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减法教案[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6:3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笔算减法教案[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笔算减法教案[范文模版]》。

第一篇:笔算减法教案[范文模版]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减法(不退位)

济宁市实验小学 盛梅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学具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体会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养成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看清运算符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教师准备:课件、直尺,计数器。

教具准备:5捆小棒、计数器,直尺,作业纸,小演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课件播放动画片

师: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叫什么?你们喜欢看吗?

师:熊大和熊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次打败奸诈狡猾的光头强,保护了许多的树木和小动物免受伤害,是保护森林的大英雄。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开心投入的看动画片,老师也很高兴。在熊大和熊二保护树木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数学问题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也像看动画片一样,开心投入的上课吧。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这是熊大和熊二一周内保护树木的情况,谁来读一读? 生:熊大保护了47棵树,熊二保护了32棵树。

师:读的很流利,根据这两条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熊大和熊二一共保护了多少棵树? 师:这个问题谁会列式? 生:47+32= 师: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熊大比熊二多保护了多少棵树?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借助学具,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师:“熊大比熊二多保护了多少棵树?”这个问题谁会列式? 生:47-32=【教师板书算式:47-32=】

师:47-32怎样算呢?小朋友可以摆一摆小棒,也可以拨一拨计数器,然后把你怎么算的,给你同位说一说。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拨计数器,教师巡视指导。汇报展示:

师:有的小朋友是摆的小棒,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先摆4捆零7根小棒,先从4捆里面拿走3捆,还剩1捆,再从7根里面拿走2根,还剩5根,1捆和5根合起来是15根。师:这个小朋友是先算的整捆的,和他摆的一样的举手,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生2:我先摆4捆零7根,先从7根里面拿走2根,还剩5根,再从4捆里面拿走3捆,还剩1捆,1捆和5根合起来是15根。师:和他摆的一样的举手,摆的好,说的也很有条理,掌声送给他。师课件演示:有的小朋友是先从4捆里面拿走3捆,还剩1捆,也就是40-30=10,【板书:40-30=10】再从7根里面拿走2根,还剩5根,也就是7-2=5,【板书:7-2=5】1捆和5根合起来是15根,也就是10+5=15【板书:10+5=15】。

还有的小朋友是先从7根里面拿走2根,还剩5根,也就是先算的什么?【生答师板书:7-2=5】;再从4捆里面去掉3捆,还剩1捆,也就是再算的什么?【生答师板书:40-30=10】;最后把1捆和5根合起来是15根,也就是10+5=15【板书:10+5=15】

师:谁来完整的说一说怎么口算的?【指副板书】 生:先算: 7-2=5,再算40-30=10,最后算10+5=15。

师小结:无论是先算整十数,还是先算个位数,都是个位数加个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

师:还有的小朋友是用拨计数器的方法,谁来给大家拨一拨。生:先从7个一里面拿走2个一,还剩5个一,再从4个十里面拿走3个十,还剩1个十,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师:拨的好,说的很有条理。先从7个一里面拿走2个一,还剩5个一,也就是先算7-2=5;再从4个十里面拿走3个十,还剩1个十,也就是再算40-30=10;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也就是最后算10+5=15。

师小结:小朋友们看,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都能口算出47-32=15,都是个位数减个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

课堂常规要求:请小朋友们快速把计数器放进抽屉,把小棒放到铅笔盒里,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迅速。小手左压右——我就左压右 2.迁移类推,学习竖式,掌握笔算方法

师:结合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你会用竖式计算47-32吗?试着做在小演草上。

学生试着写竖式,教师巡视,问个别孩子怎么算的。集体订正:(1)咱们看看这个小朋友算的,你来给大家说一说怎样算的? 生:先算个位上7减2等于5,把5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上4减3等于1,把1写在十位上。

师:和他算的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5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生:因为5表示5个一,所以写在个位上。师:1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生:因为1表示1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教师规范板书

师边板书边说:在用竖式计算47减32时,先算个位上7减2等于5,把5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上4减3等于1,把1写在十位上。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先算个位上7-2=5,把5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上4-3=1,把1写在十位上,所以47-32=15。(3)同位互说。

活动三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师:小朋友们看,这两道竖式你会算吗?试着做在这张作业纸上。投影订正:(1)看看这个小朋友做的,请拿起铅笔,来当小老师,第1题对不对?也给自己画上对号;第2题 对不对?

(2)做全对的小朋友请举手。第1题你是怎样算的?

生:先算7减0等于7,把7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上6减5等于1,把1写在十位上。

师:算的对,说的也很清楚。

(3)第2题,这儿有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

师小结:虽然都是3,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做全对的小朋友给自己得一面小红旗。(4)揭示课题,总结算法。

师:仔细观察着三道题(手势),有什么相同点? 生1:都是减法

生2:都是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生3: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谁和他的想法一样?再来说一说。生: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笔算减法】,在用竖式计算时,都要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2.师过渡:刚才熊大给大家带来的两道题,是给大家列好了竖式,熊二也给大家带来了3道题,没有列竖式,你会列竖式计算吗?比一比谁是最聪明的孩子。做在作业纸上。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询问学生怎样算的。集体订正:

(1)请同学们拿起笔,当小老师,第1题对不对?第2题?第3题?做全对的小朋友请举手。(2)第2题,你是怎样算的?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上3-1等于2,把2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上7-2等于5,把5写在十位上。师:算的对,说的也很有条理。

(3)仔细观察第3题,5能不能写在十位上?

生:不能写在十位上,因为5表示5个一,如果写在十位上句表示5个十了。

师小结:5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看来相同数位要对齐非常重要。(4)小结

师:通过做这3道题,你认为在做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师:谁和他的想法一样?再来说一说。生2: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师小结:在做笔算减法时,都要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3.师:蹦蹦是森林里的邮递员,想一想,怎样才能将信准确无误的投入信箱呢?

