些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学校还对不同的学科采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去量化、评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有些课很有自己的特色,由于缺乏某些项目却得了低分,然而不能否认这些课是好课。
二、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观念转变途径多样化
1、办学者的理念是教师观念转变的先导。
办学者用全新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去评价老师和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何等巨大,是多么美妙;就会深感用干巴巴的分数来进行评价是多么的不合理。
2、沟通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提供了生存的沃土和舆论支持。
在交融的时代,观念与观念的对撞会诞生希望,我们应该在诸多对撞的观念中,提炼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力争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3、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主要因素还在于教师自身。
再好的教学理念,再好的沟通方式,如果没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实施,最终注定要失败,那么教师该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其次,教师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第三,教师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二)、课堂学习方式灵活化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但是这些学习方式的运用都是有条件的,不同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起点是各异的,无论是接受培训或观摩别人的课堂,完全采用“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如同“刻舟求箭”一样荒谬。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搞清楚学习方式定义的内涵与外延,逐步使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素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三)、正确看待“讲授法”
1、教师的讲授不等于“满堂灌”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分析往往被病诟,是因为人们往往将讲授法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等同起来。“满堂灌”确实应该批判,因为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师目中无“生”,心中无“生”,学生的主体性被消解,教师成为教学的中心。讲授虽不注定成为“满堂灌”,但很容易成为满堂灌,但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能轻易地把教师的讲授与“满堂灌”划上等号,关键在于教师讲什么,讲得怎么样,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把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样的讲授就不是灌输、填鸭,而可能成为学生有意义接受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的讲授不等于“话语霸权”
在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往往与教师的“话语霸权”联系在一起,只要求教师少讲或不讲,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还学生的话语权”,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能说“讲授”就意味着“话语霸权”,“话语霸权”,是一种强制认同,一种“唯一性”的容不得杂音的灌输,是省略过程的结论的直截了断的呈示,无视学生作为加工主体存在的呈示;是对本不具有传授性的隐性知识的牵强附会的“讲解”。当教师的讲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授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并为学生所接受,这就不存在话语霸权问题,否则没有教师讲授的“对话”,只能是学生的“独白”。
(四)、“宁精勿滥”是教学媒体的使用原则
教学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关键是对它怎么用,何时用,用在什么点上;原则是,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工具的主人,而不是教学工具的奴隶。如果教师一味地依靠这些教学设备,那么教师的教化作用和人格影响就会大打折扣。教学媒体仅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是为了帮助教师使教学工作更轻松些,而不是使教师的教学更繁琐、更沉重,更不是把使用它仅仅当作一个目的。
(五)、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首先,要考虑到评价一堂课实际是一种价值判断,每位评课者的价值观念不同就会导致评课标准的差异很大,评价标准应该制定成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的描述,因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是大家公认的价值判断。目前,有人搞出来的一些评课标准实际上还是抽象性质的定义,比如“课堂上学生很有创造”等评价标准的描述词汇是不可操作的,而硬性操作的话往往造成评价简单化的倾向,不能客观地评价教学过程,更不容易达成共识。其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还应该体现一种教育理念,好的评价标准应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课把其倡导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表现出来,而由此制定的标准就起到了教育导向的作用,特别是教学公开课、教学研究课更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导向问题,使之沿着我们所想要实现的教学理想方向去发展,而不仅是为了一个书面的评价结论。第三,课堂教学应该主要从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上加以评价,本来就教无定法,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能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最后,要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而那些琐碎的标准可以尽量简化,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注意到能否尽量充分发挥出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正是由于课堂教学存在种种不近人意的地方,我们才深感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但是面对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现实,面对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或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们只有大力倡导、研究、发展、、完善那些科学的、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为新课程改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无忌小学教学工作汇报
——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本学年,我校全面贯彻翁旗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重课堂、抓实际、求实效,从根本上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推进“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改革,精细化管理,精致化教学。下面是我校本学年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点滴做法,在此向各位领导、来宾和同仁介绍一下,望不吝赐教和指正。
在推进“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实施精致化管理,努力提高课堂实效。力争做到四抓四上:即抓队伍上层次,抓管理上水平,抓学生上质量,抓特色上台阶。
一、以校本研修为平台抓队伍,教师素质上层次。
教师的业务学习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研究教材,让专任教师实现学科体系系列性。学习课标,掌握学科年段目标和整体要求。学习教材,通览教材,构建本学科的知识树。
其次研究学生,实现目标的层次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坐姿、站姿、说姿、写姿)、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主动、积极),本学期我们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纳入教师量化评价之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
再次,研究问题,实现教学的针对性。针对“四步八环节”教学模式及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检查活动。(单元备课、课时个性化备课、教学反思、课例展示);针对青年教师业务不熟的 1
问题开展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上示范引领课活动。(示范课、展示课、公开课、观摩课记入教师考核);针对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开展“教学经验”观摩推广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单元备课展示;一堂
研究课;一次研讨活动;一篇研究论文的“四个一”教研评比活动。
二、以课堂细节为着眼点抓管理,课堂教学上水平
1、创建和谐、自主、开放、创新的精致的课堂。
1)、以整体性整合资源、设计教学,做到单元、课时目标清。从备“一课”向“单元备课”转变。即以主题单元教科书的主题
