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高中生的文化理想教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新一代高中生是我们未来社会的顶梁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逐步形成的年龄段,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教授学生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善良正直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以及教授学生一些文化科学知识更是当今任务的重中之重。化学作为高中的重要的一科,其教育现状并不值得乐观,所以我们需要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促进高中化学的教育改革以及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分析
一、引言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为应付考试去划重点背重点。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教育部设立化学这一学科的初衷,我们必须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必须认真地提出改革措施进行改革。化学作为理性学科,是需要很多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当今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是不需要这样的能力的,这就使得高中化学改革成为当今教育事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状,促进高中化学教学事业的发展和完善[1]。
二、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
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对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只需要背背应付考试就好了。这样想法就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推行[2]。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化学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去发展。同时大部分的化学教师都是自己在台上喋喋不休的,根本不管学生是否听的进去,是否有兴趣在听,自己讲自己的,讲完之后再给学生们划重点,就让学生们背和做题,这样就严重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如此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课行为,不给学生们独立探讨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很难学会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这样就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从中很难得到收获。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强调重点知识,而忽视了课本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才是一切灵感的来源,如果脱离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点就会变得空洞乏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与实验操作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就必须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的必修一的第一节钠时,教师就可以把钠带到教室中来进行实验,让学生来闻一闻它的气味,将它与各种化学用品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结果。这样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
三、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灌输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在开家长会的过程中给家长讲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不要单纯的以应付考试而去学习化学,我们要让学生们去理解化学的深刻内涵。去理解化学,尊重化学,为学生们的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要是想彻底的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就必须打破这种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学校存在的多媒体等多种高科技产品,教师要留足够的问题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学习。建立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的模式,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有趣的课件,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的重视性。不仅是化学,任何科目的学习我们都需要结合生活,因为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化学学生们可以把丰富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化学学习之中,这样会使这些知识点变得富有生活化以及富有感染力,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变得更深刻,对知识点记得更牢固。
四、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首先,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引导者,是学生对求知欲望的表现,学生对一件事物充满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和创新,教师教学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怎样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研究的也重要课题。例如在讲解有机化学的取代反应时,可以利用有趣的视频展示取代反应的本质,或者利用教学模具展示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奇特所在,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其次,社会科学发展迅速,培养创新能力新人才迫在眉睫。传统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人才的培养方式,新的教程应该向着互动式教学方向发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达到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增加讨论课题,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积极性。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之后,可以对问题以竞赛的方式来抢答,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评定成绩。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p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课程目标。
五、结束语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化学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工程,只有拥有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保证自己在社会的浪潮中坚守自己的原则,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说,对高中化学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完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对高中化学课堂进行探讨和研究,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找出让学生更好学习的有效方法。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道路很漫长,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慢慢进行探索,我们一定要坚持改进,找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建立有效的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翟文艳,赵海琳,陈靓.新媒体环境下高中生化学教育教育创新研究――基于对8所高中学生的调查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04-109
[2]李春英,关英勋.坚定化学学习,把握成长方向――论新形势下高中学生党员的化学探究性教育[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77-78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在本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实验的改革力度尤为突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高中新课改已实施多年,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只有找出新课程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与当前实际教学状况之间的差距,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和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在河南省选取了三所不同层次的高级中学进行:一所是郑州市的某省级示范高中,一所是洛阳市的某县城普通高中,一所是嵩县的某所高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11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6.5%。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进行设计,将调查问题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统计分析,并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统计结果如下:
1.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状况。长期以来,“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它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通过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和对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来反映其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省示范高中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形成情况良好,县城高中的情况尚可;而县级高中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领会状况。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和方法”。“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新课标特别强调了科学探究。本次调查通过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应用,来反映他们在这方面的情况,县城中学50%以上的学生很少或根本没有尝试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化学问题,即使是在省示范高中,这个比例也接近40%。可见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的在实验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学生领会“过程”的重要手段,他们在实验课上究竟在干什么?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看出,省示范高中有近80%的学生在实验课上亲自动手做了实验,而县城普通高中的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还不到一半,很难想象,连最起码的动手做实验的经历都没有,又怎么能够深刻领会实验研究的过程呢?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三道考察实验方法的题目,考察了学生对三种最常用的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结果可以看出,省示范高中的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的情况比较好,而县级中学的情况较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与“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 相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加具有内隐的特点。我们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课外小实验的参与情况,以及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意愿,来反映学生在这方面的发