生:先算出得数,再连线。

师:很好的做题习惯,请大家也像这个小朋友说的那样,先在作业纸上算出得数,再连线。学生独立试做,集体订正。(1)订正答案

师:第1题,65减32等于几,和几连? 生:65减32等于33,和33连。师:第2题15加12等于几?和几连? 生:15加12等于27,和27连。„„(2)仔细观察这5道题,有笔算减法,也有笔算加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先说相同点。生1: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师:谁和他的想法一样?再来说一说

生2:生1: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师: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一个是减号,一个是加号。师:也就是运算符号不同。

师小结:无论是笔算加法,还是笔算减法,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还要看清运算符号,再计算。

4.师:调皮的光头强把竖式中的数挡住了,比一比,谁最聪明,勇敢,敢于挑战光头强?

学生口答(1)藏着的数是几,怎样想的? 生:藏着的数是6,因为2+4等于6。

师:很会思考问题,用看减相加的方法算出了得数,了不起。(2)藏着的数是几,怎么想到是9的? 生:想4加5等于9,所以藏着的是9。师:也是运用看减相加的方法,很会学习。师:这个呢?

生:是3,因为8减5等于3。用换一换减数的方法,很会思考问题。(3)藏着的数是几,怎样想的? 生:藏着的是2,因为4加2等于6。师:想,4加几等于6,很善于思考。(4)小结

师:同学们看,只要知道个位上的两个数,就能求出个位上的另外一个数;同样,只要知道十位上的两个数,也能求出十位上的另外一个数。

活动四 回顾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第二篇:三位数减法笔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减法笔算教学反思

三位数减法笔算教学反思1

《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我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告诉学生我校图书馆新增设很多图书的消息,从而激起学生去看一看的愿望,之后出现了新书情况的信息。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而这一切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由于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这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进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和强调,既不繁琐又能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使习题形式新颖而又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巩固时我设计了买电饭锅,钓鱼等活动,学生兴趣很浓。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能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位数减法笔算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加减法》中第4课时的内容,在本册的教学中比较注重估算知识的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知识的教学”,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让学生明白计算和估算意义的不同,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估算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功的地方:

首先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策略的方法进行估算,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做数学”做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做数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不足之处及对策:

首先学生对于估算意义理解不够。我在教学192+219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但有许多学生是直接计算的,算出计算结果,然后再四舍五入,得出结果,这是学生对估算意义的不理解,所以在练习中引导学生理解估算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学生对于估算方法掌握不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索估算方法,但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估算意识,估算方法还是老师的教为主,没能较好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

三位数减法笔算教学反思3

主要目标:

学习估算方法,并会应用于适当的题型中。培养估算意识。

授课优点:

1、本次设计的每日口算训练与新授课内容有衔接作用。

2、前置性作业循序渐进培养同学们对估算的的概念的认识。

授课缺点:

1、本次授课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材研读解析不透彻,教材应用不到位。

2、流程安排过于冗长,部分过程了简化处理。过分依赖课件脱离课本。

3、学生活动较少,小组合作没有达到预想目的`。

4、课堂效率低,练习不够,练习题设计不丰富,层次性不足。

5、教师用语不够严谨,学生回答问题的表达上仍需训练。

自我改进:

课堂不流于形式,真正从学生角度,认真研读整合课本,做好最适合的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更应丰富,并训练学生活动秩序和活动意识的培养。

三位数减法笔算教学反思4

教学本节课我首先是引导学生复习过去学习的两位数的减法的笔算,通过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回顾两位数的减法的笔算法则:即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退一当10加在个位上再减。

为三位数的减法的笔算做好知识准备。例题6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总的本书—借出去的本数=还剩的本数,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用一条线段表示总的本数,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借出去的,另一个部分是剩下的,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列式计算,发展学生的数量关系思维。列竖式计算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计算,留给学生充足的计算时间,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从学生板演的情况来看,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竖式书写不规范退位时“点”的写法不规范百位上退位后,计算百位上的得数没减“1”,教学中将巧妙利用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进行讲解,本题的验算要引导学生理解清楚数量关系:借出去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总的本数,根据这个数量关系进行本题的验算。

从这节课的练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三位数的减法的验算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新课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观察清楚验算的每个数和原算式中的每个数的位置关系。如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进行表述,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好一些。

三位数减法笔算教学反思5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学校估计有2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1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西红柿,18+23经估算知结果应是4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P32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想如果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会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创设一个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要用到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不需要了解准确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在平时计算时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估算来判断,如43+18=51对吗?

(2)让学生学会估数,因为在估算中,估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一定要明确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应选用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来估算。

三位数减法笔算教学反思6

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知识融于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串中,使学生在情境串中解决问题。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采花粉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图,通过学生讲故事——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的算理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自己喜欢的问题,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三篇: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的说课稿

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的说课稿

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资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以及和在万以内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内容教学的三位数减三位数。主要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在探索活动中,借助前面所学过两位数减法的知识,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估算习惯,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课重难点: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主教学探索法,用问题的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自主交流,探索正确的计算方法。同时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和验证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又穿插了讲解法、启发法、评价法和激励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利用已有的起点知识,自主探索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程序主要分以下几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授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云南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接下来用一句话“在旅游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接下来看看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来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探索新知

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例题首先呈现了从昆明到丽江的线路,说出已知条件和待求问题。在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先鼓励学生尝试计算,再通过组织交流,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②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③从哪一位开始减起?