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这里的主题可以是教科书本身呈现的某一个主题单元,也可以是某个统整的专题领域。如:语法、修辞、写作、数与式、函数、电学、力学等。通过整体的集体备课,教师们摆脱了过去应付备课的局面。
2)、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准则,教学内容当堂清,当日清。
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准则,确立体现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
活跃,进步轨迹明显的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每节课公布学生学习目标)当堂当日达成。
3)、发展完善“四步八环”的教学模式,课堂关系清。
(1)、不断发展和完善“四步八环”的教学模式,加强集体备课
管理,创建单元集体备课的基本模式。(2)、实行听课反馈制度。(3)、教师队伍建设抓“双基”(即学科教师要练本学科的基本功,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对所教学科要过“三关”(即年段课标关,教材
理解关和单元目标关)。打造校内精品课。
2、建立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各块职责清
实行“开放式常态课推门互听制”和“常态课积分制”
(1)、教导处提前一天以随机的方法确定被听课的教师,并提前告诉任课教师。学校将依据学科、级段,组成临时听课小组。按“以学定教”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学期末取平均分。未抽到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听课。每学期各任课教师被抽听的次数是2至3节。每位老师一学期必须听常态课15节以上。对听常态课的教师,实行签名积分,学期末根据听课的节数计入考核。
(2)将常态课的质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学科教研组每位教师常态课的累计积分作为教研组长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 将年级段每位教师常态课的累计积分作为年级段组长工作绩效考核的内容。
三、以课堂观察为手段抓学生,关注学生发展上质量
实现课堂精致化的管理,应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课堂观察,做到每堂课重点观察1-2个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进而提高质量。
1、以典型学生为观察对象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师需要以一些具有典型行为表现的学生作为重点观察对象,通过个案研究,逐步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策略和手段,在观察中积累“个案知识”,由此,教师才能真正关注有着具体需要的学生。
2、以学科特点为抓手进行课堂观察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方面,每个学科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发挥作用。如可以结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和生生互动的语言能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提升交往能力;在数学学科中创设生活情境或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在音、体、美等课程中通过各类游戏及比赛来创设和谐的交往氛围等
3、以案例撰写和反思为主要载体展开教学活动
教师要对观察、分析、研讨、反思情况做出及时的书面记录,并与撰写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观察与分析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要尊重不同差异学生的各种行为与表现,要多观察、多记录、多认可,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成长。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行为展开系统观察与分析,就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专长、性格特点等,然后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学生从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发展,有所进步和提高。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聚焦学生行为,展开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记录、分析与反思,进而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这一核心理念的最好体现。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篇典型案例,一个成功的教育叙事故事,一篇深刻的反思。
四、以“露一手”为载体抓特色,整体工作上台阶
1、科技教育: 理化生学科依据学科特点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较好。
2、校本课程:每学期开展了一次国学经典诵读、美术剪纸、音乐器乐比赛活动,成功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
3、社会实践:在团队活动 学科研究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每学期每个学科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读书活动:积极倡导“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背诵积累课标中要求初中生应达到的古诗词背诵,在每周的单日晨读全校背诵国学经典,并成为习惯。以课堂阅读、班级阅读、网络阅读、读书交流会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
总之,无论课堂教学改革取得如何的成效,但课改的过程总是艰辛的,没有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的课堂,也没有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的老师,更没有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我们所要学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精髓,要批判的学,要科学的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课堂精致起来,在由“照葫芦画瓢”的“形似”到自我创新的“神似”的过程中成长,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中,我们一定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精致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第五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1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一场变革,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即要学会,也要会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尽可能多的人类文明成果,也才有可能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
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如何创新才能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一系列问题,我校确立了立足于教研、立足于课堂、立足实际、大胆改革、稳步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来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推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制定了《xx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立足于县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精神、立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求得进步,在改革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我校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将我校主要做的几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制定明确的改革目标
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二、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紧紧围绕《xx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开展课堂改革试验。
3、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实践与研究。
4、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结合学科实际,不唯模式,掌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实在、有效。
5、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巩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实施方案的实施分成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成立课堂教学领导小组,指导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3)、开展领导下课堂听随堂课活动,调研、了解学校课堂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为制订方案提供依据。
(4)、制订《xx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日常工作。
(5)、出台《xx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并反馈给教师。