展情况。从调查结果看在是否喜欢化学实验方面,有70.3%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可见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还是感兴趣的,但仍有近30%的学生不太喜欢化学实验;且男生喜欢做化学实验的比例比女生要高得多,说明男生和女生在是否喜欢化学实验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在课余时间进行的科技活动,能够从深层次上反映出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由表7可见,经常进行这项活动的,在省示范高中也只有6.1%,其它两类中学只有1.0%。由调查结果可见,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互相交流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较差,就省级示范高中来讲,选择“总是会”和“多数”的学生也不到60%,而县级高中选这两项的学生只有20%。
三、问题讨论
高中新课程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教学目标由“双基论”转变为“三维目标”,在内容标准上把“科学探究及化学实验能力要求”作为其三大部分之一,使化学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然而,从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中可以发现,虽然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但由于教学思想上的惯性,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还不能立即消除,实验教学“三维目标”落实得还不到位,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切实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1)提高教师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识。化学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也必须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不能把化学实
验教学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而应视其为整个化学教学中的一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做不做实验决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的问题,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
(2)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多年来得到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附属的,它们不仅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而且应该与“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学习、思维的方法,在体验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谈到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时,可引入某研究者和中学生的一段对话:“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是教材(老师)定的;实验该怎么做?实验步骤和实验册上写得一样;实验结论是什么?和书上写的一样,我的数据和用公式算出来的一模一样”显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在教材和教师指挥下的高级智能机器人,按部就班地操作、读数和记录,甚至可以凑数据,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相差甚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真正实现“三维目标”,化学实验教学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关研究表明: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等教学模式,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实验课上,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宜过多,大量的时间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发现问题,同时还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
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性差异。因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包括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包括性别差异),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要注意在实验教学中帮助女学生提高自信心,培养她们对实验的兴趣。
4.加强一般高中特别是县级高中的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保障,是落实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先决条件。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在体现实验教学三维目标的调查题上,省示范高中的学生明显比其它学校的学生强一些。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薄弱学校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保证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于课外实验所用的基本仪器和部件,学校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配备,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三维目标下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思考霍伟东.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实施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李珍.
第三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摘要】化学实际上是已实验为支撑的实践型科目。化学的教学中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探析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 问题对策
现今许多高中仍然没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应试背景下,依然要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化学实验只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补充。所以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通常用“说实验、讲实验、画实验”等来替代亲自动手的“做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进一步的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基于这些弊病我们要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可以适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动力。
一、化学实验教学发展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得出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所抽选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一线岗位的高中化学老师,这些调查对象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有新实习的年轻教师。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高中化学教师的阶层。每位老师几乎都在不同的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具体的内容有:(1)化学实验的总体开设数量;(2)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3)当前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状况和设备拥有量;(4)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5)教师对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核情况[1]。
(二)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同时将采访个别教师的调查作为辅助方法。问卷调查主要是在化学教师集体培训结束后,下发下去进行现场作答。对一些骨干教师在课下进行采访调查。调查结束后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三)现今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缺陷
1.实验教学开设的数量不多
通过调查显示,从总体教师的问卷中,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数量少之又少,甚至有的教师半个学期过去后都没有进行过实验教学。同时还存在实验教学方式手段僵化的问题,现今教师进行化学实验的方式依然以老师给学生进行现场演示为主,演示实验的地点也一般在教室进行。一些学校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而放弃浪费时间的实验教学。
2.化学实验资源短缺
通常情况下学校为了促进化学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该建设独立的化学实验室,并配备专门的化学实验操作员。但是经过调查显示将近75%的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许多学校也因为专门的实验室建设不足,而实验仪器和药品缺失,教师有时根本就找不到做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其次一些学校及时有专门的标准化的实验室,但是也存在实验室管理不足,闲置状况明显的问题。
3.教学考核状况不理想
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依然以升学率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考试的形式通常以纸质的笔试答题为主。所以化学实验被认为是化学教学的辅助。在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上也存在考核管理不严,考核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同时一些学校也缺少对老师实验教学的考核措施,没有建立完善教师化学实验教学考核和评价的体系。这些都不利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对策
(一)改变实验教学的观念,推动教师专业进步
长期以来,高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和老师在观念上只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对化学教师进行培训。可以组织教师对到企业或者相关单位观摩化学实验,聘请专门的实验专家和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专题探讨。指导教师在加深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的同时,提高自身实验教学的专业化建设。
