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的研究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的研究
作者:创造性思维研究课题组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依据《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多种教学方式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验到在美术课上的兴趣,产生对美术艺术的情感。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创造思维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开拓人类知识的新领域。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有创见,有意义的思维活动,每个正常人都有这种创造性思维。开创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只有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通过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发掘、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想改变过去欣赏、临摹等学习绘画技法的教学思路,要通过大量感性的美术实践活动,通过音乐、童话、寓言、诗歌等文学作品启发想象,并利用科学想象力、科幻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卓别林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对课内作业设计的改革,让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激发和保护,从而培养其对美术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基于以上的思考,合理设计作业形式,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超前发展,懂得运用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发挥想象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美化环境和日常生活中去,理解艺术来源生活的真正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卓别林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创造性思维。对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形式多样的教法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释放学生的原创天性,不要他们的束缚思维,要创造绘画欲望。通过对课内作业设计的改革,让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激发和保护,从而培养其对美术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课题着重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对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学生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通过研究,寻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心理过程。与大画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性思维,所不同的是:大画家的创造性思维总是领先于我们,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向继承人类的已知。所以我认为,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欣赏上的基础有新的感悟,以至于独到的艺术感受。只要能运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创作的作品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创造性思维范畴。把这一理念运用于美术教学当中去,我深刻体会到好奇和幻想是儿童的思维特征,也是他们纯真的表现,让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培养创新思维。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美术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要改变在教学中传统美术教学只偏重技能传授的单一不变模式,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欲望,所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充分采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生应在美术教学中应启发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精神生活品质,优化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围绕《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研究实施方案》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法:学习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领悟,明确指导思想,了解前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汇总;实验研究法:积极开展课题教育实验,探索教育规律,验证和检验研究假设;比较研究法: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对比,寻找异同,比较分析;调查研究法:采用观察、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测试调查等科学方式,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素材,对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识,提出、改进研究思路。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3.12——2014.1)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申请立项。(2)调查了解有关美术作业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4.2——2014.6)
针对本课题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撰写开题报告。(1)自己针对所任教的年级和班级找出合适的实验对象和对照对象。(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实施,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后,尝试在同年级其他班级推广。(3)撰写课题中期报告。
3、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4.7——2014.12)课题总结阶段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认真撰写研究论文,及时总结。(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材料。(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
2013年12月-2014年1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同时进行了课题申报工作,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进行课题论证,撰写报告将课题的研究工作纳入学年整体工作计划以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进行课题论证,撰写报告,刘老师、曲老师、崔老师负责收集、整理、存档资料。组织队伍学习,针对小学现在美术这门课程学习理论,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让老师转变观念,课题组的其他成员都积极参与学习,并都认真学习总结指导课题研究。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阶段
(1)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广泛学习研究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如:陈石军著《创造性思维》、韦恩〃罗特林顿著《点亮你的创意灯泡》、程明太著《美术教育学》、钟启泉著《基础交易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格雷斯〃钉克雷格著《人的发展》、原研哉著《设计中的设计》等。
(2)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单看阅读专业类的书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方面的书籍中文学、哲学、历史来汲取营养。
第二个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美术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要改变在教学中传统美术教学只偏重技能传授的单一不变模式,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所以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充分采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2、创设情境,挖掘创新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了解学生心理,从兴趣入,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首先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我们还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实验验中如教《标志的设计》时:首先学生通过“猜一猜”与生活息息相关2008年奥运的标志,再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体会标志不仅是个视觉符号,还有一定创意和艺术价值。在分组给学生展示分类标志,学生积极去分析教师所提供的分类标志,比一比谁发现的不同点在哪里,谁的反应最敏捷,从而训练学生敏锐洞察力。其次学生通过 “找一找”的活动,自己总结出不同的设计方法,体味不同设计的特点,再通过“说一说”简单的标志寓意加深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标志的寓意。“玩一玩”的活动,活动之前,教师先为自己的学校设计标志,一边做一边说设计寓意和理由,接下来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不规定特别的要求让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在实践中体验乐趣,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使之愿学、乐学、善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体现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评一评”活动是一个延伸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评,自己的说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以形成一个带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氛围。这一堂课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启发小学生想象力启发学生找物体之间的联系。比如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这课,教师拿出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用品,展示给学生从它开始联想到什么。再给予他们肯定从外形、换角度观察……再欣赏大师毕加索公牛的作品,感知艺术不是画的物品而是内在的感受和寓意。作业实践时间把课前准备带来的日用品加上自己联想添加,变成自己的作品体会艺术的创造力。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创造力看作是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等的个人财富,然而创造力不是一种全或无的现象,而是所有正常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的一种普遍特性。
4、从这些实验阶段打开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什么是艺术创造力?它是一种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艺术创造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来自于联想,怎么可以推开学生想象的那扇门呢?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究。中国家长认为孩子自信很重要,只要孩子画的作品我们都会说:“哇,你画的真像,和实物一样。”其实我们教孩子的目的不是让他们画的像,而是希望他们画画时有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我们看国外的设计都非常有创意,个性中不缺乏人性化,而我们总是在模仿我们的教育有关。在上美术课时,注重临摹,作业也是从像与不像来评价时间长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都按着我们的套路来。五年级一颗大师画我也画,除了了解毕加索精神,学生作品部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画出毕加索风格。但是也不是乱画,把不是一个空间和时间发生的事表现在一个画面上。在这课中适当展示艺术教师的艺术魅力。当教师在不经意间“露了一手”时,不是画的很规则就是随意表现,学生的兴趣也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艺术课教学不是纯粹地在“教艺术”,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艺术氛围中的互动来领悟艺术,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有名人说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富有创造力:”而创新正是艺术的生命,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技能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完善。教学内容安排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教学的大忌,是创造的大忌?应启发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课业训练中,就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如果不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积极认真的思考,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呆板、乏味、缺少生机,以致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
5、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应启发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精神生活品质,优化学生的美术素养。(1)欣赏名画。教学时经常选一些名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感受绘画大师那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掌握欣赏方法。鼓励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进行大胆的评价。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2)师生相互欣赏。美术课开展相互欣赏活动,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因为每个人创新思维的欲望都不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活动,也不是超越现实的奇思妙想,而是一种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满足创新需求的动机。因此美术欣赏要适合学生的心理。适应创新思维的发展。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乐趣,•教师首先展示表演自己的作品。使学生羡慕好奇,激发学生相互欣赏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各自展示表演自己的作品,并选出各组的代表作品,在班内展示表演,说出自己的构思绘画过程。各班选出优秀作品再参加校级展示表演。(3)办画展。利用美术园地,展示学生的作品,评选最佳美术作品(4)充实学生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性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教师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因此,每学期我都设计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活动课。
6、(1)2014年8月份带部分学生参加校徽的设计的活动。在教学中传统美术教学只偏重技能传授的单一不变模式,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校园内外的写生,每月举办《西冷画苑》展让学生得到锻炼。(3)每周四下午举办素描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
九、课题研究成果近一年来的实验,无论从学生的方面,还是从教师方面的变化都是很大的,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
(一)学生变化:创造性的思维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美术是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因此,通过课题实验调查的统计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二)教师变化:教师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作为贯穿实验的主线,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多学科和科学美术学为基础,通过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欣赏给学生以启迪,传统单纯的美术教学应向综合性美术教育发展,全面培养学生。一名教师在去年一年中荣获区级讲课比赛一等奖。刘老师的《拼贴添画》获得临沂市美术优质课二等奖。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创造性的思维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小学美术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今后我们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优质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的评比活动。教师在常态课的研究讨论与思维相互碰撞,促使他们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开展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在无功利追求,无心理压力的自然状态中进行教学设计,毫无顾虑地大胆展示自己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美国学者阿瑞提著《创造的秘密》 原研哉著《设计中的设计》 陈石军著《创造性思维》、韦恩〃罗特林顿著《点亮你的创意灯泡》、程明太著《美术教育学》、钟启泉著《基础交易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格 雷斯〃钉克雷格著《人的发展》等。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它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再造性、新颖性、独特性的思考和处理,以形成某种新形式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等六个主要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基于以上六个主要特征,从以下五个方向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一、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动力
学生对某客观事物的认知、求知、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动机是求知的内驱力,是保持旺盛精力的前提,能够使教学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使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因此,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化,不要简单地制定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行探索。教学方法的制定应以引导为基础,注重认知论和方法论,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比如常用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表演法”、“故事法”、“赛读法”、“擂台法”、“成语接龙法”等等。其次,老师应从教学语言上有所创新,用优美的语言黏住学生。语言是最具魅力的艺术,教师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敲门砖。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动作轻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再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真情投入,用教学情感打动学生,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常用的情感兴趣法有:“以知育情”、“以情动情”、“以境生情”等。最后,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巧妙设置合适的问题抓住学生。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扣人心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紧紧抓住学生。问题的设置不易过于简单,答案不能过于标准统一,问题要具有发散性、探究性。
二、想象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翅膀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是人创造活动的手段,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基于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离不开想象力,需要想象推动学生主体的再造。无论是语文学科的阅读还是作文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想象能帮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重塑思维。因此,加强想象力培养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首先,无论是兴趣还是想象都是好奇心激发的,好奇心是主动探索的心理基础,是发展想象的推动力,又是兴趣的先导。好奇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其对未知的好奇天性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要充分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想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的优秀学生。其次,想象并非凭空的,需要站在知识基础的平台上,从直观引发想象。老师在教学中应将教学直观化,给学生展现生动的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有较高的起点。
三、情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润滑剂
语文教学是情感认知的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在师生关系中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教师需认识到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情感教学方法,用情感来触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另一方面表现为信任,让学生在教学情感中获得力量,增强信心,大胆表达,大胆创新。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倾注深厚的情感,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并传达给学生,使教学放射出艺术的光彩。语文教学的创新意识离不开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情感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情感要素,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潜势,在心灵的激荡和碰撞中受到感染。正如于漪老师所讲:“情是文章内在固有的,深有感悟才能感染学生”。再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成为课文与学生间情感交流的桥梁。通过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思维的延伸,产生丰富的想象。
四、培养学生“美感”激发创造性思维
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独到的作用,审美中将学生带入想象的世界,活跃并丰富想象。审美是一个重塑形象的过程,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已知客体进行理解、思考、再造,进而获得耳目一新的审美意境。老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原作者倾注的情感,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法再现作品情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境界。通过教学语言和课文独具美感的语言,让学生放飞思想,展开想象,在大脑中再造美丽画面,用语言描绘自己从课文中重塑的审美体验。对课文的审美体验不局限于课文表象,应充分利用空白艺术的审美作用,运用想象来填补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无论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还是文学艺术,空白都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空白是作品的点睛,通常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使他们具备审美感知力,进而获得审美艺术的创造力。