(二)、第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组织学校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讨论稿,对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2)组织教师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初步制订出学校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
(三)、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新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2)、推荐教师参加县级新课堂教学改革大赛活动。
(3)、各教研组在组长组织下,总结交流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以及需改进的方面。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了突出模式的时代化、科学化、人文化、个性化,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
1.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2.合作交流: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3.品读领悟: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此环节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讲代读,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4.巩固延伸: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
1.预习探究: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3.品读体验: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4.巩固延伸: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三)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是与《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得叙述模式同步的,主要的形式可以这样归纳:创设情境、揭示问题——探究发现、建立模型——理解应用、强化体验——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创设情境指上课开始创设一种宽松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得、能够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课堂环境。揭示课题是创设情景的最终指向,要通过创设情境来生成一个学生需要探究的数学问题。
2、探究发现、建立模型: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揭示出解决问题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3、理解应用、强化体验:这一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巩固练习,但在目标上又有所不同。传统练习过分强调滚瓜烂熟,新课程强调的是充分的理解和体验。
4、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这一环节要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揭示规律,还要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
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课改培训工作
我们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教师适应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的能力为出发点,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培训。我们举行了校本继续教育整体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有关的课程教育理论。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后,及时对培训内容依情况选择向全校教师传达或部分推广,同时做好建档工作。
六、课堂教学改革结硕果
按照《xx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在各个层面展示和汇报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今年上半年进修学校举办的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大赛,我校教师张黎明参赛,该教师应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贯彻新课程课堂改革基本理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获得一等奖。在数学学科教学大赛中我校董建平获得二等奖。下半年,在全县语文教学大赛中,我校陈冬梅老师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
七、存在问题
1、新教材老上法。有的教师无法把握新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注重落实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象还存在。
2、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离新课程理念有距离。新教材要求教师能有宽泛的知识储备及灵活的教学策略,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起来,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研制,但是部分教师认识不足,难以做到。
3、新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呈现出发展的不均衡。包括老中青教师的观念更新及行为跟进的相对不同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成为焕发生命活力的乐园。为开创我校教育教学的新纪元而努力。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2
本学年,在我院“教学改革年”的推动下,我部的多数教师都在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主要是开展和运用案例教学。本学年,我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门课。这两门课在教学改革上都是开展案例教学。上半年讲授的是《概论》课,开展六次案例教学。下半年是《原理》课,开展八次案例教学。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案例教学确实能够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因其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说服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培养能力而又提供情感陶冶,具有较之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巨大优势。
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学科背景不同,同样的案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案例在同样的班级所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不同的.,当然最后的教学效果也略有差异。一般而言,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稍微有些理论性的案例或者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案例,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不太理想。例如,在《原理》课教学中,讲授“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时引用案例“‘蒜’你狠和‘豆’你玩”,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很高,而在讲授“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时引用案例“三个空想家的声音”,学生的参与度就不太理想。另外,文科和理科学生在案例的参与上也是有差异的。文科生相对好一些,但是,回答问题有些程式化,理科生在回答问题时,大多带有感性和随意的特点。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按理科的质量,有时候会出现“冷场”现象,或者由少数学生或教师“包场”,大多数同学充当了“观众”和“听众”。还有的情况是,由于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正题,学生往往局限在枝节末梢问题上,甚至跑题甚远。
当然,也存在自身的因素。案例教学强调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本身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社会阅历及案例教学技能。但由于教师本身更习惯于理论教学,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训练,有时候课堂讨论控制能力不够,耗费了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今后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再者,案例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案例,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是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案例,而案例品位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性过程。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大都是从案例教参中摘取并改编的,很少有自己编制的案例,这样很难保证案例的品位。所以,无论其数量还是品位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采取案例教学,一定要尽量做到每个案例在紧扣所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增强其吸引性,同时具备典型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案例教学确实能够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因其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说服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培养能力而又提供情感陶冶,具有较之于传统讲授教学法的巨大优势。