(二)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拥有量
首先要在化学实验的内容上进行创新,真正的使化学实验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合理的分配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比重,适当的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重,同时还要把实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使化学实验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可以在增加兴趣的前提下,了解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合理的运用到生活中,以更好的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再者学校要加大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注重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合理的引进多样的化学仪器和设备,对于污染严重、试剂昂贵、危险较大的化学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为学生进行演示。其次要注重化学实验内容的定量化,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设一些定量的化学实验,并与教材中定量化学实验相互承接,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三)运用多元化实验教学手段
有效的改变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进实验创新的理念,改变原有单一的以教师演示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策略。首先要注重探究性和启发性化学实验的应用。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向同学提出具有探究性特征的问题。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后发表自己对实验的看法或问题。再者在进行实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实验的补充和辅助。例如对于一些不能及时或明显的得出实验现象的实验,老师可以采用录像的形式,采用“慢放”的手段,来增加实验效果的明显性。
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使实验教学的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化学实验教学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从硬件设施到实验的内容以及对化学教学的支撑作用上都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进化学教学进一步的发展。
第四篇: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调查与分析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深化新课程的必要之举 本文从调查着手 在学生学习兴趣 态度 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找出了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及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论,又是一种教学实践。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选取高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有效教学的策略。二 学生学习动因的现状分析
为了真实了解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动态,我们抽样调查了三百余名学生,共发放学生问卷330份,收回309份,有效问卷309份。调查学生素质层面较广,数据反馈真实可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调查结果作出分析。
(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情况分析。
问卷中设计了几道题目,意在研究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化学这一学科。有67.2%的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爱好,注重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多列举贴近生活的化学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学习方法必然有不同的特点。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虽然学生能够遵循教师的指引学习,但有32.8%的学生是停留在“教师教我什么我就学什么”的状态,不懂得怎样去拓展、深化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仍以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为主,这将不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有鉴于此,教师应该因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多样化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分析 在新课程下,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接受知识的组织者、建构者。问卷设计了几个问题调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对此的看法(见图1)。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再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但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调查显示,有33.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了解他们的思路及倾听他们的意见,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使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落实,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切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把握好知识难易度的搭配;注意内容的弹性和知识的梯度性,做到既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兼顾少数成绩优秀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1 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从图 还可以发现,“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有57.1%的学生倾向于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方式,说明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能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课堂上的师生,生生的交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学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而有效的师生互动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教学情况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比较浓厚以上的学生认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发展智力,养成科学态度和形成科学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探究,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分析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学科的学习情况。因此,问卷调查了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及效果,学生课内外作业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兴趣。
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在化学学科作业和单元测验内容的难易程度方面,有44.8%的学生认为偏难,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很难,说明教师在设计作业和试卷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随意拔高,缺乏诊断作用。因此,教师需要调节、改进作业内容、形式,寻求既有实效又有创意,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学习质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实践型、开放型、多样型的作业。
(五)学习评价情况分析
在化学新课程实施当中,学习评价是新课程推进的一个基本环节,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还要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素质。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调整评价思维更新评价内容,选择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体进步。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结合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尝试从几个方面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备课有效性策略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体现 教师在备课时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教材内容是相互协调的 应根据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需要、兴趣、学习潜能等因素,因材施教,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能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总结。不仅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而且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要通过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也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提出问题,使其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将实验过程中的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课题、探究性的实验设计等。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将化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学以致用通过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反馈调控的教学策略
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在练习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巩固。教师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应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除有针对性的教学之外,教师还要重视教学的反馈,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在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能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学习计划,使教学的有效性能够真正地得到实现。