五、个性化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个性是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是学生兴趣和欲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建立在课本知识或教师经验传递的基础上,而是由个性需求引发的探究体验而来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因材施教,创造民主宽松的氛围,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大胆去追求由异思维带来的创新意念。
参考文献:
[1]成建萍.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刍议[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7).[2]庄元玲.图形创意教学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3]梁化泉.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雷爱玲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 734000)
第三篇: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
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
摘要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阶段大力倡导的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突破单纯技艺传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建立以培养创造型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学校教育中又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主要手段。因此,本文以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地介绍了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分别从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具体操作方法3个方面来论述堂教学条件下艺术计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重点放在操作层面上讨论课堂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构建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发的教学体系。本文首先分析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设计的关系,重点介绍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突出创造性思维是提升设计品质的关键,是完成设计过程的根本。其次,在归纳创造性思维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三种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重点对“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换”的机制以及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最后,归纳课堂教学实践中几种基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结合创造技法理论,设计了一系列新颖、有趣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验证题目的可行性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本文力图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为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提供了较全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一系列具操作性的教学案例,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大量设计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释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成果,尤其精选一些课堂教学案例及学生创新设计作品,鲜活地展现各种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创造教育学和艺术教育学相结合为特色,系统地归纳了一套在课堂教学中适用于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开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为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做出有益尝试。关键词:艺术设计;创造力;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目录 中文摘要-------一---一一一一-一------·--------------·---------·------一I 英文摘要----------------------------·------------------------------一11 目录--------------·-------------------一-------------------·-------一11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一(l)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2)1.2.1国外创造力和创造教育研究-----------------一(2)1.2.2我国创造力和创造教育研究-----,---·-------一(2)1.2.3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研究---·-------一(3)1.3研究内容及意义-------------·---------------一---·--------------·--------------·-------一(4)1.4研究方法-------·-------------------·--------------一------一(5)第二章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研究
2.1创造力---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6)2.1.1创造力的定义-----------一-----------------------一(6)2.1.2创造力的结构-------------一--------------------一(7)2.2脑科学与思维-------------一(7)2.2.1开发右脑潜能,进行全脑思维--------------一(7)2.2.2思维的类型一一认知角度------------·--------------一(9)2.3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思维的核心--------------一(11)2.3.1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一(12)2.3.2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一(12)2.3.3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一(14)2.3.4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一(15)第三章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研究 3.1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研究-----------------·-----------------------------一一(20)3.1.1国外学者关于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的观点--------------·---------------一(20)3.1.2我国学者关于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的观点-一---------------一一---------一(20)3.1.3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归纳--------一(21)3.2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研究--------------一(22)3.2.1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与教学案例------------,---------------------一(22)3.2.2威廉姆斯创造性与情意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案例-------------·----------一(24)3.2.3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案例------------------一(30)第四章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研究
4.1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一--------·------------一----一(38)4.1.1要注重启发式引导---------------------------一-·----一-一------------------一(38)4.1.2要注重民主化教学--------------------------·----·--------------------------·-------一(38)4.1.3要注重互动式教学------·----一一----·----------------------------·----·-一·----·----一--一(39)4.1.4要注重开放式教学----·--------·-·-·----------·------------·------------------·---·--一·-一(39)4.2基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及应用------------·--·-·-一----·--·-------------------一(39)4.2.1思维开放教学法----·--一-·-------一------------------------------一------一(39)4.2.2启发诱导教学法--------------------------一--·------·-·-------------·---·---一一--一------一(40)4.2.3自由发挥教学法--·--------一----一-----·-----·----·-·--------·------一--------------------一(41)4.2.4系统思考教学法-------一---------一--一------------·-------一(41)4.2.5情景交流教学法-----------------------------·--------·-----一(41)4.2.6模拟课题教学法--------------------‘------一----一-------------------------·----·---一----一(42)4.2.7社会参与教学法-------·---·--------·-·-·--------·-·-一---·-一·------·----·-一-------------一(42)第五章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研究 5.1发散思维训练策略与教学案例---------·----·----一-一--一(43)5.1.1发散思维的训练形式--------------------------一(43)5.1.2头脑风暴法-----,-----------------------------·-一(44)5.1.3思维导图----------------------------一一--一--一(47)5.1.4检查表技术--一--------------------------一--------------------·---------------一(53)5.1.5属性列举法----------------------------·--·--·---------一----·-------·----------一(56)5.1.6形态分析法-------一-一-一-一-·--·--------,------一(57)5.2形象思维训练策略与教学案例---------一·-·--·------·---一---------------------------一(58)5.2.1类比法----一-一-·--·--·----------·--一------------一(58)5.2.2强制联想法-·--·--一-·--·--一-一一-一------------一(62)5.2.3仿生法---·--------一(63)5.2.4创造剧-·---·--------·---------一--------·-一·-·-一·----·-·---·----·----------------------------一(64)5.3横向思维训练策略与教学案例------------一-·-一---一(66)5.3.1创造性停顿-一--------------------·--·--·--·--·--一(66)5.3.2激发-------·-----·------------------------·---一--------·-------------------------一(67)5.3.3随意输入------------·--·--·-----------一一--一-----一(68)5.3.4六顶思考帽--------·--·-一-一-----·---------------·---------------·--·-------·-一(68)结束语---一-------------·----------一-·--·---------------------·-一-一一--------------------------一(71)参考文献--------------·--·----------------·--·--·--------------------------·--·-----------一一--一--一(72)致谢-·--·------一-·----------一----·--·------------------------·------------------------------一(74)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90年代末期,艺术设计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当今的时代是创新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大学生是未来中国设计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创新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我国的艺术设计要和国际接轨,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首先要从艺术设计教学着手,更新观念,逐渐完善现有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在过去的教学中存在知识体系分割过细并缺乏联系,过于强调培养个体技能,教学方法陈旧而缺乏灵活性,特别是在创造思维的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近年来,艺术设计院校在重视培养和鼓励学生更多的创新精神方面取得一些改善和进步,大部分教师己经意识到创造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国内一些重点院校,积极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并相继出版了有关“设计思维与方法”的教材。普通艺术设计院校虽然己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创造性培养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只有少数的院校将创造思维开设为一门独立的基础训练课程。
艺术设计教育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己开始注意创新教学,但至今收效仍不明显,这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少对创造学基本理论的系统融通。一方面,对创新教学的探讨较多的停留在经验性的表层,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使得创新教学因缺少系统支持而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对创造性思维开发的研究,尤其将创造性学原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还相对滞后。既介绍理论成果,又具有操作性的论著还非常有限,这也是广大教师在创造思维开发的问题上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积极地研究创造学和创造教育学理论,整理和提升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整合成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体系,应当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任。笔者工作所在的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于2003年引进新思维、大刀阔斧地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打破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只注重技巧而缺乏思考创造性的授艺模式,倡导“注重人性接触从而启发个人创造思维”的教育理念,发展以高素质启迪创意为本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强调创造性思维开发是学院的教学特色之一,为此学院专门开设“创造思维工作坊”课程,并将创造思维的训练方法融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2008年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研究。为推进该课题的深入研究,笔者参与了“创意思维工作坊”教学辅助工作,加强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尝试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构筑系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的训练策略。.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创造力和创造教育研究
创造力研究又称创造学,是一门研究探索人类创造能力、创造活动、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新兴边缘综合学科。创造教育是与创造力研究同时开展起来的,二者密不可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于1916年首先提出学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学说,把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要素同学校教学的要素一致起来,为以后系统的创造原理引入教育开辟了道路。1938年,美国学者奥斯本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缘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科学一创造学,提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创造技法“头脑风暴法”。1941年他发表了世界第一部系统研究创造思维的专著《思考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创造力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首先制定了创造力的量表,心理学家托兰斯又提出创造力的特征与表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则通过长达20年的教育实验研究,使创造教育趋向了系统化。他提出了教育应发展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即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基本上确定了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与方法方面,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的智力作为目标、把知识传授作为手段、把充实学生崇高的精神生活作为特殊任务,并使三者有机协调与结合起来的过程与方法。1982年,日本成立了创造学会和创造开发研究所,在创造教育的教材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创造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此以外,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国家最优先发展的课题。1.2.2我国创造力和创造教育研究
中国在上千年的教育发展史上闪烁着一些朴素的创造教育思想和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孔子的因材施教、“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等等,都是创造教育的生动写照。但是第一个在我国明确提出创造教育思想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不仅提出了系统的创造教育理论和方法,还进行了大量创造教育实践。我国创造学的正式建立以1983年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创造学学术讨论会为标志。之后,创造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在全国教育系统较为普遍地展开。近年来,中小学创造教育开展得更是轰轰烈烈,举办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开设专门的创造教育课程、创办发明创造学校等各种类型的创造教育都活跃起来,一批以专门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教育实验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与此同时,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各科教学中也广泛渗透了创造教育的因素,进行了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探索与尝试。目前我国对创造教育课程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成体系的创造教育课程和教材。创造教学大都在原有学科教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补充或作新的编排、调整。教育实践除应用改造了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外,还总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创造教育方法。.2.3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研究 1.2.3.1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
在西方艺术设计教学中,强调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与发明能力的培养重于一切,这一点从包浩斯开始就得到体现,至今仍视创造与开拓精神为艺术设计的灵魂。求新、求异、求个性是艺术设计之根本,无论从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追求的是创造,是具有全新的视觉冲击力的形式美感,国外的艺术设计教学的主流把超越现存规矩,开发想象作为主要目标,使艺术设计学科更具创造性思维和创意性的特征。
1.2.3.1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研究状况
艺术设计专业的创造性思维教育从80年代后期由柳冠中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始引入设计思维方法,90年代末在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的倡导下逐渐开展起来的。他们大胆地对大量课程的内核进行改造,将创造性思维教育融于美学教育与技能教育之中,大大改变了以往设计教育一味沉溺于唯美和技能灌输的教育方法,为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创造性思维教育做出了初步的尝试。近年来,艺术设计学科中创造性思维的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热点:创造技法应用研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第一、艺术设计中创造技法应用研究。有多篇论文详细介绍艺术设计中常用的几种创造技法的运用范围、操作步骤、优点和局限,例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统摄法、类比法、想象法、强制链接法、六顶帽子思考法等等。同时,将创造技法分别运用到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多媒体设计中,探索如何利用创造技法增进各设计门类创造思维成果的可行性。第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研究结果指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要想获得理想的培养效果,就必须从理论认识、教学方法到设计实践,从内因(受教育主体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到外因(创新教育、教学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协调发展。以上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确实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与成就。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研究中的缺憾。研究者较多地停留在经验性的表层上探讨怎样培养创造型人才,如何开发创造力等问题,缺乏充实严格的实验验证,且理论深度不够。其次,就艺术设计创造思维开发而言,其专业性质决定它必须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验证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教学实践为突破口,把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制与培养途径有所创新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总结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的论证尚不多见,大多论著只是从创造性思维方面论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1.3研究内容和意义
