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的优美与壮美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牧歌》、《国际歌》和乐曲《月光奏鸣曲》等,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的优美与壮美。
2、能从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3、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对具有优美和壮美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进行讨论、分析。
二、教学重点
区分歌曲《牧歌》、《国际歌》所表达的音乐的美的异同。
三、教学难点
对歌曲《牧歌》、《国际歌》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分析。
四、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电脑、摄影仪、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个音乐片段,有雄壮辉煌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有悲痛欲绝的《江河水》、还有宁静忧伤的《神秘园》,不难发现音乐的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我们还分析不定期,音乐的主要牲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人的情感态度是很复杂的,同样,音乐所能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美学,我们把音乐的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戏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音乐的优美和壮美。
(二)新课导入
师:我这里有几幅图片,我想请问大家这些图片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地方? 师:很好,不难发现这里是内蒙古大草原,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你学过或知道的诗句或歌曲来描述一下这种景色?
1、学生发言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牧勒歌》“敕勒川,门山下,天似穹弩,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还有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等等,这些优美的诗句和歌曲都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迷人景象,我还想问问大家,你们知不知道,草原上的人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师:是的,放牧。那么,下面我要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想想在这样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放牧的场景,先别急着说,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想象来欣赏一首无伴奏合唱《牧歌》。
(三)欣赏体验
1、第一次欣赏
师:同学们刚刚欣赏了一次,有谁能告诉我,你认为这首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发言,教师综合
2、第二次欣赏
师:下面我请大家再来欣赏一次,这次听完了回答我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的情绪怎样?第二,作者是怎样表现的。(提示,可以从旋律、节奏、速度三个方面来分析)。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综合
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抒情,宽广悠远,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描绘了在广阔无垠的草地上,牧民放牧的场景,展示了草原辽阔,美丽的景象,生动的表达了草原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
3、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看图片)
(四)欣赏体验
(二)师:刚刚我们欣赏了优美的合唱曲《牧歌》,下面我们来欣赏另一首作品,波兰音乐家肖邦的钢琴曲《夜曲》,听完后告诉我,这描述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师:不难发现,这首作品同样是优美抒情的,表现一种宁静祥和的月夜。小结:优美是音乐美中最带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节拍形式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牲。我们所听过的优美的音乐作品很多,上节课还听过一首芭达捷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祷》,开始我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以及现在流行乐坛上许多优秀的轻音乐作品等,都属于优美的范畴。
(五)欣赏体验
(三)师:(播放图片)1871年3月18日,法国马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所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历史上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虽然最后还是被反动统治血腥镇压了,但巴黎公社起义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总演习,为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由法国工人阶级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首战歌——《国际歌》。
(1)第一次欣赏
思考: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联想,你大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或场景?它引发了你怎样的的情绪?