5.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评价要坚持激励性、发展性、自主性、可行性原则,实现“ 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评价理念。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素质,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特性和发展潜能。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为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三)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情投入,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归根到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在学生表现良好的同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在不断的进步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好的调动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就会得到质的飞跃。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生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角色转变必将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该通过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来促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挖掘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形成较强学习能力的过程。凡是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离不开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正学会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成长的舞台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一种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去进行学习。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目的、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协调好小组内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小组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公平竞争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方法,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的过程。探究学生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探究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通过激发其内在的驱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让教学有效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编委会,基础教育改革通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刘德儒,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 肖丽华,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化学教学[J]化学教学,2008(1).[6] 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1999.(5).[7] 贺瑛,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化学教学,2006.(7).[8] 黄小平,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1).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语言学家张志公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难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也对作文教学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当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反馈原理何以对作文教学失效? 用最具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汉字记录生活,表达喜怒哀乐,沟通信息、宣泄情感,这就是写作。写作是精神享受,写作是快乐的,然而,有几个中学生能‚写着并快乐着‛?症结又在哪里呢?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通常可分为引导、习作、批改和评讲四大环节,批改与讲评即为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我认为,长期的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症结正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环节的轻视所致。
一、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望而生畏,心存疑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和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诸多因素,实施起来难度高,难以找到突破口;作文反馈工作量大、费时,许多教师对作文反馈望而生畏,心存疑惧,有‚吃力不讨好‛的思想作祟,导致教学上的无所作为,往往认为作文指导跟不指导一个样,讲评与不讲评没区别,于是,或作文反馈浮光掠影,或作文评讲蜻蜓点水,甚至放任自流。
(二)定位失误,本末倒置。许多教师也开展作文反馈,但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尤其处理批改与评讲关系时,定位产生偏差,甚至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重视写前指导,轻视写后反馈;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对评讲环节的忽视,导致作文批改的‚徒劳无功‛,自然不难理解。
作文是学生的创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作文批改,面对学生习作中流溢的思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轻描淡写,了了数语以蔽之,不啻是对作文教学‚资源‛的最大浪费。
(三)方法单一,‚主体‛缺位。不少教师也意识到作文评讲的重要性,但评讲往往停留于形式、表面,不能从学生习作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利用。缺乏对作文反馈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缺少作文讲评课明确的各阶段达成目标和方法:作文反馈粗放,‚概而括之,笼而统之‛;作文讲评缺乏序列性、专题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往往几篇好作文当堂一念,万事大吉。
此外,作文评讲课‚主体‛意识淡薄、‚主体‛参与缺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学生缺少对自己‚创作‛的发言权。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尊重和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以学生为本‛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如果缺乏‚主体‛意识,作文反馈成‚一家之言‛,作文评讲课成‚一言堂‛,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如果说作文‚引导‛环节相对比较空洞、乏味,作文评讲则建立在众多鲜活的学生习作材料基础之上,作文讲评课往往学生最喜欢,也最易激发其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演好‚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好作文评讲这一重要反馈环节。
我认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聚焦作文反馈,以作文评讲作为作文反馈教学切入口,使之担纲起逐步改变当前作文教学不如意现状、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任是完全可行的。
二、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选材立意、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诸多要素,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讲评方式的规范和创新,但又不是仅靠作文评讲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这就要求作文讲评课应做到‚四个结合‛,即: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批改、讲评与作文修改相结合。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入选新教材的课文则更具‚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更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佳作也是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供借鉴、模仿的优秀范例。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写作,评讲的最终目的也是写作,两者并行不悖。作文评讲应将阅读课文和写作讲评紧密联系起来,阅读课上有写作知识的介绍,作文评讲注重知识迁移,将阅读课文里的写作方法和作文技巧——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谴词造句等,迁移到习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二)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语文教材(老教材)的‚表达‛部分,有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的阐述,一方面,作文评讲要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将学生习作与作文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语言的运用、条理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中心的表达等;另一方面,写作与汉语知识中词性、单句、复句、修辞等紧密相连。作文评讲应注意教材中写作理论、语法知识等的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
(三)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虽然一节作文评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的课堂是广阔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局限。作文评讲应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包括优秀中学生习作;重视日常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动笔习惯,如写日记、随笔等,可尝试让学生课外摘抄、评点中学生优秀作文或者‚名家作品‛的方式,将教师课堂评讲和课外学生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为己所用,从而通过作文评讲,使学生在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批改、讲评与修改相结合。批改是评讲的前提,修改是评讲的目的。作文评讲一方面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再现别人写作时所犯错误;也可使其借鉴同龄人习作的立意构思、方法技巧等。作文的修改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与评讲目标、内容统一,可在作文评讲基础上,尝试自改、互改,改写、仿写等评讲与修改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作文评讲才更有效。
总之,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主体意识,尊重科学规律,将作文评讲作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之担当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之大任,一定大有可为——作文评讲‚大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