本文以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地介绍了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分别从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具体操作方法3个方面来论述课堂教学条件下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重点放在操作层面上讨论课堂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构建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发的教学体系。本文首先分析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设计的关系,重点介绍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突出创造性思维是提升设计品质的关键,是完成设计过程的根本。其次,在归纳创造性思维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三种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重点对“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换”的机制以及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最后,归纳课堂教学实践中几种基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结合创造技法理论,设计了一系列新颖、有趣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验证题目的可行性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本文力图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为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提供较全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一系列具操作性的教学案例,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1.4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创造教育学和艺术教育学相结合为特色,将设计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学科的前沿领域中的思维科学、创造学、方法论、课程论进行探索性研究和综合的运用。本课题的研究运用了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以阅读大量的创造学和创造教育文献为基础,将国内外创造性思维开发的研究成果及经验融入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系统地归纳了一套在课堂教学中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思维开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为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做出有益尝试。
第二章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研究
创造力是创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创造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开发人 的创造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创造力结构的核心,所以我们应该将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渗透 进以创造力培养为目标的艺术设计教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对创造活动的积极态度,帮助其发展创造技能,促进其设计创意的不断迸发,使之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人才。为此,本章将从创造力一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分析入手,以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视角,揭开创造性思维的神秘面纱,明晰与之相关的研究和理论,为本论文提供一个坚实的科学理论框架。2.1创造力
2.1.1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Creativity),源于拉丁文creare一词,意指创造、创建、生产和造就等。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根据《韦氏大辞典》(webster’5Dictionary)的阐释,创造力是指“创造的能力,艺术或智力的开发”,如(1)创造的能力(abletoereate);(2)创新的、多产的(Productive);(3)具有或展现想象力以及艺术创造或发明智力(havingorshowingim峪inationandartistieorintellectualinvention);(4)激发想象力和发明创造的原动力(stimulati雌theim鲍inationandinveniivepower)。至今为止在心理学界对创造力还没有一个统一、精确的定义,不同心理学家对创造力的理解和使用有很大差异。有的侧重创造过程,有的侧重创造结果;有的强调创造的主观性,有的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有的从创造的认知风格出发,有的从创造的动机人格因素入手;有的兼顾多个角度来定义创造力。尽管如此,随着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对创造力的人认识逐渐趋同。近期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存在两个共同要素,即“新颖性”和“适用性”。
本文采用张庆林、斯滕伯格(R.J.stemberg)对创造力的定义,即是“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利用一定条件产生新颖独特、可行适用的产品的心理素质。创造力的这种素质是与动物相区别的、人类所特有的,同时也是所有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素质。”这一定义是根据结果来判定创造力的,判定标准有二:一是新颖性,指前所未有、独创的、独特的;二是适用性,指在特定的情境中,不超出现有条件的限制,并且产品是有用,或者有社会价值,或者有个人价值。同时,这一定义也吸纳了现代的创造力的系统观,“一方面把创造力看成是人自身的一种潜在心理素质(创造力的内部系统);另一方面也没有忽视创造活动的外部条件(创造力的外部系统),而是十分重视创造力内外系统的相互作用。正是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创造力才会变成外显的、新颖的、适用的产品。” 2.1.2创造力的结构
了解创造力结构是发现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特殊关系的最便捷的途径。创造力是由非智力因素、特殊创造力、知识经验、一般创造力四大要素构成,这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了创造力的总水平。这四个要素从各自对创造力的普遍性指导意义而言,分别处于不同的层次。非智力因素“比较特殊,只与创造的个别活动有关。动机在推动人主动地启动创造活动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兴趣只在维持创造力的热情和投入上有明显作用;意志一般在创造遇到困难、坚持完成整个创作过程时起作用”。特殊创造力的普遍性高于前者,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从事特定活动的特殊能力和各种专门活动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例如:一位设计师必须具备形象思维、色彩鉴别、视觉想象等特殊创造力基础才能进行设计创作。知识经验的作用在其普遍性上高于特殊创造力,是一般创造力的基础。具体地说,知识是智力的基础,而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当然,知识经验对特殊创造力对非智力因素影响也不可低估。一般创造力“在一切创造活动领域皆有作用,是代表创造者心理能力水平的最普遍的创造力,是创作活动获得理想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在一般创造力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是创造力得以发展的根本,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自然成为创造力教育的核心”。2.2脑科学与思维
2.2.1开发右脑潜能,进行全脑思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罗杰·斯佩里(RogerSperry)教授针对不同的思维活动以及它们对脑波产生的影响开展了长期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大脑把自身的活动区域非常清晰地平均划分为左脑(左脑皮层)和右脑(右脑皮层),各有不同的功能,左脑具有词汇、逻辑、数字、次序、线性、序列、分析、时间等思维功能,右脑具有表象、音乐、空间知觉、想象、色彩、图画、整体意识、白日梦等思维功能。在思考方式上,左脑反映出垂直的、连续的、因果式的特征,右脑反映出发散的、整体的、形象的特征。斯佩里还发现,右侧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时,左侧的大脑皮层则处于相对宁静和冥想状态。同样,当左侧大脑皮层活跃时,右侧部分则处于相对放松和平静状态。右脑是创新求异的大脑,它使直觉思维的作用更为突出,容易冲破思维惯性进行求新创异的思考,塑造新观念,创建新成果。它借助视觉形象而不是概念来反映对象,具有综合的特征,整体性、形象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占据主导。同时具有丰富想象和自由联想能力,使大脑的几个部分同时参与思维过程,形成整体把握对象的功能,完成创造功能的实现。全脑思维可以把创造潜能激发出来。全脑思维主张在发展左脑逻辑思维功能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右脑的创造性功能,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促使左右脑协同活动均衡发展。英国研究人员科林·罗斯举例说:“如果你听一首歌,左脑会处理歌词,右脑会处理旋律。因此,我们能轻而易举学会流行歌曲歌词,这并非偶然。你无需 很大力气去做,就学会了,是因为左右脑都调动起来—边缘系统中大脑的情感中心也加入了。”以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运用全脑思维进行创造的案例: 案例一:爱因斯坦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天才。在儿童时代,他就对数学和物理能激发想象的内容十分好奇。同时还对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很感兴趣,而且研究很深。这两方面的浓厚兴趣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发明了一种现今非常有名的“创造思维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爱因斯坦想象他正在太阳的表面,抓住一束太阳光,以光速向宇宙的边缘飞去。到达尽头时,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好像又回到原发地。于是,他又骑着另外一束想象中的光束,从太阳表面的另外地方出发,沿直线向宇宙的终端飞去,结果他再一次回到了出发点附近。慢慢地,他开始接近真理,想象力告诉他的东西比逻辑告诉他的更真实。爱因斯坦就是这样提出一项最伟大的发现,即我们宇宙是弯曲的,是有限的。这个伟大的创造性思想不仅是左脑的杰作,而且右脑的想象力、空间直觉、综观全局能力的体现,是他“全脑”创造思维的一种完美表现。
案例二:贝多芬具有狂放不羁和激情洋溢的性格,通常人们都把他视为粗旷、莱赘不驯型天才的完美案例。而他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他不但在想象力和节拍方面充满激情,在细节方面也是思维填密。他是第一个使用音乐节拍器的人,有了节拍器使得每个音乐家和作曲家都能以极其精准的节奏、恰当的重音和确切的数学速度演奏他们的音乐。和爱因斯坦一样,贝多芬既不是单纯的右脑型天才或是左脑型天才,而是十足的全脑型天才。“从大脑功能的分区中也可以看出全脑思维的重要性。大脑分成感受区、想象区、判断区、储存区四个功区。处理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四个分区的协同工作,否则不能完成。”如何促使四个分区相互协调活动,是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传统艺术设计教学缺乏对思维能力的开发,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大脑判断区、储存区负担过重,而感受区和想象区受到抑制,而在储存区的知识零散、缺乏联系、系统性不强,难以在脑海里做长时间停留,所学知识更难以应用。我们现在所推行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重视对思维的开发,采用边学习、边讨论、边思考、边练习的教学方式,促使大脑四个区域交替处于兴奋状态,互为补充,提倡全脑思维,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创造天才的成功案例,不仅让我们了解大脑潜能的丰富性和可开发性,也使我们认识到重视右脑开发,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左右脑协同活动,学会用全脑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任务。2.2.2思维的类型—认知角度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按照思维的认知角度不同,可以把思维概括成为三大类型: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2.2.2.1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AbstractThinking)又称逻辑思维,思维方式是抽象的、聚合的、直线的,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思考问题,是一种概括性、论证性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条理、有根据,图2一2哈里昆的狂欢米罗从实际出发对事物系统的思考,需要对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加工(如图2一2)。抽象思维贯穿设计各阶段的始终。在产品设计的策划阶段,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和资料收集,通过抽象思维进行资料的分析、概括、判断;在设计发展阶段,通过抽象思维对设计概念进行概括提炼,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设计深化阶段,通过抽象思维进行严谨科学的施工技术设计和材料设计,实现设计概念,生产出新颖、适用的产品。发展抽象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能够使思维条理性、概括性增强,保证设计师能从实际出发,梳理信息,发现差异,通过正确的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2.2.2.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ImageryThinking)是指在艺术构成过程中,以表象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深化,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4]也是指设计师在市场调查、资料分析、确定设计概念、提炼反映设计概念的形象、深化设计成
果等系列设计活动中的审美认识。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思维形式为表象、联想和想象。在形象思维过程中通过视觉表象就可以如见其人,通过听觉表象就可以如闻其声,通过嗅觉表象就可以如嗅其味,通过触觉表象可以如感其物。联想是把两个表象连接在一起,想象是把系列相关的表象融合一起,创造新的形象。形象思维过程就是形象的不断积累、筛选、组合和变化的过程,以直觉为基础,通过不同形象的刺激,通过想象和联想,产生新的形象。设计过程中,形象思维使用形象替代、形象变异、形象同构、形象夸张、形象隐喻等方式,表达设计创意,表现对形象的审美创造在设计创造过程中,需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共同作用,任何偏颇都难以完成设计任务。在设计策划中,以捕捉会说话的形象为主要目标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地位。在设计概念发散和确立设计环节中,将艺术想象、艺术情感贯穿在形象思维的主线,使创造获得形象和形式得以保证。在设计分析过程中,通过逻辑思维对资料分析、归纳、概括,为设计概念的提炼作出正确判断。在设计实现过程中,通过形象思维把握设计气氛的塑造,通过逻辑思维对设计进行充分的展开,对设计方案所涉及的材料技术、定额、预算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对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将设计概念在空间中实现。2.2.2.3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InsPirationThinking)即顿悟,是思维特殊的心理现象,是一种茅塞顿开、文思潮涌、创造力高度发挥、创意构思神速拓展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突发式的思维方式。“灵感是在经过长期思考和探索之后,受某种现象的启发,在头脑中突然闪现的独创性的意念或设想。它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达到高潮阶段时的一种最富创造性的智能状态。灵感思维具有显著特点,从认识的发生来看,灵感是突发性的创造活动,来无踪去无影,难以预测;从认识的过程看,灵感是突变性的创造活动,灵感的到来就像接通电路一样,迅速将大脑中各种零散材料整合起来,形成整体思维优势,使思维大放光彩;从认识的结果来看,灵感是突破性的创造活动,为思维活动突然开辟一个崭新的领域,它的成果是具有创新价值的。”当灵感到来时,情绪亢奋,精神集中,思维快速闪现,奇思妙想,突破思维定势,设计能力空前提高,这是每个设计师所渴望的思维状态。“灵感是思维的迅速升华与高度浓缩,是过程的省略。灵感既是一种思维形式,又是大脑加工信息的一种高层次功能。”从外表看灵感思维似乎是一种无意识思维,具有偶然性的特征,但实际却是必然的,是思维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灵感是建立深邃的修养、知识、阅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设计知识的宽度、深度以及设计经验积累的多少
是灵感突破的关键。对设计对象认识深、经验积累多,相关的知识面宽,设计思维就活跃,思维点多,设计想法嫁接积极,所获得灵感的机遇就会多。创造实践证明,灵感的产生与心境的放松分不开,灵感大多数是在长期思考后的放松中出现的。据资料统计,灵感在非工作时间,如睡梦中、散步中所涌现的机率远在工作之中,潜意识与梦境是孕育灵感的最好环境。有多少科学家在苦心研究,百思不得其解时,却在闲暇之余,突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唐代书法家张旭在观看公孙大娘舞剑时突然顿悟狂草的章法,也是其长期研究,突然顿悟的结果。
2.3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思维的核心 2.3.1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CreativeThinking)是“创造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并且能够指导人的行为,而能够创造事物形态的心智活动。创造性思维属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它不仅通过思维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内在的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创造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新产品。”创造性思维是求新、求异的思维,在创造性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综合各方面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提出问题,寻找突破的方法,进行重新构建完成创造活动。概况来讲,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选择、突破和重新构建的三者统一。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思维的灵魂和核心,“它既是一个静态的功能形态,又是一个动态的流程。静态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性的意念、构想;动态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从无到有’逻辑思维产生的过程。”从广义上说创造性思维涉及艺术设计活动领域的每个环节,创造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分析与比较、提炼与概括而构成的。人大脑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并通过大脑实现其具体的设计形态。因此,所有思维功能是艺术设计创造过程的主体,是开发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如图2一8至2一11)。
2.3.2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其中更多的成分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体现了求新求异的功能,体现了更多的创新能力。聚合思维体现了求同功能,体现了更多的判断能力。创造性思维表现出以下特征: 敏捷性:是指思维敏捷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具有敏捷发现事物的优势,认识事物缺陷、需求、不足的能力,同时具有发现事物美感的能力。
流畅性:是指思维流畅地反映事物的能力,也是思维反映既快又多又好的能力,是思维在外界信息的刺激下,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观点,迅速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我们常说,口若悬河、思如泉涌、才思敏捷就是思维流畅性的表现。思维的流畅性与头脑储存信息量和思维的迁移能力相关,储存信息越多、迁移能力越强,思维的流畅性越强。在教学中,学生在思维流畅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例如,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说出具有圆形、三角形态特征的物体,说出的越多越好,你会发现思维活跃、设计基础好的学生举出的例子多;思维反应慢、绘画基础弱的学生举出的例子少。由此可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要加强知识的储备,增强思维的迁移能力以及充分认识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灵活性:是指思维随机应变、巧妙移植、举一反
三、闻一知
十、触类旁通,产生创造性的想法,提出与众不同观点的能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遇事思维要灵活,“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表达从多种角度灵活看待问题。灵活性是以流畅性为前提的,流畅性是以单项思维发散为主,灵活性则以多项思维发散为主,灵活性用于沟通各系统之间的联系,进行多角度的探索。教育研究表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可以带来重要研究突破,加强思维的灵活性由此显得更加重要。
创新性:是指思维创新求异能力,是开发新观念、新思维,追求前所未有、未曾实现、与众不同、独到的思维成果。创新性是流畅性、灵活性的结晶,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部分。设计师应具有创新能力,具有创新思维,才能收获创新成果。
突发性:是指在长期的思考中突然产生的灵感、顿悟。实际是在长期思考基础上的自然爆发,是质的突发。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新形象、新设想往往多以灵感的方式出现。
连续性:是指创造性思维的耐力和持久力。在持续创造的过程中,思维的连续性可以为思维点与点之间的牵桥搭线创造更多的可能。保持思维持续不断地思考,获得思维突破的可能性就大。
整体性:是指思维的概括和综合能力。思考越多越需要整体,否则思维如乱麻。加强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概括和综合的本领,关注思维的整体构架,力求从整体上突破。2.3.3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过程指的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创造者思维发展学家约瑟夫·华莱士(JosePhWallas)研究了创造性人物的著作,思维四步论:(1)准备阶段—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自己以往的经理。(2)孕育阶段—这是华莱士模式的核心,这个过程实际上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同原有经验、办法、规律等理论、的过程。这一阶段的思维强度大,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内(3)明朗阶段—即根据问题的特征和以往处理问题的经验,跳跃式的思维,表现为突然顿悟、出现灵感、豁然开朗,迅速明(4)验证阶段—即评价阶段及完善和充分论证阶段,检验性与恰当性,如有必要,还应将解决方案做进一步改进。设计概念是创造性思维在设计过程中的集中体现,是设计师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从中可以总结出设计概念产生的基本框(1)设计概念的萌生阶段:在这个阶段创造性思维活动主要题和创造性发现问题几个方面。在这基础中包括市场调查和资料分收集资料阶段是设计师感受设计对象、认知设计对象的过程,又息刺激、培养设计情感的过程,只有充分地占有资料,才能对设泉。资料分析阶段是对市场调查得来的资料,运用系统分析的方真的过程。采用设计因素罗列、设计因素分类、优缺点列举、分几个环节将设计对象的各种信息进行梳理,进行深入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重新把各部分信息有序整合起来,综合事物的特征,广告大师韦伯·杨(WebbYoung)把这一段的分析特点称之为“种信息中细心地找出相关性,发现重新组合的连接点,把他们进(2)设计概念的形成阶段:在本阶段的重点是确定设计概念核心所在。设计内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过程的长短与设计师的判断程度相关,从朦胧的设计概念轮廓,到对多个概念中进行中在一个概念中,设计概念的内涵越来越准确鲜明。灵感顿悟是设在反复酝酿和深化的过程中,使思维在极度饱和状态中突然找到(3)设计概念的实现阶段:将灵感得来的设计概念进行补充完熟,经过艺术形象的表达加以实施。对形象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联想,会说话的、能形象表达设计概念的符号形象,成为设计概念实现的考虑设计概念的实现手段,设计各门类的表现要求不同决定了对同。在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和产品设计中,对于设计概念的实术作为媒介,材料的特性和技术能力的高低将成为影响设计概念实
2.3.4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2.3.4.(l)思维的发散和聚合—让思维张弛有度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DivergeniThinking),“也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立体思维和横向思维。发散思维是从点到面的思维方式,是针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办法,是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全面扩散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流畅、开放、想法具有开拓性。它不限定思维结果,呈现多元的思维方法,寻求众多的思维表达中心,产生更多创意点。发散思维能力高低,取决于知识面、想象力、迁移能力的高低。发散思维的训练目标是所获得的创意点越多越好、想法越新越好、训练花费时间越少越好。聚合思维(Conve嗯entThi南ng),“也称收敛、求同、复合思维。聚合思维是以思考对象为中心,从四面八方指向问题的中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聚合思维针对性强、目标集中,按特定思维路线展开思维的重组和推理,是从面到点的思维方法,其核心是对所有信息进行概括和选择。聚合思维要求思维具有概括性、及时性和正确性。聚合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的强弱。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关系可以用“多谋善断”一词来概括。在挖掘创意阶段以发散思维为主,在选择创意阶段以聚合思维为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不断交替发展,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最终产生设计结果。在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强调两种思维的互补性是非常重要的。