④写差是要注意什么?通过相应的追问,让学生在交流中自主掌握算法。计算减法时,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从个位减起。

通过竖式计算,让学生能正确掌握要领。

这一部分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减法竖式书写的基本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基础练习:完成“课件上的练习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学生做题时提醒学生:当差的最高位上是0时,这个“0”不要写出来。“想想做做2”让学生作为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做之前让学生交流竖式计算的要求。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的印象。

应用练习:完成“想想做做3”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所求的问题说说各要用到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拓展练习:完成“想想做做4”除了可以比较每件衣服的现价和原价,还可以两两比较这些衣服的原价和现价。但不必都让学生列式解答。

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加强练习。整个安排体现了以下特xx:一是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二是重视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三是重视让学生在xx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四是重视计算的整体知识结构。五是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已经能熟练地笔算和在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比较熟练地笔算和在1000以内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有的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充分,也有的学生迁移学习能力较强,已经能笔算1000以内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但对笔算的算理,尤其是连续退位的算理,大多数学生还不理解,更谈不上清楚准确地说出。所以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在笔算中能准确地依据算理进行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四、说教学过程:

(1)从实际问题引入减法计算。

这里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昆明附的是石林,大理附的是大理三塔,丽xx附的是玉龙雪山,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xx的公路里程。下面以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昆明出发到达了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xx还有多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用线段图表示出三城市之间的里程。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2)估算。教材仍以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估算的问题,提示了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针对517-348,讨论分别应该把517和348看做多少来进行估算。因为在加法例1的估算中,都是把加数看做最接近的整百数进行估算的,对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在练习中,教师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3)笔算。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因此教材在竖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的结果,提出“接下来该怎么做?”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即十位仍然不够减,要向百位借1。教材要求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以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先尝试再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围绕教材提出的“接下来该怎么做?”进行讨论。要注意在学生xx思考和xx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做一做”安排的是一个果园果树数量的统计图,要求看图提问题并计算。这里包含了看统计图、提数学问题和计算的综合xx训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集中提出问题,教师用板书或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先解答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注意纠正计算中的错误。计算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例2。

例2的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连续退位减法中的难点。教材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如果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可以借助计数器或多媒体演示作必要的讲解和归纳。

关于这一计算原理,一般只需学生理解即可。竖式计算时仍然是应用“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活动教学法,体验综合应用,情景,尝试,活动教学法等多种知识的融合,不仅学会了本课知识,而且会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互学。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数旅游这样一个孩子们都熟悉的情境,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xx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的说课稿3

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例如,一位数除多位数,试商时从被除数里减去除数和商的积,如果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比较熟悉,就能较快地判断出余数的大小以及商是否合适。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准备。

2、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本单元遵循这一原则,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坐船出游、收集矿泉水瓶等情境。使学生一方面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二)、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单元仍然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在教学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还出现口算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三)、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前面在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设定:

据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5、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三)学生灵活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班上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问题探索,通过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利用情境引出问题,调动学生大脑中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问题探寻。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教师引导订正,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叙述自己的思路,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设计的教学程序是

(一)引入新课:先出示口算题卡,让学生进行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这里特别注意引导后进生的学习,因为一开始就认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出示课件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活动):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然后师提问: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初探,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及时肯定、引导拓展,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策略)同时,我帮助学生把一些有用的问题引导归纳板书。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同时也重点训练了学生口算方法和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放手让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时,我到学生当中,参加他们的讨论,指导后进的学生或小组,组织各小组进行交流、汇报、订正。

(三)教学效果测评:每一节课合理的精心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练习,对学生进行当堂知识能力测评,有利于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反馈学生获取信息。因此,我设计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的1、2题和拓展性学习,同时对后进的学生进行辅导、鼓励。

(四)板书设计与练习:在板书中我重点示范加法竖式,这是一种常用的经典的笔算方法,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问题可能比较多,引导学生解决一两个问题以后,其余的问题要求学生下来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不当之处请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1

教学本节课我首先是引导学生复习过去学习的两位数的减法的笔算,通过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回顾两位数的减法的笔算法则:即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退一当10加在个位上再减。

为三位数的减法的笔算做好知识准备。例题6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总的本书—借出去的本数=还剩的本数,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用一条线段表示总的本数,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借出去的,另一个部分是剩下的,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列式计算,发展学生的数量关系思维。列竖式计算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计算,留给学生充足的`计算时间,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从学生板演的情况来看,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竖式书写不规范退位时“点”的写法不规范百位上退位后,计算百位上的'得数没减“1”,教学中将巧妙利用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进行讲解,本题的验算要引导学生理解清楚数量关系:借出去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总的本数,根据这个数量关系进行本题的验算。

从这节课的练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三位数的减法的验算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理想,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新课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观察清楚验算的每个数和原算式中的每个数的位置关系。如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进行表述,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好一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2

数学是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数学教学要合理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就是立足于一年下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的预设中,我就想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计算方法,并把它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

上课伊始,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开门见山就问:“我们前面学习了加法的笔算,你想想接下来会学与什么相关的笔算呢?”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学生都踊跃回答:“还有减法。”“那谁知道减法又可以分为哪几种呢?”这个问题还是颇具专业性的,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是很具有难度的,于是举手的人少了,他们努力在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我呢,也不着急,耐心等待着,不一小会,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了,我才不急不慢指名回答。“减法可以分为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真是太完美了。紧接着我又问:“那你能举几个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实际例子吗?”孩子们们又进入沉思。一分钟过去了,二分钟过去了,终于有一部分孩子自信地举起了手。

生1:“56-29=,我举的是退位减。”

生2:“60-23,我举的退位减。”

生3:“78-35,我举的是不退位减。”

这时,我只需要负责将孩子们举的例子写在黑板的副板书上就可以了。渐渐的,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我请了八个孩子回答。孩子们回答完后,我就挑出几个典型的`例子,再次问他们:“这个为什么是退位减,你是怎么想的。这个为什么又是不退位减,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孩子们开始自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够减就是不退位。”真是厉害呢,关键点都抓到了。