学生思考、发言
师:你好,这说明我们已经感受到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情绪,现在就让我们来细致的分析一下这首歌曲。先请大家根据歌词内容给歌曲分级,然后比较每段音乐情绪和内容的异同。
学生发言
师:很好,那么请大家再欣赏一次,这次听完后回答我另一个问题:这首歌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
(提示:可以从旋律、节奏、速度、演唱等方面来分析)(2)第二次欣赏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师:大家说得很好,这首歌曲为带副歌的二段体结构,进行曲速度,大调式。歌曲比第一段分为两个部分,有一段节奏宽广豪放,曲调庄严雄伟,就如战斗的号角,鼓动千万觉醒的奴隶奔上战场,冲锋陷阱,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战斗,为真理而斗争。后一小段开始演唱者的声音开始较弱,随着音调的升高而逐渐变得炽热高昂,充满豪情壮志,副歌部分两句相同的歌词。背着音调越来越激昂,气势越来越磅礴,把“特殊的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用全曲的最高音将歌曲进行到曲终,使歌曲在气势宏大的高潮中结束,预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3)活动
随着《国际歌》的音调,轻声哼唱第一段,感受它的壮美。
小结: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国际歌》,它所表现出来的音的美与我们开始听到的《牧歌》是不同的,或者说是相对应的,属于壮美的范畴,我们从前也听到过很多这种美型的歌曲。比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很多大家会唱的《一二三四》等,它们都属于壮美的范畴。
(六)对比
师:今天我们听了几首歌曲,分别表现了音乐的优美和壮美,这里有一个表格,把它们的主要特征展示给大家,方便大家理解(播放图片)
(七)总结
师:今天我们着重欣赏了两首歌曲,虽然它们的演唱形式都是合唱,但是表现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牧歌》表现的是音乐的优美,而《国际歌》表现的却是音乐的雄壮之美。这两种美都从不同的方面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音乐的丰富多彩。
第二篇:音乐的美 优美与壮美
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 优美与壮美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到各种音乐美是依靠各种音乐要素来实现的。2.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 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3.能理解优美与壮美既是比较而存在的又是对立互补的。4.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相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教学方法:
比较、听辨法:对比听赏带有优美和壮美色彩音乐的各种要素(速度、力度、调性、和声、音色、旋律等)。
实践法:全体学生演唱《雪绒花》进行所谓的再度创作,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体会优美壮美的区别。教学内容:
“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根据高中音乐课标的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结合音乐作品的体验,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音乐美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由于声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认为,音乐美的范畴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一般美学的范畴密切相关的,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因此,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认识,实际可以说就是了解、认识一般美学的范畴在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我们认为这一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涵盖力的美的范畴,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介绍,也主要是以这几个范畴为基础的,不过是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在审美范畴中,人们通常将优美称之为“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秀美”等,它是与崇高相对应的最常见的美学范畴。在音乐美学中,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结构形式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优美与音乐的抒情性密切相关。这种抒情性介于欢乐性与悲剧性之间,具有广阔的容量,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大量的抒情音乐中,真正具有优美品位的音乐只是一部分。只有那些具有真挚动人的情感表现,具有精美的艺术性的音乐,才属于优美的范畴。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称雄壮美。虽然在一般美学中并未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然而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壮美却是不可忽视的、普遍的基本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的阴柔美与阳刚美,与我们这里所讲的优美与壮美有类似之处。优美以温柔、平和、纯净、细腻为特征,而壮美则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人类有史以来,就在为追求自身、群体与社会的解放与发展不断地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共通的精神。在各种姊妹艺术中,音乐拥有特别有力的手段: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整齐有序的形式,用来表现人的这种意志和精神。进行曲与军歌可以说是壮美的典型表现。著名的《马赛曲》、《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虽然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抒情的意味,然而从它们所表现的情感性质与音乐特征来看,其基本的美学范畴却是壮美。现实的壮美往往是在群众性的集体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反映到音乐中也更多地表现在群众性的集体歌唱和各种形式的乐队合奏中。当然,音乐的壮美也不仅仅表现在群体性的歌唱与演奏中,决定性的因素还在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的品位。例如,前苏联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谱写的《共青团员之歌》,虽是一首抒怀的作品,但是这首歌曲壮烈豪迈的气概,以及与之相配合的铿锵有力的节奏所构成的动人旋律,都充分表现出壮美的品位。还有许多壮美的音乐节奏活泼、旋律跳宕、速度偏快,带有明朗、乐观的情调,如中国的《骑兵进行曲》等。