(2)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立体思维:强调思维的空间特征,是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要“立起来思考”。假设将问题置于一个立体空间,我们可以围绕问题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跨科学地进行全方位研究,有不少东西都是跃出平面,伸向空间的结果。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建立立交桥就是立体思维的表现。利用现有住宅楼顶的空地种植蔬菜或草坪也是立体思维的结果。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改变思路从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取得出人意料结果。逆向思维的特点是反传统,反其道而行之,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解决人们用常规思维所想不到的问题。在诸葛亮的空城计、曹冲称象的故事都是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荷兰现代版画家埃舍尔《上行下行》的作品就运用逆向思维,利用人的错觉来表现他对人生、哲学的态度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发现事物不同点、差异点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的思维方法。求异思维是相对于求同思维而言的,求同思维是一种思维一致、照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则是追求与众不同、独具匠心的思维方式。现代主义艺术家杜尚给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长出了胡子,虽然是杜尚开的一个玩笑,但却反映出反传统的意识。在设计活动中,求异思维往往容易想出有别于他人的创意,创造出人意料的效果。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培养从多个方向想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思维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条路不行,换条路再思考。多元思维可以使人思维更活跃,更有条理。瑞士军刀就是多元思维的结果,创造了一物多用的新概念。手机开发已从单一的电话功能发展为能发短信、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多种功能集一身的综合化产品。相似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产生解决问题办法的思维方法。例如,设计师通过海螺壳的螺旋形发明了螺旋形楼梯,从人的手掌形状设计出手掌形沙发,模仿动物骨骼设计椅子等都是相似思维的结果.2.3.4.2(1)想象—给思维插上翅膀
想象的含义和特点想象(Imag1nation)是“凭借储存在头脑里的表象,在思维中再现、组织、创造全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作用在于突破个别事物的局限,调动设计师头脑里的知识经验为创造新形象服务。想象的建立必须依靠记忆,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形式,表象越多,想象越丰富。孙悟空是人们以猴子的灵巧结合了人的智慧想象的结果。想象是通过联想、幻想而引申出来的形象新组合,在现在、过去、未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是对现实、理想、幻想的结合,是爱因斯坦宣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B.T.BeNNHCKNN)认为: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想象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翅膀。想象的作用在于创造,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想象是创造的精髓。据资料记载,被誉为能想象出半个世纪最惊人成就的预言家,法国著名科学幻想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在作品中所幻想的电视机、潜水艇、直升飞机、导弹、坦克等都在今天一一实现。许多优秀设计作品的创作经历无不证明,想象思维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设计师凭借想象力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艺术形象,进行艺术创造。创造性想象思维能力的丰富与贫乏是艺术才一华高低标志,没有艺术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3)想象的条件
首先,进行想象活动必须依靠记忆,记忆表象是想象的主要形式。表象不但可以再现过去的形象,还可以拿现在与过去作比较,进行思维判断。记忆表象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想象越容易形成。其次,想象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形象积累作保证。具备新知识、经验越多、越丰富,思维越敏捷、想象越活跃,具备的形象积累越丰富,想象的形象越生动、清晰。最后,想象不仅依靠记忆表象,还要依靠逻辑思维的参加,逻辑思维可以使想象更有条理,判断更准确。《踏花归去马蹄香》是宋徽宗赵估给画院画师出的试题,很多画师想了很多构思,但他都不满意。随后所选中的是表现一个骑马归来的人,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舞在马蹄周围,画师表达了蝴蝶追马,暗示马蹄香的细节,引导人们从蝴蝶—踏花—马蹄香—蝴蝶绕马蹄飞舞。画家使用一连串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手段,把花香难以表达的嗅觉借助具体形象和推理表达出来,说明画家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丰富的想象可以创造产品想象不到的功能。这些新功能不乏是依靠想象和逻辑理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例如:鞋可以吃—药物理疗鞋,不是用嘴吃,而是用脚吃;会说话—儿童鞋的后跟内设汽笛,很受儿童欢迎;鞋可以指示方向—鞋内放置指南针,在野外不容易迷路,对地质勘探队员有用;鞋可以扫地—把在卧室穿的拖鞋做成带静的鞋,走动时可带走尘土。设计师的想象力除了天赋之外,后天的训练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针对艺术设计中的主题、类型、手法、思想内涵、形式美感、色彩表现和功等方面,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艺术设计的想象能力,不拘束于个别的经验和现实空,而让自己的思维遨游于无限的未知世界之中。2.3.4.3(l)联想—给思维拓展空间
联想的含义,联想(Association)“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借助想象把似的、相对的或不相关的事物,选取连接点进行连接。联想不仅借助形象思维,而且借助抽象思维进行观念连接。”[71联想属横向思维,通过横向思维震荡进行远距离超现实的联合(不受时空的限制),从而完成观念的突破。联想按其内容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再造性联想和创造性联想两大类。联想扩展性的最后结果和最高阶段应该是创造性想象,这是设计师应有的素质和条件。正是这种联想,能帮助设计师从别的事物中得到启发,从而拓宽设计思路,促进设计思维的发展。联想就像一把钥匙,能迅速把人们头脑深处埋藏的大量知识、经验、信息、记忆表象唤起和聚结起来,像织网一样织起来。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很多,不论哪一种都或多或少要利用联想作为间道。(2)联想的特征
:①对比性:相互对立的事物容易产生联想。从水想到火,从黑暗想到光明,从苦想到甜,从太阳想到月亮,从禁锢想到自由。②相似性:具有类似的事物容易产生联想,从蜻蜓想到直升飞机,从鸟想到飞机,从鱼想到潜水艇。③递进性:在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上能递进的事物容易产生联想。例如,从天阴想到下雨,从草原想到蓝天白云。清末民初时,药店门口悬挂的幌子非常形象,上面是倒挂的元宝,中间是菱形膏药,下面是两条全鱼,寓意是你拿钱来买我的药,就会药到病除,身体痊愈,这是典型的因果递进。(3)联想的方法
对比联想:利用事物的相反特征进行联想,由于事物的特征差异大,进行对比联想可以加大视觉冲击力。如哭与笑、生存与死亡、和平与战争、苦与甜,唐诗句“鸟鸣山更幽”就是运用对比联想,以“鸟鸣”反衬出“山更幽”,突出了深山幽静的境界。相似联想:是由一个事物的刺激对另一个事物的联想,有类似特征的事物容易产生联想。功能相似:钢笔一圆珠笔;形状相似:烟斗一萨克斯;动作相似:风一空调。联想的基础是相似点,找到形象之间的相似点、物体之间的相似点,就可以用艺术的手段,夸张、置换、重叠、借物喻人等手法进行表现。
相关联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能存在某种内部的关联性,设计师的本领在于不同常人地去发现它,开掘它,通过奇妙的组合,便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新的创意构想。相关联想是从事物想到某事物,联想的关键是加大联想跨度,跨度越大联想越奇特。例如,足球一黑哨,耳朵一梵高一向日葵。强制联想:利用本互不相干,为了符合某种意义,强制结合一起,实行从形象到意义的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表达新意义。如:笔记本十电脑=移动笔记本电脑,蜘蛛网十互联网符号=新的互联符号,火+箭=火箭,鱼+水=如鱼得水。通过有意打破事物的 这种有序组合,使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或水火不容的东西,通过联想使它们焊接在一起,从中迸发令人惊叹的创意构想。这种新的组合关系,双方从意义、功能等某些方面会或多或少地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以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创造性成果。词语转换:实践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借助四、五个阶段(词语)为中介而建立起联想的关联性,从而使这种关联性产生新的创意构想。关键的问题是要积累一定宽度的词汇,并通过发散词汇意义,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这些对于设计思维训练非常必要。例如,“瀑布”和“音响”本事毫无关联的事物,但通过联想借助“气势一力度一音量”三个概念做中介,就使瀑布与音响的联想产生了新奇的创意构思。第三章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研究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渠道之一,创造性教学强调在传授创造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章首先在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创造性思维教学 原则的基础上归纳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然后详细介绍三种在艺术设 计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3.1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研究
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是对教学活动的原则性要求,是从创造力培养角度评价课堂教学活动的标准。遵循这些原则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反,如果违反了这些原则,就可能无意中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1.1国外学者关于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的观点
关于创造性思维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ERTorranee)提出了6项原则:“(1)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2)重视学生想象的和不平凡的观点;(3)使学生知道他们观点的价值;(4)提供无评价的练习或实验机会;(5)鼓励自发的学习;(6)联系因果关系的评价。”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廉姆斯(WM.Williams)也提出了创造性思维教学的8项原则:“(l)布置适当的环境,准备丰富的教材,提供各种丰富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验自尊及责任感,能够独立想象;(3)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以及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应给予强化和接纳;(4)在学生表现不佳或退步时,教师应能体谅和尊重他们,协助他们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喜欢自己;(5)一方面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加入团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另一方面也需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个人独处的时间,善于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6)有计划并持续地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并制定指定目标;(7)了解学生的才能与表现之间存在的差异,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任务,对学生的表现不要做负面评价,也不要轻易判断其价值;(8)信任学生,给学生自己做决定的权利,教学生懂得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3.1.2我国学者关于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的观点
关于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台湾学者陈龙安提出下述原则:“(l)提供自由、安全、民主、互动、合作、互相尊重的气氛;(2)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但保持‘动而有节’的原则,既不太放任,也不会过于严肃;(3)教师应常应用开放性或扩散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透过脑力激荡,想出大量的意见或构想;(4)重视学生所提的意见,并增强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5)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并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6)不排斥学生的失败或错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7)鼓励学生有尝试新经验的勇气,多从事课外的学习活动,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8)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并能分享全班同学创造的成果;(9)教师的教材教法要多变化,不独占整个活动,尽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10)对于学生的意见或作品,不立刻下判断,当意见都提出后,师生再共同评估;(11)评估意见时常问学生下列问题:是不是新的、与众不同的意见?这个意见的实用性如何?可不可以解决问题?这个意见是否比原来或以前的意见更好?(12)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此外,唐松林教授将创造性教学原则归纳为8点:“(l)提供创造性发展背景,以鼓励学生创新发展;(2)背景要有一定难度和可接受性;(3)教学内容应具有多元事实;(4)背景中注意概念与案例构成的多维与非线型的‘十字交叉’形象;(5)切忌教师中‘先验’的所谓绝对理性和价值的说教;(6)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7)改革传统命题方式与考试方法,以奖励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努力,而不是奖励其行为结果;(8)以热忱而悦纳的态度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融通、客观’等创造性人格的特质。”
3.1.3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归纳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到,关于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原则,不同学派和学者的观点各有特色和侧重点,但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适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笔者就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原则作出下述归纳:(l)民主、和谐、互动的原则: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形成师生间相互尊重、和谐的气氛;支持并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和回答,进而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此为创造性思维教学的起点。
(2)个性化原则:艺术设计教学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设计概念和表现手法上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要敢于并善于标新立异。不追求一致的标准或答案、让学生尽情发挥创造潜能。
(3)开放性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走出传统思维定势,加强发散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训练。教师采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设问联想、仿生模拟等训练方法,开拓思维、启迪创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探索性原则:艺术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不能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现成地奉送给学生,而应组织和提供各种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不断探索未知领域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创造性思维。(5)延缓评估的原则: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创造性设想、设计一般不要立刻作出对错或是非式的判断和评价,而是尽可能地留下思考的空间,激励学生进一步积极思维。当所有意见都提出后,师生再共同制定标准,共同评估。3.2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研究
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创造性思维教学的过程和步骤的规定,它是贯彻创造性思维教学原 则的具体步骤的设计模型。创造性思维教学是否有模式可依,一直处于争论之中。一些人 认为如果有模式可依,教师的创造性就无从表现,但如果没有任何模式,教师又不知如何 实施。实践证明,在创造性思维教学实践的初期有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是有益的,有了抛砖 引玉的启发之后,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新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3.2.1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与教学案例
创造性问题解决(CreativeProblemSolving,CPS)模式,又称为帕尼斯一奥斯本(Parnes一OSborn)模型,是从“头脑风暴”技法发展起来,将扩散性与集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以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依据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因而在教学中都能表现出创造力;而创造力集中表现在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中,特别强调学生在选择或执行解决方案之前,应尽可能想出多种多样的方法”,经国内外研究证明,建立在这种模式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对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教学案例:运用CPS模型解决学院停车场空间不够的问题 第一阶段:认识挑战
第一步是分析情况:教职工私家车增多,停车场空间不够,造成校道交通堵塞是困扰学院的一大问题,这成为“学院空间改造设计”课题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先设定一个粗略的目标(要改善目前停车场的状况),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机会(或有利条件),可能会出现哪些挑战。
第二步是探索事实:引导学生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例如,现有停车空间的面积、可用来新建或改进的停车场的位置及其面积、每天不同时段的上课班级数量(即需要停车的学生和教职工数量)等等。学生可以采用访谈形式了解教职工和学生的想法,明确停车困难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第三步是构建问题:鼓励学生以不同面向、多样性的方式陈述问题,并选择或形成一个特定问题的陈述。如果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停车场空间,那么问题的陈述包括:我们用什么方法才可以—修建更多的停车点?找到更多的停车空间?使停放在学院门口的车辆与可用空间匹配?限制学生在学院停车的数量?限制进入学院的车辆?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更方便的到校方式?清晰的问题陈述对策是很有影响的,问题陈述得越广,解决问题的方案内涵就越多。第二阶段:激发点子
这一阶段是激发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想出诸多解决方案。头脑风暴法在这里就可派上用 场,以产生多样化和不寻常的主意,并选择最有趣或有用的意见。例如,设立地下停车场,或者升降车库,甚至楼顶停车场等。第三阶段:准备行动
这一阶段分成两个环节:形成方案和取得认同。形成方案是教师可以使用CARTS评估矩阵工具(聚合思维技法),小组先以多数票形式选出4种最好的主意,并依据CARTS列出的标准(预算、接受度、资源、时间、空间)给予0一5分的评分。本教学案例根据问题解决实际情况对测评标准进行调整,情况如下:表4一 1CPS模型提出方案的评估标准
完成创新方案的概略评估后,从中找到一个最可行的方案,并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制效果图,如遇问题还需进行必要的改良,直至尽善尽美。此外,在判断方案取舍时,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提出的看似可笑的方案,要引导学生进行足够的分析,也许这些设可以发展成非常好的解决方案。CPS模型的建立的确能够对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起到不错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CPS模型并非适用于任何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其实也许根本就没有一个万能的加工模型。3.2.2威廉姆斯创造性与情意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案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廉姆斯(W.M.Williams)在对中小学语文、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音乐、艺术等六科进行创造性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三维空间结构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创造性教学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行为和课程的创造性结构组成与表现形式三者相互影响的过程与结果。就课程而言,课程的创造性结构组成与表现形式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与渗透。”就教师的行为而言,威廉姆斯提出了18种行为策略:“(l)矛盾: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自相矛盾的事物、命题等激发学生思考;(2)归类:让学生注意事物的各种属性,并加以归类;(3)比拟:让学生比较类似的各种情况,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对不同的事物做适当的比拟;(4)辨别:让学生找出事物间的差异或缺失,寻觅各种信息中遗漏的环节,发现知识中未知的部分;(5)激发:鼓励学生多方面探求各种事物的新意义,引发探索知识的动机,探索并发现新知或产生新发明;(6)变化:提供变化的事例,演示事物的质,使学生学会选择、变通、修理及代替的能力;(7)习惯的改变:组织学生讨论习惯对思考的影响,建立敏锐的感受性,防止思维功能固着;(8)重组:用一种熟悉的结构,随意推论到另外的结构,从随意的一些新方法中获得一种新范例;(9)探索的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的和现实的探索,掌握求知创新的技巧;(10)容忍暖昧的事物:提供各种开放性问题或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扩散性思考,允许他们有适当的甚至错误的思考;(11)直观表达:进行直观性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逼真;(12)对发展的调适:辅导学生从错误或失败中学习,鼓励发展胜于干预调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和追求;(13)研究创造者与创造过程:组织学生分析创造者的特性,研究导致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获得发明、发现的过程,获得某种领悟的贯通;(14)评价情境: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某种情境,判断利弊得失,从而得出正确的价值结论;(15)创造性阅读技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发展敏捷、准确的心智和技巧;(16)创造性倾听技术:引导学生从听讲中产生新见解,发展创造性;(17)创造性写作技术:组织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学会沟通观念、表达观念;(18)视觉化技术:辅导学生用具体的图解或实例的方式,来学习和表达思想与感情。”就学生行为而言,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包含了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8种重要过程或结果:其中流畅的思维、变通的思维、独创的思维和周密的思维等4种属于认知领域范畴,是有关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发展的特征。另外4种是属于情意领域的,包括好奇心、冒险、挑战和想象力。这几个要素关系着学生的态度、价值观、欣赏及动机等个性倾向,这些倾向能使学生与课程、教学环境(包括教师及其教学影响)发生联结,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威廉姆斯创造性与情意的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统一与相互影响,强调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的综合作用和自然、社会、人文知识的相互渗透。因此,课程、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正反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构成教学的立体动态图景。该教学模式比较全面地表述了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并提出了在各科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策略。教学案例:创造性与情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程中的运用素描作为直接影响艺术家造型思维方式及造型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训练,一直受到艺术教育家及设计师的高度重视。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通过素描的系统训练,目的在于培养以下培养一下五种基本能力:“(l)视觉的敏锐反应能力(眼);(2)对视觉信息的有效表达能力(手);(3)对事物特征的深刻把握(即分析理解、判断)的思维能力(脑);(4)想象力及创造力(心);(5)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及捕捉创意闪念的能力。尤其第三、四及第五种能力训练,客观记录与描绘的训练,是当今素描教学的重点。”传统素描教学过分强调对物象作极大束缚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发挥,这已明显不能适应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新趋势,国内高校纷纷改革、试验,探索新的素描教学模式。笔者所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于2003年推行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在传统素描教学再现性、写实性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创作的主体性、情感性、表现性,并大胆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以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课题形式强化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内容上,除传统的写实性素描训练外,创造性地增加了印象素描及实验素描训练。印象素描是以跨学科研究的方式,考察绘画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交融发展的关系,尝试将其它艺术载体作为素描创作的题材来源。内容包括素描与音乐、素描与文学、素描与绘画、素描与摄影、素描与电影五个课题,引导学生在主观意识、情感介入的前提下,以心理视觉所捕捉的信息为主进行素描创作。素描的题材扩充到包括听觉、触觉等在内的前所未有的宽阔天地,任凭思绪纵横,突破现实的藩篱,构筑心中万千意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尽情发挥,也是对学生从其它艺术领域及身边事物中捕捉创意闪念能力训练。以下是印象素描的部分课题教学案例: 课题教学案例1—素描与音乐