看到孩子们对退位和不退位理解的还比较清楚,我选择了56-29这个算式,要求孩子们先自己笔算。我想孩子们有了加法的学习,应该减法问题不大。在实际巡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算出,还有一小部分还存在困难。于是我从几个孩子的作业中抽出了几个样本来进行展演,指明孩子来分析板演同学的题目。我在他们分析中,适时提问,重点突破“6-9不够减”时是怎么办,“十位上为什么是4-2?”学生的回答真得很精彩,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让孩子们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地说一篇算法。紧接着我又要求孩子们笔算一个“60-23=?”进一步巩固刚才所学。从巡查中发现,只有极少部分的孩子没有打退位点导致十位算错。再次通过板演,让孩子们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告知他们要怎样写才能使自己算正确。

然后我要求孩子算一个不退位减,对比“为什么这个不退位?”通过对比打破孩子们的定式思维,让他们进一步懂得不是所有的减法都要退位,只有个位不够减时才退位。最后总结,笔算减法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将孩子们的语言转化成准确的数学语言。一节课下来,减法的三个例题就在这样的互动引导中悄然学完,所有的问题既来自于孩子本身,也让孩子本身得到解决,他们在课堂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欣喜轻松,我也很轻松。

这一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性,要愿意等待,愿意倾听,要愿意把表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提高、创造的机会与可能,让他们在体验与重视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3

这节课总起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环节紧凑,师生双边配合默契,气氛融洽,教学效果好。

优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教”立足于“学”的思想。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几乎全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只起到一个搭桥的作用。

2、教学效果好,课堂容量大,充分利用了每一分钟。

3、准备充分,特别是准备了在达标测评之后备用的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增加了教学密度和容量,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体现了“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这一数学新理念。

4、没有说一些废话或围绕一个问题反反复复的唠叼,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5、应变能力增强。

6、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功效。课前,我请同组的`老师们针对我的课进行指导,虚心向他们请教,栗老师提出了两个宝贵的意见,特别是把我设计的小游戏“鸽子送信”改为“给小狗分骨头”,给这节课增色不少。学部的领导给我提供了帮助,小孩子帮我画出了生动形象的小狗图……

缺点:

1、有点紧张,把时间记错了,由于这么多的领导听课,我有点沉不住气了,提前10分钟就把限时作业处理完了。

2、拨计数器验证算理是在例2之后,我把这一环节忘记了,直到后来才补上。

总起来看,这次参加学校优质课评选我做到了精心准备,全心投入。在课堂上能迅速进入状态讲课。参加了这次教学活动,我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心理素质也有了增强。这几天为了这节课能上得顺畅,我吃不香睡不稳,经常走路也思,吃饭也想,嘴里也经常念叨。就因为功夫下到了,所以上起课来就得心应手,以后做事就应这样,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就能做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4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蚀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我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告诉学生我校图书馆新增设很多图书的消息,从而激起学生去看一看的愿望,之后出现了新书情况的信息。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而这一切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由于在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这就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因此,在新授段,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进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说明和强调,既不繁琐又能画龙点睛,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能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5

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把知识融于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串中,使学生在情境串中解决问题。本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采花粉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情境图,通过学生讲故事——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知识链,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的算理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立解答自己喜欢的问题,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减法教学反思 6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帮助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亲自尝试例题,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小组相互交流后,然后全班交流,归纳出三位数乘两数的算法。学生参与的积及性比较高。课堂上学生的计算还好,但在作业中,问题较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有学生漏乘了;进位时口算错误;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时不进位的`也算了进位的;抄错乘数等等。

我想要让学生提高正确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五篇: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圆圆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圆圆在书店看到一套《百科全书》非常喜欢。1套12本,每本24元,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买一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分析:要算一共付出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就是计算12个24元是多少,列出算式就是:24×12=?)

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师:谁能来帮帮圆圆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你能用你学过得知识想办法算出得数吗?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算一算吧。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分析每个算法:

3、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首先,是相同数位对齐。

①计算时,我们先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个位的数相乘。即:24X2=48(师边说边盖住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

②我们再用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即24X10=240

(师盖住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说明:我们在列竖式的时候,只要把4写在十位上,把2写在百位上,就可以表示240了。这个0只是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擦去0)

③我们现在分别计算了24X2,24X10,那怎样才能表示出24X12的积呢?

(把上面两个积相加)

4、观看竖式:

师再问:a。第一步表示什么的积?(24×2)

b。第二步表示什么的`积?(24×10)

“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4中的4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得出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和十位对齐)

c。第三步算的是什么?(48+240)

5、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24×12时,第一步是用个位上的2与24相乘,第二步是用十位上的1与24相乘,第三步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

师:也就是说圆圆买这套书要付288元。我们不要忘记把算得的结果写到等式的后面。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活动:智力大比拼

第一关:小车开到的哪儿停?

(强调:第二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

第二关:笔算大比拼

33×13= 21×34= 43×12=

第三关:小马虎体检中心(仔细观察,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第四关:弄脏的题单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步骤:1、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出第一个积。2、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得到第二个积,得到这个积的末位要和第一个积的十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五、家庭作业:

课本第47页第2、4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2.知道因数概念及检查乘法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抽象概括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314×2314×5314×30314×14×400

2.算出下面的乘法题,并在右面的方框填上数

(一人板演,其它同学填在52页书上)

3.说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4.导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分别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内容,板书课题:笔算乘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试做例3

(2)小组讨论

(3)订正引导学生明确:

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数去乘被乘数的计算方法与乘数是两位数的相同.

②用乘数百位上的2乘被乘数,表示200个314是628个百,所以第三部分积628的末位数8应与百位对齐.

③最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4)扩展:若乘数百位上的2改为3去乘,表示什么?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里?为什么?若改为4、5、6......呢?