在以后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虽然本人从未懈怠于对学生的鼓励,可仍存在畏首畏尾的现象,难以积极自信地展示自我,使学习产生质的飞跃。下一步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继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交流讨论,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倡导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信。
第二,教师本身的教学机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备课中未经考虑到的突发状况显现于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而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张扬其个性。这就需要自己能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立场,能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一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
第三,认真编写好优质案例,熟悉案例,并对案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讨论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对于我来说,如何进一步做好教学改革,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3
一学期来,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中心学校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在本学期积极开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加强了三级课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落实课程计划。
根据教学改革年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
为了保证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学校实行“两制”管理。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月教学进度检查制是指对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监控,防止过快或过慢,从而落实课程计划。期末教学目标考核制是指每学期末对课程计划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包括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3月份,按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的具体要求,为改革做好思想铺垫。要求每名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材料,写好5000字的学习笔记,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案例,学习方式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7月初上交学习材料;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要求六月末每名教师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2、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4月我校派陈生珍教师到重庆听课取经,另外派教师到西宁市和本县各听课取经,观摩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将课改理念深植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3、突破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改革。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把课堂作为课改的突破口。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考评,真正走进课堂,落到了实处。
(2)、为确保各学科正常教学,进行严格的查堂制度,一经发现甲课换乙课或放羊式教学等情况,立即登记,作为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并纳入教师工作评价。
(3)、开展课堂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一是进行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组内成员轮流主持,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二是进行课堂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堂教研课。上课后,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总结成绩,找出不足。
(4)、积极开展教学大赛活动,分上中下三片进行。在大赛活动中,让教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思路开展课堂活动,开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5)、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并与教师一同探索,使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
(6)、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将学课、备课、导课、上课、研课、评课、反思各环节融为一体,使课改工作尽快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堂。
4、有声有色地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类要求,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思路,实现培训内容由文本培训向课程培训转变,培训方式由灌输式向交流探究式转变,把学习、实践、研讨融为一体,为每一位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逐步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策略上,实行“五个结合”,即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5、有的放矢地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常规教研不停步,学校采用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对本学科课改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小问题展开教学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案例即成果”的工作思路,引导全体教师搞好课改教学工作。实施研培结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把教研与培训结合起来,实施了“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好书、撰写20xx字读书笔记;出一节展示课;撰写一个教学案例;剖析一节典型课;每星期教师写一篇教学反思。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
开学初整理出学期教科研课改活动专题安排表。具体到主讲人,到月、到周、到某一课题。课改研究活动做到了“六有”:有计划、有专题、有内容、有主讲人、有记载、有资料。开展课前研讨,课中改进,课后评议反思,综合每个教师的课改实践优势,达到头脑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三、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实验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前提。学校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三多三少三带”的要求,即:多一些尊重,少一些专制,把微笑带进教室;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禁锢,把竞争带进课堂。几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的地位变了,教师不再是高高居于讲台之上,而是更多的走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平等的对话,创造性地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活了,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不同意,我认为,我觉得……”这些词汇经常从他们口中蹦出。下课了,他们还拉着老师的手问问题。许多教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有的教师说“学生的想象非常有趣”等等。
四、充实弱点,重评价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是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
1、实行观察评价。
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我们要求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从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倡导二次评价。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之学生在学习的发展层次上存在差异,我们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的进步,单元测试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答题觉得不满意的,可以重新解答,这种“延迟评价”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