(1)课题内容:以素描方式转换聆听音乐时引发的视觉想象,探寻音乐和图像之间 的必然联系。
(2)训练目的:训练学生用视觉思维及绘画语言,转换听觉接受音乐的经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尽情发挥。
(3)教学步骤:教师播放西方古典音乐,建议学生留意音乐的结构;播放爵士乐,建议学生留意音乐的即兴性;播放世界音乐,建议学生留意音乐的异国情调。学生通过感受不同音乐,从形状、质地、力度和速度、节奏和旋律、意境几方面对音乐预先分析,然后选择适当的视觉语言表现音乐的视觉形象,要求画面体现音乐的特征与风貌,从形、色、意境几方面较好地与音乐相吻合。学生听音乐时脑海中显现画面,内容因人而异,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学生体会音乐中传达的情感,将身体融入音乐的节律中,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手随心动,笔随心走,留下画面的痕迹。除了以绘画的方式表现音乐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材料表现音乐,音乐除了形与色之外,还有质地的差别,例如虚无缥缈如棉花、飘柔顺滑如丝绸、清澈透明如玻璃。还可尝试让学生将听音乐的灵感转换为设计感受,如服装设计、空间设计、产品设计,尝试将音乐的灵魂注入设计中。4)学生作品: 图3一3陈淑娴图3一4邹燕图3一5陈春怡图3一6赵琴娟
课题教学案例2—素描与绘画
(1)课题内容:通过素描重新体验绘画大师的作品,解构原作,进行再创作。(2)训练目的:训练学生对图形的解构和重构能力,通过对名画的重构表达创作观念,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3)教学步骤:学生在画册中选取一张十九世纪以前的西方绘画作品作为素描的题材,从大师的绘画中抽取元素,运用置换、拼接、对比、错位、融合和削减等方法重构故事和编排画面。该课题极富挑战性和吸引力,既是对学生图形解构、重构能力的训练,也是表达创作观念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学中可采用分组的形式,从不同的主题角度出发,呈现不同的重构思路,如性感、商业、娱乐、滑稽、无聊、讽喻等等。借用名画中为人熟知的形象,进行新主题的演绎。
(4)学生作品: 图3一7陈饪坚图3一8胡玉洁图3一9朱红如
课题教学案例3—素描与文字
(l)课题内容:以素描的方式转换阅读文字时引发的视觉想象,探寻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必然联系。
(2)训练目的:训练学生以视觉的思维及绘画语言转换文学性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寻求艺术知觉间的“通感”,掌握其互相转换的能力。
(3)教学步骤:以阅读的文字(词语、句子、诗词、散文或短篇小说)作为素描主题、灵感,完成一张素描作品。文字素材适宜选择有巨大想象空间的题材,如描写跨越时空界限的思维及心理活动,或具有哲学意义的、矛盾的、非现实的语境。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可以尝试以交换文字的游戏方式来作画: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片,要求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或一句话甚至一段歌词。将纸片混合以自由抽取的方式交换,学生以抽取到的纸片上的文字为主题进行创作。学生应避免做简单的图解式插图,而是寻求画面意境与文字意境的吻合。实验素描:尝试将当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和实验方法引入教学,内容包括:素描与图表、素描与剪贴、素描与删改、素描与规律、素描与能量五个课题。使学生通过对当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及手法的了解及借鉴,对材质媒介创造性地尝试及综合运用,拓宽素描创作语言的空间。以下为实验素描的部分课题教学案例: 课题教学案例4—素描与图表
(1)课题内容:将图表元素引入素描创作的实践活动中,平面图,作为素描题材和形式的启发。让学生重新看待实用的地图、(2)训练目的:学习运用图表的方式表达创作观念,将大脑的思维活动视觉化,培养学生思维的视觉化和灵活性。
(3)教学步骤: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图表的方式表达创作观念。
①新型地图的绘制:打破传统的地图模式,引导学生根据兴趣与视角,重新设计符号标志,融趣味性与可解读性于一体,将景点的描绘与方位的标识相结合,设计出一张独具特色的地图(如图3一15)。②思维导图的绘制:大脑思维图像化、找寻解决问题方图3一14个人成长詹俊腾法的思路图,将抽象的思维活动可视化,将多元的思维模式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如图3一14)。③关系图的绘制:尝试利用图形语言显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关系的深与浅、爱与恨、单向与双向、相吸与相斥、欣赏与利用等等(如图3一16和图3一17)。(4)学生作品:
课题教学案例5—素描与剪贴
(1)课题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拼凑的方式,与绘画性的手法相混合,完成作品。(2)训练目的:通过图片的剪贴重构,训练学生运用现有图片素材引发想象、进行创作的能力。对材料肌理的综合运用是拓展、丰富素描造型语汇的有效手段,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形象的思维能力,对美感的有效把握和表现的能力。
(3)教学步骤:课前学生需先准备“可裁剪”的物料,例如印刷品、有手绘痕迹的纸、拓印各种肌理表面的纸、各种质地的纸张及素描画纸。另外,还需准备剪刀、胶水及一般绘画性工具。运用剪贴的手段,将图像从原来的图片中提取出来,通过各种创造性组合方式,例如形的组合与创造、物质属性的置换、比例的逆反、空间的虚实转换,形成出乎意料的图形组合效果;或围绕表达的主题,重新构成富有内涵的画面。训练学生运用现有图片素材引发的想象进行创作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混合利用自然与人工的肌理在画面上形成各种对比,通过触觉和视觉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材质的敏感。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材料肌理本身的形状线条引发的情绪反应,通过主观的组织或改变,表现不同的情感主题。3.2.3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案例
针对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只注重技艺传授而缺乏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模式,笔者所在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借鉴了“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换”理论,对策略性知识向创造性思维能力转换的机制以及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实践研究。3.2.3.1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化的基本观点 要实现结合学科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必须不仅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且要同时传授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策略性知识。“我们把思维策略看成是能促进知识有效学习和思维能力提高的通用性思考方法,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既然策略性知识是知识,所以能够表达,能够有效的传递。同时,如果策略性知识能够被学生真正理解、熟练掌握、自觉运用、广泛迁移,那么,策略性知识就转化成了思维能力。
3.2.3.2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化的条件
(l)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化:是指学生在学习策略性知识时,能借助于书面文字的表达在头脑中真正理解策略性知识,建立起准确的策略性知识概念。促进概念化的根本措施是训练学生在学习时将新学的书面文字和头脑中的某些相关的己有知识或经验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并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策略性知识,加深对策略性知识的理解、体验。(2)策略性知识的条件化:是指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策略性知识,而且知道所学的策略性知识可以用到什么情景之下,或者说,在什么条件有用。“把策略性知识的运用方法和运用条件结合起来储存在大脑之中,形成一个‘如果一那么··„’的认知结构。许多学者现在认为,当人面临问题时,能否在大脑中检索、提取和应用与任务有关的知识,是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I’]让学生将所学策略在尽可能多的情况下使用,特别是在与学习该策略的背景迥然不同的条件下使用,这才是创造性学习的表现。
(3)策略性知识的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策略性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要做到纲举目张。如果把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画成一张图的话,就呈现出一个层次网络系统。
(4)策略性知识的自动化:“是指策略性知识的掌握要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程度,在头脑中表征为一个知识组块。在运用时就只需占据较少的短时一记忆的空间,从而使更多的空间空余出来用以考虑问题的其他方面。”因此,这样的策略性知识就能在问题解决的过中有效地与问题的各个方面发生联系,结合起来促成问题的顿悟和解决。
(5)策略性知识的专业化:思维策略的训练应该结合学科课程来进行,每种思维策略群在每个年级中反复出现、反复训练,最终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结合学科课程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一般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但是要把这些基础知识用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有效学习。而且一般的思维策略,如果能不断地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进行训练,能在几门课程中同时得到运用,将更有利于策略的转化。3.2.3.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原则
策略性知识本身并不能保证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这存在一个怎么教的问题。因此,必须研究怎样进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才能真正科学高效。下面是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分解性原则:教师在训练时,把一个思维任务所需的思维操作分解成几个阶段和技巧,逐一教给学生,然后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程序示范给学生。(2)练习性原则:只有通过练习,策略性知识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整个的策略训练过程当中,老师的讲解要少,主要是学生的练习,要做到精讲多练。(3)过程性原则:“认知策略是关于认知加工过程的策略,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这样才能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认知过程所采用的策略。”具体的方法是教新策略之前,先让学生自发地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然后体验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最后才由教师讲出“思维策略”。教师不仅要示范最佳思维过程,同时还要向学生示范良好思维品质,如富有好奇心、思想开阔、善于沉思等。小组或班级讨论也能更好地体现过程性原则,对思维能力的开发也极为重要。讨论的题目应该是开放的、创造性的,并且指向思维过程和方法,而不是指向思维的结果和内容。
(4)螺旋上升原则:策略性知识要反复训练,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如艺术设计中最普遍的“联想类比”思维策略,在一年级基础课程中是结合比较简单的设计任务传授该策略。到高年级的专业课程,仍有这种策略的训练,只是设计课题与思维任务越来越难。不仅如此,这种策略的训练,在各个专业课程里都要出现,才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水平。(5)态度性原则: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成功者在解决问题时更有自信心,更重视认真思考和推理,精力更集中,更有耐心和毅力,愿意抛弃已有的思路和答案,积极寻找更佳的思路和答案。这些都是有利于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的良好态度。
(6)迁移性原则: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策略训练时,策略的术语要尽可能抽象出来,形成概念。就是说,采用抽象的术语、专业的实例,这样才有利于策略知识的广泛迁移。要给学生提供一般策略在不同专业中运用的实例,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一般策略运用于各门课程中去。3.2.3.4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化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化的五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将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知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该训练模式由循序渐进的五个阶段构成:(1)策略感悟:感悟就是感受和领悟。在这一阶段,不讲策略的名称,也不讲策略的用处,而是让学生看一个例题的两种不同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之中感受到应该怎样思考,产生一种领悟。
(2)策略尝试:在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好方法,亲自尝试解决一个和策略感悟阶段的例题相近的习题。
(3)策略反思:在感悟和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反思刚才是怎么做的?这个方法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抽象的策略性知识,此时出现了策略的归纳,即所谓的“思维诀窍”。策略归纳时,不一定讲策略的名称,而是侧重让学生思考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该怎样去做。
(4)策略运用:当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去思考时,进入了策略运用阶段。让学生运用刚刚学过的策略,再从理性回到感性上来。
(5)策略迁移:当学生运用策略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以后,就进入了策略迁移阶段。通过迁移,让学生体验到这个策略不仅能用于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其他更多方面的问题。3.2.3.5五阶段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策略”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以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开设的“创意思维工作坊”中的训练课题为例,说明五阶段模式在“创造性思维策略”教学中的运用。当然,每个课题的训练活动只是以某种策略为主,但绝不排斥其他策略的应用,而且也必须兼顾其他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五个教学环节并非孤立存在、依次展开,而是循序渐进、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创造性思维策略教学案例1—移情(EmPathy)(l)课题内容:为有视力障碍的人群设计产品。
(2)创造性思维策略介绍:移情策略是一种通过情感和行为体验代入进而理解他人行为与需求的方法。所有感知器官的综合应用会产生独特的视角,使问题与周围的环境建立非常规链接,引发丰富的创意源泉。通过角色扮演,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目标用户的感受、身份和需要,创作灵感自然也会变得更清晰。俄罗斯著名的剧场总监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斯科(constantinstanislavsky)用移情策略来激发演员,他说:“当你抛弃自我,而成为你希望表现的人物时,这时的理解是最完整的。”蒙眼训练帮助学生摆脱先前的假想和设定,取而代之的是对目标用户的需求有更准确的理解。仅从书本、杂志、专家观念和设计案例中获取设计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体验用户需要更能激发设计创意。蒙眼训练是由设计理论家乔恩斯(J.C.Jones)设计的,通过蒙眼使学生亲身体验盲人的感受和需求,促进设计师与盲人之间的联系。
(3)教学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感悟并掌握移情策略;建立实践研究意识,在设计构思的初级阶段,摆脱先期假设,直接体验目标用户的需要;感受“失误”的意外用处,“尝试和失败”将促进设计的拓展。
(4)教学步骤:为避免学生对每个阶段内容的猜测,学生课前并不知道训练步骤安排,而是引导学生循着纯粹、自然而发的思维路径在每个设计环节中争取最佳表现。.策略感悟阶段:初步设计构思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就“为有视力障碍的人群设计产品”课题开展小组讨论。运用小组头脑风暴策略发展设计概念并绘制设计概念草图,一个小时后各小组分别演示设计概
念,全班同学相互分享设计概念。.策略尝试阶段:户外蒙眼感知训练在传统教育中,逻辑推理和经验有助于学生建立处理问题的严谨性和习惯,但同时会阻碍学生从新视角观察问题。设计师通过角色扮演、亲身感知目标群体的需求和期望,将相关的问题纳入考虑范围,仔细体验目标用户、背景环境、现有产品、生产过程等方面。同时,充分调动嗅觉、味觉、触觉各种感觉功能参与体验,而非仅限于视觉和听觉的感知。这将极大激发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位学生都蒙上双眼,走到教室外面探寻户外环境,整个过程持续一个小时。在此过 程中,学生肩搭肩上下楼梯,触摸树木和草地,聆听声音,感受不同物体的肌理和质量等等。如果学生感受到害怕或焦虑,可提出退出活动。视觉的缺失使大部分的参与者增强了其它各种感觉器官的敏感度,例如触觉、嗅觉、听觉等。此训练重建了设计思维的感官理解,并强调理解目标用户的行为和需求对设计流程的重要性。.策略归纳及运用阶段:重新设计设计如同科学发明,与其说是遵照设计步骤,不如说是多次试验和错误的成果。科学家和发明家反复进行实验,虽然不一定获得成功,却往往在意外和失误之中取得突破。设计构思的失误有时令人沮丧,但却可以重新指引学生开辟新途径来解决问题。蒙眼感知体验后,学生回到教室重新分组。检讨先前拟定的设计概念,重新修正。有些同学非常迅速地识别出他们之前对盲人的需求和行为所做判断、猜测的错误和局限。他们明白了通过实践研究获知用户需求是整个设计流程中的基础步骤。最后,学生根据移情实践经验所获取的信息重新设计方案。.策略迁移阶段:课后习题研究玩具或电子游戏产品,从孩子和父母各自的角度,分别感受、理解产品用户的偏好。
(5)学生作品:图3一23为学生设计的
盲人跑步机,操作键盘均设计为可供盲人点
字触摸。盲人可以选择运动的坡度、速度音量以及环境模式(如选择花园或沙滩等模式,化)。
图3一23育人跑步机
悦耳的鸟鸣声会伴随着模式的改变而变
创造性思维策略教学案例2—立体思维(3DThinking)(1)课题内容:①形象地表达三个圆柱体相交区域的空间,以此为基础,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制作立体模型;②设计一个安全保护鸡蛋的容器,并制作简易模型测试设计概念。
(2)创造性思维策略介绍:对于平面设计师来说,平面思维是他们所熟悉的思维方式。于是,当他们碰到立体问题时,也往往先从平面而不是立体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时,平面思维就成为他们思考问题的框框,而无法获得突破。立体思维要求人们跳出点、线、面的限制,学会全面、立体的看问题、观察问题的各个层面,分析问题的各个环节,大胆设想、综合思考。有时还要作突破常规、超越时空地大胆构想,从而抓住重点,形成新的创作思。立体思维是设计师应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设计师通过绘图或制作模型将设计立体化,借此与客户或生产商进行沟通。电影导演、多媒体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等也是利用立体影像表现他们的作品(3)教学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感悟并掌握立体思维策略;提高学生运用立体思维,形象地表达组合空间及相互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简易材料制作模型测试设计概念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意识到速写、绘图和模型不仅是表现设计概念的工具,更是创造性思维的工具。(4)教学步骤:.策略感悟及尝试阶段:立体表达训练题目是形象地表达三个圆柱体相交区域的空间。一开始,大部分学生手绘草图,表现三维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平面训练后,教师建议学生采用以立体形式表达空间。有的小组运用三维图像制作软件编辑三维空间,有的小组动手用油泥、卷纸筒、电线、苹果或马铃薯塑造交叉立体空间。惊喜的是大部分小组都使用了有触觉感的材料来制作模型。同时,学生也体会到立体表达手段的多样性。策略归纳及运用阶段:制作简易模型,测试设计概念立体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模型制作,这种制作可以辅助设计构想的完成。在很多形态复杂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手绘草图己不能很好的把握形态关系时,如果选取油泥或其他简易材料制作模型,能帮助设计师直观地体会设计构想。分析比较设计的形态,则更容易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当然设计模型也可以用来展示设计的最终效果,有的甚至是样品,以便客户更好的评估设计效果。训练题目是给鸡蛋设计一个容器,使鸡蛋从高处坠落而 完好无损,并制作简易模型测试设计概念。该题目的挑战在于挖掘新材料、创新设计概念,快速制作容器模型并进行检测。图3一24鸡蛋容器实验
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包装材料,并根据以下标准评估容器的价值:鸡蛋安全度;设计的创新度和美观度;放置并移动鸡蛋的方便程度。通过练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模型不仅是表现设计概念的工具,更是设计检测及创造性思维的工具。.策略迁移阶段:课后习题以立体形式表现人体行走时自身重量是如何分布在足底。
创造性思维策略教学案例3—分类法(Classification)(l)课题内容:仔细观察一组造型相似的物品,创建分类体系。
(2)创造性思维策略介绍:分类法,简单来讲,即是根据物品的特征(结构、功能等等)进行归类或组织。分类法,一方面是将相似的东西进行创造性区分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有效地为表面不尽相同的事物建立相关联系的途径。分类法塑造了人类生活,例如一座城市分有商业区、居住区和休闲区,商店里物品的分类摆放,一本书或网站的内容目录,工程和计算机模型的组织结构,各类科学知识,与设计相关的美学原理都运用了分类法。分组法是分类法中的一种形式,是借用概念重组事物的有效方法,鼓励人们保持对世间万物的敏锐感觉,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艺术家、音乐家、舞蹈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发明家时常幻想并构建新模式或新表演形式。舞蹈家不断追求创新,创作新的身体语言和动作编排;音乐家则将节奏、音阶、音调、音频进行有机的创作。分类法需要借助观察、分析、辨别、重组和综合等行为,引发创造的多种可能。
(3)教学目标:通过训练使学生感悟并掌握分类法;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改变思维视角,发现事物之间潜在的共同特征,认识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例如,依据形式、结构、材料、功能、重量、使用方法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4)教学步骤:.策略感悟阶段:教师介绍生活与设计中运用分类法的例子,说明分类法的标准、方法与作用。.策略尝试阶段:上课前准备好10个不相同的塑胶饮料瓶。上课时,要求每个小组(4一6人)提出10种以上的分类办法。策略归纳阶段:在达到分类方法的数量要求之后,进一步要求学生打破常规观察的局限,突破物体表面和显著的物理特征,如颜色、重量、材料等,创造新的分类标准。根据提示,各小组重新进行分类设计,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学生用数码相机记录分类过程。要建立多样化的分类体系,可参考下列视觉及物理特征:重量、宽度、音量、外表特征、材质、结构特征、品牌名称、价格。除上述显著的分类标准外,还可拓展以下特性:音效、有效日期、原产地、舒适度(手感)、创新程度。策略运用阶段:让学生运用分类法策略分别对10支不相同的圆珠笔、10个不相同的杯子、10本不相同的书进行分类(这些教学用具均需课前准备好),创造新的分类标准。.策略迁移阶段:课后习题