(5)练习:52页的做一做

2.概括法则

(1)比较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使学生明确:

①从低位到高位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②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③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3)练习:235×314

3.教学因数概念及乘法验算方法

(1)学生自学53页下半部分内容,同时完成书上填空.

(2)通过自学使学生明确:

①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②检查乘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

(3)练习:在这三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221×123=271837×9=63a×b=c

(4)完成53页做一做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

(2)用乘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对齐.

2.判断改错.

3.55页3题

4.55页4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五、布置作业:55页1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

例3:

法则:1.从低位到高位分别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笔算乘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

指名不同的学生读出每个算式,并说出得数。

2.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

二、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X×5 6×30

200×4 500×3 140×2 800×6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接着让生口算第3题。

三、课堂练习

1.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整理和复习中的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

3.做练习七中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七中的第2题。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把这个数连续乘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

笔算乘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境,理解算理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二、基于算理,创造算法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进了一批树苗共300棵,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2棵,这个长方形草地能种完这些树吗?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5棵树呢?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笔算乘法教案5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笔算乘法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理解竖式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法。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口算 估算

20×3 = 97×4 ≈

300×4= 215×6≈

6×500= 489×7≈

7×800= 316×6≈

课件出题插图

三个小朋友正在准备画画,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支,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师:怎么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2.探究新知

学习例1

指名读题目。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

12×3= 36 (枝)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36这个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

师:12×3表示什么意思?

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探讨。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尤其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及个别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1)进行乘法竖式计算时数位要注意怎样书写?

(2)应该从哪一位乘起?

(3)每一次乘得积的位置该怎样呢?为什么?

(4)每次乘得后的积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汇报交流:

方法一:可以把12×3看成3个12相加。

方法二:把12分成10和2分别与3相乘,再把结果相加。

10×3=30(枝)

2×3=6(枝)

30+6=36(枝)

也可以用竖式

方法三:

师:考考大家,大家想一想,如果列竖式计算213×3,怎么计算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梳理小结: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时:

1、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各位乘起。

2、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3、乘得的积写在横线的下面与相应的数位对齐。

火眼金睛

师:学校买了4个电水壶,一个122,一共用去多少钱?

指名读题。

独立完成。

一辆校车可载客21个学生,学校共有4辆这样的校车,可载学生多少人?

独立思考。

附答案:21×4=48(个)

小刚上学骑自行车,每分钟骑112米,他从家到学校需要骑4分钟,小刚家距离学校多少米?

3.拓展提升

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住11户,这栋楼房共住多少户人家?

丽丽看一本总共365页的.连环画,每天看21页,连续看了4天,一共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

附答案:21× 4=48(页)

365-48=317(页)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1、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2、能够用运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笔算乘法(一)

个位:8×3=24,个位上填4,再向前一位进2。

5 4 十位: 1×3=3,3+2=5,十位上填5。

用多位数每一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乘的顺序:先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笔算乘法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中的进位法则,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唤醒已有知识经验

2.激趣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呈现不同算法

3.交流互动:总结笔算算法,理解算理

4. 总结应用:运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闯关练习(13×3= 20×4= 300×3= 141×2= 23×3= )

设定常规的口算竞赛练习,孩子们会自然地按照接龙的顺序一道一道的读题口算答案。在口算结束后,会挑选出其中的一道或两道问题询问孩子是如何进行口算的,学生口中的算法就是将来的算理。挑选出的口算题目覆盖面广,涉及整百整十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过第二关呢?在学习报告单中完成竖式计算题。

在口算竞赛之后设置了全班每一个人都动手的笔算练习,在集体订正答案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除了订正答案的对错,同时还要关注竖式书写的规范性。

生:(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一道竖式题)

师:同学们又顺利地闯过第二关,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挑战一下更有难度的问题?

生:想!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师: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接受挑战!看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智慧来帮助王老师解决问题呢?现在请每一位同学小声读题。

生:(各自小声读题)

师:听到教室里慢慢变得安静了,看来大家都读完题目了,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题目。

生:(读题)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在此过程中采用的读题方式是全班一起小声读题,保证了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效率。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声音洪亮的读清题目。在读题的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

师:声音非常洪亮!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来。

生:16×3=

(缺少)师:我们没有学过这种需要进位的乘法,但是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大致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概是多少吗?

生:把16估成20,20×3=60。

师:那么准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现在小组交流一下,讨论你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一会儿老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方法。

生1: 3个16相加,即16+16+16=48。

师:把我们遇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我们学习过熟悉的加法解决,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的思想,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16+16+16的竖式写法。

生3:把16看成10+6,先算10×3=30,再算6×3=18,再把两个结果相加,即30+18=48。

师:用了口算的知识,这种方法也不错!

生4:用了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用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竖式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好!但是你知道其中蕴含的算理吗?

师:(小组合作得出结论)16×3就是三组16根小棒,可以看出把他们放在一起是三捆小棒和18根小棒,仔细观察这18根小棒,它可以转化成一捆小棒和8根小棒,这个转化的一捆小棒就是我们刚才同学口中的“进位1”,最终结果也就是48根。

师:我们继续看看,如果用更抽象的方式怎么表达出来呢?(课件展示“过渡竖式”,并说明18是由3×6得来的,30是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来的',表示30个1)

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进行预设,提示学生这三种算法实质上都是相同数位对其,相同的计数单位累加得来的。课件动画展示小棒图,理清算理,进而将算法和算理相联系,实现出真正竖式的过渡。

(缺少)师:没错,我们一起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第一种方法中的6+6+6是不是第二种方法里面的个位6×3?同时也是乘法竖式里面个位上的6×3?

师:乘法竖式究竟怎么书写呢?

生:进位1的位置错误,写在十位的等情况。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也经历了小棒的考验!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和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有什么区别?