本课以音乐审美范畴中的优美与壮美为切入点,通过聆听内蒙古民歌《牧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亮剑》主题曲、《英雄》主题、《在灿烂阳光下》、《海上钢琴师playing love》主题、比尔·狄盖特的《国际歌》和威尔第的《大进行曲》等歌(乐)曲以及用不同情绪亲身体验演唱《雪绒花》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分析各种音乐要素为基础探究优美与壮美各自的特点,感受乐(歌)曲中优、壮美的色彩,继而一起归纳、总结优美壮美的相同与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程度各不相同的学生进行音乐要素的感受。
2、运用不同情绪音色演唱《雪绒花》
思路说明:
1、美学是建立在大量实践、亲身体验基础之上的理论学科,现阶段要讲好此类课我个人人为必须以音乐要素中旋律为媒介才能深入探讨下去。
2、视听结合,借助大家比较熟悉的影视音乐进行教学。
3、重感受、轻背景知识介绍,音乐要素分析与情感体验并举。
4、课本知识前后联系,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要素分析)→情感→美的分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
1、观察图片体会内涵,思考图中景色带给观察者的感受。长城:在崇山峻岭间,如东方巨龙一般,气势雄伟令人激动。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细腻婉约,使人觉着无比温馨。维纳斯:阴柔之美,丰满之美,表现出一种宁静 掷铁饼者:刚健之美,力量之美,表现出一种动感 长城与苏州园林景色的对比,维纳斯与掷铁饼者雕塑的对比
2、请学生联想能够描绘以上形象的音乐
长城:大力度,长线条,较为整齐节奏、相对宽广的音乐 苏州园林:带有流畅、耐听、平静旋律,整体抒情色彩的音乐 维纳斯:力度小些,轻音乐,如班德瑞风格的音乐 掷铁饼者:力度大,最好选用铜管乐器,以突出力量
3、聆听《英雄》中闯秦宫一段把长城的壮观、掷铁饼者的力量与音乐结合起来。
4、聆听超级女声版《彩云追月》
说明:学生对社会中热点的事务较敏感对音乐更是如此,本人选用2005年火爆 一时的超级女声比赛中歌曲的《彩云追月》就是想引起学生的注意拉近师生距离,以便接下来的教学能够比较顺畅。
二、优美与壮美(对比听赏探究式学习)
根据学生的反应因势利导引出本课内容――优美与壮美
1、学生讨论何为优美,何为壮美。
2、学生讨论音乐如何表现优美壮美的色彩。 听赏民乐版《彩云追月》,加深印象。
分析其音乐要素。速度平缓,力度变化较小,属于传统和声范畴的和声效果,带给人平缓轻松的感受。
学生可以随音乐进行探戈节奏拍击,体会用何种力度表现比较合适。
3、听赏几段音乐并分析属于哪一种美学范畴(与学生一起讨论)壮美
《在灿烂阳光下》 《激情燃烧的岁月》 《亮剑》 《大进行曲》 优美
《夜曲》 《牧歌》 《天鹅》 《月光》 《彩云追月》
注:分析的依据就是感受到的各种音乐要素。
《天鹅》:分解和弦支撑清晰的旋律,慢速舒缓,大调色彩,沁人心脾的感觉。
《月光》奏鸣曲慢乐章:分解和弦支撑清晰的旋律,此时的分解和弦表现为三连音形式,小调色彩同样是抒情音乐但调性改变效果会产生巨大区别。《牧歌》:同《天鹅》
《亮剑》:嘹亮充满力度的铜管音色,激动人心的混声合唱,辅以画面、歌词那样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深入人心。
《在灿烂阳光下》:嘹亮充满力度的铜管音色,激动人心的混声合唱,同时又有温馨宁静的一段。师总结:
优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壮美: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
4、对比欣赏
1900《playing love》a《playing love》主题b乐队全奏段落(带有铜管音色)
《英雄》a《英雄》主题b《闯秦宫》 注:
运用cooledit软件把旋律相同的美感色彩不同的音乐段落表现出来,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5、一部作品中不同段落的不同美学感受 《在灿烂阳光下》 《激情燃烧的岁月》
6、学生练习演唱《雪绒花》,亲身体验美感变化
请学生跟着不同版本的音响演唱体会,体验讨论情感色彩的变化会影响美感色彩。
a原版,带有悲壮色彩。(师介绍简要电影内容)b轻音乐版,优美色彩 c王刚成方圆版,优美色彩
总结:音色、表演主体情绪的变化带来美的变化。两种美的对比告诉我们具有强烈对比的音乐也就是具有极强内在张力的音乐才是能够久听不厌的音乐。
在音乐美学中,优美是音乐美中最有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结构形式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称雄壮美。虽然在一般美学中并未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然而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壮美却是不可忽视的、普遍的基本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的阴柔美与阳刚美,与我们这里所讲的优美与壮美有类似之处。人类有史以来,就在为追求自身、群体与社会的解放与发展不断地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共通的精神。在各种姊妹艺术中,音乐拥有特别有力的手段: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整齐有序的形式,用来表现人的这种意志和精神。资料:美学 aesthetics