设计不同类型职业女性的分类方法。第四章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研究 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是教学方法。长期以来,艺术设计教学偏重于师徒形式的经验传授,教师将个人或他人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学生,但是却容易导致未来设计课题中的经验重复和雷同、助长学生思维的惰性,而思维的惰性恰是创造的天敌。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应从经验和技艺的传授转移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教学是以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和创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正确的教学方法会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而落后的教学方法则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目前,我国部分艺术设计院(系)开设了有关设计思维与方法的课程,但是学生的创新素质仍不高,其中很大程度与落后的教学方法有关。4.1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存在,其结果是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机械呆板的状态,缺乏应变和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采取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即采取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关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如情感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及设问教学法等等。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作为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素。4.1.1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创造本身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学生设计与创作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引导。早在我国的《学记》中就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里强调了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对当今培养创造型设计人才仍有借鉴意义。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寻找新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4.1.2要注重民主化教学
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活动室。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早在教师的威严下被扼杀。因此,我们要寻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必须把民主性原则融入到教学方法和方式之中。教学过程中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追求教学的民主化,创造积极思维的氛围,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鼓励个人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错误和荒诞,呵护学生创造思维萌芽的产生。4.1.3要注重互动式教学
取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出选题,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当场设计,并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构思及创作成果,回答同学和教师的提问。课堂里气氛热烈、沟通融洽,时时有灵感的迸发和智慧火花的碰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获得开启思维、让想象力尽情发挥的空间。在这种小组讨论及成果演示互动式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被激发,不但恢复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本来面貌,而且还达到真正意义上地激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双向互动的教学效果。4.1.4要注重开放式教学
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的膨胀与迅速传播,新的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校的教育必须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与社会接触,吸收世界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教学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师有限的知识视野,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与社会、专业最新发展保持同步,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建立一种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运作机制,力求艺术设计教学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同经济科技建立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与企业、产业部门取得进一步的合作,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充分地考虑到社会的实际需要。其次,邀请业界专家驻校,通过“工作坊”课题教学实现课程整合,发展学生设计实战能力及创造力,以开放的教育途径共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2基本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及应用 4.2.1思维开放教学法 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如何变思维封闭式教学为思维开放式教学,是人们探讨的核心问题。“所谓思维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求学习者不要陷于教师给出的结论或追求标准答案,要着眼于各种不同答案或结论的自主选择。它强调学习者应注意现成知识的动态和变化,提倡学习者要注重能力结构的开放和拓展。”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创立的“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思维开放的方法。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创造才能因其知识结构、思维方法、心理状况的不同而表现不同。对于学生提出的一般性构想,尤其是一些“不可能”的构想,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加以分析,通常要给以必要的肯定和鼓励,鼓励大胆地联想,对设计课题提出的构想越多越好,思想越“狂热”越好,这样容易调动起创造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每一个有“价值”的“信号”,并给以鼓励,使其不断地得到演绎和发展。因此,把握住学生创造才能的显露,并给以正确的引导和推进,对于培养优异的、富有创意的设计人才无疑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2.2启发诱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启发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l)视听启发,激发想象和兴趣。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给学生绚丽多彩的画面和沁人心脾的音乐,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同时,兴趣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利用可视的教材(课件、幻灯片、图片等),对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进行赏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这里重点应该研究优秀设计作品的设计和思维形成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谈其作品的价值和结果。通过视觉形象的不断刺激,让学生的大脑长时期保持兴奋状态的同时,创造的欲望不断激发而达到创造性思维的高速运转,这是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2)比喻启发,引发联想。教师利用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的相似特征或相关关系进行比喻,如猪嘴—防毒面具、人脑—网络,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引发富有创意的联想和迁移,产生创造性设计。(3)问题启发,启迪思考。“思源于疑”,创造欲往往是从疑问开始。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问题或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教师不但自己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4)学法启发,启迪内因。教师不要教给学生死的知识,而要授之于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积极、创造性地学习。(5)训练启发,重在创新。在练习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创造技能、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训练多样化,既求异又求同。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在创造性思维教学中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启发诱导要讲究时机,在学生思维运转受阻和判断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将是行之有效的。在设计过程中,错误的或者与设计课题相去甚远的构想是难免的,尽管教师在理论讲授时将设计的一般原理和形式规律已经做了大量的陈述。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判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跨入的‘误区’。”[I3]这就需要教师应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及时终止错误的思维在“误区”中徘徊,通过有效的启发和诱导,走出“误区”,建立起创造的激情和信心,让创造性思维重新运转起来。4.2.3自由发挥教学法对于一个有才华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学生来说,正确的培养方法和有效的素质训练是其才华显露和智能增长的必要条件。就创造环境而言,自由宽松的气氛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个性的发展。自由发挥教学法也是对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想象力、判断力、表现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这种教学法不需要设定主题,排除一切心理定式和设计模式,而是确定目标任其发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1131这种自由发挥教学方法的价值,比起被动地完成一个规定的课题更有生气,它能使每一个精神细胞活跃起来,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自由驰骋。同时,还要相信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创造的潜力常常是以异乎寻常的方式显露出来的。
4.2.4系统思考教学法系统思考具有创造的功能,创造技法中的检查表技术、属性列举法、形态分析组合法等都是利用系统思考的原理,进行产品设计创新的常用方法。系统思考教学法就是要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移植到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中来,锻炼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从个别知识的整合或综合中,来把握新知识,获得新能力。
4.2.5情景交流教学法
利用各种条件,创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情景,并把学生带入这种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身感受的同时,启发创意、开发潜能。教育实践的经验证明,若能在教学中为学习者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丰富心理环境,以便在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情景感受方面形成丰富的刺激因素,使学习者在一种模拟图4一4户外情景教学与创作的心理环境中,产生思维共鸣和心理交流,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必定会大为提高。因此,创造教育十分提倡这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由模拟课题项目带动,提供反映设计活动的复杂学习环境,并针对理论知识与实践对接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灵活教学;教学过程是合作工作的过程,师生共同负责“产品的全程生产”。围绕一个设计课题以不同形式做多方面思维,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将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材料加以综合运用,形成一种创造性设计思维的互动组织形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了课程间的交叉与整合,学生能够更加融会贯通地将不同学科分支的知识有机组合起来,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打下基础。4.2.7社会参与教学法
改变传统封闭式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将设计项目直接引入设计课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市场实际项目的需要得到有机结合。由此培养学生对自身设计观念与设计方法适时更新和与时俱进的意识,也强化了其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高年级课程以科学性和市场结合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确立以课题为主的设计教学模块,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设计项目和设计比赛活动,亦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组织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性设计为创造性设计。第五章艺术设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研究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可以借助于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结合艺术设计方面的具体实际来进行。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融合了各学科的知识,因此创造性思维同样要进行全面、整体、多角度和多层次的综合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本章结合教学案例演示一些常用的、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即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与技巧。
5.1发散思维训练策略与教学案例
目前己经有许多创造性思维技术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吉尔福特(J.P.Guilford)的观点,发散思维包括以下特征:流畅性、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灵活性、独特性和精细性在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活动中,主要针对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进行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得到提高,就能产生更多的观念,观念越多就越可能获得最好的观念。5.1.1发散思维的训练形式
六讨方法是:以设计概念为起点,一环套一环,逐步向外发散 的思维形式,呈现出线状、连续的思维轨迹,每个思维点在众多的思维点中,可以找到很多能发展成为设计创意的思维点。例如,以“和平—战争”去思考,直接想很难想出多少思维点,但在线性思维训练中却可以找到很多思维点。以下是训练实例:“和平—战争”和平一生命一和平鸽一自由一解放一胜利一自由女神一美国一9·n一飞机一恐怖分子一战争。从和平到战争,中间发散十余个思维点,思维拓展面比较广阔,为下一步选择设计概念的切入点、提炼设计概念以及将设计概念转换为鲜明的形象提供了众多思考的依据。系列意识流的思维想象带来众多的设计灵感,使设计概念得以完善。发散思维训练结果表明,“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同十个词语发生直接联系,然后在这些词语中以几何倍数拓展下去,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激发大脑作横向的、纵深的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最后组合形成十几个想象结果,以便比较使用。”所以,链式线性发散思维训练对于训练想象力,开阔思维面极有好处。在链式线性发散思维训练中,必须坚持发散与聚合相结合的原则,发散到一定阶段以聚合思维收回,使它首尾兼顾,不至于抛离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思维点进行形象转换,使之变为有思想有想象的创意点。5.1.1.2辐射式立体型发散思维训练
“辐射式发散思维是训练思维的宽阔性和立体性的方法,它使思维离开户奋线性的思维轨迹,在思维过程中加入了时间、空间概念,拓展更宽广的思维空间”。以下是训练实例:“沙漠—财宝”沙漠一沙子价一一风一撒哈拉沙漠一三毛一小说一艺术一敦煌一北魏壁画一佛经一探险家一掠夺一拍卖一财宝。这类训练首先要确定思维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沿着起扮-点进行发散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尽可能不受限制,而且随时用笔记录下来。到训练结束时,出现的思维点越多越好,跨度越大越好,在出现的思维点中选择代表性的思维点确定下来,在有意思的思维点画上形象的图形。要注意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发散思维要尽量摆脱逻辑思维的束缚,先不要担心想法是否符合实际而是要想出更多的想法。本训练是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由于每个学生发散思维的水平不一样,开始阶段要求思维的流畅性较强,到后来要求想象思维发挥作用,逐渐获得独特的思维结果。学生可以借助多种表现手段,例如手绘、拼贴、摄影、复印等等,形象地表达思维创意。5.1.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创造学和创造工程之父奥斯本(A.EOsbom)于1938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颇为高效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技法,它是专门为团体使用而设计的。在头脑风暴法的练习过程中,鼓励参与者要充分表达想法,不管这个想法看起来是多么奇怪和疯狂。在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集合快速反应出来的各种想法,能有效地扩大寻找潜在解决办法的范围。“头脑风暴的目标是创造解决问题的创新的方法,而非仅仅罗列一堆毫无新意的想法。通过头脑风暴,使思维相互激荡、互相启发,互相填补知识和经验的空隙引发创造性的连锁反应,激发出更多的灵感。” 1.2.1头脑风暴法的基本规则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需遵守一些基本规则:①延迟评判原则:保持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的氛围,参与者提出想法期间,先不作出任何评价,不批评别人的意见,不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不否定自己,也不否定别人。等到所有的想法被列出来并作出解释后,才对之 进行评价性判断。②数量保证质量原则:鼓励思想交流的自由允许异想天开,想法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将两种或者多种想法相互综合得到创新概念的可能性就越大,从中选择一个完美解决办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头脑风暴的第一阶段,侧重想法的数量而不是质量。③平等参与原则:小组主持人必须确认所有的小组成员有均等的机会参与活动、提出想法,而不仅仅是围绕着几个思维活跃的成员。5.1.2.2头脑风暴法的准备
教师需熟悉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和程序。如果教师要问一个问题,那么在他把这个问题用于课堂之前,首先自己需要进行一些探索性试验。教师务必向学生清楚的解释要解答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模凌两可。当学生头脑风暴的进展速度减慢,回答频率减少时,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给予这一过程新的而又有力的能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问一些能激发思维的问题,如怎样把这用于其他的用处?这里可以用什么替代它?改变它的大小、比例或功能,会有什么效果?如何使它更容易受用户欢迎?考虑它的材料与结构,使之更加符合环保设计要求或者更符合经济价值。最初的10一20种想法一般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没有太多帮助,而接下来的10一20种想法将会从不同角度寻找突破,最后一系列想法通常是新奇、意义重大的创新构思。5.1.2.3头脑风暴法的训练步骤
头脑风暴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式是将学生分组开展力震荡会议,参加人数一般控制在6一10人,学生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思考讨论。具体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l)确定议题及目标,说明规则。教师首先须对主题或问题做出解释,所设议题尽量单
一、明确,讨论议题的范围要小,越具体越能产生创造性设想。然后,教师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延迟评判、自由畅想、平等参与等原则。(2)脑力震荡。“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阶段,小组主持人要事先准备,要能充分调动大家的思维热情,讨论创作主题或问题。主持人要善于引导大家重构、寻求思维的联结,鼓励参与者在他人的想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构思,引发思维的连锁反应,将意思的设想进行重构,激发产生新的想法。同时,鼓励大家依靠他人的建议,去修改及使用这些建议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一个同学专门做记录,记录者要努力一记录大家提出的观点,对记录的内容不需要文字加工,虽然有些想法看起来非常荒谬或突兀。记录的数量越多越好,想法越多产生高质量设想的可能性越大。
(3)筛选评估。根据一开始设点的目标对各种设想整理分类,进行筛选评估,取其精华,成为下一步创意的基础。在经过第一轮脑力震荡后,会产生许多想法,有的质量高,有的平淡无奇,有的离奇不可能实现,需要按照科学性、艺术性、可行性等原则进行分类评价,最后选出最佳设想。
5.1.2.4头脑风暴法的教学案例(l)课题内容:开发日常用品的50种使用功能,例如雨伞、梳子、回形针。从物品的外形、色彩、功能及质感等几方面出发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然后用抽象或具象的手段表现出来。(2)训练目的: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头脑风暴法来激发创意,衍生出物品的一系列使用功能,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抛开思维定势,想象别人(例如儿童)是如何感知和使用物品。通过头脑风暴法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发展多元概念,例如物品的用途、特性及操作
方法(改变物品大小、比例或其他物理特征),物品或概念的重新组合,使用情况和考虑用户需求等。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连续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灵感,提高其视觉表现力及应变能力。
(3)训练步骤: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头脑风暴法,说明操作规
则,明确议题及目标。然后,将学生分成6-8人一组(共3组),分别为每个小组指定一样物品,如雨伞、梳子、回形针,诱导学生使用头脑风暴法创造出50种使用功能头脑风暴法的初始阶段(以概念的数量为目标),学生分小组讨论,从物品的外形、色彩、功能及质感等几方面出发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进行随意、无目的、无障碍的思考,让思路沿着多条线路呈立体交叉状运行。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应尽可能多地发表设想,有限的时间迫使学生需要快速地捕捉思维闪念,避免犹豫停顿,忘却对批头脑风暴法的发展阶段(以概念的质量为目标),每个小组仔细筛选评估所罗列的设想,删减那些一目了然的惯用想法,选择2至3个具趣味和原创性的设想,然后进行第二次发散,努力拓展内涵。在挖掘概念内涵的过程中,选择具有形象特征的创意点,以图表、涂鸦或草图等表现手段实现概念到形象的转换。表达越新奇,越有创意越好。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汇报,选择他们满意的、有趣的、富有创意或应用价值概念的进行现场演示、角色扮演。5.1.3思维导图 3.1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MindMapplng),又称大脑地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 1970年代初期所创。“思维导图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方法,它可以在发散思考的同时将思维整理得更有序。同时,也是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想法‘画出来’,大量应用于学习和工作中。”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自然、基本、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务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是用全脑思维代替现行的思维技巧。“思维导图就像一幅城市地图一样,它的中心就像城市的中心,代表最重要的思想。从城市中心发散出来的主要街道代表思维过程的主要想法;二级街道或分支街道代表次一级的想法,依此类推。特殊的图像形状代表特别有趣的想法或兴趣”。一幅思维导图绘出一个大的主题或领域的全景图,把大量数据集中一起;使你对行走线路做出计划或选择,让你知道你正往何处去或你去过那里;使你能够看到新的、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途径,从而有助于解决问题;使你乐于看它、读它、思考它并记住它。5.1.3.2思维导图的特点