生:上节课的乘法没有进位,然而这节课的乘法有进位。

师:板书正确的16×3的竖式书写格式。强调进位1的位置。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解决问题,那么通过对比,你更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最终呈现优化的竖式格式。

生:更喜欢竖式,因为更加简便。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选择了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列竖式的方法。那我们接下来敢不敢接受更大的挑战?

生:敢!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刚才已经突破了进位乘法的大门,那么现在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再攻克难关?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PPT中的习题(15×4),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竖式写得还规范整洁。

第一层次:设置模仿性练习的题目,学习报告单中书写着提示学生书写的格子,让学生模仿当堂课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完成。

第二层次:单一练习,逐步递进,加深学生的感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层次:改一改,呈现出4道错误的题目,让学生判断对错,说出算法,同时课件展示正确的过程竖式,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学会了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法。

师: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

笔算乘法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地计算;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笔算习惯,通过应用题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进行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上的数乘一个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百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提供材料

1.出示准备题325×42

指名一生说说计算方法,师板演。

2.改一改,构建新的学习材料

师:如果我42改成142,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二)分析研究

1.研究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算?

生想一想,做一做,同桌交换想法。

2.指名一生板演,其它学生观察他的做法和你的是不是相同,以及他有没计算错误:

325×142

650

1300

325

46150

3.比较两题,325的末位的5的位置怎样?5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

生答:5是百位上的1与325的积的末位,所以要写在百位上。

4.试一试:把下而各题做完(投影出示)(指名口答)

325417×213×358

9753336

3252085

小结:百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的积的末位的位置应该怎样处理?

(百位上的数乘另一个数,积的末位要和百们对齐)

5.投影出示,练一练(全班练做)

326285437×148×164×222

(三位同学做在卡片上,放投影机前校对。)

(三)认同规律,得出计算方法。

观察三题,你发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独立思考,四人合作完成书P81页的填空,全班讨论汇报)

(四)运用规律

张家镇每天节约用水256吨。照这样计算,一年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

(师关于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是怎么样?

(六)作业本

笔算乘法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方法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和算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点子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神奇的点子。

师:神奇在哪儿呢?请看点一下(变成苹果),再点一下(变成小熊),继续点(变成了书)。

师:看来,在数学当中,可以用点子图(板书:点子图)来代表任何东西。使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更简便。

二、学习新知

师:昨天,我到书店买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读一读?

生:每套书有14本,钟老师买了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我们知道点子可以代表书,那这里的1套书14本,就可以用一行14个点子来表示。2套就几行点子来表示呢?

生:2行点子(课件出示2行)

师:它表示几个几?

生:2个14。

师:怎么列式?

生:14×2。

师:你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吗?

生:先算4×2=8,再算10×2=20,最后算20+8=28。

师:对,除了口算,我们还可以。

生:笔算。

师:列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怎么算呢?

生:先用2去乘个位上的4等于8,再用2乘十位上的1等于2个十,所以2写在十位上。

师:刚才我们用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计算出14×2=28,哪种方法算起来更快?

生:笔算。

师: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生: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指着口算):计算时,我们先把14怎么样?

生:分成10和4。

师:对,就是先把数分小了再进行计算,然后再把两步的积怎么样?

生:加起来。

师:对,这就是(板书:先分后合)的方法,把新知识(板书:转化)成旧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师:现在每套书有14本,钟老师买了10套,用点子图该怎么表示?谁来说一说?

生:每行14个点子,一共有10行。

师:那这1 0行就表示几套?

生:10套。

师:怎么列式?

生:14×10=140。

师: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什么数?

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师:那要是钟老师现在买了12套,点子图又该画几行?

生:12行。

师:它表示求几个几?

生:12个14。

师:怎么列式?

生:14×12。

师: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估一估14×12大约等于多少?

生:大约等于140。

师:它到底等于多少呢?我们能不能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4×12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来呢。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活动要求,把12套书用先分后合的方法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圈一圈,然后列算式算一算。请大家4人为一小组,开始吧。

师:同学们分好了吗?分好的小组请用行动来告诉老师你们分好了。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汇报:① 14×10=140 14×2=28 140+28=168。

把12套书分成两部分,先算10套,14×10=140再算2套,14×2=28最后算140+28=168就是把两部分的积合起来。

师:哪些小组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哪些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

②14×4=56 56×3=168。

把12套分成3个4套,先算4套,14×4=56,再算3组这样的4套56×3=168。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

③14×6=84 84×2=168 。

师:(小结)这些作品虽然分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先把其中一个因数分小了,然后再合起来,(或者:用到了先分后合的方法)

师:对,就是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2套书先分成几部分,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然后都是把几部分合起来。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计算起来比较简单?

生:先算10套,再算2套那种。

师:对,就是这种,因为这样分后更容易口算。

师:那请你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这种分法是怎么分的?

师:好,说完的同学请快速的坐好。

师:刚才结合点子图,我们可以口算出14×12=168以外,还能列竖式计算吗?

生:能。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列竖式计算吧。(板书:笔算乘法)

师:好,请大家结合这种分法先独立思考,再在草稿本上试着列竖式算一算,计算之后再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2乘4等于8。

师:8表示?(生:8个一)写在(生:个位上)

师:再算?

生:2乘十位上的1等于2个十。

师:2写在(十位上)。

师:也就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师:再怎么算?

生:先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等于4

师:4表示?

生:4个十。

师:4就写在(生:写在十位上)。

师:那这里个位上的0还写不写呢?

生:可以不写(师板书:个位上的0不写)

师:接下来再怎么算?

生:十位的1去乘十位上的1。

师:等于?(生:100)表示?

(生:1个百)1写在(生:百位上)

师:对,也就是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师:那接下来又该怎么算?