源于希腊文,原义指感官所感知的。德国美学家 A.G.鲍姆嘉通(1714~1762)的专著《美学》认为,相对于研究知性认识的逻辑,应有专门研究感性认识即审美的科学。此后,美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尚无公认的定义。最常见的说法是,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具体观察美学的对象、范围和问题,美学大体不外下列 3个方面 :关于美和艺术的哲学探讨、关于艺术批评艺术理论一般原则的社会学探讨和关于审美与艺术经验的心理学探讨。①美的哲学。研究、探讨在历史上和逻辑上经常构成美学的基础部分。它包括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自然美的本质、真善美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辨或分析。所有这些,都可以说属于哲学的美学。这种美学经常作为某种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的分支或组成部分。此外,对古往今来颇为繁多的有关美的哲学理论作最一般的概括,则大体可以分为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 3种。②艺术科学。美学的第二个方面是有关艺术原理的一般研究。西方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起,中国至迟从《乐记》开始,对戏剧、音乐乃至对整个艺术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持久影响。此后有更为多样和更为系统的有关艺术原理的学说和著作。③审美心理学。美学以其研究艺术和日常经验中的审美特征而日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对审美经验的心理学研究称为审美心理学或称文艺心理学。① 优美与壮美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优美与壮美虽是两个对立的美学范畴,但二者之间并非毫无关系。它们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正像崇高是在与它相比的事物中显示出来一样。泰山的壮美,庐山的秀美,是在山与山的比较中来看的。一般说来,优美与壮美是就同类事物而言的。小山与大树相比,小山比大树大的多,但人们往往认为大树壮美,小山优美,这是因为人们是将小山与大山相比,大树与小树相比。如果是种类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往往没有可比性,这样就难以给优美和壮美定性。壮美与优美,往往具有相互渗透性。
换句话说,有些壮美的事物中有优美的成分,有些优美的对象中又有壮美的因素。
壮美与优美相互渗透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传统思想。魏禧强调文章可分为壮美与柔美,二者可以有偏重,但不可以有偏废。
刘熙载直接强调壮美与优美的不可分割性,主张二者应该互相渗透,统一在一件艺术作品之中。“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文,经纬天地者也,其道帷阴阳刚柔可以该之。”(《艺概·经文概》)“书要备阴阳二气”,“书,阴阳刚柔不可偏陂”。(《艺概·书概》)“词,淡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艺概·词曲概》)这些话都强调了壮美与优美的统一。在自然美中,壮美与优美也是互相渗透的。
例如,庐山的基本格调是秀美,属于优美范畴。但李白《望庐山瀑布》所描写的景色却是雄伟壮观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优美与壮美不仅相比较而存在,而且在整体格调的规定下,能够融合渗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壮美和优美,在一定条件下,有时还可以互相转化,即使同一观赏对象,由于观赏主体视角和心态的不同,或者某些外在因素的作用,时而显得优美,时而显得壮美。天空中的火烧云,时而若万马奔腾,声势浩大,雄奇壮阔,蔚为大观;时而若仙女起舞,千般秀丽,仪态万方,妩媚动人。同一个洞庭湖,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分别显现出两种风格不同的美。“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何等壮丽的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凤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这种凄惨恐怖的景象,则令人“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若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则是一派优美恬静的水上风光。
不管从形式、内容看,还是从审美效果看,壮美与优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且还能相互渗透转化。
作为美的单纯肯定的表现形态,二者都排除了丑的因素,能够直接引发审美主体的情感愉悦。
基于此,我们才能对纷纭复杂的美学现象给予科学的说明,从而帮助审美欣赏者正确体味和区分不同范畴美的意蕴和情趣。②壮美与优美对立互补。
优美与壮美不仅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而且是可以对立互补的。从客观形态看,由于优美与壮美的同时并存,各有千秋,才构成了美的世界的丰富性。优美与壮美相生相济、对立互补,使美的世界显得多姿多彩,多情多味。
只有优美或者只有壮美,都会使美的世界变得单调乏味。首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雄伟壮观,给人一种壮美感。倘若北京城的建筑物都和人民大会堂一样高,一般大,一个模式,一种风格,那北京又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对人还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吗? 从审美需要看,由于壮美和优美的同时存在,才能满足审美主体审美要求的多样性。
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有着各不相同的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有人喜欢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人喜欢九曲回肠的小溪;有人喜欢娇杨弱柳的轻柔,有人喜欢苍松翠柏的刚毅;有人喜欢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有人喜欢秀丽典雅的温馨氛围。具有不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满足着不同审美主体不同的审美需要。
即使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也有不同的动机和心境,同样需要不同的美。心潮澎湃时,欲歌“大江东去”;悠闲自得时,欲咏“晓凤残月”。
一个人如果天天高歌“大江东去”,或者时时低吟“晓风残月”,似乎都很乏味。
无论是就审美对象的客观表现形态来看,还是就审美主体的主观审美需要而言,优美与壮美对立互补,相实相生的审美效果,是孤立状态下的优美或壮美所不能比拟的。
第三篇:《优美与壮美》说课稿
《优美与壮美》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题目是《优美与壮美》中的优美部分。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优美与壮美》,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三个乐曲,《牧歌》、《月光奏鸣曲》、《夜曲》(《彩云追月》课后留给学生分析了解)来理解和归纳优美的特点和内涵。这几首乐曲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听觉上的盛宴,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在这几首乐曲中,通过不同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伴奏、速度等)体现出优美的特点,能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及概况其特征,加强音乐的辨别欣赏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教授的高一的学生不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认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加上之前有学习过《序曲1812》等乐曲,有基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教学内容:
《牧歌》、《月光奏鸣曲》、《夜曲》的鉴赏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的概念与内涵。
2、通过欣赏乐曲能分析出具有优美特点的乐曲在节奏、旋律、伴奏、音区变化等方面的特点
3、在研究性合作学习中,能围绕优美的特点在说出几首类似的乐曲,说明原因。
教学重点:
1、感受、理解《牧歌》、《月光奏鸣曲》、《夜曲》优美的音乐特征。
2、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的风格特征,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3、能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辨析音乐美的范畴。(优美)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分析乐曲的音乐要素的方法,分析优美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演示法 :观看和试听《牧歌》《月光奏鸣曲》《夜曲》 实践性音乐教学法:
练习法:歌唱音乐主题 分析、归纳、总结音乐的优美
聆听法:聆听优美的音乐作品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
讨论法:师生共同分析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聆听作品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1、播放《一二三四歌》、《当兵的人》《军中绿花》《军港之夜》
设计意图:一样的军旅题材展现出不一样的美,说明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
接着说:音乐美的内涵本质及其音乐表现特点
导言: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是音乐美的外在形态,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则属于音乐美的内在本质。了解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并与外在相结合,更能丰富我们赏乐时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进入更高层次。通常我们将音乐的美分为六种: 温柔 人见人爱的——优美
振奋 令人惊叹的——壮美
庄重 圣洁 伟大的——崇高美 煽情 催人落泪的——悲剧美 幽默 引人发笑的——喜剧美 快乐 乐观主义的——欢乐美
2、学生聆听作品《牧歌》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判断作品所属音乐美的范畴,说明判断的理由。引出课题。
二、鉴赏乐曲
1、《牧歌》
(1)教师介绍《牧歌》的作者、创作背景(书28页)
《牧歌》是一首蒙古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2)简述这首歌曲中的音乐要素的特点
内容:描写的是大草原上的景象 速度:广板 偏慢
伴奏:无伴奏人声合唱(男女声在不同片段的变化)旋律: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舒展流畅
节奏:2/4拍 有很多延音线 同一音延长到第二小节 ……(学生的想法与补充)(3)随着合唱用“lu”轻声哼唱第一段曲调
2、《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1)聆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教师介绍乐曲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11月16日,贝多芬写给和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
罗曼〃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苦。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冥想的、柔情的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什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该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把该曲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
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就是一个与此相同的作品。”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并不十分满意。
(2)教师简单介绍乐曲的大概结构(书29页)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那支叹息的主题融人了他的忧郁的思绪,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一百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有人曾借助想象力解释了这个乐章说:“第一乐章犹如月之初升,充满希望,但被浮云所掩,万影俱逝,令人悲从中来”。
(3)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说出歌曲中的音乐要素的特点,与《牧歌》的要素的不同之处
内容:借月光来表达自己的爱情
速度:慢板
伴奏:左手八度演奏和弦,如月光下水波一般轻柔 旋律: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舒展流畅 节奏:2/2拍 以二分音符为主 ……(学生的想法与补充)内容、速度、节奏等不同
(4)哼唱《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
三、简述优美的定义(可先让学生说出关键词与音乐优美的表现特点)
关键词:温柔平和 纯净 细腻 诗情 画意
音乐表现特点:旋律舒展流畅 节奏平稳有序 速度力度适中 结构均衡
优美的定义: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的优美。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它以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浑然交融、和谐统一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在审美感受上它给人以温柔、舒适,赏心悦目,轻松愉快之感。