(1)全脑思维、逻辑架构。思维导图善用左右脑的技能,形成既有概念判断,又有颜色、图像符号表达的思维方法,平衡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发展,形成增进创造力的全脑思维模式。同时,又利用逻辑架构清晰地表达思考中心和发散的逻辑关系。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米哈尔科在他的畅销书《激活创造力》中将思维导图描述为以全脑思维代替线性思维的思维技巧。他指出利用全脑有许多好处,其中包括:“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梳理大脑中零乱的想法,聚焦主题,进一步拓展主题,在孤立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赋予你一幅清晰的思维全景图,使你既可以欣赏到细节,又可以观察到整体,使你所关注的主题形象化,从而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信息空白。允许你进行概念组合和再组合,并鼓励将相关概念进行比较重组,使你越来越接近解决问题的终极答案。思维导图使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你获得相关信息并将短时间记忆转为长时记忆,使你的思维向四而八方发散,从任何角度捕捉新思想”。
(2)思维快速、收放自如。思维导图强调快速思维,思维越快思维组合越积极,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思维高速运转起来,并让思维有序地流淌出来,在思维涌出时敏捷地抓住思维灵感的突然闪现。思维导图方便寻找信息之间的联系点,每一个点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思维点,这些点的连结可以成为大脑的个人数据库。思维导图以收放自如的思维方式,广泛运用在设计创意的发散与聚合上,在设计项目策划、问题解决与分析、发散思考、笔记记录、会议管理等方面均产生令人惊喜的效果。5.1.3.3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应用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记笔记:用于阅读、学习、演讲、研讨会的记录要点(如图5一7);②展示:用于教学、解说、报告书、个人计划等;③复习:用于预备考试、预备演说等需要加深记忆时;④选择:用于个人行动、团体决议、决定先后次序、做出决定。⑤小组耘学习:用于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小组共同创作煮雍翰诗的些智藻式由每个人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框架,然后将每人的思维导图合并讨论,及时加入新观点并对思维导图进行重构和修正,最后重组为全组共同的思维导图。共同思考可以产生更多创意,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的成果。在教学训练中,主张每一位学生都应亲自参与制 作,而且从思维导图绘制的差异中,教师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分析出学生思维倾向上的不同,并根据其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⑥创作:用于写作、学习、设计、制定新计划、寻找创意。首先围绕主题将所有可能的想法都写下来,包括新的想法和不可能发生的想法。再将想法组织合并,重新画出思维导图,但不要将不可能的想法删除,让大脑放松、休息,这时候创意可能产生。最后修改思维导图,将大量的想法联系起来并产生新的想法,而且 核心主题清晰明确。
5.1.3.4思维导图的训练步骤
(l)选择发散主题。在纸中央画出或写出主题,要使用清晰有强烈冲击力的图像或文字。“使用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主题的效果比文字更佳,因为一幅图画抵得上1,000个词汇,它能帮助你运用想象力。图画越有趣,越能使你精神贯注,也越能使大脑兴奋!”围绕中心主题努力寻找所有能发现的设计元素并向周围发散思考;使用跳跃性思维,进行无障碍思考。(2)将中心图像或文字与主要分支链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与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从主题中心向外发散。主要的分支最好维持五到七个,靠近中央的分支较粗,相关的主题可用箭头连结,尽力挖掘设计元素,找出相互关联。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色彩能够给思维导图的绘制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同时,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因为大脑对直线容易产生厌烦,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权一样,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3)使用关键词表达各分支的内容,使思维导图更具灵活性。当使用关键词时,每一个词都更加自由,因此也更有助于新想法的产生。而短语和句子却容易扼杀这种火花。标明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就像有灵活关节的手,而写满短语或句子的思维导图,就像手背固定在僵硬的木板上一样。
(4)进行第二次思维重构,把第一次发散的思维点进行整理,将有创意的点并联,使用想象、联想的方式进行重构。同时,把那些不相关信息与问题的核心点“联姻”,以求激发新的灵感。
(5)将概念进行形象转换,选择有创意的点用图形表达,可用不同颜色、图案、符号表达内容,图像越生动、越活泼愈好,用形象推动思考。
(6)重画思维导图,使思维导图更简洁,有助于长期记忆,同一主题可多画几次,使主题记忆深刻。5.1.3.5思维导图的评估标准
澳大利亚克丁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克里斯汀·荷根女士曾给出一套评价学生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标准:“①内容:广度(所设计理论、概念的范围)一一25分;深度(详细情况)—25分;②所涉及的自我观点—20分;③运用到的思维导图技巧:色彩—10分;符号—10分;箭头—10分。”117]上述评价标准中可以发现,技巧是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三种技巧的功能都是为了美化思维导图。因为导图越清晰、越一个人能够创造和记忆的东西才越多,而杂乱无章的记录是缺少价值和启发的。所以,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怎样理顺他们的记录,如何运用技巧将思维导图变得更加生动。5.1.3.6思维导图的教学案例
(l)课题内容:命题绘制一张思维导图
(2)训练目的: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并独立绘制一张思维导图;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画出自己的思想,诱发无限的创造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视觉日记及创意汇报。
(3)训练步骤:首先,教师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绘制步骤和要求,示范各种类型思维导图案例及思维导图笔记。然后,让学生尝试自主命题绘制思维导图,时间限制为巧分钟。主题概念须画在白纸中央,从主题出发,开辟出若干不同路线,首先把思路
拉开。沿着不同路线开发元素,根据生活经历与尝试,将可能发散的元素沿着路线放射并快速记录下来,进而展开捕捉闪光元素的行动。接下来,4人为一小组集体讨论,及时在导图中添加新的观点,然后利用每轮讨论的间歇期对思维导图进行重构、合并、归类、建立层次和修正。最后,将有新鲜感的元素用图画鲜活起来,形成导图的闪光点,或者将几个有趣的闪光点连接起来,发展成一个创意雏形,继而提炼创意概念及设计。小组集体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一般持续30一45分钟。5.1.4检查表技术检查表技术(cheek一 listTec俪que)也称为提问清单法。“所谓检查表是为了准确的把握创新的目标与方向,既要开拓思路,启发想象力,又要避免泛泛地随意思考而设计的一份系统的问题清单。”奥斯本(A.Eosbom)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检查表,称为“奥斯本6M法则”。奥斯本认为检查表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当学生不能迅速产生多个观念时,检查表技术为学生的思考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4.1.4.1检查表技术包括的主要问题有:
检查表技术能使学生有效运用联想、类比、组合、移植、异质同构、颠倒顺序、大小转化、改型换代等多种思维技巧,突破各种心理定势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而获得解决创新问题的设想和方案。“由于思维惯性和惰性使然,人们很难对同一问题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去思考,检查表技术是一种强制性的思维,它能突破不愿意提问或不善于提问的心理障碍。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提问,尤其是提出有创意的新问题。”114]检查表技术是一种多向性的思维,发散思维以后再进行深思和精思,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规律。5.1.4.2检查表技术教学案例
(l)课题内容:日常生活用品的开发设计
(2)训练目的:运用检查表技术对日常生活用品做多元思维训练,从多个角度诱发 创造性设想;学生学会采用列表的方法对所列问题逐一回答,并用合适的图形表达。(3)训练案例:教师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列问题逐个回答
案例1:你能替换什么?(椅子~带花的椅子)你能组合什么?(椅子+气垫=气垫椅)你能把他重新排列吗?(椅子~带滚轮的椅子)你能增加什么?(椅子一做卧两用式沙发)你能减少或消除什么?(椅子一折叠椅)你能列出椅子的不寻常的用途吗?你能创造什么新方式?坚硬、柔软、安静、吵闹、厚重、有趣、混合、摇晃、扭曲暴露、压缩、等新方式。
案例2:喝水的杯子还能做什么?杯子加杯把就是一个完整的杯子,杯子扩大就是水缸,杯子缩小就是小钥匙链,杯子变一变可以成为马桶,杯子上下连接可以成为,杯子外壁可以画画,杯子碎了的玻璃碎片可以当刀子用,杯底可以当放大镜用,杯子压扁成为装饰品盒,杯子扩大成为花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用检查表技术训练联想出来的,它使学生无论何时都能产生新观念或改良己有的观念。5.1.5属性列举法
属性列举法(AttributeListingTechnique)是由美国克劳福德(RobertCrawford)提出的,用于具体产品的创造和改进,是扩展思路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列举所研究物品的各种属性,然后提出改进属性的方法,使改善的特性随机组合,从而使物品产生新用途。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对问题的所有方面作全面的分析研究。”[’8]属性列举法具体可以分为特征列举法、缺点列举法和希望列举法。在运用该法时,对创意对象的特征分析得越详细越好,并尽量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该方法即适合于个 人使用,也适合于集体使用。5.1.5.1特征列举法
特征列举法就是把产品的基本属性分为名词属性、形容词属性和动词属性,研究如何改变这些属性,设计新产品,从而提高使用价值。
(1)名词属性:整体、部分、材料、制造方法、材料、要素等,看看他们应如何改变才好。(2)形容词属性:体积、颜色、形状,形容词来表现红、绿、轻、重、长、短、高、低、大、小等性质,如何改变才好?(3)动词属性:使用方式、事物的功能,特别是使事物具有存在意义的功能,例如,打开、折叠、弯折等,怎样改变更好?在确定了设计物以后,首先将其依照这三种属性进行了分解归类。以改进水壶为例,名词特性可列出整体(水壶):部分(壶盖、壶身、壶柄、壶口、壶底):材料(铝、铁皮);制造方法(焊接法、冲压法)等,按其形容词特性,可列出事物的体积(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颜色(红的、黄的、蓝的、混合色的);重量(轻的、重的);形状(高的、矮的、圆的、方的)等;按其动词性主要指产品的功能(烧水、倒水、保温)。列举之后分析每个特性的现状和可发展内容,寻求其理想的状态和解决办法,然后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整,列出多个供选择的设计方案,再回到设计属性的分析研究中,以取得最终的设计方案。这样从不同角度把事物分解为系列特征,使问题简单化、具体化、易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有时也可从其它方面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物理特性:如软、硬、导电、轻、重等;结构特性:如固定结构、可变可拆结构、混合结构等;功能特性:如能吃、可玩、还可当礼品等;形态特性:如色、香、味、形方面的特性等;用途特性:事物可以用于哪些方面;使用者特性:可以适合哪些人使用,有何特征;经济性特性:其生产成本、销售价格、使用成本等。” 5.1.5.2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根据“缺点就是问题”的原则而来,通过列举缺点发现问题,并考虑“哪些缺点可以改进”,或运用逆向思维能力反过来思考“是否能利用缺点”,从而创出新产品。例如下表:
5.1.5.3希望列举法
希望列举法就是对所研究的物品提出一系列希望,愈多愈好,愈新奇愈好,经过归纳,找出最优希望点进行创意设计的方法。该法不像缺点列举法那样受原物的束缚,想象的自由空间更大,审美标准高,是一种积极、主动性的创意方法。例如,为了使用方便,钢笔由一用改为两用,既是钢笔又是圆珠笔;由一色改为多色;为适应人体的形态,服装改成可伸缩的;为携带方便,茶杯改成可长可短。5.1.6形态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MorphologicalAnalysis)由美国兹维基(EZ初cky)首创,后由艾伦加以发展,它是一种结构组合或重组方法。“基本思路如下:事物的新颖程度与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成反比,事物(观念、要素)越不相关,创造性程度越高,即容易产生新颖的事物。具体的步骤是:将要解决的课题分解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基本因素,找出实现每个因素功能所要求的技术手段或形态,制作成方格并加以排列组合,以求得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筛选出最优方案。”例如,解决设计新包装问题,首先可以从包装材料、包装的形状和包装的颜色三个因素考虑,而每一因素又分成四个变项,即包装材料:纸、木头、铁、塑料;包装形状:三角形、柱形、方形、圆形;包装颜色:白色、蓝色、红色、灰色。采用图解方式,可以产生64种不同的组合方案以供选择
5.2形象思维训练策略与教学案例
形象思维是凭借对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是将思维视觉化的过程。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形象思维所起的作用在于使表象参与思维过程,使思维活动能够结合以往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新形象,提出新假设。直观表象参与思维过程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在艺术设计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最为活跃,激发学生联想、类比、幻想等,产生创新构思。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5.2.1类比法
“类比思考(AnalogicalThinking)是根据两个对象的相关或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120]通常,我们将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比较,将未知与己知对象比较,往往可以由此物及彼物,得到启发,触类旁通。类比是艺术设计和发明创造的重要策略。把类比法全面、系统地应用在创意和创造过程中的,首推创造学家戈登(w.J.Gordon)创立的“提喻法”(syneetics),也称统摄法、分合法。其后,又有多人对此法进行了革新、发展,提出了几种以“类比”为核心的新方法,列举如下。5.2.1.1直接类比法
“从自然界或者人为成果中直接寻找出与创意对象相类似的东西或事物,进行类比创意就是直接类比(DirectAnalogy)。”1201如鲁班从带齿状草割破手指得到启发而模拟它的特性发明了锯子,今又有人由锯木时锯子发出的音律发明了特殊的乐器—锯琴。最简单的类比是源于两个物体在功能或形状上的相似。如果学生能独立找出两个差异很大的物体之相似性时,就能有效地运用直接类比。通过类比思考,学生能在更复杂的思维水平上 加工设计作品,从而有利于对设计概念的表达和阐释。直接类比法在图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包括:(1)形象与概念的联想:“形象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用形象思维是对组成新形象的元素如点、线、面、体、空间进行联想,对构成形象的长短、位置、速度、节奏等方面进行思考,对形象的组成形式和形象意义的关系进行思考,从而创造新形象。”lv1用形象思考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能够敏捷的发现形象与形象、形象与概念之间的连接点,迅速接通形象与概念相互之间的联想寻找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似,利用概念相似性进行联想,然后再将概念转为形象是概念联想的关键点。此类联想是概念在先,形象在后,是以意找形、以形表意。如年年有余(鱼),寓意吉祥,之所以取鲤鱼形象,是因鲤鱼的鱼鳞像铜钱,取意为财鱼,如将图形扩展为胖娃娃抱财鱼,使“余”的含义更深。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某一事物的感想,首先进入学生脑海的往往是文字概念。概念到形象的联想方式,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概念的发散,使概念与形象之间发生多元联想嫁接,为概念转化成形象提供催化剂,比单纯的形象联想要快速得多。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形象的感悟能力较强,对逻辑思维较弱,辅以概念联想,可以将形象发散与内涵深化引向深入。同构图形:“同构是利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元素,将两个不同的元素与相关的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构图形体现重整体的概念,要求构成体自然又合理,还体现重相互统一的观念,合理地解决物与形之间的对立、矛盾,使之协调、统一。”同构图形本质是突破原有图形的意义,创造出奇特的视觉效果,创造新的意义。它不单使形象个性突出,特征融合,而且使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按一定的内在逻辑构成图形元素替代:“元素的一部分被另一种元素的一部分所替代,形成一种异常组合形式,在视觉形象上赋予独创性的新形象,在意念上赋予深刻的含义。”元素替代这一创造性思维过程中,重点要抓住各元素内在的必然联系,或形似或意通,用新的视觉形象表达创意主题。(4)共生图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象共享于一个空间,同一边缘轮廓,相互依存,构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与元素替代的创意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共生图形是一个主要图形元素派生出其他新的图形元素,所派生出来其他新的元素往往是创意的中心内涵所在,是整个创意的两点。在这一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形象思维很重要,因为创意元素往往来自司空见惯的生活元素,再通过联想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形象化来表现主题。5.2.1.2比拟法
比拟法(PersonalAnalogy)“是一种幽默的创意形式。通过想象、类比、假设等思维方式,些非人类的物象当成具有人类思想情感、语言能力、行为特征的生命在画面上进行变化处理,以人的表情、思想、动态或活动特点作为创意的切入口,把其他事物的形象与人的性格特征有机联系起来,使创意更具人性化,富有亲切感,并利于信息传达。”在图形设计中普遍使用比拟的手法,既能够使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形象,又能使图形更生动,还可以把事物原来的形象变形、重组,超越常规的视觉形象,从而增强设计的视觉吸引力。5.2.1.3象征类比法
象征类比是“一种通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象征符号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的类比方法”。例如,绿色象征环保;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等;中国古代文人以松、竹、梅、荷象征人格;在园林设计中以月牙门象征圆满、金钱,以瓶门象征平安。在创造活动中,象征类比法的运用往往别出心裁。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作便是如此,五个形态欢快的喜人形象,象征着“北京欢迎您”,使抽象的欢迎语形象化。又如,咖啡馆需要幽雅的格调,美术馆要有民族风格,音乐厅要有艺术性,于是通过具体造型、色彩、装饰等来表示这种象征的意义。5.2.1.4提喻法
提喻法(SynecticS)是一种以类比为核心,以小组讨论为形式的创意方法。“实施该法以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为出发点:通过异质同化使新奇的事物变得熟悉(由分而合),或通过同质异化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由合而分)。”其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模糊主题。和头脑风暴法相反,教师开始时并不把研究目标和具体要求全部展开,而是将与设计课题本质相似的问题提出来讨论。第二、类比设想。由于提出的问题十分抽象,学生可以凭想象漫无边际地发言。当随意提出来的想法中有利于接近主题时,教师及时加以归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第三、论证可行。将类比所得到的启示进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具体的实施计划。在新产品的开发和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设计时,戈登分合法对设计思维的提喻效果较为明显。
教学案例:研究改进剪草机的方案,教师可由远及近,先提出“用什么办法可以把一种东西断开?”学生或提出用剪刀、剃刀、砍刀等切断;或用手锯、钢锯、电锯等锯断;或用手或器具拉、拔、扯断等等。之后教师明确宣布主题:研究改进剪草机的方案。通过讨论,学生提出用理发推子的形式,或用旋转刀片的形式产生方案。如果一开始不是用“断开”这一抽象词,而是用“剪开”,那么,人们的思路也许只会局限在刀具上。除使用刀具等物理方法外,还可考虑药物除草剂等化学途径。通过这种抽象的类比的方法所获得的启示往往会使创意领域更为广阔,更有深度。5.2.2强制联想法
强制联想(ForeeConnection)是“与自由联想相对而言的,是对事物有限制的联想,就是迫使人们去联想那些根本联想不到的事物,从而产生思维的大跳跃,产生更多的新奇怪异的设想。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意义相反的两个词语的联想,比如快乐与忧伤、寒冷与炎热、腼腆的英雄、独立的追随者。强制联想包括了广泛的、抽象的含义,适合在各种情景下使用。训练案例1:让学生发挥联想,用铅笔线条表现八组以上的对立关系。例如:酸与甜、苦与乐、美丽与丑陋、浪漫与呆板、平静与狂躁、冰冷与火热等,可以自由变换线条的多少、长短、粗细、虚实、缓急,必要时还可以用橡皮擦出难以表达的意思,但不能画任何实物图画或使用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及对比联想思维能力。选
择运用线条的方式来表现对比感受,是因为线条的语言非常精确、微妙和强大,更加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内心感受,也是设计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
训练案例2:首先,让学生随意列举形容词,例如热情的、悲伤的、高兴的、懒惰的、勇敢的、贪婪的、勤劳的等等,再让学生列举多种物品,例如衣架、牙刷、椅子、蜡烛、等等,最后由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形容词搭配一种物品,以图形的方式形象地表现物品及其功能。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形象思维训练形式,将形容词与事物进行强制联想,往往会构成一些有趣的新混合体,形成惊奇的视觉冲击或新的产品功能。学生常常苦恼于创意枯竭,因为他们往往追求设计的纯粹原创,而忽略了一个新的设计构思可以来源于不同元素的重新组合。采用新的方式组合旧概念的能力也如同灵感一样具有创造性,整个创新的过程经常可以溯源到毫无关联的元素。5.2.3仿生法
法国设计师路易吉·科拉尼(LuigiColani)曾说:“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祖先们就开始学会从动物、植物身上吸收各自不同的长处来创造自己的文明,作为新世纪在日常工作与生活有重要创造意义的艺术设计,同样离不开仿生学的运用。“仿生学(Bionics)是利用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仿生学恰似‘桥梁’连接着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
仿生设计(BionicDesign)则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仿生性思维进行设计可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契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仿生设计正逐渐成为产品设计发展的大方向。5.2.3.1植物类仿生
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中许多造型都是源于对自然形态的模仿,人们耳闻目睹着大自然的植物利用自身的奇异形态展现出非凡的生存本领,自然而然地引发人们的模仿兴趣和想象思维,并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的创造能力进行对自然生物的形态仿生设计5.2.3.2动物类仿生 在自然中,你能够发现许多为设计带来灵感的原始素材:小到蝴蝶翅膀上精美的图案、蜻蜓亭亭玉立的倩影、海螺螺旋纹的结构,大到大象笨拙的体态、狮子飒爽的雄姿、猴子灵动机敏的神情等,均可成为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的原动力。飞机的造型便是源于对飞图5一50仿造昆虫设计的CD架鸟的模仿,潜水艇是模仿游鱼,蛙泳是模仿青蛙。用形态原理进行仿生设计,使产品设计既能体现现代时尚之美,又不乏自然形态的原生之美。仿生不仅在动物的外形上模仿,有时功能上也进行模仿,如蝇眼形照相机、响尾蛇式导弹、起重机的吊爪、电子鼻等等。注重产品设计功能性的仿生,可以从极为普通的生物结构功能上领悟深刻的结构原理,并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形态造型启发,继而对产品进行创造性的开发.5.2.3.3人物类仿生
刘腮在《文心雕龙·淦赋》中提出“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就是要设计师们以“物我教感、心物应合”双向生成的设计理念,将自然形态转化为富有生命力和情趣的设计形式。如模仿人的走路,发明了步行机;模仿人的眼睛,发明了人工眼;模仿人的手指触摸,发明了盲文 5.2.2.4结构仿生
设计中的结构仿生是将自然生物的结构原型转换成独特造型元素,运用创造性思维与巧妙的工艺相结合,再辅以现代的设计理念,使设计既有现代感的原创之美,又不失自然形态结构的原始之美。如悬索桥的结构源于蜘蛛网,钢结构的建筑仿制于蜂巢,建筑中的扇形叶脉拱顶、鸡蛋形的薄壳结构建筑等 5.2.4创造剧
创造剧(CreativeOpera)是利用形体语言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活动。创造剧有利于训练学 生的注意力、感知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幽默感。创造剧与角色扮演有很大不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剧本模仿剧中人的言行举止,而创造剧没有剧本可参照,主要目的是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而不是表演给观众看。与角色扮演一样,创造剧也分成3步:预热、表演、讨论。
(l)预热通常指头脑和身体的预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身体舒展、身心放松;②击打,学生联系击打各种想象的球,如垒球、羽毛球、保龄球等;③散步,学生想象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散步,如穿越森林,在沙漠行走;④成为可以变化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想象变成皮带、冰块,想象皮带拉伸、冰块融化。
(2)创造剧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形体活动、感官活动、哑剧、讲故事。形体活动是帮助学生控制身体,让他们意识到肢体是如何活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木偶戏,学生扮演身体各部分都被绳子连起来的木偶;②想象的拔河比赛,把学生分成两组,假想有条绳子在中央,进行拔河比赛;③模仿动物行为;④人体机器,要求学生共同扮演一部机器,有的模仿声音,有的模仿动作。要求所扮演的机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部分都能协调。感官活动是训练学生感觉器官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去吃假想的食物,听假想的声音,或者触摸物品。蒙眼训练和哑剧就是典型的感官训练。