生:把二步的积加起来。

师:个位相加等于(8),十位相加等于(6),百位相加等于(1)。

师:这一步的28是怎么得到的?

生:28是14×2得到的,(师板书:14×2的积)。

师:(指着第二步)这一个数又是怎么得来的?

生:它是14×10的积。

师:最后怎么算的?

生:把二步的积加起来。

师:其实就买书这件事来说,28表示求几套书的本数?(2套)

师:140又表示几套书的本数?(10套)

师:看来,我们的竖式也是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14×12先转化成两位数成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再合起来得到最后得数。

师:在竖式计算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几?(4)等于(8)

师:再用2去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用2乘的几?

生:2×10=20。

师:也就是什么乘什么?(10×4=40)

师:再用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1也就是什么乘什么?

生:10×10=100。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在点子图上找一找每个乘法算式对应的位置呢?

生:能。

师:第一个2×4=8在点子图上表示求的哪个部分?

生:右上角。

师:2×10=20在图上又表示求的哪个部分?

生:左上角那个部分。

师:10×4=40,又表示哪个部分?

生:右下角那个部分。

师:最后10×10=100呢?

生:左下角那个部分。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竖式计算的`过程,我们第一步先算的什么?第二步再算的什么?最后又是怎么算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最后把两步的积加起来。

师:现在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

生:知道了。

练习巩固:

师:那如果不是14×12,而是其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们还能计算吗?

生:能。

师:好,现在大家练习一下答题单上的做一做这几道题吧。

师:请大家一大组算一道题,看哪个组的同学算的又快又准确。

师:哪些同学愿意上来算一算?

师生集体评价,选一题让孩子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其余3题集体评价。

师:第一组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还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先分后合转化的方法。

师:对,通过点子图利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下来以后能学以致用。

师: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地方是我们最该注意的?

生: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时,结果的末位一定要与十位对齐。

师:咱们再来帮啄木鸟治一治病吧!请大家在答题单上判断一下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师:敢不敢接受今天的终极挑战?

师:猜一猜水果下面藏着几?

笔算乘法教案10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尽管算理和算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相同,但相对比较复杂,学生计算时也更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不仅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还要通过对比教学,突破连续进位的难点。

1.自主探究,适时指导。

由于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相同,因此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适时指导,并帮助分析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掌握。同时,在精确计算前,让学生估一估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习惯。

2.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对比来突破难点。一是把连续进位与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过程加以对比;二是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牢记两点:一是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二是算前一位的积时不要漏加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通过对比和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并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计算下列各题。(课件出示)

2.说一说上面两道题的笔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乘加两步混合计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训练,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62页例3。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已知条件:饮料每箱24瓶,共9箱;所求问题:9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

2.学生独立列式。(24×9)

(1)学生估算9箱大约有多少瓶饮料,然后汇报估算方法及结果。

方法一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方法二因为24比20 大,比30小,20×9=180,30×9=270,所以24×9的得数在180和270之间。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内交流算法。

3.课件出示24×9,24×4两个笔算竖式。

(1)仔细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有进位。

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个位向十位进位,十位也向百位进位;第二个算式只有个位向十位进位。

(2)揭示课题:像第一个算式这样的乘法,叫做连续进位乘法,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4.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

(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5.学生尝试笔算137×6。

(课件出示,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订正)

(1)比较137×6和24×9两个竖式,找找异同点。

(相同点:都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相同,都是连续进位乘法。不同点:第一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没有进位;第二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最高位有进位)

(2)学生讨论:计算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哪一位向前一位进位时,要把进位的数写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计算前一位的积时,要记着加上后面进位进上来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和抽象计算法则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两次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笔算方法,突破难点。同时在精确计算前,用估算明确乘积的范围,培养学生用估算检验结果的意识和能力。

⊙巩固练习

1.计算。

69×8=76×4=

164×5=245×3=

2.完成课堂活动卡,集体交流订正。

3.王力读一本书,每天读26页,9天读完。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4.学校想为三年级的6个班各配备一台录音机,每台录音机13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4页6、7、8题。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24×9=216(瓶)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笔算乘法教案11

教学内容:

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重点:

因数末尾有0的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过程:

1、第55页第3题

283×19301×27180×50193×40

216×32103×18650×12408×30

让学生先估一估,在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订正时注意帮助学生查找错误原因。

2、第56页第5题学生自己做

3、第6题是一道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综合练习。

让学生找准数量关系自己填写。

4、第7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5、第9题是运用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6、第10题、让学生自主尝试、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7、第11题、12题学生先自己做,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做错的同学改正做法。

三、自我展示。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52304360

×23×12×50

356681800

10434

1396408

2、一车间每月加工75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全年加工多少个零件?

笔算乘法教案12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74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计算含义。

2、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及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课前思考: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在第一课时例1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从解决问题入手,这也是体现了计算的实用价值。通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掌握算法。同时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即分步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透过两种算法寻找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此外还安排了“做一做”三道有层次性的对比练习,既为了正确书写竖式,同时也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将要接受一个全新的教学任务:列竖式计算。它与加、减法的笔算虽有相同之处:在书写格式上都要求相同数位对齐,在计算顺序上都是从个位算起,但它们又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加减法笔算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重点应带领学生解决的问题有:

1、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2、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计算法则。

基于这些考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喜欢接受挑战,好表现,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对学习兴趣有余,勤奋不足,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力求既能抓住重点,又让枯燥的笔算教学生动而不呆板。

首先,创设例题的情景,观察获取数学信息,直接引入,力求简单有效,贴近生活,在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目标明确。

其次,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适时渗透思考方法和解题的策略。尽量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形成个性化的解题策略。

再次,练习的设计力求精炼。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练习形式多样,从“争当笔算小能手”到“坐火车中的数学”,再到“我会填”,由“闯关夺奖”一条线串联,在注重趣味的同时,注意体现设计的层次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2×3= 20 ×3 = 10×3= 30 ×5=

2、口答: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5里面有( )个一。

350里面有( )个百和( )个十。

3、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4、请看大屏幕,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彩色笔每盒12枝,有3盒,)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一共有几枝?)