四、聆听《夜曲》,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按照之前分析乐曲的步骤分析《夜曲》的特点,并请学生进行描述
步骤:
1、简述人物介绍和创作背景
2、简单介绍歌曲结构
3、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说出歌曲中的音乐要素的特点
4、说出与之前乐曲的不同之处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聆听并分析《彩云追月》(为下节课壮美的比较做铺垫)
第四篇:优美与壮美教案
《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在本课欣赏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的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理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优美音乐实践活动-配乐诗朗诵《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聆听6首音乐作品,播放《琵琶语》、《小拜年》、《小苹果》等不同音乐风格的片段,提问:这些作品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它们不同的美。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小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用两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导入今天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初步感受优美和壮美两种音乐美 的风格特点。
(一)欣赏《牧歌》
1、多媒体播放教师课前选择的一个画面,提问:这个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个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
学生结合画面和联想的相互诗词的意境欣赏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音乐元素的几个方面分析通过结合画面聆听音乐片段,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优美 欣赏与体验——优美
为什么?(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旋律、节奏、速度、结构等方面思考)
2、课堂延伸
欣赏了解准格尔旗地方民间音乐-漫瀚调
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民歌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等地,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漫瀚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瀚调)”;2007年6月,准格尔旗漫瀚调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漫瀚调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总结“优美”的基本特征 旋律: 柔和舒展,速度、力度:适中,节奏:平稳有序,结构:规整均衡。
4小结:优美的音乐给人以愉快轻松的审美感受,它具有温柔、和谐、纯净、细腻的特点,人们通常将优美称之为“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秀美”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肖邦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作曲家,除了他著名的革命练习曲以外,他的夜曲更是具有优美的音乐气质,学习和欣赏肖邦的夜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优美风格的了解,熟悉夜曲这一乐曲体裁。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搜集的资料,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欣赏与体验——壮美 欣赏《国际歌》(合唱):
聆听后讨论回答:听了这首作品,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它有怎样的风格?是用怎样的音乐元素加以表现的?(主要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个方面来分析)
1、介绍作品,聆听并跟唱后尝试分析作品的风格。学生听赏,分组交流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聆听作品联想作品带来的战争画面感,实际上是这类作品的一种品质的具体表现。它那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整齐有序的形式,昂扬的意志和精神是战争场面配乐的一般特点,也是壮美风
2、总结两首作品音乐元素的表现的 共同特点
旋律:庄严凝重 速度:行进速度 力度:铿锵有力 节奏:整齐有序 小结: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它以雄浑、壮观、刚劲、勇猛为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审美感受。
3、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壮美风格的作品。
通过聆听学唱和音乐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壮美的音乐特点,初步感受与优美的异同。
(三)对比欣赏《夜曲》和《黄河钢琴协奏曲》
欣赏肖邦《夜曲》片段
1、提问:
① 这两首乐曲分别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样子的?(动与静的对比)安静 和 喧闹的感受
② 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钢琴,且一个是钢琴独奏,另一个是钢琴协奏
③
同样是钢琴演奏的乐曲为什么却能表达出风格迥异的作品?(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
2、活动与探究
给两首乐器分别匹对上相应的图片