(3)创造剧的第三步是讨论,表演结束后,学生相互讨论如何表演的,有何感想,有哪些地方成功,又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对角色设计、脚本创作及产品设计有何启发?创造剧能为班级讨论、艺术表演、角色设计等提供素材,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5.2.5形象思维训练教学案例
(1)课题内容:点的联想、圆的联想、三角形的联想
(2)训练目的:通过对点、圆形、三角形的类比联想,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在思维中不断扩大对点、圆形、三角形的相似物的发散,激活学生形象转换能力。
(3)训练步骤:让学生在5分钟内迅速说出具有点、圆形、三角形的特征或者有关的物体,在训练中要注意拓展思维的宽度和训练形象转换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如在功能、原因、结果、时间、形意等方面对图形进行思考。只有找出图形之间的连接点才能发现物体之间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链接。在训练时要营造热烈的课题气氛,可以做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激励学生快速形象联想,冲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发现不常见的点、圆形和三角形。此类训练评判标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出的例子有多少,以思维跨度大、举例新颖形象为佳。最后,对点、圆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变化进行归纳总结。以上学生做的关于点、三角和圆的循环联想,在此中间,思维发散走了一个轮回,使思维转换成为更多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可以激活更多的灵感。
5.3横向思维训练策略与教学案例
垂直思维(Vertical Thinking)从单一的概念出发,并沿着这个概念一直推进,直到找出最佳的方案。但万一作为起点的概念选择错误,就像是挖一口水井,挖了很深仍不出水,怎么办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放弃太可惜了,于是继续把这口井挖地更深更大,还不断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这就是典型的垂直思维。同样是“挖井”,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则要求我们首先确定井的正确位置,一旦发现位置错了不出水时,应该果断放弃,另寻新址,不可贪恋那口尽管已经挖了半截、但位置错误的枯井 “利用横向思维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特点是:①主要考虑事物多样的可能性,而不过多地考虑事物的确定性;②关心的不是怎样在旧的观点上修修补补,而是注意如何提出新的观点;③不是一味追求正确性,而是着重追求它的丰富性;④不拒绝各种机会,尽可能去创造和利用机会。”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横向思维训练方法。5.3.1创造性停顿
停顿(Pause)能促使思考者关注忽略的观点,从而产生新的观点。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随机停顿,要求学生思考:这里还存在可能性吗?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吗?这里可能产生一个新的创意。“创造性停顿并不是挖空心思想新奇的答案,停顿的意义在于关注某件事物,并且在脑海中记住这是值得关注的事情。”如一条小溪暂时堵塞了,水流会迅速找到新的流通渠道。有时候,对快速的思维过程作一个简单的停顿,你就会对停顿点给予更多的关注,会重启新的思考领域。如果你在吃东西的时候停下来,你就会尽尝事物的美味。如果你在道路的交叉处停下来,你会仔细阅读到道路牌。教学中,停顿时间不宜太长(个人只需要20一30秒钟,小组大概只需要2分钟),然后让学生继续原来的思考进程,并非要求学生立刻得出思考结果。事实上,每次停顿中最好不要刻意去努力寻找结果,因为这样做会使学生将停顿变成一种负担,而后就不太愿意进行创造性停顿了。停顿应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态度的一种方式,是把创造性思维转变成习惯的一种方式。5.3.2激发
美国著名的创新思维大师爱德华·德·波诺(E.D.Bono)在1968年发明了单词“PO”(激发),“它由以下词语派生而来,包括假设hypothesiS、推测Suppose、可能possible和诗歌Poetry。“Po’’一词意味着:接下来的所说的,是一种激发思想的诱因。字母P和O可看作“激发新思想的操作”(ProvocativeOperation),通过激发可以在提出某个想法后,再来寻找它的理由,意味着有意识地打破逻辑,从而产生创意 “摆脱方法是创造性激发中比较简单和直接的方法,从那些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中逃脱出来。例如:我们想所当然地认为服务员应该很有礼貌(并不总是这样)。这个激发促使我们想到了让一个服务员充当演员的主意。菜单提供了服务员可以扮演的角色:好斗的、幽默的、馅媚的等等,顾客可以选择想要的任何角色。”]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汽车的轮胎是圆形的。例如可变的几何体或充气量可变的轮胎,采用片段轮胎,这激发产生了轮胎的多种解决胀裂或被刺穿的问题教学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记录在纸条上,并把纸条放进一个袋子。学生从袋中随意抽取一张纸条,把纸条上的内容作为一个要摆脱的事物。它对于摆脱学生习惯性思维非常有用。激发的目的似乎为了得到一个从前没有过的主意,而不是强化己有的注意。有意识地创造“踏脚石”激发的四个方法(l)反向思考,例如:当来电话的时候,电话铃就会响。PO,电话铃一直响,只有在电话来的时候才不响。这激发了在电话上安装红色小灯表示电话正运行的想法,还有把电话与电视连接起来,当有电话时,电视就突然没有声音了,于是可以知道有电话。(2)夸张,例如:PO,警察有六只眼睛。激发了让市民担当警察耳目的建议。PO,只需要一滴液体状的牙膏。一滴牙膏可以使人想到在事物上面放一滴什么东西,从而在事物被咀嚼的时候发挥清洁功能。(3)扭曲,例如:PO,你在死亡之前先死亡。这是导致保险公司退出“生命受益险”的激发。(4)异想天开,例如:PO,无线电波击落飞机。这个念头很荒唐,但却由此产生用无线电波侦查飞机的想法,这就是雷达概念产生的由来。5.3.3随意输入
“使用该策略要求找出研究对象和一个随机选择的词语的关系,从而促使个体运用这个输入点从更新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随机输入策略(RandomInput)可以在学生没有主意,不知从何入手或是寻求额外的主意的时候使用。随机输入的实际方法有很多,例如你闭上眼睛把手指指向一张报纸或一本书,选取离手指最近的一个单词作为进入点。又如,需要采用新颖的方法研究“香烟”,就可以采用随机输入的方法。翻开词典,随便选一页(比如第18页),再随便选一个词(比如第2个词)。如果所选的词不是名词,就继续往下寻找,直到选出名词。因为名词更容易进行横向思维。假设在字典里找到的词是“交通指示灯,香烟P0交通指示灯”。在几秒钟内,这使我们想到在烟嘴不远的地方印上红色带。这个红色带作为“危险区域”的警告,如果吸烟没有超过红色带的话,那么你的吸烟就是安全的(因为香烟最后一部分是更加有害的)。假设在字典里找到的词是“花,香烟P0花”。这个激发使人想到一个非同寻常的注意,即把花的种子放到香烟的过滤嘴中,当香烟被扔到花园或公园里的时候,花种就会从过滤嘴中长出花朵来。如果我们只选择某种特定的花朵,那这还可以变成某种香烟的广告。需要指出,随意输入技巧不仅仅限于随意输入词汇。教师还可以随意输入图画或是实际的物品,然后把它作为一种激发。随意输入策略还可以包括去参观其他领域的展览,阅读其他领域的报章杂志,或者与他人谈论其他的领域。5.3.4六顶思考帽
“六顶思考帽”(SixThinkingHats)是爱德华·德·波诺开发的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目的在于要改变人们过去被“争论”和“批判”的习惯所支配的思考行为,解放讨论者的心思,使这些心思以更富有建设性和更强有力的方法操作。六顶帽子代表着六种不同方式的思考,每一个帽子都有一种特定的颜色,每顶帽子的颜色均与它的职能和作用密切相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使用蓝色思考帽,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使用白色思考帽收集信息,使用绿色思考帽帮助发现可能的解决途径,使用黄色思考帽从可能的途径中找出最好的办法,接着使用黑色思考帽找出缺点和不足。最后,再使用红色思考帽评估选择的最好办法。思考帽策略的关键是有目的地改变思考的角度。要求思考者更加有效地集中思维每一方面。这样,“六顶思维帽”把思维分成思考者就可以分别地处理、逻辑、信息、希望和创造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更加周密地解决问题。其次,“六顶思考帽允许转换思维。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否定,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被要求摘下思考帽,某个人被要求戴上黄色,这就是直接要求他进行肯定。思维帽从来不威胁到任何人的自我或者个性,而是通过角色扮演,进入一场游戏,帽子在这里变成了教导思维的一种捷径。”想法、建议和假设是什么? 5.3.5横向思维训练教学案例(l)课题内容:多元化的解决方案(2)训练目的: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各种横向思维策略,创造非同寻常的解决方案;同时,学生应懂得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和链接往往能导向奇妙的创意。(3)训练步骤: 首先,教师通过实例介绍横向思维的各种策略以及策略的应用技巧。
训练题目1:“司马光砸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小司马光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地捡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溺水的小伙伴。这也许是当时拯救小伙伴的最快、最好的办法。教师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水缸不是陶的,而是铁的,应该怎样救溺水的小伙伴呢?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出5种新的解决办法,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训练题目2:你的邻居饲养了一群鸡,有一天,邻居家的篱笆栅栏破了个洞,至此开始鸡群就经常跑到你家后院的花园肆意排放粪便并啄食你那美丽的花草。你己经多次请求邻居把栅栏修好,但他却置之不理。在没有邻居配合的情况下,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以下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多元化解决方案: 常见解决方案:①帮邻居把栅栏修理好;②自己修筑一个栅栏;③养条狗;④堵住洞;⑤搬走花园里的花草;⑥搬家;⑦报警;⑧把鸡杀了。
创新解决方案:①在破了洞的栅栏前面挖个小水坑;②在洞的前面竖立“禁止鸡群入内”的牌子;③种植鸡群不喜欢吃的花草;④抓住跑进花园的鸡,卖掉它;⑤自己也饲养一群鸡;⑥娶了邻居家的女儿;⑦在花园里开一间烤鸡店;⑧把鸡藏起来,等到产鸡蛋后才还回去;⑨把鸡蛋放在花园里,待邻居也刚好在后院时,假装在找鸡蛋。结束语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阶段大力倡导的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突破单纯技艺传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以培养创造型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学校教育中又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主要手段。本文全面、深入地将创造性思维理论与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系统地归纳了一套在课堂教学中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思维开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该些模式和策略经过理论及实践两个环节的反复验证,初步显示出其正确性及有效性,当然,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学基本理论相融通的问题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非短篇论文所能涵盖。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仍继续将这个课题延续下去。创造是艺术设计的宗旨,艺术设计教育的真正意义即在于培养创新人才,教学的重点应从经验和技艺的传授转移到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课程学习本身而是为了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设计出充满创意的作品,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成果。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详尽地讲解设计的原则和理论,更重要的就是将创造性思维开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融入到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面对时代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更加开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应从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高度来进行全面地考虑和决策。作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高等院校,要肩负起社会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学生进入广阔的创作空间创设更好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美1罗伯特·J.斯滕伯格.创造力手册.施建农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谢婉蓉.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口].张爱华.全脑开发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研究,1999(8).[4].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5].徐振寰.潜能与创造力的开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6」.陈明.艺术创新思维概论.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7].谷彦彬.设计思维与造型.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8].赵家骥.创造教育论纲.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9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01.唐松林.论创造性教学模式.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2月,第28卷(第1期).【川.张庆林.杨东.论策略性知识向思维能力转换的机制与措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月,第29卷(第2期).[12].AlexFung,AlieeLo&MamataN.Rao,CreativeTools,TheHongKongPolyteehnie University,HongKong,2005 【13].唐朝晖.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 文.2006.[l41.陆小彪.设计思维.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5].1英]托尼·布赞.思维导图.张鼎昆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6].「英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一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周作宇等译.北京: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7〕.周宪.艺术创造力的心理学探索.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18].朱钟炎.范乐明.贺星临.设计创意发想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9].何丽华.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与科学方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2.[201.姚凤云.创造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伍斌.设计思维与创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2].梁良良.创造性思维训练.北京:新世界.2006.[23].「英]爱德华·D·波诺.水平思考.冯杨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DeBono,Edward,SeriousCreativity,HarperCollinsPublishers,London,1992 [英』爱德华·D·波诺.超级思考帽.陈荣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6].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7].「美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梅琼译.中信出版社.2007.[28].TOnyBllz斑1俪thBarryBuZall,TheMindMaPBook,BBC认 /Orld初deLin五ted,London,1993 [29].OsbomA.F.,APpliedlmagination:PrinciPlesandProeeduresofCreativeproblemSolving,CharlesSeribner’ 5Sons,NewYOrk,1979 [30].伍立峰.设计思维实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31].吴学夫.设计思维训练(以艺术的方法解决设计创意问题).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5.[32].周志禹.拓展思维(中央美术学院思维训练课程教学).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33].CroPleyA.J.,CreativityinEdueationandLe姗ing,KoganPage,2001
第四篇:创造性思维事例
《创造学》
题目自拟,上交一份有创新创造的材料。
材料形式多样:书画,电子,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均可。
(1)(2)(3)(4)(5)(6)
提出一个或几个有创造性的摄像。(新思想 新工艺 新技术 新事物 新发明 新产品)列举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 结合自己的专业交一份有创造。创新的材料 创业计划书 某产品的营销策划
写一篇论文 1.大学生创造力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2.浅谈如何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
3.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方法
4.浅谈创造性课堂教学方法
5.创造学在XXX专业中的应用
我的创造学作业:
(2)列举发散思维 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事例
创造学思维事例
商学院 11国贸二班 张甜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和创新的心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创造心理学和创造工程。1930年代 起源于 美国,80年代由许立言从 日本 引进中国。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一种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想象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除此之外,还包括扩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联想思维。
1.抽象思维: 亦称逻辑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举例来说,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里,三维空间可以说成是二维空间之外确定一个点,将所有二维空间映射连接到这个点而形成的心空间。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的。而科学家们认为存在第四维空间,原理也和三维空间的形成类似。根据这种思想你所能理解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抽象思维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且来看一个数学老师是如何和学生玩语文的 “佳妮,你用笑组个成语看看?”
“嗯,大笑不已!”
“嗯,很好!”
过了一会儿,小孩跑过来和我说:“王老师,大笑不已,我想到了大小不一!”
“哦,很好,你启发了王老师,那王老师还想到了另外一个——大同小异。”
“啊,这也可以啊,那我也再想想,自作自受,自以为是,自身自灭!”
“你把王老师彻底弄晕了,哈哈!”
其实,这段对话中如果说背后的思维的话,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具有,非逻辑性,它不像抽象(逻辑)思维那样,对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线性地进行,而是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 握住问题
3.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青年数学家阿普顿,刚到爱迪生的研究所工作时,爱迪生想考考他的能力,于是给了他一只实验用的灯泡,叫他计算灯泡的容积。一个小时过去了,爱迪生回来检查,发现阿普顿仍然忙着测量和计算。爱迪生说:“要是我,就往灯泡里灌水,将水倒入量杯,就知道灯泡的容积了。”毫无疑问,身为数学家的阿普顿,他的计算才能及逻辑思维能力是令人钦佩的,然而,这个问题表明,他所缺少的恰恰是象爱迪生那样的直觉思维能力。
4、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
5、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有一个古老的智力题:“树上有10只鸟,打死1只,还有几只?”最笨的回答是:“打死1只,还有9只。”最聪明的,也是被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打死1只,就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它们都被吓跑了。”在一次教学实践中,我还听到学生们说出了下面一些答案:
1、还有1只死鸟挂在树上;
2、还有9只,因为是用无声手枪击中的;
3、还有2只,树上鸟窝里有2只不会飞的雏鸟;
4、还有9只,在风雨交加的天气,枪声被掩盖了;
5、还有1只,这只鸟是聋子;
6、还有10只,因为它们受伤飞不起来了;
6:收敛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1875春天的一个周末,亚默尔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看来并不重要的消息,却引起了他的注意。消息报道了墨西哥的一处牲畜病例,而那种并例好像是由一种瘟疫引起的。当时亚默尔已经开始经营肉类生意。他的目光停留在那条消息上,脑子在飞快地运转着。亚默尔想,要是墨西哥真的发生家畜瘟疫,美国邻近的两个州---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势必将受到感染。而这两个州是美国肉类食品的供应中心,一旦发生瘟疫,整个美国的肉类供应必将严重短缺。于是集中了全部能够动用的资金在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抢购了大批的肉用牛和生猪,把它们运到美国东部.不久瘟疫在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传播开来,美国政府严厉禁止这两个州的一切肉类食品外运,市场上肉类食品紧缺,价格猛涨。而备货充足的亚默尔在短短几个月,就赚了600万美元。
7、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
一分为
二、合二为一,只不过是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8、逆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9、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
运用联想,把两个词意较远的词语联系起来,仿照事例,写出你的联想思路 示例 桃园→学生 思路 桃园→硕果→成果(桃李)→学生 木头→足球 河→项链 树→电话 写出联想思路。这就是一种联想思维的训练方法。
第五篇:创造性思维说课稿
创造性思维说课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上的是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创造性思维及特点
2.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了解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并从中总结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4.学会运用头脑风暴法训练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它的特点。
2、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1.从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中总结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发创造性思维。
学情
作为一名中专生学生,年龄在17至19岁左右。青春朝气,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学习好本章内容是在他们能力和基础之内的。
至于同学们对本章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浓的。
说教法
这章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中的讲解法。讲解法是传授理性知识的方法,常常结合逻辑方法、直观方法及谈话法等,对阐释原理、分析成因、解释规律、推导结论等的教学有重要作用。“创造性思维”这章内容的理论性很强,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理论概念、原理规律,这都需要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同学们进行分析和解释。
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能更加形象地向同学们说明教材内容。
说学法
般来说,学生的学法就是:预习—听课—复习,我们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看相关的中外名著、上网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教学步调,提高自己。板书
创造力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特点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
答谢词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在我的教学理念下,我坚信我所教出的学生一定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定会更有智慧,人格更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