二、建立数学模型

1、自主探究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该怎样算呢?

2、小组合作

(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4)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3、交流讨论

(1)全班交流计算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算法:

①12+12+12=36

②10×3=30 2×3=6 30+6=36

(2)用竖式是怎么计算的?请你跟大家说一说。

(3)导出课题: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4、学习竖式的写法

(1)学习竖式的书写格式。

(2)学习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与口算方法比较联系。

(4)说说得数中的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5)之前我们把相乘的两个数称为因数,乘得的结果称为积,那么在竖式里你还能找到他们吗?(相应板书:因数,积。)

4、巩固新知

完成书本上的“做一做”(P74),说说这些习题有什么联系?

三、解释应用

闯关夺奖

第一关:争当笔算小能手。

14×2 = 33×3 = 21×4 = 423×2 = 212×3 = 221×4 =

第二关:坐火车中的数学。

第三关:我会填!

四、全课总结

1.回顾主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畅谈收获:具体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表达困惑: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拓展计算视野

1.自主编题:你能编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吗?在本子上编一编并算出答案。

2.交流提示:今天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是不进位的,下节课重点研究进位的情况。

笔算乘法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9÷3 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1(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笔算乘法教案14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组提出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成果,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另外,我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素质教育,一方面注重各学科间的渗透和联系,另一方面注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

二、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练习为依托,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巩固练习,把本年级的研究结果——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孕育其中,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针对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了一些有趣味、有时代科气息的练习,但实际并没有改变知识内容和结构。下面我对本节课知识点做了简单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先是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开始的,然后是接近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接着是由浅入深的学习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又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打好基础。在这节课中学生在巩固练习的同时,我把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培养计算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加强口算、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个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使学生初步理解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会成功的快乐。

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计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谈话激趣、回忆交流、讨论归纳、强化练习等教学方法,循循诱导,让学生在比赛、游戏、练习、合作中自主学习,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想一想。学生可能会根据教材说学习新知。是啊,从课本的内容看这节我们要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但是老师想让大家看看最近几次的作业,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但是老师想问问:这几天我们学的知识,你们都熟练了吗?作业得怎么样?(可以拿几本错多的作业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说一些学生还不太懂,应该再练习。……那就巩固复习一下,使我们计算能力再有所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也能提高一些,可以吗?师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导入主要是让学生觉得我们是有必要上这节课,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最大的发挥)

(二)回忆交流,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1、回忆交流

师:好,那回忆一下,我们这几天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对,这段时间我们就是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那每天学习都一样吗?……

请学生想一想都学了哪几种情况的乘法,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上说一说。

2、讨论归纳,明确算法,理清算理

师:你会计算这几种乘法题吗?你能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吗?小组内互相说说,师巡视指导。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师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虽然有些还说不完整,但已有一些进步了。

师生一起来说算法,并理解算理。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算一算。

(这里这样安排同桌、及小组合作是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使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初步合作的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然后师生一起说使算法进一步明确,算理更加清淅。)

(三)、强化练习

1、口算铺垫(开火车)

6×4=3×8=7×5=9×4+6=

2×8+7=3×6+4=8×8+7=4×2+3=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比赛谁快就可以到黑板上来做。然后请做题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师:同学们知道啄木鸟会做什么呢?……对,它是益鸟,专门给老树治病的。现在你们也来当一回医生,谁能帮助下面的题治一治病呢?

集体评价。

师:同学们当医生好当吗?当医生应该怎样才能帮病人查出病来?

师:那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学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要细心,不能马虎,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里设计从口算到笔算再纠错的有梯度练习,并注意练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积极地巩固和扎实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稳步提高,同时也渗透一些科学和品德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科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又是比赛,又是当医生,一定有点累了,那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棵苹果树,上面结了许多苹果(苹果上有数),这边还有篮子(上面有乘法算式),如果你们摘对了,这个苹果和篮子都归你。你们想来摘吗?……

那我们怎么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然后请学生上来摘,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摘?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培养能力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追求。)

2、同学们,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吗?他是做什么的?……知道今年我国又有两位叔叔坐着宇宙飞船在太空生活水平生活了5天5夜,他们是谁呢?

……

师;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个有关航天知识并来解决问题好吗?

小黑板出示: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绕地球9周,需要多少分钟?

先让学生说说从上面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能先估算一下,再独立解答。

(这里设计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问题,一方面是多位数乘一位数应用拓展,因为计算教学如果只重视计算技能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只有把计算教学至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有用的,是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会更感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国家的一些大事,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练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你觉得比以前算得快了吗?算得准了吗?你认为怎样才能算又对又快呢?你还哪些收获?(这样设计学生自己来谈收获,是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

笔算乘法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四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1)课件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下载笔算减法教案[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笔算减法教案[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案 第一课时 笔算乘法(一)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

    笔算除法教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经历......

    《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能力目标: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3.情感目......

    笔算乘法教案

    一、 教材依据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章第二节笔算乘法第一课时设计的。 二、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

    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瓦岗寨乡大范庄小学 张瑞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

    《笔算除法》教案

    笔 算 除 法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2、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3、通过观察、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除数接近整十数的......

    小学数学《加、减法的笔算》(综合)分析

    小学数学《加、减法的笔算》(综合)分析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 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1、对《加、减法的笔算》所处的位置、在整册教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减三位数笔算减法教案(共5篇)

    三位数减三位数笔算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1页例1、例2。 【课程标准描述】 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