(四)实践 配乐诗朗诵《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诵读诗文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讨论用什么样的音乐来配乐朗读,优美的还是壮美的 教师配乐朗读诗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3 学生齐诵和领诵《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探讨,我们初步了解了优美和壮美两种不同音乐美的风格特点。一般来说,优美具有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特点。舒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均衡的结构等,构成了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与优美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其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激越昂扬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整齐的形式,表现了雄壮的意志与精神。
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记录勾画总结知识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基础的音乐美学知识,引
导他们在音乐欣赏中成为更自觉的、更有意识的聆听者,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学会理性的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篇: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优美与壮美(精品)说课稿
优美与壮美(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徐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优美与壮美,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优美与壮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的第一课,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钢琴独奏曲《夜曲》以及《国际歌》,这几首乐曲的选择突出了音乐作品中优美与壮美的不同感觉,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中学阶段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学习,但他们还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化,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的目标
感受理解《牧歌》、《国际歌》美的不同
2、能力目标:
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音乐文化的兴致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实际及对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他们的内涵。难点:能够准确的辨析感受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主要运用引导、练习、对比法。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将采用合作讨论练习等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天鹅》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让学生谈谈这两首音乐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老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总结,引出书中音乐美的概念及介绍,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乐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本节课的距离,更好体会到音乐美的不同。
2、新课讲授
1)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景画,提问:这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组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这样的设计是运用了美术的视觉感,音乐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方面思考,随后让大家闭上眼睛欣赏无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赏过后,让学生说说《牧歌》带给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提问学生了解肖邦吗,有同学知道夜曲这种题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夜曲题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听《夜曲》片段,请学生说说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教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总结优美的特点引导总结。
2)教师结合历史知识介绍《国际歌》创作背景,并在多媒体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体会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设计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随后聆听《国际歌》,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随后老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壮美的特点,总结后学生随多媒体再次欣赏《国际歌》并跟唱,体会作品情感。音乐的美是通过声音来抒发情感的,通过聆听学唱和音乐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壮美的音乐特点,初步感受与优美的异同。
3)总结本课,通过音乐要素对优美和壮美进行比较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2、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主旋律,并要求能唱出《彩云追月》主旋律。
八、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突出重点、安排得当,乐曲欣赏和图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现在多媒体上。
1、牧歌
优美的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
2、国际歌
壮美的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狂、铿锵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